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一team人

合集下载

结构式家庭疗法

结构式家庭疗法

结构式家庭疗法结构式家庭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的心理辅导方法,旨在通过重新定义家庭成员之间的角色和关系,促进家庭系统的平衡和和谐。

本文将介绍结构式家庭疗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并探讨其在促进家庭健康和个人心理成长方面的作用。

一、概念和原理结构式家庭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家庭治疗先驱Salvador Minuchin 提出的。

它认为家庭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模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结构式家庭疗法通过调整家庭中的行为模式和沟通方式,帮助家庭成员建立积极的亲密关系,解决家庭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应用方法结构式家庭疗法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观察:治疗师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模式,了解家庭中存在的问题。

2. 家庭重构:治疗师根据观察结果,帮助家庭成员重新定义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以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模式。

3. 家庭调整:治疗师引导家庭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决策,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4. 家庭纠正:治疗师通过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家庭成员改变不良的行为和思维习惯。

三、应用领域结构式家庭疗法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 家庭冲突解决:结构式家庭疗法可以帮助家庭成员解决各种冲突和矛盾,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2. 离婚和重组家庭:结构式家庭疗法可以帮助离婚或重组家庭中的家庭成员适应新的家庭环境,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3. 子女教育问题:结构式家庭疗法可以帮助家长改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积极行为和健康心理。

4. 心理疾病治疗:结构式家庭疗法可以作为心理疾病治疗的辅助方法,帮助患者理解并解决疾病产生的家庭因素。

四、效果评估结构式家庭疗法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研究表明,结构式家庭疗法可以显著减少家庭冲突和亲子关系问题,并提高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结构式家庭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家庭和个体。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第二十二页,共64页,
1 容纳 róngnà
• 咨询师首先要观察、了解家庭的规例、习惯 • 再入乡随俗地去跟随这些习惯做法,以求家人更能接纳 • 不用太早、太急地去强硬要求改变家庭原来的规范和
做法,要求家庭跟着咨询师走, • 如,有些家庭的规则是孩子要得到父母的准许 zhǔnxǔ
才可以向外人说话,这时候可以先顺应家庭的规例,先 问父母他们的子女的姓名等,而非直接地问子女他们的 姓名,这样,父母觉得咨询师了解及尊重家庭的接触方 式,自然就慢慢容易接受咨询师了,
家庭结构 jiégòu 的特性
• a.结构的互补性 • 家庭的角色和行为多是互补的, • 如内向的丈夫容易造成外向的妻子; • 懦弱的父母也易塑造专权、不听命的孩子
hái zi , • 所以,如果见到某个家人的行为时,可以追
索一下是谁把他造成现在这种样子的,
第十四页,共64页,
b.结构 jiégòu 的一般性和独持 性
带出个别成员的优点, • 代个别成员坦白地说出心里的感受和想法,
第二十三页,共64页,
2 追查 zhuīchá
• 追查 zhuīchá 家庭交往的过程是结构式家庭治疗法 的一个关注点
• 如谁先与谁说话,谁与谁的关系最好或最不好, • 在连接的过程中,可追查 zhuīchá 家人的交往关系
和交往方式、过程等,从中可以探知这个家庭的联盟、 对阵、适应能力、界线、分工、权力架构和家人间 的影响力,以此作为评估和治疗的基础, • 在追查 zhuīchá 过程中,让家庭重新从咨询师的眼 中去看这个家庭,了解家人的相互影响,
家庭的影响, • 相信行为问题只是一个更加严重但不显眼和尚未爆发的家庭问
题的外在表现, • 并不把个人行为问题作为治疗的焦点 jiāodiǎn ,治疗的目标

家庭治疗的有关概念

家庭治疗的有关概念

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家庭治疗基本概念•定义:•以家庭为治疗对象,利用标签病人的症状行为观察、扰动家庭固有的结构、情感等级、行为模式,以帮助家庭扩大沟通、建立有效的互动方式,降低内部张力,促进家庭功能。

家庭治疗基本概念•家庭治疗的特点:•一,针对家庭成员的沟通与互动关系,而不看重个人的问题行为。

•二,从家庭系统的角度去解释个人的症状与成员间关系。

•三,以家庭整个的改变来促使个人的改变。

家庭治疗基本概念•家庭系统概念:•一,子系统:多个子系统构成整体功能;•二,结构:子系统间相互依存、补充、制约的一种关系模式。

•三,边界:家庭、子系统间、以及对外的完整与自平衡。

•四,个性:家庭分化程度,有无规则。

•五,角色:成员在家庭功能中的位置。

家庭治疗基本概念•系统功能:•一,平衡机制•保持系统内部的稳定,过弱:系统缺乏规则,没有安全感;过强:缺少变化,形成问题行为或病态方式。

•二,变化机制•应付内外干扰,系统需要打破和改变原有的平衡和秩序,给系统带来活力和适应能力。

家庭治疗基本概念•系统思想;•一,系统是一种观察方法。

•二,系统内行为存在交互-回复性-共时性-循环双向性特点。

•三,问题构成的现实。

系统问题与问题系统。

(第一控制与第二控制)•四,叙事与共同创作。

(描述的三要素)•五,线性思维与系统思维。

(复杂简单)家庭治疗基本概念•家庭治疗的适应问题:•一,各种存在有精神或心理问题的家庭。

•二,亲子关系不良。

•三,青少年成长中的困惑•四,婚姻与情感冲突。

•五,家庭周期变化面对特殊问题。

•六,各种意外应激事件对家庭的挫折。

家庭治疗基本概念•一般治疗规则:•签订治疗协定:取得家庭成员的认可•预备性会谈:绘制家谱图,了解来访背景和标签病人的治疗经历。

•治疗性会谈,布置家庭作业和确定回访日期。

可兼有对成员的个别访谈。

•长间隔短疗程:每月一次,一次50分钟•收费:一次五十元家庭治疗由来与发展•五十年代:治疗精神疾病儿童,约翰.贝尔开始家庭会谈,那萨.阿克曼出版《家庭生活的心理动力学》。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家庭治疗的兴起是社会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将案主的问题分析视野扩大到了家庭之中,迄今为止,家庭治疗仍处在不停的探索发展过程中,由此所引发的社会工作治疗方法的变革依然尚未完全展露。

目前为止,比较重要的家庭治疗模式主要有两种:联合家庭治疗和结构家庭治疗。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美国的米纽钦与他的同事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立的,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并不直接解决个人行为问题,而是致力于改变案主家庭的交往方式,因为,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认为,个人的问题只是表象,家庭的问题才是导致案主个人问题的真正原因,因此,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主张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家庭介人,解决家庭的问题,最终解决案主个人的问题。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在理论上受到了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

这在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名称以及基本理论概述中都表现得非常明显。

一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主要内昏。

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等1. 家庭系统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成员是构成家庭这个系统的基本元素,在家庭的构成中,家庭是一个整体,家庭尽管是由不同的家庭成员构成,但是,家庭的功能却并非单个家庭成员功能的简单相加,家庭作为整体重新生成了全新的结构和功能。

构成家庭的每个成员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并共同隶属于家庭,家庭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每个家庭成员,反过来,家庭成员的变化也会对家庭本身产生改变作用。

家庭系统要求我们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家庭,家庭系统之下同样可能会进一步产生出家庭次系统,如父母次系统、亲子次系统等。

2. 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家庭整体的基本保障,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实际交往过程中的产物,家庭结构是固化的家庭关系。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在表述家庭结构时主要采用了次系统。

边界、角色、责任分工、权力架构等重要概念来说明。

次系统主要指的是家庭这个整体系统之下的二级、三级子系统。

一个次系统一般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庭成员,次系统的出现表明了家庭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结构家庭治疗—个案工作介入模式

结构家庭治疗—个案工作介入模式

结构家庭治疗—个案工作介入模式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一、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起源和理论基础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所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该介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非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

其核心理论集中在人性论、自我价值观、人的需要、家庭规则以及沟通形式等主要内容之上。

(一)人性论萨提亚对人性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她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如果有适当的环境,人性的善良就会真正发挥出来。

相反,如果得不到适当的环境,人性的善良就会受到阻碍,人也会因此产生无能和无奈的负面感觉。

(二)自我价值萨提亚对人充满了人本主义的期待,她认为一个人的良好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对于个人以及家庭非常重要,良好的自我价值感能够带来良好的个人行为以及家庭健康,负面的自我价值观则会导致个人的自我贬低以及家庭发展的困难。

个人的自我价值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对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看法、对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应以及根据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做出的对自己进一步的看法。

很显然,自我价值主要是一种主观评判,而且是后天可以培养的,萨提亚的目的是用来强调自我的本质重要性。

(三)人的需要人是由身体、理智、情绪、精神和感觉等多重因素组成,人的快乐源自于这些因素的和谐组织。

每个人都有生存、成长和亲密的愿望,满足这些愿望是人们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当人的这些需要顺利满足时就会产生一个良好的自我,相反,人的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则容易产生自我评价的失落甚至偏差问题的滋生。

(四)问题本质正因为非常强调人性的乐观以及自我价值的主观,所以,萨提亚认为,尽管我们一生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可怕,因为,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如何处理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

这是萨提亚非常著名的一个发现,本质上还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意义。

在此基础上,萨提亚认为,面对问题科学的处理方式应该具有如下四个特征:首先,对现实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其次,对自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再次,充分调动自己的资源;最后,对问题有一个灵活性处理方式。

家庭系统疗法

家庭系统疗法
並安排家庭作业和确定回访日期。 长间隔、短疗程:每月一次,一次50分钟
家庭系統疗法的发展過程
五十年代: 诺伯特.威纳 Norbert Wiener(1894-1964)
率先应用cybernetics和“系统”的控制與溝 通,提出反馈feedback、互惠reciprocity (如:A作用于B,而B又反作用于A) 、交流 偏异exchange bias等等概念 伯温Murray Bowen是家庭系统理论的創始人, 視家庭系統為一體情緒單位,致力研究“寄 生式”的母子互动关系。他的理論是精神分 析(強調自我、代际问题及过去经历)和系 统论思想(着眼于此时此地构建着的交互作 用)之间的结合。
新家庭治疗学派
策略式家庭治疗(Strategic)
主要人物:Milan team, Palo team, Steve shazer等
基本理论:治疗师的悖论情景,解决问 题行为所构成的问题。差异是信息。
对家庭的理解:非病态化、权利游戏中 的正反反方,变化中的家庭与内在和谐。
对症状的理解:所有症状都有功能、构 成补偿平衡,用解决问题不当的方式來 维持问题。
家庭系統疗法的发展過程
解釋利兹 T. Lidz 提出的兩個情況: ▪ 婚姻分裂—有些父母亲互相疏远,满怀敌意地
互相競争,试图从孩子那里夺得孝顺、忠诚、 亲近、同情和支持 (marital schism) ▪ 婚姻偏斜—在这种家庭中父母中的一方(通常 是母亲) 常常显示出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方式來 支配家庭,而父母中的另外一方則常显出依赖、 软弱、和逆来顺受,并且让孩子视此为正常。 這是直线因果思维扭曲了的后果,缺乏了循環 因果思維 (marital skew)
家庭系統療法的觀點
一,家庭系统療法是一种观察性的療法。 二,觀察在家庭系统中的行为交互性interaction、

结构式家庭治疗(1)

结构式家庭治疗(1)

例:一个患厌食症的14岁女孩,被家人认定为病患。 治疗师画出的家庭图显示母亲与女儿之间有过度 纠缠的关系。在家庭中,母亲唯一可以展现自己 的地方是她与女儿的关系上,这种过渡涉入的关 系成为母亲的寄托,并使得女儿成了病患。
要改善这个家庭,唯一可能的方法是,建立 母亲与女儿间的距离,矫正母亲的偏离位置,并 界定出配偶次系统的界限,使女儿能够自由。
家庭结构与界限
Minuchin(1974)理论:
规定个体参与次系统的规则 界限应为清晰的、半渗透式的、
松紧适度的 家庭关系介于“疏离性”与
“黏密性”中摆荡,但过度偏 颇都属于自我分化较低的现象
家庭认同模式
个别感
归属感
疏离型 disengagement
(界限过于僵化)
清楚界限
纠缠型 (enmeshment)
家庭中的诸种互动模式联合起来,就构成 一个家庭的结构,具体体现为家庭次系统、 边界、角色、责任分工和权力结构等几个 方面的有机组合。
因此,也可以说,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朝 夕相处慢慢形成的一些习惯和规则,它是 因应无形但又是实际存在的需要,把家庭 成员相处的形式组织起来的机制,这些习 惯和规则管束或指引着家庭成员循着固定、 可以预测的方式去相处,从而减少家庭中 的矛盾和纷扰。
注意事项:
进入家庭前,首先对家庭成员有一定的了解。见 面时,工作者要能叫出每个成员的名字,做出某 种友善接触,并表达对每一个家庭成员及其等级 结构和组织的尊重;
入乡随俗。要接纳已有的规则和习惯; 注意了解家庭的结构和交往关系而不仅仅是谈话
内容。
1、加入的技巧
维护:工作者在了解和分析家庭系统时用此技 术给家庭有计划的支持。包括:积极肯定某 一家庭成员的优点和潜力,支持某个家庭次 系统或某一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

家庭治疗Family

家庭治疗Family
状与成员间关系。 • 三,以家庭整个的改变来促使个人的改
变。
家庭治疗基本概念
• 家庭系统概念: • 一,子系统:多个子系统构成整体功能; • 二,结构:子系统间相互依存、补充、
制约的一种关系模式。 • 三,边界:家庭、子系统间、以及对外
的完整与自平衡。 • 四,个性:家庭分化程度,有无规则。 • 五,角色:成员在家庭功能中的位置。
家庭治疗学派
结构式家庭治疗(Structural)
• 主要人物:Salvador Minuchin • 基本理论:结构:一种家庭持续作用和调控的
互动模式。描述语言:僵硬、清晰、含混、灵 活、完整、缺陷、失功能。 • 对家庭的描述:边界、权利等级、子系统、三 角化关系、核心情感、家庭周期。 • 对症状的理解:家庭系统的问题,如结构不良、 内部情感失衡、对环境变化错误的应答方式。
• 四,叙事过程
• 1,循环提问家庭的关系现实,2,假设或奇迹 提问,把家庭视觉扩展到无症状、加重或维持 不变的多种可能。3,针对家庭结构,对可能 发生的新行为提问。4,探索问题索解的道路。
治疗流程
首次访谈
• (可以插入暂停技术)
• 五,治疗性干预
• 1,总结会谈要点,2,赋予症状新的意 义,3,扩大家庭内的差异,扰动结构。 4,通过改译、阳性赋义,故意分歧,鼓 励保留一些症状。
家庭治疗由来与发展
• 七十年代:结构主义,建构主义和存在 主义的影响, Satir发展了体验式治疗, 用迅速准确的直觉处理矛盾信息,促进 交流,形成人道主义模式。 Palo小组的 悖论情景与建构真实,Milan小组的策略 治疗,差异信息与中立-假设-循环、循环 提问。
家庭治疗由来与发展
• 八十年代:人本主义的盛行,信息论引 入,并且注意到不同文化对家庭的影响。 家庭治疗出现整合与创新。海德堡的系 统式家庭治疗,Stierlin的派遣论、共同 进化与精神动力学家庭治疗:未分化、 三角关系、家庭投射、代级压力与多代 传递等。大多数家庭治疗师接受治疗的 首要目的是改善家庭内部的交流,其次 才是改善个体的功能与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改变家庭错误的世界观 ②似非而是的技巧。 ③强调优点。
“似非而是”介入法: 又叫悖论法,两难法,激将法。
在家庭抗拒转变的情况下,采用“相反” 的方法,鼓励家人顺应家庭某位成员的 固执意愿,通过反向证明使“病人”及 家庭认识到他们的错误观念而自动产生 转变。或者通过夸大某一症状,使家庭 明白消除这一症状的必要性
2.家庭结构
明钮秦认为结构是因应无形却又实际的需要 把家庭成员相处的形式组织起来的机制。
①次系统 ③角色
②界限 ④权力架构
书p223
书p224
家庭结构的三个特点: ①结构的互补性。家庭成员的角色与行 为常常呈现互补的特点。如严父慈母, 严母慈父,内向的丈夫,外向的妻子, 严厉而缺乏民主的父母与无主见而胆小 的孩子,溺爱而放任的父母与任性而固 执的孩子。
适用于具有长期刻板性、重复性、循环 性行为和高阻抗的家庭系统,不适用于 求助动机较高、阻抗较低的家庭、危机 干预等
四、理论特点
优点: 结构家庭治疗法对儿童精神 异常、心因性厌食症、戒毒 等都有相当好的治疗效果; 简便易行;
缺点: 以男权文化为基础,遭到社 会性别理论的反对; 把某一历史阶段的家庭形态 作为最理想的家庭模式来推 广,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Team人
成员:曾婷婷、朱雅倩、龚琼、陈画琪、 李雨霏、白峰林、李超明、罗奎、
结构家庭治疗 模式
一、理论背景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米纽泰创立的。米纽泰于20世纪60年代初创 结构家庭治疗法,而到70年代,结构式家庭治疗法已经盛极一时,成为家 庭治疗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模式。
米纽泰早年曾在纽约的贫民窟中使用当时极盛行的心理分析治疗法去 帮助边缘青少年,但他发现这种方法的效果有限。因为贫民窟的家庭大多 是“缺乏组织”的,家庭破碎、父母不尽职、孩子缺乏管教,青少年的问 题很大程度上与家庭的结构不完整且功能的失调有关。所以米纽泰以家庭 作为治疗的重心,他应用帕森斯的核心家庭理论分析家庭的结构与组织, 他认为治疗的目的在于去除阻碍家庭功能发挥的结构,取而代之以较健全 的结构,使家庭的功能得以发挥。
②结构的一般性与独特性。 例如:有些家庭成员之间常以“傻
瓜”、“白痴”相称,但这并不是辱骂, 而恰恰是“爱称”。 ③结构与过程的关系。
例如,有些父母因工作繁忙或其他 的原因将子女交给祖父母抚养,久而久 之可能会影响到亲子次系统。
家庭结构图
家庭结构图是用图形方式来表示 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 系以及家庭的一些重要事件等, 它帮助社会工作者迅速、形象地 了解和掌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结构、 成员关系以及其他一些家庭情况:
④收缩期。
告解体。也有家庭因离婚、
当子女因读书、结婚而离开家庭时, 父母要接受他们离巢的事实以及因 分离而带来的伤感。
丧偶等而提早解体。
三、方法与技巧
1.进入和顺应家庭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把核心放在把握家庭的结构上,但结构并不是直
接可以看到的,而是在家庭成员日常生活交往方式中表露出来。进入家 庭的现实环境去观察他们的言行与交往方式,才能把握家庭结构。工作 者首先要理解和接纳家庭的结构和方式。要用贴近的立场。不仅要对家 庭中的个体表示尊重,还要对家庭的等级结构和组织表示尊重。
五、评估
①评估的目的:是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家庭的功能失调进行诊断。每个家庭 的问题有其独特性,工作者通过评估,就可以对每个家庭问题的特殊性有深入 细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制订的治疗方案才更有针对性。
②评估的项目和内容 ⅰ家庭的形态和结构:工作者要了解家庭的大小、家人的教育程度、工作性质、 社会经济阶层、家庭特有的文化、特色、价值观、家庭成员的优点和缺点等基本 资料。工作者要找出家庭的结构。例如,家庭内的联盟、对峙情况、边界是否清 楚,家人对家庭的归属感及与整体家庭的配合,权力架构是否清楚,分工是否合 理等。
注意:要入乡随俗、要注重了解家庭交往的过程与关系而不是谈话内容。
2.引起并处理互动
工作者要从对话中刻意引导家庭成员“活现”出家庭成员之间 的互动模式,以此促进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互动,“活现”真实的互 动关系。
3.勾画结构
①家庭的形态和结构
②家庭系统的弹性
③家庭系统的回馈
④家庭生命周期
⑤家庭成员的症状与家庭交往方式之间的关系
ⅱ家庭系统的弹性。家庭系统的弹性是指家庭的适应与转变能力。
ⅲ家庭系统的回馈。家庭系统的回馈是指家庭对个别成员的需要、 感受、行为和思想的敏感程度。
③家庭系统的回馈。家庭系统的回馈是指家庭对个别成员的需要、感受、行为 和思想的敏感程度。 ④家庭生活环境.如:生活的年代、社会宏观政治背景、社区、文化习俗等。
4.改变家庭的看法
结构家庭治疗法重视转变家庭的观念。工作者要引导家庭成员直面家庭交往 方式中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改变固有的看法,找出真正的症结,以此解决问题。
5.明晰界限
家庭中各次系统界限的建立以及明晰界限的可渗透性是很重要的。工作者 在治疗中应该帮助家庭建立必要的界限或使界限不致过于僵化。
6.改变家庭的价值观
主要著作:《家庭与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技巧》、《心理生理病家庭》等
二、基本概念与假设
1.家庭系统
3.病态的家庭结构
①纠缠与疏离 ②联合对抗
①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过程, 从整体上把握家庭结。
④倒三角
在家庭系统内部成员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 。
③注重家庭成员目前的交往方式
口表示男性○表示女性 ——表示婚姻关系 ≠表示 离婚关系 —/—表示分居关系……… 表示同居关系 绘制原则 ①长辈在上,晚辈在下; ②同辈关系中,年长的在左, 年幼的在右; ③夫妻关系中,男的在左, 女的在右。
4.家庭生命周期
①形成期。 当一对恋人从两个不同背景的家庭 走到一起建立二人世界时,他们有 很多地方要互相迁就,适应,才能 建立稳固美满的婚姻。
②发展期。
⑤完成收缩期。 当子女离巢,夫妇俩面对空 巢,要重新建立他们的二人 世界,他们要面对年老、健
家庭进入发展期,由二人世界进入 三人世界,夫妻二人要应付新角色 的挑战。 ③扩展完成期。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庭行为互动 模式相对固定。
康恶化及退休的生活,要学 习做祖父母的权利和责任。 ⑥家庭解体期。 倘若其中一人去世,家庭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