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倾听亚洲的声音》吕益婷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1. 根据拼音写词语。

阅读给我们带来无尽的lèqù()与遐想: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在lǜtǎn()般的草原上sǎtuō()地骑马,在细雨中欣赏yōu yǎ()wǔmèi()的丁香花,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pái shān dǎo hǎi()的掌声中心潮péng pài(),耳边不断响起狼牙山五壮士zhuàng lièháo mài()的口号声……给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蒙.古(měng)孕.育(yùn)偃.月刀(yǎn)B. 逶.迤(wēi)羞涩.(sè)硕.大无朋(shuò)C. 叱咤.(chà)伪.装(wěi)迥.然不同(jiǒng)D. 崎.岖(qí)鏖.战(áo)沧海一粟.(sù)3. 下列人名、地名拼音的拼写正确的一项是()A. 欧阳立明(Ouyang Liming)B. 陈红(Chen hong)C. 江滨路(JIANG BIN LU)D. 朝阳路(ChaoYang LU)4. 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A.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B.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C.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D.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B.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C.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

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会倾听》优质教案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会倾听》优质教案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会倾听》优质教案范文《学会倾听》》属于一堂心理健康辅导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学会倾听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形成良好的倾听态度。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会倾听》优质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会倾听》优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倾听的重要性;2、让学生从小养成倾听的习惯,学会倾听,懂得倾听;3、对学生进行倾听训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从实践中锻炼倾听能力。

教学难点:锻炼倾听能力,提高倾听素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请大家听故事,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教师出示故事,学生倾听并发言。

师:故事里的小朋友不但自己不能学到知识,还影响了老师和同学,是对老师、同学的不尊重,是没有素养的表现,长久下去会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

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板书课题:学会倾听二、合作交流:懂得怎样倾听1、师:认真地“听”别人说话,似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得到,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呢?请小朋友们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看哪组想得最周全,随时作好笔记。

2、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归纳为倾听的方法,即“四心”诚心:抱着谦虚态度听;专心:仔细地听,不要三心二意,上课时听到重要的地方可作笔记;耐心: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话;应心:给予适当的回应,鼓励对方说下去。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想大家一定都掌握了倾听的技巧,接下来老师要来考考大家。

三、活动:践行倾听之道1、活动一:玲玲在倾听时犯了哪些错误?教师出示材料:时间:早上地点:上学的路上人物:玲玲和妈妈“玲玲,小孩子要讲礼貌,不能骂人,要尊敬老师,团结小朋友……”“妈,我知道了!还用你来讲!”玲玲打断了妈妈的话。

“你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妈,我知道了!知道了!你还要讲!”玲玲极不耐烦地说道。

“玲玲,你怎么能这样跟妈妈说话呀?”“我不说了!”于是,一溜烟地跑了,只剩下妈妈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

《学会倾听》导学案

《学会倾听》导学案

经纬学校六年级语文《学会倾听》导学案备课日期:月日执教日期:月日主备人:赵迎春审核人:课题学会倾听(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会写“啃、聊、唠、滤、聆、皿”6个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三自然段。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认识并会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学习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三自然段。

知识链接1949年,桂文亚生于台北市,祖藉安徽池川。

曾任《联合报》记者、副刊编辑及《民生报》儿童组主任。

曾兼母校世新大学国文、采访写作课10年。

现任联合报系民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童书出版部总编辑。

15岁第一篇作品在《大华晚报》刊载,20岁出版第一本散文《裁冰集》。

40多年来,创作及编写成人文学书籍50种,编辑少年儿童读物近400种。

从1981年始,专心致力于儿童文学媒体推广及编写工作。

出版作品有《思想猫》、《班长下台》、《长着翅膀游英国》、《美丽眼睛看世界》、《哈玛!哈玛!伊斯坦堡》、《来和小样照个相》等。

得奖记录包括:1995年第八届中华儿童文学奖、1997年第十届信谊儿童文学特别贡献奖、2001年世新大学45周年十大杰出校友、2003年中国大陆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

桂文亚的作品轻逸灵秀、活泼、俏皮,还带点幽默。

很多文章是写旅途见闻和对生活中平凡事物的思考的,这些文字带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有女性的温柔细腻,但不乏思考的智慧。

学习方法和措施学习内容练习回顾(5分钟)1、学生上板,科代表念题。

2、由科代表组织,组长交叉批阅,科代表组织点评,教师抽查补充点评。

3、未完成的或做错的,由小组长记录,科代表督查,到室外黑板用其他时间在当天完成,直至达标。

自学讨论(5分钟)1、学生再次检查预习练习及自己的导学案,清理出问题并更正。

2、以小组为单位对导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点拨指导。

3、再次讨论完善自己的导一、练习回顾1、给生字注音:顷()刻无聊()疾驰()聆()听唠()叨过滤()器皿()啃()骨头2、理解词语。

《用心灵去倾听》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课件

《用心灵去倾听》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课件
同学们下课啦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课件
汇报人:
时间:2029.08.18
请大家“倾听”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苏珊到底为我做了些什么事,让我把从未谋面的她当做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请再读课文,从中找到答案。
10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第二部分
自主学习
课文简说
本文来源于西班牙的《都市生活报》,我国《参考消息》翻译并刊登了本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课文简说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以后常常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我”深深地怀念她。
课文简说
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如,第十四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七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第十五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五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十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这样写,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苏少版音乐六上第四单元爱尔兰风笛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六上第四单元爱尔兰风笛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六上第四单元爱尔兰风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少版音乐六上第四单元爱尔兰风笛教学设计》选自苏少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爱尔兰风笛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爱尔兰风笛的独特魅力。

教材中包含了爱尔兰风笛的基本知识、演奏技巧以及多首具有代表性的爱尔兰风笛曲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爱尔兰风笛的历史、特点,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并能够欣赏和演奏爱尔兰风笛音乐作品。

二. 学情分析sixth-grade students have already acquired some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playing musical instruments. They are curious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 and willing to learn new things. However, they may find it difficult to master the techniques of playing the Irish flute, such as fingering and breath control.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provide them with patient guidance and encourage them to practice.三. 教学目标1.Know the histo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rish flute, and understand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rish flute and other musical instruments.2.Learn the basic playing techniques of the Irish flute, such as fingering,breath control, and tone production.3.Be able to play and appreciate Irish flute music pieces.4.Develop students’ musical sensitivity, teamwork, and creativitythrough group activities and improvisation.四. 教学重难点1.Mastering the fingering and breath control techniques of the Irishflute.2.Understanding the rhythm and tempo of Irish flute music.3.Expressing emotions and telling stories through Irish flute music.五. 教学方法1.Demonstration: Teachers show students how to play the Irish fluteand expln the techniques through live performances or videos.2.Group activities: Students learn and practice together in groups,encouraging cooperation and teamwork.3.Improvisation: Teachers guide students to create their own music using the Irish flute, fostering creativity and musical sensitivity.4.Listening and appreciation: Teachers use audio and video materials tolet students listen to and appreciate Irish flute music, enhancing their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genre.六. 教学准备1.Prepare Irish flutes for students to play.2.Collect Irish flute music pieces and related audio and video materials.3.Prepare teaching materials, such as handouts and posters.4.Set up a suitable teaching environment, such as a classroom with goodlighting and ventilation.七. 教学过程1.Introduction (5 minutes)Teachers briefly introduce the histo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rish flute, and expln the purpose of this lesson.2.Presentation (10 minutes)Teachers show students how to play the Irish flute and demonstrate the basic techniques, such as fingering and breath control. Students observe and listen carefully.3.Practice (15 minutes)Students practice playing the Irish flut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focusing on mastering the fingering and breath control techniques. Teachers provide instructions and feedback individually or in groups.4.Consolidation (10 minutes)Students play Irish flute music pieces together, with teachers providing guidance and support.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ress emotions and tell stories through music.5.Extension (10 minutes)Teachers introduce more Irish flute music pieces and related cultural information, enhancing students’ appreciation of the genre. Student s listen attentively and give their opinions.6.Summary (5 minutes)Teachers summarize the mn contents of this lesson and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e.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ntinue practicing and exploring Irish flute music.7.Homework (5 minutes)Teachers assign homework, such as practicing Irish flute music pieces and researching more about Irish flute culture.8.Boarding (5 minutes)Teachers make necessary notes and reminders on the blackboard, for students to refer to during practice and review.在《苏少版音乐六上第四单元爱尔兰风笛教学设计》的实际授课过程中,我作为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实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和课堂效果进行了反思。

〖2021年整理〗《环球之旅亚洲之声》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环球之旅亚洲之声》优秀教案

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一)--亚洲之声【学习内容】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环球之旅(1)--亚洲之声》【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开展欣赏、歌唱、律动、听辨等丰富的教学活动,启发、调动学生体验、感受亚洲国家各具特色的民歌的美,体会音乐无国界的独特魅力。

在美妙动听的歌声中让学生自我感知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美的、最具生命力的,唤醒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过程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践等学习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已掌握的与本课有联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表达、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以达到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本课所学知识内容的目的。

3、知识与技能: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了解东亚、东南亚几个国家(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的民歌,体会它们各具特色的音阶、音调特征以及鲜明的民族特点。

学会演唱日本著名的民歌《樱花》。

【教材分析】《亚洲之声》这一单元主要是通过对亚洲的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印度、泰国这几个国家的民歌的欣赏演唱和器乐的认识和欣赏来了解亚洲音乐的基本情况与特点以及亚洲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

本单元涉及的亚洲国家较多,各国的服饰、民俗习惯、地理气候各不相同,音乐形态也就相差迥异、各具特点,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第一课时宜从较易理解和接受的民歌开始。

【学习资源策略分析】初一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动、有强烈的表现欲。

六年的小学学习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对歌曲情感表达的认知,也储存了一定信息量的其他知识。

因此本课时从学生已知的浅显的地理知识入手,让学生在教师这位’导游’的带领下,随着歌声的翅膀进行边欣赏边分析探讨似的学习,然后再进行歌唱、律动、听辨等教学活动和能力训练,最终使学生达到自我总结评价的目的。

本课时主要采用欣赏、分析、讨论、对比、实践等学习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预期目标。

2024年人教版(新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丰富多彩的声音》《麦芽的一天》教案

2024年人教版(新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丰富多彩的声音》《麦芽的一天》教案

《丰富多彩的声音》《麦芽的一天》教案一、课题:《丰富多彩的声音》《麦芽的一天》二、核心素养课时目标1.审美感知:通过观察和聆听,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及日常生活中声音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对声音探索的兴趣。

2.艺术表现:引导学生运用声音(包括人声、简单乐器声等)来模仿和表达“麦芽的一天”中的不同场景,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3.文化理解: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的声音,培养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4.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声音创造属于自己的“麦芽的一天”故事,锻炼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时重难点• 1.课时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聆听,感受声音的多样性,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模仿和表达。

• 2.课时难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将“麦芽的一天”转化为具体的声音表现,并融入个人情感。

四、课时准备各种能发出不同声音的物品,如铃铛、沙锤、木鱼等简易乐器,或水杯、纸张等日常用品。

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的见,相互不见面。

(谜底:耳朵)(二)新课教学1.初步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导言:耳朵能听到各种声音,你都听到过什么声音?能模仿一下么?学生模仿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教师及时评价,找不同的学生模仿。

简单小结:只要大家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声音世界的美妙。

2.看图片配音导言:哪位同学能模仿这些声音?(水滴的声音、老虎的声音等)3.简单分类教师与学生一起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出示图片)提问:你能说出这些声音的特点并试着模仿这些声音吗?学生模仿并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教师评价总结。

4.声音探索:教师示范,用不同物品发出声音,模仿“麦芽的一天”中的不同声音。

邀请学生上台尝试,用自带或教室内的物品模仿声音,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三)拓展活动声音剧场:各小组轮流上台表演自己创作的“麦芽的一天”声音剧场,其他同学作为观众认真聆听并给予反馈。

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哪些声音最贴近“麦芽的一天”,为什么。

湘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会倾听》教案汇编

湘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会倾听》教案汇编

湘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会倾听》教案汇编湘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会倾听》教案1设计理念:学会倾听是做人的基本礼仪,学会倾听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在本课设计中,通过活动体验,故事启发,图片展示,小组讨论,测试探究等环节,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大致了解和直观的体验;采用活动体验法,经历观察、归纳,形成学会倾听的概念;通过观察和讨论,掌握正确的倾听习惯,同时让学生理解学会倾听的重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从而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学会倾听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形成良好的倾听态度。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认真倾听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形成良好的倾听态度。

教学方法:故事法、实验法、活动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篇故事、散文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运动。

1、活动一:大家一起动起来。

来来来,朋友们,将你的头抬起来,向左摆,向右摆,转个圈圈放下来。

来来来,朋友们,将你的双手伸出来,向左摆,向右摆,画个圈圈放下来。

2、活动二:听听,是什么声音?(1)、播放声音,让学生认真听。

(2)、提问A、你听到了什么声音?B、学生回答:雷声、风声、雨声、青蛙叫声、小鸟叫声。

3、你从这个活动中得到了什么启发?4、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的耳朵都可以听到很多声音,飞机飞过的声音、下雨的声音、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像现在,同学们可以听到老师说话。

那么老师想请问同学们,你知道怎样倾听吗?(提问学生,总结学生答案)5、师:倾听就是认真地听,仔细地听。

但它还有什么更重要更深的含义吗?今天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更深入地去了解倾听的内涵,看看倾听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课《倾听亚洲的声音》(第一课时)
【课题】倾听亚洲的声音
【教材版本】选自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音乐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
欣赏日本民歌<相马盂兰小调>与印度乐曲<虔诚>.(书第24,25,30页)
【执教】吕益婷
【教材分析】
1.东亚音乐文化区: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在内的东亚温带地区,以五声音阶为主。

虽然在中国的古代,出现了可以和与古希腊、古印度高度发达的音乐理论相匹敌的以音律论为代表的音乐理论,在理论上对七声音阶作了许多研究,并且在古典的艺术音乐中得到了运用,但是,这种七声音阶的旋法特征仍然强调是五声性的。

另外,在与人民群众生活和感情有密切关联的民俗音乐中,却十分明显的以五声音阶和旋法为主。

在中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传承的音乐也大多数是五声音阶。

朝鲜、韩国、蒙古的情况也基本相同。

日本虽有含半音的都节音阶、琉球音阶和不含半音的律音阶、民谣音阶的区别,但也都是五声音阶。

因此,东亚可以称为五声音阶音乐文化区。

2.印度最古老的居民是维达人。

由于时代过于久远,他们古代音乐的情况已无据可考,但至今在德干高原和斯里兰卡的偏远地区仍散居着少数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维达人,他们的音乐十分古朴,歌唱接近于语言,音域很窄,只有2~3个音的旋律不断地反复,没有固定的节奏,这种原始的音乐形态也许可以在某种意义上看作是印度最古老音乐的遗风。

现今多数居住在南方的达罗毗荼人也是印度的土著居民,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他们就已创造了包括农耕、饲养和城市建设在内的印度河文明。

虽然在音乐方面没留下多少遗迹,但从后述明显区别于北方的南印度古典音乐中大概也可以或多或少地了解到一些古代达罗毗荼人音乐的特点。

印度传统音乐的表演具有很强的即兴性,但并不是完全随意的,无论是什么体裁的乐曲都必须以拉格、塔拉和持续音这三大要素作为基础。

【育人立意】
通过欣赏,感受,思考与体验,激发学生对海外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感受印日本音乐和印度音乐的魅力,养成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地优秀音乐艺术文化的良好习惯.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过渡到初中的阶段,对于音乐的内在难以理解透彻,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当从简如难,需从视觉听觉多方面引导,抓住学生的好奇点,多提出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多加给予鼓励,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快速走进欣赏音乐的课堂中来.同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有了自己对于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对于言词的选择,看待事物的观念,教师都应时刻注意,及时纠正或引导其做出更适合的选择.六(6)班班级较活跃,注意力容易分散,但爱好舞蹈的学生较多,因此可以通过舞蹈的学习抓住学生注意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日本民歌<相马盂兰小调>与印度乐曲<虔诚>,对日本音乐、印度音乐产生兴趣,开拓视野,养成善于欣赏、体验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思考与对比的音乐体验过程中,运用哼唱、舞蹈、打节奏的方式,学习、探究、对比印度音乐与日本音乐,概括两国音乐特点。

3.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两国音乐特点;熟悉<相马盂兰小调>的主旋律;知道音乐要素(音色,旋律,节奏,速度);掌握印度基本舞蹈与节奏型.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音乐要素(音色,旋律,节奏,速度)
2、教学难点
掌握印度基本舞蹈与节奏型.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1、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
哼唱体验法、舞蹈实践、表演合作、对比法.
2、学习资源与媒体设计
日本舞蹈视频、印度舞蹈视频、多媒体、钢琴、手鼓、沙锤、竹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3分钟)
(一)音乐之旅第一站--日本.(3分钟)
1.学生随着日本民歌<相马盂兰小调>进入教室.
2.教师提问: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展开亚洲音乐之旅.(书第24页)
3.观看日本舞蹈视频,提问:这是哪个国家?(日本)(1.5分钟)
4.展示地图,我们来到了音乐之旅第一站-位于东亚的日本.
二、新课教学:(32分钟)
(一)日本民歌<相马盂兰小调>.(10分钟)
1.介绍日本民族音乐.(2分钟)
声乐曲占大多数,以歌舞戏形式为主,以五声音阶(13567)为基础,节奏性强,音乐中常蕴含着浓浓的物伤情节.(模唱与中国五声音阶与日本五声音阶,进行对比)
2.初听<相马盂兰小调>.(书第25页)(5分钟)
(1)思考: A. 你觉得乐曲描绘的是什么情景?(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景,抒发了日本人民对劳动的热爱,也抒发了丰收的喜悦之情)(用适当的字母哼唱谱例)
B.你听到了哪些乐器?
(2)展示日本代表性乐器:太鼓,尺八和三味线,以及音色欣赏.
3.学生选择合适的字母,跟随钢琴哼唱<相马盂兰小调>谱例选段.(3分钟)
(二)印度乐曲<虔诚>.(22分钟)
1.下一站,我们要去的是南亚的印度.(地图以及印度景观人文图片展示)
2.介绍印度的歌舞.
印度歌舞历史悠久,对印度人来说,歌舞不仅是艺术,更有宗教的含意,印度歌舞源自对神无比虔诚洁净无私的爱.(1,2共1分钟)
3.学跳印度舞.(9分钟)
(1)观看印度舞蹈视频,尝试模仿其中的动作.(1分钟)
(2)总结印度舞的特点:(1分钟)
A.手姿变化丰富;
B.腰部摆动幅度大;
C.脚步交替踮脚、跺脚的动作;
D.舞者始终保持微笑.
(3)分男女教学印度舞蹈动作:先教学女生手部动作,再教学男生手部动作,最后集体教学脚步动作与最后两个八拍的固定姿势(共四个八拍) (5分钟)
(4)跟随乐曲<虔诚>片断,集体跳舞. (2分钟)
4.欣赏乐曲<虔诚>.(书第25页) (12分钟)
(1)再听乐曲<虔诚>,思考: (2分钟)
A.乐曲有什么特点?(旋律,音色,节奏等)
B乐曲带给你什么感受?
(2)总结印度音乐的特点: (1分钟)
A.旋律:单旋律(无和声),大量使用微分音和连音,使旋律精致,给人神秘之感.
B.音色:运用了印度传统乐器进行演奏,给人悠扬之感.
C.节奏:明快,复杂,节奏性强.
(3)展示印度传统乐器.(特点及音色欣赏)(音色) (2分钟)
A.西塔尔琴:音色柔美、珠圆玉润,表现印度音乐中如怨如诉、婉转曲折的旋律,具神韵魔力.
B.塔布拉鼓:可调节音高的一对鼓.右面的小鼓称“塔布拉”,发音较高,用手的手指拍击;左面较大的鼓称“巴亚”,发音较低.
C.朋吉笛:不同于中国竹笛,印度竹笛不设膜孔不贴笛膜,且一根笛子就一根竹节,竹壁很薄.
设计说明:
对于乐器音色的欣赏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学生才可把音响与乐器配对,记忆效果更佳.
(4)节奏. (6分钟)
A.全体分别学习三条节奏型.(第1,3条手指并拢,用双手的四个手指拍击桌板,注意左手的重音.第2条双手击掌,注意手的弧形移动)
B.部分学生用手鼓,沙锤,其余学生双手拍击桌板为乐曲<虔诚>片断(慢速版)打节奏.
C.全体合作表演乐曲<虔诚>片断(慢速版).(中间大组节奏,第一,四组舞蹈)(激动点1)
设计说明:
全体合作让全体同学参与到课堂中来,能够增强班级团结感,也能将本课的气氛升华到新的高点.
(5)音乐要素:旋律,音色,节奏. (1分钟)
(音乐要素是我们区分不同音乐的形容根据,也是音乐的表现手段)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音乐要素?
设计说明:
在本环节引入音乐要素的知识点,一是将之前学习过的旋律,音色和节奏进行整理归类,二是为接下来的对比环节作铺垫.
三、课堂小结:(5s)
1.日本与印度艺术的对比.(书第30页) (
2.5分钟)
2.作业回顾:竹竿舞.(学生跟随音乐展示舞蹈)(激动点2) (2.5分钟)
3.学生跟随印度乐曲<虔诚>离开教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