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制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五章税制要素与税制结构

(二) 税制结构的设计
税种的配置问题
税源的选择问题 税率的安排问题——拉弗曲线
主体税种:即指一个国家税制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起主 导作用的税种。主体税种决定一个国家税制结构的性质 和主要功能,它是普遍征收的而不是只起特殊调节作用 的税种;通过主体税种取得的税收收入占国家税收收入 总额最大,税制结构的公平、效率目标也主要通过主体 税种实现,它反映税制结构中的主要矛盾。 主体税种的作用:是确定复合税制结构类型的标志。 辅助税种:是对主体税种起某一方面补充作用的税种, 往往是为达到某一特定情况下国家社会经济财政目的 而起特殊调节作用的税种,反映税制结构中的次要矛 盾。
1、中央税:消费税、关税等(国税征收)
2、地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地
税征收) 3、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等(国税征收)
中央税 地方税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 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证券交易 印花税、 营业税、资源税、土地增值书、印花税、城市 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
2002 2003 2004 2005
60
61.3 59.4 60.4 56.4
17.4
15.2 14.9 15.8 17.9
6.6
7.1 6.9 6.8 6.8
16
16.4 18.8 17 18.9
2006
2007
54.7
51.1
18.8
19.6
6.5
6.4
20
22.9
2008 2009
54.8 56.3
行业差别比例税率
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幅度比例税率 多级税率 累进税率 额累 率累 累退税率 额累 率累 全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全率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 全额累退税率 超额累退税率 全率累退税率 超率累退税率
税收制度基本构成要素

税收制度基本构成要素
税收制度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纳税人: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
纳税义务人:即纳税主体,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税收权利、承担纳税义务的当事人。
征税对象:征税的客体,即对什么收税,是税制的核心要素。
税率: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标准。
减税和免税:减税是少征一部分税款,免税是免征全部税款。
纳税环节:指应纳税额计征的时机和场合。
纳税期限:指纳税主体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
违章处理:对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理,包括罚款、吊销税务登记证等。
这些要素构成了税收制度的基本框架,对于税收的征收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税收基础知识[1]
![税收基础知识[1]](https://img.taocdn.com/s3/m/a1a90542700abb68a882fb6f.png)
(三)财产税的纳税地点 要根据财产的形态来决定。
率(超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超率累 进税率、全率累进税率)
税收基础知识[1]
定额税率(Fixed Rate):是以实物计量单 位为标准确定的计税比例。分为单一定额 税率、差别定额税率、幅度定额税率、分 类分级定额税率等。
【举例】对盐征收的资源税:固体盐1060元/吨;对烟征收的消费税150元/每条; 车船使用税的乘人车:60-320元/每年
税收基础知识[1]
四、纳税环节
l 税法规定的纳税环节是指征税界定在哪个环节征税 的问题。
按照不同征税对象的性质来看:
1. 有商品的流转环节(流转税); 2. 所得的形成环节(所得税); 3. 也有财产的保有环节(财产税); 4. 行为的发生环节(行为税)等。 l 按照某种税征税环节多寡来分: 1. 一次课征制:消费税税法就规定只在生产环节缴纳
税收基础知识[1]
八、违章处理
l 是税法规定的对税务征纳过程中, 对纳税方和征税方违章行为给予的 处理。
税收基础知识[1]
违章行为的认定:
l 偷税——纳税人通过欺诈、隐瞒的手段, 如套开发票、隐瞒收入、更改帐簿甚至销 毁帐簿等方式以达到少缴或不缴税的目的。
l 抗税——纳税人拒绝按照税法的规定履行 纳税义务。如:以各种理由拒绝办理纳税 申报和提供纳税资料;以各种理由抵制税 务机关的纳税通知;拒不接受税务机关的 纳税检查,甚至威胁围攻、暴力殴打税务 执法人员。
的收入只差20元,税款却相差107元?
总结: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各自的特点:
l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便,但在应纳税所得额 的级距的临界点出现税负极不合理现象。
l 超额累进税率计算较复杂,但税负合理。我 国现行税制使用超额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分类

第二章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分类【知识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税收制度的理论含义和现实含义,掌握税收制度构成要素及内涵,明晰相关要素之间的关联。
通过税收分类,掌握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税种数量,正确认识目前我国现行的复合税制度特征,正确研判中国现行税制的演化趋势。
第一节税收制度一、税收制度的含义及分类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各项税收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制度依据和纳税人向国家纳税的法定准则。
税收制度的核心是税法。
制定税收制度,一方面是为了制约纳税人,即规定纳税人必须履行纳税义务;另一方面是为了制约征税机关,即规定征税必须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
税收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税种设置及各项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它一般包括税法通则,各税种的基本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和征收管理办法等。
其中,税法通则是一个国家征税的最基本的法律,主要规定一个国家征税的总政策、税制原则、税种设置等内容。
各税种的基本法规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基本法律依据,主要规定对什么征税、由谁缴纳、缴纳多少等内容。
实施细则是在各税基本法规基础上制定的执行性、补充性、解释性规定。
各税种的具体规定是根据基本法规和实施细则制定的对某一事物或某一行为征税的详细规定。
狭义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设置某一具体税种的课征制度,它由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税收优惠、违章处理等基本要素所组成。
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和违章处理等。
第二章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分类(一)纳税人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它是税收制度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主要解决向谁征税或者由谁纳税的问题。
各种税收都有各自的纳税人。
纳税人可以分为自然人纳税人和法人纳税人。
1.自然人纳税人按照法律规定,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公民,包括本国公民和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
税制构成的基本要素PPT优秀资料

(1)比例税率。
三 (2)累进税率。 加成是指根据税制规定的税率征税以后,再以应纳税额为依据加征一定成数的税额。
违法行为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而法律制裁是追究法律责任的必然结果。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法定比例。
税 累进税率按其累进依据和累进方式不同有以下三种形式: 税基式减免: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跨期结转
加成是指根据税制规定的税率征税以后,再以应纳 税额为依据加征一定成数的税额。
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而应当承担
八
的法律后果。
法 律 责 任
违法行为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 而法律制裁是追究法律责任的必然结果。 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所采取的惩 罚措施。
是税收强制性特征的具体体现。
计税依据:征税对象的数量化、应纳税额计算 附则。 相 四、纳税环节和纳税地点 关 的基础 扣缴义务人:是指按照税法规定负有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概 念 税源:税收的源泉,有时与征税对象重合,但
大多数不一致,征税对象只是表明对什么征税, 税源则表明税收收入的来源。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法定比例。
②超额累进税率。 纳税人是指税法所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违法行为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而法律制裁是追究法律责任的必然结果。 纳税环节:是指按税法规定对运动中的征税对象选定的应当征税的环节。
③超率累进税率。 税收实体法中的各税种由以下要素构成:总则、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
纳税环节:是指按税法规定对运动中的征税对象选定的应当征税的环节。
4、纳税环节和纳税地点
只是在对一 纳个税环人节违征反税税的法称的为行一为次所课采征取减制的惩税罚措和施。免税。它是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
第一章导论答案

《中国税制》第一章导论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它包括各种税收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
2、纳税人:依照税法规定对国家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3、征税对象: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亦称课税客体。
4、税率:税率是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关系,是指课税的尺度。
5、起征点:起征点是课税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
课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
6、免征额: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全部课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部分。
7、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是指对处于运动过程中的课税对象,选择应当交纳税款的环节。
8、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缴纳税款的期限。
它是税收的固定性、强制性在时间上的体现。
9、税制体系:税制体系指的是一国在进行税制设计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将不同功能的税种进行组合配置,形成主体税种明确,辅助税种各具特色和作用、功能互补的税种体系。
10、流转税:是以商品或劳务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
11、所得税:是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
12、财产税:是以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
13、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它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14、税收实体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规定税收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
15、税收程序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为保证税收实体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而制定、认可、修改和废止的,用以规范税收征纳行为的法律规范。
二、填空题1、我国现行税法的渊源有宪法、税收基本法律、(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法解释)和税收条约等。
2、按照税收缴纳形式的不同,可将税种分为(实物税)、(货币税)、(力役税)。
简述税制构成要素的内容

简述税制构成要素的内容税制构成要素的内容包括税种、税率、税基和征税对象。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税收体系的框架,影响着税收的征收方式和效果。
税种是指不同的税收项目,包括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等。
不同的税种有着不同的征收对象和方式,反映了国家对不同领域的调节和管理需求。
税种的选择与设计直接关系到税收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税率是指税收征收的比例或金额。
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纳税人的税负水平,关系到税收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税率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国家财政需求、经济状况和社会公平等因素。
税基是指税收所依据的计税对象或计税依据。
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税基,如个人所得税的税基是个人的收入,增值税的税基是货物和劳务的交易额。
税基的确定直接影响着税收的规模和分配效果。
征税对象是指应当纳税的主体。
征税对象可以是个人、企业、组织等不同的主体。
税制通过确定征税对象来界定谁应当承担税收责任,保证税收的合理征收。
税制构成要素的合理设计和协调配合是税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在税种、税率、税基和征税对象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税收的公平、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也是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因此税制构成要素的合理性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税制构成要素的调整和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需要充分考虑国家的财政状况、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需求,逐步完善税制框架,提高税收的效率和公平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税收征管和监督,防止税收漏税和逃税行为,确保税收的正常征收和使用。
税制构成要素的合理设计和协调配合对于国家税收体系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在税种、税率、税基和征税对象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税收的公平、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税制构成要素的完善和调整是税收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当加强对税制构成要素的研究和理解,为建设现代化税收体系做出积极的贡献。
简述税制构成要素的内容

简述税制构成要素的内容
税制构成要素是指税收制度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税种、税率、税基和税收征管四个方面。
首先,税种是指不同种类的税收形式。
常见的税种有消费税、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
不同的税种对应不同的税收对象和征收方式,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税种,可以实现对不同收入来源和消费行为的全面征收。
其次,税率是税收征收的比例或额度。
不同税种的税率各不相同,可以根据税收政策的需要进行调整。
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纳税人的负担和经济活动的效率。
一般而言,税收政策会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公平和税收收入需求等因素来确定税率的水平。
第三,税基是税收征收的对象和计量基础。
不同税种的税基也不相同,常见的税基有消费额、收入额、利润额等。
确定合理的税基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因为税基的确定直接关系到税收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最后,税收征管是指对税收征收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的系统和规则。
税收征管涉及到税收的征收、缴纳、申报、核算、审查等环节,其目的是保障税收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税收征管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税收征管机构、完善的税收征收制度、加强纳税人教育和税收执法等方式
来实现。
综上所述,税制构成要素包括税种、税率、税基和税收征管。
合理地运用这些要素,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实现税收目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法定比例。 我国现行的税率形式主要有: (1)比例税率。
三 税 率
(2)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按其累进依据和累进方式不同有以下三种形式: ①全额累进税率。 ②超额累进税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③超率累进税率。
(3)定额税率
四、纳税环节和纳税地点
纳税环节:是指按税法规定对运动中的征税对象选 定的应当征税的环节。
只在一个环节征税的称为一次课征制
凡在两个环节征税的称为两次课征制 凡在两个以上的环节征税称为多次课征制 纳税地点:是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缴纳税款的地点。
纳税时间:是税务机关征税和纳税人 纳税的时间范围。具体可分为纳税周期和 五、纳税时间 纳税期限。纳税期限可分两种形式:按期 纳税和按次纳税。
减税和免税。它是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 的鼓励或照顾措施。
第四节 税制构成的基本要素
本节主要内容
1、纳税人 2、征税对象 3、税率 4、纳税环节和纳税地点 5、纳税时间 6、减税免税 7、附加与加成 8、法律责任
一、纳税人
税收实体法中的各税种由以下要素构成:总则、纳 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 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 纳税人是指税法所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 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相关的概念:扣缴义务人 、负税人 。 扣缴义务人:是指按照税法规定负有扣缴义 务的单位和个人。 扣缴义务人不是纳税主体、纳税人才是负税 人。
六 减 税 免 税
减税免税可分为:
税基式减免: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跨期结转 税率式减免:重新确定税率、选用其他税率、零税率 税额式减免:全部免征、减半征收、核定减免额
附加也称为地方附加,是 地方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 随同正税一起征收的列入地方 预算外收入的一种款项。
七、附加与加成
加成是指根据税制规定的税率征税以后,再以应纳 税额为依据加征一定成数的税额。 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而应当承担 的法律后果。 违法行为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 而法律制裁是追究法律责任的必然结果。 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所采取的惩 罚措施。
八 法 律 责 任
是税收强制性特征的具体体现。
二、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即纳税客体。它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 双方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是区别不同税种 的主要标志。 税目:税法上规定的具体项目,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相 关 概 念
计税依据:征税对象的数量化、应纳税额计算 的基础 税源:税收的源泉,有时与征税对象重合,但 大多数不一致,征税对象只是表明对什么征税, 税源则表明税收收入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