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讲评ppt
合集下载
高二年级期中语文试卷讲评课件

范宁指摘朝廷大臣的缺点错误,都直接了当地说,没 有任何避讳。王国宝是范宁的外甥,因为巴结会稽王 司马道子,害怕不被范宁所容忍,就挑拨范宁和皇帝 的关系,范宁因此被皇帝疏远。范宁请求补任豫章太 守,皇帝说:“你不适合担任豫章太守,为什么急着 去亲自体验死亡呢?”范宁不相信占卜,坚持请求去 补任豫章太守。范宁在豫章又大兴学校,派人到交州 购买磬石以供修建学校所用,并改革旧有的制度,不 拘泥于常规。从远近各地来豫章求学的有一千多人, 这些人的耗费全都出于范宁的私人俸禄。
皇帝下诏说,“汉宣帝说,‘可与之共同管理天下的, 是优秀的郡守’,如果范宁真的像王凝之奏章中所说 的那样,怎么还可以继续担任郡长官呢!”范宁因此 被判罪接受惩处。范宁的儿子范泰当时为天门太守, 弃官(为范宁)申诉。皇帝认为范宁所致力的只有儒 学,这件事拖延了很久都没有判决。(后来)恰好碰 上大赦,范宁就没有被判罪。范宁免官之后,定居在 丹阳,仍然勤于经学,一年从头到尾毫不懈怠。范宁 六十三岁时,在家中去世。当初,范宁因为《春秋谷 梁传》没有好的注本,于是深入思考多年,为《春秋 谷梁传》做了《集解》。
范宁又将本郡的四姓子弟全都召集到学校来做学生, 督促他们读《五经》。范宁又修筑学台,学校的功能 更加齐备。将州刺史王凝之向朝廷弹劾范宁,说“豫 章郡占了江州的一半。豫章太守范宁在朝廷做官参与 机要,在地方做官担任大郡的长官(可见朝廷对范宁 的信任),但是范宁却无所顾忌地做奢侈污浊之事, 所作所为不合法度。郡城先有六座城门,范宁全部改 建成层楼,又修建两座城门,加上以前的城门,豫章 郡现在一种有八座城门。范宁还建造了七所私宅…… 希望将臣的这份奏章下发给太常寺讨论,按照礼法将 范宁判罪。”
文言文阅读 11.C (六经:《易》《书》《诗》《礼》《春 秋》《乐》)
高二上期中讲评32页PPT

• 2、【答案】C
• 【解析1】A项中“漫无边际”含义是:形容 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或写 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突出的是没有 目的。这里应为“浩如烟海”。B项中“闲言 碎语”含义:①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多指人们嘴里传来传去的话;②与正事 无关的话。这是个贬义词,应改为中性词 ,可改为“只言片语”。D项中的“良莠不齐” 意思是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莠, 狗尾草,很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这个 成语主要指人,而这里是家具。应为“鱼龙 混杂”。
鹜、处心积虑、雨后春笋、有口皆碑。 (二)考适用对象的误用 如:巧夺天工、美轮美奂、炙手可热、汗牛充
栋、洗心革面、蓬荜生辉。 (三)考对成语的望文生义 如:差强人意、不刊之论、首当其冲、万人空
巷、望其项背、光怪陆离、涣然冰释。 (四)考具双重含义的成语 如:灯红酒绿、苦心孤诣、想入非非、淋漓尽
致。
成语的感情色彩
1、防止……不再……(“防止……”和“……不再”),
2、非……才行(“非……不可”和“只有……才行”),
3、需要……不可(“需要……”和“非……不可”),
4、从……为出发点(“从……出发”和“以……为出发 点”),
5、大约……左右(“大约……”和“……左右”),
5、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和“是……的结 果”),
①褒义:风起云涌 殚精竭虑 ②贬义:处心积虑 满城风雨 ③中性:今非昔比 风雨交加
大多数成语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词的感情色 彩也会随之变化,有时候,由于对一 些成语褒贬不辨,从而导致误用。
成语的感情色彩,有的较为明显,从字面一看便知是 贬义词;有的不明显,下列成语是贬义,不可褒用:
•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 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讲评ppt 人教课标版

B.“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这句话强调 的是,人生在世,面对宠辱得失,要悠然淡泊;面对困难挫折, 要坚持不懈。
“面对困难挫折,要坚持不懈”属无中生有;
C. 在文中,作者用翠华池边那棵松树、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 柏、碑林前的唐槐等 “树木中的祖宗 ”和腰缠万贯、飞黄腾达 的小人构成对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借爱因斯坦的人品和学品来衬托王维的人品和学品
19、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深刻 含义 。(6分)
明月清泉象征远离尘世纷争、自始至终保持人格的高洁 心灵,寄托着作者对高雅纯洁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20、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AE)(4分)
A.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托明月清泉,寄托自己对人 生境界的追求。语言典雅而含蓄,富有美感。
而止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考查考生文段的理解能力,每错两个扣一分。
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 觉有异/遂 申 旦 而 止 / 故 俗 传 恺 之 有 三 绝/才 绝 / 画 绝/ 痴绝
谢安将要入睡,令从人代替自己相陪,恺之竟 不察觉,自吟到天明才止。所以世间传说他有 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 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4)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陶渊明《归去 来兮辞》)
(5)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6)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
虑夕 。(李密《陈情表》) (7)《滕王阁序》中最富有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被
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好友。翻
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获得师长赞许。
“面对困难挫折,要坚持不懈”属无中生有;
C. 在文中,作者用翠华池边那棵松树、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 柏、碑林前的唐槐等 “树木中的祖宗 ”和腰缠万贯、飞黄腾达 的小人构成对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借爱因斯坦的人品和学品来衬托王维的人品和学品
19、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深刻 含义 。(6分)
明月清泉象征远离尘世纷争、自始至终保持人格的高洁 心灵,寄托着作者对高雅纯洁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20、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AE)(4分)
A.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托明月清泉,寄托自己对人 生境界的追求。语言典雅而含蓄,富有美感。
而止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考查考生文段的理解能力,每错两个扣一分。
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 觉有异/遂 申 旦 而 止 / 故 俗 传 恺 之 有 三 绝/才 绝 / 画 绝/ 痴绝
谢安将要入睡,令从人代替自己相陪,恺之竟 不察觉,自吟到天明才止。所以世间传说他有 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 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4)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陶渊明《归去 来兮辞》)
(5)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6)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
虑夕 。(李密《陈情表》) (7)《滕王阁序》中最富有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被
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好友。翻
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获得师长赞许。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讲评课件

文学类文本阅读
❖ ①包含着对美好富足生活的向往。“我”第一次看见蔡新华 娴熟地用筷子挑出一坨猪油拌进热腾腾的饭里,随即,便闻 到了一股清幽的猪油香从蔡新华的钵子里飘出来。
❖ ②包含着一份苦涩的母爱。母亲在贫困的家庭生活中,为了 让“我”吃好一些,为了让“我”长身体,偷偷地在“我” 的成菜下面放上一块猪油。
探究学习
活动:纠错反思 总结提升
活动: 1.先自主纠错,对照课本修改文言文的错题,找
出错误的原因。 2.背诵文化常识和成语的意思。
实用类文本阅读
❖ ①创新模式增加扶贫渠道,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扶贫实践。 比如,土地流转、“扶贫车间”、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
❖ ②注重旅游扶贫的可持续性。中国各地依托旅游业开展扶贫 工作,助力脱贫攻坚,为乡村产业兴旺和农业多功能化提供 了方向。
3、心态不稳,急躁、信心不足,特别是超时的时候
★4.态度不端正,书写不认真,作文乱写,甚至还睡觉。
温馨提醒:
(思维要快、作答要快);
自律的人用30天拉大差距,放纵的人用30天安慰拖延!
学习目标
1.自主纠错,修改文言文阅读和名句默写 的错题,并说出错误的原因。 2.重点研究信息性阅读和诗歌鉴赏,归纳 答题方法。 3.从“知识积累,思维提升,题型构建, 应试反思”四个方面沉淀。
❖ ③触景悲秋之愁。诗人看到蓟门飞霜、落日秋雁,生 发了悲秋之愁。
❖ ④知音难觅之愁。四海之内的抗元名士,本是自己的 知己,却已半数亡故,自己也不知道将要投奔何处。
名句名篇默写
❖ (1)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 ❖ (2)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 (3)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成语
❖ 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
高二下期中考试试题评讲精品PPT课件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苏轼
门外漫山白雪银光照眼,马儿惊
门前外屐山齿光我马先亦行惊。,阶异踏一忽雪一然去印间游上换乾石了明阶世寺。界,,将我木连屐忙的乘齿兴痕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隆冬之季东风误吹,寺庙如长春
月长临不夜城。
苑梨花开遍,月光与雪色交相辉 映,使这不夜城光明总似白天。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
看鸦雀弄新晴。
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
迎孔子,然后得免。
不容何病:不被容纳 担忧什么?
见:“现”
夫道之不修也,是吾 丑也:老师的学说不 修明,这是我们的耻 辱。
结合下列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⑴乾明寺:在今湖北黄冈东。 ⑵屐(jī)齿:屐底的齿。 ⑶风花:指雪。长春苑:谓皇帝宫苑。尉迟偓《中朝故事 》:"长春宫,园林繁茂,花木无所不有,芳菲长如三 春节。"此借喻乾明寺。 ⑷不夜城:《齐地记》:"古有日夜出,见于东莱,故莱 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故城在今山东文登东北八十 五里。此处借喻乾明寺。 ⑸至洁:指白雪。 ⑹新晴:天刚放晴。 ⑺摧(cuī)檐(yán)泻竹:谓白雪融化之象。 ⑻榻(tà):狭长而较矮的床,泛指床。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在自己临走前,把 毕生的作品和收藏都捐给省博物馆,只剩下装 裱看不出画的 好坏,就让老二挑。老二虽然也不是内行,但他 比哥哥多了个心眼,知道父亲留下来的,不可能 是普普通通的画。他装作随意地翻了几遍,发现 了其中一幅有父亲做的收藏记号,另一幅没有, 他就挑走了有记号的那幅。
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 焉: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 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 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 降低一点标准呢?
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 ,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 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 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ppt 课件下载共30页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ppt 课件下 载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讲评课件66张

一、现代文阅读Ⅰ
4.材料一论证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1、论证方式:
论 2、论证结构:
证 特
3、使用了什么
点 4、
5、
还是 还是
还是
6、 特点
7、
一、现代文阅读Ⅰ
4.材料一论证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从论证结构角度看,总体上采用总分总结构,第二段至第四段则采用 并列式结构(或递进式结构),围绕中心论点,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2)从论证方法角度看,文章综合运用了引用论证(如第三段中)和因果论 证(如第四段中)等论证方法。 (每点2分,若答“材料一起笔简洁,开门见山,提出论点”亦可酌情给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工程,让历史悠久的乡村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其魅 力和风采;就是要保留独特的乡村传统文化元素,创造富有品牌性的乡村文化产品, 重塑乡村文化生态。(第2层,从怎么做角度给出提升乡村文化的具体措施)可以说,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增强农民群众对乡村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强烈归属感、弘扬和传 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根基的必由之路。 (第3层,总结本段)
(3)以乡村文化振兴传承文化自信之脉。(排列整齐,考虑并列关系)在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过程中,广大农村孕育了 以红色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这是中国文化自信之脉。我们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就是要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和发展红色革命文化, 激发人民的爱国奋斗情感,提高乡村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正如习近平总 书记所指出的,“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 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引用论证)弘扬乡村红色文化是对历史记忆和集体记忆的尊重,更是坚定 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和底气所在。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PT课件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 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 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 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 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者,妙万物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A(因:于是)
A.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因: 因为
B.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
恸: 极度悲哀,痛哭
C.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壁屋
写: 描摹
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徒: 同一类人
6.下列句子中,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3分)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11.简要概括“陆地上的船长”这个标题的好处。(4分)
参考答案:用看似矛盾的表述突出其职业精神(2分);标题 充满悬念,吸引读者。(2分) 12.简要分析小说中船长的形象。(4分)
参考答案:他是一个执著于理想、忠于职守的失败英雄;他爱事业如生命, 爱船胜过爱自己,船进水下沉时,他指挥大家抢救;大家弃船逃跑,他选择 和沉船在一起,这是他执著的信念和追求。(每点2分)
公自序》) • ⑤平芜尽处是春山,________________ 。(《踏莎行》) • 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________________ 。(《八声甘州》) • ⑦________________ ,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⑧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 。(《离骚》) • ⑨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________________ ,琅琊也。(《醉翁亭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脱胶处理”等等,最后没有结论,仍是个悬案。后来
又有人认为“捣衣实际就是捣软麻布以制冬衣”。然而大
量的捣衣诗明明写着捣的是帛、练、纨、素等丝织品,因
而这个说法,仍值得商榷。
捣衣,《文选》五臣注曰:“妇人捣帛裁衣,将以寄
远也。”《乐府诗集》注曰:“益言捣素裁衣,缄封寄远
也。”可见捣衣即捣帛或捣素,是裁制寒衣前的一道工序。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 何妙处?(3分)
(1)“乱”字表面是指落梅的纷乱,深层指思想的纷乱,这种 寄情于物的写法,将离愁别恨引发的迷乱不安表现得十分形象。
(2)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化用杜 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一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 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3分)
⑥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
A.①②③ D.②④⑤
B.④⑤⑥
C.①③⑥
考查信息筛选
12.下面对文意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A.顾恺之博学有才气,认为自己的《筝赋》超过了嵇 康的《琴赋》,又认为自己的画可以通灵,所以往往 为人戏弄。
B.顾恺之特别擅长画人物肖像,他十分重视画眼睛, 常常像画起数年不点目睛,说是传神写照,正在阿堵 中。
那么,帛在制衣前为何要捣呢?帛是丝织品的总称。蚕丝
的主要成分是丝素和丝胶。丝素是近于透明的纤维,即茧
丝的主体;丝胶则是包裹在丝素外表的黏性物质。丝素不
溶于水,丝胶易溶于水。丝胶在缫丝时可以除去一部分,
但仍会有一部分黏附在丝素上,这使得生丝或坯绸显得粗
糙、僵硬,需要进一步涑丝帛方能变软。也就是说生丝要
而止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考查考生文段的理解能力,每错两个扣一分。
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 觉有异/遂 申 旦 而 止 / 故 俗 传 恺 之 有 三 绝/才 绝 / 画 绝/ 痴绝
谢安将要入睡,令从人代替自己相陪,恺之竟 不察觉,自吟到天明才止。所以世间传说他有 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 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
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1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 (1)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谢安非常重视他的画,认为是自有人类以来未
曾有过这样的作品。
(“重”是“重视”1分,“未之有也”句式1分)
C.顾恺之画像还善于点染衬托,他给裴楷画像,在颊 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D.顾恺之喜欢吟咏。自称得到先贤风韵写作规范, 常常通宵达旦地长咏。所以被称为三绝:才绝,画绝, 痴绝。
考查对文意的把握: A项说顾恺之认为自己《筝赋》 超过嵇康《琴赋》不合文意,另他被少年戏弄是因为 他言过其实。
13.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 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 觉有异遂申旦
①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
②而缄闭如旧以还之
介词,意思是“用”
连词,意思为“用来”
③吾赋之比嵇康琴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④谢安深重之
代词,指代“顾恺之”或“顾恺之的画”
A.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D.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表现顾恺之痴绝 的一组是(3分) B
①颊上添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①写顾是“画绝”;
②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②写顾为“才绝”;
③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③是写顾作画的心得。
④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
⑤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温薨后,恺之拜温墓 薨:天子死
B.恺之尝以一厨画
厨:同“橱”,木箱,木匣
C.与谢赡连省 省:官署。连省即署房屋相连
D.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绝:特异、独一无二
考查对实词理解:
薨hōng :诸侯及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10.比较下列各组句加点字的用法与意思,判断正确的 一项是(3分) C
试卷讲评
小阅读
谈捣衣
我国古代许多诗人都写过捣衣诗。人们读过这些捣衣诗,
常感到疑惑不解,古人为何都在夜间捣衣,捣衣捣的是什
么,究竟怎么捣,等等。80年代,学界首次对这个问题进
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捣衣不是洗衣,即把衣服浸湿放在
石上,用木棒棰来捶打。但有人说捣衣是“捣帛缝制寒
衣”,有人说捣衣是“捶打浆洗过的衣服”,有人说捣衣
用微温的水浸泡,帛则安放在楝木灰中浸泡,利用水温和
楝木灰中的碱加速化学处理,进一步使丝和帛上的丝胶溶 解。浸泡后的丝帛,需用木杆反复捶捣,一是使丝帛上的 丝胶易于随浆水析出,二是与现代制丝工艺中的“掼经” (又名“别丝光”)作用相似,可使生丝和坯绸更加白净 柔软而有光泽。丝、帛经捶捣后还要洗净,所以捣衣一般 多在河滨和庭院里进行。制衣用的有些丝织品,有的还经 过了染色。我国商周时已有很高的染色技术。因染料中酸 的化学作用和曝晒,晒干后的丝织物又变得粗糙而多皱褶, 因而在裁剪、缝制前必须捶捣,使它柔软平整。这就是帛 在制衣前要捣的原因。 明代学者杨慎在他的《丹铅录》中曾说“《字林》: ‘直舂日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舂米 然。……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图》其制如此。”由此可知, 古代捣衣是两个女子合作的一种劳动。我国古代男主外、 女主内,妇女日兴夜寐操持家务,白天少有闲暇,纺绩、 缝纫多在夜晚。《汉书·食货志》云:“春令民毕出在野, 冬则毕入于邑。……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 得四十五日。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 也。”她们每日夜间三三两两相伴劳作,不仅多得十五个 劳动日,而且还节省了燎火之费。这也是一种古老的民 俗。
(2)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 顾恺之自我炫耀言过其实,青少年于是对他极
力赞扬来捉弄他。
(“矜”是“炫耀”1分,“因”是“于是”1分, “以为”是“以之为”,捉弄他,1分)
1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6分)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