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结晶方法的分类

合集下载

结晶方法一般分为两种

结晶方法一般分为两种

结晶方法一般分为两种
结晶是物质从溶液或气体中析出来形成晶体的过程。

在化工、制药、生物工程等领域,结晶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结晶方法一般分为两种,溶剂结晶和蒸发结晶。

溶剂结晶是指在有机溶剂中,通过溶解物质,然后控制温度或加入反溶剂等方式,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晶体的过程。

溶剂结晶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结晶速度快、晶体质量好,适用于大多数有机物的结晶分离。

但是,溶剂结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机溶剂的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溶剂回收成本较高等。

蒸发结晶是指通过控制溶液中溶剂的蒸发速度,使溶质逐渐过饱和,从而析出晶体的过程。

蒸发结晶的优点是无需添加额外的溶剂,节约成本,对环境友好。

但是,蒸发结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结晶速度较慢,晶体质量不稳定等。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结晶方法取决于具体的物质性质、生产工艺要求和经济成本考虑。

有时候也会采用溶剂结晶和蒸发结晶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结晶效果。

总的来说,结晶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分离和纯化技术,不同的结晶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通过合理的结晶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晶体产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工业结晶-精选

工业结晶-精选

四、溶液的过饱和与介稳区
结晶过程应尽量控制在介稳区内进行,以得到平均粒度 较大的结晶产品,避免产生过多晶核而影响最终产品的粒 度。
超溶解度曲线
正溶解度特性的 溶解度曲线
不稳区能自发产生 晶核 。
介稳区不会自发地 产生晶核。
稳定区不可能进行结晶
溶液的过饱和与超溶解度曲线
结晶过程的动力学
一、结晶成核动力学 晶核:过饱和溶液中新生成的微小晶体粒子,是晶体
过饱和溶液:含有超过饱和量的溶质的溶液。
将一个完全纯净的溶液在不受任何扰动(无搅拌, 无振荡)及任何刺激(无超声波等作用)的条件下,缓 慢降温,就可以得到过饱和溶液。但超过一定限度 后,澄清的过饱和溶液就会开始自发析出晶核。
过饱和度:同一温度下,过饱和溶液与饱和溶 液的浓度差。溶液的过饱和度是结晶过程的推动 力。
结晶过程的特点:
1) 能从杂质含量相当多的溶液或多组分的熔融 混合物中形成纯净的晶体。而用其他方法难以分 离的混合物系,采用结晶分离更为有效。如同分 异构体混合物、共沸物系、热敏性物系等。
2) 固体产品有特定的晶体结构和形态(如晶形、 粒度分布等)。
3) 能量消耗少,操作温度低,对设备材质要求不 高,三废排放少,有利于环境保护。
可用筛分法(或粒度仪)进行测定,筛分结果标绘 为筛下累积质量分数与筛孔尺寸的关系曲线,并可 换算为累积粒子数及粒数密度与粒度的关系曲线, 简便的方法是以中间粒度和变异系数来描述粒度分 布。
中间粒度(medium size,MS):筛下累计质量分数 为50%时对应的筛孔尺寸值。
粒度分布曲线
二、晶体的粒度分布
均相初级成核:洁净的过饱和溶液进入介稳区时, 还不能自发地产生晶核,只有进入不稳区后,溶液 才能自发地产生晶核。这种在均相过饱和溶液中自 发产生晶核的过程。

结晶分离技术

结晶分离技术

结晶分离技术摘要:概述了结晶分离技术的原理, 综述了冷却剂直接触冷却结晶、反应结晶、蒸馏结晶耦合、氧化还原结晶液膜、萃取结晶、磁处理结晶等结晶分离方法。

并且介绍了结晶分离新技术在一些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结晶;分离;应用;溶液结晶在物质分离纯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业的发展, 高效低耗的结晶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生物技术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工业结晶技术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亦被推向新的阶段, 国内外新型结晶技术及新型结晶器的开发设计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结晶理论的发展结晶分离过程为一同时进行的多相非均相传热与传质的复杂过程。

多年来,众多研究者在结晶热力学、结晶成核、晶体生长动力学、结晶习性、晶体形态及杂质对结晶过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并提出了描述结晶过程的理论[1 ] ,例如,粒数衡算理论及其相关理论、评价熔融结晶过程以及熔化过程的一些关系式的提出等; Kirwan 和Pigford 基于活化状态模型发展了熔融液中晶体生长的界面动力学绝对速度理论[2 ] ;将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与粒数衡算理论相结合,通过模拟的方法揭示沉析动力学和流体力学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结晶是一个重要的化工过程,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要经历两个步骤:晶核生成和晶体生长。

晶核生成是在过饱和溶液中生成一定数量的晶核;而在晶核的基础上成长为晶体,则为晶体生长。

影响整个结晶过程的因素很多,如溶液的过饱和度、杂质的存在、搅拌速度以及各种物理场等。

例如声场对结晶动力学的影响,张喜梅等[3 ]就系统地研究了声场对溶液成核、溶液稳定性及晶体生长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其影响机理,为创造一种靠外力场强化工业结晶过程新单元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将促进溶液结晶理论的发展。

在过饱和溶液中附加声场,会产生空化气泡,气泡的非线性振动以及气泡破灭时产生的压力,使体系各点的能量发生变化。

体系的能量起伏很大,使分子间作用力减弱,溶液粘度下降,增加了溶质分子间的碰撞机会而易于成核,且气泡破灭时除产生的压力外,会产生云雾状气泡,这有助于降低界面能,使具有新生表面的晶核质点变得较为稳定,得以继续长大为晶核。

熔融结晶技术

熔融结晶技术

熔融结晶技术熔融结晶技术摘要:关键字:⼀、前⾔结晶作为⼀种典型的化⼯单元操作,在产品的分离精制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

结晶是固体物质以晶体状态从蒸汽、溶液或熔融物中析出的过程[20]。

众多的化⼯产品及中间体产品等晶态物质都是应⽤结晶⽅法分离或提纯⽽形成的。

按⼤化学⼯程产品品种计,约有2/3 的品种是固体产品;在制药⾏业中也有85%的产品是固体形态[21]。

在⾷品、化肥、冶⾦、医药、染料、材料等⼯业中,结晶都是关键的单元操作[22]。

⼯业结晶⼀般可以分为溶液结晶、熔融结晶、升华结晶和沉淀结晶四⼤类,其中,熔融结晶技术是⼀种⾼效低能耗的有机物分离提纯⽅法,是上世纪六⼗年代开发、七⼗年代发展起来的⼀种新型分离技术,现在正逐渐受到国内外科学界与⼯业界的关注[23]。

这主要有两⽅⾯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环保型⽣产技术的要求。

熔融结晶不需要溶剂,因⽽除去了溶剂回收⼯序,减少了污染。

⼆是由于⼯业⽣产上对有机物纯度的要求越来越⾼[21]。

⽐如在医药⼯业中[24],药物的应⽤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常常是由于其提炼不纯、微量毒副作⽤物质的存在引起的,⽽熔融结晶分离出的产品的纯度很容易达到ppm 级的要求。

相对于常规的分离⽅法,如精馏等,熔融结晶分离有机物需要的操作温度较低,物质的结晶潜热远低于汽化潜热,因此能耗低,⽽且还很容易制备⾼纯或超纯产品。

因为对于很多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其沸点相差很⼩,精馏法往往不能适⽤,然⽽它们的熔点通常相差都⽐较⼤,利⽤熔融结晶的⽅法可以将其分离开来;精馏法也不能⽤于⼀些热敏性有机物的分离,因为这些有机物容易在⾼温下发⽣分解或聚合,但是熔融结晶分离过程的操作温度通常⽐精馏低,因⽽能够很好地将这些物质分离提纯。

⼆、熔融结晶的基本概念2、1熔融结晶熔融结晶是⼀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它是根据待分离物质之间凝固点的不同,通过逐步降低初始液态混合物进料的温度达到部分结晶来实现的,结晶析出的固体相具有与残液不同的化学组成,从⽽达到分离提纯的⽬的[19](硕⼠论⽂和树宝)2、2熔融结晶原理熔融结晶过程的推动⼒是熔融液中某组分的过饱和度或者过冷度,其过程分为结晶和发汗两个过程。

结晶的定义(终极版)

结晶的定义(终极版)

(一)大批结晶的概念 (2)1、结晶的定义: (2)2、结晶的特点: (2)3、结晶的分类: (2)4、结晶过程4 个阶段 (2)(二)过饱和溶液 (2)1、过饱和溶液 (2)2、溶解度定义: (2)3、溶解度作用: (2)3、工业结晶方法: (2)(三)成核 (2)1、成核过程分类 (2)2、影响接触成核的因素23、影响初级成核的因素24、均相成核与非均相成核的判别 (2)(四)成批结晶条件下的晶体生长 (2)1、单晶法和大批结晶法22 、粒度分布的矩量方程(堆积密度) (3)结晶的定义(终极版)3、悬浮密度: (3)4、晶面消长律 (3)5、Kossel 与Strauski 理论(理想晶体模型) (3)(五)重结晶 (3)1、重结晶定义: (3)2、重结晶发生的原因:33、重结晶对产品的影响: 34、重结晶应用: (3)5、结晶物质及产品的主要性质36、堆密度 (3)7、结块性: (3)(六)溶液结晶过程与设备. 31、DTB型结晶器 (3)2、DTB结晶器优点 (3)3、分批结晶与连续结晶操作比较 (3)4、间歇结晶优缺点 (4)5、连续结晶优点 (4)6、连续结晶缺点 (4)7、分批结晶器操作 (4)8、冷却速率对及加入晶种对结晶操作的影响 (4)9、晶种质量粒度和产品质量粒度的关系 (4)10、连续结晶器的操作.. 411 、连续结晶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4)12 、细晶消除 (4)13 、细晶消除的好处 (5)14 、细晶消除方法 (5)15、结晶器模型放大方法条件为: (5)(七)熔融结晶过程与设备.. 51、熔融结晶过程与设备 52、熔融结晶的基本操作模式三种方式 (5)3、提纯手段 (5)4、倾斜塔结晶器 (6)结晶的定义(终极版)(一)大批结晶的概念1 、结晶的定义:结晶是固体物质以晶体状态从蒸汽、液体或熔融物中析出的过程。

结晶过程就是将我们需要的产品从一个复杂的混合体系中分离并提纯的过程。

工业结晶方法的分类

工业结晶方法的分类

工业结晶方法的分类溶液结晶是指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对于工业结晶按照结晶过程中过饱和度形成的方式,可将溶液结晶分为两大类:移除局部溶剂的结晶和不移除溶剂的结晶。

(1) 不移除溶剂的结晶不移除溶剂的结晶称冷却结晶法,它根本上不去除溶剂,溶液的过饱和度系籍助冷却获得,故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下降的物系。

(2) 移除局部溶剂的结晶法按照具体操作的情况,此法又可分为蒸发结晶法和真空冷却结晶法。

蒸发结晶是使溶液在常压(沸点温度下)或减压(低于正常沸点)下蒸发,局部溶剂汽化,从而获得过饱和溶液。

此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系,例如NaCl及无水硫酸钠等;真空冷却结晶是使溶液在较高真空度下绝热闪蒸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溶液经历的是绝热等焓过程,在局部溶剂被蒸发的同时,溶液亦被冷却。

因此,此法实质上兼有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共有的特点,适用于具有中等溶解度物系的结晶。

此外,也可按照操作连续与否,将结晶操作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或按有无搅拌分为搅拌式和无搅拌式等。

常见的工业结晶器一、冷却结晶器间接换热釜式冷却结晶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冷却结晶器。

冷却结晶器根据其冷却形式又分为循环冷却式和外循环冷却式结晶器。

空气冷却式结晶器是一种最简单的敞开型结晶器,靠顶部较大的敞开液面以及器壁与空气间的换热,以降低自身温度从而到达冷却析出结晶的目的,并不加晶种,也不搅拌,不用任何方法控制冷却速率及晶核的形成和晶体的生长。

冷却结晶过程所需冷量由夹套或外部换热器提供。

1、循环冷却式结晶器循环式冷却结晶器其冷却剂与溶剂通过结晶器的夹套进展热交换。

这种设备由于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受结晶器的限制,其换热器量不大。

2、外循环冷却式结晶器外循环式冷却结晶器,其冷却剂与溶液通过结晶器外部的冷却器进展热交换。

这种设备的换热面积不受结晶器的限制,传热系数较大,易实现连续操作。

二、蒸发结晶器蒸发结晶器与用于溶液浓缩的普通蒸发器在设备构造及操作上完全一样。

工业结晶

工业结晶

工业结晶1. 引言结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相间质量与能量传递过程,其推动力主要来自于结晶多相体系在热力学上的非平衡特性[1,2]。

结晶体系的固液相平衡数据不仅是选择结晶精制过程溶剂体系和结晶方式的依据,而且是决定结晶过程最大生产能力和理论收率的关键因素,因此,结晶热力学研究是整个结晶过程研究和工艺优化的基础。

2. 溶解度和介稳区液固平衡(LSE)亦常称固液平衡,它分为两类,一是固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其特点是固体与溶剂的熔点迥异,一般以溶解度表示;二是熔点比较接近物质间的熔化平衡,无所谓溶剂,也不存在溶解度的概念[3]。

一般情况下,溶质与溶剂的熔点相差悬殊,所以通常意义下讨论的影响结晶过程的热力学问题就是第一种情况---溶解度。

2.1 溶解度固液相平衡的主要数据是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准确的溶解度数据在结晶过程的开发、设计和操作中是极为重要的。

众所周知,溶解度是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在100g溶剂中所能溶解溶质最大的克数。

常压下,溶解度曲线是随温度变化的一条特定的曲线。

这是常识性的知识,这里不再赘述。

2.2 介稳区介稳区(MetasTab. zone)指的是溶解度与超溶解度之间的区域。

超溶解度定义为某一温度下,物质在一定溶剂组成下能自发成核时的浓度。

溶解度曲线与超溶解度曲线将溶液浓度-温度相图分割为三个区域,分别为稳定区、介稳区和不稳区。

典型的溶液介稳区示意图如图1所示。

Mullin、丁绪淮等指出,一个特定的物系,只有一条明确的溶解度曲线,而超溶解度曲线的位置却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有无搅拌,搅拌强度,有无晶种,晶种的大小多少,杂质的存在,超声波,电磁场等,所以超溶解度是一簇曲线[4-6]。

冷却或蒸发结晶溶析结晶图1介稳区示意图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metastable zone介稳区理论对结晶过程控制至关重要,在一个结晶过程中,当过饱和度超过介稳区进入不稳区时,溶液中就会自发成核,为了使产品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理想的粒度分布,通常将结晶过程控制在介稳区内进行。

重结晶

重结晶


热过滤通常采用热漏斗过滤,它的外壳是用金属薄板制成 的,其内装有热水,必要时还可在外部加热,以维持过滤 液的温度。重结晶时常采用热过滤,如果没有热漏斗,可 用普通漏斗在水浴上加热,然后立即使用。此时应注意选 择颈部较短的漏斗。热过滤常采用折叠滤纸。


⑶结晶的洗涤 用溶剂冲洗结晶再抽滤,除去附着的母液。抽滤和洗涤后 的结晶,表面上吸附有少量溶剂,因此尚需用适当的方法 进行干燥。 ⑷结晶的干燥 在测定熔点前,晶体必须充分干燥,否则测定的熔点会偏 低。固体干燥的方法很多,要根据重结晶所用溶剂及结晶 的性质来选择: ①空气凉干(不吸潮的低熔点物质在空气中干燥是最简单 的干燥方法)。 ②烘干(对空气和温度稳定的物质可在烘箱中干燥,烘箱 温度应比被干燥物质的熔点低20—50℃。 ③用滤纸吸干(此方法易将滤纸纤维污染到固体物上) ④置于干燥器中干燥
溶剂选择

在重结晶操作中,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溶剂。选择溶剂应 符合下列条件: ①与被提纯的物质不发生反应。 ②对被提纯的物质的溶解度在热的时候较大,冷时较小。 ③对杂质的溶解度非常大或非常小(前一种情况杂质将留在 母液中不析出,后一种情况是使杂质在热过滤时被除去)。 ④对被提纯物质能生成较整齐的晶体。 ⑤容易挥发(溶剂的沸点较低),易与结晶分离除去 ⑥无毒或毒性很小,便于操作,价廉易得 ⑦适当时候可以选用混合溶剂
经常采用试验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溶剂。 取0.1g目标物质于一小试管中,滴加约1mL溶剂,加 热至沸。若完全溶解,且冷却后能析出大量晶体,这种溶 剂一般认为合用。如样品在冷时或热时,都能溶于1mL溶 剂中,则这种溶剂不合用。若样品不溶于1mL沸腾溶剂中, 再分批加入溶剂,每次加入0.5mL,并加热至沸。总共用 3mL热溶剂,而样品仍未溶解,这种溶剂也不合用。若样 品溶于3mL以内的热溶剂中,冷却后仍无结晶析出,这种 溶剂也不合用。 如果难于选择一种适宜的溶剂,可考虑选用混合溶剂。 混合溶剂一般由两种能互相溶解的溶剂组成,目标物质易 溶于其中之一种溶剂,而难溶于另一种溶剂。先将被目标 物质溶于易溶溶剂中,沸腾时趁热逐渐加入难溶的溶剂, 至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少许前一种溶剂或稍加热,溶液又 变澄清。放置,冷却,使结晶析出。在此操作中,应维持 溶液微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结晶方法的分类溶液结晶是指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对于工业结晶按照结晶过程中过饱和度形成的方式,可将溶液结晶分为两大类:移除部分溶剂的结晶和不移除溶剂的结晶。

(1) 不移除溶剂的结晶不移除溶剂的结晶称冷却结晶法,它基本上不去除溶剂,溶液的过饱和度系籍助冷却获得,故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下降的物系。

(2) 移除部分溶剂的结晶法按照具体操作的情况,此法又可分为蒸发结晶法和真空冷却结晶法。

蒸发结晶是使溶液在常压(沸点温度下)或减压(低于正常沸点)下蒸发,部分溶剂汽化,从而获得过饱和溶液。

此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系,例如NaCl及无水硫酸钠等;真空冷却结晶是使溶液在较高真空度下绝热闪蒸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溶液经历的是绝热等焓过程,在部分溶剂被蒸发的同时,溶液亦被冷却。

因此,此法实质上兼有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共有的特点,适用于具有中等溶解度物系的结晶。

此外,也可按照操作连续与否,将结晶操作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或按有无搅拌分为搅拌式和无搅拌式等。

常见的工业结晶器一、冷却结晶器间接换热釜式冷却结晶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冷却结晶器。

冷却结晶器根据其冷却形式又分为内循环冷却式和外内循环冷却式结晶器。

空气冷却式结晶器是一种最简单的敞开型结晶器,靠顶部较大的敞开液面以及器壁与空气间的换热,以降低自身温度从而达到冷却析出结晶的目的,并不加晶种,也不搅拌,不用任何方法控制冷却速率及晶核的形成和晶体的生长。

冷却结晶过程所需冷量由夹套或外部换热器提供。

1、内循环冷却式结晶器内循环式冷却结晶器其冷却剂与溶剂通过结晶器的夹套进行热交换。

这种设备由于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受结晶器的限制,其换热器量不大。

2、外循环冷却式结晶器外循环式冷却结晶器,其冷却剂与溶液通过结晶器外部的冷却器进行热交换。

这种设备的换热面积不受结晶器的限制,传热系数较大,易实现连续操作。

二、蒸发结晶器蒸发结晶器与用于溶液浓缩的普通蒸发器在设备结构及操作上完全相同。

在此种类型的设备(如结晶蒸发器、有晶体析出所用的强制循环蒸发器等)中,溶液被加热至沸点,蒸发浓缩达到过饱和而结晶。

但应指出,用蒸发器浓缩溶液使其结晶时,由于是在减压下操作,故可维持较低的温度,使溶液产生较大的过饱和度。

但对晶体的粒度难于控制。

因此,遇到必须严格控制晶体粒度的场合,可先将溶液在蒸发器中浓缩至略低于饱和浓度,然后移送至另外的结晶器中完成结晶过程。

三、导流筒结晶机(DTB型蒸发结晶器)导流筒结晶机是一种高效结晶设备,物料温度可控,其独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决定了它具有传热效率高、配置简单、操作控制方便、操作环境好等特点。

设备主体为根据流体计算后设计的外筒体和导流筒,配套专用螺旋浆实现了高效内循环,而几乎不出现二次晶核,根据冷却结晶体的生长速率和晶体大小,设计降温速度、搅拌桨转速等指标,各指标动态可调易实现系统自控制,以适应的结晶要求。

导流筒内外壁抛光,减小物料在内壁结疤现象;导流筒本身有高的换热面,也可另设冷却器;晶浆过饱和度均匀,粒度分布良好,实现了高效率;相对能耗低;下部安装出料阀可实现连续生产转速低,变频调控,适用性强,运行可靠,故障少。

操作要点:结晶取出速率,晶种加入速率,PH制调整,搅拌速率。

下部接有淘析柱,器内设有导流筒和筒形挡板,操作时热饱和料液连续加到循环管下部,与循环管内夹带有小晶体的母液混合后泵送至加热器。

加热后的溶液在导流筒底部附近流入结晶器,并由缓慢转动的螺旋桨沿导流筒送至液面。

溶液在液面蒸发冷却,达过饱和状态,其中部分溶质在悬浮的颗粒表面沉积,使晶体长大。

在环形挡板外围还有一个沉降区。

在沉降区内大颗粒沉降,而小颗粒则随母液入循环管并受热溶解。

晶体于结晶器底部入淘析柱。

为使结晶产品的粒度尽量均匀,将沉降区来的部分母液加到淘析柱底部,利用水力分级的作用,使小颗粒随液流返回结晶器,而结晶产品从淘析柱下部卸出。

四、OSLO流化床型冷却法结晶器主要特点:是过饱和度产生的区域与晶体生长区分别结晶器的两处,晶体在循环母液中流化悬浮,为晶体生长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能够生产出粒度较大而均匀的晶体。

工艺过程:它在循环管路上增设列管式冷却器,母液单程通过列管向上方循,浓的料液在循环泵前加入,与循环母液混合后一起经过冷却器冷却而产生过饱和度,之后进入结晶器中流化悬浮,生产出粒度较大而均匀的晶体。

产品(晶体)悬浮液由结晶器锥底引出。

控制系统采用 PLC控制器,有系统信息上传接口。

要求能够自动监测控制结晶温度、晶体粒度,轴流泵采用变频控制,进、出料作业能够自动控制;OSLO结晶机分为蒸发式OSLO结晶机和冷却式OSLO结晶机两大类。

蒸发式OSLO结晶机是由外部加热器对循环料液加热进入真空闪蒸室蒸发达到过饱和,再通过垂直管道进入悬浮床使晶体得以成长,由于OSLO结晶器的特殊结构,体积较大的颗粒首先接触过饱和的溶液优先生长,依次是体积较小的溶液;冷却式OSLO结晶机冷却器是由外部冷却器对饱和料液冷却达到过饱和,再通过垂直管道进入悬浮床使晶体得以成长,由于OSLO结晶器的特殊结构,体积较大的颗粒首先接触过饱和的溶液优先生长。

因此OSLO结晶机生产出的晶体具有体积大、颗粒均匀、生产能力大。

并具有连续操作、劳动强度低等优点。

工作原理及特点:1、由于OSLO的本身特殊结构使生产出的产品具有颗粒较大,粒度分布较窄的优点;2、溶液循环量较大,溶液的过饱和度较小,不易产生二次晶核c;3、可连续生产,产量可大可小;4、清液循环不存在晶体破碎问题;5、悬浮床内过饱和度均匀给晶体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d>20μ。

OSLO冷却式结晶器的过饱和产生设备是一个冷却换热器,溶液通过换热器的管程,而且管程为双程式的。

冷却介质通过壳程。

须指出的是壳程冷却介质的循环方式。

在管程通过的溶液过饱和度设计限是靠主循环泵的流量所控制,冷却介质新鲜的冷却介质需要有合适的配合流量.分级清液循环型主要是控制循环泵抽吸的是基本不含晶体的清溶液,然后输送到冷却器去进行降温,通过降温使循环母液中的过饱和度增加。

下部的结晶生长器主要是使过饱和溶液经中央降液管直伸入生长器的底部,再徐徐穿过流态化的晶床层,从而消失过饱和现象,晶体也就逐渐长大。

按照粒度的大小自动地从下至上分级排列,而晶浆浓度也是从下到上逐步下降,上升到循环泵入口附近已变成清液。

分级的操作法使底部的晶粒与上部未生长到产品粒度的互相分开,取出管是插在底部,因此产品取出来的都是均匀的球状大粒结晶,这是它最大优点。

但是循环泵的输送量在整个结晶器内是一定的,这就造成结晶器内晶粒的流态化的终端速度和晶浆浓度(也就是空隙率的大小)的限制,这样必然带来两个缺点:第一个是过饱和度较大,但是安全的过饱和介稳区域一般都是很狭窄的,而且生产上往往不允许越过介稳区的上限,一般都在介稳区中部或偏上一点。

所以生产能力的弹性很小。

第二个缺点是由于上述现象的存在,造成同一直径的设备比晶浆循环操作的生产能力要低几倍。

五、外循环型结晶器简称FC结晶器,由结晶室、循环管、循环泵、换热器等组成。

结晶室有锥型底,晶浆从锥底排出后,经循环管用轴流式循环泵送过换热器,被加热或冷却后重新又进入结晶室,如此循环不已,属于晶浆循环型。

晶浆排出口位于接近结晶室锥底处,而进料口则在排料口之下的较低的位置上。

可以连续操作,也可以间歇操作。

结晶器可通用于蒸发法、间壁冷却法或真空冷却法结晶。

若用于后者则换热器无存在的必要,而结晶室与真空系统相连,以便在室内维持较高的真空。

这种形式的结晶器适用于生产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钾、尿素、次磷酸钠、硫酸钠、硫酸铵、柠檬酸及其它一些无机及有机晶体。

产品粒度约在0.05~1㎜范围。

六、真空式结晶器真空式结晶器与蒸发式结晶器的区别是前者真空度更高,要求操作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绝对)与该温度下溶液的总蒸汽分压相等。

操作温度一般都要低于大气温度或者最高是接近气温。

真空式结晶器的原料溶液多半是靠装置外部的加热器预热,然后注入结晶器。

当进入真空蒸发器后,立即发生闪蒸效应,瞬间即可把蒸汽抽走,随后就开始继续降温过程,当达到稳定状态后,溶液的温度与饱和蒸汽压力相平衡。

因此真空结晶器既有蒸发效应又有制冷的效应,也就是同时起到移去溶剂与冷却溶液的作用。

溶液变化沿着溶液浓缩与冷却的两个方向前进,迅速接近介稳区。

真空结晶器一般没有加热器或者冷却器,避免了在复杂的表面换热器上析出结晶,防止了因结垢降低换热能力等现象,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周期。

溶液的蒸发、降温在蒸发室的沸腾液面上进行,这样也就不存在结垢问题。

但是,在蒸发室闪急蒸发时,沸腾界面上的雾滴飞溅是很严重的。

仍然要黏结在蒸发室器壁上形成晶垢。

需要在蒸发室的顶部附加一周向器壁喷洒的特殊洗涤喷管或洗水溢流环,在生产过程中定期地用清水清洗,以避免蒸发器截面逐渐缩小而带来的生产能力下降,且可以在不中断生产而得到清洗的效果。

七、真空冷却结晶器真空冷却结晶器是将热的饱和溶液加入一与外界绝热的结晶器中,由于器内维持高真空,故其内部滞留的溶液的沸点低于加入溶液的温度。

这样,当溶液进入结晶器后,经绝热闪蒸过程冷却到与器内压力相对应的平衡温度。

真空冷却结晶器可以间歇或连续操作。

图片7-9所示为一种连续式真空冷却结晶器。

热的原料液自进料口连续加入,晶浆(晶体与母液的悬混物)用泵连续排出,结晶器底部管路上的循环泵使溶液作强制循环流动,以促进溶液均匀混合,维持有利的结晶条件。

蒸出的溶剂(汽体)由器顶部逸出,至高位混合冷凝器中冷凝。

双级式蒸汽喷射泵用于产生和维持结晶器内的真空。

一般地,真空结晶器内的操作温度都很低,所产生的溶剂蒸汽不能在冷凝器中被水冷凝,此时可在冷凝器的前部装一蒸汽喷射泵,将溶剂蒸汽压缩,以提高其冷凝温度。

八、转鼓结晶机转鼓结片是一个冷却结晶过程,料盘中熔融料液与冷却的转鼓接触,在转鼓表面形成料膜,通过料膜与转鼓间的换热,使料膜冷却、结晶,结晶的物料被刮刀刮下,成为片状产品。

转鼓干燥是通过转动的转鼓,以热传导的方式,将附在转鼓外壁的液相物料或带状物料进行加热干燥的一种连续操作设备。

典型物料:聚乙烯低聚物、石油树脂、氧化聚乙烯等高分子类产品;苯酐、顺酐、萘、平平加、高级脂肪醇、氯乙酸、三羟基丙烷、硝酸胍、双酚a、间苯二硬脂酸等有机化工产品;硫磺、硫化碱、烧碱、硫氢化钠、氯化钙等无机化工产品。

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转鼓精度高,产品均匀度好;采用多组刮刀,调节灵活;半管夹套式料盘,安全可靠;设有侧刮刀,避免转鼓侧鼓积料。

九、表面连续结晶器(套管结晶机)刮壁表面连续结晶器是一个冷却结晶过程,高粘度料液与冷却内管壁接触,在表面形成冷却结晶的料膜,旋转的刮刀叶片不断刮除管壁上妨碍传热的结晶料膜层,并且不断向前推料将结晶带出。

可根据具体产量情况确定冷却面积,选择设备机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