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的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

标题:钢筋的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修改概要钢筋的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1.0钢材力学性能试验的方法标准、检验项目及取样:1.1钢材标准、试验方法标准、检验项目及取样:1.1.1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单,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牌,进场时应按同一牌号、同一炉罐(批)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分批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查对标牌和外观检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做力学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现有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
1.1.2检验规则:1.1.2.1钢筋的检查、验收、复检与判定,应按GB2101—89的规定执行,每批钢筋应是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
1.1.2.2从每批钢筋中选取10%盘数(不少于25盘)进行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格时,该格盘应作报废处理,再从未试验过的钢筋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即判为不合格,但供方可以重新分类,作为新的一批提交验收;从每批钢筋中抽取10%的盘数(不少于25盘)进行表面质量和尺寸偏差的检查,如检查不合格,则应将该批钢筋进行逐盘检查。
1.1.2.3钢丝的检验规则应按GB2103-80《钢丝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执行;对每盘钢丝的两端取样进行抗拉强度、弯曲和伸长率的试验,屈服强度和松驰试验每季度抽验一次,每次海次不少于3根。
1.1.2.4盘条的质量检查与验收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每批盘条由同一冶炼炉号、同一牌号、同一尺寸的盘条组成;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的组批规则按GB701—91《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的规定执行。
1.1.2.5冷拉钢筋应分批进行验收,每批由不大于20t的同级别、同直径的冷拉钢筋组成,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和局部缩颈,当用作预应力筋时应逐根检查;从每批冷拉钢筋中抽取两根钢筋,每根取两个试样分别进行拉力和冷弯试验,当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规定时,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各项试验,当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时,则该批冷拉钢筋为不合格;冷拉钢筋的屈服点和抗拉强度的计算,应采用冷拉前的截面面积。
5-金属材料检验与试验(作业指导书)

金属材料检验与试验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碳素结构钢、热轧光圆钢筋、低碳钢热轧圆盘条、一般用途低碳钢丝、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铁路桥梁铸钢支座。
2细则2.1本作业指导书用于混凝土结构用钢材的进货检验及常用力学性能的检验、试验操作提出作业指导。
2.2对从事此标准试验人员均应通过有关部门资质认可,并具有合格上岗证,方可从事此项检验与试验工作。
2.3对钢材检验、试验作业中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均应通过有关部门校验合格后,并在有效使用期内方可使用。
3依据标准3.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2007);3.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1499.1-2008);3.3《碳素结构钢》(GB700-2006)3.4《一般用途低碳钢丝》(YB/T 5294-2009)3.5《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2008)3.6《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2014)3.7《铁路桥梁铸钢支座》(TB/1853-2006)3.8《冷轧带肋钢筋》(GB 13788-2008)3.9《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GB/T1499.3-2010)3.10《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GB/T 5223.3-2005)3.11《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GB/T 20065-2006)3.12《环氧树脂涂层钢筋》(JG3042-1997)3.13《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161-2004)3.14《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2010)3.15《普通螺纹基本尺寸》(GB/T196-2003)3.16《普通螺纹公差》(GB/T197-2003)4分类、牌号4.1热轧带肋钢筋的牌号由HRB和牌号的屈服点最小值构成,热轧带肋钢筋分为HRB400、HRB500两个牌号。
4.2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由代表屈服点的字母、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符号、脱氧方法符号等四个部分按顺序组成,例如:Q235-A·F。
钢材作业指导书讲解

钢材作业指导书批准人:批准日期:2016年03月20日受控状态:受控编号:YCJL-GC-2016持有人:第1页目录钢材4.1知识概要 3 4.2 钢材性能检测试验 44.2.1 钢筋拉伸性能检测 44.2.2 冷弯试验174.2.3 重量及允许偏差20 4.3 钢筋机械连接224.3.1 术语 234.3.2 接头的设计原则和性能等级 234.3.3 施工现场接头的检验与验收 254.3.4 接头试件的试验方法(工艺检验) 26 4.4 钢筋焊接 274.4.1 术语 274.4.2 钢筋焊接接头抗拉强度的试验 274.4.3 弯曲试验 29第2页钢材4.1 知识概要建筑钢材的分类:建筑钢材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1 按照化学成分可以分为两类:碳素钢和合金钢。
碳素钢也可以按照碳含量的高低分为低碳钢(含碳量小于0.25%)、中碳钢(含碳量0.25%~0.6%)和高碳;合金钢按照合金元钢(含碳量大于0.6%,对于建筑用碳素钢材一般应小于0.8%)素总量分为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
~10%)和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大于10%)2 按照有害物元素(S、P、O、N)的含量分为普通钢、优质钢和高级优质钢。
3 按照脱氧程度,可以分为沸腾钢、镇静钢、半镇静钢。
4 按照钢材的形貌可以分为钢筋(主要品种有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冷轧带肋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热处理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和钢绞线等)和型钢(主要品种有热轧型钢、冷弯薄壁型钢、钢板和。
压型钢板等)5 按照加工工艺可以分为热轧、冷轧、冷拉、冷扭等钢材。
6 按照冶炼方式分为氧气转炉、平炉或电炉冶炼。
注: 关于批准发布G B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的公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G B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自2013 年1月1日起实施,现予以公布。
钢筋反向弯曲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反向弯曲试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和适用范围为统一公司内部各单位的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的弯曲和反向弯曲试验工作,规范资料编制整理,特制定本章。
本钢筋弯曲试验机适用于检验钢材承受正向弯曲和平面反向弯曲的变形性能。
利用钢材弯曲的试验方法,检查弯曲处的外表面及侧面是否有影响钢材表面质量的缺陷。
2、仪器设备采用GW-40A型钢筋反复弯曲试验机进行试验。
主机一台,中心轴(Φ42,直径24);工作轴2;钢筋弯心24 32 40 48 56 64 72 80 88 100 140 160 180 200各一件。
3、编制依据《钢筋混凝土用钢筋弯曲和反向弯曲试验方法》YB/T 5126-2003《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GB/T 28900-201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 1499.2-20184、工作程序4.1准备工作(1)按钢材公称直径选择合适的弯心套备用。
(2)选择好的弯心套安装在工作盘上。
(3)先打开弯曲试验机电源开关,再打开弯曲试验机操作台开关。
(4)在弯曲试验机操作台上设定正弯、反弯试验角度的数值。
即按动显示器上的SET键,用上、下、左、右键(箭头所指方向)进行数字的加减和变位设定所需要的角度,按ENT键确定;之后,按需要进行反旋角度设置;至此,正、反弯试验角度设置完成(如果不做反弯试验,可将反弯角度等于正弯角度)。
4.2反向弯曲性能(1)对牌号带E的钢筋应进行反向弯曲试验。
经反向弯曲试验后,钢筋受弯曲部位表面不得产生裂纹。
(2)根据需方要求,其他牌号钢筋也可进行反向弯曲试验。
(3)可用反向弯曲试验代替弯曲试验。
(4)反向弯曲试验的弯曲压头直径比弯曲试验相应增加一个钢筋公称直径。
4.3试验程序及方法(1)试样应绕弯曲圆弧面(弯心)进行弯曲,弯曲角度a和弯曲圆弧面(弯心)直径D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试验应在10℃~35℃的室温下进行。
(2)弯曲后的试样应在100℃的温度下进行时效热处理,保温时间至少为30min,在空气中自由冷却至室温后,进行反向弯曲试验。
钢材(元素测定)化学分析方法作业指导书

钢材化学分析方法1.总则1.1.本细作适用于生铁、碳素钢、合金钢、不锈钢等钢材的化学元素含量的测定。
1.2.本细则依据国标GB223《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编写。
1.3.钢样的制备1.3.1.化学分析用试样样屑采用钻头钻取(钻头直径应尽可能的大),对于小断面钢材钻头直径不应小于16mm,对大断面钢材钻头直径不应小于12mm。
1.3.2.制取样屑时,不得用水、油或其它润滑剂,并去除钢材表面的氧化层和脏物。
钻取样屑应尽可能成细颗粒状,钻取深度达钢材厚度的2/3处。
1.3.3.钻取的样屑应混合均匀,用试样袋装好,试样袋编写上试样编号、材质规格、分析项目。
2.碳硫元素联合测定方法2.1.适用范围本方法采用GB/T 223.69-2008《钢铁及合金碳含量的测定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和GB/T223.68-1997《管式炉内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两个标准编写。
测定范围:C:0.02~1.50%(减少称量可扩大至0.02—6.00%)S:0.003%—0.100%。
适用于生铁、碳素钢、合金钢和不锈钢的碳硫含量的联合测定。
2.2.仪器与试剂2.2.1.仪器:TP-CS2C型碳硫高速分析仪;电炉:0~1600℃/±10℃氧气瓶和氧气减压阀等。
2.2.2.各种溶液的配制:1、各种溶液的配制:(1)水准瓶溶液:1000mL蒸馏水中加入10ml浓硫酸。
(2)储气瓶溶液:1000ml蒸馏水中加入300~400g氢氧化钾。
(3)滴定瓶碘溶液(A溶液):用天平称取2g碘,置于烧杯中,加少量蒸镏水,称碘化钾20g分批加入,使碘全部溶解。
淀粉吸收液(B溶液):用天平称取2g可溶性淀粉,加入100mL煮沸的蒸镏水中,继续煮沸2—3分钟后冷却取下.将A、B两种溶液混合,用蒸镏水稀释至5000ml,摇匀。
2.3.试验程序:2.3.1.检查仪器各连接部位是否连接正确。
接通电源。
铁、碳钢及低合金钢试样,升温至1250℃左右,不锈钢、高合金钢、高温合金及精密合金升温至1300~1350℃。
钢材中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作业指导书

钢材中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作业指导书一、一般规定1.本标准适用于生铁、铁粉、碳钢、合金钢、高温合金、精密合金中锰量的测定。
测定范围:0.010%~2.00%。
2.试验经酸溶解后,在硫酸、磷酸介质中,用高碘酸钠(钾)将锰氧化至七价,测量其吸光度。
二、试验步骤1.试验用量表 10-28含量范0.01~0.10.1~0.50.5~1.0 1.0~2.0围, %称样量, g0.50000.20000.20000.1000锰标准溶液浓度,μ100100500500 g/ml0.50 2.00 2.00 2.00移取锰标 2.00 4.00 2.50 2.50准溶液体 3.00 6.00 3.00 3.00积, ml 4.008.00 3.50 3.505.0010.00 4.00 4.00吸收皿,cm3211 2.测试(1)将试样置于150ml 锥形瓶中,加15ml 硝酸【高硅试样加 3~4 滴氢氟酸;生铁试样用硝酸( 1+4)溶解试样,并滴加3~4 滴氢氟酸,试样溶解后,取下冷却,用快速滤纸过滤于另一个 150ml 锥形瓶中,用热硝酸洗涤圆锥形瓶和滤纸 4 次;高镍铬试样用适宜比例的盐酸和硝酸混合酸溶解;高钨( 5%以上)试样或难溶试样,可加15ml 磷酸 - 高氯酸混合酸溶解】,低温加热溶解。
( 2)加 10ml 磷酸 - 高氯酸混合酸【高钨试样用15ml 磷酸 - 高氯酸混合酸溶解时,不必再加】,加热蒸发至冒高氯酸(含铬高的试样需将铬氧化),稍冷,加10ml 硫酸,用水稀释至约40ml 。
( 3)加 10ml 高碘酸钠(钾)溶液,加热至沸腾并保持2~3min(防止试液溅出),冷却至室温,移入100ml 容量瓶中,用不含还原物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按表 1 将部分显色溶液移入吸收皿中,向剩余的显色液中,边摇动边滴加亚硝酸钠溶液至紫红色刚好退去【含钴试验用亚硝酸钠溶液退色中,钴的微红色不退,可按下述方法处理:不断摇动容量瓶,慢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若试样微红色无变化时,将试液置于吸收皿中,测量吸光度,向剩余试液中再加亚硝酸钠溶液,再次测量吸光度,直至两次吸光度无变化即可用此溶液为参比液】,将此溶液移入另一吸收皿为参比,在分光光度计波长530nm处测量其吸光度。
钢材试验作业指导书 完成版

文件编号:ZY-001-06-2016作业指导书( 钢材检测)编写: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受控状态:持有者姓名:分发号:持有者部门: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第13施工标段工地试验室目录1.开展项目 (2)2.依据文件 (2)3.主要仪器设备 (2)4.操作规程 (3)5. 试验/检测工作程序 (4)6.安全注意事项 (6)7.数据处理 (6)8.测量不确定度 (7)9. 原始记录表格 (11)一、钢材拉伸、弯曲检测1.开展项目表1 开展检测项目开展检测项目项目名称适应范围目的屈服强度钢筋原材及钢筋连接/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弯曲性能/2.依据文件表2 依据文件开展检测项目依据文件试验方法《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B/T2653-2008)《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2010)《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3.主要仪器设备表3 主要仪器设备主要仪器设备仪器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电液式万能试验机WEW-300B 0~300kN ±1%电液式万能试验机WEW-1000B0~1000kN ±1%钢筋标距仪BJ5-10 5-10mm 0.1mm游标卡尺4.操作规程4.1WEW-300B;WEW-1000B电液式万能试验机操作规程4.1.1做拉伸试验①合上电源,打开测力仪或计算机,预热;②根据试样形态及尺寸,把相应的钳口装入上下钳口座内;③开动油泵关闭回油阀拧开送油阀使工作台上升约10mm左右,然后关闭送油阀,如果工作台已在升起位置,则不必送油,仅将送油阀关闭即可;④将试样的一端夹于上钳口中(两边钳口应平行,试样应满钳口);⑤开动下钳口座的升降按钮,调整下钳口座在适当高度,将试样的另一端夹在下钳口中(需注意使试样垂直);⑥按规范要求的加载速度,缓慢的拧开送油阀进行加荷试验;⑦试样断裂后,关闭送油阀,并停止油泵工作;⑧测力仪自动打印试验数据,试验员也可记录数据;⑨取下断裂的试样,关闭电源,试验结束。
钢筋力学性能检测作业指导(最新整理)

建筑用钢筋检验指导书1、试验目的为了规范土建试验室对钢筋混凝土用钢钢材的屈服点、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弯曲变形性能、平面反向弯曲变形性能及钢筋的耐反复弯曲性能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与焊接钢筋。
3、引用标准:GB/T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32-1999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238-2002 《金属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13013-91 《钢筋混凝土热轧光园钢筋》GB13014-91 《钢筋混凝土余热处理钢筋》GB1499-1998 《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GB/T701-1997 《低碳钢热轧园盘条》GB13788-92 《冷轧带肋钢筋》JGJ18-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T27-2001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4、检测的环境要求试验室的温度应在10℃-35℃范围内。
5、试验项目和质量要求级代号直径mmR2358~20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ⅢRRB40028-40冷轧带肋钢筋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符合表五,冷弯试验时受弯曲部位550650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查对标牌和外观检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做力学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现有脆断、焊接盘)进行表面质量和尺寸偏差的检查,如检查不合格,则应钢丝的检验规则应按GB2103-80《钢丝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执行;对每盘钢丝的两端取样进行抗拉强度、弯曲和伸长率的试验,屈服强度和松驰试验每季度抽验一次,每次海次不少于3根。
盘条的质量检查与验收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每批盘条由同一冶炼炉号、同一牌号、同一尺寸的盘条组成;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的组批规则按GB701—91《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的规定执行。
冷拉钢筋应分批进行验收,每批由不大于20t的同级别、同直径的冷拉钢筋组成,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和局部缩颈,当用作预应力筋时应逐根检查;从每批冷拉钢筋中抽取两根钢筋,每根取两个试样分别进行拉力和冷弯试验,当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规定时,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各项试验,当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时,则该批冷拉钢筋为不合格;冷拉钢筋的屈服点和抗拉强度的计算,应采用冷拉前的截面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前先在试样上作上标距的记号,试样拉断后将拉断处紧密对接起来,使 其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并用以下方法测量断后标距 l。 7.5.1 直测法:如拉断处到最邻近标距端点的距离>1/3Lo 时,直接测标距两端
编号:CT-3
钢材试验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版本号:B 版 状态:执行
钢材试验作业指导书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日期 日期 日期
生效日期:
钢材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材试验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目录
2. 适用范围
3. 编制依据
4. 作业项目概述
5. 作业准备
6. 作业条件
7. 作业顺序和方法
8. 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b.必检项目 拉伸试验。 7.2.1.3 冷轧带肋钢筋(50t 为一批)
a.逐盘取拉伸试样一具,每批取弯曲试样两个(每炉罐号取化学分析 试样一个),松弛试样定期取样一个。取样从每盘中任意一端切取 500mm 后进行。
b.必检项目 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 7.2.2 盘条 7.2.1.2 盘条由圆钢组成连续式轧制每根大于等于 80kg;其它轧制
A=L1-Lo/Lo×100% 试样标距采用固定数值,如 Lo=100 则测得的伸长率用 A100 表示(这种标距称 为:定标距)。 7.6 弯曲试验步骤 7.6.1 试件长度为 5d0+150mm。弯心直径:应按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 7.6.2 两支辊间的距离为:l=(d+3a)±0.5a
式中:d——弯心直径; a——钢筋公称直径。
a.每批任选两根,从每根钢筋距端头不小于 500mm 处切取拉伸试样一 个,弯曲试样一个,如需做化学分析则可从其中一根中截取化学分析试 样一个。 b.必检项目 抽伸试验和弯曲试验。 7.2.1.2 预应力砼用热处理钢筋(每批重量不大于 60t)
a.从每批钢筋中选取 10%的盘数(不小于 25 盘),每盘从距端头不小 于 500mm 处截取拉伸试样一个。
由弯曲试验和拉伸试验确定钢筋强度。 5 作业准备 5.1 人员:有建筑材料试验岗位证书试验员、记录员各一人;所有试验人员须经
过专业技术培训,且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书。 5.2 设备仪器 5.2.1 万能材料试验机:示值误差±1%;预期破坏荷载在刻度盘全量程的 20~
80%之间。 5.2.2 弯曲试验机、有角度指示装置的电动钢筋弯曲机、金属反复弯曲试验机。 5.2.3 引伸计、游标卡尺、螺旋千分尺等。 6 作业条件
点间的距离。 7.5.2 移位法:如拉断处上述距离≤1/3Lo 时,采用移位法。在长段上从拉断
处0取基本等于短段格数,得 B 点,再取等于长段所余格数(如为偶数) 的一半得 C 点;或取所余格数(如为奇数)分别减1与加1的一半得C 和 C1 点。则移位后的 L1=AB+2BC 或 L1=AB+BC+BC1。伸长率计算: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结构中所用的钢材及钢材焊接试验。 3 编制依据 3.1 GB/T228-2002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3.2 GB/T232-2002 《金属弯曲试验方法》 3.3 GB238-2002 《金属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 3.4 GB2653-1989 《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 3.5 JGJ107-200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3.6 JGJ/T27-2001 《钢筋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4 作业项目概述
裂断试验弯曲处的外表面出现沿宽度贯穿的开裂,其深度超过试样厚 的三分之一。 7.7 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的测定步骤 当金属材料呈现屈服现象时,在试验期间达到塑性变形而力不增加的应力 点,称为屈服强度。分为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 呈现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在无相关产品标准规定时,应测定上屈服强 度和下屈服强度或下屈服强度。 7.7.1 指针法:试验时,读取测力度盘的指针首次回转前指示的最大力或不计 初始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指示的最小力或首次停止转动指示的恒定力。 计算公式为:
9. 附录
编号:CT-3 版本号:B 版 状 态:执行
文件修改记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版本号
修改说明
修改人
审核人
批准人
钢材试验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了规范土建试验室对钢材的屈服点、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弯曲
变形性能、平面反向弯曲变形性能及钢筋的耐反复弯曲性能检验的工作程序,实 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REh(ReL)=FEh(FeL)/SO 式中:REh(ReL)—首次回转前指示的最大力或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屈服
阶段中指示的最小力或首次停止转动指示的恒定力 S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 7.7.2 可以使用微处理机自动测定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 7.8 抗拉强度的测定步骤 相应最大力(Fm)的应力称为抗拉强度。 7.8.1 指针法:从测力度盘中读取过了屈服阶段后或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计算 公式为:
Rm=Fm/SO 式中:Rm—抗拉强度,MPa,试验结果数值修约到 5MPa
Fm—最大力,N S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 7.8.2 可以使用微处理机自动测定抗拉强度。 7.9 反复弯曲试验步骤
钢材试验作业指导书
从外观合格的金属线材上任意部位截取长 150~250mm 的试样,将其垂直夹 紧在弯曲试验机的夹块中,以每秒弯曲(900)一次的速度,进行连续弯曲,弯
钢材试验作业指导书
过程宜重复三次。取三次试验数据中最好的一组,计算每次载荷增量 P 对应的弹性模量。 7.4.3.6 结果计算:钢材的弹性模量 E(Gpa),精确至 0.01。
Ei=△P.l0/A0δ(△l)i,(i=1,2,3,··,n) E=1/nΣEi
7.5 伸长率的测定 伸长率是指试样拉断后标距长度的增量与原标距长度的百分比,由于原标距
每根大于等于 30kg。 从每炉盘条中取拉伸试样一个,弯曲试样两个取样从每盘距端头大于 等于 500mm 处截取。
7.2.3 钢丝 7.2.3.1 冷拔低碳钢丝
a.甲级钢丝 逐盘检验,从每盘钢丝上任截去大于等于 500mm,再取 拉伸试样和反复弯曲试样各一个。
钢材试验作业指导书
b.乙级钢丝 同直径 5t 为一批,从中任取三盘,每盘各取拉伸试样和 反复弯曲试样各一个。 7.2.3.2 预应力砼用钢丝(60t 为一批) a.同牌号(或同炉号、同热处理炉号)、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同 一交货状态钢丝组成。每批抽检 10%,但不少于三盘。在每盘钢丝两 端取样进行抗拉强度伸长率、反复弯曲试验。屈服强度和松弛试验每 季度抽检一次,每次不少于三个。 7.2.4 钢绞线 同牌号、同规格、同生产工艺的重量不大于 60t 的钢绞线组成一批。 每批选取三盘,如每批少于三盘,应逐盘试验。截取从每盘所选的钢 绞线端部正常部位截取一根进行试件破坏荷载试验和伸长率试验。 7.3 屈服强度的测定步骤 对无屈服现象的钢材应测定其屈服强度δ0.2。屈服强度是指试样在拉伸过 程中,标距部分残余伸长达原标距长度 0.2%时的应力。 7.3.1 图示法:在图 2-7-3 中从0点算起量出线段OD=0.2%.L.n,其中 n 为位 移放大倍数;L 为试样平行长度。从B点平行线,得出 B 的试验力 F0.2。 引伸计法:试样固定在夹头内,加初负荷 Fo,安装引伸计继续加荷至 2Fo,经 5~10s 后卸荷至 Fo,记引伸计数为条件零点,用卸荷法或直接加荷法, 直至实测或计算的残余伸长达到引伸计原基础长度的 0.2%时的伸长,此时相对 应的试验力为 F0.2。屈服强度可用式δ0.2=F0.2/So(N/mm2)计算。用试验力一夹头位 移曲线测屈服强度的试验力 7.4 弹性模量 7.4.1 仪器设备:万能试验机(读盘);碟式引申仪。放大倍数 1000 倍,分度值: 0.001mm;游标卡尺。 7.4.2 测试原理及装置:测定钢材弹性常数时,一般采用在比例极限内的拉伸试 验。弹性模量是应力低于比例极限时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即 E=σ/ε=Pl0/A0△l。由此可见,在比例极限内,对试件施加拉伸载荷 P, 并测出标距 l0 的相应伸长△l,即可求得弹性模量 E0 为了检查载荷与变形 是否符合胡克定律,减少测量误差,本作业指导书规定试验用等增量法加 载,即把载荷分成若干相等的加载等级△P(图一),然后逐级加
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 15℃~30℃。 7 作业顺序和方法 7.1 作业顺序
试验前准备
钢材试验流程图
打标距
屈服强度测定
钢材试验作业指导书
极限强度测定
伸长率测定
弯曲试验
试验结果评定
7.2 检验规则 7.2.1 检验规则钢筋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为一批,每
一批重量不大于 60t。冷轧带肋钢筋以 50t 为一批。 7.2.1.1 热轧带肋钢筋、光圆钢筋及余热处理钢筋。
按 l0=10 在试件上打好标距,然后,在标距 l0 两端及中部三个位置上, 沿两个相互垂直方向,测量试件的直径,以其平均值计算各横截面的 面积,再以三个的平均值作为 A0。 7.4.3.2 夹持好试件,安装好引申仪(对于屏显式万能试验机,夹持好试件就 可。)。根据估计的最大荷载,选择合适的测力度盘(或量程)。 7.4.3.3 开启试验机。先给试件加一定量的初载荷 P0,调整引申仪为起始零点 或记下初读数;然后卸载到 0~P0 之间。 7.4.3.4 加载方案:按等增量法进行均匀、缓慢的加载。每增加一级载荷分别 记录一次引伸仪上的读数。 7.4.3.5 试验时,开动试验机,缓慢匀速加载至 P0,观察引申仪的读数和上面 调整的是否相同。然后缓慢匀速从 P0 到 Pn 逐级加载,载荷的每级增量 为△P。对应着每个载荷为 Pi(i=1,2,···,n 到 Pn),记录下相 应的伸长量△li,直到加至终载荷值。△li+1 与△li 的差值即为变形增 量δ(△l)i,它是△P 引起的伸长增量。在逐级加载中,若得到的各 级δ(△l)i 基本相等,就表明△l 与 P 成线性关系,符合胡克定律。 若某个读数差与其他各次之值相差较多时,则需重做实验。上述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