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一、本文概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矿物质密度降低和骨结构改变,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为了规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治流程,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本文制定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
本指南将全面介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防措施,旨在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实用的参考依据,以促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诊治和患者的康复。
二、定义与分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Osteoporosis)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中骨量逐渐减少,骨组织微结构发生退变,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这一过程是骨骼自然老化的结果,也是人体衰老的正常表现之一。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两种类型: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11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I型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于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导致骨量丢失加速。
II型骨质疏松症则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中,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形成和骨吸收均逐渐减少,但骨吸收的速度快于骨形成,最终导致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
除了I型和II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外,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称为青少年型骨质疏松症(III型),这种类型较为少见,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病因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法上可能有所不同,对于疑似患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其类型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解读PPT课件

针对高风险人群,采取药物治疗(如双膦酸盐、地诺单抗等)、生活方式干预(如增加钙和维生素D摄入、进行适量运动等)等措施降低骨折风险。
采用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措施控制疼痛。
疼痛管理
通过康复锻炼、辅助器具使用、生活环境优化等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改善
02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脆性骨折
03
指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如从站高或小于站高跌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X线平片:可观察骨皮质厚薄及骨小梁形态判断骨质疏松最简易的方法,缺点是灵敏度差,一般在骨量丢失30%以上时,X线才能有阳性所见。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指南更新主要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流程、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更加符合当前临床实际和患者需求。
更新内容
本次更新有助于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减少漏诊和误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意义
发展趋势
未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包括基于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精准诊断和治疗策略的发展。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应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测、预防和治疗也将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指南汇集了国内外最新的临床证据和专家意见,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规范的诊疗和管理,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层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完善诊疗流程
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原 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流程,确保 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加强患者教育
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患者的 教育,提高患者对原发性骨质疏 松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患 者积极参与治疗和管理。
THANKS
信息共享
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沟通患 者病情和治疗情况,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提升
1 2
加强培训和学习
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提高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疗能力和水平。
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积极引进先进的诊疗技术和设备,提高基层医疗 机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疗准确性和效率。
诊断流程
详细采集病史和体检是临床诊断的基本依据。确诊依赖于X线平片、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测定。对于 一些特殊病例,如鉴别诊断较困难或治疗无效时,可通过一些特殊检查(如性激素、钙磷代谢、皮质醇及甲状腺 功能检查等)以进一步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使 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导致的骨质 疏松。需要仔细询问病史,评价 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排查可能 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病因及除骨质 疏松外的其他骨骼疾病。
长期照护和康复
长期照护
为患者提供持续性的照护服务,包括定期随访、病情监测 、用药指导等。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包括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以提高患者骨 骼健康和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 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治疗信心和生活动力。
《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治指南》解读

骨质疏松近30年来的重大成就
大系列 无创性 骨量技术测定 DXA 无创性 骨转换生化 临床药物试验
新药问世:
BPS,CT, A-VD,SERM ,PTH,锶盐
2
标志物
中华医学会 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
骨质疏松症临床诊疗指南
人民卫生出版社 Dec. 2006
3
如何预测某人发生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
骨 折
险性
13
临床决策与指南
临床决策
指南
1. 概述:定义 2. 临床表现与结果 3. 诊断 4. 危险因素评估
What Who How
5. 预防及治疗
14
通用诊断指标
脆性骨折 骨密度测定
15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
WHO 2003 ISCD 2006 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蛋白质摄入过高或者过低
China Guideline 2011
19
骨质疏松骨折 的临床危险因素
年龄(老龄)
吸烟 使用糖皮质激素
类风湿关节炎 继发性骨质疏松
性别(女性)
体重(低体重) 身高(降低) 骨折史
饮酒(≥3单位/天)
低BMD
家族髋部骨折史
很多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危险因素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是相同的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 型)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糖皮质激素性骨 质疏松症最为常 见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15-20%)
药 物 诱 发
疾 病 诱 发 等
10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疼痛: 腰背酸痛: 严重者身高缩短和驼背
脆性骨折: 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解读

㊃指南解读㊃[收稿日期]2023-08-23[作者简介]任国伟(1985-),男,河北沧州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生,从事骨外科疾病诊治研究㊂*通信作者㊂E -m a i l :z h e n g z a i n i n g m e n g@163.c o m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解读任国伟,耿林丹,任 栋,姚双权,王鹏程*(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050051) [摘要] 骨质疏松症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之一,被称作 沉默的杀手 ,随病情进展,可出现疼痛㊁脊柱畸形,进而并发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之后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但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㊁诊断率㊁治疗率仍然很低㊂本文结合国内外指南意见,对我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进行解读,旨在提升医生和患者对骨质疏松症及骨折风险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提高该病的早期预防㊁诊治和管理水平㊂ [关键词] 骨质疏松;脆性骨折;指南解读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7-3205.2024.04.001 [中图分类号] R 6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3205(2024)04-0373-05骨质疏松症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往往在第一次发生骨折时才被发现㊂骨质疏松性骨折(m a j o ro s t e o po r o t i cf r a c t u r e s ,MO F s ),即脆性骨折,是指受到轻微撞击(不会损伤正常骨骼)而造成的骨折[1]㊂骨质疏松症及脆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造成全球医疗资源消耗的主要原因之一㊂2050年全球预计超过50%的MO F s 将发生在亚洲[2],这将对医疗保健行业和政府资源产生巨大压力㊂虽然目前有许多骨质疏松症诊治的专家循证指南,但仍有相当数量骨折风险极高的患者在发生骨折之前没有得到诊断和治疗,因此,我国多学科领域专家结合国内外多年的探索研究,从骨质疏松症流行特点㊁发病机制㊁危险因素㊁诊断及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规范骨质疏松症的综合管理,以提升医生和患者对骨质疏松症及骨折风险的认知,进行早期预防㊁诊断及治疗,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㊂本文结合国内外指南意见,对我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进行解读㊂1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及流行病学骨质疏松症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之一,其概念被定义为: 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特征是骨量减低和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3]㊂骨质疏松症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71%的MO F s 发生在女性[4]㊂一项针对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及相关骨折发生率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年龄<40岁的女性患病率<10%;70岁以上的女性>10%,多数为20%或更高;大多数男性的患病率<15%㊂而针对我国的研究表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20%~40%,男性<10%,5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骨质疏松症相关骨折发生率为每10万人年数百例[5]㊂但因为年龄涵盖范围及评测项目较广,骨质疏松症的真实患病率很难认证㊂2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骨组织是一种处于动态代谢变化的矿化结缔组织,它的完整性由骨重建来维持,即破骨细胞吸收旧骨,成骨细胞生成新骨㊂骨细胞是骨骼细胞中的主要细胞,感受骨的机械变化后将感知的信号传递给破骨细胞㊁成骨细胞等,调节骨重建的位置和速度[6-7]㊂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复杂,是遗传㊁环境㊁炎性㊁氧化应激㊁内分泌失衡及衰老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雌激素缺乏是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㊂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核因子κB活化体受体配体(r e c e pt o ra c t i v a t o r o fn u c l e a r f a c t o r -κB l i ga n d ,R A N K L )的表达增加,激活破骨细胞,加速骨质丢失[8]㊂健康的绝经前妇女的骨量稳定,从绝经前1~3年到绝经后5~10年,每年骨质流失率约2%㊂之后骨密度每年下降0.5%㊂因此,女性在80岁时平均已经失去30%的峰值骨量[9]㊂脆性骨折的本质是骨骼结构减弱,如骨量或矿物质密度减低㊂脆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包括椎体㊁前臂远端㊁髋部㊁肱骨近端和骨盆等,也称主要MO F s,其中椎体骨折最为常见[10]㊂既往发生过脆㊃373㊃第45卷第4期202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V o l .45 N o .4A pr . 2024性骨折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风险非常高㊂一些疾病(如糖尿病㊁终末期肾病等)或药物(例如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会对骨密度造成不良影响,增加脆性骨折的风险[11]㊂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家族髋部骨折病史㊁女性㊁高龄㊁绝经后状态㊁体重过轻㊁既往跌倒史㊁吸烟和酗酒等[4]㊂研究发现,脆性骨折后的第1年,60岁及以上女性接受诊治的比例仅占24%[12],然而第一次脆性骨折若正规诊治后,再次发生骨折的概率可降低一半[13]㊂3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评估工具指南指出,世界卫生组织(W o r l d H e a l t h O r g a n i z a t i o n,WHO)推荐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 r a c t u r e r i s ka s s e s s m e n t t o o l,F R A X)来作为评估患者未来10年髋部及MO F s骨折发生率的骨折风险预测工具㊂F R A X预测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概率ȡ3%或MO F s概率ȡ20%的骨折高危患者,需接受药物治疗㊂MO F s患者短期内再次骨折的风险很高,将首次脆性骨折后2年内再次发生的骨折称为迫在眉睫的骨折(i mm i n e n tf r a c t u r e)[14]㊂而F R A X计算方法没有考虑到再次骨折经过的时间㊂针对迫在眉睫的骨折风险(i mm i n e n tf r a c t u r e r i s k),国外研究应用比利时F R I S B E E(F r a c t u r e R i s kB r u s s e l s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E n q u i r y,F R I S B E E)迫在眉睫预测模型来计算2年内可能发生MO F s 的概率[15]㊂F R A X工具使用8个临床风险因素(c l i n i c a l r i s k f a c t o r s,C R F s)来预测10年内的骨折风险,迫在眉睫骨折模型仅使用5个变量(年龄㊁骨密度㊁并发症㊁跌倒史和中心骨折作为指标骨折),其中3个变量(并发症㊁跌倒史和发生骨折的部位)在当前的F R A X中未涉及㊂由于一线药物治疗方案昂贵,针对再次骨折风险非常高的患者,必须应用合适的评估工具才能严格控制适应证以降低治疗成本,所以预测迫在眉睫骨折的比利时F R I S B E E模型比F R A X更具优势㊂4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干预阈值2003年WHO重申了1994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并已被广泛接受[16]㊂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 u a l e n e r g y X-r a y a b s o r p t i o m e t r y,D X A)被认为是测量骨密度的 金标准 ,通常采用股骨近端股骨颈区域或腰椎进行测定㊂指南指出,对于绝经后女性㊁50岁及以上男性,将D X A测量骨密度转换为T-值用于诊断,正常,T-值ȡ-1.0;骨量减少,-2.5<T-值<-1.0;骨质疏松,T-值ɤ-2.5;严重骨质疏松,T-值ɤ-2.5+脆性骨折㊂2020年美国国家骨健康联盟工作组将既往脆性骨折作为诊断标准及干预阈值的一个标准指标[17]㊂5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及间隔骨质疏松症最佳的筛查标准尚不明确,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㊁骨骼健康和骨质疏松基金会及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家协会/美国内分泌学会推荐如下:所有65岁及以上的女性㊁或绝经后女性和有MO F s 临床危险因素的65岁以下女性进行D X A筛查㊂骨骼健康和骨质疏松基金会建议对70岁及以上的男性进行筛查[18]㊂最佳筛选间隔尚不清楚㊂基于T-值评分,建议对于严重骨量减少(T-值,ɤ-2.0至>-2.5)或存在导致持续骨质流失的危险因素的个体,每2年复查一次骨密度㊂对于无危险因素个体,中度骨量减少(T-值,ɤ-1.5至>-2.0),可5年复查骨密度;若T-值ȡ-1.49,建议10~15年复查,筛查间隔不能仅凭T-值,应结合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7,19-20]㊂6骨质疏松症的防治6.1基础治疗诊断为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并进行规律负重和增强肌的体育活动同时预防跌倒摔伤㊁停止吸烟和避免过量饮酒㊂营养补充疗法包括钙和维生素D㊂主要有两种来源:膳食和补充剂㊂补钙可阻止骨骼中钙离子进入血液,减少骨吸收,减缓骨质流失㊂钙补充剂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种简单的一线疗法㊂骨健康与骨质疏松基金会(T h eB o n e H e a l t ha n d O s t e o p o r o s i sF o u n d a t i o n, B HO F)及医学研究所(I n s t i t u t eo fM e d i c i n e,I OM)对于钙摄入量的建议如下:19~70岁男性和19~50岁女性1000m g/d;ȡ71岁男性和ȡ51岁女性1200m g/d[21]㊂钙摄入量是指补充物中元素钙的毫克数,当膳食钙无法满足需求量时,应使用钙补充剂㊂年龄ȡ50岁的成年人每日通过膳食的钙摄入量平均为600~700m g/d,每天摄入1200~ 1500m g以上的钙会增加高危人群罹患肾结石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22]㊂钙补充剂最常见的形式是碳酸钙和柠檬酸钙,碳酸钙含有40%的元素钙,柠檬酸钙含有21%,选择及服用补充剂时应防止高钙血症[23],所有类型的钙剂最好在约500m g或更少的剂量下服用㊂㊃473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4期维生素D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必需营养素,可促进钙的吸收,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促进骨矿化,抑制骨吸收[24]㊂指南建议为维持骨健康,血清25O H D水平保持在20μg/L以上㊂B HO F建议5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每天摄入800~ 1000U的维生素D,保持血清维生素D充足(ȡ30μg/L,ɤ50μg/L)[21],定期监测血清25O H D以指导维生素D补充量㊂在健康个体中,血清25O H D 水平ȡ20μg/L即可,对于已知或疑似代谢性骨病的人群应ȡ30μg/L㊂过量摄入维生素D可对骨骼产生不利影响,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25-26]㊂维生素D的主要膳食来源包括强化牛奶和早餐谷物㊁咸鱼(如鲑鱼㊁金枪鱼)和鱼肝油㊂6.2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有3个适应证:①骨密度测定诊断为骨质疏松症;②骨密度测定为骨量减少,且F R A X计算10年内髋部骨折概率ȡ3%或MO F sȡ20%;③既往发生过脆性骨折㊂依据药理机制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分为两类㊂第一类为 骨吸收抑制剂 ,通过靶向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而减少骨吸收,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形成,改善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但不能修复骨小梁结构㊂停药后治疗效果便开始减弱㊂此类药物包括双膦酸盐㊁地舒单抗㊁降钙素㊁雌激素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㊂第二类为 骨形成促进剂 ,通过靶向作用成骨细胞产生新骨,显著增加骨密度,此类药物包括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和阿巴洛肽;硬骨抑素单克隆抗体,如2019年批准上市的罗莫佐单抗㊂维生素D本身没有活性,经肠道吸收入血液后经肝中的25-羟化酶生成25-羟基维生素D3[25 (O H)D3],再经肾近曲小管中的1a-羟化酶作用,转变为具有很强生物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1, 25-(O H)2D3)㊂25(O H)D3是血浆中维生素D3的主要存在形式㊂1,25-(O H)2D3与靶向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v i t a m i nDr e c e p t o r,V D R)结合发挥作用,在合适血浆浓度下增加肠道钙吸收,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降低骨折风险[24,27]㊂对于血清25 O H D充足的患者,由于强烈负反馈机制㊁肾功能减退及药物等原因,单纯补充普通维生素D并不能产生更多的1,25-(O H)2D3来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症,因此研发了多种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并应用入临床㊂临床常用的药物有骨化三醇(c a l c i t r i o l, 1,25-(O H)2D3),阿法骨化醇(a l f a c a l c i d o l,1α羟维生素D)及艾地骨化醇(e l d e c a l c i t o l,E L D)㊂骨化三醇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活性维生素D3,服用后不需要经过肝和肾脏羟基化,可直接提升血清1,25-(O H)2D3水平,该药物治疗量不当可产生高钙血症,因此,通过修饰维生素D的分子结构,新开发了多种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它们既明显降低了药物对血钙的影响,又保留了1,25-(O H)2D3的生理特性,如阿法骨化醇,进入血液后经过肝脏羟基化后即可具有生物活性,适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㊂2020年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艾地骨化醇获批准用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㊂多项M e t a分析表明,艾地骨化醇较阿法骨化醇(或联合双膦酸盐),在提升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风险方面效果更好[28]㊂活性维生素D的具体服用剂量依个体而定㊂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药物服用量,指南建议如下:骨化三醇剂量为0.25μg/次,1~2次/d;阿法骨化醇剂量为0.25~1.0μg/次,1次/d;艾地骨化醇剂量为0.50~0.75μg/次,1次/d㊂为保证治疗的安全,治疗期间应每3~6个月监测血尿钙水平,特别是同时补充钙剂者,根据其水平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高钙血㊁尿钙的发生㊂6.3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关注问题6.3.1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分层选择治疗患者的骨折风险决定了初始治疗方案,骨折高风险的患者应使用抑制骨吸收药物治疗并可减少髋部骨折的风险,包括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特别是阿仑膦酸钠㊁利塞膦酸钠或唑来膦酸㊂骨折风险极高的患者,尤其是近期发生过骨折的患者,应使用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29]㊂大多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可显著降低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的风险㊂与口服双磷酸盐相比,唑来膦酸(静脉注射用)和地舒单抗可以显著降低椎体骨折风险,而对髋部骨折风险无影响[30-31]㊂双膦酸盐㊁地舒单抗㊁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和罗莫佐单抗均可降低非椎骨骨折的风险㊂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减少髋部骨折风险的疗效显著,所以被认定为大多数骨折高风险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32],地舒单抗作为二线治疗药物,适用于有双膦酸盐禁忌证或有不良反应的患者[33-34]㊂促进骨形成的药物能促进骨骼快速生长,并对骨折风险极高(尤其是椎体骨折)患者的疗效较好㊂研究表明,与口服双磷酸盐相比,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和罗莫佐单抗在预防临床和椎体骨折方面更有效[30-31]㊂罗莫佐单抗具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双重特性㊂最新的治疗指南已推荐将罗莫佐单㊃573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4期抗应用于治疗骨折风险极高的患者[35]㊂6.3.2骨质疏松症二级预防的骨折联络服务(f r a c t u r e l i a i s o ns e r v i c e s,F S L)骨质疏松症预防包括初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二级预防的主要目的是避免骨质疏松症患者初次或再次脆性骨折㊂脆性骨折一直被低估,全世界每年记录的骨折总数中,有9万例是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脆性骨折,显著增加了病死率和残疾率[36],治疗老年患者脆性骨折所产生的医疗费用,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㊂初级预防计划很难在大众水平上大规模实施㊂相比之下,推行脆性骨折的二级预防计划可行性更高㊂目前全世界多采用跨学科治疗方式,如建立F L S模式㊂F L S模式是指在三级医院内建立的多学科功能协调结构,核心人员是1名医师㊁1名骨折联络协调员和1名护士长㊂F S L识别近期因骨质疏松而发生脆性骨折并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建立档案,专有诊疗团队负责沟通和协调各专业医疗人员,为患者提供便捷的骨质疏松症相关护理㊁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同时统筹各级医院间患者的诊治及转院,降低已遭受脆性骨折患者的再次骨折风险及相应医疗资源[37-38]㊂目前国外许多研究也表明, F L S模式的实施改善了骨质疏松症患者诊断和治疗效果[39]㊂F L S模式是骨折后医疗诊治及护理的典范,其宗旨是从国家公共卫生角度出发来治疗骨质疏松症,并通过医疗卫生人员和行政部门协同提供无缝衔接的诊疗护理服务㊂F L S模式具有更高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并将显著减少骨折后期的资源损耗㊂长远来看,随着我国F L S模式的具体化㊁普及化及规范化,脆性骨折相关发病率㊁病死率和社会卫生保健经费损耗均会逐步下降㊂7小结骨质疏松症是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疾病,早期常缺乏明显临床表现,诊断时往往已伴有较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健康㊂诊疗指南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规范诊疗行为,加强综合管理,使患者能够及早进行风险评估和个体化方案防治㊂相信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及长期规范化筛检㊁诊疗和管理,越来越多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会获得更好的临床预后,同时社会医疗负担会得到有效的减轻㊂[参考文献][1]S n c h e z-R i e r aL,W i l s o nN.F r a g i l i t y f r a c t u r e s&t h e i r i m p a c to no l d e r p e o p l e[J].B e s tP r a c tC l i nR h e u m a t o l,2017,31(2):169-191.[2] M i t h a lA,B a n s a lB,K y e rC S,e ta l.T h ea s i a-p a c i f i cr e g i o n a la u d i t-e p i d e m i o l o g y,c o s t s,a n db u r d e no f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i n i n d i a2013:ar e p o r to f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o s t e o p o r o s i sf o u n d a t i o n[J].I n d i a n J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14,18(4):449-454.[3] N o a u t h o r s l i s t e d.C o n s e n s u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o n f e r e n c e:d i a g n o s i s,p r o p h y l a x i s,a n d t re a t m e n t of o s t e o p o r o s i s[J].A mJM e d,1993,94(6):646-650.[4] U SP r e v e n t i v e S e r v i c e sT a s kF o r c e,C u r r y S J,K r i s tA H,e t a l.S c r e e n i n g f o r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t o p r e v e n t f r a c t u r e s:u s p r e v e n t i v es e r v i c e s t a s kf o r c er e c o mm e n d a t i o ns t a t e m e n t[J].J AMA,2018,319(24):2521-2531.[5] C h a n d r a n M,B r i n d'A m o u rK,F u j i w a r aS,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 o fo s t e o p o r o s i sa n di n c i d e n c eo fr e l a t e df r a c t u r e si nd e v e l o p e de c o n o m i e s i n t h eA s i aP a c if i c r eg i o n:a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O s t e o p o r o s I n t,2023,34(6):1037-1053.[6]王鹏程,张英泽,陈百成,等.牵拉应力对三维培养的成骨样细胞的生物学效应[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2):54-57.[7] G o p i n a t hV.O s t e o p o r o s i s[J].M e dC l i nN o r t hA m,2023,107(2):213-225.[8] W a n g L T,C h e n L R,C h e n K H.H o r m o n e-r e l a t e da n dd r u g-i n d u c e do s t e o p o r o s i s:ac e l l u l a ra n d m o l e c u l a ro v e r v i e w[J].I n t JM o l S c i,2023,24(6):5814.[9] N o a u t h o r s l i s t e d.M a n a g e m e n t o f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i np o s t m e n o p a u s a lw o m e n:t h e2021p o s i t i o ns t a t e m e n to ft h eN o r t hA m e r i c a n M e n o p a u s eS o c i e t y[J].M e n o p a u s e,2021,28(9):973-997.[10] M e r l i j nT,S w a r tKM,v a nS c h o o rNM,e t a l.T h ee f f e c to f as c r e e n i n g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p r o g r a m f o r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 o ff r a c t u r e s i no l d e rw o m e n:a r a n d o m i z e d p r ag m a t i c t r i a l[J].JB o n eM i n e rR e s,2019,34(11):1993-2000.[11] E b e l i n g P R,N g u y e n HH,A l e k s o v a J,e t a l.S e c o n d a r yo s t e o p o r o s i s[J].E n d o c rR e v,2022,43(2):240-313.[12] N oa u t h o r sl i s t e d.O s t e o p o r o s i s p r e v e n t i o n,s c r e e n i n g,a n dd i a g n o s i s:A C O G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e g u i d e l i n eN o.1[J].O b s t e tG y n e c o l,2021,138(3):494-506.[13]v a nO o s t w a a r d M.O s t e o p o r o s i sa n dt h en a t u r eo ff r a g i l i t yf r a c t u r e:a n o v e r v i e w[M]//H e r t z K,S a n t y-T o m l i n s o n J.F r a g i l i t y f r a c t u r en u r s i n g:h o l i s t i cc a r e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o ft h e o r t h o g e r i a t r i c p a t i e n t.C h a m(C H):S p r i n g e r,2018:1-13.[14] W o n g RMY,W o n g P Y,L i uC,e t a l.T h e i mm i n e n t r i s ko f af r a c t u r e-e x i s t i ng w o r l d w i d e d a t a: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a n dm e t a-a n a l y s i s[J].O s t e o p o r o s I n t,2022,33(12):2453-2466.[15]I c o n a r u L,M o r e a u M,B a l e a n u F,e ta l.R i s k f a c t o r sf o ri mm i n e n t f r a c t u r e s:as u b s t u d y o f t h eF R I S B E Ec o h o r t[J].O s t e o p o r o s I n t,2021,32(6):1093-1101.[16] N o a u t h o r s l i s t e d.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o s t e o p o r o s i s[J].W o r l d H e a l t h O r g a n T e c h R e p S e r,2003,921:1-164.[17] K a n i sJ A,M c C l o s k e y E V,H a r v e y N C,e ta l.T h en e e dt od i s t i n g u i s h i n te r v e n t i o nt h r e s h o l d sa n dd i a g n o s t i c t h r e s h o l d s㊃673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4期i n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o s t e o p o r o s i s[J].O s t e o p o r o s I n t,2023,34(1):1-9.[18] H a r r i sK,Z a g a rC A,L a w r e n c e K V.O s t e o p o r o s i s:c o mm o nq u e s t i o n s a n d a n s w e r s[J].A m F a m P h y s i c i a n,2023,107(3): 238-246.[19] P a r kH,Y a n g H,H e o J,e t a l.B o n em i n e r a l d e n s i t y s c r e e n i n gi n t e r v a l a n dt r a n s i t i o nt oo s t e o p o r o s i s i n A s i a n w o m e n[J].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S e o u l),2022,37(3):506-512.[20] D o s h iK B,K h a nL Z,W i l l i a m s S E,e t a l.B o n em i n e r a l d e n s i t yt e s t i n g:i s a T s c o r e e n o u g h t o d e t e r m i n e t h e s c r e e n i n gi n t e r v a l[J].C l e v eC l i n JM e d,2013,80(4):234-239.[21] L e B o f fM S,G r e e n s p a nS L,I n s o g n aK L,e t a l.T h ec l i n i c i a n'sg u i d et o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o s t e o p o r o s i s[J].O s t e o p o r o s I n t,2022,33(10):2049-2102.[22]J a c k s o nR D,L a C r o i xA Z,G a s sM,e t a l.C a l c i u m p l u s v i t a m i nDs u p p l e m e n t a t i o na n dt h er i s ko ff r a c t u r e s[J].N E n g lJM e d,2006,354(7):669-683.[23] P l u d o w s k iP,H o l i c k M F,G r a n t W B,e t a l.V i t a m i n Ds u p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g u i d e l i n e s[J].JS t e r o i dB i o c h e m M o lB i o l,2018,175:125-135.[24] H o uY C,W uC C,L i a o M T,e t a l.R o l eo f n u t r i t i o n a l v i t a m i nD i no s t e o p o r o s i s t r e a t m e n t[J].C l i nC h i m A c t a,2018,484:179-191.[25] B i s c h o f f-F e r r a r i HA,D a w s o n-H u g h e s B,O r a v E J,e t a l.M o n t h l y h i g h-d o s e v i t a m i nDt r e a t m e n t f o r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o ff u n c t i o n a ld e c l i n e:a r a n d o m i z e d c l i n i c a lt r i a l[J].J AMAI n t e r n M e d,2016,176(2):175-183.[26]S a n d e r sKM,S t u a r tA L,W i l l i a m s o nE J,e ta l.A n n u a lh i g h-d o se o r a l v i t a m i nDa n df a l l s a n d f r a c t u r e s i no l d e rw o m e n:a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J].J AMA,2010,303(18):1815-1822.[27] B i s c h o f f-F e r r a r iH A,D a w s o n-H u g h e sB,S t a e h e l i n H B,e t a l.F a l l p r e v e n t i o nw i t h s u p p l e m e n t a l a n d a c t i v e f o r m s o f v i t a m i nD:a m e t a-a n a l y s i so f r a n d o m i s e d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 s[J].B M J,2009,339:b3692.[28] L i u H,W a n g G,W u T,e t a l.E f f i c a c y a n d s a f e t y o fe l d e c a l c i t o lf o ro s t e o p o r o s i s:a m e t a-a n a l y s i so f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d t r i a l s[J].F r o n tE n d o c r i n o l(L a u s a n n e),2022,13:854439.[29] N o a u t h o r s l i s t e d.S u mm a r y f o r p a t i e n t s: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t r e a t m e n to f p r i m a r y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o rl o w b o n e m a s s t op r e v e n t f r a c t u r e s i na d u l t s[J].A n nI n t e r n M e d,2023,176(2):124.[30] B a r r i o n u e v o P,K a p o o r E,A s i N,e t a l.E f f i c a c y o f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 t h e r a p i e sf o r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o f f r a c t u r e s i np o s t m e n o p a u s a lw o m e n:an e t w o r k m e t a-a n a l y s i s[J].JC l i n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19,104(5):1623-1630.[31] A l b e r tS G,W o o d E.M e t a-a n a l y s i so fc l i n i c a lf r a c t u r er i s kr e d u c t i o n o f a n t i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d r u g s:d i r e c t a n d i n d i r e c tc o m p a r i s o n s a n dm e t a-r e g r e s s i o n s[J].E nd o c rP r a c t,2021,27(11):1082-1092.[32] E a s t e l l R,R o s e n C J,B l a c k D M,e t a l.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m a n a g e m e n to fo s t e o p o r o s i si n p o s t m e n o p a u s a l w o m e n:a ne n d o c r i n es o c i e t y*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g u i d e l i n e[J].J C l i n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19,104(5):1595-1622.[33] Q a s e e m A,H i c k s L A,E t x e a n d i a-I k o b a l t z e t a I,e t a l.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r i m a r y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o r l o wb o n em a s s t o p r e v e n t f r a c t u r e s i na d u l t s:a l i v i n g c l i n i c a l g u i d e l i n ef r o mt h eA m e r i c a n c o l l eg e o f ph y si c i a n s[J].A n n I n t e r nM e d,2023,176(2):224-238.[34] A y e r sC,K a n s a g a r aD,L a z u r B,e t a l.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a n d s a f e t yo f t r e a t m e n t st o p r e v e n tf r a c t u r e s i n p e o p l e w i t hl o w b o n em a s s o r p r i m a r y o s t e o p o r o s i s:a l i v i n g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n e t w o r km e t a-a n a l y s i s f o r t h eA m e r i c a nc o l l e g e o f p h y s i c i a n s[J].A n n I n t e r n M e d,2023,176(2):182-195.[35] C a m a c h o P M,P e t a k S M,B i n k l e y N,e t a l.A m e r i c a na s s o c i a t i o no fc l i n i c a le n d o c r i n o l o g i s t s/A m e r i c a n c o l l e g e o fe n d o c r i n o l o g y 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g u i d e l i n e sf o r t h e d i ag n o s i s 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 p o s t m e n o p a u s a lo s t e o p o r o s i s-2020u p d a t e[J].E n d o c rP r a c t,2020,26(S u p p l1):1-46.[36] N u t iR,B r a n d i M L,C h e c c h i a G,e ta l.G u i d e l i n e sf o r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a n d f r a g i l i t y f r a c t u r e s[J].I n t e r nE m e r g M e d,2019,14(1):85-102.[37] N o o r d i nS,A l l a n aS,M a s r i B A.E s t a b l i s h i n g ah o s p i t a l b a s e df r a c t u r el i a i s o n s e r v i c e t o p r e v e n t s e c o n d a r y i n s u f f i c i e n c yf r a c t u r e s[J].I n t J S u r g,2018,54(P tB):328-332.[38] P e n n e s t rìF,C o r b e t t aS,F a v e r o V,e ta l.F r a g i l i t y f r a c t u r ep r e v e n t i o n-i m p l e m e n t i n g af r a c t u r el i a i s o ns e r v i c ei nah i g hv o l u m eo r t h o p e d i c h o s p i t a l[J].I n tJ E n v i r o n R e s P u b l i cH e a l t h,2019,16(24):4902.[39] O b e r t hür S,L e n d e c k e lA,Jäc k l eK B,e t a l.Af r a c t u r e l i a i s o ns e r v i c e f o r t h e s e c o n d a r yp r e v e n t i o no f o s t e o p o r o s i s:a s i n g l e-c e n t e ro b s e r v a t i o n a ls t ud y[J].D t s c h A r z te b l I n t,2023,120(12):211-212.(本文编辑:赵丽洁)㊃773㊃任国伟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解读。
【全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第一部分

骨重建过程
骨骼的完整性由不断重复、时空偶联的骨吸收和骨形成过程维持,此过程称为“骨重建” 骨重建由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等组成的骨骼基本多细胞单位(Basic Multicellular Unit,BMU) 实施
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发生机制
国内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细胞衰老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 发病机制
3. 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 折的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新增:低骨密度、既往脆性骨折史 更新:更新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更详细介绍了需要治疗的FRAX®阈值与局限性
跌倒及其危险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因素)
4.骨质疏松症的影像学检查
新增:PET-CT、PET-MRI及放射吸收法(RA)等影像学 检查
(2001 NIH)
骨质疏松症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Ⅰ型)
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
老年骨质疏松症 (Ⅱ型)
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未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或 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为9千万,其中女性约7千万
关于疗程的建议;关于骨折后应用抗骨质疏松药 物;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和序贯治疗
新增:高骨折风险、极高骨折风险患者如何区分,不同骨 折风险的患者如何进行药物选择
无
指南更新 2022版 vs. 2017版
更新内容
12. 关于疗程的建议
2022版
更新:双膦酸盐及短效药物的疗程;药物假期的内容做了更新
2017版
我国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2.64亿(约占总人口的18.7%), 65岁以上人口超过1.9亿(约占总人口的13.5%) 来自2018及2021年公布的全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女性为 32.1%,男性为6.9%;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其中女性为51.6%,男性为10.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44109

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一)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受多重危险因素影响的复杂
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 方面。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也有多 种骨骼外的危险因素与骨折相关。因此,临床 上需注意识别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骨折的危 险因素,筛查高危人群,尽早诊断和防治骨质 疏松症,减少骨折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控因素与可控 因素,后者包括不健康生活方式、疾病、药物 等(表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一、概述
(一)定义和分类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最常见的骨 骼疾病, 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 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 的全身性骨病。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 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将其定 义为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 的骨骼疾病,提示骨量降低是骨质疏松性 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但还存在其他危险 因素。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 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包括性腺功能减退症等多 种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胃肠道 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慢性肾 脏及心肺疾病等。
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癫痫 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质 子泵抑制剂
(二)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工具
在体内均具有对抗氧化应激的作用,老年
人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持续增加,使睾酮和
雌二醇的生物利用度下降,体内的活性氧
类(reactive oxidative species,ROS)堆积,促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PPT课件

其他骨密度检测方法包括单光子吸收法(SPA)、单能X线吸收法(SXA) 和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各有其优缺点,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骨组织形态学检查
骨组织形态学检查是通过观察骨 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来诊断原发 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骨活检和显
诊断技术
骨密度检测、骨代谢标志物检测等诊断技术的更新与改进。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预防策略
制定更有效的预防策略,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跨学科合作
加强骨科、内分泌科、老年科等相关学科的合作,共同推进骨质疏 松症的研究和治疗。
提高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与预防意识
微镜下观察。
骨活检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通 过取一小块骨组织进行显微镜下 观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骨质疏
松程度和骨折风险。
显微镜下观察可以通过观察骨小 梁数量、形态和结构的变化,评
估骨质疏松程度和骨折风险。
其他相关检测方法
其他相关检测方法包括血液生化指标 检测、尿液生化指标检测和遗传学检 测等。
遗传学检测可以通过分析基因突变位 点,评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遗传风 险。
康复治疗原则
通过康复训练,提高肌肉 力量,改善关节功能,增 强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 险。
康复治疗方法
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 按摩等。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运动
适量进行负重运动,如散步、慢跑、跳舞等,有助于增加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国家I类,5分)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解析(上)1.1994年WHO制定的骨质疏松症的定义是(A)A.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B.骨强度下降导致的骨折危险性增加C.骨强度低下,骨微结构破坏的全身性骨病D.骨量低下,骨强度下降,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2.不属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常见部位是(D)A.脊柱B.髋部C.腕部D.肩部3.骨质疏松性骨折对老年人健康的危害包括(D)A.剧烈疼痛B.致残C.致死D.以上都是4.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终生残疾率为(A)A.50%B.15-20%C.26%D.10%5.根据新加坡最新回顾性研究,老年人髋部骨折后1年内死于并发症者为(B)A.30%B.26%C.39%D.12%6.据调查,全球50岁以上的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是(B)A.70%B.13-18%C.30%D.50%7.50岁以上中国妇女,脊椎骨质疏松发病率为(D)A.1/6B.1/5C.1/4D.1/38.骨质疏松的定义中提到“骨质量”的概念,包含哪些内容(C)A.骨结构、骨矿化、骨转换B.骨基质、微损伤积累C.A和B都是D.A和B都不是9.中国男性骨质疏松发病时间约比女性推迟(B)A.5年左右B.10年左右C.15年左右D.20年左右10.WHO建议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C)A.-2.5 SD < BMD<-1 SDB.BMD > -1 SDC.BMD? 2.5 SDD.BMD? 2.0 SD2、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解析(下)1.钙剂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D)A.元素钙含量高,钙源安全性和可靠性高B.有充足的临床研究证据C.服用方便,性价比高D.以上都是2.下列对促进骨形成的药物PTH的描述错误的是(B)A.能促进骨小梁形成B.适合长期使用C.增加骨密度D.明显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的风险3.下列哪项不是循证医学指南必须满足的特点(A)A.创新性B.科学性C.实用性D.时间性4.下列不属于降钙素作用的是(C)A.抑制破骨细胞数量与活性B.增加骨密度C.显著降低非椎体骨折发生危险D.缓解骨痛5.骨质疏松的防治策略中,基础措施包括(D)A.调整生活方式(营养、运动、阳光等)B.骨健康基本补充剂(钙、维生素D)C.预防跌倒D.以上都是6.下列不需要药物的治疗的是(A)A.年龄小于50岁,有骨折危险因素但BMD正常者B.年龄小于50岁,有骨折危险因素,-2.5 < T?-1者C.年龄小于50岁,T?-2.5且有骨折危险因素者D.50岁后骨折,有骨折危险因素者7.指南推荐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流程为(B)A.BMD测定→高危患者危险评估→确定治疗人群→制定治疗策略B.高危患者危险评估→BMD测定→确定治疗人群→制定治疗策略C.BMD筛查→确定治疗人群→制定治疗策略D.以上都不对8.防治骨质疏松药物中的基础补充剂是(A)A.钙剂、维生素DB.抑制骨吸收药物C.促进骨形成药物D.中药9.关于雷洛昔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有刺激子宫内膜效应B.可增加乳腺癌发生风险C.降低首次及相继发生的非椎体骨折风险D.降低首次及相继发生的脊椎骨折风险10.下列不属于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危险因素的是(C)A.老龄女性B.绝经早C.低骨转换D.骨折家族史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1.下列不属于常见的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是(D)A.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B.结缔组织病C.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D.呼吸系统疾病2.表现为骨矿物质与有机质等比例丢失的疾病为(C)A.骨软化症B.成骨不全C.骨质疏松症D.佝髅病3.某52岁女性,背部酸痛2年余,检查发现血钙、PTH显著增高,其最可能的诊断是(A)A.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B.原发性骨质疏松症C.遗传性成骨不全D.骨软化症4.具有典型蓝巩膜体征的骨量低下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C)A.骨质疏松症B.低磷性的骨软化症C.遗传性成骨不全D.佝髅病5.对明显满月脸、水牛背的骨痛患者,进行骨密度测定外,还应进行的特征性检查为(B)A.肿瘤标志物B.皮质醇测定C.血Ca、P、ALPD.血PTH、25(OH)D36.某73岁女性,平时不喝牛奶,少晒太阳,也未服用钙和维生素D制剂,背痛2天来就诊,既往60岁曾有Colles’骨折,查BMD NeckT-score ?1.3 ,应考虑诊断为(B)A.骨量低下B.骨质疏松症C.成骨不全D.骨软化症7.对于伴有低磷血症,尿磷高的骨量低下患者,其诊断考虑为(B)A.骨质疏松症B.低磷性的骨软化症C.成骨不全D.以上都不对8.下列关于骨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A.骨强度是骨骼的抗骨折能力,反映骨密度和骨质量的总和B.骨强度就是骨质量C.骨强度是指骨骼含矿物质的多少D.骨强度是指骨骼含有机质的多少9.关于结缔组织病继发骨质疏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疾病本身可引起骨质疏松B.结缔组织病使用大量激素治疗是引起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C.只有少数几种结缔组织病可继发骨质疏松D.几乎各种弥漫性的结缔组织病都可能引起骨质疏松10.下列不属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的是(B)A.骨痛严重B.血钙、PTH显著增高C.身高变矮D.蛋白电泳r增高4、骨质疏松症防治的选择1.关于补充维生素D对于骨质疏松防治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对增加骨密度有益B.活性维生素D能预防脊椎骨折C.能够预防非脊椎骨折D.老年人推荐剂量为400-800IU(10-20μg)/d2.关于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可以预防非椎体骨折B.可以预防椎体骨折C.60岁后使用效果更好D.使用时应权衡利弊3.关于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能有效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B.可以快速有效缓解骨痛C.可以预防椎体和非椎体的骨折D.常用剂型为皮下注射剂和鼻喷剂4.关于补钙对于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A.可以增加骨密度B.作为补充治疗和配合其他药物治疗C.可能预防椎体骨折D.能够降低非椎体骨折风险5.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骨折是(A)A.椎体骨折B.腕部骨折C.股骨骨折D.胯部骨折6.关于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治疗骨质疏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A.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或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B.有静脉栓塞病史的患者禁用C.能明显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D.可能增加潮热7.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应补充的元素钙量为(C)A.100mg~200mgB.300mg~400mgC.500mg~600mgD.700mg~900mg8.关于双膦酸盐类治疗骨质疏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A.能增加骨密度,B.可以预防椎体和非椎体的骨折C.易产生胃肠道副作用D.可能增加潮热9.以下药物不属于抑制骨吸收的药物的是(D)A.双膦酸盐B.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C.降钙素D.甲状旁腺激素10.以下关于人体骨量变化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D)A.在20-30岁达到峰值B.妇女停经后有一个快速的骨丢失C.男性50岁后,会出现缓慢骨丢失D.男性40岁左右,会有一个快速的骨丢失5、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及诊疗进展1.鉴别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肿瘤性骨折的金指标是(A)A.病理学检查B.影象学检查C.生化学检查D.症状体征2.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A.初始阶段便与非骨质疏松性骨折表现不同B.8周之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破骨细胞仍很活跃,骨吸收旺盛C.8周之后,胶原纤维形成不足,矿化相对较少D.8周之后,新骨形成和骨痂的成熟延迟3.关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目的不正确的是(C)A.预防并发症B.降低死亡率C.功能完全恢复D.提高康复水平,改善生活质量4.以下不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难点的是(D)A.患者高龄,全身健康状况衰退,并存症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病变与肾功能减退等发生较多B.免疫功能低下,机体代偿功能较差,骨折及外科干预性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与风险性C.骨质量差,粉碎性骨折多见,不易达到牢固的固定,骨折愈合时间迟缓,负重时间延迟,患者的体能与肢体功能康复均缓慢D.再次发生骨折的几率低5.不属于骨愈合的形态学特点的是(C)A.胶原排列紊乱B.板层骨形成迟缓C.骨小梁粗大D.软骨性骨痂发育为成熟骨痂迟缓,骨痂质量较差6.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表现(D)A.骨折B.身高变矮、驼背C.疼痛D.以上都是7.对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需积极防治以下哪种并发症(D)A.泌尿系感染和褥疮B.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C.脂肪栓塞综合症和坠积性肺炎D.以上都是8.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中的基础用药是:(C)A.双磷酸盐制剂B.雌激素C.钙和维生素DD.局部用药9.骨质疏松性骨折最为常见的部位是(A)A.脊柱B.髋部C.桡尺骨远端D.肋骨10.以下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排序正确的是(B)A.抗骨质疏松治疗、固定、功能锻炼和复位B.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C.复位、固定、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功能锻炼D.功能锻炼、复位、固定和抗骨质疏松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