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压缩机课程设计

离心式压缩机课程设计
离心式压缩机课程设计

离心式压缩机课程设计

一、 设计任务说明

1、 设计参数

2/98.0cm kg P in =,℃T in 27

=,min /400Q 3m vin =,2/9cm kg P out =,℃T O H 242= 工质:干空气,K kg m kg ??=/29.27

R ,4.1=k 2、 设计方法:效率法。

效率法:是根据已有的压缩机的生产和科学实验,预先给定级的多变效率。同时,对于级的主要几何参数相对值,主要气动参数和各元件的型式,按已有的经验数据选取,从而设计计算出压缩机流道部分的几何尺寸。

二、 参数整理

2/98.0cm kg P in = 2/9cm kg P out = ℃T in 27==300K

℃T O H 242==297K min /400Q 3m vin =

s m m Q Q vin vin /8667.6min /41240003.11.0333==?==计

()()

511.998

.098.0904.198.004.1P in =-+=-+=

in in out P P P 计ε

K kg m kg ??=/29.27R ,4.1=k

K kg J g R R g ?=?=?=/846.2868.927.29

三、 方案计算

1、 段的确定

(1) 确定段数

根据计算压比的数值,按照经验,当ε=5~9时,Z=2~3 这里取Z=2,N=Z+1=3,即采用三段,两次中间冷却。 (2) 确定段压比

① 选取段间压力损失比99.0=i λ(i=Ⅰ,Ⅱ) ② 各段进口温度:

300K =in ⅠT

K T O H Ⅱ30912273T 2in =++= K T T O H in Ⅲ311142732=++=

③ 选取各段平均多变效率:

79

.081.082.0===pol Ⅲpol Ⅱpol Ⅰηηη ④ 计算系数:

0427.1T in ==

pol Ⅱin Ⅰpol ⅠⅡⅠT Y ηη

0760.1pol ==

pol Ⅲ

in ⅠⅠin ⅢⅡT T Y ηη

⑤ 各段计算压比:

()4394.2Y Y 3

1k ==-k ⅡⅠⅡ

ⅠⅠλλεε计

1073.21

==-k k Ⅰ

ⅡY εε

8591.1Y 1

-=

k k Ⅱ

Ⅲεε

为了避免后面级升温过高和2

2

D b 过小,对计算压比进行调整如下所示: 段压比的调整 序号 名称 符号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1 计算压比 ε

2.4394 2.1073 1.8591 2 调整后压比

ε

2.735 2.105 1.70 3

调整前后压比差

%

12.3

-0.11

-8.5

误差在合理范围内,调整合理。 校核段压比:

9.592==ⅢⅡⅡⅠⅠελελεε计

(3) 各段进口参数及多变功 ① 各段指数系数:

87.282.05.31-pol =?==ⅠⅠηκκ

σ 835.281.05.31=?=-=pol ⅡⅡ

ηκκσ 765.279.05.31

=?=-=pol ⅢⅢ

ηκκσ ② 各段进口压力:

Pa P P in in Ⅰ96040==

Pa P P ⅠⅠin Ⅰin Ⅱ01.257416==λε Pa P P ⅡⅡⅠⅠin Ⅰin Ⅲ5.531023

==λελε ③ 各段进口体积流量:

s m Q Q vin vin Ⅰ/8667.63==计 s m T P T P Q Q in Ⅰ

in Ⅱin Ⅱ

in Ⅰvin Ⅰ

vin Ⅱ/639.23==

s m T P T P Q Q in Ⅰ

in Ⅲin Ⅲ

in Ⅰvin Ⅰ

vin Ⅲ/287.13==

④ 各段多变压缩功:

()

kg J R T W ⅠⅠin ⅠⅠpol Ⅰ/24.10369811=-=σεσ ()

kg J R T W ⅡⅡin ⅡⅡpol Ⅱ/51.7544311=-=σεσ ()

kg J R T W ⅢⅢin ⅢⅢpol Ⅲ/11.5218411=-=σεσ

2、 级数的计算

(1) 基本参数选取 序号 主要参数 符号

单位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1 叶轮出口圆周速度 '2

u m/s 270 250 240 2 叶轮出口角度 A 2β

90

60 40 3 流量系数 r 2?

—— 0.32 0.27 0.26 4 叶轮叶片数

Z

22

21 20 5

漏气损失系数与轮阻损失系数

l df ββ+

—— 0.0145

0.035

0.0455

6 多变效率

pol η

—— 0.82 0.81 0.79

(2) 计算级数 序号 名称 计算公式

单位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1 周速系数 A r A u z

2222cot sin 1β?βπ

?--

=

—— 0.8572 0.7146 0.5892 2 能量头系数 pol df l u ηββ?ψ)1(2++=

—— 0.7173 0.5991 0.4866 3

计算级数

2'2

'

u

W k pol

?=

ψ

——

2.02

2.08

1.91

4 圆整级数 k

——

2

2

2

5

调整级数后的圆周速度

ψ

k W u pol =

2

m/s

269.64 250.93 231.56

3、 确定转速

(1) 计算缸内第一级: 参考截面:第一级进口 计算截面:第一级叶轮出口 选取22D b =0.0610,2τ=0.9531 第一级: 叶轮出口角度 A 2β

90

流量系数 r 2?

—— 0.32 叶轮叶片数

Z

22

漏气损失系数与轮阻损失系数 l df ββ+ —— 0.0140 多变效率 pol η

—— 0.825

A r A u z

2222cot sin 1β?βπ

?--

==0.8572

()2

2

21u W u l df pol pol ?ββη++==52136.60J/kg 8875.21

=-=

pol ηκκ

σ

s m u c r r /28.86222==?

?===--47.20857

.030

.0tan tan 1221

2u r ??α

s m c c r

/71.246sin 2

22==

α

K c W R T pol pol g

83.322-11

22=???? ??-=?ηκκ 2165.111

22

=???

? ?

??+=-σin v T

T k

所以可得转速:

min /86179

.333

22

2222r Q u D b k n in

r

v ==?τ

圆整转速:n=8600r/min 重新核算:

0607.09.332

3

22222

2=??

? ??=

n u k Q D b r v vin ?τ (2) 计算末段末级

参考截面:第三段进口 计算截面:末级叶轮出口 选取9230.02=τ 参考已有数据:

r 2?=0.26

2u =231.56m/s

pol η=0.79

A 2β=40°

Z=20

l df ββ+=0.0455

5892.02=u ?(第三段数据,以段进口为参考截面)

pol W =52184.11J/kg(第三段数据,以段进口为参考截面)

计算:

=-=

pol ηκκσ1

2.765

s m u c r r /21.60222==?

?===--81.23639

.026

.0tan tan 1221

2u r ??α s m c c r /13.14914

.22sin 42.58sin 222===

α

K c W R T pol

pol g 92.542-1

1

22=???? ??-=?ηκκ 3131.111

22

=???

? ?

??+=-σin v T

T k

0212.09.332

3222222=??

? ??=n u k Q D b r v vin ?τ 末级的22D b 也在0.02~0.065之间,符合要求,可以选取转速n=8600r/min 。 (3) 校核2τ 第一级:

取δ=6mm,计δ=4mm

n

u π2

260D =

=600mm A

Z 222sin D 1βπδτ计

-

==0.9531

末级:

取δ=6mm,计δ=4mm

n

u π2

260D =

=514mm A

Z 222sin D 1βπδτ计

-

==0.9230

校核结果与原取数值相差小,无需返回计算。 最终第一级和末级的结果如下: 第一级:22D b =0.0607,2τ=0.9532

末级:22D b =0.0212,2τ=0.9230 转速:n=8600r/min

结论:第一级与最末级的22D b 都在0.02~0.065之间,符合要求,因此转速n=8600r/min 是合理的,以下将其他各段各级的相关数据总结成表。 4、 各段各级22D b 的确定

参考截面:各段进口,进口截面速度20m/s 计算截面:各级叶轮出口 名称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备注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第六级 入口容积流量

)/(3

s m T P T P Q Q ini

in in ini vinI

vin = 6.867

——

2.639

——

1.287

——

叶轮出口阻塞系数2τ 0.9531 0.9532 0.9446 0.9446 0.9230 0.9230 选 叶轮出口圆周速度2u (m/s ) 269.64 269.64 250.93 250.93 231.56 231.56 各级叶轮出口角度A 2β(度) 90 90 60 60 40 40 选 流量系数r 2? 0.32 0.32 0.27 0.27 0.26 0.26 选 叶片数Z (片)

22

22

21 21 20 20 选 漏气损失系数与轮阻损失系数

l df ββ+

0.0140 0.0150

0.0300

0.0400

0.0450

0.0460

多变效率pol η 0.825 0.815 0.815 0.805 0.795 0.785 选 指数系数pol ηκκ

σ1

-= 2.8875 2.8525 2.8525 2.8175 2.7825 2.7475 周速系数

A

r A u 2222cot sin Z

1β?βπ

?--

=

0.8572

0.8572

0.7146

0.7146

0.5892

0.5892

r r u c 222?=(m/s )

86.28 86.28 67.75 67.75 60.21 60.21 ???

? ??=u r 222arctan ??α(度) 20.47

20.47

20.70

20.70

23.81

23.81

2

22sin αr c c =

246.71 246.71 191.68 191.68 149.13 149.13

pol W

第一级

2

2

2)1(u W pol df l u pol ηββ?++=第二级

??

????=-11

εσRT W pol

(kJ/kg )

52.14 51.56 37.71 37.73 26.25 25.93

???? ??-=?2-1

12in 2c W R T pol

pol g ηκκ(K)各段进口截面参考

32.83 95.82 28.10 77.68 22.01 58.22

1

22

1-???

? ???+=σin v T

T K

1.2165

1.6790 1.1795 1.5091 1.1296 1.3131

2

3222229.332??

? ??=n u k Q D b r v vin ?τ 0.0607 0.0440 0.0359 0.0279 0.0246 0.0212

叶轮直径n

u D ?=π2

260(m )

0.600 0.600 0.556 0.556 0.510 0.510

叶轮叶片出口宽度2b (mm ) 36.42 26.40 19.96 15.51 12.55 10.81 叶轮叶片厚度δ(mm ) 6 6 6 6 6 6 叶轮叶片出口计算厚度

计δ(mm )

4

4

4

4

4

4

叶轮出口阻塞系数

A

Z 222sin D 1βπδτ计

-

=

0.9531

0.9532

0.9446

0.9446

0.9230

0.9230

实际各级分配压比 第一级:σ

σ???

? ??+1in g pol T R W 第二级:

ε

ε1

1.733

1.578 1.487 1.416 1.323 1.285

5、 平均轴径比的核算

压缩机转子采用柔轴结构,按照转速避开共振区的要求,取第一阶临界转速:

min /19.31857

.286007.21r n n k ===

取023.0=d k

m mm D m 5553.03.5556

510

5105565566006002==+++++=

6=i

转子平均直径:

()m

n D i k d k m

d zm 1892.01000

19

.31855553.03.26023.01000

)3.2(12=??+?=+=

则平均轴径比

3407.05553

.01892

.02==m zm D d

四、 逐级详细计算

选取离心式压缩机第二段进行详细计算。

1、 该段的设计参数 进口温度in T =309K 进口压力in P =257416.01Pa 进口体积流量vin Q =2.639s m /3

进口空气密度3/9404.2m kg RT P in

in

in ==

ρ 进口质量流量s kg Q Q in vin in m /6635.7,=?=ρ 排出压力Pa P P in Ⅱout 68.41860.5=?=ε 转速min /8600r n =

2、 经方案设计后设计参数: 名称

第三级 第四级 2A β(度)

60 60 r 2? 0.27 0.27 12Z Z

—— —— 1+df l ββ+

1.030 1.040 pol η

0.815 0.805 κ

1.4 1.4 2D 556 556 2u

250

250

3、 第二段进口法兰截面处的气流参数

in P =257416.01Pa in T =309K

3/9404.2m kg in =ρ

选取s m c in /20= vin in in in in Q c D c A =?=2

4

π

则2

1395.0m A in =

4、选取第二段段进口为参考截面,各截面热力参数计算

序号 名称 符号或计算公式 第二段 备注

第1级 第2级 1 轮毂比 2/D d 0.302 0.302 选取(0.25~0.40) 2 轮毂直径 ()mm d

168 168 由上栏计算 3 速度系数 0'

1/c c k c = 1.06 1.08 选取

4 直径比

01/D D k D =

1.03

1.03

选取1.0~1.05

5 叶片进口

阻塞系数 1τ

0.8627 0.8112 选取 6 叶片出口阻塞系数 2τ

0.9444 0.9444 选取 7 叶轮进口比容比 in v k ρρ/00= 0.99

1.28

选取

8 叶轮出口比容比 in v k ρρ/22=

1.1740 1.4813 选取 9

叶轮进口直径

())

(42

23

2012222232min

,01

m m D k k D

b k k d D v D r

c v w ??????

???????????? ??+=

τ?τ

288

276

10 叶轮进口

面积 ()

)(4

2220

0m d D A -=

π

0.0428 0.0375 11

叶轮进口气流速度

)/(000s m A k Q

c v vin =

62.32

54.92

12

0t ?

)(1

21

2

020C gR c c R W t in g

tot ?-?

-+

-=?κκκκ

-1.735 44.518 计算第一级时

0=tot W

13 叶轮进口

比容比 1

00

1-?

??? ?

??+=σin v T t k

0.9896 1.2771 校核第7项

14 指数系数

pol ηκκσ1

-=

2.8525 2.8175

15 叶片进口

直径 )(01mm D K D D ?=

295 283

16

1u )/(60

11s m n

D u π=

132.99 127.56

17 进入叶片

前速度 )/(0'

1s m c k c c ?= 66.06 59.36 18 进入叶片

后速度 )/(/1'

11s m c c τ= 76.58 73.17 19 叶片进口

气流角 )(tan 1

111?=-u c

β

29.93

29.85

20 叶片进口

安装角 )(1?A β

30 30 选取

21 冲角i )(11?-ββA

0.064 0.146 一般为(-2~1) 22 叶片厚度 )(mm 计δ 4

4

23 叶片进口

阻塞系数 A

D Z 111sin 1βπδτ计

-

=

0.8627 0.8112 校核第5项

24

1t ?

)(1

21

2

121℃gR c c R W t in g

tot

-?

-+

-=

?κκκκ

-2.72 43.35 计算第一级时

0=tot W

25 叶片进口

比容比 1

111-?

???

?

??+=σin v T t k

0.9837 1.2670

26 叶片进口

宽度 )(11111mm D c k Q b v vin

τπ=

43.7

39.4

27 叶轮进口

相对速度 )/(1s m w

148.50 147.06 28

1T )(11K t T T in ?+=

306.28 352.35 29 叶片进口

马赫数 111/T R w M g aw κ=

0.42

0.39

允许最大值0.55~0.65

30 周速系数 A A r u Z

2222sin cot 1βπ

β??-

-=

0.7146 0.7146 31 叶轮出口

相对速度 ()

)/(222

2222s m c u u w r

u +-=

?

98.62 68.03 32 叶轮出口

圆周速度

)/(60

2

2s m D n u π=

250

250

33 叶轮扩压

度 21/w w k w =

1.51

2.16 34 叶片出口

气流角 )(tan 221

2?=-u

r ??

α

20.7

20.7

35 叶轮出口

绝对速度 )/(cos /2222s m u c u α?= 190.98 190.96 36 绝对速度

切向分速度 )/(222s m u c u u ?=

178.65 178.65

37 绝对速度

径向分速度 )/(222s m u c r r ?=

67.5 67.5

38 叶轮加给

气体总能量 ())/(12

22kg kJ u h df l u tot ββ?++=

46.00 46.45

39

2t ?

)(21

1

2

222℃c c h R t in tot g

???

?

??-+?-=

?κκ

27.86 74.57 计算第二级时=

21tot tot h h +

40 叶轮出口

比容比 1

22

1-?

??? ?

??+=σin v T t k

1.1733 1.4813 校核第8项

41 叶轮出口

温度 )(22K t T T in ?+=

336.86 383.57 42 叶轮出口

马赫数 222/T R c M g aw κ=

0.52 0.49 43 叶片出口

厚度 )(2mm δ

4 4 选取 44 叶轮出口

宽度 )(222222mm D u k Q b r v vin

?τπ=

20.2

16.0

45 叶轮出口

相对速度 22D b

0.0359 0.0279

46 级反作用

度 ()()

th

h u u w w 22

1222221

-+-=

ρ

0.6397 0.7078

47 轮盖倾角

())(2tan 1

2211

?--=-D D b b θ 10.17 9.94

48 叶轮出口

压比(以段进口为

σ

ε???? ?

??+=in T t 221

1.279 1.839

基准) 49 叶轮出口

压力 )(22kPa P P in ε= 329.28 473.32 50 叶片圆弧

曲率半径

)(cos cos 412121

22

21m D D D D D R A A ????

? ??-???? ??-=

ββ 2.425

1.722

51 叶片圆弧

圆心半径

())

(2cos 2

2220m D D R R R A ??

?

??+-=

β 2.299 1.601

52 轮盖进口

半径 11b b r r ???? ??=(mm )

26.24 23.61

6.01=b r

53 叶片出口

阻塞系数 A

D Z 222

22sin 1βπδτ-

= 0.9444 0.9444 校核第6项

54 无叶扩压

器进口直径 )(2233mm D D D D ???? ??=

578 578

0357

.123=D D

55 无叶扩压

器进口宽度 )(23mm b b b ?-=

18 14

取3b 稍小于2b

56 无叶扩压

器进口气流角 )(tan tan 2321

3????

?

??=-ααb

b 22.28 23.36

57 无叶扩压

器出口直径 )(22

44mm D D D

D ?=

894 894

6071.12

4

=D D 58 无叶扩压

器出口宽度 )(34mm b b =

18 14

59 无叶扩压

器出口气流角 34αα=(°)

22.28 23.36

60 无叶扩压

器出口比容比 4v k

1.2538 1.5689 选取

61 无叶扩压

器出口气流速度

)/(sin 4

4444s m b D k Q c v vin

απ=

108.68 108.00

62

4t ?

)(21

1

2

424℃c c h R t in tot g

???

?

??-+?-=

?κκ

40.14 86.92 计算第二级时

tot h 2≈

63

4v k

1

44

1-?

??? ?

??+=σin v T t k

1.254

1.569 校核第60项

64 无叶扩压

器出口压比 σ

ε???? ?

??+=in T t 441

1.417

2.011

65 无叶扩压

器出口温度 )(44K t t t in ?+=

349.14 395.92

66 无叶扩压

器出口压力 )(44kPa P P in ε=

364.69 517.54

67 u c 4 )/(cos 444s m c c u α= 100.58 99.16 68

r c 4

)/(sin 444s m c c r α=

41.18 42.80

69 弯道转弯

内半径

)

(25.025.02sin 10455

4241m m b b b R ?

?

????--+=

αα

28.2

5α见第72项

弯道转弯外半径 412b R R +=

46.42

70 回流器进

口直径 )(5mm D 894 取45D D = 71 回流器进

口宽度 )(5mm b

18 取45b b = 72 回流器入

口气流角 5

4

41

5tan tan b b K αα-= 31.57

取K=1.5

73 回流器叶

片入口安装角 )

(?5A α 31.57

选取55A αα=

74 回流器叶

片数 ‘

Z

16 选取 75 回流器叶

片厚度

5

δ(mm ) 6

选取

76 回流器叶

片计算厚度 )

(计mm 5δ 4

77 回流器叶

片进口阻塞系数 A

D Z 555'5sin 1απδτ计

-=

0.9564

78 回流器叶

片出口阻塞系数 A

D Z 665'6sin 1απδτ计

-

=

0.9342

?=906A α

79 下级进口

速度比 600/c c k c = 1.06 选取 80 回流器出

口速度比 )/(/006s m k c c c =

58.80 81

6t ?

)(21

1

2

626℃c c h R t in tot g

???

?

??-+?-=

?κκ

44.3

82 回流器出

口比容比 1

66

1-?

??? ?

??+=σin v T t k

1.2817

83 回流器出

口直径 )(9.0606mm b D D += 310

0D 为下一级叶

轮进口直径 84 回流器出

口宽度 )(6

6666mm D c k Q b v vin

τπ=

39

校验上一项

85 回流器出

口气流角 )

(?6A α 90 选取

86 各级内功

率 )(kW h q P tot m i =

352.56 355.99 87 总内功率

∑=6

1

)(i i kW P

2180

六级功率之和

五、第二段吸气室和蜗壳的设计

1、吸气室设计选择双支撑轴承所采用的径向吸气室,如图:

第二段进口参数:

K T in 309=,835.2=σ,s m Q vin /639.23=,s m c in /20=,mm D 2880=,

mm d 168=,s m c /32.620=,2004280.0m A =

选取s m c k /25=

C R c c t g

k

in k ?-=--=

?244.01

2

2κκ

9987.011

=?

??? ?

??+=-σin k vk

T t k

21057.025

9987.0639.2m c k Q F k vk vin k =?==

取m D k 36.0=,m D F b k

k

k 094.0==

π 螺旋通道即由?180F 截面到k F 截面一段,截面形状呈梯形。 各截面m b N N k 094.021==,取m M M 16.021= 一般认为螺旋通道中气体比重及速度均不变,即

s m c c c k /25180==???==?

螺旋室任意θ角截面上流量?

?

=

1802θ

θvk vin k Q Q , 面积为k

c Q F θθ=

,又()11212121

N M N N M M F ?+=θ

因此()

212111180N N M M c k Q N M k vk vin +?=

θ

由此得各截面11N M 确定螺旋室型线,下面列表计算:

θ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1N M

(mm )

23.1

46.2

69.4

92.5

115.6 138.7 161.8 184.4 208.1

θ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1N M

(mm ) 231.2 254.2 277.4 300.5 323.7 346.8 369.9 393.0 416.1

进气通道

in F 截面→?180F 截面 2066.0221

m c Q F in

vin in == 21800266.02

1

m F =? 取m a

m b 264.02

,25.0==

环形收敛通道 k F 截面→0F 截面(吸气室出口截面) 已选取:m D k 36.0=,m b k 094.0= 转弯半径:m D D r k 066.02

=-= 校核计算:

进气通道的收敛度:48..2180==

?

F F K in

h 22

200043.04

m d D F =-=π

收敛通道的收敛度:45..20

==

F F K k

k 相对转弯半径:()38.0702.0≥==

k

b r

r 相对转弯半径大于0.38,符合要求。 2、 蜗壳设计(采用圆形对称蜗壳) 采用蜗壳型线按气体自由流动的轨迹来设计,这样蜗壳外壁与气流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气体在蜗壳中的流动规律便为动量矩不变规律——由此可得到不同?角位置截面尺寸作出蜗壳型线。

K

K D K K r ?

??

?ρ+=+=

442 ρ+=4r R c 其中

ρ:园截面半径

c R :圆截面中心离轴心距离

?:位置角其中系数:6017827204

44==

vin

v u Q k D c K π

列表计算不同?角位置的蜗壳尺寸(见下页)

位置角?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

ρ(mm)12.4 17.6 21.6 25.1 28.1 30.9 33.4 35.8 38.1

R(mm)460.4 465.6 469.6 473.1 476.1 478.9 481.4 483.8 486.1 c

位置角?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

ρ(mm)40.2 42.3 44.3 46.2 48.0 50.0 51.5 53.1 54.8

R(mm)488.2 490.3 492.3 494.2 496.0 498.0 499.5 501.1 502.8 c

位置角?

190 200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270 (°)

ρ(mm)56.3 57.9 59.4 60.9 62.3 63.8 65.2 66.5 67.9

R(mm)504.3 505.9 507.4 508.9 510.3 511.8 513.2 514.5 515.9 c

位置角?

280 290 300 310 320 330 340 350 360 (°)

ρ(mm)69.2 70.5 71.8 70.1 74.3 75.6 76.8 78.0 79.2

R(mm)517.2 518.5 519.8 521.1 522.3 523.6 524.8 526.0 527.2 c

六、参考资料

《离心式压缩机原理》徐忠主编

七、课程设计总结

经过离心式压缩机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于离心式压缩机的主要组成及几个部分的工作原理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与理解,本次课程设计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根据老师所给出的参数设计一台实际工作的离心式压缩机,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重新温习了离心式压缩机这门课程,收获颇多,通过完成本次课程设计,我对于工程上的设计,包括设计方法的选定、数值的选取,工作过程的计算等有了深刻的认识,熟练的掌握了效率法这种设计方法。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也练习了CAD绘图软件,使我的绘图能力提升很多。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是与同学讨论得出结果,并且得到老师的帮助,在此非常感谢老师与同学们。这次的课程设计只设计到热力计算,没有强度计算,因此在绘图时许多结构尺寸采取了大概值不够严格,但流通部分严格按照设计参数选取。另外由于打印时比例尺不能显示,因此手写给出。

最后再次感谢祁老师及同学们,祝老师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学业有成!

压缩机性能实验报告

.. 压缩机性能实验报告 实验小组: 小组成员:0

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制冷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压缩机在制冷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 测定制冷压缩机的性能 3.分析影响制冷压缩机性能的因素 二、实验装置 实验台由封闭式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储液罐、节流阀、电加热器、冷水泵、热水泵、冷水流量计、热水流量计、排气压力表、吸气压力表、测温显示仪表、测温热电偶等组成小型制冷系统(如下图所示)。 三、实验步骤 1. 将水箱中注满水,接通电源后,开启冷水泵和热水泵,并调整其流量; 2. 打开吸、排气阀、储液罐阀门,启动压缩机,开节流阀,右旋调温旋钮,调整电压使蒸发器进口水温稳定在某一温度值,作为一个实验工况点; 3.当各点温度趋于稳定时,依次按下测温表测温按键,观测各点温度值; 4.将数据进行记录,该工况点实验结束。 5.改变热水箱加热电压,使热水温度上升,稳定后再对温度、电流、电压等数据进行记录,一般可作3个工况点结束; 6.实验完成后,停止电热水箱加热,关闭吸气阀门,等压力继电器动作,压缩机自停,关闭压缩机开关,关闭节流阀,关排气阀,继续让水泵循环5分钟后断电,系统停止工作。 四、实验数据 1. 压缩机制冷量: ' 171112"" 161()i i v Q GC t t i i v -=-- (1) 式中:G — 载冷剂(水)的流量(kg/s); C — 载冷剂(水)的比热(kJ/kg); t1、t2 — 载冷剂(水)的进出蒸发器的温差(℃); i1 — 在压缩机规定吸气温度,吸气压力下制冷剂蒸汽的比焓(kJ/kg); i7 — 在压缩机规定过热温度下,节流阀后液体制剂的比焓(kJ/kg); i1″— 在实验条件下,离开蒸发器制冷剂蒸汽的比焓(kJ/kg); i6″— 在实验条件下,节流阀前液体制冷剂的比焓(kJ/kg); v1 — 压缩机规定吸气温度,吸气压力下制冷剂蒸汽的比容(m 3/kg); v1′— 压缩机实际吸气温度、压力下制冷剂蒸汽的比容(m 3/kg)。 2.压缩机轴功率: i N W η=? (2) 式中:W —压缩机配用电动机输入功率(kW); i η—压缩机电动机效率,一般取0.8~0.9。 3.制冷系数: 0Q N ε= (3) 4.热平衡误差: 011 () Q Q N Q --Λ= (4) 式中: Q1 —冷凝器换热量(kW)

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课程设计

4L-208型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选型及设计 ()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压缩机已经成为众多部门中的重要通用机械。压缩机是压缩气体提高气体压力并输送气体的机械,它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纺织、冶炼、仪表控制、医药、食品和冷冻等工业部门。在化工生产中,大中型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及离心式压缩机则成为关键设备。本次设计的压缩机为空气压缩机,其型号为D—42/8。该类设备属于动设备,它为对称平衡式压缩机,其目的是为生产装置和气动控制仪表提供气源,因此本设计对生产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活塞式压缩机是空气压缩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它是利用气缸内活塞的往复运动来压缩气体的,通过能量转换使气体提高压力的主要运动部件是在缸中做往复运动的活塞,而活塞的往复运动是靠做旋转运动的曲轴带动连杆等传动部件来实现的。 关键词:活塞式压缩机;结构;设计;强度校核;选型 1.1压缩机的用途 4L—20/8型空气压缩机(其外观图见下页),使用压力0.1~1.6Mpa(绝压)排气量20m3 /min,可用于气动设备及工艺流程,适用于易燃易爆的场合。 该种压缩机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工艺流程用压缩机是为了满足分离、合成、反应、输送等过程的需要,因而应用于各有关工业中。因为活塞式压缩机已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的需要,故保证其可靠的运转极为重要。气液分离系统是为了减少或消除压缩气体中的油、水及其它冷凝液。 本机为角度式L型压缩机,其结构较紧凑,气缸配管及检修空间也比较宽阔,基础力好,切向力也较均匀,机器转速较高,整机紧凑,便于管理。 本机分成两列,其中竖直列为第一列,水平列为第二列,两列夹角为90度,共用一个曲拐,曲拐错角为0度。

制冷实习报告

制冷实习报告 制冷实习报告(一) 一、实习目的:接触实际,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学有所获。 二、岗位实习三个方向: 冷库、中央空调的制冷系统的看图、读图以及图纸的设计。 汽车空调、家用空调的加工生产全过程。 商场、办公楼等建筑的中央空调的施工、安装以及调试 三、岗位实习的要求: 要求全体同学按照要求全员参与。集体外出活动要注意人身安全,进入工厂车间要遵守工厂的秩序和规定,注意远离车间的机器和生产线。 实习过程要注意勤学多问,学有所获,学以致用。集体外出活动要注意专业整体的素质和专业的整体形象。 第一天(9 月8 日)由王宏老师带队来到了河南新乡亚洲啤酒有限公司,首先由胡安全员给我们每一个人发放了而一个参观证,进入厂区并给我们简单的说了一下厂区里的规定,然后我们就进入三楼的会议室,会议室内胡安全员给我们看了一下新乡亚啤的创建,发展,壮大。最后胡安全员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啤酒的生产过程:制麦糖化发酵罐装 下面是生产过程示意图:胡安全员给我们讲了进入车间的一些注意事项,我们就分两组进入实习车间。 我们第一组首先来到制冷车间的一层,一层有6 台机组,由于

需求量不大,只有6#机组在工作,其他的5 台都是停止的,其中有3 台螺杆机,3 台离心机,1#、2#、3#都是8AS17 氨用活塞式制冷机组,每台的制冷量为512KW轴功率为142KW 4#、5#、6#是螺杆式制冷机组其名义制冷量784KV V 名义工况:蒸发温度:-7C,冷凝温度:35C,由于制冷机组部是同时工作,它们的工况压力显示也不一样,只有6#机组在工作,其工况:吸气压力:0、3Mpa排气压力:0、9Mpa,油压:0、85Mpa内压比:7、5。其电机功率为220KW 配套冷凝器的面积:32o另外5#机组的二次油分式KA20C型o 从现场可以看到蒸发器的入口的管子是结霜的,不同管道的外表涂漆也是各不相同的。 看完一层我们与第二组交换了一下到制冷车间的二层看蒸发器,二层一共有5 台卧式冷凝器:下进上出胡安全员给我们讲了一下蒸发器是怎么在一起连接的,每一台蒸发器都连接有气液分离器,四台蒸发器通过各种管道,阀门连在一起,另外由于制冷量比较大,二楼的外面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冷媒罐。 楼顶就是蒸发式冷凝器,一共四台蒸发式冷凝器,其中只有一台在工作蒸发器。在集中听取胡安全员的介绍完以后,我们本次新乡亚洲啤酒有限公司参观实习就圆满结束。 下面是我就这次新乡亚洲啤酒参观实习的制冷系统图纸: 实习感受:通过这次实习我更加了解制冷机组的工作情况,更加了解制冷机组各个部件的作用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为我以后从事制

离心式压缩机课程设计

离心式压缩机课程设计 一、 设计任务说明 1、 设计参数 2/98.0cm kg P in =,℃T in 27 =,min /400Q 3m vin =,2/9cm kg P out =,℃T O H 242= 工质:干空气,K kg m kg ??=/29.27 R ,4.1=k 2、 设计方法:效率法。 效率法:是根据已有的压缩机的生产和科学实验,预先给定级的多变效率。同时,对于级的主要几何参数相对值,主要气动参数和各元件的型式,按已有的经验数据选取,从而设计计算出压缩机流道部分的几何尺寸。 二、 参数整理 2/98.0cm kg P in = 2/9cm kg P out = ℃T in 27==300K ℃T O H 242==297K min /400Q 3m vin = s m m Q Q vin vin /8667.6min /41240003.11.0333==?==计 ()() 511.998 .098.0904.198.004.1P in =-+=-+= in in out P P P 计ε K kg m kg ??=/29.27R ,4.1=k K kg J g R R g ?=?=?=/846.2868.927.29 三、 方案计算 1、 段的确定 (1) 确定段数 根据计算压比的数值,按照经验,当ε=5~9时,Z=2~3 这里取Z=2,N=Z+1=3,即采用三段,两次中间冷却。 (2) 确定段压比

① 选取段间压力损失比99.0=i λ(i=Ⅰ,Ⅱ) ② 各段进口温度: 300K =in ⅠT K T O H Ⅱ30912273T 2in =++= K T T O H in Ⅲ311142732=++= ③ 选取各段平均多变效率: 79 .081.082.0===pol Ⅲpol Ⅱpol Ⅰηηη ④ 计算系数: 0427.1T in == pol Ⅱin Ⅰpol ⅠⅡⅠT Y ηη 0760.1pol == pol Ⅲ in ⅠⅠin ⅢⅡT T Y ηη ⑤ 各段计算压比: ()4394.2Y Y 3 1k ==-k ⅡⅠⅡ ⅠⅠλλεε计 1073.21 ==-k k Ⅰ Ⅰ ⅡY εε 8591.1Y 1 -= k k Ⅱ Ⅰ Ⅲεε 为了避免后面级升温过高和2 2 D b 过小,对计算压比进行调整如下所示: 段压比的调整 序号 名称 符号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1 计算压比 ε 2.4394 2.1073 1.8591 2 调整后压比 ε 2.735 2.105 1.70 3 调整前后压比差 % 12.3 -0.11 -8.5 误差在合理范围内,调整合理。 校核段压比: 9.592==ⅢⅡⅡⅠⅠελελεε计

压缩机实习报告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毕业实习报告实习单位 系部机械与电气技术姓名 班级 11级电气自动化(1)班专业电气自动化学号指导教师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日

前言 今年6月份,我正式走进宁夏德大气体开发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实习工作。由于我是应届毕业生,本身对公司的经营方式等都很陌生,公司让胡总带我学习,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指导我的日常实习。在胡总的热心指导下,我依次对公司的基本产品、产业结构、进行了了解,并积极参与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电气理论知识以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大学所学确实有用。跟公司同事一样上下班,协助同事完成部门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我心里明白我要以良好的工作态度以及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来适应公司的工作,完成公司的任务。简短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实习,使我对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以及发展前景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在这一年的实习生活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对我来说最主要的是工作能力的进步。毕业实习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我们应届毕业生社会工作的能力,如何学以至用,给我们一次将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各种书面以及实际的知识,实际操作、演练的机会。自走进德大开始我本着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的参与公司的安装设备、调试机器、安全培训以及对公司的产品的了解,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公司,发挥自己特长。同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报告。就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实习生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师傅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其他员工学习工作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专业实习理论和实践的书籍,来充实自己。总而言之,通过这次实习,确实让我感到受益匪浅。

离心式压缩机的设计说明书

毕业论文 离心式压缩机的设计 姓名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81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论文答辩日期 2012年5月20日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务处制

学生承诺书 本毕业设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没有抄袭别人的结果。毕业设计所采用的数据及原理除小部分是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得到,其余数据都是来自计算,绝对没有捏造成分。本人郑重承诺:本人愿对文章负全部责任! 本人签名:二零一二年五月十日

摘要 (3) 1 前言 (5) 1.1 离心式压缩机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5) 1.2 离心式压缩机发展方向 (6) 2. 离心压缩机气动参数计算 (8) 2.1 原始数据 (8) 2.2 进气道参数 (8) 2.3 压缩机叶轮参数 (10) 2.4 无叶扩压器段参数 (15) 2.5 叶片扩压器参数 (17) 2.6 蜗壳参数 (19) 2.7 压缩机参数校核 (19) 2.8 轴的强度校核 (20) 2.9 轴承和键的选择 (21) 2.10 轴承盖的参数计算 (21) 3 结论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4) 摘要 离心式压缩机的用途很广。例如氨化肥生产中的氮、氢气体的离心压缩机,空气分离工程、炼油和石化工业中普遍使用的各种压缩机,天然气输送和制冷等场合的各种压缩机。在动力工程中,离心式压缩机主要用于小功率的燃气轮机、内燃机增压以及动力风源等。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设计一台离心式压缩机。叶轮和扩压器是离心式压缩机的关键部件,叶轮设计制造的好坏及其与扩压器的匹配将对压缩机的性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进气道叶轮扩压器

2013压缩机课程设计指导书(热力学与动力学)

1绪论 活塞式压缩机设计是装控专业课程设计的主要方向之一。设计题目主要以排气量小于3m3/min的微型或小型角度式空气压缩机为主。 用于提供压缩空气的角度式空气压缩机包括V型、W型、S型等结构型式,主要分为单级和两级压缩两大类,润滑方式分有油润滑和无油润滑,冷却方式主要为风冷,气阀型式主要为舌簧阀。目前市场上通用的排气压力系列有0.4MPa、0.7 MPa、1.0 MPa、1.25 MPa、2.5MPa五档。 设计计算内容主要包括分为热力学设计、动力学设计和结构设计三部分。 热力学设计主要是确定压缩机的结构方案,确定热力学参数和主要结构参数和气缸直径等。热力学设计中参数选择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工程实际极为关键,选择必须要有据可依。设计过程中部分参数可能需要反复修正计算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动力学计算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飞轮矩和平衡惯性力。课程设计中主要完成飞轮矩确定。惯性力平衡只要求明了目的、方法和可能的结果,不做计算。 结构设计内容为主要为活塞、气缸、连杆、曲轴等主要零部件的简要结构设计和设计图绘制。 设计时间为三周。 2热力学计算示例 热力学计算目的:压缩机的热力计算,是根据气体压力、容积和温度之间存在的热力学关系,结合压缩机的具体特性和使用要求而进行的,其目的是确定压缩机的结构型式、合理的热力参数(各级的吸排气温度、压力、功耗等)和合理的结构参数(活塞行程、曲轴转速和气缸直径等),为动力学计算和零部件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2.1 设计参数 设计题目: 设计参数: 压缩介质:空气排气量:3m3/min 吸气压力:0.1MPa 吸气温度:20℃ 排气压力:0.4MPa、0.7MPa、1.0MPa、1.25MPa和2.5MPa 排气温度:一级压缩时排气温度≤200℃; 两级压缩时各级排气温度≤180℃。 气阀型式:舌簧阀

压缩机涡旋体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题名称: 专业班级: 组长姓名: 指导教师: 课题工作时间:2012.6.12——2012.6.19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或学年论文的基本要求 制冷压缩机课程设计是制冷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综合应用本门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以汽车空调用第四代涡旋式压缩机主体结构设计为主的一次设计实践。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最新涡旋式压缩机几何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在查阅技术资料、选用公式和数据、用简洁文字和图表表达设计结果、制图以及计算机辅助计算等能力方面得到一次基本训练。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严肃负责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体要求是: (1)通过分析汽车空调涡旋式压缩机的类型和应用特性,并结合行业目前研发的最新 理论,进行汽车空调用蜗旋式压缩机主体结构(动、静蜗旋盘,防自转机构)的设计,包括热力计算、结构参数、部件受力分析和校核计算,零部件图。 (2)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应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中英文摘要, 设计方案简介,工艺计算,设计结果汇总,设计评述,结语(包括设计体会、收获、评述、建议、致谢等),参考文献。 整个设计由论述,计算和零件图三个部分组成,论述应该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计算要求方法正确,误差小于设计要求,计算公式和所有数据必须注明出处,图纸正确、符合规范。 二、进度安排 在教师指导下集中一周时间完成,具体安排如下: 1.设计动员,下达任务 0.5天 2.收集资料,阅读教材,理顺设计思路 0.5天 3.设计计算 1-2天 4.绘图,整理设计资料,撰写设计说明书 1-2天 5.指导教师审查,答辩 1天 三、参考资料或参考文献 [1]郁永章等.容积式压缩机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Paul C.Hanlon 压缩机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 [3]顾兆林、郁永章.涡旋压缩机设计计算研究.流体机械 1996(2) 48-52 [4]吴家喜. 蔡慧官.涡旋压缩机涡旋盘的优化设计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 1999(13) 32-37 [5]刘扬娟. 涡旋啮合的数学基础. 压缩机技术, 1999 (1) 6~ 9 [6]孙存慧.涡旋压缩机中主要结构参数及运行参数的最佳选择压缩机技术 1998(2) 38-46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离心式压缩机试题及答案高级技师

离心式压缩机试题及答案 高级技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姓名:单位:成绩: 一、单选题(20分) 1、轴流式压缩机主要用于(C)输送,作低压压缩机和鼓风机用。 A、小气量 B、大气量 C、特大气量 D、任意气量 2、离心式压缩机的叶轮一般是( B ) A、前弯式叶轮 B、后弯式叶轮 C、径向叶轮 3、高速滑动轴承工作时发生突然烧瓦,其中最致命的原因可能是( B) A、载荷发生变化; B、供油系统突然故障; C、轴瓦发生磨损; D、冷却系统故障 4、椭圆形和可倾瓦型的轴承型式出现主要是解决滑动轴承在高转速下可能发生的(A)。 A、油膜振荡 B、过高的工作温度 5、离心式压缩机的一个缸内叶轮数通常不应超过(C)级。 A、5 B、8 C、10 D、15 6、如果一转子轴瓦间隙为0.18mm,轴瓦油封间隙为0.25mm,汽封直径间隙为 0.40mm,则翻瓦时,专用工具使转子升高的量不得大于(C)。 A、 B、0.8 C、 D、 7、下面哪种密封形式适宜作压差较大的离心式压缩机的平衡盘密封(C)。 A、整体式迷宫密封 B、密封片式迷宫密封 C、密封环式迷宫密封 D、蜂窝式密封 8、离心压缩机联轴器的选用,由于在高速转动时,要求能补偿两轴的偏移,又不会产生附加载荷,一般选用联轴器是(B)。

A、凸缘式联轴器; B、齿轮联轴器; C、十字滑块联轴器; D、万向联轴器 9、下面哪种推力轴承可选用不完全润滑(B)。 A、整体固定式 B、固定多块式 C、米契尔轴承 D、金斯伯雷轴承 10、混流式压缩机是一种(A)与轴流式相结合的压缩机。 A、离心式 B、往复式 C、滑片式 D、转子式 二、多选题(10分) 1、引起旋转机械振动的主要原因有(ABCDEFGHIJ)。 A、转动部件的转子不平衡 B、转子与联轴节不对中 C、轴承油膜涡动和油膜振荡 D、旋转失速 E、喘振(离心压缩机) F、轴承或机座紧固件松动 G、制造时,叶轮与转轴装配过盈量不足 H、转轴上出现横向疲劳裂纹 I、转子与静止件发生摩擦 J、轴承由于加工制造、装配造成损伤或不同轴 2、离心压缩机调节方法一般有(ABCDE)。 A、压缩机出口节流 B、压缩机进口节流 C、采用可转动的进口导叶(进气预旋调节) D、采用可转动的扩压器叶片 E、改变压缩机转速 3、下列会引起离心式压缩机出口压力升高、质量流量增大的原因是(ABC)。 A、气体密度增大 B、气体进口温度降低 C、气体进口压力升高 D、气体进口密度降低 4、压缩机的喘振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B C )。 A、压缩机的喘振发生在低压缸 B、压缩机的喘振发生在高压缸 C、压缩机的喘振由于高压缸进气量不够引起 D、压缩机的喘振由于高压缸进气量过高引起 5、干气密封控制系统的作用( A B )。 A、为密封提供干燥、干净的气源 B、监测密封的使用情况

制冷压缩机实验指导

第二章制冷压缩机实验指导 实验一、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制冷压缩机性能测定的原理与方法,加深对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工作原理及性能的理解,熟悉实验装置及有关仪器、仪表的操作使用,为学习制冷压缩机的热力性能及影响因素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该实验装置为单级压缩活塞式制冷装置。本机组产生的冷量由蒸发器内的电加热丝消耗。电动机的扭力可由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整个机组配以R12流量计、冷却水流量计、冷凝压力表、蒸发压力表,测试功率的电流表、电压表以及测八个点温度的电子温度计。利用本装置进行制冷变工况调节,学会并掌握制冷工况的调节方法。 三、实验内容 1、给定冷凝压力P k改变蒸发压力P0、并根据压力值P k、P0查出相应的温度t k、t0。工况改变后,要等系统重新稳定后再测数据。 2、认真记录测试数据,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四、实验准备 预习制冷压缩机、制冷原理和制冷压缩机性能测试方法等相关知识。 五、实验步骤 1、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检查实验装置及所有的仪器、仪表,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先打开冷却水阀,再接通电源。 3、2分钟后开始增加蒸发器的热量输入,逐渐增大到要求值,并观察制冷剂的流量变 化。 4、机组运行稳定后,按规定工况要求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实验结束后,首先将蒸发器的热量输入调整到最小值,然后停机。停机1分钟后切 断电源。并关闭冷却水阀。 六、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在实验装置运行当中要时刻观察各仪表数据,尤其要注意冷凝器中冷却水情况,避免断水造成冷凝压力超高情况的发生。 七、思考题 1、根据测得的数据,查出循环过程中相应的状态点的焓值分别在lgP-h图上绘出循环过程并标出状态点的焓值,计算其性能指标。 2、绘出压缩机的性能曲线(Q0~t0及N e~t0),并根据查图(表)与计算分析相应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八、实验报告 1.结合本实验相关内容认真预习。 2.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

空气压缩机课程设计

过程流体机械课程设计 院系: 指导老师:

目录 1 课程设计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已知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热力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1.初步确定压力比及各级名义压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初步计算各级排气温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3.计算各级排气系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4.计算各级凝析系数及抽加气系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5.初步计算各级气缸行程容积错误!未定义书签。 6.确定活塞杆直径错误!未定义书签。 7.计算各级气缸直径错误!未定义书签。 8.实际行程容积及各级名义压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9.计算缸内实际压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10.计算各级实际排气温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缸内最大实际气体力并核算活塞杆直径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复算排气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计算功率,选取电机错误!未定义书签。 14.热力计算结果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动力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1.第Ⅰ级缸解析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2.第Ⅰ级缸图解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3.第Ⅱ级缸解析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4.第Ⅱ级缸图解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零部件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课程设计任务 1.已知数据 结构型式 3L-10/8空气压缩机的结构型式为二列二级双缸双作用L型压缩机 工艺参数 Ⅰ级名义吸气压力:P1I=(绝),吸气温度T1I=40℃ Ⅱ级名义排气压力:P2II=(绝),吸入温度T2II=50℃ 排气量(Ⅰ级吸入状态):V d =10 m3/min 空气相对湿度: φ= 结构参数 活塞行程:S=2r=200mm 电机转速:n=450r/min 活塞杆直径:d=35mm 气缸直径:Ⅰ级,D I=300mm ;Ⅱ级,D II =180mm ; 相对余隙容积:α1=,αII=; 电动机:JR115-6型,75KW; 电动机与压缩机的联接:三角带传动;连杆长度:l=400mm; 运动部件质量(kg):见表2-1 表2-1 运动部件质量 2.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a. 热力计算:包括压力比分配,气缸直径,排气量,功率,各级排气温度,缸内实际压力等。 b.动力计算:作运动规律曲线图,计算气体力,惯性力,摩擦力,活塞力,切向力,法向力,作切向力图,求飞轮矩,分析动力平衡性能。

离心式压缩机技术规定

编号:SM-ZD-97966 离心式压缩机技术规定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离心式压缩机技术规定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 总则 1.1 范围 本规定连同订货合同书/询价书和数据表一起提出对离心式压缩机及辅助设备等在设计、制造、检验、试验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1.2 工程特殊要求 “工程特殊要求”是根据用户特殊要求或现场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工程设计基础数据对本通用规定有关条款所作的修改,作为本通用规定的附件。当“工程特殊要求”与本规定发生矛盾时,以“工程特殊要求”为准。 1.3 准和规范 1.3.1 下列标准和规范及附件A列出的标准和规范的最新版应构成本规定的一部分: · API 617 一般炼油厂用离心式压缩机 ·或JB/T6443 离心压缩机(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选用)

· API 613 炼油厂用特殊用途齿轮箱 · API 614 特殊用途的润滑油,密封油及调节油系统 · API 670 振动、轴位移和轴承温度监控系统 · API 671 炼油厂特殊用途联轴器 1.3.2 卖方必须使其设计、制造、检验和试验等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规范以及有关的法规要求。 1.3.3 当买方的数据表/工程规定与规定的标准和规范或法规要求有偏离时,卖方应及时将偏离内容提交买方供确认。 1.4 数据表及相关规定 1.4.1 买方数据表给出基本的工艺数据和特殊要求。 1.4.2 装置通用工程规定与离心式压缩机组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等有关的相关专业工程技术规定,在工程设计中必须遵守执行。 1.4.3 当卖方不能接受买方数据表或工程技术规定的某些条款时,卖方应及时通知买方,列出偏差表并推荐可选的设计以征求买方意见。 1.5 卖方图纸和资料要求

4L-20丨8活塞式压缩机过程流体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概述 (2) 1.1压缩机简介 (2) 1.2压缩机分类 (2) 1.3活塞式压缩机特点 (2) 第二章总体结构方案 (3) 2.1设计基本原则 (3) 2.2气缸排列型式 (3) 2.3运动机构 (3) 第三章设计计算 (4) 3.1 设计题目及设计参数 (4) 3.2 计算任务 (4) 3.3 设计计算 (4) 3.3.1 压缩机设计计算 (4) 3.3.2 皮带传动设计计算 (8) 第四章压缩机结构设计 (11) 4.1气缸 (11) 4.2气阀 (12) 4.3活塞 (12) 4.4活塞环 (13) 4.5填料 (13) 4.6曲轴 (13) 4.7中间冷却器 (13)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概述 1.1压缩机简介 压缩机(compressor),是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冷凝(放热)→膨胀→蒸发 ( 吸热 ) 的制冷循环。作为一种工业装备,压缩机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管线、冶炼、制冷和矿山通风等诸多重要部门;作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元件,在航空、水、陆交通运输和发电等领域随处可见;作为增压器,已成为当代内燃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件。在诸如大型化肥、大型乙烯等工艺装置中,它所需投资可观,耗能比重大,其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装置经济效益,安全运行与整个装置的可靠性紧密相关,因而成为备受关注的心脏设备。 1.2压缩机分类 压缩机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容积式和动力式两大类;按压缩级数分类,可分为单级压缩机、两级压缩机和多级压缩机;按功率大小分类,可分为微小型压缩机、中型压缩机和大型压缩机。按压缩机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立式、卧式。压缩机具有其鲜明的特点,根据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决定了其不同的适用范围。 1.3活塞式压缩机特点 活塞式压缩机与其他类型的压缩机相比,特点是: (1)压力范围最广。活塞式压缩机从低压到超高压都适用,目前工业上使用的最高工作压力达350MPa,实验室中使用的压力则更高。 (2)效率高。由于工作原理不同,活塞式压缩机比离心式压缩机的效率高很多。而回转式压缩机由于高速气流阻力损失和气体内泄漏等原内,效率亦较低。 (3)适应性强。活塞式压缩机的排气量可在较广泛的范围内进行选择;特则是在较小排气量的情况下,要做成速度型,往往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此外,气体的重度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也不如速度型那样显著,所以同一规格的压缩机,将其用于不同介质时,较

探究离心式压缩机的结构设计

探究离心式压缩机的结构设计 化工企业中经常应用到离心式压缩机设备。对于离心式压缩机的正常使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化工生产的效率,同时还能使得所生产的化工产品具有更高的质量保障。然而,一旦离心式压缩机出现结构方面的问题,会给整个化工企业的生产和运行带来极大的损失。为了排除化工企业运行中的安全隐患,需要对离心式压缩机的质量进行提升,通过科学的方式对离心式压缩机的结构进行合理设计意义重大。 1 离心式压缩机的类型及结构特点 离心式压缩机也被称为透平式压缩机,其主要作用是将气体压缩,由转子与定子两个结构形成。离心式压缩机的工作过程:叶轮高速旋转使周围气体随之转动,通过离心作用将气体推送到扩压器中,在叶轮周围形成真空环境,这样外界的新鲜气体便会进入到叶轮内。经过叶轮的不断转动使气体形成反复的吸入排除,保证了施工环境内的空气流通。离心式压缩机按结构特点可分为水平剖分式、垂直剖分式两种类型,其结构特点下。 1.1 水平剖分离心式压缩机 水平剖分离心式压缩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定子被通过轴心线的水平面剖分为上下两部分,通常称它为上下机壳。上下机壳用联接螺栓联成一个整体,便于拆装检修。 1.2 垂直剖分离心式压缩机 垂直剖分离心式压缩机,其缸体为筒形,两端盖用联接螺栓与筒形缸体成一个整体,隔板与转子组装后,用专用工具送入筒形缸体。隔板为垂直剖分,隔板与隔板由联接螺栓联成一个整体。检修时需打开端盖,将转子和隔板同时由筒形缸体拉出。以便进一步分解检修。 2 离心式压缩机主要元件 2.1 叶轮 对于离心式压缩机而言,叶轮是唯一对气体介质进行做功的元件。气体在叶轮的旋转作用下会获得速度和压力能,并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随着叶轮出口甩出,已完成气体介质的增压和输送。 2.2 扩压器 扩压器由叶轮出口两侧隔板,按设计构思形成的环形通道。根据环形通道内结构的不同,则扩压器可分为无叶扩压器、叶片扩压器两种形式。 2.3 弯道及回流器 弯道及回流器位于扩压器之后,由叶轮甩出的气体介质。经扩压器减速增压后进入弯道,气流经弯道使流向反转180之后流向回流器。

制冷实习报告5000字

制冷实习报告5000字 一:实习目的: 接触实际,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学有所获。 二:岗位实习三个方向: 1.冷库、中央空调的制冷系统的看图、读图以及图纸的设计。 2.汽车空调、家用空调的加工生产全过程。 3.商场、办公楼等建筑的中央空调的施工、安装以及调试。 三:岗位实习的要求: 1.要求全体同学按照要求全员参与。 2.集体外出活动要注意人身安全,进入工厂车间要遵守工厂的秩 序和规定,注意远离车间的机器和生产线。 3.实习过程要注意勤学多问,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4.集体外出活动要注意专业整体的素质和专业的整体形象。 1、第一天(9月8日)由王宏老师带队来到了河南新乡亚洲啤酒 有限公司,首先由胡安全员给我们每一个人发放了而一个参观证,进 入厂区并给我们简单的说了一下厂区里的规定,然后我们就进入三楼 的会议室,会议室内胡安全员给我们看了一下新乡亚啤的创建,发展,壮大。最后胡安全员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啤酒的生产过程: 制麦糖化发酵罐装 下面是生产过程示意图: 胡安全员给我们讲了进入车间的一些注意事项,我们就分两组进 入实习车间。

我们第一组首先来到制冷车间的一层,一层有6台机组,因为需 求量不大,只有 6#机组在工作,其他的5台都是停止的,其中有3台 螺杆机,3台离心机,1#、2#、3#都是8AS17氨用活塞式制冷机组,每台的制冷量为512KW,轴功率为142KW。4#、5#、6#是螺杆式制冷机组 其名义制冷量784KW,名义工况:蒸发温度:-7℃,冷凝温度:35℃,因为制冷机组部是同时工作,它们的工况压力显示也不一样,只有6# 机组在工作,其工况:吸气压力:0.3Mpa,排气压力:0.9Mpa,油压:0.85Mpa,内压比:7.5。其电机功率为220KW,配套冷凝器的面积:32㎡。另外5#机组的二次油分式KA20C型。从现场能够看到蒸发器的入 口的管子是结霜的,不同管道的外表涂漆也是各不相同的。 看完一层我们与第二组交换了一下到制冷车间的二层看蒸发器, 二层一共有5台卧式冷凝器:下进上出 胡安全员给我们讲了一下蒸发器是怎么在一起连接的,每一台蒸 发器都连接有气液分离器,四台蒸发器通过各种管道,阀门连在一起,另外因为制冷量比较大,二楼的外面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冷媒罐。 楼顶就是蒸发式冷凝器,一共四台蒸发式冷凝器,其中只有一台 在工作蒸发器。在集中听取胡安全员的介绍完以后,我们本次新乡亚 洲啤酒有限公司参观实习就圆满结束。 下面是我就这次新乡亚洲啤酒参观实习的制冷系统图纸: 2、实习感受:通过这次实习我更加了解制冷机组的工作情况,更 加了解制冷机组各个部件的作用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为我以后从事 制冷行业的安装和维修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市政府中央空调系统参观实习 1、第二天(9月9日)上午由李好学老师带队来到市政府大楼, 由市管局的曾局长带领我们进入地下室一层参观学习制冷机组。他们 的制冷机组也是有螺杆机和离心机组合而成的。下面介绍一下螺杆机 和离心机的工作特点:

压缩机课程设计

压缩机课程设计 学号: 班级: 姓名: 专业: 指导老师: 二零一三年七月

课程设计题目 已知参数: 设计任务:对活塞压缩机进行热力和动力计算。 热力计算 一、 设计原始数据: 排气量:min /1530m Q = 进气压力:Ps=0.5MPa(绝对压力) 进气温度:ts=293K 排气压力:Pd=6.9MPa(绝对压力) 二、 热力计算: 1、计算总压力比: 8.135.09.6== =MPa MPa Ps Pd z ε 2、压力比的分配: 715.321===z εεε

3、计算容积系数: 查《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主编,得: 20℃,0.5MPa 时,天然气3195.17015 .12451 .211=== Cv Cp k ; 30℃,1.8575MPa 时,天然气35.17015 .13471 .222===Cv Cp k ; 50℃,6.9MPa 时,天然气46.18231 .16706 .233=== Cv Cp k 。 所以可以大致取值: 第Ⅰ级压缩过程,绝热指数34.11=k ; 第Ⅱ级压缩过程,绝热指数46.12=k 。 查《往复活塞压缩机》郁永章主编,P31,表1-2算得: 第Ⅰ级压缩过程,膨胀指数255.11=m ; 第Ⅱ级压缩过程,膨胀指数352.12=m 。 据《往复活塞压缩机》郁永章主编,P29内容可取: 第Ⅰ级压缩过程,相对余隙容积14.01=α; 第Ⅱ级压缩过程,相对余隙容积16.02=α。 由公式: )1(11--=m v εαλ ,得: 第Ⅰ级压缩过程,容积系数742.0=v λ; 第Ⅱ级压缩过程,容积系数738.0=v λ。 4、确定压力系数: 由于各级因为弹簧力相对气体压力要小的多,压力系数p λ在0.98——1.0之间。故取:

离心式压缩机技术规定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离心式压缩机技术规定正 式版

离心式压缩机技术规定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 总则 1.1 范围 本规定连同订货合同书/询价书和数据表一起提出对离心式压缩机及辅助设备等在设计、制造、检验、试验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1.2 工程特殊要求 “工程特殊要求”是根据用户特殊要求或现场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工程设计基础数据对本通用规定有关条款所作的修改,作为本通用规定的附件。当“工程特殊要求”与本规定发生矛盾时,以“工程

特殊要求”为准。 1.3 准和规范 1.3.1 下列标准和规范及附件A列出的标准和规范的最新版应构成本规定的一部分: ·API 617 一般炼油厂用离心式压缩机 ·或JB/T6443 离心压缩机(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选用) ·API 613 炼油厂用特殊用途齿轮箱 ·API 614 特殊用途的润滑油,密封油及调节油系统 ·API 670 振动、轴位移和轴承温度监控系统

·API 671 炼油厂特殊用途联轴器 1.3.2 卖方必须使其设计、制造、检验和试验等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规范以及有关的法规要求。 1.3.3 当买方的数据表/工程规定与规定的标准和规范或法规要求有偏离时,卖方应及时将偏离内容提交买方供确认。 1.4 数据表及相关规定 1.4.1 买方数据表给出基本的工艺数据和特殊要求。 1.4.2 装置通用工程规定与离心式压缩机组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等有关的相关专业工程技术规定,在工程设计中必须遵守执行。 1.4.3 当卖方不能接受买方数据表或

制冷实习报告范文5000字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281772632.html,)/实习报告 制冷实习报告范文5000字 一:实习目的: 接触实际,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学有所获。 二:岗位实习三个方向: 1.冷库、中央空调的制冷系统的看图、读图以及图纸的设计。 2.汽车空调、家用空调的加工生产全过程。 3.商场、办公楼等建筑的中央空调的施工、安装以及调试。 三:岗位实习的要求: 1.要求全体同学按照要求全员参与。 2.集体外出活动要注意人身安全,进入工厂车间要遵守工厂的秩序和规定,注意远离车间的机器和生产线。 3.实习过程要注意勤学多问,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4.集体外出活动要注意专业整体的素质和专业的整体形象。 1、天由王宏老师带队来到了河南新乡亚洲啤酒有限公司,首先由胡安全员给我们每一个人发放了而一个参观证,进入厂区并给我们简单的说了一下厂区里的规定,然后我们就进入三楼的会议室,会议室内胡安全员给我们看了一下新乡亚啤的创建,发展,壮大。最后胡安全员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啤酒的生产过程:

制麦糖化发酵罐装 下面是生产过程示意图: 胡安全员给我们讲了进入车间的一些注意事项,我们就分两组进入实习车间。 我们组首先来到制冷车间的一层,一层有6台机组,由于需求量不大,只有6#机组在工作,其他的5台都是停止的,其中有3台螺杆机,3台离心机,1#、2#、3#都是8as17氨用活塞式制冷机组,每台的制冷量为512kw,轴功率为142kw。4#、5#、6#是螺杆式制冷机组其名义制冷量784kw,名义工况:蒸发温度:-7℃,冷凝温度:35℃,由于制冷机组部是同时工作,它们的工况压力显示也不一样,只有6#机组在工作,其工况:吸气压力:0.3mpa,排气压力:0.9mpa,油压:0.85mpa,内压比:7.5。其电机功率为220kw,配套冷凝器的面积:32㎡。另外5#机组的二次油分式ka20c型。从现场可以看到蒸发器的入口的管子是结霜的,不同管道的外表涂漆也是各不相同的。 看完一层我们与第二组交换了一下到制冷车间的二层看蒸 发器,二层一共有5台卧式冷凝器:下进上出 胡安全员给我们讲了一下蒸发器是怎么在一起连接的,每一台蒸发器都连接有气液分离器,四台蒸发器通过各种管道,阀门连在一起,另外由于制冷量比较大,二楼的外面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冷媒罐。 楼顶就是蒸发式冷凝器,一共四台蒸发式冷凝器,其中只有

压缩机专业课程设计

压缩机专业课程设计

压缩机课程设计 学号: 班级: 姓名: 专业:

指导老师: 二零一三年七月

课程设计题目 已知参数: 排气量 1.5(min /3 m ) 进气压力 0.5MPa 排气压力 6.8MPa(表压) 进气温度 293K 转速 375rpm 行程 300mm 相对湿度 80% 冷却水温 303K 工作介质 天然气 结构形式 L 型,双级,双作用 设计任务:对活塞压缩机进行热力和动力计算。 热力计算 一、 设计原始数据: 排气量:min /1530m Q 进气压力:Ps=0.5MPa(绝对压力) 进气温度:ts=293K

排气压力:Pd=6.9MPa(绝对压力) 二、 热力计算: 1、计算总压力比: 8.135.09.6== =MPa MPa Ps Pd z ε 2、压力比的分配: 715.321===z εεε 3、计算容积系数: 查《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主编,得: 20℃,0.5MPa 时,天然气3195.17015 .12451 .211=== Cv Cp k ; 30℃,1.8575MPa 时,天然气35.17015 .13471 .222===Cv Cp k ; 50℃,6.9MPa 时,天然气46.18231 .16706 .233=== Cv Cp k 。 所以可以大致取值: 第Ⅰ级压缩过程,绝热指数34.11=k ; 第Ⅱ级压缩过程,绝热指数46.12=k 。 查《往复活塞压缩机》郁永章主编,P31,表1-2算得: 第Ⅰ级压缩过程,膨胀指数255.11=m ; 第Ⅱ级压缩过程,膨胀指数352.12=m 。 据《往复活塞压缩机》郁永章主编,P29内容可取: 第Ⅰ级压缩过程,相对余隙容积14.01=α; 第Ⅱ级压缩过程,相对余隙容积16.02=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