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专题四 第18课 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苏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8课 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3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8课 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3

下辈人又远不如我们了,他们的教育中经典部分更少,传 统的中外经典名著,八零后的青年都读过几本?难怪他们可以 那么随意地骂死经典作家,轻薄传统权威。电脑写作技巧娴熟 如同玩最现代的新鲜玩意儿一样,无所顾忌、呼风唤雨、游戏 人生皆源于他们是横空出世的一代。网络时代的语言是快餐文 化的产物,像垃圾食品催肥的土豆身材一样外炫内瘪营养不良, 怎敌传统文化的雍容华贵、口吐莲花?在国际大专辩论会上, 蒋姓同学引用经典诗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 找光明”的总结陈词,潇洒倜傥、惊艳八方,说明“什么都略 懂一点,生活会多彩一些”。电影《三国演义》吴宇森版诸葛 亮的话,在引起一片笑声的同时却道出了亘古不变的真理。
战国后期,社会正处于剧烈的大变动之中,奴隶主统治政 体已分崩离析,封建君主制度尚未建立,诸侯兼并,天下纷争, 政治腐败,社会混乱。在文化上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作为道家学派代表之一的庄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但 又无力反抗,便从批判现实走向了悲观厌世、否定一切的极端。 他夸大事物的相对性,追求个体精神的绝对自由。
(8)拖.其衣裘.
①拖: 同“脱”,脱掉。
不辜:无罪。 ②裘:名词,皮衣。
(9)当.此
介词,在,处于 当:
(10)从.而.誉之 ①从而: 古今异义词。古义为两个词,“从”是“跟从”, “而”是承接连词;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②誉: 动词,称赞。
7.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以亏人自利也。 译文: 因为他损人利己啊。(宾语前置句) (2)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译文: 这比进入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状语后置句)
时: 名词作状语,按时。
(2)百川灌河.
河: 名词,古代专指黄河。
(3)泾.流之大
泾: 同“径”,直。

《秋水(节选)》PPT课件

《秋水(节选)》PPT课件

• 注:①鹓鶵(yuānchú),古书上说的凤 凰一类的鸟。
• ②鸱(chī),古书上指鹞鹰(鹰的一 种)。
• 惠子在魏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
告诉惠子说:“庄子到魏国来,想(或就
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
,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
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
你知道它吗?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到达。
①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 另提一事。
古义:指黄河。 ②河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
河流。
③面目 古义:脸。 今义:相貌。
古义: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
④大方
今义:①不吝啬;
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 时,随着时令,名为状。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美,美景,形为名。
然。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
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 艺术风格。 《庄子》一书的核心,就是清净无
为,顺应自然,随从世俗反对人为,弃圣绝知,否
定现实的进步和斗争。
自读思考题
1.默读课文,疏通字句,找 出文中较难理解的字、词、句。
2.思考、讨论这则寓言蕴涵 的深刻道理。(3分钟)
随着时令, 名为状
黄在用通河这在主种“句谓情中径之况,”间下舒缓通形语“容气辨词”尾,辨
到说涘自至宾这达认渚喜于也语样为标秋崖,北作前脸志水之海以“置朝小美时间,天望的的脸东看景至,下东羊样,,,不之面”子形形百辩美而,为作川牛为视仰名动灌马尽,视认河海。不在向 名是轻为。神见于己东 为视, 状泾若水是。,没流端焉顺形有之。河流认为谁大于伯而动,是欣东两焉然行,

高中语文_秋水(节选)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语文_秋水(节选)教学课件设计
(固定句 认为…是 2、以为莫若己者
1、名词,海神名 2、动词,比得上
二、闻:1、闻道百
1、动词,听到
2、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2、名词,学识
三、之:1、泾流之大 1、代词,这样
2、我之谓也 3、仲尼之闻
2、助词,宾语前置标志,无意 3、助词,的
四、于: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1、介词,在
语气词,表 停顿,不译
⑷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认为…是…
⑸东面而视 面朝东、向东
⑹不见水端 尽头
⑺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才 掉转 面部
⑻野语有之曰 代词,这样
⑼以为莫己若者 没有谁/比得上
⑽我之谓也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况且、再说
⑾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曾经听过 见闻、学识
⑿轻伯夷之义者 义节
齐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全文可分为几层意思? ②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③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①全文可分为几层意思?
全文可分为两层意思。 第一层从“秋水时至”到“天下之 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 伯的骄傲自满。 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至“吾长 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 海后自叹不如。
1、他拿自己那篇不像样的文章到处
(贻笑大方
炫耀,也不怕被大家贻笑大方。 (错) 指被行家讥
2、我们面对这次比赛高手如云的现
笑,本身含
状,只有不断加强练习,否则只会 贻笑大方。
(对) 被动语气。)
3、面对出国留学的高额费用,他们 一家只得望洋兴叹了。
(对)
(望洋,也 作“望洋”、
4、终于,他看到了让他神往、气势
(“且夫……”,再说,而且, 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 意思。) (“见……于”,表被动的 句式)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2课时)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2课时)

我国的一部分海域。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 .. 大道之家,即道德修养很高的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慷慨、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兹”通“滋”,更加。 ③其不仁兹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古今之义。 ①百川灌河 .
黄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泛指一切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是 焉河伯欣然自喜 .. 古义:在这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东面 而视 ..
古义:面向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方位。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至于北海 .. 古义: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精练 1.给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泾 流(jìnɡ ) ②两涘 ( sì ) . . ③渚 崖( zhǔ ) . ⑤园圃 ( pǔ ) . ⑦栏厩 ( jiù ) . ⑨不辜 ( ɡū ) . ④贻 笑大方( yí ) . ⑥攘人犬豕 鸡豚 (shǐ tún ) . . ⑧衣裘 ( qiú ) .

秋水节选课件上课ppt

秋水节选课件上课ppt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C)
A.秋水时至
B.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顺流而东
5.选出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式不同的一

(B)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秦王见相如于章台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7.对文中出现的四个“而”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 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轻伯夷之义
轻:轻视
B.少仲尼之闻
闻:名声
C.吾非至子之门,则殆矣
殆:危险
D.我之谓也
我之谓:说的就是我
3.对下列各句中的“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①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②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 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 表示假设,可译为“不是……就是……”)
成 语
望洋兴叹:望到洋自,己仰渺视小貌.现;指原比指喻看力见量人不家够,才,感感
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表示被内行的人耻笑.
走 进 作 者,了 解 作 品
▪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是道家学派的重要 代表,和老子被后世人合称为“老庄”。庄子继承并 进一步发扬了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即一切顺应自然,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安时而处 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 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他的弟子门人合著的 《庄子》一书中,共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 杂篇11《秋水》选自外篇。它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 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庄 子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 比喻。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鲁 迅曾评价庄子的散文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秋水(节选)》课件(18张ppt)

《秋水(节选)》课件(18张ppt)

◎小结河伯形象: 最初骄傲自大和后来的知错能改
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抬起头来看的样子。 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 小。后来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 而感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被大方之家耻笑。
大方之家:指称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 技艺的人。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人贵有自知之明 谦受益,满招损 自大由于无知
• 六、文言句式
(动宾倒置) 1、莫己若 2、我之谓也 (动宾倒置) 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判断句) (被动句)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假设复句) 6、闻道百 (定语后置)
庄 子
名周,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继 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 “老庄”。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主张“天 道无为”的思想,主张无条件的精 神自由,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基 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 神往。代表作《庄子》,现存33 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 篇十一。内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 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 后学之手。这篇文章节选自《庄 子· 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
秋水(节选)
一、字音:1、涘(sì )
二、通假字:
1、泾流之大 (同“径”) 2、不辩牛马 (同“辨”)
三、词类活用:
1、秋水时到 2、顺流东行 3、少仲尼之闻 东面而视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形容词作动词) (形容词作动词)
4、轻伯夷之义
四、一词多义:
1、河伯始旋其面目 (才) 始吾弗信 (开始)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语气助词,表停顿)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问代词 当作“怎么、哪里”讲) 今吾子又死焉 (兼词,当作“于此”讲)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语气助词) 3、于是焉河伯使旋其面目 (介词 当作“在”讲)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介词 引出行为的对象)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词 表比较)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介词 表被动) 4、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连词 用在中心语与修饰语之间) 性贪而狠 (连词 表并列关系)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连词 表转折)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代词 用“而”当作“你”讲)

高一语文配套课件4.20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苏教版必修三)

高一语文配套课件4.20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苏教版必修三)

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 以亏人自利也(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5)以 作《师说》以贻之(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 ) )
答案
介词,因为/介词,凭借/介词,表目源自,用来/介词,把,拿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 ( ) ) (6)当各当时而立法( 当高罪死( ) )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安步以当车( )
墨子(前468?—前376?),名翟,
鲁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学者,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出身低微,养 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他 注重实践,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
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后创建了墨家学派。墨子主
张“兼爱”;反对儒家的“天命”思想,主张“天志”说。
墨子在战国时代是享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 墨子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 诸侯,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抚百姓。 今存《墨子》五十三篇。
布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 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 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 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 《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
静无为”。
)________
(4)众闻则非 之( .
赏读: 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
正,反而会增加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 处世之道。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 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
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

《秋水》(节选)课件ppt

《秋水》(节选)课件ppt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 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以下寓言 庄周化蝶 濠梁观鱼 相濡以沫 庄周贷粟 运斤成风 每况愈下 2、诵读全文
古义: 特指黄河。 今义: 泛指河流。
于是焉河伯始 古义:脸。
旋其面目
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吾长见笑于 大方之家
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 专通某种学问的人。
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 不拘束;不俗气。
三、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 按时,名词作状语。 顺流而东行: 向东,名词作状语。 少仲尼之闻: 小看,形容词作意动词。 而轻伯夷之义: 轻视,形容词作意动词。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美景,形作名。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尽,形作动。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学习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 和用法 3、理清文章思路,领会作者思想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泾流之大 (泾”通“径”,径直。) 不辩牛马 (“辩”通“辨”,辨别,区别)
二、古 今 异 义
至于北海
古义: 到了。 今义: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或表示另提一事。
百川灌河
第2课 秋水(节选)
——庄周
关于作者
庄子
庄子,名周, 战国时期宋 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
后,自幼家贫,轻视高官厚禄, 不愿出仕。他继承并发展了老 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 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是先秦各家中最为 深奥难懂的一个,也是涵义最丰富的一个。 主张“天道无为”的思想,主张绝对的精神 自由,追求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基本上属 于主观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 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
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得热烈,所以
他才恨得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 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
反弹。庄子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从偷盗行为说起,逐层推进,论证了损人越甚越
不义、罪越大的道理,从而说明掠夺战争是最大的不义行为,
必须坚决反对。
B.在先秦诸子里,墨子的论辩特别富于逻辑性,而且恳 切动人,这篇文章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C.文章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不义战争,从而揭示出不义战
《秋水(节选)》 战国后期,社会正处于剧烈的大变动之中,奴隶主统 治政体已分崩离析,封建君主制度尚未建立,诸侯兼并, 天下纷争,政治腐败,社会混乱;在文化上则出现了“百
家争鸣”的现象。作为道家学派代表之一的庄子,对当时
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但又无力反抗,便从批判现实走向 了悲观厌世、否定一切的极端。他夸大事物的相对性,追 求个体精神的绝对自由。
②望洋向若而叹
③“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④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⑤睹子之难穷 ⑥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A.①②③
C.①④⑤
B.②③⑥
D.④⑤⑥
解析:D项,①④⑤均为对客观事件的叙述,没有 情感特征。 答案:B
2.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 项是 ( ) A.文中最能反映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的语句是:前 面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B.大海“不辩牛马”与黄河的“不见水端”的对比, 使河伯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 C.河伯批评了自己狂妄自大和盲目自满,认为自己 的浅陋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所耻笑。
[内容提要]
《秋水(节选)》以寓言的形式,通过黄河神与北海神的 对话,写出了黄河神不知有大、以小为大、以自我为中心 的心境,以及见到北海之后胸襟开阔、眼界大开的感受。 文章寓含着人应该不断自新、不断进步,打破小我,拓展
视野与精神境界,以免于贻笑大方的深刻寓意。
《非攻(节选)》对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非正 义性战争行为性予以抨击,表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非攻》思想内容极为深刻,反映了当时民众的呼声。
由于庄子学识不凡,便引起不少人的兴趣。梁惠王一
次见到庄子,见他身穿粗布衣,脚踏破草鞋,便关心起他 的生活,不料庄子回答:“贫穷不是疲困。”他对自己的 生活很知足。楚威王听说庄子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带了重
金去聘他为宰相,但庄子不为所动,他让使者转告楚威王: “我宁愿在污浊的泥水中游戏自乐,也不愿为当权者所束 缚。我不当官,是为了让我的精神生活得到快乐。”由此 可见,庄子是个重精神而轻物质的人。这就是庄子的境界。 ——《庄子的境界》
按时 向东 向东
赞美
使„„受损
使„„得利 ;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 .
美景
以„„为少;以„„为轻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以“„„也”为标志 的判断句) (二)省略句 1.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介词“于”) 2.上为政者得(之)则罚之(省略宾语“之”) (三)被动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表被动)
晨读新 课启航
片段背诵 资料助读
识记知识必备
专 题 四
第 18 课
探究 文本 研读
整体把握 文本层析 课文对译
领悟学海览胜 积累写 作点滴 素材档案 佳作欣赏
应用体验之旅
品读庄子
庄子才华横溢,名气很大,但他一生中好像没做过什 么大事。他年轻时当过漆园吏,不久便辞职不干了,归隐 田野,继续研究他的哲学与文学,追求他精神上的“逍遥 游”。
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 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 荣辱都是相对的。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 墨子(前468?-前376?),名翟,鲁人。战国时期伟大的 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出身低微,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他注重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 古义: 脸 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古义:
大道理
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5.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 古义: 介词“于”(在)和代词“是”(这时)组成的介宾短
语,在这时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 起的
动词,看见 介词,表被动 动词,召见,接见 动词,拜见
①众闻则非之 . 6.非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
动词,指责,谴责
不是 代词,这样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独 介词,在 介词,表被动 介词,引出地点 介词,对、对于
①泾流之大 . ②我之谓也 . 7.之 ③仲尼之闻 . ④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 ①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8.于 ③至于北海 .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争才是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横死荒野的罪魁祸首。 D.本文一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但作者对侵略战争并不 进行义正词严的正面谴责,而致力于用幽默诙谐的事例进行 类比。
解析:D项,文章主旨的表现并不是开门见山的,而是 作了层层铺垫的。 答案:D
秋水(节选)
《秋水(节选)》
1.汪洋恣肆,构思巧妙 开篇描写秋天百川灌河的宽广瀚漫,落笔不凡,气势磅 礴。全文以寓言性的故事,通过丰富神奇的想像,塑造了先 沾沾自喜而后幡然醒悟的河伯形象,从而说明一个深刻的道 理,构思十分巧妙。 2.对比设喻,显豁突出
实践,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在学术上,
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 子和儒家的叛逆,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墨子主张 “兼爱”;反对儒家的“天命”思想,主张“天志”说。墨子 在战国时代是享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墨子以 “为万民兴利除害”为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制 止战争,安定社会,安抚百姓。著有《墨子》五十三篇。
动词,听到 名词,见闻,学识 穷尽 困窘,处境困难
危险 懈怠
①望洋向若而叹曰 . ②以为莫己若者 . 4.若 ③若入前为寿 . 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
名词,海神名 动词,比得上 代词,你 连词,假如
①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5.见 ③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 ④项伯即入见沛公 .
百川灌河——雄壮 黄河 不辩牛马——开阔 第一层 欣然自喜 踌躇满志 秋 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飘飘然 水 (节 ↓至于北海 选) 北海 不见水端 责己狂妄自大 第二层 河伯见笑于大方之家
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 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 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 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庄子》
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 庄子(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散 文家,宋国蒙人。 他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终身不仕。庄周一生贫 困,他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
D.文章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
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 免贻笑大方。
解析:B项,应该是大海“不见水端”与黄
河的“不辩牛马”的对比。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开篇描写秋天百川灌河的宽广浩瀚,“以天下之美为 尽在己”把河伯那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B.两个“于是焉”领起的内容将河与海的不同境界、河
6.从而誉之 .. 古义:
两个词,“从”是“随着”,“而”,连词,无实
义,此为“反而”,表转折关系
今义:一个词,表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是结果
三、一词多义
①闻道百 1.闻 . ②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 ①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 2.穷 ②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 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3.殆 ②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
攻打、掠夺别人的国家是最大的罪行,揭示“攻伐”是错
误的,阐明了“非攻”的政治主张,主旨鲜明。
2.语言简洁质朴,观点鲜明
作者在举例时,用了四个设问句,简明扼要地将事实及 原因概括出来。如第一个例子中“入”“窃”是动作,“非 之”“罚之”是结果,“亏人自利”是原因。用语简洁但概 括得很精当。在将这四个事例推进比较时,作者也只用“以
伯的不同心态加以对比,塑造了先沾沾自喜而后幡然醒悟的河
伯形象。 C.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 是设喻,显得趣味横生,通俗形象,易为人所接受和理解。 D.本文引用野语,意在批评河伯的盲目自大,“吾长见 笑于大方之家”是说明这种盲目自大是不可救药的。
解析:D项,河伯的“盲目自大”不是不可救药的,
①众闻则非之 . 9.则②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 .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①以亏人自利也 . 10.以②作《师说》以贻之 . ③固以怪之矣 .
连词,表承接关系,就
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副词,是、就是 连词,因为 连词,表目的,来 同“已”,已经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秋水时至 . ②顺流而东行 . ③东面而视 . 2.名词作动词 从而誉之 .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以亏人自利也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