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压缩机课程设计

压缩机课程设计

压缩机课程设计学号:班级:姓名:专业:指导老师:二零一三年七月课程设计题目已知参数:排气量 1.5(min /3m ) 进气压力 0.5MPa 排气压力 6.8MPa(表压) 进气温度 293K 转速 375rpm 行程 300mm 相对湿度 80% 冷却水温303K工作介质 天然气结构形式L 型,双级,双作用设计任务:对活塞压缩机进行热力和动力计算。

热力计算一、 设计原始数据: 排气量:min /1530m Q =进气压力:Ps=0.5MPa(绝对压力) 进气温度:ts=293K排气压力:Pd=6.9MPa(绝对压力)二、 热力计算: 1、计算总压力比: 8.135.09.6===MPaMPaPs Pd z ε2、压力比的分配: 715.321===z εεε3、计算容积系数:查《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主编,得: 20℃,0.5MPa 时,天然气3195.17015.12451.211===Cv Cp k ; 30℃,1.8575MPa 时,天然气35.17015.13471.222===Cv Cp k ; 50℃,6.9MPa 时,天然气46.18231.16706.233===Cv Cp k 。

所以可以大致取值:第Ⅰ级压缩过程,绝热指数34.11=k ; 第Ⅱ级压缩过程,绝热指数46.12=k 。

查《往复活塞压缩机》郁永章主编,P31,表1-2算得: 第Ⅰ级压缩过程,膨胀指数255.11=m ; 第Ⅱ级压缩过程,膨胀指数352.12=m 。

据《往复活塞压缩机》郁永章主编,P29内容可取: 第Ⅰ级压缩过程,相对余隙容积14.01=α; 第Ⅱ级压缩过程,相对余隙容积16.02=α。

由公式: )1(11--=mv εαλ ,得:第Ⅰ级压缩过程,容积系数742.0=v λ; 第Ⅱ级压缩过程,容积系数738.0=v λ。

4、确定压力系数:由于各级因为弹簧力相对气体压力要小的多,压力系数p λ在0.98——1.0之间。

活塞式压缩机总体设计方案

活塞式压缩机总体设计方案

总体设计方案设计依据及参数公称容积流量:10 m3/min压缩介质:空气进气压力:大气压公称排气压力:0.8 MPa(表)排气温度:<180℃总体设计原则设计活塞压缩机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3]:a.满足用户提出的排气量、排气压力,及有关使用条件的要求。

b.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应理解为压缩机需要大修时间间隔的长短),足够高的使用可靠性(应理解为压缩机被迫停车的次数)。

c.有较高的运转经济性。

d.有良好的动力平衡性。

e.维护检修方便。

f.尽可能采用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

g.制造工艺性良好。

h.机器的尺寸小、重量轻。

第一节结构方案的选择一结构型式的特点及其选择压缩机的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气缸排列的型式(指气缸中心线的排列位置)和运动机构的结构。

(一)气缸排列的型式及其选择根据气缸排列的型式不同,有立式压缩机、卧式压缩机、对称平衡型压缩、对置型压缩机及角度式压缩机。

角度式压缩机,气缸中心线具有一定的角度,但不等于零度和180℃。

按气缸中心线的位置不同,又可以分为W型、V型(如图1)、L型和扇型。

立式压缩机优点有1 活塞表面不受活塞重量,因而气缸和活塞的磨损比卧式的小且均匀,活塞环的工作条件有所改善,能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2 占地面积小。

3 因为载荷使机身主要产生拉伸和压缩应力,所以机身的型式简单,重量轻。

4 往复运动部件的惯性力垂直作用在基础上,而基础抗垂直振动的能力较强,所以它的尺寸较小。

由于本设计排气量和排气压力比较小,选择角度式中的V 型压缩机,使其具有较好的平衡性,同一曲拐上相邻的汽缸中心线夹角做成90°。

它的好处:1> 各列的一阶惯性力的合力,可用装在曲轴上的平衡重达到大部分或完全平衡,因此,机械可有较高的转数。

2> 气缸彼此错开一定的角度,有利于气阀的安装和布置,因而使气阀的流通面积有可能增大(相对于立式压缩机而言),中间冷却器和级间管道可以直接装在机械上,结构紧凑。

活塞式压缩机设计说明讲解

活塞式压缩机设计说明讲解

活塞式压缩机设计说明讲解活塞式压缩机的设计说明姓名:班级:学号:指导⽼师:1.题⽬:复算19WY-9/150型氢氦⽓压缩机在⽬前操作条件下的各级压⼒、排⽓温度、排⽓量、功率,作出计算⽰功图、切向⼒图、活塞⼒图、标明最⼤活塞⼒与切向⼒,核算配⽤电机功率是否适当?2.19WY-9/150型氢氦⽓压缩机简介19WY-9/150型氢氦⽓压缩机是我省投产3000吨⼩型化肥⼚的氮氢⽓压缩机,⼆列之间为飞轮,由电机通过三⾓⽪带拖动。

压缩机为卧式、两列、门型、四线压缩。

原料(半⽔煤⽓)经脱硫后进⼊I级,经I级压缩后送去变换、⽔洗、碳化,碳化后为碳化⽓。

碳化⽓返回II级、III、IV级压缩后去洗铜、合成。

3.⽬前操作条件与有关数据(1)操作条件:吸⽓压⼒:0.15MPa(绝)排⽓压⼒:16.0MPa(绝)I级出⼝与II级进⼝压⼒差为 P=0.09MPa吸⽓温度:I 级进⼝相对湿度Φ=1 (2)⽓体组成(3)有关数据:活塞⾏程:S=310mm ,活塞杆直径d=60mm 转速:n=209rpm ,连杆长度l=700mm; I 、IV 列超前II 、III 列90度往复运动件重量:I —IV 列210.9kg ;II —III 列193.7kg 飞轮矩GD 2为471.0kgm 2,配⽤电机额定功率:155kw 。

设计计算⼀ . 计算各级的⾏程容积。

I 级:32222212421S10.05439m 0.31)0.060.0652(0.344π)S d D D (D 4πV =?--??=-+-=II 级:3222322S20.01704m 0.31)0.1352(0.214π)S D (2D 4πV =?-??=-=III 级:322223S30.00356m 0.31)06.0(0.1354π)S d (D 4πV =?-?=-=IV 级:3224S40.00103m 0.31065.04πS D 4πV =??==⼆计算各级名义压⼒和名义压⼒⽐已知 16MPa P 0.15MPa P d4s1==s2s2s2s1s1s1T V P T V P =0.4867MPa 3030.017043080.054390.15V T T V P P s2s1s2s1s1s2===0.5767MPa 0.09P P s2d1=+=MPa 3673.23030.003563130.054380.15V T T V P P P s3s1s3s1s1s3d2====MPa 1822.83030.001033130.054390.15V T T V P P P s4s1s4s1s1s4d3====3.8450.150.5767P P εs1d11===864.40.48672.3673P P εs2d22=== 456.32.36738.1822P P εs3d33===955.18.182216P P εs4d44===三排⽓温度1 .绝热指数计算⾸先需算出各⽓体的绝热指数,查《活塞式压缩机》附表1常⽤⽓体物理性质得:各⽓体绝热指数注:表中所列的⽓体绝热指数为时的参数,但对于理想⽓体绝热指数的⼤⼩与温度的关系不⼤,顾可不考虑温度的影响,可把k 看做是常数。

微型风冷活塞式压缩机(W-80)的设计(全套图纸)

微型风冷活塞式压缩机(W-80)的设计(全套图纸)

摘要活塞式压缩机是一种容积式压缩。

它是用来提高气体压力和输送气体。

目前活塞式压缩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如石油裂解气的分离、石油加氢精制、气流纺纱、谷物的气力输送、制冷等领域。

本次设计的压缩机主要用于轻纺工业、冶金工业中。

通过了解该压缩机的基本结构极其工作原理,重点掌握其结构设计,学会所含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方法及其强度校核方法。

在设计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我最终了解设计一个机械设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整个设计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热力计算,包括气缸行程容、最大活塞力、排气温度、功率和效率以及压缩机其他主要结构尺寸的确定;第二部分是动力计算与分析,包括曲柄连杆机构的受力情况的分析计算、主要零部件的强度校核以及力矩平衡;第三部分主要是曲轴的平衡计算。

整个设计过程与设计内容是按设计标准要求进行的,符合工程需求。

关键词:活塞式压缩机;结构尺寸;行程容积;主要零部件强度校核;AbstractPiston type compressor is a new type of compression. It is used to increase the gas pressure and gas transportation. At present, the piston compressor is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such as oil gas separation, oil hydrofining, air spinning, grain pneumatic conveying, refrigeration and other fields.The design of the compressor is mainly used for the textile industry, the metallurgical industry.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compressor is working principle, key grasp its structure design, learn the structure design method contained in parts and its strength check method. In the design process, 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I finally understand the basic idea and design method of a mechanical device.The whole design process mainly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includ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ylinder stroke volume, maximum piston force, the other main structure size, power and efficiency as well as the exhaust temperature of compressor; The second part is the dynamic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force of crank and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the calculation of main parts of the strength check and balance; The third part is the calculation of crankshaft balance. The whole design process and design ar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meet the demands of engineering.Key words: piston compressor; structure; stroke volume; the main parts of the strength check;目录摘要 ------------------------------------------------------------------------------------------------------------------------------ I II Abstract ---------------------------------------------------------------------------------------------------------------------------- IV 目录 ------------------------------------------------------------------------------------------------------------------------------ V 1 绪论 ------------------------------------------------------------------------------------------------------------------------------- 11.1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11.2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 21.3本课题应达到的要求 ------------------------------------------------------------------------------------------------- 32 压缩机总体结构的设计 ------------------------------------------------------------------------------------------------------ 42.1 设计原则及设计要求------------------------------------------------------------------------------------------------- 42.2 结构方案的选择------------------------------------------------------------------------------------------------------- 43 压缩机的热力计算 ------------------------------------------------------------------------------------------------------------ 73.1 技术参数 ---------------------------------------------------------------------------------------------------------------- 73.1.1 总压力比的确定 ---------------------------------------------------------------------------------------------- 73.1.2 压缩机级数的确定 ------------------------------------------------------------------------------------------- 73.1.3 确定容积系数 ------------------------------------------------------------------------------------------------- 73.3.4 确定压力系数和温度系数---------------------------------------------------------------------------------- 83.3.5 计算泄漏系数 ------------------------------------------------------------------------------------------------- 83.3.6 初步计算气缸工作容积------------------------------------------------------------------------------------- 83.3.7 确定行程、缸径及实际行程容积 ------------------------------------------------------------------------ 83.3.8 复算压力比或调整余隙容积------------------------------------------------------------------------------- 93.3.9 计算缸内实际压力,确定最大活塞力 ------------------------------------------------------------------ 93.3.10 计算实际排气温度------------------------------------------------------------------------------------------ 93.3.11 计算轴功率 --------------------------------------------------------------------------------------------------103.3.12 等温效率 -----------------------------------------------------------------------------------------------------104 压缩机的动力计算 ----------------------------------------------------------------------------------------------------------- 114.1 已知数据整理 --------------------------------------------------------------------------------------------------------- 114.1.1 运动计算------------------------------------------------------------------------------------------------------- 114.1.2 气体力的计算 ------------------------------------------------------------------------------------------------134.1.3 往复惯性力的计算 ------------------------------------------------------------------------------------------164.1.4 摩擦力的计算 ------------------------------------------------------------------------------------------------174.1.5 综合活塞力的计算及综合活塞力曲线的绘制--------------------------------------------------------184.1.6 切向力的计算及切向力曲线的绘制 --------------------------------------------------------------------194.1.7 飞轮矩的确定 ------------------------------------------------------------------------------------------------215 主要零部件的分析设计 -----------------------------------------------------------------------------------------------------245.1 运动部件分析计算---------------------------------------------------------------------------------------------------245.1.1运动部件分析 -------------------------------------------------------------------------------------------------245.1.2曲轴的平衡计算 ----------------------------------------------------------------------------------------------255.1.3运动部件受力校核-------------------------------------------------------------------------------------------265.2 工作部件分析计算---------------------------------------------------------------------------------------------------305.2.1气阀组件 -------------------------------------------------------------------------------------------------------305.2.2活塞组件 -------------------------------------------------------------------------------------------------------315.2.3气缸--------------------------------------------------------------------------------------------------------------326 结论与展望 -------------------------------------------------------------------------------------------------------------------346.1 结论 ---------------------------------------------------------------------------------------------------------------------346.2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34致谢 ------------------------------------------------------------------------------------------------------------------------------35参考文献---------------------------------------------------------------------------------------------------------------------------361 绪论1.1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压缩机是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的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

压缩机专业课程设计

压缩机专业课程设计

压缩机专业课程设计压缩机课程设计学号:班级:姓名:专业:指导老师: 二零一三年七月课程设计题目已知参数:排气量 1.5(min/3m) 进气压力0.5MPa 排气压力 6.8MPa(表压) 进气温度 293K 转速 375rpm行程 300mm相对湿度80%冷却水温303K工作介质天然气 结构形式L 型,双级,双作用 设计任务:对活塞压缩机进行热力和动力计算。

热力计算一、 设计原始数据: 排气量:min /1530m Q进气压力:Ps=0.5MPa(绝对压力) 进气温度:ts=293K排气压力:Pd=6.9MPa(绝对压力)二、 热力计算: 1、计算总压力比: 8.135.09.6===MPaMPaPs Pd z ε2、压力比的分配: 715.321===z εεε3、计算容积系数:查《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主编,得: 20℃,0.5MPa 时,天然气3195.17015.12451.211===Cv Cp k ; 30℃,1.8575MPa 时,天然气35.17015.13471.222===Cv Cp k ; 50℃,6.9MPa 时,天然气46.18231.16706.233===Cv Cp k 。

所以可以大致取值:第Ⅰ级压缩过程,绝热指数34.11=k ; 第Ⅱ级压缩过程,绝热指数46.12=k 。

查《往复活塞压缩机》郁永章主编,P31,表1-2算得: 第Ⅰ级压缩过程,膨胀指数255.11=m ; 第Ⅱ级压缩过程,膨胀指数352.12=m 。

据《往复活塞压缩机》郁永章主编,P29内容可取: 第Ⅰ级压缩过程,相对余隙容积14.01=α; 第Ⅱ级压缩过程,相对余隙容积16.02=α。

由公式: )1(11--=mv εαλ ,得:第Ⅰ级压缩过程,容积系数742.0=v λ; 第Ⅱ级压缩过程,容积系数738.0=v λ。

4、确定压力系数:由于各级因为弹簧力相对气体压力要小的多,压力系数p λ在0.98——1.0之间。

活塞式压缩机气阀设计

活塞式压缩机气阀设计

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机电控制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衢州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V-0.17/7活塞式空气压缩机之曲轴设计作者:孙晨彬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化工设备维修技术09级指导教师:冯超英职称:工程师2012年6 月8 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V-0.17/7活塞式空气压缩机之气阀设计摘要我国微型空压机的发展基本上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并逐渐发展起来的。

活塞式压缩机属於最早的压缩机设计之一,但它仍然是最通用和非常高效的一种压缩机。

活塞式压缩机通过连杆和曲轴使活塞在气缸内向前运动。

如果只用活塞的一侧进行压缩,则称为单动式。

如果活塞的上、下两侧都用,则称为双动式。

活塞式压缩机主要由机体、曲轴、连杆、活塞组、阀门、轴封、油泵、能量调节装置、油循环系统等部件组成。

其中曲轴是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主要部件之一,传递着压缩机的全部功率。

其主要作用是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通过连杆改变为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

曲轴在运动时,承受拉、压、剪切、弯曲和扭转的交变复合负载,工作条件恶劣,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主轴颈与曲轴销的耐磨性。

故曲轴一般采用40、45或50号优质碳素钢锻造,但现在已广泛采用球墨铸铁(如QT50-1.5与QT60-2等)铸造。

关键词:活塞式压缩机,活塞,曲轴,材料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设计题目 (1)1.2问题来源 (1)1.3无油润滑压缩机的显著特点 (2)1.4压缩机发展概况 (2)第二章总体设计 (4)2.1机构方案的选择 (4)2.1.1根据设计要求选V型压缩机 (4)2.1.2冷却方式的选择 (5)2.1.3驱动方式的选择 (5)2.2压缩机的机构参数 (5)2.2.1活塞平均速度 (5)2.2.2转速与行程 (6)2.2.3级数 (6)2.3压缩机方案设计中影响结构设计的其他因素 (7)2.3.1十字头的影响 (7)2.3.2级在列中的配置 (7)第三章压缩机设计热力计算 (8)3.1热力计算 (8)3.2计算过程 (8)3.2.1估计排气温度 (8)3.2.2容积效率度的确定 (9)3.2.3工作容积的确定 (9)3.2.4确定活塞行程S及汽缸直径D (9)3.2.5实际指示功w i计算 (10)及轴功率 (11)3.2.6指示功率pi3.2.7电机功率的选取 (11)第四章零部件计算 (12)参考文献 (25)谢辞 (26)机械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一章绪论1.1设计题目设计v-0.17/7型活塞式空压机已知:1. 介质:空气;2.进气状态:<1>进气压力:常压<2>进气温度:常温(<=40度)<3>相对湿度:<=80%3.排气状态:<1>额定排气压力0.7Mpa<2>额定排气量0.37m/min<3>排气温度(各级):<=180度4. 汽缸排列型式是V型风冷式,电机驱动。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全套设计1 引言空气压缩机是指压缩介质为空气的压缩机,主要作用是为生活、生产提供源源不断地、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

作为一种工业装备,压缩机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管线、冶炼、制冷和矿山通风等诸多重要部门;作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元件,在航空、水、陆交通运输和发电等领域随处可见;作为增压器,已成为当代内燃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件。

在诸如大型化肥、大型乙烯等工艺装置中,它所需投资可观,耗能比重大,其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装置经济效益,安全运行与整个装置的可靠性紧密相关,因而成为备受关注的心脏设备[1]。

压缩机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容积式和动力式两大类;按压缩级数分类,可分为单级压缩机、两级压缩机和多级压缩机;按功率大小分类,可分为微小型压缩机、中型压缩机和大型压缩机。

按压缩机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立式、卧式和角度式。

而且角度式又可分为L型、V型、W型、扇形和星型等。

不同形式的压缩机具有其鲜明的特点,根据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决定了其不同的适用范围[2]。

空气压缩机的选择主要依据气动系统的工作压力和流量。

起源的工作压力应比气动系统中的最高工作压力高20%左右,因为要考虑供气管道的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

如果系统中某些地方的工作压力要求较低,可以采用减压阀来供气。

空气压缩机的额定排气压力分别为低压(0.7MPa~1.0MPa)、中压(1.0MPa~10MPa)、高压(10MPa~100MPa)和超高压(100MPa以上),可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

常见使用压力一般为0.7~1.25MPa[3]。

空气压缩机应用范围极为广泛,且由资料显示国内需求量呈上升趋势,是中小型工业用压缩机一个庞大的族群。

中、小型微型工业用往复活塞式压缩机有着相同的传动部件基础上变换压缩级数和气缸直径,迅速派生出多品种变形产品的便利条件。

不仅其容积流量、排气压力变化多端,通过适当调整部分零部件材质还可以压缩多种气体,大为扩展服务领域[4]。

活塞式压缩机与其他类型的压缩机相比,特点是(1)压力范围最广。

活塞式压气机设计说明书

活塞式压气机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机械原理题目名称活塞式气机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及自动化姓名张亚指导老师毕平2014年12月26日、八、亠刖言活塞式压气机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各工业部门都活得广泛的应用。

往复式压缩机是工业上使用量大、面广的一种通用机械。

立式压缩机是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的一种,属于容积式压缩机,是利用活塞在气缸中运动对气体进行挤压,使气体压力提高。

热力计算、动力计算是压缩机设计计算中基本,又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根据任务书提供的介质、气量、压力等参数要求,经过计算得到压缩机的相关参数,如级数、列数、气缸尺寸、轴功率等,经过动力计算得到活塞式压缩机的受力情况。

活塞式压缩机热力计算、动力计算的结果将为各部件图形以及基础设计提供原始数据,其计算结果的精确程度体现了压缩机的设计水平。

目录一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分析 (4)二曲柄滑块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9)三齿轮机构的设计 (11)四凸轮机构的设计 (13)五飞轮的设计 (14)六设计感想 (15)参考文献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分析已知:活塞冲程H ,连杆与曲柄的长度比 人曲柄平均角速度31。

要求:选取曲柄位置 忙1200和 忙2400,画出机构运动简图和该机构 在该位置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多边形。

1•画出机构运动简图如图1 ($=120o )由已知条件可求得V A = 3i l oA=50*75mm/s=3750mm/s有 V A + V B A = V B大小: V 方向: 丄OA丄AB// OB取适当比例尺u 做速度多边形如图2 可求得 V BA 二ul^B =3375mm/s3=V B A /L AB =a BA = 3)2A2L AB =S A2L oA =75mmL AB =375mn t由a A a BA a BA a B大小:V V方向:// OA // AB 丄AB // OB选适当的比例尺做加速度多边形如图3图2 图3a BA 290.1rad /L AB24468.75N已知构的重量G,重心S的位置和绕重心轴的转动惯量J,示意如图,数据见件表1.对2、3组成的基本杆组受力分析如图41800NF l2JS2 2由此得h i由于 FRl2FtR12G2F |2 F |3G3FR43大小:VV V V V 方向:VVVVVV作受力多边形如图5R12 AB 2 I求得图5可以求出各个平衡力,其中如图所示对构件1作受力分析如图6对0点取矩,即:耳° 0 得Md二2•做机构的运动简图(© =2400)有已知条件得L oA=75mm L AB=375m V A= ®i|oA=50*75mm/s=3750mm/s对机构做速度分析得有V A+ V B A= V B大小:V方向:丄0A 丄AB // OB做速度多边形如图82则V BA 2063.5mm w2 5.5rad/sa BA ^I AB 18375mm/s2对其做加速度分析n ta A a BA a BA a B大小:V V方向:// OA // AB 丄AB // OB选适当的比例尺M a做加速度多边形如图由加速度多边形求出各力分别为F G3I 3840NM12 J S2 2 12656.25N 1660N 2180rad / sh1M 12F 69mm对B点取矩得F R U AB F|2h| 0可得F R12 1460N图10F R12 F Rl2 G2 F I 2 F I 3 G3 F R43 0大小: V V方向:V V V V V V V 作力多边形如图11图11如图求得各平衡力,其中F R12如图所示杆1的受力多边形如图12所示,由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4L-208型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选型及设计 ()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压缩机已经成为众多部门中的重要通用机械。压缩机是压缩

气体提高气体压力并输送气体的机械,它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纺织、冶炼、仪表控制、医药、食品和冷冻等工业部门。在化工生产中,大中型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及离心式压缩机则成为关键设备。本次设计的压缩机为空气压缩机,其型号为D—42/8。该类设备属于动设备,它为对称平衡式压缩机,其目的是为生产装置和气动控制仪表提供气源,因此本设计对生产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活塞式压缩机是空气压缩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它是利用气缸内活塞的往复运动来压缩气体的,通过能量转换使气体提高压力的主要运动部件是在缸中做往复运动的活塞,而活塞的往复运动是靠做旋转运动的曲轴带动连杆等传动部件来实现的。

关键词:活塞式压缩机;结构;设计;强度校核;选型 1.1 压缩机的用途 4L—20/8型空气压缩机(其外观图见下页),使用压力0.1~1.6Mpa(绝压)排气量20m3 /min,可用于气动设备及工艺流程,适用于易燃易爆的场合。 该种压缩机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工艺流程用压缩机是为了满足分离、合成、反应、输送等过程的需要,因而应用于各有关工业中。因为活塞式压缩机已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的需要,故保证其可靠的运转极为重要。气液分离系统是为了减少或消除压缩气体中的油、水及其它冷凝液。 本机为角度式L型压缩机,其结构较紧凑,气缸配管及检修空间也比较宽阔,基础力好,切向力也较均匀,机器转速较高,整机紧凑,便于管理。 本机分成两列,其中竖直列为第一列,水平列为第二列,两列夹角为90度,共用一个曲拐,曲拐错角为0度。 2

1.2 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简介 1.2.1 工作原理 本机为往复活塞式压缩机,依靠气缸内往复运动的活塞压缩气体容积而提高其压力。 当驱动机(电机)开启后,通过弹性联轴器带动压缩机的曲轴作旋转运动,不断旋转的曲轴使连杆不停的摆动,从而牵动十字头、活塞杆、活塞分别在十字头滑道内和气缸内作往复直线运动[5]。 压缩机工作时,在活塞从内止点到外止点运动的过程中,气缸容积处于相对真空状态,缸外一级进气缓冲罐中的气体即通过吸气阀进入一级气缸内,当活塞行至外止点时,气缸内充满了低压气体。当活塞由外止点向内止点运动时,吸气阀自动关闭,气缸内的气体被逐渐压缩而使压力不断提高,当气体压力大于排气阀外压力和气阀弹簧力时,排气阀打开,排出压缩气体,活塞运动到内止点时排气终了,准备重新吸气。至此,完成一个膨胀、吸气、压缩、排气、再吸气的工作循环。 从一级气缸排出的气体,进入中间冷却器后,再经仪表控制管路组件二级气缸,进行第二次压缩至需要压力,经过二级排气缓冲罐排出压缩机。因此,周而复始,活塞不断的往复运动,吸入气缸的气体亦不断地被吸入排出,从而不断地获得脉动压缩气体。

1.2.2 结构简介 (1)压缩机构 1)气缸组件: 各级气缸中都有三层壁并行成三层空腔,最里层的薄壁筒为气缸套,紧贴在内壁上,内壁与其外面一层形成空腔通冷却水,称为冷却水套;冷却水套包在整个缸体、缸头、填料涵腔和气阀空腔周围,以期全面冷却气缸里的各部件;外层是气体通道,它被分成两部分:吸入通道和排出通道,分别与吸入和排出阀相通, 缸体靠近曲轴侧,由于穿过活塞杆,为防止气体泄漏,设有填料函腔,整体为铸铁结构。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气缸靠轴侧的座盖与缸体铸成一体,简化了座盖结构,减少了密封面,填料涵和气缸中心线的同心度很容易保证,气缸座盖上有止口与压缩机中相配合,以保证气缸和十字头滑道的同心度,但这种结构较复杂,铸造工艺有一定难度。 2)活塞组件: 3

图1.4压缩机结构简图 一级活塞为盘形中空组合活塞,整个活塞分成两部分;二级活塞为盘形中空整体活塞。均为铝合金铸造,表面用阳极氧化处理,可以防腐蚀,一级活塞有一道支撑环,四道活塞环,装配时应将活塞环的开口相互错开,可以减少泄漏。各级活塞环均为四氟乙烯,气缸由注油器实现有油润滑。 活塞杆有良好的耐磨性,活塞杆与十字头用螺栓连接,旋入或旋出螺纹即可调节气缸和活塞的间隙。 3)吸气阀和排气阀部件: 各级吸气阀均为环形阀,由阀座、阀盖、阀片、弹簧等零件组成。阀片由不锈钢组成,其它零件都经镀镉处理,因而气阀的耐磨性良好。气阀中均匀分布的弹簧将阀片压紧在阀座上,工作时,阀片在两边压差和弹簧力的作用下打开或关闭,由于气阀阀片自动而频繁的开启,因而要求弹簧力均匀,安装时应对弹簧仔细挑选,力求弹簧高度一致。另外,在阀座、阀盖的密封面上,严禁划伤或粘上固体颗粒杂质。 4)填料部件: 本机填料部件由节流套、密封环、闭锁环等组成,节流套内的节密封环槽用于节流降压,减轻密封环的负荷。闭锁环、密封环靠外圈弹簧和气体力紧箍在活塞杆上起到密封作用,若内表面磨损,密封元件将自行补充,因而不致密封实效。 4

5)中间接筒部件: 中间接筒、刮油环座、油封圈等组成中间接筒部件。中间接筒分别与气缸和机身相连,其上有两个窗孔,供 装卸刮油座及填料等用,并开有三个接管口,一个接填料密封润滑管路,另两路接排污管路。 (2)传动机构 L型机身内装有曲轴,与联轴器同步电机相连,曲轴轴径两端各装有一个滚动轴承,曲轴上装有两块平衡块,以平衡回转部分不平衡质量和运动部件的部分惯性力,同一曲轴柄销上装有两根连杆,同时带动水平列和竖直列的往复部件。 连杆为球墨铸铁铸造,与曲柄销连接的大部分都装有轴瓦,轴瓦与轴颈的间隙可用垫片进行调节,大小头轴瓦之间沿连杆轴向钻有油孔,连杆与活塞杆之间的空隙,十字头销及十字头体上钻有油孔,使由连杆进来的润滑油能进入十字头。

1.3 压缩机曲轴组件简介 1.3.1 概述 曲轴组件,包括曲轴、平衡重及两者之间的连接件等。 曲轴如下图所示由三部分组成:主轴颈、曲柄和曲柄销。曲柄和曲柄销构成的弯曲部分称之为曲拐[12]。

1——主轴颈 2——曲柄 3——曲柄销 图1.5 曲轴组成示意图

1.3.2 曲轴结构 压缩机曲轴有三种基本型式:曲柄轴、曲拐轴(简称曲轴)和偏心轮轴。 曲轴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型式,其曲拐一般两端支承,刚性较曲柄轴好。 曲轴的支承方式有两种:全支承是每个曲拐两侧均设有主轴承;非全支承方式是每2~3个曲拐的两侧用两个主轴承。前者对曲轴的刚性,以及机身系列化时奇数列要求的满足有利; 5

后者对缩短压缩机的长度有利。 曲轴的结构设计要点是曲轴定位、轴颈、过渡圆角、油孔、轴端和平衡重的设计。其主要结构尺寸设计应使配用的轴承有承受负荷的能力,同时曲轴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交变弯曲与交变扭转的联合作用,保证轴颈偏转角处的 应力不超过许用值。 曲轴一般用40#和45#优质碳素钢。碳素钢在合理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后,已可满足压缩机曲轴的要求,只有极少场合应用40Cr等合金。

1.3.3 曲轴强度 曲轴强度计算主要包括静强度计算和疲劳强度计算。静强度计算的目的是求出曲轴各危险部位最大工作应力。疲劳强度计算的目的是求出曲轴在反复承受交变工作应力下的最小强度储备,通常以安全系数的形式表示。 曲轴的强度计算一般有如下步骤: (1) 轴的受力分析; (2) 轴静强度校核; (3) 轴疲劳强度校核; (4) 轴刚度校核。

第2章4L-20/8型空气压缩机 2.1 热力计算 2.1.1 初步确定压力比及各级名义压力 (1)确定各级压力比 压力比的分配通常按最省工的原则进行,即可按等压比分配原则[3]。



1Ⅱ2

P

P

k (2-1)

两级压缩总压力比 14.714.00.11Ⅱ2P

P

取67.2Ⅱ

(2)各级名义进排气压力如下: 6

kkkPP12 (2-2) kkPP2)1(1 (2-3)

2.1.2 计算各级排气系数 因压缩级工作压力不高,介质为空气,全部计算可按理想气体处理。 由排气系数的计算公式:

lTPv (2-5)

分别求各级的排气系数。 (1)计算容积系数:



111

mv (2-6)

Ⅰ级多变膨胀指数

m:

2.1)14.1(5.01)1(5.01km

Ⅱ级多变膨胀指数

m:

25.1)14.1(62.01)1(62.01Ⅱkm

则各级容积系数为:

858.013095.01112.111

mv



862.013098.011125.111ⅡⅡⅡⅡmv

2.1.3 计算各级凝析系数及抽加气系数 计算各级凝析系数 (1) 计算在级间冷却器中有无水分凝析出来 查得水在26℃和35℃时的饱和蒸气压:

kPa170.3bP(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