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结晶-精选
工业级丙烯酸重结晶的精制工艺流程

工业级丙烯酸重结晶的精制工艺流程英文回答:Crystallization is a commonly used method for purifying industrial-grade acrylic acid. The refining process involves several steps to ensure the highest level of purity. Here, I will outline the general process for the heavy crystallization of acrylic acid.1. Dissolution: The first step is to dissolve the crude acrylic acid in a suitable solvent, such as water or an organic solvent like ethyl acetate. This creates a solution that can be easily manipulated during the subsequent steps.2. Cooling: The solution is then cooled slowly to allow the formation of crystals. The cooling rate is crucial to control the crystal size and purity. A slow cooling rate helps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larger, more pure crystals.3. Filtration: Once the crystals have formed, thesolution is filtered to separate the solid crystals from the liquid. This step removes impurities and unwanted by-products.4. Washing: The filtered crystals are then washed witha suitable solvent to remove any remaining impurities. This step further enhances the purity of the acrylic acid crystals.5. Drying: After washing, the crystals are dried to remove any residual solvent. 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various methods, such as air drying or using a vacuum oven. The drying process ensures that the final product is in a solid, dry form.6. Packaging: Finally, the purified acrylic acid crystals are packaged in suitable containers for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specific parameters and conditions for each step may vary depending on the desired level of purity and the equipment available.Additionally, it is common to perform multiple cycles of crystallizatio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urity of theacrylic acid.中文回答:丙烯酸重结晶是一种常用的工业级丙烯酸精制方法。
工业结晶氯化铝

东铁集团有限公司铸造原辅材料标准DTCB 02、06-2012工业结晶氯化铝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结晶氯化铝得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结晶氯化铝。
该产品主要用于精密铸造制壳硬化液得配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得条款通过本标准得引用而成为本标准得条款。
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30492006工业用化工产品铁含量测定得通用方法 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与试验方法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得表示法与判定HG/T3696、1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滴定溶液得制备HG/T3696、2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杂质标准溶液得制备HG/T3696、3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制剂及制品得制备3分子式与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AICI3﹒6H2O相对分子质量:241、43(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4要求4、1外观:工业结晶氯化铝优等品为白色晶体,一等品及合格品为淡黄色至黄色晶体。
4、2工业结晶氯化铝应符合表1要求。
5试验方法5、1安全提示本试验方法中使用得部分试剂具有腐蚀性,操作时须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就医。
5、2一般规定本标准所用得试剂与水,在没有注明其她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与GB/T6682—2008中规定得三级水或质量相当得水。
试验中所用得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与制品,在没有注明其她规定时,均按HG/T3696、1、HG/T3696、2与HG/T3696、3得规定制备。
5、3外观体验在自然光下,用目视法判定外观。
5、4结晶氯化铝含量得测定5、4、1方法提要试样中得铝与已知过量得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反应,生成配合物。
在pH值约为6时,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锌标准滴定溶液定过量得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工业结晶方法的分类

工业结晶方法的分类溶液结晶是指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对于工业结晶按照结晶过程中过饱和度形成的方式,可将溶液结晶分为两大类:移除局部溶剂的结晶和不移除溶剂的结晶。
(1) 不移除溶剂的结晶不移除溶剂的结晶称冷却结晶法,它根本上不去除溶剂,溶液的过饱和度系籍助冷却获得,故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下降的物系。
(2) 移除局部溶剂的结晶法按照具体操作的情况,此法又可分为蒸发结晶法和真空冷却结晶法。
蒸发结晶是使溶液在常压(沸点温度下)或减压(低于正常沸点)下蒸发,局部溶剂汽化,从而获得过饱和溶液。
此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系,例如NaCl及无水硫酸钠等;真空冷却结晶是使溶液在较高真空度下绝热闪蒸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溶液经历的是绝热等焓过程,在局部溶剂被蒸发的同时,溶液亦被冷却。
因此,此法实质上兼有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共有的特点,适用于具有中等溶解度物系的结晶。
此外,也可按照操作连续与否,将结晶操作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或按有无搅拌分为搅拌式和无搅拌式等。
常见的工业结晶器一、冷却结晶器间接换热釜式冷却结晶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冷却结晶器。
冷却结晶器根据其冷却形式又分为循环冷却式和外循环冷却式结晶器。
空气冷却式结晶器是一种最简单的敞开型结晶器,靠顶部较大的敞开液面以及器壁与空气间的换热,以降低自身温度从而到达冷却析出结晶的目的,并不加晶种,也不搅拌,不用任何方法控制冷却速率及晶核的形成和晶体的生长。
冷却结晶过程所需冷量由夹套或外部换热器提供。
1、循环冷却式结晶器循环式冷却结晶器其冷却剂与溶剂通过结晶器的夹套进展热交换。
这种设备由于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受结晶器的限制,其换热器量不大。
2、外循环冷却式结晶器外循环式冷却结晶器,其冷却剂与溶液通过结晶器外部的冷却器进展热交换。
这种设备的换热面积不受结晶器的限制,传热系数较大,易实现连续操作。
二、蒸发结晶器蒸发结晶器与用于溶液浓缩的普通蒸发器在设备构造及操作上完全一样。
工业结晶

工业结晶1. 引言结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相间质量与能量传递过程,其推动力主要来自于结晶多相体系在热力学上的非平衡特性[1,2]。
结晶体系的固液相平衡数据不仅是选择结晶精制过程溶剂体系和结晶方式的依据,而且是决定结晶过程最大生产能力和理论收率的关键因素,因此,结晶热力学研究是整个结晶过程研究和工艺优化的基础。
2. 溶解度和介稳区液固平衡(LSE)亦常称固液平衡,它分为两类,一是固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其特点是固体与溶剂的熔点迥异,一般以溶解度表示;二是熔点比较接近物质间的熔化平衡,无所谓溶剂,也不存在溶解度的概念[3]。
一般情况下,溶质与溶剂的熔点相差悬殊,所以通常意义下讨论的影响结晶过程的热力学问题就是第一种情况---溶解度。
2.1 溶解度固液相平衡的主要数据是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准确的溶解度数据在结晶过程的开发、设计和操作中是极为重要的。
众所周知,溶解度是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在100g溶剂中所能溶解溶质最大的克数。
常压下,溶解度曲线是随温度变化的一条特定的曲线。
这是常识性的知识,这里不再赘述。
2.2 介稳区介稳区(MetasTab. zone)指的是溶解度与超溶解度之间的区域。
超溶解度定义为某一温度下,物质在一定溶剂组成下能自发成核时的浓度。
溶解度曲线与超溶解度曲线将溶液浓度-温度相图分割为三个区域,分别为稳定区、介稳区和不稳区。
典型的溶液介稳区示意图如图1所示。
Mullin、丁绪淮等指出,一个特定的物系,只有一条明确的溶解度曲线,而超溶解度曲线的位置却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有无搅拌,搅拌强度,有无晶种,晶种的大小多少,杂质的存在,超声波,电磁场等,所以超溶解度是一簇曲线[4-6]。
冷却或蒸发结晶溶析结晶图1介稳区示意图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metastable zone介稳区理论对结晶过程控制至关重要,在一个结晶过程中,当过饱和度超过介稳区进入不稳区时,溶液中就会自发成核,为了使产品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理想的粒度分布,通常将结晶过程控制在介稳区内进行。
重要工业结晶基础物性-溶解度

工业结晶基础物性-溶解度王彦飞工业结晶2月20日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体系达到平衡时,平衡固相在液相中的组成。
溶解度概念对工业结晶工艺开发非常重要。
在使用溶解度这个概念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1)平衡: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宏观上固液相的平均组成不随时间而变化,但从微观角度,溶液中某种物质的组成是有震荡的,可以推测在固液接触界面也会有浓度的急剧变化。
这对于很多介稳晶型来说,就不存在溶解度的概念了,因为介稳晶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不能长期稳定存在,但在很多文献中,也存在非稳定晶型的溶解度描述,这是行业约定俗成的一种说法,虽然不严谨,但如果非稳态晶型能在较长的时间存在,通过动力学控制,也可以分离出非稳态晶型的晶体,借助这个概念来描述,达到获得某一非稳态晶型的目的,也是可以的。
2)组成:组成不仅仅是指平衡固相的液相组成,同时还包括了平衡固相的组成,大多数晶体往往是格格不入的,即平衡晶体主要是纯的物质,但是还是有一些微观结构相近的物质会形成固体溶液,比如氯化钾和氯化铵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会形成固体溶液,萘和蒽醌在很大的范围内形成固体溶液。
组成的表达方式很多,在使用时尤其需要给予充分重视。
平衡固相的组成不仅仅指其化学组成,同时还包括其晶体结构,即晶型。
3)溶解度不仅仅是温度、压力及体系的函数,在产品粒度很小(纳米数量级)时,溶解度也是颗粒粒度的函数。
在粒度很小的情况下,溶解度随粒度的减小而成指数增大。
溶解度以图形的形式表示的结果就是相图。
相图要体现溶解度的所有要素:温度、压力、体系、固液相组成。
最简单的二元体系相图如下图所示:溶解度数据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结晶工艺及具体参数。
通过将溶解度数据进行图形化,很容易更直观判断采用何种结晶工艺进行分离和纯化。
即通过原料的初始组成,就可以判断是通过冷却还是蒸发,还是其它方式进行有效分离。
确定适宜的分离工艺及预测具体的工艺参数。
根据产品纯度、粘度特性,依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小可以根据后边图形指出的经验进行工艺路线的初步判断,不管哪种结晶工艺,从工业化角度关注的重点还是在工艺可控性强的基础上,以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
化工原理-结晶(原理、工业方法、设备 )

内容提纲
一、结晶基本概念 二、工业结晶方法与设备 三、结晶过程的计算
一、结晶机理
1、结晶概述 2、结晶过程的特点
结晶原理
3、晶体及特性 4、相平衡与溶解度
5、晶体的形成过程
一、结晶机理
1.什么是结晶
所谓结晶是指物质以晶体的状态从溶液、熔融混合物或蒸气中析出的过 程称为结晶(crystallization),结晶是生物化工生产中,获得纯固态物质
①内循环冷却式结晶器
内循环式冷却结晶器的构造如图所示,其冷却
原料液
剂与溶液通过结晶器的夹套进行热交换。
这种设备由于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受结晶器的限 制,其换热量不大。
冷却剂
晶浆
②外循环冷却式结晶器 外循环式冷却结晶器的构造如 图所示,其冷却剂与溶液通过结晶 器外部的冷却器进行热交换。 这种设备的换热面积不受结晶 器的限制,传热系数较大,易实现 连续操作。
④对称性
由于晶体内部的微粒,在空间是按一定几何形
式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必然导致各种晶体都具有一 定的对称性。 在结晶操作中,我们常可依据晶体的形状及色
泽等外观粗略判断结晶产品的纯度。
NaCl晶体
例如:通过结晶得到的岩白菜素是白色疏松的针状结晶(干燥后会变成 粉末状晶体)。 又如:从天然材料中提取并通过结晶得到的
差及中等溶解度的物系。
4、盐析(溶析)结晶法
盐析(溶析)结晶:向溶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以降低溶质在原 溶剂中的溶解度,产生过饱和度的方法。 盐析剂的要求:能溶解于原溶液中的溶剂,但不(很少) 溶解被结晶的溶质,而且溶剂与盐析剂的混合物易于分 离(用蒸馏法)。 NaCl是一种常用的盐析剂,如在联合制碱法中,向 低温的饱和氯化铵母液中加入NaCl,利用同离子效应, 使母液中的氯化铵尽可能多地结晶出来,以提高结晶收 率。
结晶工业过程设计方法

结晶工业过程设计方法1.泵的选择在结晶过程中,会涉及到清液、晶浆的输送,此过程泵的选择至关重要。
先就一些通用规则介绍如下:清液输送:此类按照输送条件选择合适泵类型即可;比如清水泵、化工通道、容积泵等等特定行业,开发出系列专用泵,最好选择经过工业实践检验的专业专用泵;如碱泵、磷酸料泵、矿山、水泥等行业泵晶浆输送泵:在工业结晶过程中,以能输送晶浆、而且晶体破碎最小为最初考虑点。
结晶器排料最好用容积泵,工业上常用的主要是离心式渣浆泵、隔膜泵和正弦泵。
前两种我们在设计时都选用过,正弦泵还没用过,不过从其原理来看,应该是优选的。
结晶外循环泵:结晶过程中,循环流量一般较大,低扬程时,常选用轴流泵;小流量和装置真空高,安装高度低的用混流泵。
由于泵的流量对结晶过程的过饱和度和换热效果均有影响,在影响规律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建议对这种泵配备调频,便于生产和节能。
(注:结晶器的排料,最好能利用设备的高度差实现自排,不用泵,更好!)真空泵:真空泵主要是维持排出系统的不凝气,根据系统大小和泄漏点多少进行合理选择。
工业上,有的企业按照蒸汽量的1-5%来选择真空泵的抽气量,往往是偏大的。
也是没有理论依据的,纯粹是经验之谈。
但不凝气的量有可能随着操作及设备出现波动,准确计算也很难。
2 结晶过程搅拌器形式的选择搅拌在结晶过程中至关重要,有时候是结晶过程好坏的控制因素,搅拌的目的是为结晶过程提供良好的传热、晶体悬浮、反应条件等。
搅拌效果会影响结晶器内的混合效果,进一步影响过饱和度的分布,从而会对产品粒度及粒度分布产生直接影响。
在和企业交流过程中发现国内的许多企业在结晶工段所选用的搅拌形式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先将对于结晶过程应该选用何种形式的搅拌器做一总结,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对于结晶过程搅拌桨选型的准则是循环;低速度;控制剪切。
所以搅拌器常选用平桨、涡轮和螺旋桨等搅拌器,再根据物系性质,如粘度、晶习、硬度等进一步选择和优化,一般情况下,所列三种形式搅拌桨适用的体系粘度是逐渐增大的,也就是说,平桨适用的粘度最低,一般小于100cP,螺旋桨略大,适用粘度小于1200cP以内,而涡轮最大,适用粘度小于1200cP(间歇操作)和100000cP(连续操作)。
工业结晶

杂质存在部位、存在机理及降低与除去措施
冷 却 面 晶 层 固液 溶 界面 液
杂质存在机理
高过冷度下快 速成核导致的 杂质包藏
结晶中降低杂 质的措施
① 控制过冷度 和成核速度 ② 加晶种 ③ 诱导成核 控制晶层生长 速度 尽量使晶层表 面光滑
辅助提纯措施
发汗
晶层生长过快 导致的杂质包 藏 母液粘附
发汗
B
B+L
D
D+L
E’
固相(A+D)
固相(D+B)
固相(D+B)
固相(A+D)
B的浓度
化合物熔化为同组成液相的物系
B的浓度 化合物熔化为异组成液相的物系
3、固体溶液型物系
液相 x y x q 温 度 p y
B
液相
B
o
A
温 度 A
q
o
p
固相(A+B) B的浓度
固相(A+B) B的浓度
b.具有最低熔点的固体溶液物系 qo po
L(液相) 温 度
B L+B
A L+A
E L+B(β )
A+B(α ) (固相)
A+B(β )(固相)
A+B(β )(固相) B的浓度
B的浓度
晶型转变温度高于低共熔点
晶型转变温度低于低共熔点
6、双组分有机物系中各种相图所占比例
7%
54% 25%
二、三组分物系固液相图特征
1、低共熔型物系
液相 C′ B′ F E D O C 固相 A 温 度
制药工业中通过反应结晶制取固体医药产品的例子很多,例 如盐酸普鲁卡因与青霉素 G钾反应结晶生产普鲁卡因青霉素,青 霉素G钾盐与N,N’-二苄基乙二胺二醋酸反应结晶生产苄星青霉素 等。通常化学反应速率比较快,溶液容易进入不稳区而产生过多 晶核,因此反应结晶所生产的固体粒子一般较小。要想制取足够 大的固体粒子,必须将反应试剂高度稀释,并且反应结晶时间要 充分的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溶液的过饱和与介稳区
结晶过程应尽量控制在介稳区内进行,以得到平均粒度 较大的结晶产品,避免产生过多晶核而影响最终产品的粒 度。
超溶解度曲线
正溶解度特性的 溶解度曲线
不稳区能自发产生 晶核 。
介稳区不会自发地 产生晶核。
稳定区不可能进行结晶
溶液的过饱和与超溶解度曲线
结晶过程的动力学
一、结晶成核动力学 晶核:过饱和溶液中新生成的微小晶体粒子,是晶体
过饱和溶液:含有超过饱和量的溶质的溶液。
将一个完全纯净的溶液在不受任何扰动(无搅拌, 无振荡)及任何刺激(无超声波等作用)的条件下,缓 慢降温,就可以得到过饱和溶液。但超过一定限度 后,澄清的过饱和溶液就会开始自发析出晶核。
过饱和度:同一温度下,过饱和溶液与饱和溶 液的浓度差。溶液的过饱和度是结晶过程的推动 力。
结晶过程的特点:
1) 能从杂质含量相当多的溶液或多组分的熔融 混合物中形成纯净的晶体。而用其他方法难以分 离的混合物系,采用结晶分离更为有效。如同分 异构体混合物、共沸物系、热敏性物系等。
2) 固体产品有特定的晶体结构和形态(如晶形、 粒度分布等)。
3) 能量消耗少,操作温度低,对设备材质要求不 高,三废排放少,有利于环境保护。
可用筛分法(或粒度仪)进行测定,筛分结果标绘 为筛下累积质量分数与筛孔尺寸的关系曲线,并可 换算为累积粒子数及粒数密度与粒度的关系曲线, 简便的方法是以中间粒度和变异系数来描述粒度分 布。
中间粒度(medium size,MS):筛下累计质量分数 为50%时对应的筛孔尺寸值。
粒度分布曲线
二、晶体的粒度分布
均相初级成核:洁净的过饱和溶液进入介稳区时, 还不能自发地产生晶核,只有进入不稳区后,溶液 才能自发地产生晶核。这种在均相过饱和溶液中自 发产生晶核的过程。
均相初级成核速率:
比饱和度
NPAexp3k[13T63(l3V nSm )22]
S
C
C* C*
A→指前因子;Vm→摩尔体积;k→Boltzmann常数; T→绝对温度;σ→表面张力。
kg→生长速率常数
对溶质扩散与表面反应共同控制的结晶生长过程, 其生长速率常用经验公式估算。
G Kgcg
Kg→晶体总生长速率常数
g→生长指数
Kg 与物系的性质、温度、搅拌等因素有关。
结晶过程的动力学
△L定律:大多数物系,悬浮于过饱和溶液中的几 何相似的同种晶体都以相同的速率生长,即晶体的 生长速率与原晶粒的初始粒度无关。
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特性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对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正溶解度特性: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 溶解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特性。L一维生素C、 L一精氨酸
逆溶解度特性: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下 降,在溶解过程中放出热量的特性 。Na2SO4
有一些形成水合物的物质,在其溶解度曲线上 有折点,对应存在不同水分子数的水合物之间的 变态点 。L一精氨酸 、46OC 。
溶解度曲线特性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冷却结晶方法 分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蒸发结晶 法分离。
二、两组分物系的固液相图特征
一定压力下,在温度和浓度坐标系中两组分物系 的固液相图可分为四类。反映两组分物系的固液相 平衡关系。
双组分低共熔物系固液相图
1.低共熔型 曲线AE和BE为不同组 成混合物的固液平衡线。
一、 溶解度 液固平衡:任何固体物质与其溶液相接触时,当溶液尚 未饱和,则固体溶解;当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固体溶解 与析出的量相等,此时固体与其溶液已达到相平衡。
溶解度:固液相平衡时,单位质量的溶剂所能溶解的固 体的质量。溶解度的其他单位有:克/升溶液、摩尔/升 溶液、摩尔分数等。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及溶剂的性质、温度及压强。
剪应力成核:当过饱和溶液以较大的流速流过正在生长 中的晶体表面时,在流体边界层存在的剪应力能将一些附 着于晶体之上的粒子扫落,而成为新的晶核。
结晶过程的动力学
接触成核:当晶体与其他固体物接触时所产生的晶体表 面的碎粒。在过饱和溶液中,晶体只要与固体物进行能量 很低的接触,就会产生大量的微粒。
在工业结晶器中,晶体与搅拌桨、器壁间的碰撞,以及 晶体与晶体之间的碰撞都有可能发生接触成核。
晶体的均匀性:晶体中每一宏观质点的物理性质 和化学组成以及内部晶格都相同的特性。晶体的这 个特性保证了工业生产中晶体产品的高纯度。
一、晶体结构与特性
各向异性:晶体的几何特性及物理效应常随方向的 不同而表现出数量上的差异的性质。
晶格:构成晶体的微观质点在晶体所占有的空间 中按三维空间点阵规律排列,各质点间在力的作用 下,使质点得以维持在固定的平衡位置,彼此之间 保持一定距离的结构。
溶液结晶过程与设备
一.溶液结晶过程 溶液结晶:晶体从过饱和的溶液中析出的
过程。 溶液结晶类型:冷却结晶法、蒸发结晶法、
真空冷却结晶法、盐析(溶析)结晶法、反 应结晶法。
1.冷却结晶:通过冷却降温使溶液变成过 饱和,基本上不去除溶剂过程。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显著下降的 物系。
溶液结晶过程与设备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为一统 计量,与Gaussian分布的标准偏差相关。
CV10(0r84%r16%) 2r50%
rm%为筛下累积质量分数为m%的筛孔尺寸。
对于一种晶体样品,MS越大,→平均粒度 大,CV值越小,粒度分布越均匀。
结晶过程的相平衡及介稳区
生长过程的核心。晶核的大小粗估为数十纳米至几微米。
晶胚:在晶核形成之初,快速运动的溶质质点相互碰 撞结合成的线体单元,线体单元增大到一定限度后粒子。 晶胚极不稳定 。
晶胚生长到足够大,能与溶液建立热力学平衡时 称之为晶核
成核方式可分为初级成核和二次成核两类。
结晶过程的动力学
1.初级成核:在没有晶体存在的条件下自发产生 晶核的过程。初级成核分为非均相和均相初级成核。
晶形:晶体的宏观外部形状,它受结晶条件或所处 的物理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对于同一种物质,即使 基本晶系不变,晶形也可能不同,如六方晶体,它 可以是短粗形、细长形或带有六角的薄片状,甚至 旱多棱针状。
七种晶系
晶体按其晶格结构可分为七种晶系
二、晶体的粒度分布
晶体粒度分布:不同粒度的晶体质量(或粒子数目) 与粒度的分布关系,它是晶体产品的一个重要质量 指标。
低共熔点:点E的温度, 该点物系完全固化。
对于低共熔物系,只 要通过结晶即可得到 纯物质。
双组分固体溶液物系固液相图
2.固体溶液型
液相结晶线:混合物开 始结晶的温度与平衡液 相组成之间的关系曲线。
固相熔化线:混合物 开始熔融的温度与固 相组成之间的关系曲 线。
对固体溶液物系,必须经 过多级固液平衡才能达到 所要求的产品纯度。
冷却结晶方法:自然冷却、间壁换热冷却和直接接触冷却。
自然冷却法:将热的结晶溶液置于的结晶釜中,靠大气自 然冷却而降温结晶。
特点:产品纯度较低,粒度分布不均,易发生结块现象。 设备所占空间大,容积生产能力较低。但结晶过程设
备造价低。
溶液结晶过程与设备
间壁换热冷却结晶:典型的内循环式,冷却量由夹套换热 器传递。换热面积的较小,换热量不大。
溶剂化合物熔化为同组成液相的物系固液相图
3.化合物形成型 对于双组分物系,可能 生成一种或多种溶剂化 合物。 固相溶剂化合物能与 同样组成的液相建立 平衡关系
CaCl2一H2O— CaCl2·6H2O
多晶型的双组分低共熔型物系积原理
溶度积Kc:表示电解质在溶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着解离平衡
晶体生长过程有三步: 1)待结晶溶质借扩散作用穿过靠近晶体表面的静止液 层,从溶液中转移至晶体表面。
2)到达晶体表面的溶质嵌人晶面,使晶体长大,同时 放出结晶热。
3)放出来的结晶热传导至溶液中。
结晶过程的动力学
2.结晶生长速率
大多数溶液结晶时,晶体生长过程为溶质扩散控 制,晶体的生长速率G为:
Gkgc
结晶过程的动力学
初级成核速率与过饱和度的经验关联式:
NP Kpca
Kp→速率常数;△c→过饱和度;a→成核指数,一般a>2。
初级成核速率较大,对过饱和度变化非常敏感,很难 将其控制在一定的水平。除了超细粒子制造外,一般结 晶过程都要尽量避免初级成核的发生。
2.二次成核:在已有晶体的条件下产生晶核的过程。 二次成核的机理主要有流体剪应力成核和接触成核。
4) 结晶产品包装、运输、储存或使用都很方便。
一、晶体结构与特性
结晶过程有四类:溶液结晶、熔融结晶、沉淀结晶和升 华结晶。
晶体:内部结构中的质点元作三维有序规则排列的固态 物质。
晶体的自范性:如果晶体生长环境良好,则可形成有规 则的结晶多面体(晶面)。晶体具有自发地生长成为结晶 多面体的可能性的性质,即晶体以平面作为与周围介质的 分界面。
接触成核的几率往大于剪应力成核。
二次成核速率的影响因素:温度、过饱和度、晶体的粒 度与硬度、搅拌桨的材质等。
描述二次成核速率经验表达式:
N0KbNhMjGi
0<h≤4、 0.5<I≤3、 0.4<j≤2
N为搅拌强度,如转速或搅拌桨叶端线速;MT→悬浮 液密度;G→晶体的生长速率
结晶过程的动力学
二、结晶生长动力学 1.晶体生长机理 在过饱和溶液中已有晶体形成(加入晶种)后,以过 饱和度为推动力,溶质质点会继续一层层地在晶体表面有 序排列,晶体将长大的过程。
却效果下降。
冷
却
结
晶
器
2
溶液结晶过程与设备
直接接触冷却结晶: 通过冷却介质与热母液的直接混合而达到 冷却结晶的过程。 冷却介质有空气、与结晶溶液不互溶的碳 氢化合物和专用的液态冷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