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不合”与“志同道合”——论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中的两种主要结构模式

合集下载

合作化小说的婚姻爱情模式对女性意识的遮蔽

合作化小说的婚姻爱情模式对女性意识的遮蔽

合作化小说的婚姻爱情模式对女性意识的遮蔽
赵伟
【期刊名称】《枣庄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1)005
【摘要】农村合作化小说中存在一种"政治爱情婚姻"模式,这种泛化的婚姻爱情模式从三个方面遮蔽了女性意识:男性爱情婚姻选择的二重需要;女性婚姻爱情选择上的"空洞能指";对于不符合此婚姻爱情模式的男女之恋通过叙述者将其纳入此婚姻爱情模式.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赵伟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54
【相关文献】
1.从门罗的小说看女性意识成长--以《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为例 [J], 纪汇楠;薛姝姝
2.中国式的爱情婚姻模式--试论池莉的爱情婚姻题材小说创作 [J], 黄丹銮
3.许地山小说的爱情婚姻模式--对小说集《缀网劳蛛》的一种解读 [J], 李素娟
4.劳动观念主导下的爱情伦理——农业合作化小说爱情话语分析 [J], 王鹏程
5.爱情、道德、政治——对“百花”文学中爱情婚姻题材小说“深度模式”的话语分析 [J], 孙先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一下学期★现代文学三十年简答题综述

大一下学期★现代文学三十年简答题综述

现代文学简答题整理大一下学期第十章茅盾思考题:从结构和心理刻画等方面评述《子夜》的艺术特色。

答:①题材上,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是五四以来长篇小说中关注社会最具宏观性、整体性和时代性的史诗,整个20世纪30年代初都可以在《子夜》中得到最全面的体现。

②人物塑造上,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以吴荪甫最为典型,他的性格就是外强中干,似强实弱,一方面他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刚毅,顽强,果断和铁腕与魄力,更有现代管理经营之才,另外他身上又有着专制独裁,唯我独尊,内心惶恐,悲观绝望的特点,最后走向奔溃。

③结构上,是一部有着纠结复杂的社会生活相适应的蛛网式的密集结构的长篇小说。

并且虚实结合。

以灵堂这个特定的环境引出三条重要线索与几个次要线索,使其相互交错发展,又把军阀混战,赵伯韬与美国金融资本勾结转成暗线描写更加突出主线。

④心理刻画。

小说注重心理刻画,不仅挖掘和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刻的社会历史的内容,而且把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运动中,展现人物心理发展的历史并调动一切心理描写的手段加以结合运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第十一章思考题:你如何认识骆驼祥子人生的悲剧性答:①祥子的悲剧在于他以血泪控诉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

小说真正描写了祥子的要求、挣扎沦落的过程,从而真实地反映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

②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

祥子走的是个人奋斗的道路,其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

个人奋斗顺利的时候,表现为要强上进;遭遇挫折,会自私自利。

在屡受打击之后,个人奋斗就会变成自暴自弃,从自私自利变为损人利己。

小说对祥子个人奋斗道路的批判,也揭示了悲剧的思想根源。

说明祥子个人奋斗道路是走不通的。

祥子的悲剧形象:命运“三起三落”,从进取向上、不甘失败到自甘堕落。

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制度和反动势力的迫害。

祥子悲剧的主观因素:中小生产者个人奋斗思想与脆弱的性格特点。

祥子悲剧的催化剂:与嫌贫爱富、愚昧无知的虎妞不理想的婚姻结合祥子的悲剧是对罪恶的制度、病态的社会的控诉对下层人民的出路的探求。

《聊斋志异》爱情小说的叙事体式

《聊斋志异》爱情小说的叙事体式
《聊斋志异》爱情小说的叙事体式
许振东

《聊斋志异》自问世至今, 不同时代的读 者, 一直把各异的经历、视角和体验自由地 呈奉给它。前人对 《聊斋志异》的评说已有 很多, 本文虽不能完全跳出前人的藩篱, 却 是从一个新的视角, 对它进行新的解读。
爱情是人生的华丽乐章, 是最能迸发绚 丽火花的永恒母题。在 《聊斋志异》中, 描 写爱情的篇章最多, 写得最优美, 也最精彩。 1985 年 西 方 著 名 学 者 詹 明 信 ( F red Jameson) 曾指出, 《聊斋志异》中的大多故 事, 尤其是与仙狐幻化成的美丽妇女有关的 爱情小说, 肯定有一个生发故事的格式 ( 或 称叙事语法) ; 而对这个格式的研究肯定是非 常有意思的 。
詹明信的看法是很有意义的, 但至今仍 很少有人进行此方面的剖析。结合现代叙事 学理论, 我以为通过格雷马斯的三结构型理 论可以探讨这一问题。法国学者 A·J·格雷 马斯是现代叙事学较有影响的实践者, 他除 去以 “两个著名概念 ‘角色模式’和 ‘语义 方阵’”饮誉叙事学界外, 还分析归纳出民间 故事的三种突出结构, 即:
1. 追求型 大多表现现实人 ( 主要是男 子) 对女性 ( 多是由各类神异所幻化而成) 的 追求。这是现实中无数的孤独者对域外知己 的热切追求; 也是处于污淖中的清醒者对自 由、美好、贞纯所发生的拳拳渴询。这类作 品的代表篇章有 《连城》、《阿宝》、《瑞云》、 《青娥》、《晚霞》等。追求型作品一般分为四 个叙事单元, 各单元的意义与划分, 如以下 对 《连城》篇所做的拆解。
责任编辑: 亚 光)
( 上接第 75 页) 花草木石等, 并多以年轻女 子的形象出现。这些女子, 大多未受世俗文 化的浸染, 代表着一种自由浪漫的生活和一 种淳朴圣洁的境界。《聊斋志异》中无数蒲松 龄式的封建士子, 正是在她们身上找到了抵 御非人道侵袭的精神力量, 蒲松龄也正是以 这无数发生在她们之间的恋爱故事, 来表达 他对知己的追求和确信。

马原,叙事圈套

马原,叙事圈套

马原,著有《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等。

当代知名作家,曾是先锋派的开拓者之一,其著名的“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者。

先锋小说创作中,作为为叙事革命的代表人物,马原用他独有的叙事手法和“叙事圈套”为大家展现出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一个真实和虚幻相交融,梦境和现实相揉和的一个世界。

马原发表于1986年的小说《虚构》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文学创作核心理念——“小说即虚构”的最好阐释。

《虚构》叙述了一个汉族人进入西藏某麻风病人禁区,在与世隔绝的“玛曲村”与麻风病人朝夕相处的七个日夜的奇特经历。

小说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去描写“我”在“玛曲村”中的所见所闻,以浓重的笔触去描写七天内发生的事情,但是在读者看来,这些光怪离陆的事情不只是发生在七天内的,或许是七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作者以他娴熟的写作手法,来展现他的叙事圈套。

而“元叙事”手法的运用,也是这篇文章最为出彩的地方。

所谓的“元叙事”是现代叙事学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在小说的叙事过程中,作家从叙事的后台走向前台,直接参与叙述,并且揭穿小说中的虚构性,挑明其间的种种现实与虚构只见的关系,成为小说叙事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未瓦解传统小说中的叙事似真环节。

在《虚构》这篇小说中,作者一放面讲这是来自他老婆讲的朋友在麻风病院里工作经验改编而来的,并且他读过法国人和英国人写的两部关于麻风病的小说,而且在离开拉萨的路上听到了很多关于麻风病的故事。

这样写,让人觉得十分的真实。

但另一方面又不断的重复这是他杜撰出来的。

而在小说中,开始他说进入“玛曲村”的时间是五月三日,而且在里面呆了七天。

但是最后结尾的时候又说出来的时候时间是五月四日。

这样一来,便给读者一个错觉,前面看起来如此真实的一切难道都是虚构的吗?难道是做了一场梦?但是作者前面写的一切又是如此的真实。

这样就构成了马原写作的主要特色。

马原的小说模糊了作者和叙述者只见的区别,重建了一个作者,叙述者和“我”三者只见的一个艺术世界。

“十七年”合作化小说的政治伦理叙事

“十七年”合作化小说的政治伦理叙事

文章编号:1674-8107(2019)06-0093-07对“十七年”的合作化运动而言,自上而下地发动民众参与到浩大的生产关系变革的过程中去,当然离不来小说的教化作用,而统帅舆论宣传和教育民众的思想基础则是占据核心地位的一大二公的政治伦理。

因此,在特定的历史时空和政治文化语境下的作家都把政治伦理放到了小说叙述话语和叙事策略的最突出位置:设置话语主体的尊贵身份以加强政治伦理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强化政治叙事话语的神圣性和感召力。

政治伦理的表现形态和审美意识是由小说中的政治叙事话语来突显的,话语的规约性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然,叙事话语与政治伦理的建构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作用与反作用的矛盾张力也丰富了“十七年”合作化小说的审美形态:“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伦理不仅建造了现代政治生活方式、文化氛围,而且成就了一整套关于社会认知的文学话语程式。

”[1]从理论上说,政治伦理规约所表现的国家、人民和个体之间的利益具有同构性和一致性,但在具体实践中,先后顺序、缓急程度和轻重差别之分却也导致彼此之间存在着异质因素和不和谐的音符。

尤其是个体农民习以为常的自私观念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得到改变的情况下,政治权威话语倡导的一大二公的伦理价值观念就成为对症下药的制胜法宝。

一、话语主体的尊贵身份强化政治伦理的权威性这种大公无私以社为家的政治伦理观念必须靠富有神圣感召力的“卡里斯马型”的伟人的特别作用才能实现,“卡里斯马是一切富于原创性和感召力的个人领导的根源,它表现在使领袖与群体、统治与服膺之间维持一种个人性和情感性关系。

”[2](P6)毛泽东凭借着在战争与和平建设年代积淀的领袖魅力、高尚的人格和高瞻远瞩的韬略成为亿万人心目中最红的太阳,他的言语、行动、指示、著作都具有无形的力量,使民众心甘情愿地服膺,因此,毛泽东作为“卡里斯马型”的人物与民众形成的“号召———跟从”的密切关系,自然是一元独尊的政治叙事话语所选择的最佳精神符码。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1-4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1-4答案

作业1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在描写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的小说中,赵树理的作品是(C)A.《村歌》B.《禾场上》C.《登记》D.《耕耘机》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B)。

A.“糊涂涂”B.梁三老汉C.“亭面糊”D.陈先晋3.“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周立波的(D)等。

A.《三里湾》B.《铁木前传》C.《艳阳天》D.《山乡巨变》4.《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C )。

A.刘雨生B.梁生宝C.王金生D.李月辉5.“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等情节出自作品(A)。

A.《林海雪原》B.《红旗谱》C.《皖南事变》D.《三家巷》6.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故事为线索的小说是(D)。

A.《林海雪原》B.《三家巷》C.《皖南事变》D.《红旗谱》7.90年代以后,重写革命历史的作品主要有邓一光的(A)等。

A.《我是太阳》B.《激情燃烧的岁月》C.《历史的天空》D.《亮剑》8老舍以其对旧时代底层市民的人文关怀、创新的戏剧结构和精湛的舞台语言取得巨大成功的作品是(C)等。

A.《考验》B.《关汉卿》C.《茶馆》D.《龙须沟》9.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交响音乐是(C )。

A.《白毛女》B.《红色娘子军》C.《沙家浜》D.《智取威虎山》10. 《暗恋桃花源》的作者是(B)。

A.孟京辉B.赖声川C.高行健D.何冀平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当时农村合作化运动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除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外,还有周立波、柳青、浩然的(ABD )等。

A.《山乡巨变》B.《创业史》C.<妇女代表》D.《艳阳天》2.白洋淀派的主要作家有(ABCD)A.从维熙B.刘绍棠C.房树民D.韩映山3.孙犁以描绘青年妇女的优美形象而著称,其中,主要有(ABD)等。

A.小满儿B.双眉C.范灵芝D.妞儿4.“十七年文学”中那些讲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主要有(BCD)等。

论十七年合作化小说反讽修辞的启蒙伦理

论十七年合作化小说反讽修辞的启蒙伦理

论十七年合作化小说反讽修辞的启蒙伦理
曹金合
【期刊名称】《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41)001
【摘要】为了响应在普及基础上提高的意识形态要求,也是为了表现知识分子根深蒂固的启蒙情结,反讽修辞在合作化小说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运用.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百花时代和1962年文艺政策调整时期,作家们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下往往表现出强性反讽的疗救意识;在日趋紧张的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语境下,往往采取弱性反讽的方式表现启蒙者的精英良知.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启蒙意识和责任良知,都对“假”、“大”、“空”的文坛弊病造成了有力的反讽.【总页数】4页(P102-105)
【作者】曹金合
【作者单位】荷泽学院文学院,山东荷泽2740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合作化小说研究的新拓展——评曹金合的《十七年合作化小说的叙事伦理研究》
2.合作化小说研究的新拓展——评曹金合的《十七年合作化小说的叙事伦理研究》
3.十七年(1949-1966年)合作化题材小说正面形象的文化伦理叙事
4.十七年合作化小说的父子伦理叙事
5.十七年合作化小说中的下放干部渗透的现代伦理意识探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学名著的故事结构与叙事方式

文学名著的故事结构与叙事方式

文学名著的故事结构与叙事方式介绍文学名著作为经典之作,其故事结构和叙事方式往往具有独特性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探讨文学名著的故事结构以及作者运用的叙事方式,带领读者进一步理解这些作品的魅力所在。

故事结构故事结构是指一个作品中事件发生的顺序和组织方式。

在文学名著中,常见的故事结构包括线性结构、环状结构、比较并列的多线索结构等。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最常见且基本的故事结构形式,按照时间顺序展开。

经典小说《红楼梦》就采用了线性结构,通过描述贾府和女儿国等不同场景中人物的生活情节,展现了一个完整而连贯的故事。

环状结构环状结构是一种通过回归或重复来展示故事逻辑关联的形式。

例如,《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利用主人公时间旅行的能力,以环状方式描绘出非线性时光里两个主角的爱情故事。

多线索结构多线索结构是指在同一作品中,通过比较并列地展示不同的故事线索。

典型例子是《战争与和平》,透过多个角色的视角,将战争和爱情交织在一起,丰富了整个故事。

叙事方式叙事方式是作者表达故事的手法和风格。

不同的叙事方式对呈现故事、展示人物形象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第一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常用于描写一个或多个角色亲身经历所发生的事件。

这种叙述方式使读者能深入了解主人公内心世界,并获得更真实、直观的体验。

比如,《傲慢与偏见》以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的视角来叙述,使读者产生强烈共鸣。

三人称叙述三人称叙述常用于包含多个视角和较为客观的描述。

它可以提供全景式的观察和描绘,同时保持读者与文本之间一定距离感,具有更加客观、冷静的效果。

例如,《1984》利用第三人称叙述描绘出一个压抑的独裁社会。

多重叙述多重叙述是指通过不同的人物或观点来展示故事。

这种方式使得读者可以看到各个角色不同的思考和感受,理解他们之间交织的关系。

《追风筝的人》以主角阿米尔和哈桑两个人物的视角相互补充,展示了不同社会阶层中友谊、背叛等情感冲突。

结论文学名著的故事结构与叙事方式为读者提供了丰富而深入的阅读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0 . 2 3 基金项 目:2 0 1 2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 文社会科学研究 ( 面上 )项 目( 1 2 5 2 2 1 0 7 ) 作者 简介 :于树军 ( 1 9 8 0 -) ,男,吉林农安县人 ,讲师,硕士 ,研究方 向:中国现当代 文学
于树 军 :“ 志 同道 不合 ”与 “ 志 同道合 ”
对于 保尔 与冬 妮娅 在革 命与 爱欲 之 间的分 歧 , 刘小枫 有 着深刻 而 又独 到的认 识 , 他认 为 :“ 革 命与 爱欲 有一 个含 糊莫辨 的共 同点 :献 身 。献 身是 偶在 个体 身体 的位置 转 移 , ‘ 这 一个 ’身 体 自 我被 自己投入所 欲 求 的时空位 置 ,重 新安 顿在 纯属 自己切身 的 时间 中颠簸 的 自身 。革命与 爱欲 的
“ 个 人主 义 ”或者 说个 性意 识 , 他 因此 而认 定冬 妮娅 不是 “自己人 ”, 并 作 出了与之 分手 的决 定 。 两个 人分 手 的时侯 ,保尔对 冬 妮娅 说 : “ 你必 须跟 我们 走 同样 的路 。… …假如 你认 为我 首先应 该 是属 于你 的 ,然 后 才是 属于 党 的。但 在 我这 方面 ,第一 是党 ,其 次才 是你和 别 的亲近 的人们 。” 两难 之 中的保 尔最 终 为了革 命理 想而 舍弃 了爱 情 。
3 1
自己的身 体乃 至情 爱必 须要 从属 于革 命 , 即使 爱情婚 姻也 无法 与革 命相 提并 论 。 可 在冬妮 娅看 来 , 爱情 完全 是属 于个 人 的事情 ,它不 可避 免地 带有 “ 个人 主义 ”或 者 自私 的成 分 ,她 虽然有 勇气 爱 工人 阶级 出 身的保 尔 ,但 是她 并不 爱保 尔所 追 寻 的革 命 理想 。与 此相 反 ,在 保尔 的 眼中 , 自己虽 然 深 爱着 资产 阶级 出 身 的冬妮 娅 ,但 使他 无 法容 忍 和接 受冬 妮娅 的这种 只 献 身 爱情而 非 革命 的
现 出来的乃是 两种最为典型的 “ 志同道不合” 式与 “ 志 同道合”式的情爱结构模式。
关键词:合作化 小说 ;情爱叙事;主流意识形 态;叙事干预
中图分类号:I 2 0 6 . 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3 5 5 5 ( 2 0 1 3 ) 0 5 . 0 0 3 0 . 0 6 本 文的 P DF文件可以从 x u e b a o . W Z U . e d u . c a获得


“ 志 同道不合” 的情爱模 式
前 苏联 作家 尼 古拉 ・奥斯特 洛 夫 斯基 的著名 自叙传 小 说 《 钢铁 是 怎样 炼 成 的》 一直 被视 为
“ 红色 经 典 ”而广 为 流传 ,尤其 是 为 了革 命事 业 而舍 弃 爱情 的主 人 公 形象— — “ 钢 铁 ”战 士保
尔・ 柯察金及其彰显 出来的 “ 保尔精神 ”,在当时的前苏联乃至中国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D oI :1 0 . 3 8 7 5 8 . i s s n . 1 6 7 4 . 3 5 5 5 . 2 0 1 3 . 0 5 . 0 0 5
“ 十七年 ”小说在叙 事上 的模 式化特 征是 非常 明显 的,叙 事干预 的现 象也较 为突 出 。而这 于 无 形 中强化 了潜 隐在小 说叙事 中的意识形 态话 语 。此外 ,合 作化题 材小 说大 都是 由一 明一 暗两 条 线 索交 织融 合而 结构全 篇 ,主线大 都集 中在 了 “ 新 人英雄 ”与 落后 反动分 子之 间的 阶级斗 争 、路 线斗争 ,通 过层 层动 员 的方 式带领 群众 参加 互助 合作化 ;副线则 围绕 “ 新人 英雄 ” 的情 爱发展 历 程来展 开叙 述 。尤其 是在 合作化 小说 的情 爱叙事 中 ,钳抑 生 理感性 ( 即儿 女情 )而 推崇 政治 理性 ( 阶级 斗争 )恰恰成 为 了 “ 十七 年 ”合作化 小说 文本叙 事 中普遍存 在 的特 质 ,其 模式 化 、概念 化 的特 点也最 能突 显 出主流话 语对 文学创 作 的规约 。
J o u na r l o f We n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2 0 1 3年 9月
S e p , 2 0 1 3
“ 志 同道不合 " 与 “ 志 同道合 "
— —
论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中的两种主要结构模式
多年以后, 保尔 已经成长为了一个有着坚定的无产阶级政治信仰 的革命战士。保尔深爱着美丽温
柔 、爽 朗且气质 非凡 的冬妮 娅 。而在 如何 处看 待和理 情爱 和革命 这 一 问题上 ,保尔 与冬妮娅 却有
着 巨大的思想分歧 ,尽管他认为献身革命根本不必以禁欲、苦行来考验革命意志,可在他看来,
于树 军
(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 5 0 0 2 5 )
摘 要:“ 十七年” 合作化题材 小说 中的情爱叙事是一个不容 忽视 的重要 问题。在 当时主 流政治话语的
强力规 圳 下, 情爱叙事失去 了 其本来的面 目 。“ 儿女情 ” 被 革命 、阶级话语 深深地压抑和遮蔽 了,而呈
然 而 ,在大 半个世 纪之 后 的今 天 ,当我们 再翻开 那部 小说 时 ,更能 引发人 们兴趣 点和 深思 的恐怕 不 再是 保尔 的那种 “ 舍 身取义 ”之举 ,反 倒是 关于革 命与 爱欲之 间那 种错综 复杂 的关 系 问题 了 。
出身贫苦 工人 阶级 的保 尔与 出身 资产 阶级 、 林务 官 的女儿冬 妮娅之 间产 生 了爱恋之 情 , 然而 ,
一志同道不合的情爱模式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名自叙传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直被视为红色经典而广为流传尤其是为了革命事业而舍弃爱情的主人公形象钢铁战士保尔柯察金及其彰显出来的保尔精神在当时的前苏联乃至中国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第2 6卷第 5期
Vo l 2 6 , No 5
温州 大 学 学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献身所向的时空位置,当然不 同;但革命与爱欲都要求嘲笑怯儒的献身,这往往让人分辨不清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