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简介和实验室检查

合集下载

201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84698.高血压基本定义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的疾病; 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经非同日(一般间隔 2 周)三次测量,血压140 和/或90mmHg,可考虑诊为高血压。

初诊高血压的检查评估(1)(一)病史采集①病史:发病年龄,血压最高水平,伴症状,降压药使用②个人史:生活方式(饮食,酒,烟)体力活动,女性避孕药③既往史:冠心病、心衰、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糖尿病、痛风、血脂异常、支气管哮喘、睡眠呼吸暂停征、肾病史④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及其发病年龄⑤社会心理因素:家庭、工作、个人心理、文化程度(二)体格检查①年龄、性别②测血压,老年人坐立位③测身高体重,腰围④心率、心律、大动脉搏动、血管杂音(三)实验室检查 1 基本要求:尿常规、血钾、血红蛋白 2 常规要求:血常规、血肌酐、空腹血脂、血糖,尿酸,心电图,眼底,超声心动图 3 必要时检查:颈动脉超声、尿蛋白、尿微蛋白,胸片, PWV (四)靶器官损害表现●心脏:心悸、胸痛、心杂音、下肢肿●脑和眼:头晕、视力下降、感觉和运动异常●肾脏:多尿、血尿、泡沫尿、腹部肿块●周围血管:间歇性跛行,四肢血压脉搏、足背动脉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总数的 5-10%)常见继发性高血压:肾脏病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大动脉疾病药物引起的高血压以下几种情况应警惕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发病年龄小于 30 岁;高血压程度严重(达 3 级以上);血压升高伴肢体肌无力或麻痹,周期性发作,或低血钾;夜尿增多,血尿、泡沫尿或有肾脏疾病史;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时伴头痛、心悸、皮肤苍白及多汗等;下肢血压明显低于上肢,双侧上肢血压相差 20mmHg 以上;降压效果差,不易控制。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级级别正常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 1 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2 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3 级高血压(重度) 18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收缩压(mmHg) / 舒张压(mmHg) 120 和 80 120~139 和/或 140 和/或和/或和/或和/或和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90 按患者的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其它危险因素和病史血压(mmHg) 1 级高血压SBP140~159 或DBP90~99 2 级高血压SBP160~179 或BP100~109 3级高血压 SBP180 或DBP110 Ⅰ无其它危险因素低危中危高危Ⅱ 1~2 个危险因素中危中危高危Ⅲ 3 个危险因素??㏒??琰茞???㏒??琰茞???㏒??琰茞?靶器官损害并存临床情况高危高危高危注:SBP 为收缩压, DBP 为舒张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内容介绍(2009年基层版)血压测量的重要性血压值是高血压诊断和疗效评估及考核的主要指标,因此测量的血压值应当准确。

有计划地测量辖区全部成年人的血压,建议正常成人至少每2年测量血压1次。

血压测量要点:应用合格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规范血压测量操作程序和如实记录血压数值;测压前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被测者取坐位,测压时安静、不讲话、肢体放松;袖带大小合适,紧缚上臂,袖带与心脏处同一水平;听诊以柯氏音第一音为收缩压,以柯氏音第五音(消失音)为舒张压;两次血压测量间隔时间1-2分钟;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则血压读数取偶数,读数精确到2mmHg,避免尾数“0”偏好;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时,以显示的血压读数为准;. 提倡高血压患者在家庭自测血压,如血压达标且稳定,一般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则增加自测血压次数。

机会性筛查在日常诊疗过程中检测发现血压异常升高者;利用各种公共活动场所,如老年活动站、单位医务室、居委会、血压测量站等测量血压;通过各类从业人员体检、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基线调查等机会筛查血压;利用各种公共场所按放半自动或自动电子血压计,方便公众自测血压。

重点筛查人群在各级医疗机构门诊对35岁以上的首诊患者应测量血压;高血压易患人群(如血压130-139/85-89mmHg、肥胖等)筛查,建议每半年测量血压1次。

初次发现血压增高的评估对首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应进行评估处理,如收缩压≥18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者,建议加强随访监测血压,应在2周内多次测量血压,并立即考虑小剂量药物治疗;如收缩压140-179mmHg和/或舒张压90-109mmHg者,建议随访观察,至少4周内隔周测量血压2次。

血压测量标准方法血压测量有三种方式: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一般讲,诊室血压水平高于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水平。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版
本指南补充了原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没有提及到的内容,总体上分为三
个主要方面: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及患者自我管理。

针对相关疾病,制
定了诊断及治疗方案;搭建了患者自我管理系统;针对季节高发期,强调
了应重视的检查项目及管理措施;加强了血压监测力度,特别是强调了应
提升夜间血压监测力度及规范诊断及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肥胖高血压病等。

1.诊断
整个诊断过程主要包括病人的史查(主要包括病史、家族史、既往治
疗及用药史等)、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其中实验室检查包括肌钙蛋白、肌酐、血尿酸、血脂等检查项目,并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血压
值等进行确诊调整;在这个过程中,还应结合病人血压反调及情绪状态等
情况,确定病人的血压范围及血压状态,以引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2.治疗
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简介一.高血压的现状与流行趋势1991年高血压患病率为11.26%,与1979-1980年相比,10年间患病率增加25%。

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我国的高血压诊断、治疗标准进行全面修改。

目的是根据我国当前的条件和国际上的共识,指导防治高血压。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高血压的治疗还包括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

(一)国外高血压病的流行趋势1.发达国家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学的演变历程第1期又称瘟疫期。

人群中的主要问题是传染病、饥荒和营养缺乏,心血管病仅占5-10%,主要为风湿性心脏病。

第2期上述疾病发病率下降,饮食结构改变,盐摄入量增高,以致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损害和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增加。

人群中10-30%死于上述心血管疾病,如目前的非洲、北亚和部分南美地区。

第3期生活逐渐富裕,食物中脂肪和热量增加,体力活动减少,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提早出现于55-60岁和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死亡占35-65%,如东欧。

第4期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是公共卫生问题,号召全社会防治其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死亡率降至50%以下,且多发生于65岁以上人群,目前北欧、西欧和澳、新等地区和国家正处于此一阶段。

2.发展中国家面临心血管病流行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和老龄化,使出生率与平均寿命同步增长;摄食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过多,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节奏紧张,吸烟、饮酒无节制。

心血管病成为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死亡原因。

印度1990年非传染性疾病占总死亡原因的29%,预测至2020年将升至57%。

中国将由58%升至2020年的79%,其中心血管病占首位。

(二)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基础、策略和任务1.目前的严峻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9 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是增长态势,每 5 个成人中 2 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 2 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心脏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

★ 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 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总危险。

★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需根据心血管总危险度,决定治疗措施。

应关注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 我国每年新发生高血压 1000 万人,对正常高值血压等高血压的易患人群,应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 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 140/90 mmHg 以下;高危患者血压目标是130/80 mmHg 以下。

在可耐受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

★ 我国常用的钙拮抗剂、 ACEI、 ARB、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及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

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

★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 关注少儿高血压,预防关口前移;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治。

★ 加强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工作,定期测量血压、规范化管理和合理用药,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根本。

高血压已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畴新指南修订组织单位包括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卫生部疾控局的加入,体现了政府对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的重视,表明了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部分省市调查目前成人患病率达 25%,全国至少有 2亿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70%脑卒中和 50%心肌梗死的发病与高血压相关。

政府主导的新医改中,已将高血压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表明了政府对控制高血压的决心和具体措施。

201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基本定义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导致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的疾病。

它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如果经过非同日的三次测量,血压达到140/90mmHg,就可以考虑诊断为高血压。

初诊高血压的检查评估包括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病史方面,需要了解患者的发病年龄、血压最高水平、伴随症状、降压药使用以及个人史、家族史和社会心理因素等。

体格检查方面,需要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心率、心律、大动脉搏动和血管杂音等。

实验室检查是初诊高血压的必要步骤,包括尿常规、血钾、血红蛋白、血常规、血肌酐、空腹血脂、血糖、尿酸、心电图、眼底和超声心动图等。

必要时还需要进行颈动脉超声、尿蛋白、尿微蛋白、胸片和PWV等检查。

高血压会导致多种靶器官损害,包括心脏、脑和眼、肾脏以及周围血管等。

除了原发性高血压外,还有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常见的包括肾脏疾病、细胞瘤、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和大动脉疾病等。

如果患者的发病年龄小于30岁,高血压程度严重,或伴有肢体肌无力或麻痹、周期性发作、低血钾、夜尿增多、血尿、泡沫尿或有肾脏疾病史、阵发性高血压、下肢血压明显低于上肢或降压效果差等情况,就需要警惕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级是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来确定的。

正常血压为120/80mmHg,高血压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分别对应收缩压在140-159、160-179和180以上。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收缩压为140mmHg,而舒张压应该在120mmHg以下。

根据患者的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还需要考虑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等。

采用按需剂量配比处方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调整品种和剂量,使用固定配比复方方便,有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传统复方制剂包括复降片、降压号、珍菊片等临床试验证实的降压药组合。

此外,各种药物的组合方案价格也有所不同,C+D方案的价格较低,而C+A和C+B方案的价格则较中上。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要点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呈升高趋势。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差异。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粗率)近年来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达51.6%、45.8%和16.8%。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1.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其流行趋势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1],2012—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与1958—1959年、1979—1980年、1991年、2002年和2012年进行过的5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2]相比,虽然各次调查总人数、年龄和诊断标准不完全一致,但患病率总体呈增高的趋势,详见表1。

表1 我国六次高血压患病率调查结果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但青年高血压亦值得注意,据2012—2015年全国调查,18~24岁、25~34岁、35~44岁的青年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0%、6.1%、15.0%[1]。

男性高于女性,北方高南方低的现象仍存在,但目前差异正在转变,呈现出大中型城市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特点,如北京、天津和上海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5.9%、34.5%和29.1%[1]。

农村地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增长速度较城市快,2012—2015年全国调查[1]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的患病率(粗率28.8%,标化率23.4%)首次超越了城市地区(粗率26.9%,标化率23.1%)。

不同民族间比较,藏族、满族和蒙古族高血压的患病率较汉族人群高,而回、苗、壮、布依族高血压的患病率均低于汉族人群[3]。

高血压发病率的研究相对较少,一项研究对我国10 525名40岁以上的非高血压患者于1991—2000年进行了平均8.2年的随访[4],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男性和女性的累计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28.9%和26.9%,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危
中危
高危
Ⅲ ≥3个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
并存临床情况
高危
高危
高危
注:SBP为收缩压,DBP为舒张压。 1低 2中 5高
简化危险分层
分层 低危
中危
高危
⑴ 高血压1级 RF=0 分层 项目 要点
我国高血压防治的主要任务
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降压治疗要达标;主要目标是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 高血压防治是社会工程,政府主导,媒体宣传教育,专家指导培训,企业支持参与,基层实施落实。
第一节 高血压检出
高血压常见症状,称“无声杀手”; 建议成人每2年测血压一次;利用各种机会将高血压检出来 机会性筛查 重点人群筛查,35岁首诊测血压;高血压易患人群: BP130-139/85-89; 肥胖 5 目标: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
胆固醇>3.8mmol/L 28%
水果和蔬菜<600g/day 16%
体重指数>21kg/m2 15%
烟草 12%
不活动 11%
收缩压大于115mmHg 45%
胆固醇超过3.8mmol/L 28%
烟草12%
Area proportional to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 for global DALYs, overlap approx. proportional to joint effects
(2019年基层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要点
指南编撰过程
主办: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 中国高血压联盟 委员:高血压专家,社区防治专家,管理专家 参与者:甘肃,浙江,江苏,河北,山东,北京 社区医生 简便易行,实用、可操作, 看懂,会做 3次会议,3次修稿,3万余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吸烟、饮酒无节制。心血管病 成为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 死亡原因。
印度1990年非传染性疾病占 总死亡原因的29%,预测至 2020年将升至57%。中国将由
58%升至2020年的79%,其中心血
管病占首位。
(二)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基础、策略 和任务
1.目前的严峻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 亡原因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
我国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 北方高南方低,与人群体重指数的差异 相平行。体重指数每增加1,5年内发生 高血压的危险增高9%。体重指数每增加 3,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女性增加 57%,男性增加50%。
2.饮酒
我国中年男性饮洒率约30-66%,女性 约2-7%。男性饮酒与不饮酒者比较, 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高40%。 3.高盐、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 膳食钠与SBP及DBP的相关系数分别达 到0.63及0.58。每日食盐增加2克,SBP 和DBP均值分别增高2.0及1.2mmHg。
第4期 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和
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是公共卫生 问题,号召全社会防治其危险因 素。动脉粥样硬化的死亡率降至 50%以下,且多发生于65岁以上 人群,目前北欧、西欧和澳、新 等地区和国家正处于此一阶段。
2.发展中国家面临心血管病流行
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人口迅速 增长和老龄化,使出生率与平均寿命 同步增长;摄食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 物过多,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节奏紧
中国人群尿钠/钾比值高于其他研
究人群,SBP随年龄而上升的斜率比
其他人群大45%,从而导致25-55岁
间血压上升较其他人群快,提示中国
人群高钠摄入量对血压的影响程度 大于其他人群。
在膳食钙摄入量低于中位数的人群
中,膳食钠/钾比值对血压呈显著 正相关,说明我国膳食低钙可能促 进钠的升血压作用。
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的动物蛋白热 量增加1个百分点,SBP和DBP均 值分别降低0.9mmHg及 0.7mmHg。研究证据表明膳食高 盐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 险因素,而低钾、低钙、低动物蛋 白的膳食结构又加重了钠对血压的 不良影响。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要点简介和实验室检查
一.高血压的现状与流行趋势
1991年高血压患病率为11.26%, 与1979-1980年相比,10年间患病 率增加25%。至2020年,非传染性 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 心血管病将占首位。《中国高血压防 治指南》对我国的高血压诊断、治疗 标准进行全面修改。目的是根据我国 当前的条件和国际上的共识,指导防 治高血压。
(二)血压升高是心血管病发病的危 险因素
1.血压升高是中国人脑卒中发病 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SBP每升 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增 高49%(缺血性脑卒中增高47%, 出血性脑卒中增高54%);DBP每 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危险增高 46%。
中国和日本等东亚人群
二、血压与心血管病危险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呈连续 性相关,因此高血压的定义是人为的。 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不仅取决 于血压水平,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 他危险因素的数量和程度;患者的心
血管病危险常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 其他危险因素而不仅取决于 血压水平。
(一)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确定的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是: 超重、高盐摄入和中度以上饮酒。 1.体重超重和肥胖:
第2期 上述疾病发病率下降,
饮食结构改变,盐摄入量增高, 以致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损害 和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增加。人 群中10-30%死于上述心血管疾病, 如目前的非洲、北亚和部分南美 地区。
第3期 生活逐渐富裕,食物中
脂肪和热量增加,体力活动减少, 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提早出现 于55-60岁和人群,动脉粥样硬化 的死亡占35-65%,如东欧。
MRFIT:34万35-57岁男性白人 随访15年,冠心病额外死亡中SBP 120mmHg-139mmHg的占 31.6%, 140mmHg-159mmHg的占 42.9%, 160mmHg者只占24.1%。
血压水平对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 影响是连续的。
许多与高血压有关的疾病可以发生在通 常被认为是“正常”血压的人群之中。在 中国人群中血压升高对心血管病的发病的 作用强度大于西方人群,如采取全人群和 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策略,以降低整个人群 的血压水平,同时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管 理和治疗,必将对预防心血管病产生更大 的效果。
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 者500-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 同程度的残疾。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 素为高血压。
1991年的普查显示:高血压的 知晓率:城市36.3%,农村13.7%; 治疗率:城市17.4%,农村5.4%; 控制率:仅2.9%
(城市4.2%,农村0.9%)。
1980年与1994年全国成人糖尿病及糖耐 量普查,后一次患病率为前一次的2.6倍。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 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高血压的治疗还包 括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其他危险 因素的治疗。
(一)国外高血压病的流行趋势
1.发达国家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学的 演变历程
第1期 又称瘟疫期。人群中的
主要问题是传染病、饥荒和营养 缺乏,心血管病仅占5-10%,主 要为风湿性心脏病。
1984年及1996年两次普查的成人吸 烟率亦明显增高。
从1982-1992年城市人口超重率增 高53.6%,农村人口增高40.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高血 压、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 率仍将继续增高。
2.我们的对策
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血管病的关键。
在积极治疗高血压病人的同时大力 开展一级预防,因地制宜地进行提高 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自觉改变行为 危险因素,努力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 治疗率及控制率、降低全人群的血压 水平。完成这一任务最有效的方法是 社区防治。
血压升高对脑卒Βιβλιοθήκη 发病的作用强度 约为西方人群的1.5倍。
Syst-China:60岁以上老年收缩 期高血压随访4年,降压治疗组比安 慰剂对照组脑卒中死亡率降低58%, 表明有效降低血压确能降低致死性脑 卒中的发生。
2.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危 险因素
血压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连续、 逐步升高、强的关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