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技术特点和成果应用前景

中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技术特点和成果应用前景
中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技术特点和成果应用前景

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方案

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三门峡段重点调查 工作方案 为了查清我国湿地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情况,根据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和市林业局安排部署,为确保调查工作有序进行,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调查总体要求 本次调查以全省为一个总体,采用遥感判读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三门峡黄河湿地保护区(包括湖滨、灵宝、陕县、渑池)承担保护区内的重点调查。 二、工作内容 重点调查:是指对列入河南省重点调查湿地名录的湿地斑块由技术支撑单位提供统一区划的图面资料以及湿地分布和面积等数据,并进行技术指导。保护区进行对自然环境要素、水环境要素、野生动植物以及保护管理、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威胁等状况的内外业调查。(《河南省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附录3:表4.3-表6.22) 三、调查精度要求 (一)外业调查的允许误差 1、样地位置:坐标与记载内容相符,其坐标误差不得大于30 m。

2、主要湿地自然生态特征,包括湿地类、湿地型、地貌、土壤、湿地植被主要种类、类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等因子不应有错。 3、保护、利用和受威胁状况记录准确。 4、其它调查因子填写正确、无遗漏。 四、调查准备工作 (一)组织管理 河南省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门峡段湿地资源调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段湿地资源调查领导、组织、协调等工作;建立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调查队,负责完成各项调查工作。各机构组成人员及具体职责为: 1、领导小组 组长:张斌强 副组长:李树拉、王慧 技术负责人:李益香、董睿龙 成员:牛文梅、李书亮、韩栋栋、李发学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为:研究决定湿地调查有关重要问题,筹措湿地调查配套资金,审定和发布湿地调查成果进度。管理和协调湿地调查的日常事务,研究提出重要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向领导小组报告,负责定期召开全省湿地调查联系会议,组织全省湿地

xx湖湿地公园调查报告

xx湖湿地公园调查报告 xxx湿地公园考察 报告 院别: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环境设计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XX年11 月05 日 平西湖场地设计分析报告 一、场地设计总述 场地设计从广义的所指对象来看指对基地内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进行设计;从工作内容上看,

场地设计可以看做是包括用地选择,项 目内容的详细配置,建筑物,交通,绿 化,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布局及交通,绿 化和工程设施等方面的设计活动。 场地的构成要素: 1、建筑物、构筑物 通常是核心要素,对场地起控制作用。 2、交通系统 道路、停车场、广场等构成交通系统。主要解决场地内个组成部分之间及场地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是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3、工程系统

指工程管线及工程设施、工程构筑物。 4、绿化 在场地景观营造,植物是及其重要的元素。首先是生态所要求的,二是环境品质即景观性所要求的——使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 5、环境设施 ①公共系统设施(标识、休息、游乐、卫生、交通、照明、商业等) ②景观系统设施(景观小品、雕塑、植物景观灯) 二、平西湖概况 白龟山水库景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心市区西南约6公里处的白龟山水库,是一座碧波浩淼的人工湖泊,既有湖的秀姿,又有海的气魄,取名"平西湖",是人们游憩览胜之所。 (一)地理位置分析 平西湖,又名“白龟山水库”,

位于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沙河本干上,大坝位于平顶山市西南郊, 距市心9公里,东经112°50′

至113°15′及北纬33°40′至 33°50′之间,因拦河坝和顺河坝 (副坝)相接处有一白龟山而得 名。上游有昭平台水库,控制区间 流域面积1380平方公里。白龟山水库,因拦河坝和顺河坝(副坝)相接处有一白龟山而得名。 (二)自然状况分析 平西湖坝长1.64公里,高23.6米,顶宽6米。散落在荡漾碧波的十几座沙洲,星星点点,若隐若现,时沉时浮,闪现灿灿银光, 组成有名的白龟沙洲。北岸绿荫丛掩映着工人疗养院,沿湖而建,各式建筑依山临水,风格迥异,颇具水乡风味。 (三)自然资源分析 平西湖周围环境绿化面积 大,湖内鱼类品种繁多,根据对

【调研报告】关于自然资源政策助推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关于自然资源政策助推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XX省自然资源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战略部署,举全系统之力,集中行业优势,发挥政策效应,翻箱倒柜,倾囊相助,全力支持XX市扶贫开发和易地扶贫搬迁,走出了一条运用自然资源政策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形成了党委政府统筹主导、自然资源部门主动作为、广大群众拥护参与、社会各界联动响应的脱贫攻坚“XX实践”,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贫困地区群众的称赞。 一、基本情况 XX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核心区域,集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十二五”初期,全市有699个贫困村,87.1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27.2%,在实施脱贫攻坚中面临诸多“短板”。一是居住条件差。“十二五”初期,全市有41.39万户、152万人长期生活在高寒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和洪水淹没区,其中30.89万户、113万人居住在危旧土坯房内。二是耕地质量低。耕地块多、面小、坡陡、分布零散,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三是地质灾害隐患多。全市已查明地灾隐患点3701处,占全省10%以上,受威胁群众16万多人。四是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低。目前宅基地存量约425.73平方公里,人均约198平方米。五是建设资金缺口大。仅靠政府补助、农民自筹无法解决“巴山新居”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和避险搬迁所需资金。 针对上述“短板”,自然资源系统从政策、用地指标、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全

方位支持,补齐“短板”。一是研究出台特殊支持政策。自然资源部针对XX市专门出台了6条含金量很高的特殊支持政策,省自然资源厅出台了《支持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十条措施》。二是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大力倾斜。201X年下达XX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8700亩,比201X年增长近2倍;对所辖3个国家级贫困县,每县每年单列300亩用地指标,从今年起加大力度,增加到600亩。201X年以来,XX市批准立项增减挂钩项目54个,下达用地周转指标23496亩,居全省第3位。下达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指标2000亩。三是在项目和资金上大力支持。201X年以来,中央和省财政在XX市投入土地整治资金9.97亿元,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67个;投入地灾避让搬迁资金5.36亿元,占全省的20.36%,实施地灾避险搬迁安置2万多户、7万多人,补助资金和搬迁户数均居全省第一;投入地勘基金1232万元,促进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四是运用政策杠杆筹集大量建设资金。协调XX市流转4500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获取资金13亿多元;流转耕地占补平衡指标4.3万亩,获取资金8.6亿元。同时,以节余指标流转收入作为回购保障,吸引社会资本37.7亿元。 项目、资金、用地计划指标的大量投放和自然资源政策的全方位支持,有力促进了XX的脱贫攻坚进程。“十二五”期间,XX贫困人口由87.1万减少到31.83万,贫困发生率由27.2%下降到10.5%。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让群众住上好房子。从201X年起,XX市运用增减挂钩政策大力推进“巴山新居”建设,帮助15.3万户、55.08万人,从危旧土坯房搬进了新房子。一是实行拆旧奖补换新房。对拆旧房屋每平方米补助150元-260元,对建新后按节约土地面积每平方米奖励50元,并将地灾避险搬迁资金一并纳入。奖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自然资源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

苍溪县主要自然资源调查报告,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班级:2012级2班 姓名:母林文 学号:2012100125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班级:2012级2班 姓名:母林文 学号:2012100125

一、前言 (一)概述 1、调查人:母林文 2、调查时间:2014年11月初至12月中旬 3、调查地点: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4、调查对象:苍溪县主要自然资源 5、调查方法:主要采用查阅县志、网上资料搜集等调查方法 6、调查目的:依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区域问题的能力及进行区域规划实践操作的能力。并通过调查、分析和整理苍溪县的各种自然资源,对该地区的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同时对区域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旨在为苍溪县的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二)苍溪县简介 1、简介:“苍溪”顾名思义“苍山溪水”,苍溪县不仅是革命老区,更是自然资源丰富大县。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深丘,巴山东障,剑门西横,古称秦陇锁钥,蜀北屏藩。地跨北纬31°37’-32°10’,东经105°43’-106°28’。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九龙山主峰为最高,海拔1369.2米,嘉陵江出境处涧溪口海拔352米最低。整个地貌由低山和深丘及河谷平坝构成。辖64个乡(镇)、734个行政村。人口7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9.2万,居住着汉、回、壮、傣、藏、彝、布依等民族,少数民族占0.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27人。幅员面积2330.19平方公里。 2、范围(轮廓):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

(2014年1月13日) 国家林业局 一、基本情况 为满足我国湿地保护管理需要,更好地履行《湿地公约》,2003年我国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初步掌握了单块面积100公顷以上湿地的基本情况。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湿地生态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准确掌握湿地资源及其生态变化情况,制订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政策,编制重大生态修复规划,国家林业局于2009-2013年组织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 按照《湿地公约》,第二次调查确定起调面积为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湿地,开展了湿地类型、面积、分布、植被和保护状况调查,对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和湿地公园内的湿地,以及其他特有、分布有濒危物种和红树林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湿地开展了重点调查,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状况、利用和受威胁状况等。

参与本次调查的省级及以上单位203个、技术人员万人,调查采用3S技术(即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简称)与现地核查相结合的方法。全国共区划湿地斑块万块,区划湿地区3391个,重点调查湿地1579处,布设植物调查样方72227个,动物调查样带和样方14044个,获取调查成果数据亿条。 二、调查结果 调查主要成果:一是掌握了调查范围内符合公约标准的各类湿地面积、分布和保护状况,建立了遥感影像和基础数据库。二是掌握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其他重要湿地的生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社会经济及受威胁状况等。三是掌握了近十年来100公顷以上湿地面积、保护状况和受威胁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四是建立了稳定的湿地资源调查专业队伍和专家团队。五是形成了完善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系列技术规范。 全国湿地总面积万公顷(另有水稻田面积万公顷未计入),湿地率%。其中,调查范围内湿地面积5342.06万公顷,收集的香港、澳门和台湾湿地面积万公顷[1]。自然湿地面积万公顷,占%;人工湿地面积万公顷,占%。自然湿地中,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万公顷,占%;河流湿地面积万公

自然资源局20XX年第一季度自查报告

自然资源局20XX年第一季度自查报告 自然资局20XX年第一季度自查报告 xxxx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 根据《关于xxxx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委办局第一季度工作考核的通知》,我局对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现将我局第一季度xxxx社会治理综合平台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谋划布局 自20XX年初,我局为切实做好xxxx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建设工作,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局属各站、办、队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一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社会治理综合平台日常维护,为我局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联动协调、确保无缝衔接 我局根据实际工作特点,主动对接市政府热线、数字化城管平台、xx区政务大厅等窗口部门,达成联动协调意向,在自然资管理、社会综合治理、扫黑除恶、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方面工作形成信息实时共享、案件通报通传的工作机制,实现了社会治理综合平台信息与各部门、各窗口单位无缝对接,共享处理的工作效果。

(三)积极开展工作、主动服务社会 第一季度我局共处理平台各类投诉案件293件,涉及黄河东路街道、满城北街街道、长城中路街道、上海西路街道、北京中路街道,主要以咨询服务、实时案件处理等事项为主,例如行道树、公共绿地、毁绿占绿等园林绿化相关事项案件。20XX年第一季度以,我局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处理电视问政案件1件,xxxx群众电案件10件,12345转派案件95件,市数字化城管案件31件,网格员上报案件156件,受理案件接单后经核实不属于我局管辖范围,退至银川市园林局投诉案件25件。受理xx区自然资局官方微博投诉案件4件,银川市政民互动平台市长信箱信2封,均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因特殊原因未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处理的案件,会及时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并与联动平台管理人员申请延期,问题解决后会回访当事人,确定满意后进行销案。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权限不清导致案件延期 目前我局受理的林业、园林投诉案件,有一部分归市级相关部门处理,但由于派件人员对管理权限不清楚,导致我局出现转办、退件等现象,案件处理量增加、处理时限延长。 (二)受工作性质限制案件处理周期较长 由于我局工作性质特殊,春秋两季属于大忙季节,尤其是秋季树木落叶较大相对工作量增加,我局各路段的工作人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3)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3)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范围 (4) 第四节研究工作概况 (4) 第五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第六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6)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8)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8)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第三章建设条件及建设地址 (11) 第一节建设条件 (11) 第二节用地面积的确定 (14) 第三节场址选择 (14) 第四章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16) 第一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6) 第二节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17) 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方案 (18) 第一节规划设计方案 (18)

第二节设计方案 (25) 第六章环保与节能 (33) 第一节环境质量、排放、标准 (33) 第二节环境保护 (34) 第七章节约用地 (37) 第八章建设项目招标方案 (38)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9) 第一节估算依据及编制说明 (39) 第二节投资估算 (41) 第三节资金筹措 (42)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市**新区湿地公园 二、项目承办单位 **市**新区管理委员会 三、项目建设地点 **市**新区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包括: 一、国家和山东省及**市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划、条例等。 二、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三、现行行业规划技术标准。 四、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及规定。 五、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

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工作进度监督和考核办法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上海市林业局) 2012年1月 一、目的和依据

为促进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使各项调查工作进度可控,受控,确保项目按时完成,为质量评定工作创造条件。根据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启动暨技术培训会会议精神,制定本办法。 二、监督考核部门及职责 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是湿地资源调查进度检查的职责部门,负责审定调查工作计划并检查实施情况,定期召开调查工作会议,编制工作简报,并进行工作进度考核评比。 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队(以下简称“市调查队”)和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各区调查队(以下简称“区调查队”)是调查计划和报告的职责部门,依照《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方案》的工作进度计划,对各专项调查进一步分解和细化,编制调查实施计划、月度计划和调查实施情况报告,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监督及执行 市、区调查队要在每月25日上报各自的计划进度表(附表1、附表2)及照片(电子版),并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检查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检查调查工作进度计划时,重点检查进度

计划和实施报告是否能满足总进度的要求,内外业调查顺序和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要将收集到的计划和报告进度数据进行整理,按项目和(区县)分别统计,形成与总进度具有可比性和相同量纲的形象进度。通过实际比较得出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一致、超前和拖后三种情况。 每2个月检查调查实际进展情况,并与计划相比较,若出现偏差,要及时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对总进度的影响程度,提出必要的调整措施,修改原计划。确保目标进度实现。 四、考核 建立考核激励制度,对于进度完成出色的专项调查队或区县给予表彰奖励。对表现差,进度滞后的专项调查队或区县通过简报等形式通报批评。进度评价滞后超2个月的,指派专家组成员给予现场督导和帮助。 五、附表: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

太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前言: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坐落在“人间天堂”苏州市区的西部,西枕太湖,东接东渚,南联光 福,与“中国刺绣之乡”镇湖毗邻,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一期对外开放2.3平方公里, 投资近4亿。由苏州市园林设计院编制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方案设计”完成,由英美两国 的世界顶级设计师联手设计。充分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特色,展现鱼米之乡、江南水乡、刺绣 之乡的特征。2007年6月,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被江苏省林业局命名为省级湿地公园,于2010 年2月正式对外开园。 关键词:湿地保护区设计生态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是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个性独具的原始时尚休闲景区,汇集了生态 环境、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景区在突出“自然、生态、野趣”的 基础上,融入观景、人文、休闲和游乐等要素,规划设计了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 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原生湿地保护区 等七大功能区,全面展现了现代水上田园的自然生态景观。景区内五十余座名称造型各异的 桥梁,与五里木栈道蜿蜒相连,错落有致地贯穿整个湿地公园。桃源人家、桑梓人家、七桅 古船、渔矶台、槿篱茅舍、半岛茗茶、客至画舫、烟波致爽等景点,让人时而如同打开一册 底蕴深厚的志书史籍,时而又有轻松翻阅风情风物掌故逸兴读物的美妙感觉;而植物知识长 廊广场、濒危植物观察廊、水八仙景 1 区、观鸟亭、湿地栖息岛等景点又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科普知识的教育园地,让游客汲取 生态科学知识,提升自然生态的环保理念。 作为天然湿地,该地区原为太湖的一处秀丽湖湾,水壤交错,有茭芦莲菱、鱼虾蜄蛤之 利,更有白鹭飞天、蛙鸣鸟啾之境。当地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因春秋时吴王常来此游湖而 史称“游湖”。 一、周边环境 自20世纪90年代起,苏州的城市化进程开始高速化,城市在扩张中吞并了原本位于城 市边缘地带的湿地。公园的用地范围是由黄海高程为4m左右的大堤围起的人工鱼塘群,鱼塘 高程在0.8~2.2m之间,属于人工湿地。大小不一的鱼塘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随着多年 的变化,场地初步形成了4种自然型湿地类型: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漫滩湿地和沼泽湿 地等。场地的陆生植被以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为主,有极少量的小乔木,可分为6种简单 的群落类型:灌木丛、芦竹群落、野生油菜群落和人工菜地、草本群落、藤本群落以及人工 林。水生植被类型分为沉水植物群、挺水植物群和浮叶植物群。鱼塘中以人工养殖的淡水鱼 虾和螃蟹为主,并伴生螺蛳、贝壳等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总的来说,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 围垦过度,湿地生态功能下降;镇区污染治理不到位,对湿地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保障与 管理不力,湿地保护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退渔还湖后,替代产业发展困难。 二、设计形式 太湖湿地公园包括三大景区、两条主轴线,即原生态湿地景区、滨湖特色文化景区、山 屿生态游憩景区及太湖大堤景观主轴线和马山、大小贡山景观主轴线。 在规划设计中,以“大地记忆”——“文脉延续”——“生境培育”为主线,提出七大 湿地功能区: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 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和原生湿地保护区。城市主要干道分布在整个公园的东部和西部, 整个公园分别设置了三个主要的出入口,在出入口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减少对湿地公园环境 的影响。公园内部主要通过人行散步道和电瓶车组织游线。公园设一条3.5m宽的主环路和多 条宽度分别为2.5m、 1.8m、1.2m的二、三级游路,以及各类自然式小游步道。 (见p3规划总平面图)

农业自然资源情况及布局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农业自然资源情况及布局调查报告 (精选多篇) 自然资源调查与规划 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踏勘,对照卫星影像图识别现状地物,找出已变化的地物,进行现场纠正。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包括遥感影像处理,几何纠正,室内分析与判读、转会、野外抽样验证等环节,本次野外实习主要进行野外抽样验证,识别变化的地物。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14年12月24日 实习路线:山东农业大学本门—>省庄镇—>山口镇—>黄前镇—>大津口乡—>山东农业大学

实习人员:08级地信专业全体人员。 实习过程 两辆于八点左右在学校北门出发,由老师带队实地调查了泰安地区的六个站点,并对实地进行了讲解和考察验证。具体路线如下: 芝田村 我们本次观察的站点位于芝田村河流西侧,在地形图上此处地形为水浇地,但是通过我们的现场观察和老师的讲解我们发现部分地区已经成为林地,其土质为轻壤质洪冲积潮棕壤。附:此处为扇前平原区芝田村总户数1365户,总人口5308人,农村劳动力3125个,工农业总产值2121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46万元,工业总产值20145万元,粮食总产量1203吨,其中:夏粮662吨,秋粮54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5447元。 后燕庄道路附近 根据老师介绍此处为山前平原海拔的最低点,由于地下水位干湿交替,水位很低,从地形图上和现状图上看此处

为水浇地现在也没有具体的变化,但有小片的苗圃出现。此站点的土质为浅位粘层中壤质洪冲积潮棕壤。此地区的支柱产业为锅炉和香油,此地区的经济相对其他地区发达。 山口镇与黄前镇之间路东侧 山口镇位于区境东北部,北与黄前镇为邻,南与泰山区邱家店镇相连,东与祝阳镇相望,西与泰山区省庄镇接壤。面积58平方公里。镇机关驻山口村,距泰城19公里。济临公路穿镇而过。山口相传西汉立村,因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出山之口,故名山口。镇境,1912年属泰安县兴仁区。1930年属第四区。1941年属泰北行署黄山区。1945年属泰安县山口区。1948年属第三区,后又改为山口区。1958年建山口公社。1960年祝阳公社并入。1962年恢复祝阳公社。1984年6月改为山口办事处。1985年5月改为山口镇。镇以机关驻地村得 名。1999年,全镇辖山口南、山口东、山口北、山口西、新庄、冶庄、周

无锡长广溪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无锡长广溪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金融83 张航 0812208 长广溪湿地公园位于蠡湖西南岸石塘桥堍,是连接蠡湖和太湖的生态廊道。它西依军嶂山,东邻大学城,北连蠡湖,南靠太湖,依山傍湖,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非常优越。2005年5月建设部将其列入第二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名录,是全国十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建设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旨在恢复与重建长广溪周边湿生植被带,带动以长广溪为轴的水系整理,形成由蠡湖至太湖蜿蜒曲折的“溪阔水长”水系结构,恢复其对无锡入湖径流的净化作用,发挥其作为入湖的重要前置水道水域的生态战略价值。06年建成开放的介于石塘桥至长广溪桥300米段,是拟建的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试验段,该段除以湿地为灵魂的环境公园外,还将建有湿地解说中心,展示湿地常识、全国首批十大城市湿地公园。 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长10公里,占地约260公顷。规划通过运用低养护性和非结构性的手段来实现长广溪水系及周边区域水质的改善以及雨水、洪水的过滤与排放,创造河系独有的丰富生态系统并维持可持续发展。 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目标为: 1、创造地域性及水生动植物生态栖息地; 2、提供民众生态教育及解说设施; 3、提供静态的休憩野趣公园设施; 4、置水质及生态环境的监控追踪设施; 5、创造河系独有的丰富生态系并维持其可持续发展。 除了以上目标外,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也将成为无锡市及蠡湖新城发展中最主要的自然旅游点,并对无锡经济发展及提升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作出有力的贡献。 一期300米湿地公园示范段位于石塘大桥以南、长广溪大桥以北、山水东路以东、金石路以西的范围内,占地约5.6公顷。园内通过采用雨水净化及洪水防治的示范措施以达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及保持地区生态平衡。同时通过建设水生动植物生态栖息地示范区、自然教育基地、旅游服务管理中心等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旅游休憩、科普学习的场所。一期工程作为示范段将为整个长广溪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和工程实践经验。 长广溪的历史:无锡的西南有太湖,“东溢为五里湖,南出为长广溪,西迳吴塘门,仍入太湖”(《清史稿》)。长广溪自古以来一直是外太湖经五里湖进入无锡城的水上捷径,名称取“溪阔水长”之意。北起五里湖口的石塘桥,流经东(土夅)、雪浪、南泉等地,转西经吴塘门入太湖,全长12.73公里,面宽15-40米,枯水期高1.3-1.7米。溪河水来自溪西雪浪山等诸山以及附近河浜,不过由于围湖(溪)造田,水域面积数度缩减。 长广溪也称“百脚港”,说的是这里河道纵横密布,有河庄浜、雪浪浜、畅墅浜、许舍浜、洪邱浜、吴塘浜等无数条。天雨,四镇之水,流入长广溪,汇人太湖;天旱,溪浜的水灌溉两岸万亩粮田。 长广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为了军事、政治上的需要,于吴嘉禾三年(234)分吴郡以西进行大规模的屯田,并置毗陵(古郡名,今常州,辖无锡等县)典农校尉,专门负责屯田垦殖。吴赤乌八年(245),典农校尉陈勋领兵3万歇驻赤马嘴,疏导长广溪,拓宽和开通河流,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所以,赤马嘴古代又称“歇马墩”。 对于长广溪的湿地净水过滤系统,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生存的环境正日益受到水源污染的威胁,有效的保护水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净化的目标水源分为雨水及河川原有污水两种。一般人认为雨水是洁净的水,未经处理便就近排放至至河川中。然而事实上,除了落在植被的雨水不会造成污染,其它都吸收了空气中的脏物,尤其都市化的发展,令硬铺地面冲刷下来的雨水更为污染。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的各种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重金属粒子、沙土等等,长久以来对河川生态造成严重的

西溪环境与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西溪环境与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西部,主要属于西湖区的蒋村乡,小部分属于余杭区的五常乡。西溪湿地是浙江省的省级重要湿地之一,亦是杭州市区最重要的城市湿地,是杭州市宝贵的生态与文化资源。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西长约5.7 km,南北宽约4.1 km,总面积为10.08 km2,属河流兼沼泽型湿地和以鱼塘为主、由部分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河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 上世纪70年代,西溪地区的地表水质量达II类标准,可供生活饮用。2003年,西溪湿地水体及周边的河流水体质量基本为劣V类地表水。2006年初,除朝天暮大水面以外,所有地点的总氮和氨氮都劣V类,磷超标不明显。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建成后,水体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核心区(如秋雪庵、深潭口景区)的水体质量可达到地表水质量III~IV类标准,但周边的河流(如:严家港、沿山河、五常港、蒋村港)水体质量仍处在劣于V类地表水体。 西溪湿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等5种养分在土壤中的平均值分别为2.55%、0.14%、0.09%、116.17 mg/kg和21.53 mg/kg。其总体土壤养分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土壤表层七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铜36.8 mg/kg、锌91.5

mg/kg、铅39.2 mg/kg、镉0.23 mg/kg、汞0.19 mg/kg、砷6.3 mg/kg和铬64.9 mg/kg。 多数重金属平均含量超过背景值,7种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Pi)从大到小为:Cu>Pb>Cd>Zn>Cr>Hg> As。西溪湿地土壤采样点中仅有一个样点无污染,多数样点为轻污染和中污染。 西溪湿地底泥表层中全氮、全磷的平均含量为0.21%和0.09%。底泥表层七种重金属Cu、Zn、Pb、Cd、Hg、As和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6.3、121.3、45.8、0.367、0.223、7.9和67.5 mg/kg。单项污染指数(Pi)从大到小为:Cd>Cu>Pb>Zn>Hg>Cr>As,这与土壤中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结果有所不同。 西溪湿地水域有浮游植物105种(包括变种),隶属绿藻门26属46种、蓝藻门12属23种、硅藻门10属22种、金藻门2属2种、裸藻门3属6种、甲藻门3属3种、隐藻门2属3种。绿藻门的种类数占全部种类的43%,位于各门之首。常见藻类大多数是一些β-多污带和α-中污带的指标种类,这标志着西溪湿地有机污染仍处于较高水平。 西溪湿地水域有浮游动物135种,其中原生动物27属41种、轮虫30属63种、枝角类17属22种、桡足类7属9种。在西溪湿地的浮游动物群落组成中,轮虫的种类数居各类群之首,占47%;其次为原生动物,占30%;枝角类占16%,而桡足类只占7%。 西溪湿地水域记录有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有17种,主要为寡毛类、摇蚊及软体动物。

裕安区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报告

裕安区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报告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裕安区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部,东部与金安区毗邻,西部与金寨县相连,北部与霍邱、寿县接壤,南部与霍山县交界。全区土地总面积192600公顷。 2、经济社会简况:裕安区辖19个乡镇,1个开发区,3个街道,21个社区,280个村(居)委会,总人口99.10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9525万人,全区土地总面积192600公顷,其中耕地44975公顷,林业用地55465.5公顷,全区国内生产总值60.2亿元,林业产值2.85亿元,农民平均纯收入3951元。 3、自然地理概况:裕安区地处大别山北部边缘,为皖西南北升降过度地带,境内最高峰为西河口九尖峰,海拔651m,中部为低岗丘陵,海拔均在100m上下,北部由长岗状梁地浅沟交替分布组成的波状平原,老淠河纵贯全境。本区属亚热带边缘的东亚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在900-1400mm之间,年际变化大,降雨季节不均,春夏较多,秋冬较少;年平均气温15.5℃,极端最高气温41℃,最低温度-18.9℃,全年有效积温4941度,年总蒸发量1462.5毫米。无霜期220天,年日照时数2225.6小时。本区在低山主要成土母岩有片麻岩、云母片岩、石英片岩、板岩等变质岩类,次为沉积岩类的石英沙岩、紫色砂砾岩、砂页岩、并伴有正长石等火成岩类。丘陵及岗地上覆最重要的母质是下蜀系黄土状粘质沉积物,即第四系上更新的沉积黄土,境内土

壤以黄棕壤土类为主,呈酸性,(PH5.0—6.5),大面积丘陵及波状起伏岗地多为发育在下蜀系黄土母质上的粘盘黄棕壤,有机质含量1%以下,通透性差,但土层深厚,均在60cm以上。 二、湿地调查工作概况 1、调查时间: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结合我区的实际,我局决定自2011年5月25日开始至6月15日止,用20天的时间进行裕安区湿地资源调查的外业工作,2011年6月16日至25日,用10天时间进行内业资料整理工作,确保我区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按质、按量、按期完成。 2、参加人员:为了确保我区湿地资源调查工作如期完成,我局召开了专项的湿地资源调查工作会议及业务培训会,下发了相关的部门文件,成立了专门的湿地资源调查工作领导组,由局长及分管副局长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并抽调6名专业的技术人员成立了两个外业调查工组,专司本次湿地资源调查工作的外业调查业务;由分管副局长和资源林政科长组成质量检查组,全面负责此次调查工作的质量监督。 3、调查范围、调查方法和调查工作量:依照湿地资源调查方案,凡是8公顷以上的湖泊、沼泽、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的河流湿地,均在本次调查范围之内,根据分发的遥感影像图片确定,我区共有171个湿地斑块,两个外业调查组分别进行逐一调查。具体调查方法是:一是以3S技术为支撑,通过遥感卫片破译获取的湿地型、湿地面积、具体分布、平均海拔、植被

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 总论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市XX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建设 责任单位:XX 项目地点: 项目投资:9874.53万元 实施时间:2006年12月-2008年12月 1.2 项目提出的背景 XX湿地作为陆地与湖泊水体之间的生态交错带,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XX湿地既是湖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场所,也是湖泊自净作用有效的区域,同时也是控制污染入湖的最后一道屏障。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和《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都将XX生态带工程建设作为滇池保护与生态恢复的重要建设工程项目。《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构筑包括环湖截污、环湖道路、污水处理工程和XX生态带建设在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体系,是未来滇池保护与生态恢复建设的重要容。 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滇池污染治理工作,通过各方面多年不懈的共同努力,在滇池流域经济迅速增长、人口增加和污染负荷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基本遏制住了滇池水质迅速恶化的势头,滇池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目前实施的低投入、低产出的发展和保护模式面临着众

多的矛盾冲突,迫切需要探索环湖生态保护的新模式,加快滇池治理的进程,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使滇池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1.3.1滇池社会经济概况 XX市主城区是滇池流域居民最密集,人为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是全省全市经济、文化、商贸活动的中心。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调查统计,流域总人口308.4万人(包含居住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根据2000年XX市土地局《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滇池流域土地总面积为2920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212175公顷,占总面积的72.66%;建设用地34200公顷,占11.71%;未利用地45625公顷,占15.63%。 1.3.2 滇池北岸XX带存在问题分析 XX带湿地是处于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具有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的生态系统,它在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截留和降解入湖污染物质,改善入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滇池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 对XX带湿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围湖造田等使XX带湿地发生严重的退化,最终导致了湿地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景观消失、生物多样

苍溪县主要自然资源调查报告,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班级:2012级2班 姓名:母林文

学号:2012100125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班级:2012级2班 姓名:母林文 学号:2012100125

一、前言 (一)概述 1、调查人:母林文 2、调查时间:2014年11月初至12月中旬 3、调查地点: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4、调查对象:苍溪县主要自然资源 5、调查方法:主要采用查阅县志、网上资料搜集等调查方法 6、调查目的:依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区域问题的能力及进行区域规划实践操作的能力。并通过调查、分析和整理苍溪县的各种自然资源,对该地区的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同时对区域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旨在为苍溪县的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二)苍溪县简介 1、简介:“苍溪”顾名思义“苍山溪水”,苍溪县不仅是革命老区,更是自然资源丰富大县。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深丘,巴山东障,剑门西横,古称秦陇锁钥,蜀北屏藩。地跨北纬31°37’-32°10’,东经105°43’-106°28’。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九龙山主峰为最高,海拔1369.2米,嘉陵江出境处涧溪口海拔352米最低。整个地貌由低山和深丘及河谷平坝构成。辖64个乡(镇)、734个行政村。人口7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9.2万,居住着汉、回、壮、傣、藏、彝、布依等民族,少数民族占0.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27人。幅员面积2330.19平方公里。 2、范围(轮廓):

花溪湿地公园调查报告

贵州大学实习报告专用纸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潘家青学号: 0920020409 班级: 091 实习性质社会调查实习地点:贵州省黄平县指导教师:王家洪成绩: 黄平县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姓名潘家青 (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旅管091) 1 前言 一、调查时间 2011年8月5至8月26日 二、调查地点 贵州省黄平县 三、旅游资源调查目的 旅游业是当代全球最大的产业,也是最具发展前途的行业之一,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选择旅游。因此围绕旅游资源发展的需要,为其查明可供利用的旅游资源状况,系统而全面地掌握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性质,级别,特点,及价值,为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有效规划和合理利用做好准备,旅游资源的发展提供决策和依据,开辟更新更佳的经济收益渠道。以黄平县作为旅游地,进行了调查。 四、调查要求 (1)认知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阐述其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位置、变化规律、数量、特色、特点、类型组合匹配、组成结构和功能价值等并对其进行评价。

(2)以本地区旅游资源为基础,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景点设计,形成内容丰富的旅游路线,以期能有效地发挥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价值,塑造且兰黄平的特色空间形象,为其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使黄平的旅游得到全方位的绽放。 五、调查方法 实地考察、网上与图书馆资料查询、人员采访 2 调查点状况 黄平县旅游资源状况 一、黄平县概况 “黄平”名称源于旧州,因旧州地平“厥土为黄”而得名,郭子章《郡县释名》又云:“贵州山箐插天,独黄平田壤平夷,颇似江南,故称黄平”。黄平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迷人,奇山秀水应有尽有,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民族风情古朴浓郁。黄平是苗族革家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堪称天下革家第一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贵州东线旅游之亮点,线上之明星。有“中国洞中漂流绝景”—野洞河,“贵州漂流特级金矿”—飞云大峡谷,贵州“高原明珠”—舞阳湖,“苗疆圣水”—浪洞温泉,有独具明清建筑风格的贵州第一古刹—飞云崖,原始森林——上塘朱家山等。目前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各方客商看好黄平市场,纷纷前来洽谈其它景点的开发。黄平旅游大县的格局正在形成。 全县总面积1668平方公里,辖5镇9乡,共243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2%。 二、旅游环境 (一)地理概况 黄平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东经 107o35`40"-108o12`48"和北纬26o43`46"- 27o14`30"之间,东界施秉县,南接台江县、凯里市,西连黔南州翁安县、福泉市,北邻遵义地区余庆县。距省城贵阳196公里,州府凯里54公里。连接黔东南、黔南、遵义三地州,接壤凯里、台江、施秉、余庆、瓮安、福泉六县市。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说课讲解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 (2014年1月13日) 国家林业局 一、基本情况 为满足我国湿地保护管理需要,更好地履行《湿地公约》,2003年我国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初步掌握了单块面积100公顷以上湿地的基本情况。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湿地生态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准确掌握湿地资源及其生态变化情况,制订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政策,编制重大生态修复规划,国家林业局于2009-2013年组织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 按照《湿地公约》,第二次调查确定起调面积为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湿地,开展了湿地类型、面积、分布、植被和保护状况调查,对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和湿地公园内的湿地,以及其他特有、分布有濒危物种和红树

林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湿地开展了重点调查,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状况、利用和受威胁状况等。 参与本次调查的省级及以上单位203个、技术人员2.2万人,调查采用3S技术(即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简称)与现地核查相结合的方法。全国共区划湿地斑块27.62万块,区划湿地区3391个,重点调查湿地1579处,布设植物调查样方72227个,动物调查样带和样方14044个,获取调查成果数据2.6亿条。 二、调查结果 调查主要成果:一是掌握了调查范围内符合公约标准的各类湿地面积、分布和保护状况,建立了遥感影像和基础数据库。二是掌握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其他重要湿地的生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社会经济及受威胁状况等。三是掌握了近十年来100公顷以上湿地面积、保护状况和受威胁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四是建立了稳定的湿地资源调查专业队伍和专家团队。五是形成了完善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系列技术规范。 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另有水稻田面积3005.70万公顷未计入),湿地率5.58%。其中,调查范围内湿地面积5342.06万公顷,收集的香港、澳门和台湾湿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