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车通用检验标准
自卸车测试报告

自卸车测试报告1. 引言本测试报告旨在对自卸车进行全面测试,并对测试过程、测试结果以及测试结论进行详细描述。
自卸车作为一种用于运输和卸载各种物料的专用车辆,其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通过本次测试报告,我们将对自卸车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进行评估,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 测试目标本次测试的主要目标是评估自卸车的以下性能指标:1.载重能力:测试自卸车能够承载和卸载的最大重量;2.卸载效率:测试自卸车在不同条件下的卸载效率,以确定其工作效率;3.运行稳定性:测试自卸车在行驶和转弯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4.安全性能:测试自卸车在紧急制动和避免侧翻等极端情况下的安全能力。
3. 测试准备在进行具体测试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确定测试场地:选择一片平坦且具有足够空间的场地进行测试;2.准备测试设备:包括自卸车、计时器、载重设备等;3.确定测试方案:根据测试目标,制定具体的测试方案和流程;4.预先排查安全隐患:确保测试过程中的安全性,排查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4. 测试过程本次测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4.1 载重能力测试1.在测试场地上停放自卸车并进行静止状态的称重,记录其空车重量;2.通过逐步增加重物的方式,逐渐增加自卸车的负载,同时记录每次增加的重量;3.当自卸车无法继续承载重物或达到预设的最大载重能力时,停止增加负载,并记录此时的重量。
4.2 卸载效率测试1.将自卸车装满负载物;2.在设定的卸载地点进行卸载,并计时;3.根据卸载时间和负载物的重量,计算出自卸车的卸载效率。
4.3 运行稳定性测试1.在测试场地上进行直线行驶测试,记录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2.在装满负载物的情况下进行转弯测试,记录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3.根据测试结果评估自卸车的运行稳定性。
4.4 安全性能测试1.进行紧急制动测试,评估车辆在紧急制动情况下的制动性能和稳定性;2.进行侧翻避免测试,评估车辆在急转弯和侧翻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3.根据测试结果评估自卸车的安全性。
非公路自卸车企业标准

非公路自卸车产品企业标准文本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非公路自卸车的产品型式型号及技术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运输、贮存、产品随行文件。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非公路自卸车(以下简称矿用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66-2001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 4094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B 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T 9417-1988 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GB 9656 汽车安全玻璃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 15083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5742 机动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8411-2001 道路车辆产品标牌GB 20891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阶段)GB/T 21152-2007 土方机械轮胎式机械制动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JB/T 5943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QC/T 75-1998 矿用自卸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QC/T 625-1999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QC/T 29104-1992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油固体污染物限值3 产品型式型号及技术参数3.1产品型式型号3.1.1 型式6×4后轮驱动、前置发动机,开式后翻式车厢。
3.1.2 产品型号按GB/T 9417-1988的规定进行编制。
3.2产品技术参数见附录A。
3.3型号示例NSJ 3 65 0设计序号总质量代号(65t)自卸汽车代号企业代号4 技术要求4.1矿用车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和验收。
土方机械 纯电动非公路矿用自卸车 技术要求-最新国标

土方机械 纯电动非公路矿用自卸车 技术要求1 范围本文件界定了纯电动非公路矿用自卸车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纯电动非公路矿用自卸车的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纯电动非公路矿用自卸车的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在工作过程中运行能量完全由车载可充电储能装置提供的纯电动非公路机械传动矿用自卸车和纯电动非公路电传动矿用自卸车的制造和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J 22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 2894—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 4094.2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B/T 8419 土方机械司机座椅振动的试验室评价GB/T 8593.1 土方机械司机操纵装置和其他显示装置用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8593.2 土方机械司机操纵装置和其他显示装置用符号第2部分:机器、工作装置和附件的特殊符号GB/T 14039—2002 液压传动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GB/T 16937 土方机械司机视野试验方法和性能准则GB/T 17299 土方机械最小入口尺寸GB/T 17300 土方机械通道装置GB 18384—2020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 18488.1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件GB/T 18826 工业用1,1,1,2-四氟乙烷(HFC-134a)GB/T 19836 电动汽车用仪表GB/T 20178 土方机械机器安全标签通则GB/T 20234.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0234.2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GB/T 20234.3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GB/T 20418 土方机械 照明、信号和标志灯以及反射器GB/T 20953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驾驶室内饰材料燃烧特性的测定GB/T 21155 土方机械行车声响报警装置和前方喇叭 试验方法和性能准则GB/T 22359.1 土方机械与建筑施工机械内置电源机器的电磁兼容性(EMC)第1部分:典型电磁环境条件下的EMC一般要求GB/T 22359.2 土方机械与建筑施工机械内置电源机器的电磁兼容性(EMC)第2部分:功能安全的EMC附加要求GB/T 25606 土方机械产品识别代码系统GB/T 25607 土方机械防护装置定义和要求GB/T 25617 土方机械机器操作的可视显示装置GB/T 25624 土方机械司机座椅尺寸和要求GB/T 25684.1—2021 土方机械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5684.6—2021 土方机械安全第6部分:自卸车的要求GB/T 25685.2 土方机械监视镜和后视镜的视野第2部分:性能准则GB/T 25689 土方机械自卸车车厢容量标定GB/T 27930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GB/T 31484—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6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5195—2017 土方机械非公路机械传动矿用自卸车技术条件GB/T 35196—2017 土方机械非公路电传动矿用自卸车技术条件GB 38031—2020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T 38661 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GB/T 38943.1—2020 土方机械使用电力驱动的机械及其相关零件和系统的电安全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38943.3土方机械使用电力驱动的机械及其相关零件和系统的电安全第3部分:自行式机器的特定要求GB/T ××××× 电动土方机械术语GB/T ××××× 土方机械纯电动非公路矿用自卸车试验方法JB/T 5946 工程机械涂装通用技术条件JB/T 10774 牵引电器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GB/T 38943.1和GB/T ×××××《电动土方机械术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2016(20170101)

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2016(20170101)《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 18565—2016》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目次前言引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申请从事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要求5 在用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要求6 在用道路运输车辆的检验方法7在用道路运输车辆检验结果的判定与处理8 标准实施的过渡期要求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道路运输车辆人工检验记录单附录B(规范性附录) 道路运输车辆性能检验记录单附录C(规范性附录) 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验报告单·前言本标准的5.1.3.1.1、5.1.3.1.3、5.1.3.2、5.1.4.1.5、5.1.6.2.2、5.1.6.6.3、5.1.7.1~5.1.7.3、5.1.10.1.4、5.1.10.1.5、5.1.10.2.1、5.1.10.2.4、5.1.11.2、5.1.11.5、5.1.12.4、5.3.1.2表8中的光束垂直偏移和光束水平偏移、5.3.2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引言道路运输车辆具有鲜明的特点与特征,其运行强度、运营里程、故障频次远高于普通社会车辆。
在各类交通事故中,道路运输车辆是构成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肇事主体,除驾驶人、道路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外,车辆的机械故障和技术性能不良是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成因。
道路运输安全既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也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交通事故综合预防、构建安全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得到了政府和行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安全、节能、环保”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的“人、车、路、环境”等因素中,车辆技术状况的保障作用日显突出。
有效保持车辆的技术状况、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最大限度地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降低车辆燃油消耗、减少尾气排放,是我国道路运输业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和快速发展新形势下,对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提出的急迫要求。
营运车辆整车整备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营运车辆整车整备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1.1 基本要求1.1.1 整车整备应齐全、完好、有效,各连接部件紧固完好。
车体应周正,车体外缘左右对称部位(在离地高1.5m内测量)高度差不得大于40mm;左右轴距不得大于轴距的1.5/1000。
1.1.2 车辆的结构不得任意改造。
1.1.3 营运车辆的车顶、车门、车身、风窗玻璃等部分的标识应统一,齐全有效,并符合有关规定。
1.2 车辆尺寸参数1.2.1 车辆的外廓尺寸限值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 车辆外廓尺寸限值单位: m车辆类型长宽高载货汽车(包括载货越野汽车) ≤12 ≤2.5 ≤4整体式客车≤12 ≤2.5 ≤4半挂汽车列车≤16.5 ≤2.5 ≤4全挂汽车列车≤20 ≤2.5 ≤41.2.2 车辆后悬客车及封闭式车厢(或罐体)的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65%,最大不得超过3.5m。
其他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55%。
对于三轴车辆,若二、三轴为双后轴,其轴距应按第一轴至双后轴中心线的距离计算;若一、二轴为双转向轴,其轴距按一、三轴的轴距计算。
多轴车辆的后悬应从最后一轴的中心线往后计算。
对于客车,后悬应以车身外蒙皮尺寸计算。
如后保险杠突出于后背外蒙皮,则以后保险杠尺寸计算,不计后尾梯。
1.3 车辆质量参数1.3.1 车辆总质量不得超过下列规定值:a)半挂汽车列车、全挂汽车列车:40000kg;b)集装箱半挂列车:46000kg。
1.3.2 车辆轴载质量不得超过下列规定值:a)单轴(每侧单轮胎)载质量:6000kg;b)单轴(每侧双轮胎)载质量:10000kg;c)双联轴(每侧单轮胎)载质量:10000kg;d)双联轴(每侧各一单轮胎、双轮胎)载质量:14000kg;e)双联轴(每侧双轮胎)载质量:18000kg;f)三联轴(每侧单轮胎)载质量:12000kg;g)三联轴(每侧双轮胎)载质量:22000kg。
1.3.3 在1.3.2中,凡已经国家批准生产的单轴轴载质量大于10t、小于或等于13t的车辆,只要车辆的总质量符合国家核定的吨位标准,暂以国家核定的轴载质量视同轴载质量限值标准。
工程机械标准

GB/T10171-2005
混凝土搅拌站(楼)
GB/T10171-1988
GB/T10172-1988
GB/T10056-1996
GB/T13333-2004
混凝土泵
GB/T13333-1991
GB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2部分:混凝土振动器(插入式振动器)的专用要求
JB3298-1983
JB/T3773.1—1999
托盘搬运车 基本参数
JB/
托盘搬运车 整机试验方法
JB/
托盘搬运车 技术条件
JB/T3811.1-1999
固定平台搬运车基本参数
JB/T3811.2-1999
固定平台搬运车技术条件
JB/T7635-1994
蓄电池搬运车整机试验方法
JB/T7636-1994
JG/T88—1999
组合式振动压路机技术条件
JB/T10473-2005
轮胎压路机
GB/T8507-1987
GB/T 8508-1987
JG/T74-1999
JG/T5023—1992
JB/T10472-2005
光轮压路机
JG/T37-1999
JG/T38-1999
JG/T5024-1992
JG/T65-1999部分
JG/T65-1999
光轮压路机
JJ 35-1986
JG/
振荡压路机技术条件
JG/
振荡压路机性能试验方法
JG/T27-1999
蛙式夯实机
JG5073-1995
爆炸式夯实机安全操作规程
JG/~.4-1992
振动平板夯
自卸式垃圾车企业标准

自卸式垃圾车企业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处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自卸式垃圾车作为垃圾处理的重要工具,其企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自卸式垃圾车的定义、标准的必要性以及标准的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自卸式垃圾车是指一种能够自动卸载垃圾的专用车辆。
相比于传统的垃圾车,自卸式垃圾车具有卸载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能够大大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
然而,由于市场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自卸式垃圾车,其质量和性能参差不齐,给垃圾处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制定自卸式垃圾车的企业标准势在必行。
其次,自卸式垃圾车企业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标准的制定可以规范自卸式垃圾车的生产和销售,保证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这样一来,消费者在购买自卸式垃圾车时就能够更加放心,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其次,标准的制定可以促进自卸式垃圾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避免恶性竞争和低价竞争,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
最后,标准的制定可以推动自卸式垃圾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通过标准的引导,企业将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改进,提高自卸式垃圾车的性能和效率。
那么,自卸式垃圾车企业标准的内容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呢?首先,标准应该明确自卸式垃圾车的基本要求。
例如,车辆的尺寸、载重能力、卸载速度等方面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其次,标准应该规定自卸式垃圾车的安全性能要求。
例如,车辆应该具备防滑、防侧翻等安全装置,以确保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此外,标准还应该规定自卸式垃圾车的环保要求。
例如,车辆应该具备低噪音、低排放等特点,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标准还应该规定自卸式垃圾车的质量保证要求。
例如,车辆应该具备一定的寿命和可靠性,以保证长期的使用效果。
总之,自卸式垃圾车企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垃圾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规范自卸式垃圾车的生产和销售,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同时,标准的制定还可以促进自卸式垃圾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GQ3250P1K2T1型自卸汽车-企业标准QBMQ.JS.004-2006

编号:QB/MQ.JS.004-2006 公主岭市名奇专用汽车改装有限公司企业标准GQ3250P1K2T1型自卸汽车2006-04-15发布 2006-04-25实施公主岭市名奇专用汽车改装有限公司改装车分厂发布QB/MQ.JS.004-2006前言GQ3250P1K2T1型后倾卸自卸汽车是选用CA3250P1K2T1型汽车底盘改装而成的。
本标准严格执行了43项强检标准以及其他各级相关标准。
本标准依照CA3250P1K2T1型自卸汽车底盘使用说明起草,除与该标准基本部分相同外,还增加了改装部分,并与QC/T 222《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相协调统一。
本标准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在起草与表述上依照GB/T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产品标准。
本标准由公主岭市名奇专用汽车改装有限公司改装车分厂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志新本标准批准人:刘忠祥GQ3250P1K2T1型自卸汽车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奋进牌GQ3250P1K2T1型自卸汽车的型式和基本参数,主要总成的简要技术规格、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随车文件、运输储存及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解放牌CA3250P1K2T1型自卸汽车底盘基础上改装而成的自卸汽车,对在该车基础上设计的变型车的检验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面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496 机动车噪声测量方法GB1589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3766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4094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B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规定GB/T6323.6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稳态回转试验GB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9417 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GB11567.1~11567.2 汽车和挂车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要求GB/T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T12536 汽车滑行试验方法GB/T12538 汽车重心高度测定方法GB/T12539 汽车爬坡试验方法GB/T12540 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定方法GB/T12541 汽车地形通过性试验方法GB/T12543 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GB/T12544 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GB/T12545 汽车燃料耗量试验方法GB/T12547 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GB/T12673 汽车主要尺寸参数测量方法GB/T12674 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GB/T12678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GB/T12676 汽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GB14761.4 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1.5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1.6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GB15084 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GB/T 18411 道路车辆产品标牌JB/Z111 汽车油漆涂层JB/ZQ3011 工程机械焊接通用技术条件JB4020 汽车驻坡试验方法QC/T 222 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QC/T 223 自卸汽车性能试验方法QC/T29104 专用汽车性能试验方法QCn29015 自卸汽车栏板锁紧装置技术条件QC/T 252 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ZB T50 003 专用汽车道路试验方法3 产品型号及基本参数3.1 产品型号GQ 3 25 0 P1K2T1柴油汽车底盘产品设计序号(按底盘序号)主参数代号(总质量)车辆类别代号(自卸车)企业名称代号3.2基本参数:表1. 质量参数单位:kg表2. 尺寸参数单位:mmQB/MQ.JS.004-2006 表3. 性能参数4 主要总成的简要技术规程4.1发动机型号及名称 CA6DE2-24型柴油机型式直列六缸、四冲程、水冷却、废气涡轮增压、中冷最大功率(在2300r/min时) 177kw最大扭矩(1400r/min时) 890N.m排量 6618ML最低燃油消耗率 205g/(kw.h)4.2 离合器单片、干式、膜片弹簧压紧式离合器,摩擦片外径为φ430mm;采用液压气助力式操纵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卸车通用检验标准————————————————————————————————作者:————————————————————————————————日期:文件编号:受控状态发放号自卸车通用制造检验规范编制:审核:批准:2006年月日发布2006年月日实施前言自卸车通用制造检验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自卸车的技术要求、制造检验规范,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各种型号自卸车(上装)的制造及最终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589-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T 3766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QC/T 223-1997 自卸车性能试验方法QC/T 252-1998 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 319-1999 自卸汽车取力器技术条件QC/T 460-1999 自卸汽车液压缸技术条件QC/T 460-1999 自卸汽车栏板锁紧装置技术条件3 技术要求及检验规范3.1 整车要求3.1.1 自卸汽车整车必须符合本规范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1.2 自卸汽车外廓尺寸应符合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的规定,货箱内部尺寸等必须符合产品公告和图纸要求。
3.1.3 自卸汽车上装按质心,轴荷设计要求计算,严格按图纸及公告尺寸施工。
3.1.4 照明及信号系统应符合GB4785-1998《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的要求。
a)自卸车应安装两只红色后示廓灯,安装在后立柱上部;b)自卸车应安装两只红色前示廓灯,安装在前立柱上部;c)自卸车应安装侧标志灯和侧回复反射器,琥珀色,安装位置高度距地面不得小于900,不得大于1500,最好是车架边纵梁处,整车纵向位置是距前部小于3000,距后部小于900,两灯中间位置相距小于3000,最大不能超过3500;d)后转向灯、后位灯离地高度不得小于900,大于1200,后位灯距外廓侧面不得小于400;e)车辆后部必须安装一只红色后雾灯,不能与后位灯干涉,二者相距至少200;f)车辆后部必须安装后回复反射器,三角形红色2只,安装在保险杠上或后尾板上,距车辆左右侧不得小于400,并且对称安装。
3.1.5 焊接件应按JB/ZQ3011-1983《工程机械焊接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施焊。
焊缝均匀、光滑,焊接要牢固、可靠,不得有裂纹、夹渣、焊穿、漏焊现象,咬肉处每米不得多于3处。
3.1.6 油漆涂层应符合JB/Z111-1986《汽车油漆涂层》的规定,油膜应能自然干燥。
3.1.7 自卸车外观质量3.1.7.1 自卸车外观不应有图样未规定的凸起、凹陷和其它损伤。
各栏板,车架,侧防护栏、后防护杠应平整、匀称,无翘曲变形。
3.1.7.2 零部件外露结合面的边缘应整齐、均匀,不应有明显的错位,其错位量不得超过规定值。
3.1.7.3 刹车管路和电器管路应布置紧凑,排列整齐、美观,应该用管卡固定牢靠。
3.1.7.4 自卸车各连接部分的零件不应有损坏,永久变形等现象,各部连接销轴要可靠且转动自如,所有螺栓联结都要采用防松措施,被紧固件为薄板件时还要加平垫圈。
3.1.7.5 所有外露黑色金属表面均应作防锈处理。
外表面装饰漆应美观大方,色泽鲜明,分界整齐,无漏喷、流挂、起皱、起泡、针孔、脱漆、发花、反粘、颗粒、夹杂、倒光等缺陷,漆膜附着牢固,坚硬,光滑平整、厚薄均匀,干净无尘。
漆膜下不允许出现红丝和透过漆膜的锈斑。
相互接触的非配合装配面在装饰前要喷防锈漆,由于加工或焊接损坏的底漆要重新涂装。
3.1.8 自卸车应设置防护装置,侧后防护装置的尺寸,强度及安装位置应符合GB11567.1-2001《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和GB11567.2-2001《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的要求。
3.1.8.1 侧面防护装置要求。
a)自卸车左右侧必须安装横杆结构的侧面防护装置;b)侧面防护装置不应增加车辆的总宽,外表面的主要部分位于车辆最外侧以内不大于120mm的位置,装置后端有300mm位于后轮胎最外侧以内不大于30mm的位置。
c)侧面防护装置外表面应光滑且连续,尽量采用横杆结构,横杆间距不大于300mm,横杆截面高度不小于100mm,最好为δ3×100×40的折槽。
d)后缘与最靠近它的轮胎外圆距离小于300mm。
e)侧面防护装置的下缘最大离地高度为550mm,全长方向上不得有凸出超过5mm的物体。
f)上缘距车辆上部构件的距离,即距车架边纵梁的距离不得大于350mm,且离地高不得小于950mm。
g)侧面防护装置前缘要光滑倒圆,圆角半径大于5mm。
3.1.8.2 后下部防护装置要求a)后防装置下边缘的离地高度应不大于550mm;b)后防装置的宽度不得大于车辆后轴两侧车轮最外点的距离,且任一端最外边缘与这一侧车辆后轴车轮最外端的水平横向距离不大于100mm,后防装置宽度一般应为2320mm;c)后防装置截面一般应为矩形管140×100×8,但也可为[14槽钢。
3.1.9 自卸车应至少设置一个备胎和相应的备胎架,尽量满足用户要求。
3.2 副车架3.2.1 副车架主纵梁a)副车架主纵梁材质必须符合图纸要求,保证主纵梁拼焊后的尺寸;b)副车架主纵梁拼焊后需要矫查,校查方法和要求见下表:校正按以下内容进行:1)目视或拉线确定变形部位2)根据变形大小确定加热区域,作标记线3)采用火焰校正,水冷法4)加热温度不超过650℃5)加热温度与颜色见下表钢材表面颜色及相关温度颜色温度(℃)颜色温度(℃)深褐红色550-580 樱红色770-800褐红色580-650 淡樱红色800-830暗樱红色650-730 亮樱红色830-960深樱红色730-770 桔黄色960-10506)加热法如图示7)检查主纵梁在全长范围内直线度在高度方向上小于2mm,且只允许上凸,宽度方向小于2.5mm,全长内小于5mm。
3.2.2 副车架组装3.2.2.1 副车架的组装有车架组焊平台,完成各横梁,纵梁、边梁的组对和后翻转铰链的组装。
保证的关键尺寸为:后翻转铰链相对车架中心线垂直度2mm。
3.2.2.2 副车架在制作过程中保证总长度不大于8000mm范围内,其长度极限偏差为±5mm,长度每增加1000mm时,(不足1000mm的,按1000mm计算),长度极限偏差增加1mm。
宽度极限偏差增加±4mm。
3.2.2.3 副车架在制作过程中保证,车架纵梁上平面在长度不大于5000mm范围内,其平面度公差为5mm,长度每增加1000mm时,(不足1000mm的,按1000mm计算),其平面度公差增加1mm。
3.2.2.4 副车架对角线长度差不大于10mm。
3.2.2.5 副车架只允许冷校正。
3.3 车厢3.3.1 对厢式或有栏板的自卸车,车门及栏板闭锁装置应设置在离地面高度不超过1900mm的位置。
3.3.2 车厢底板对角线长度差不大于10mm。
3.3.3 所有栏板与底板间隙不大于4mm,各栏板、立柱之间间隙不大于5mm。
3.3.4 各栏板对角线长度公差不大于5mm。
3.4 液压系统安装3.4.1 安技术图样要求安装液压举升机构。
3.4.2 车厢完全下降后,油缸的缸杆伸出长度应在15-50mm之间。
3.4.3 油缸的上下支架与油缸之间的最大距离不大于2mm,必须使用M16的细螺纹螺栓连接,且螺栓的精度等级不小于Q8.8级,扭紧力矩力矩210Nn。
3.4.4 所有液压软管必须妥善保管以防刮伤和磨损。
3.4.5 正确安装油泵,油泵与传动轴及底盘之间的间隙大于5mm,传动轴夹角小于5度。
4 电气4.1 发电机在运转期间,不允许松开、取下或置换交流发电机的电线和蓄电池连接线。
4.2 蓄电池充电时要与汽车的电气设备断开。
4.3 汽车搭铁连接有变动时,必须重新形成完全有效的接地。
4.4 电线因更改被切断时,必须使用防水连接件。
4.5 更改导线位置时必须套上绝缘胶皮,并用夹子牢固的固定在车架上。
4.6 在汽车上电焊时,为避免对交流发电机调节器造成损害,必须拆除蓄电池连接线,并将电缆捆在一起。
4.7 电气元件在装配前一定要进行严格检查或实验筛选,合格者进行装配。
4.8 按装配图布线连接,不得随意更改。
4.9 导线的载流量和颜色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4.10 装配按钮和指示灯严格按设计的颜色。
4.11 所有导线的绝缘层必须完好无损,导线剥头处的细铜丝必须拧紧,需要时应搪锡。
4.12 焊点必须牢固,不得有脱焊和虚焊现象。
焊点应光滑、均匀。
4.13 电线必须拉直,多余的折叠后用卡子卡住。
4.14 电气系统装配后,应按设计规定的电压和电流范围进行试运行检查。
4.15 在试运行开始前,所有选择的开关都应置于开始位置。
试运行过程中应检查各开关、按钮、旋钮是否灵活可靠,各个灯是否亮。
4.16 如需直接从底盘电路中连接电源,应校核底盘采用的发动机功率。
4.17 需延长或减短线束时,应将整根线束更换,如需增加线束,线束应采用同原车型号、颜色相同的导线,通过连接件或接线柱连接。
4.18 电路不能打褶,多余的线用卡子卡住。
5 改主车5.1 底盘尼龙管5.1.1 在塑料管和尼龙管附近进行焊接、钻孔磨削等工作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将其拆下或覆盖。
5.1.2 制动装置更改,管路连接件和软管等需符合设计要求,和底盘厂家要求。
5.1.3 安装尼龙管时不要与车架的刃边、撑杆、螺栓头和支架等接触。
若不可避免,则需利用保护管子装置。
5.1.4 安装尼龙管不要过分的拉伸和压缩。
5.1.5 若尼龙管与其他部件平面接触,应将其固定以防止管子抖动或擦伤。
尼龙管架的间距不超过600mm 。
5.1.6 应保证尼龙管与排气管等发热部件有足够的间隙,以避免尼龙管损坏,若不能保证,应设置绝缘和隔热挡板。
5.1.7 尼龙管不允许接触有害液体,尼龙管不要涂漆。
5.1.8 进行蒸汽冲洗、防锈处理或红外线烘烤油漆等工作时,保护尼龙管不受热损害。
5.1.9 应使用摺边的或有橡胶涂层的夹子来固定尼龙管。
5.1.10 尼龙管不能与钢管夹在一起。
5.1.11 尼龙管的使用温度在-40°—90°。
5.2 主车车架及其他5.2.1 尽量借用主车大梁上的各孔,尽量避免在主车大梁上采用气割、气焊工艺,特殊情况除外。
5.2.2 对车架高度应力区以外钻孔时尽量满足下表:5.2.3 在大梁翼面高应力区外的其他部位钻孔时,只能在中心处钻一个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