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区矫正模式之发展方向_从危险特质到多元整合
外国的社区矫正制度

外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外国的社区矫正制度(摘⾃普法创新⽹,署名作者朱建祥雷波贺茜)1、美国、加拿⼤适⽤公众保护模式美国在1985年制定的《综合犯罪控制法》中明确指出:刑罚⽬标不是复归社会,⽽是正当惩罚和控制犯罪,所以社区矫正是以保护公众安全为出发点的,适⽤对象通常是对社会危害较⼩,⼈⾝危害不⼤的未成年⼈犯罪、处犯、轻微犯及表现良好的假释犯和缓刑犯适⽤社区矫正。
法院在作出判决前,要求社区矫正机关对犯罪⾏为⼈进⾏判决前的调查,调查主要任务是评估犯罪⾏为⼈可能对社区带来的危害程度,并确定该罪犯⾏为⼈的矫正要求,⼀般包括:犯罪⼈基本信息、犯罪原因分析、犯罪后的表现及适⽤监禁或⾮监禁的建议。
判决前的调查报告制度使社区矫正制度的使⽤提前进⼊量刑阶段,⼀⽅⾯为确定缓刑犯或假释犯的监督和矫正提供依据,有利于社区矫正的执⾏,另⼀⽅⾯降低了社区矫正使⽤的风险,增加了社区矫正裁量的可操作性;加拿⼤1922年颁布的《矫正和有条件释放法》,对社区矫正作了⽐较全⾯的规定,加拿⼤认为保护公众安全的最佳⽅式就是让犯罪⼈安全的回归社会,最⼤限度的降低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使其成为守法公民,矫正计划是为了减少罪犯释放后再次犯罪的危险性⽽设置的,为每个犯罪⼈特别量⾝定制,当犯罪⼈进⼊联邦矫正机构时,其犯罪原因已经被全都社区矫正机构对犯罪⼈作出全⾯评估,已决定他们的需求和可能对社区的危害,同时对犯罪⼈应该被收押在⾼度、中度或低度安全戒备的矫正机构做出决定,犯罪⼈对矫正项⽬执⾏的任何⼀个环节均可提出申诉。
2、英国的刑罚执⾏模式将社区矫正纳⼊刑罚体系,社区矫正的决定以法院命令的⾏使出现,要求服刑⼈员强制执⾏,社区矫正在英国是复合型的、多元化的刑种,现英国法律根据刑罚轻重,把刑罚分为三种:罚款、社区矫正和监禁。
社区矫正属于中等强度的刑罚,适⽤于具有中等危害程度犯罪⾏为的罪犯。
英国社区矫正⼯作是由国家缓刑局及其分⽀机构、地⽅假释委员会和全国未成年⼈司法委员会共同完成的,国家缓刑局及其地⽅分⽀机构承担主要任务,社区矫正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对犯罪⼈进⾏量刑前调查和危险评估,在案件判决前对犯罪⼈的犯罪性质、原因、经济状况、家庭关系、⼈格情况、⼀贯表现进⾏专门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进⾏系统评估,然后将调查和评估报告提交法院,供法院判决时参考;⼆是监督和考察被判处社区矫正的社区服刑⼈员,社区矫正机构接受本辖区的社区矫正⼈员后,要按照矫正对象的类别和特点做出矫正⽅案;三是充分利⽤和调动所在社区的资源,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教育、培训、就业指导、娱乐及讨论的场所,提⾼其社会认知能⼒和⽔平;四是有关医疗服务机构、志愿者机构、劳⼯组织和企业家联合会等相关部门建⽴联系,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戒毒、⼼理治疗、家庭问题及学习⼯作等⽅⾯的帮助;五是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就业岗位与就业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获得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提⾼矫正对象的⾃我认识能⼒,增强其⾃尊⼼和社会责任感;六是定期将社区矫正对象的表现、情况,提出减刑、定期解除和收监执⾏的意见和建议,由法官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奖惩和作出解除矫正、收监执⾏或者变更有关裁定或判决。
美国社区矫正官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社区矫正官制度对中国的启示江山河*【内容摘要】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是社区矫正的中坚力量,是社区矫正成功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
美国的社区矫正正规化和职业化过程是通过社区矫正官的录用和培训、维持社区矫正官的声望和待遇实现的,在此基础上才能保障社区矫正官履行职责。
美国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面临的问题可以为中国所借鉴,有必要提高中国社区矫正社工的地位和待遇、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知识体系、重视社区矫正领域的科学评估、减少社区矫正官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
为了保证社区矫正的质量,中国不应当给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过高的工作量,也要保障社区矫正对象所在社区环境有利于开展矫正工作。
【关键词】美国社区矫正官社区矫正中国缓刑法假释法社区矫正官(Correctional Officers),包括缓刑官与假释官,是美国社区矫正的中坚力量,是社区矫正可否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
在美国,社区矫正官直接参与量刑前调查,量刑评估及判刑后的矫治。
素质好,热爱本职工作的矫正官会积极与社区服刑人员建立互信关系,热心帮助和推荐他们重获教育,发展技能,寻找就业,参与矫治,也积极帮助他们回归家庭,解决住房等生活必需要素,并与社区建立良好关系。
研究表明,这种将监管与关爱相结合的矫正模式有助于帮助社区服刑人员重新回归社会,减少违规违法行为,并降低重新犯罪率。
①相反,素质一般,对本职工作缺乏热心或满意度的矫正官会对工作不积极,迟到、早退、磨洋工,对社区矫正缺乏主动性,对矫正对象只注重看管和处罚,不注重关爱和帮助。
②矫正官的这种工作态度和监管方式不利于罪犯回归社会。
正因为社区矫正官直接关系社区矫正的成败,他们的选择,培训,工作态度等一直受到政策决策者及学者的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美国社区矫正官早期的起源,选择和发展。
然后描述美国社区矫正官当前的选择、培训、工资待遇、工作职责、工作压力等。
最后讨论美国社区矫正官的发展和现状对中国的启示和警示。
一、美国社区矫正官的起源和演变美国社区矫正的起源和建立离不开志愿者的参与和推动。
美国对犯罪青少年的社区矫正项目

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 2003年法学研究美国对犯罪青少年的社区矫正项目刘 乐摘 要:美国对犯罪青少年的社区矫正项目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种项目对于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社区矫正项目包括缓刑、释放安置、居中制裁等,我国需加强对这些项目的借鉴。
关键词:美国;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项目;借鉴 目前美国的社区矫正已成为普遍适用的司法和执法形式,至今已有160年的历史了,由于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因此,了解美国对犯罪青少年的社区矫正,对于我国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国最初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形式是缓刑,源于1869年的马萨诸塞州,1899年伊利诺宜斯州未成年人法院建立,正式确立了犯罪青少年的社区矫正项目。
至今,美国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项目的内容和形式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下面,对主要的社区矫正项目作一介绍:一、对犯罪青少年的缓刑对未成年人的缓刑案件由法院决定。
如果犯罪青少年希望居住在社区,他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和制度。
未成年人缓刑与成人缓刑有相近之处:职业的缓刑工作者需管理一定的案件数额,需在办公室或一些特定的地方如学校或家中会见缓刑当事人,需要监控未成年人在社区的适应状况和服从法院指令的表现。
未成年人与成人缓刑有不同之处:未成年人缓刑工作者需要发展和未成年人的个人关系,而这在成人缓刑工作者中是不宜提倡的。
缓刑工作者在监督时需要和社区的服务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缓刑工作者也需要花一些时间在学校与教师和指导者进行谈话,了解学校建立的针对违法青少年所采取的项目。
因此,缓刑工作者被视为资源的管理者,他们的主要责任是确认缓刑人员的需要并为他们提供可能的服务。
强化的缓刑监督是部分未成年人缓刑机构近年来在一般监督的基础上开始采取的监督方法。
缓刑工作者通过和警察合作来增强对未成年人的强化缓刑监督,因为有警察的协助能够增加监督的力度。
平衡的缓刑是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中的新概念。
美国社区矫正与犯罪刑罚控制的演变史研究——兼对我国的借鉴与反思

美国社区矫正与犯罪刑罚控制的演变史研究——兼对我国的借鉴与反思美国社区矫正与犯罪刑罚控制的演变史研究——兼对我国的借鉴与反思近几十年来,美国社区矫正与犯罪刑罚控制的演变史备受关注。
这一演变历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犯罪问题的认识变化以及对犯罪惩罚方式的重新思考。
本文将回顾美国社区矫正与犯罪刑罚控制的演变历程,并试图对其在我国的借鉴与反思进行探讨。
20世纪中叶,美国社区矫正系统主要采取监狱这一集中式刑罚控制方式。
这一时期,对于犯罪的认识主要以惩罚为导向,监狱被视为将罪犯与社会分离并使其悔过自新的地方。
然而,随着犯罪率的不断上升和监狱体系过度拥挤的问题逐渐显现,社会开始反思监狱刑罚的有效性。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美国出现了社区矫正的显著发展。
社区矫正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监管、辅导和康复来重新融入社会的方式对罪犯进行矫正,以期减少再犯率。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对刑罚效果的怀疑和对罪犯人权的更多关注。
社区矫正的推行为犯罪刑罚控制领域带来了一系列的创新。
例如,引入了“缓刑”制度,允许罪犯在被判刑后暂缓服刑并接受社区监管和康复服务,以便获得更多的矫正机会。
此外,社区矫正还促进了刑期缩短和替代刑罚等改革,以减少监狱的人员拥挤问题。
然而,社区矫正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社区矫正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要求社区矫正机构的专业化和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
然而,由于资源有限和运作不善,社区矫正的实施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另一方面,社区矫正对罪犯的限制和管控程度较低,一些罪犯在社区中可能继续犯罪或逃避监管,对社会造成潜在的危害。
对于我国而言,美国社区矫正与犯罪刑罚控制的演变历程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反思。
首先,我们应当关注犯罪问题的根源,积极推进社会改革和教育提升,以减少犯罪的发生。
其次,在犯罪惩罚方式上,应适度借鉴社区矫正模式,提供更多的矫正机会和康复服务,从而帮助罪犯更好地融入社会。
此外,我们还需加强社区矫正机构的建设和康复专业人员的培养,确保社区矫正的科学运行。
美国司法社会工作的源与流

2019年12月第21卷增刊㊀㊀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㊀㊀Dec.2019Vol.21Supplement美国司法社会工作的源与流吕泰彧(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上海201620)㊀㊀[摘㊀要]司法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在美国尤为成熟㊂但是美国司法社会工作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历经了跨越酝酿㊁创立㊁发展㊁撤离㊁复兴等各个阶段,时间跨度长达一个多世纪㊂文章简要阐述了美国司法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与社会工作者介入司法的渊源与历程㊂在强调 政社合作,多元治理 的今天,美国的历史经验为我国司法社会工作发展能够提供的宝贵参考经验㊂[关键词]美国司法社会工作;介入司法;历史渊源[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1X(2019)06⁃0036⁃05[作者简介]吕泰彧(1994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司法社会工作㊂①㊀MaddenRG.EssentialLawforSocialWorkers.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2003,p339.②㊀何明升:‘司法社会工作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㊂③㊀HadasB,TheAgeofConstantinetheGreat.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California,1983.④㊀Victorianweb.org.The1601ElizabethanPoolLaw.(2002-11-12).http://www.victorianweb.org/history/poorlaw/elizpl.html.⑤㊀TMaschiandKillianML TheEvolutionofForensicSocialWorkintheUnitedStates:Implicationsfor21stCenturyPractice ,JournalofForensicSocialWork,2011(1),p15.㊀㊀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社会的舶来品,当前已经颇为成功地嵌入到了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并开花结果,形成了许多分支领域㊂在这些领域中,司法社会工作无疑是其中最特殊的分支之一㊂RobertMadden(2003)这样评价社会工作的司法介入:社会工作职业要想控制其未来,就必须致力于通过教育㊁倡导和积极的法律政策发展对法制产生影响①㊂ 社会工作者对于司法地介入是主动地积极地㊂相比较之下,何明升把我国司法社工实务发展路径概括为 体制内发展的② ,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扶持㊂尽管发展路径有差异,了解美国司法社会工作的历史仍然有助于从中汲取经验,总结规律,更好地推动我国司法社会工作的发展,因此,本文简要地对美国司法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按照各个阶段进行了梳理㊂一㊁酝酿阶段(19世纪之前)西方国家济贫济弱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宗教中,‘路加福音“第十章中的 好心的撒玛利亚人(GoodSa⁃maritan) 就是一例㊂在基督教中,慈善被认为是一种责任,是一个人虔诚的标志㊂这种慈善活动的形式是直接救济,如提供金钱㊁食物或其他物质物品以暂时满足人的特定需要,而不是试图改变贫穷的根源㊂自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宣布基督教会合法化时,新合法化的教会很快就建立了救济院㊁养老院㊁收容所㊁医院和孤儿院,其中一部分还受到帝国的资助③,神职人员则发挥着类似于社会工作者的作用㊂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以下简称济贫法)的颁布㊂济贫法建立了按照行政级别进行一级管理的制度,通过向支付工资的人征收地方税来支付费用㊂济贫法还规定那些年纪太大或太小或因病不能工作的人可以在救济院㊁医院㊁孤儿院或贫穷的房子里得到照顾㊂孤儿和穷人的孩子将被授予行业学徒,以便他们长大后有一个行业可以从事㊂④济贫法的颁布使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范围第一次扩充到了法律领域㊂也许是出于对君主专制的担忧,英国移民在移居至美国后拒绝将政府建设为维护法律与秩序的责任机构㊂相反,他们自发地建立了民兵巡逻队,每一个男性市民都有参加巡逻队的义务㊂如果一个 罪犯 被抓住,巡逻队就会迅速对他进行惩罚㊂惩罚理念的流行,是因为道德上是非观和当时的主流观点都不认为罪犯能从恢复性司法中获益,也不认为犯罪行为的受害者需要支持和辩护㊂⑤美国独立以后,启蒙哲学的发展使得理性价值观的在北美地区得到普及㊂当理性的概念外推到矫正中,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就产生了㊂在这一期间,与恢复性司法理念相关的实践经常是在救济所(almshouses)和济贫院DOI:10.13916/ki.issn1671-511x.2019.s2.007(workhouses)进行的㊂①二㊁创立阶段(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20年代早期)虽然社会达尔文主义一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睦邻运动等社会运动促进了理性价值观的外推㊂20年代是美国司法社会工作的创立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工作者的活动范围基本集中在法律领域㊂一方面许多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奠基人是律师,如RobertWeeksdeForest㊁FlorenceKelley和SophonisbaBreckin⁃ridge㊂另一方面这些社会工作者投身的事业多与法律相关㊂他们通过组织社会运动来向法律体系施加压力,成功地废除了童工制度,保障了妇女的合法权利㊂在司法社会工作的创立过程中,有几个标志性事件需要提及㊂第1㊁缓刑的普及㊂ 缓刑之父 奥古斯都在1841到1858年间与等待审判的青年进行交流,亲自保释他们并履行对他们的观护责任,这通常被认为是缓刑制度的起点㊂1878年,马萨诸塞州正式通过缓刑,将缓刑作为未成年人的一种倾向性惩罚;只要罪犯在缓刑期间没有再犯罪,他们就会被释放②㊂到1920年,缓刑的做法已经蔓延到了三分之二的州③㊂尽管社会工作行业不宣称奥古斯都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他的行为与司法社会工作者是一致的㊂④第2㊁1899年美国少年法庭在伊利诺伊州成立,标志着现代少年司法制度的诞生㊂1925年,46个州和哥伦比亚地区都成立了少年法庭,接受了大量青少年犯罪案件,青少年心理治疗机构也随之产生㊂⑤威廉㊃希利博士与他的专业团队成立了青少年精神病学院并开始进行犯罪研究和儿童心理社会评估㊂希利不仅是一名心理学家,也是青少年犯罪调查㊁青年法院制度的形成和儿童指导运动的先驱,他主张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来诊断问题青年㊂他主张在研究将犯罪者的各种社会㊁心理和遗传因素纳入犯罪学研究的考虑范围㊂⑥希利(1915)认为,问题青年也是可塑的,因此是可以挽救的㊂⑦希利的工作对促进新兴少年司法系统中的恢复性理念的具有深远影响㊂第三,社会工作学科体系的成熟㊂1898年,纽约慈善组织协会设立了第一所社会工作培训学校为机构工作人员的提供年度暑期课程,这所学校是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的前身㊂当时的社会工作者主要是为穷人㊁弱势群体和社会弃儿提供社会服务㊂学者RobertWeeksdeForest组织了罗素圣人基金会,慈善基金会,资助了许多社会工作组织的活动,教育设施和出版物㊂该基金会出版了第一批主要的社会工作教科书和社会工作年鉴,它发展成为今天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㊂社会工作专业的另一个先驱是律师SophonisbaBreckinridge㊂她发起了将法律课程纳入社会工作教育体系的运动,还帮助创建了具有影响力的社会服务评论(SocialServiceRe⁃view)㊂⑧后来,学者Richmond,Mary于1917年出版了‘社会诊断“一书,该书的出版被认为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㊂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努力下,专业的社会工作学科体系逐渐建立了起来㊂第四,警察社会工作者的诞生㊂司法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是在警察部门中妇女局的设立与女警的出现,这些女警通常扮演的就是社会工作者的角色㊂1905年9月12日,威尔斯夫人(Mrs.Wells)被任命为洛杉矶的一名警官㊂在她受雇于警察部门之前在工作中,威尔斯夫人对犯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警察工作极需要女性工作者的参与㊂社会活动家MinnieF.Low(1911)这样评价警务社会工作者: 芝加哥警察局有一名社工值班㊂许多人来到警察局来表达他们的真实和想象中的不满,社会工作者被指派去 处理一些琐碎的㊁有辱人格的诉讼,调整不太严重的投诉㊂ ⑨由于社会工作者的努力,这样的诉讼大大减少了,这一安排还赢得了法院的支持和好评㊂因此,两年内(1913年8月)芝加哥警察局任命了10名具有社会工63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1卷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TMaschi,KillianML, TheEvolutionofForensicSocialWorkintheUnitedStates:Implicationsfor21stCenturyPractice ,JournalofForensicSocialWork,2011(1),p15.ClarkM,Peters, SocialWorkandJuvenileProbation:HistoricalTensionsandContemporary ,Convergences.SocialWork,2011(4),p355-365.PopplePR,LeighningerL.SocialWork,SocialWelfare,andAmericanSociety(7thed.).Boston:Allyn&Bacon.2007.TMaschiandMLKillian, TheEvolutionofForensicSocialWorkintheUnitedStates:Implicationsfor21stCenturyPractice, JournalofForensicSocialWork,2011(1),p17.TMaschi,MLKillian, TheEvolutionofForensicSocialWorkintheUnitedStates:Implicationsfor21stCenturyPractice, JournalofForensicSocialWork,2011(1),p17.LynnMNybell,JeffreyJShook,JanetL,Finn.Childhood,Youth,andSocialWorkinTransformationImplicationsforPolicyandPractice,Columbiauniversitypress:NewYork:2009,p49.HealyW,Theindividualdelinquent:Atext-bookofdiagnosisandprognosisforallconcernedinunderstandingoffenders.Boston:Little,Brown:1915.RobertLBarker,ForensicSocialWork:LegalAspectsofProfessionalPractice,SecondEdition.Dougla:DouglaPress1999:p5.LowMF,Reportonjointsectionmeetings.ProceedingsoftheThirty-eighthAnnualSessionoftheNationalConcerenceofCharitiesandCor⁃rection.Boston,MA:1911.作经验的女警察㊂到1919年,这一数字已增至29,①到1920年,所有主要城市地区都有警察社会工作者㊂②在诸多历史事件的推动下,社会工作就自然而然地形成法律和司法系统的联系㊂几乎每一所新的职业学校都有法律课程㊂每一个法院㊁监狱㊁法律援助办公室,甚至私人律师事务所都有社会工作者的存在㊂③三㊁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法律与社会工作在大萧条时期迎来了第一次分野,贫困和经济问题使得许多社会工作界学者远离了法律,转入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㊂弗洛伊德和其他精神分析理论家的研究则加强了其他社会工作学者对个人心理过程的兴趣,使许多社会工作专业学校的法律课程被心理课学程所取代㊂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环境也从法律部门转移到了精神卫生诊所㊂④7大萧条中大量司法社会工作者被裁员,又加剧了一线社会工作者与司法部门的疏离,许多社会工作者从此离开了法律领域㊂这样的情形没有持续太久, 新政 又使大批社会工作者涌入公共生活和政府工作㊂社会工作者HarryHopkins,在胡佛总统与罗斯福总统的命令下执行一项监督青年犯罪的公共计划,这成为了现代青年犯罪预防项目的前身㊂⑤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社会工作在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犯罪方面也取得了巨大进展,例如波士顿的社区犯罪预防和青年邻里中心㊁芝加哥的邻里委员会等㊂后来,预防犯罪计划在肯尼迪总统和约翰逊总统的任期内蓬勃发展,计划的受益者包括居住在曼哈顿下东区低收入社区的少年帮派成员㊁少年犯㊁吸毒者和辍学者(其中许多人是移民)㊂这些项目的工作人员都是团体工作者,实际上他们也扮演着司法社会工作的角色㊂⑥20世纪60年代初,通过向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提供联邦拨款,纽约市建立了青年动员会(MFY),这是社会工作者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做出的最重要的努力之一㊂20世纪60年代中期,社会工作者在缓刑中的地位也急剧上升,全国50个州和2300多个县都设立了缓刑部门㊂全国犯罪和犯罪委员会执行主任㊁社会工作者米尔顿㊃雷托(MiltonRector)领导了一项全国性的支持性研究,并建议所有新的认证官员和监督人员都必须有一份MSW和两年的个案工作经验㊂⑦这些举措使人们重新关注受害者的需求和对司法社会工作者的权利㊂在这十年里,社会工作者普遍活跃于警察部门㊁精神科㊁少年司法计划,以及缓刑部门㊂⑧20世纪70年代初,司法社会工作者和儿童福利改革者合作共同关注了虐待儿童的发生率,并制定方案应对措施,这促成了通过了‘儿童虐待预防和治疗法“的诞生㊂同期,马萨诸塞州的社会工作者杰罗姆㊃米勒创造了将少年司法系统中的青年从机构转移到较小社区㊂1973年第一个为受丈夫折磨的妇女提供庇护服务的庇护所所在亚利桑那州开业㊂⑨20世纪70年代后期,女性因为家庭暴力进入庇护所的人数激增,人们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也促进了国家层面的妇女和儿童权利的干预㊂20世纪2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是美国司法社会工作飞速发展的时期,不仅体现在学科研究的深度上,也体现在学科应用的范围上,从一开始的警察社会工作扩展到了妇女㊁青少年㊁精神障碍等各个领域㊂然而,在蓬勃发展的背后,社会工作撤离司法领域的现象也已初现端倪㊂在1967年的高尔特案(InReGault)中,美国最高法院裁定第14修正案的正当程序同样适用于少年被告,很快少年法庭系统中的社会工作者就开始被律师所取代㊂Reamer(2004)解释说,当时成人和少年司法系统都从康复角度转向了报应性司法角度,因为后者的理念与社会工作价值观格格不入,所以该行业对刑事司法系统的影响开始减少㊂73增刊吕泰彧㊀美国司法社会工作的源与流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MinorME,Thepolicewomanandthegirlproblem.ProceedingsoftheForty-sixthAnnualMeetingoftheNationalConferenceofSocialWork.AtlanticCity,NJ.1917.ARRoberts,SocialWorkingJuvenileandCriminalJusticeSettings(2nded).Springfield,IL:CharlesCThomas,2007:p15-105.RobertL.Barker.ForensicSocialWork:LegalAspectsofProfessionalPractice,SecondEdition.Dougla:DouglaPress:1999,P6.RobertL.Barker.ForensicSocialWork:LegalAspectsofProfessionalPractice,SecondEdition.Dougla:DouglaPress:1999,p7.熊贵彬,‘美国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的兴衰“,‘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㊂RobertsAR,JuvenileJustice:Policies,Programs,andServices,Belmont,CA:Wadsworth:1998,p110-121.RobertsAR,BrownellPACenturyofForensicSocialWork:BridgingthePasttothePresent.SocialWork,1999,44(4):P359-369.TMaschi,MLKillian, TheEvolutionofForensicSocialWorkintheUnitedStates:Implicationsfor21stCenturyPractice ,JournalofForensicSocialWork,2011(1):8-36.KillianML,MaschiT,AHistoryofForensicSocialWorkintheUnitedStates.InT.Maschi,C.Bradley,&K.Ward(Eds.),Forensicsocialwork:Psychosocialandlegalissuesacrossdiversepracticesettings.NewYork:SpringerPublishingCompany:2009,p11-21.DayPJ,ANewHistoryofSocialWelfare(6thed.).NewYork:Allyn&Bacon,2008.ReamerR,SocialWorkandCriminalJustice:TheUneasyAlliance.InE.Judah&M.Bryant(Eds.),Criminaljustice:Retributionvs.Restoration.Binghamton,NY:HaworthPress,2004,p213-231.四㊁撤离阶段(二十世纪70年代末 二十世纪90年代)除了高尔特案以外,对司法社会工作,尤其是矫正社会工作专业的又一打击是来自民间的呼声㊂1974年罗伯特㊃马丁森出版了名为‘有什么用“(WhatWorks)报告㊂在这一报告中,罗伯特认为,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纠正计划会产生积极影响㊂尽管他的研究面临着明显的批评,但这篇评论导致了一种流行的观点,这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社会工作在矫正中, 没有任何效果 ㊂①与此同时,女权主义者的反暴力和反强奸运动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㊂随着运动的不断扩散,美国公众似乎不再相信监狱的改革会对暴力犯罪者产生改变㊂这种严厉打击犯罪的呼声换来了更严厉的判决和刑罚㊂监狱人口迅速增长,项目资金捉襟见肘㊂②这些事件使得矫正领域的工作也开始变得 强硬起来 ㊂监狱等机关方面把大部分预算用于维持机构,很少为康复和其他服务留下资金㊂这无疑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理念背道而驰,导致社会工作者在直接惩教工作中只是名义上的存在㊂在惩教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只为罪犯履行辅助职能,如提供社会服务或心理评估㊂③司法社会工作撤离的另一个因素是观护人(Probationofficer,又译缓刑官,缓刑干警)队伍的职业化,将其他非职业人士挤出了司法系统:监狱㊁法院和惩教机构的管理人员裁剪了许多观护岗位,但培养社会工作者的学校却没有对此作出任何反应㊂一位评论员估计:在1975年和1976年,大约6%的MSW预计将进入矫正领域,需求满足率不到20%㊂④惩教机构的工作人员往往将自己的工作内容定义拘禁犯人,也不认为这是一个需要专业背景的工作㊂绝大多数州对观护人也没有专业要求㊂⑤在岗位的招聘中,社会工作被列为与犯罪学㊁顾问㊁心理学㊁商业㊁公共管理和非营利组织管理相近的专业课程㊂此外,由于观护人还加强了与其他专业协会的合作,社会工作者更难影响该领域㊂⑥关于这一时期的研究争议较大,尽管Geogrge.Pater⁃son,ClarkM.Peter等学者都提到了撤离现象的存在,另一些学者如Roberts.A.R.,Tina.maschi则认为社工的工作内容只是从改变社会(Socialreform)层面转换到了个人责任(personalresponsibility)层面,也就是从矫正领域转移到了法庭调节㊁少年观护等其他司法环节㊂他们的说法也并不是空穴来风,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在这一时期确实有了新的发展:1984年美国联邦将资金拨用于青少年的恢复教育㊁专业培训和技术援助;联邦少年司法和预防犯罪办公室开始为当地缓刑部门和法院提供资源帮助少年犯进行金钱补偿㊁协调社区服务或直接在被害人服务承担责任㊂⑦五㊁复兴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惩罚理念并未有助于改善当时的犯罪情形,以青少年犯罪为例,重犯率竟然高达40%㊂⑧政府与社会都开始呼吁社会工作重新呼吁回到司法领域,司法社会工作在90年代中期迎来了复兴㊂在这一阶段,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同样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发展㊂第一㊁监禁开始逐渐被社区矫正取代,这对于需要更多监管和支持性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另一方面,家庭妇女的庇护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㊂ 主要采取确保妇女不离开孩子㊁远离殴打情景等措施,甚至在她们已经用完一生援助期限(5年)的情况下,也让她们能继续领取临时家庭援助金㊂ ⑨第二㊁惩罚性司法理念的终结㊂2005年3月1日,美国最高法院在洛波诉西蒙斯案中以5比4的裁决宣布未满18岁未成年人杀人不可以判死刑,这标志着里根时代定下的惩罚性司法基调发生了逆转㊂就像Maloney等人(1988)描述的那样: 司法系统就是为两种相互冲突的方法的竞争,即恢复和惩罚之间的一场持久的拔河比赛㊂ 惩罚性司法理念的终结着恢复性司法理念的抬头,这为社会工作重新介入矫正㊁审判等领域提供了机会㊂83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1卷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MartinsonR,Whatworks?Questionsandanswersaboutprisonreform,PublicInterest,1974,35,p22-54.HaneyC,ZimbardoP, ThePastandFutureofU.S.PrisonPolicy:Twenty-fiveyearsaftertheStanfordPrisonExperiment ,AmericanPsychologist,53,1998.BrownellP,RobertsAR, ACenturyofSocialWorkinCriminalJusticeandCorrectionalSettings ,JournalofOffenderRehabilitation,(35)2,Ward,j.H.(1979).Promises,failures,andnewpromisesinjuvenilejustice:Implicationsforsocialworkeducationinthe1980s.JoMran/ofEducationforSocialWork15(3):2002,p1-17.AmericanProbationandParoleAssociation.(2006).AQs.Retrievedfrombttp://www.appa-net.org/information%20clearing%20house/faq.htm.NeedlemanC,NeedlemanML,SocialWorkwithJuvenileOffenders.InA.R.Roberts(Ed.),SocialWorkinJuvenileandCriminalJus⁃ticeSettings(2nd.ed.,pp.224-248).Springfield,IL:CharlesCThomas.ARRoberts,SocialWorkingJuvenileandCriminalJusticeSettings(2nded).Springfield,IL:CharlesCThomas,2007,p105-115.RobertsAR,BrownellPA,CenturyofForensicSocialWork:BridgingthePasttothePresent,SocialWork,1999(44).PopplePR,LeighningerL,SocialWork,SocialWelfare,andAmericanSociety(7thed.).Boston:Allyn&Bacon:2007.熊贵彬:‘美国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的兴衰“,‘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㊂MaloneyD,RomigD,ArmstrongT, Juvenileprobation:TheBalancedApproach ,JuvenileandFamilyCourtJournal,1988,39(3),1-63.第三㊁司法社工教育的复兴㊂尽管NASW建议社会工作者应该当具备相应的法律专业素养,法律专业知识的授予却需要专门培训,这显然这不是大部分社会工作学校所能提供的㊂在一项针对72个硕士项目的调查中,社会工作教育理事会认可的72项培养方案中只有4个(4.3%)学校提供司法社会工作课程㊂72项计划中有10项(14.3%)报告称学校正在扩大其课程,将司法社会工作纳入其中授课中(2004年)㊂①大约一半的社会工作研究生院打算给他们的学生提供了司法社会工作领域的实习机会,如青少年司法项目㊁受殴打妇女避难所和成人矫正机构等㊂②第四㊁服务对象的多元化㊂同性恋者㊁少数族裔㊁底层贫民㊁非法移民等群体的壮大扩充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范围,也意味着社会工作者的影响力的增长㊂社会工作者往往能比公职人员更能考虑到各个群体的不同特点㊂截至2009年6月30日,几乎每134名美国人中就有1人被关进一所又一所的监狱㊂黑人男性被监禁的可能性是白人男性的6倍,拉丁人被监禁的可能性是白人的2.6倍㊂在女性中,每300名黑人女性中就有1人入狱,相比之下,每1099名白人女性中有1人入狱,每704名拉丁裔女性中有1人入狱㊂③这些数字反映的问题显然很难在法律层面进行解释㊂少数族裔在融入美国主流社会面对的种种壁垒,使社会工作者有了更大的介入空间㊂第五㊁犯罪形势恶化㊂美国和加拿大被指控的犯罪人员数字经达到了750万㊂有数百万暴力犯罪受害者无法获得急需的危机干预㊁创伤恢复服务㊁认知行为治疗㊁受害者援助㊁法律宣传㊁受害者赔偿㊁案件管理和其他社会服务㊂④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囚犯被假释出狱,他们必须在社区进行过渡以做好再社会化的准备,包括找工作㊁建立社会关系㊁应付群体压力㊁与家人团聚,赋权增能,同时获得急需的社会服务㊂虽然面对着种种利好消息,司法社会工作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㊂紧跟911而来的无数地方㊁州和联邦法律与政策,开启了司法的新篇章㊂2001年10月26日通过的‘爱国者法案“强调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护美国公民免于恐怖分子的威胁㊂该法案加强了政府干预的作用,以预测和预防具体犯罪,并改变了对被告提供的保护㊂十六年后,特朗普上台,他一改奥巴马时期宽松的方针,在对待难民与非法移民问题上采用铁腕手段㊂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司法部长赛森斯(JeffSessions)于2018年4月6日宣布实施 零容忍(zero-tol⁃erance) 的移民政策,宣布将所有非法入境美国的成年人以 联邦罪犯 的方式起诉,改变原先只送到移民法庭的做法㊂许多非法移民父母被迫与他们的孩子分开,而这些孩子则会被送到收容所,这显然是社会工作者不愿看到的㊂当国家与社会,司法机关与服务对象,法律条文与专业价值开始对立时,社会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与其说是一种角色冲突,不如说是一种伦理困境㊂五、结语从美国司法社会工作存在的百年历史来看,社会工作者采取积极和富含创造性的方法,在刑事司法系统中确定了自己不可撼动的位置,为冰冷的司法实践添加了人性的光辉㊂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的则是对于 犯罪的是人还是社会 这一问题不同理解的交锋㊂如何在刑事司法这样一个以风险㊁责任㊁惩罚和控制为中心的系统中,确立一种独特的人道福利体系仍然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探讨的问题㊂不过,确定的是,当一名社会工作者认为司法系统的某些方面是压迫性的和侵犯人权的,他会选择挑战那些不公平和歧视性的规则,而不是与那些将 罪犯 视为社会问题的人同流合污㊂历史学家克罗奇说: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㊂ 他主张在书写历史的过程中借助对当前生活的关切来观察过去,并基于当前的现实来诠释过去㊂换句话说,历史只有进入当前的生活,才会具有真正的意义㊂因此,我国的社会工作学者也必须当前国内社会工作的现实进行独立审慎地考察,才能从美国司法社会工作的发展中提炼出适用于中国的历史经验㊂对于美国的历史,必须予以批判性的理解,结合社会运行的现实与社会治理的愿景来考虑历史和现在的关系㊂必须意识到社会工作者之所以能够美国的司法史上发挥了重大影响,与美国社会力量的成熟有关说明㊂相对比之下,正视我国社会力量的不成熟才是研究司法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甚至是理解我国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基本前提㊂(责任编辑㊀万㊀旭)93增刊吕泰彧㊀美国司法社会工作的源与流①②③④NeighborsIA,GreenfaustL,BeyerKV.CurriculaDevelopmentinForensicSocialWorkattheMSWandPost-MSWLevels.Faust,2002:1-11.熊贵彬:‘美国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的兴衰“.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㊂WestHC, Prisoninmatesatmidyear2009:Statistictables.U.S.Department.Justice ,OfficeofJusticePrograms,BureauofJusticeSta⁃tistics,2010.ARRoberts,SocialWorkingJuvenileandCriminalJusticeSettings(2nded).Springfield,IL:CharlesCThomas.,2007,pXI.。
论美国社区矫正制度

论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社区矫正是指,将罪犯置于开放的环境,即于社区内进行教育改造的制度,是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方式。
该制度符合司法经济原则,而且有助于防止受刑人员的“监狱化”,成为世界多国广泛采用的一种行刑方式。
其中,美国作为的社区矫正制度的发源地成为适用该制度的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因此,对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研究便颇具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起源1789年,基督教牧师威廉·罗各斯在美国费城的核桃街拘役所,首次为收容者开设教育教学课程,在美国拉开矫正刑的帷幕。
而美国社区矫正的实践则开创于1841年的缓刑尝试,波士顿的约翰·奥古斯塔斯请求政府将罪犯放在社区中并在监管下给予自由,政府以制定法的形式回答了他的请求。
二战后,美国犯罪日益增长,监狱人满为患,日益严重的监狱暴力冲突等问题,使美国不得不寻找新的罪犯矫正模式,在一些主管委员会的倡导和联邦资金的支持下,社区矫正开始盛行。
60年代美国确立了囚犯的归假制度,70年代开始采取教育或学习的释放制度和社区扶助活动。
到70年代末,除几个州外,所有的州都制定了劳动释放法。
1973年,世界上的第一个《社区矫正法》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由州议会通过,用于在全州范围内规范地方政府的社区矫正计划、社区矫正项目的发展、对犯罪人执行刑罚和为犯罪人提供服务,以及资助县级地方政府开展社区矫正的相关权利和义务。
到1996年,美国有28个州通过了社区矫正法。
然而,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许多州规范不严造成社区矫正的使用泛滥,导致美国犯罪和重新犯罪的人数不断增加,至此人们对社区矫正提出了异议。
针对这种情况,美国转而推行强硬主义的刑事政策,并直接波及到了行刑领域,各州相继立法取消或限制假释并通过定期刑法。
强硬主义的刑事政策所导致的直接后果之一是监狱爆满,监狱爆满的危机又对强硬主义的刑事政策指导下的矫正实践产生影响,于是美国对社区矫正制度进行了调整和完善,80年代至今,社区矫正得以广泛应用,成为美国罪犯矫正的主要方式,并且朝着理性化的趋势发展。
论美国社区矫正制度

论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第一篇:论美国社区矫正制度论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社区矫正是指,将罪犯臵于开放的环境,即于社区内进行教育改造的制度,是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方式。
该制度符合司法经济原则,而且有助于防止受刑人员的“监狱化”,成为世界多国广泛采用的一种行刑方式。
其中,美国作为的社区矫正制度的发源地成为适用该制度的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因此,对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研究便颇具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起源1789年,基督教牧师威廉〃罗各斯在美国费城的核桃街拘役所,首次为收容者开设教育教学课程,在美国拉开矫正刑的帷幕。
而美国社区矫正的实践则开创于1841年的缓刑尝试,波士顿的约翰〃奥古斯塔斯请求政府将罪犯放在社区中并在监管下给予自由,政府以制定法的形式回答了他的请求。
二战后,美国犯罪日益增长,监狱人满为患,日益严重的监狱暴力冲突等问题,使美国不得不寻找新的罪犯矫正模式,在一些主管委员会的倡导和联邦资金的支持下,社区矫正开始盛行。
60年代美国确立了囚犯的归假制度,70年代开始采取教育或学习的释放制度和社区扶助活动。
到70年代末,除几个州外,所有的州都制定了劳动释放法。
1973年,世界上的第一个《社区矫正法》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由州议会通过,用于在全州范围内规范地方政府的社区矫正计划、社区矫正项目的发展、对犯罪人执行刑罚和为犯罪人提供服务,以及资助县级地方政府开展社区矫正的相关权利和义务。
到1996年,美国有28个州通过了社区矫正法。
然而,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许多州规范不严造成社区矫正的使用泛滥,导致美国犯罪和重新犯罪的人数不断增加,至此人们对社区矫正提出了异议。
针对这种情况,美国转而推行强硬主义的刑事政策,并直接波及到了行刑领域,各州相继立法取消或限制假释并通过定期刑法。
强硬主义的刑事政策所导致的直接后果之一是监狱爆满,监狱爆满的危机又对强硬主义的刑事政策指导下的矫正实践产生影响,于是美国 1 对社区矫正制度进行了调整和完善,80年代至今,社区矫正得以广泛应用,成为美国罪犯矫正的主要方式,并且朝着理性化的趋势发展。
世纪美国监狱制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世纪美国监狱制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20世纪,美国的发展主要可用五种行刑模式来加以概括。
进入21世纪,美国的工作面对新的挑战和发展。
法学研究美国/发展趋势……一、20世纪美国制度的特点20世纪是美国当代的发展时期。
20世纪美国的发展可以用几个基本的行刑模式来加以概括(有的行刑模式的思想源于20世纪以前,但在20世纪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医疗模式医疗模式(TheMedicalModel)认为犯罪行为的产生是由于犯罪者心理和生理的疾病和障碍所导致,而这些疾病和障碍是可以治疗的,如果承认这一前提,那么的首要任务就是确认他们个人的心理和生理的疾病和障碍,从而矫正他们的犯罪行为,因此,那种认为用基本相同的方法能把罪犯改造过来的观点是不妥的。
医疗模式的产生与美国医学科技的发展以及受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有关。
医疗模式的发展主要在到期间,,美国国会授权新成立的联邦局发展对罪犯实行分类管理和建立带有治疗性质的,许多州的政治家在讲演时一改过去的提法,把治疗作为工作的目的,而把惩罚作为陈旧、过时的概念。
医疗模式强调对罪犯的个别化处遇,因此,需要加强对罪犯的分类,以便于帮助心理学、精神病学和社会学工开展工作。
医疗模式认为,环境对治疗改造的有效性有重要影响,因此,不同类型的罪犯应安置于不同安全警戒等级、有不同教育训练项目和不同环境的,并应考虑到对精神病的照管等。
这一模式的操作就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检查、诊断、开药方、治疗以及将病治好后让病人出院。
与医疗模式相适应,美国广泛适用了不定期刑、假释、未成年人的司法和执行制度。
虽然许多人指责医疗模式对罪犯过于宽大,但事实上这种模式一方面保留了惩罚的内容,另一方面给对罪犯的治疗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二)更新模式更新模式(TheRehabilitationModel)认为犯罪并非完全是行为人心理的、生理的疾病和障碍所导致,主要是行为人没有经历一个正常的社会化过程,所以应着重对他们进行重新社会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2—6274(2008)04—057—05美国社区矫正模式之发展方向:从危险特质到多元整合3张 鹏(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内容摘要】美国社区矫正作为广义社区矫正模式的代表,积累了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成熟经验。
其社区矫正大致经历了从危险特质模式向以社区为本、以案主为本、社会支持网络等多元要素整合方向发展的过程。
危险特质模式具有理性化、技术化、机构化、专业化的特点,多元整合方向则是在传统危险特质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其弊端展开的。
美国社区矫正的发展方向对我国正在试行的社区矫正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犯罪矫正 社区矫正 矫正模式Π17 【文献标识码】A 3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模式选择与建构趋向(07CFX 033)。
作者简介:张鹏(1976-),男,山东泰安人,法学硕士,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刑事法学。
众所周知,美国是社区矫正制度①的滥觞之地。
与许多大陆法系国家将社区矫正理解为非机构性处遇不同,美国的社区矫正不硬性区分机构性处遇还是非机构性处遇,亦不问制度具体形式,只问制度在实质上是否符合社区矫正协助案主之初衷,此可谓在广义上构建社区矫正制度。
我国的社区矫正处于起步阶段,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社区矫正在实定法层面主要定位于开放式机构性处遇,但在实践层面则十分强调社区在犯罪矫正中的功能。
因此,广义社区矫正无疑是我国社区矫正发展的基本趋势。
研究美国的广义社区矫正,特别是其具体模式的演变与发展方向,对我国正在试行的社区矫正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一、美国社区矫正模式之演变关于美国矫正措施的发展,美国学者C ole 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其认为美国矫正措施“分为5个阶段:18世纪的体罚,19世纪的矫正运动,1950年的感化或教育模式,1970年的社区模式以及1980年的监禁模式”[1]P467。
这表明,直到19世纪早期,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社区矫正是针对某些犯罪人有效的矫正措施。
假释作为最早的社区矫正类型于1840年在美国出现,并至20世纪20年代大量应用,但对严重暴力犯罪的刑罚直至20世纪60年代仍然以监禁刑为主。
20世纪70年代,机构性处遇监狱化之弊病日益暴露,改革呼声高涨,正如1976年美国总统法律执行与司法行政委员会所言,“受刑人浸润于犯罪矫正过程,其愈受矫正机构惩处气氛之钳制,而复归社会将更加困难,矫治过程应致力于清除受刑人回归社会之障碍。
”[2]P251在这一背景下,成本低廉、理论基础较好的社区矫正迎来第一次勃兴。
那个时代的法官常基于对新兴社区矫正制度的肯定与期许,大量适用可在社区内执行的刑罚,以致对初犯而言,监禁刑与假释的适用情况大体持平。
然而,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民众因犯罪率升高产生焦虑,国家便在立法上突出了监禁刑的优先性;同时,以保护性处遇为核心的传统社区矫正模式在策略与效率上也为人诟病,从而陷入了发展困境。
直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监狱人满为患,人们转而再次求助于社区矫正,并倡导一种中间性处遇模式。
时至今日,在美国矫正模式中,大约33%的犯罪人通过社区执行,而免于监所之苦。
[3]P133纵观社区矫正整个发展历程,刑事正义观、社会治安形势以及监禁刑执行实践等构成了社区矫正发展的 第4期政法论丛No.42008年8月Zheng Fa Lun C ong Aug.10,2008关键变量。
从宏观的角度看,上述美国社区矫正的演变在理论上大致可以概括为从单一的危险特质模式向优势为本、案主为本、社区为本的多元整合模式发展。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刑事执行法中的社区矫正制度长期将危险特质之专业化改造作为自己的目标。
在现代刑事法治背景下,所谓危险特质的专业化改造是指,矫正工作应该遵循实证主义的科学范式,根据理性———技术化的实践思路确定案主的反社会人格及其危险性强弱,然后有针对性的选择具体矫正方案,从而恢复或者增强案主的社会功能,使其成为复归社会的正常人。
[4]P81-83在此观念指导下,美国社区矫正逐渐形成了所谓的危险特质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由矫正工作专业化、机构化,矫正过程理性化、技术化,矫正观念医疗化等多种元素组成,又称为“医疗模式”[5]P368。
该模式因存在诸多优势和不足,自其产生以来一直为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社会工作学等社会科学界关注。
二、美国社区矫正危险特质模式之优势美国社区矫正的传统危险特质模式崇尚实证主义和目的理性,遵循理性技术路线,因而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推进矫正工作趋于理性化,这恰好与现代刑法的目的理性、刑罚的积极一般预防理念相呼应。
(一)社区矫正的传统危险特质模式遵循理性技术路线,通过对复杂事物进行理想化建模,人们可以把十分复杂多样的矫正工作过程化约为相对简单清晰的模型,因而简化了矫正实践,有助于矫正工作者进行经验总结和知识积累,对指导初学者实践也有重要意义。
当然,由于文化的复杂结构,这种工作模式一般缺乏对文化的考量,即专业化的社区矫正工作要么把文化因素虚拟化,要么干脆避而不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不足。
(二)社区矫正的危险特质模式理论浸透着科学主义背景下的理性思维,这使得矫正工作能够凭借现代科学发展自己。
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尤其是现代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有能力对人类的行为模式、人格特征、心理倾向等进行实证研究。
这些实证研究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矫正理论的偏见和意识形态,为矫正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使矫正工作走出了报应主义、消极预防、特殊预防等理论的迷思,走上了理性化道路。
矫正工作者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对案主展开有针对性的问题调研,找出矫正重点与难点,然后对症下药,追求矫正效果的最大化。
在取得矫正效果后,社区矫正人员还可以进行结果信息反馈,根据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之间的差距,不断改进矫正方案,保证社区矫正工作能够不断进步。
(三)社区矫正危险特质模式与现代刑法的目的理性、刑罚的积极一般预防理念相呼应。
社区矫正不管作为单独的刑种,还是作为某些刑罚的执行方式,抑或某种保安处分形式,它都与刑法目的、刑罚意义有着紧密联系。
在此意义上,社区矫正工作模式的合法性基础是建构在刑法目的论与刑罚价值论之上的。
在刑法学和刑事政策学内部素有报应刑与目的刑之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后续的研究者往往兼取两者而倾向于并合主义。
然而,国外学者对并合主义的批判从未停止,现在以目的理性、积极一般预防为导向的法益保护论逐渐成为有力的学说。
该学说认为,刑法的目的在于法益保护,但这一目的只是泛义上的,在罪刑规范内部应该再细分为行为规范层面的刑法目的与制裁规范层面的刑法目的。
在行为规范层面,刑法的目的即保护法益,刑法立法者根据过往经验与案件事实建构了侵害法益的各种行为类型,形成了所谓的犯罪构成要件。
在行为规范层面理解刑罚价值,报应主义具有合理性。
但在制裁规范层面,刑法的目的并不直接就是法益保护。
因为如果想让刑法达到保护法益的目的,就只能让刑法针对未来的、尚未发生的事件发挥作用,只有通过刑罚对未来产生预防效果,才能实现保护法益的效果。
正如拉丁法彦所言:一个理性的人,不会只为了过去的罪恶而惩罚他人,而是要通过处罚让未来不再发生罪恶。
对于过去发生的法益侵害来说,无论是既遂还是未遂,刑罚的施于并不会回溯地发生任何保护作用。
依此,着眼于既存恶害的报应主义刑罚理论,以法益保护原则为根基建构的合法性论证并不可信。
姑且不论报应主义在其他内容上受到批判,即便在“刑罚的施于是否可以抵消不法”以及“实现形而上学的报应正义是否是现代世俗法治国家的任务”等问题上,如果真的一 58 政法论丛2008年 贯报应主义之立场,那么所有未遂犯都将失去可罚性。
简单地说,刑罚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必须建立在刑事政策可理性证立的观点之上,这个观点就是“以目的理性、积极一般预防为导向的法益保护”[6]P358-363。
因此,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注重恢复和增强案主社会功能的非监禁刑罚制度当然符合积极一般预防为导向的法益保护精神;另一方面,社区矫正的危险特质模式因其理性主义特质也非常符合目的理性的导向。
整体而言,社区矫正的危险特质模式无论是在哲学基础上,还是在刑法目的与刑罚价值等正当性基础上,均与现代刑事法学的发展方向一致。
这种优势对于回应报应主义刑罚理论对于社区矫正工作模式的质疑与批判无疑是重要的。
三、美国社区矫正危险特质模式之不足美国社区矫正的危险特质模式虽然具有多种优势,但它偏重理性技术的特点也带来了许多不足。
正如社会学研究表明的,危险特质模式实际上是以对人的所谓科学认识为前提的,它希望借助于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等学科提供的科学知识对案主的危险人格做出科学认识和正确归因,从而找到治疗或者矫正的恰当方案。
但是这种以危险特质为核心的专业化矫正模式并没有得到普遍的理解和接受,而是不断受到来自专业内部或者外部的挑战和冲击。
(一)来自矫正工作专业内部的批判在批判理性技术化的专业实践领域,美国学者唐纳德・尚(Donald Schon)认为,这种技术理性模式不能掌握专业的实际操作,也不能掌握专业实践的知识,因为技术理性科学里的知识和问题都是形式完好的,而实践中的问题总是凌乱的和非决定性的,了解这种知识需要从实践者的行动模式中默会,具体是通过在实践中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的反思等方法来启发实践者的理解和概念化。
英国学者乔丹(Jordan)进一步主张,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人们是如何在自然情景下通过语言和行动抗争解决自己的问题。
成功的矫正工作应该是如何协助案主在他们的生活脉络下给自己的行为赋予意义,这是走向社会建构论的矫正流派,借助语言和互动,矫正工作是一种开放的、不确定的自然情景下协助案主来改变人和环境,给生活赋予新的意义。
[4]P58-67另一种专业内部的批判声音是强调矫正工作本质上应该是一种道德实践和政治实践,反对过度理性技术的专业化矫正倾向。
这种观点认为,矫正工作应该关注社会道德问题和政治权利问题,通过社会活动实践矫正工作的道德理想和社会公正,避免矫正工作的技术官僚化。
美国学者萨利比(Saleeby)认为,把焦点放在案主的问题特质上,部分地导致一种谴责受害者的趋势,这种问题为本的工作过程有可能只是辨别社会问题的受害者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忽略了案主所处的环境应该承担的责任,进而容易忽视案主个体身上所拥有的支持他在压迫环境下生存的优势,最终这种问题趋向的工作模式可能会导致把案主标定为问题而谴责案主。
[7]P78-98(二)来自矫正工作专业外部的批判也有人从专业外部的社会政治制度条件来分析矫正工作的理性技术化过程,他们认为,实际上矫正工作的技术理性化是随着二战以后福利国家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在提供大量福利的同时,要为矫正工作提供配套的专业服务,来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