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课件评分标准(2013年版)

合集下载

1.0.关于组织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的通知

1.0.关于组织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的通知

关于组织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的通知
教信息中心[201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信息中心,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信息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信息中心:为推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挖掘各地教育教学单位的优秀课件成果,提高学科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探讨和交流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我中心决定举办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

大赛设全国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大赛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监督;下设大赛组织委员会,负责具体的组织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设赛区指导委员会,负责本地区大赛的组织工作。

本届大赛将秉承前十二届大赛“公正公开、引领先进”的举办原则,在全国范围内面向各级各类院校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征集参赛课件,邀请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和各学科知名专家进行评审。

大赛分两组进行,第一组为高教与中职,第二组为普教与幼教。

通过权威的专家评审,遴选出一批好的作品,进行表彰和奖励。

通过大赛推广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
方法,提高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能力。

有关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及课件制作培训班的信息,请登录教育部网站()或中国教育资源网()查询。

请各单位积极支持本届大赛,将此通知及附件一、三转发至本省各高校及中职校,对普教及幼教组的工作进行部署,并安排好相关的组织和宣传工作。

附件一: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第一组)活动方案
附件二: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第二组)活动方案
附件三: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审标准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2013年3月5日。

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职理科、高职文科、中职组入围决赛名单及出场顺序

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职理科、高职文科、中职组入围决赛名单及出场顺序

巩健 龚松杰 高秀艳 高娟 高峰 高尔军 高迟 冯明 段桂芹 崔蕾 程岩 程琳 程剑锋 陈远 陈杏禹 陈新林 陈鲁 陈立春 陈冠萍 柴春红 曹静波 曹凤莲 卜庆雁 毕艳茹
宋健 王璞 刘茂国 张求书 龚文资 王海燕 王梅 邹臣嵩 蒋琪 张辉 郭攀
李公斌 周凯 胡长德 朱春凤 孙蓓雄 倪庆军 张祎 赵辉 黄虹 张心刚 范严
周向阳 郭晶 李公斌 崔永良 刘宇 陈义辉 袁也婷 刘翠芬 黄旭 周祖才 徐光华 许璐 卢奋 张青青 杨建军 曲强 姚开武 石晨迪 佘怡宁 关斌 刘建超 周国征 胡新岗 高秀艳 程乐 高晶 宋凯 王淏 胡本高 李秀美 王策 王芹 李俊荣 胡卫霞 王亚鹏 黄珏 周飞舟 李莹莹 梁家军 刘洋 陈媛媛 刘慧源 郑立玲 刘宝 周文辉 李文昌 刘春艳 杨艳 刘俊栋 冯卫刚 范昌胜 王祎才 白靖琨 王明 王晓帆 朱晓华 王昌刚 张炜栋 王晓刚 金鹏涛 魏恩宇 狄敬国 张怡 王依楠 刘国华 柯杨 刘桥 王丽娟 王冰
第二作者 刘玉宝 钱颖 高峰 赵英 李越 陆美玲 李莎 李廷军 朱利
第三作者 第四作者 第五作者 第六作者 高文铭 王芹 刘改 郭若愚 于辉 蒋洪 张超 罗邕生 崔岩 唐百宁 李月姝 邓杰元
刘文娟 李灿 巩华荣 陈玲玲
段文珺 韩瑜 张杨 杨宏旻
张静 周静 周莹 曹洪锋 杨玲霞 隋志远 李世阳
胡国兵 杨雁 吴改燕 高晶 吕学芳 沈海燕 李晓婧 闻姝清 陈薇 陈伟华 陈旭 王芳 聂俊航 钟建坤 陆锦军 陈思宏 苑成友 陈丽 杨鑫 庞艳阁 刘建飞 石朝晖 蒋婷婷 姜俊 马国杰 张爱民 张丽君 安月辉 崔汝麦 吕印晓
决赛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评分表

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评分表

评分表的实施,有助于课件制作者发 现自身不足,不断改进和完善课件, 从而提高课件的整体质量。
引导课件制作方向
评分表中的各项指标和要求,对课件 制作者起到了引导和规范作用,有助 于课件制作者明确制作方向和提高制 作水平。
评分表的制定原则
科学性原则
评分表的制定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各项指标和要求应基于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确保评分表的科学性 和合理性。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课件是否能够提供多种教学资 源和学习支持,如案例分析、
在线测试、学习指导等。
学生的反馈是否积极,是否对 课件的教学效果给予肯定和认
可。
学习效果和成绩
01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有 显著提高,是否达到预 期的教学目标。
02
反馈机制
课件是否有有效的反馈机制,能否 让学习者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 和成果。
趣味性元素
课件中是否融入了趣味性元素,如 游戏、动画等,以激发学习者的学 习兴趣。
媒体运用的恰当性和有效性
媒体类型
课件中使用的媒体类型是否恰当,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能否有效地传递教学内容。
媒体质量
课件中使用的媒体质量是否高,如图片清晰度、音频清晰度等,能 否给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
课件内容应结合实例、案例等 具体材料,以增强理解和记忆 。
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课件内容应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 组织,条理清晰。
课件内容的呈现顺序应符合学生的认 知规律和教学需要。
各部分内容之间应有明确的联系和衔 接,保持连贯性。
内容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课件内容应具有新颖性,体现独特的教学思路和设计理念。 课件内容应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具有实用性。

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分标准(单机版课件)x

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分标准(单机版课件)x

交互性设计
导航与菜单设计
课件的导航是否清晰明了,菜单 设计是否合理,方便学习者快速
找到所需内容。
交互性元素的使用
课件中是否使用了按钮、热区、拖 放等交互性元素,以及这些元素的 使用是否得当,能否提高学习者的 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响应性与反馈机制
课件对学习者的操作是否有及时的 响应和反馈,如答案的提示、进度 的显示等,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 握学习内容。
建议与意见
学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为课件的进 一步完善提供了参考。
教师使用体验
教学辅助效果
课件作为教师教学的有力补充,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
课堂互动性
课件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使用便捷性
教师表示课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和使用。
05
评分标准与流程
评分标准制定原则
科学性原则
色彩运用有助于突出重点内容, 引导学习者关注重要信息。
图标、按钮等设计元素运用得当
图标、按钮等设计元素与课件整体风格 相符,易于识别和操作。
设计元素运用得当,有助于提升课件的 图标、按钮等设计元素清晰明了,方便
交互性和趣味性。
学习者快速理解和使用。
整体风格统一
课件整体风格一致,各部分之间协调统一。
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分标准( 单机版课件)x
目 录
• 课件内容与设计 • 课件制作技术 • 课件艺术表现 • 课件使用效果 • 评分标准与流程
01
课件内容与设计
教学目标明确
课件应明确阐述教学目标,包括 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
目标。
教学目标应与课程标准和教材要 求相符合,体现学科特点和学生
实际需求。

课件评比标准

课件评比标准

课件评比标准
一、科学性(20分)
1、描述概念的科学性:课件的取材适宜,内容科学、正确、规范。

2、问题表述的准确性:课件中所有表述的内容要准确无误。

3、引用资料的正确性:课件中引用的资料正确。

4、认知逻辑的合理性:课件的演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二、教育性(40分)
1、直观性:课件的制作直观、形象,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2、趣味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新颖性:课件的设计新颖,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启发性: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启发性。

5、针对性:课件的针对性强,内容完整。

6、创新性:能否支持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或探究式学习模式。

三、技术性(20分)
1、多媒体效果: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是否恰当运用了多媒体效果。

2、交互性:课件的交互性较高。

3、稳定性:课件在调试、运行过程中不应出现故障。

4、易操作性:操作简便、快捷。

5、可移植性:移植是否方便,能否在不同配置的机器上正常运行。

6、易维护性:课件可以被方便地更新,利于交流、提高。

7、合理性:课件是否恰当的选择了软件的类型。

8、实用性:课件是否适用于教师日常教学。

四、艺术性(20分)
1、画面艺术:画面制作应具有较高艺术性,整体标准相对统一。

2、语言文字:课件所展示的语言文字应规范、简洁、明了。

3、声音效果:声音清晰,无杂音,对课件有充实作用。

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分标准

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分标准
课程名 称: 适用对 象: 课件网 址: 一级指标
无所不在的移
高中生 大
/movie/2013/12/K/
二级指标 科学性、规范性(10)
三级指标 科学性(5) 规范性(5) 知识覆盖(5) 逻辑结构(5) 教育理念(10)
教学内容 (20) 知识体系(10)
教学理念及设计(20) 教学设计 (40)
rg/
无所不在的移动通信 高中生 大学生
/movie/2013/12/K/5/M9FF74C30_M9FS3LKK5.html
改进地方 无 无 无 无 要注重创新 无 要适当注重引导 无 有研究性的问题,缺少实践性的问题 无 有老师的总结,但没有学生的自我认识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没有适当的音频
总结
本课的教学内容科学性规范性比较强知识体系也比较完善,教 在技术性方面也很完美。如果在教学中,适当注重创新的运用多设 价;课件中适当加入音频,这样效果更好。
名称 elearning Coursera Udem参考课件网址
目标设计(5) 内容设计(5) 教学交互(5)
活动设计(5) 教学策略与评价教学理 念及设计(20) 资源形式与引用(5) 学习评价(5) 运行状况(10) 技术性 (25) 设计效果(15) 运行环境(5) 操作情况(5) 软件使用(5) 设计水平(5) 媒体应用(5) 界面设计(7) 艺术性 (15) 媒体效果(8) 界面效果(3) 美工效果(4) 媒体选择(4) 媒体设计(4)
/ / / / / / / /
无所不在的移动通信 高中生 大学生
ttp:///movie/2013/12/K/5/M9FF74C30_M9FS3LKK5.html
得分 5 5 5 5 8 5 4 5 3 5 3 5 5 5 5 5 3 4 3 4

多媒体课件评分标准

多媒体课件评分标准

多媒体课件评分标准一、内容设计1.科学性:课件内容应遵循科学性原则,确保知识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完整性:课件应涵盖课程所要求的知识点,内容全面,无遗漏。

3.系统性:课件内容应具有逻辑性,结构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4.启发性:课件应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5.互动性:课件应具备一定的互动性,如问答、讨论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二、界面设计1.美观性:课件界面应简洁、美观,色彩搭配和谐,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

2.清晰性:课件中的文字、图片、图表等元素应清晰可见,无模糊、歪斜等现象。

3.导航性:课件应具备明确的导航功能,方便学生快速找到所需内容。

4.一致性:课件界面风格应保持一致,避免给学生造成视觉上的混乱。

三、技术实现1.稳定性:课件在不同设备和操作系统上应运行稳定,无卡顿、死机等现象。

2.兼容性:课件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在不同浏览器和播放器中正常使用。

3.响应速度:课件应具备较快的响应速度,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等待感。

4.安全性:课件中不应含有恶意代码,确保学生的设备安全。

四、教学效果1.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件的满意度、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反馈,作为评分依据。

2.教师评价:听取授课教师对课件的看法和建议,了解课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3.教学成果:观察学生通过使用课件后,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表现。

4.课堂氛围:观察课件在课堂上的使用情况,如学生参与度、互动性等。

五、创新与特色1.创新性:课件在内容、形式、技术等方面是否有创新之处。

2.特色性:课件是否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个性化:课件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4.持续更新:课件制作团队是否能够根据教学需求和反馈,持续优化和更新课件。

多媒体课件评分标准应包括内容设计、界面设计、技术实现、教学效果和创新与特色等方面。

在实际评分过程中,可以根据课件的具体情况,合理分配各项指标的权重,以确保评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评分表(含多场合)

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评分表(含多场合)

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评分表(含多场合)一、评分标准及分值分配1.内容设计(30分)内容设计包括课件的主题选择、内容安排、知识点覆盖、逻辑结构等方面。

要求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知识点准确无误,逻辑结构清晰,能够有效地传达教学目标。

2.界面设计(20分)界面设计包括课件的布局、色彩搭配、字体选择、图片使用等方面。

要求界面美观,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和谐,字体选择恰当,图片使用恰当,能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3.互动设计(20分)互动设计包括课件的交互性、操作便捷性、学习者的参与度等方面。

要求课件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操作简便,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技术实现(15分)技术实现包括课件的技术选型、代码质量、兼容性等方面。

要求课件技术选型合理,代码质量高,兼容性好,能够在不同的设备上正常运行。

5.创新性(15分)创新性包括课件的设计理念、技术应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要求课件具有新颖的设计理念,创新的技术应用,独特的教学方法,能够给学习者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二、评分细则1.内容设计(30分)1.1主题选择(10分):主题明确,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1.2内容安排(10分):内容丰富,知识点覆盖全面,逻辑结构清晰。

1.3知识点准确性(5分):知识点准确无误,无知识性错误。

1.4教学目标达成(5分):能够有效地传达教学目标,帮助学习者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界面设计(20分)2.1布局(5分):布局合理,信息层次分明,易于学习者理解和接受。

2.2色彩搭配(5分):色彩搭配和谐,符合学习者的审美习惯。

2.3字体选择(5分):字体选择恰当,大小适中,易于阅读。

2.4图片使用(5分):图片使用恰当,与内容相关,能够增强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

3.互动设计(20分)3.1交互性(10分):具有较强的交互性,能够与学习者进行有效的互动。

3.2操作便捷性(5分):操作简便,易于学习者使用。

3.3学习者参与度(5分):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评价(5)
有对习题的评判或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
技术性(25)
运行状况(10)
运行环境(5)
运行可靠,没有“死机”现象,没有导航、链接错误,容错性好,尽可能兼容各种运行平台。
操作情况(5)
操作方便、灵活,交互性强,启动时间、链接转换时间短。
设计效果(15)
软件使用(5)
采用了和教学内容及设计相适应的软件,或自行设计了适合于课件制作的软件。
“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课件评分标准(2013年版)
一级指标(分值)
二级指标(分值)
三级指标(分值)
指标说明
教学内容(20)
科学性规范性(10)
科学性(5)
教学内容正确,具有时效性、前瞻性;无科学错误、政治性错误;无错误导向(注:出现严重科学错误取消参赛资格)。
规范性(5)
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符合出版规范,无侵犯著作权行为。
知识体系(10)
知识覆盖(5)
在课件标定范围内知识内容范围完整,知识体系结构合理。
逻辑结构(5)
逻辑结构清晰,层次性强,具有内聚性。
教学设计(40)
教学理念及设计(20)
教育理念(10)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新和批判能力。
目标设计(5)
教学目标清晰、定位准确、表述规范,适应于相应认知水平的学生。
媒体效果(8)
媒体选择(4)
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切合教学主题,和谐协调,配合适当。
媒体设计(4)
各种媒体制作精细,吸引力强,激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习兴趣。
加分(2)
应用效果(1)
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有较大推广价值。
现场答辩(1)
表述清晰、语言规范、材料充实、重点突出;快速准确回答问题,熟练演示课件。
内容设计(5)
重点难点突出,启发引导性强,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策略与评价(20)
教学交互(5)
较好的人机交互,有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交互、讨论。
活动设计(5)
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研究性或探究性实践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资源形式与引用(5)
有和教学内容配合的各种资料、学习辅助材料或资源链接,引用的资源形式新颖。
设计水平(5)
设计工作量大,软件应用有较高的技术水准,用户环境友好,使用可靠、安全,素材资源符合相关技术规范。
媒体应用(5)
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技术表现符合多媒体认知的基本原理。
艺术性(15)
界面设计(7)
界面效果(3)
界面布局合理、新颖、活泼、有创意,整体风格统一,导航清晰简捷。
美工效果(4)
色彩搭配协调,视觉效果好,符合视觉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