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匮要略笔记(九九)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薯蓣丸

合集下载

薯蓣丸

薯蓣丸

浅谈《薯蓣丸》治疗老年病的功效刘瑜10级中医一班《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症并治第六》曰: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薯蓣丸方:薯蓣(300g)当归桂枝曲干地黄黄豆卷(各100g)甘草(280g)人参(70g)芎 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60g)柴胡桔梗茯苓(各50g)阿胶(70g)干姜(30g)白蔹(20g)防风(60g)大枣百枚为膏(500g)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丸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谈功效前要先了解其所治疗病症的具体含义,“虚劳诸不足”是概指人体气血阴阳皆亏损不足。

属多种劳伤所致的气血虚损,日久而成,其气血阴阳均亏损不足。

“风气百疾”泛指感受各种外邪而出现的多种病症。

久病虚劳,气血虚弱,阴阳不足,抗邪能力薄弱,因此就更容易遭受各种外邪的侵袭而引起诸多病症,临床见症繁杂。

对于这种病症的治疗,若单纯的扶正则邪不退,单纯祛邪则反伤正,故用扶正祛邪之法。

《灵枢·天年篇》说,人“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堕,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

所以老年病自然是发生在老年期的疾病或者是从老年前期带入老年期的,而它的致病特点一是衰老受邪,乱而相引而发病,二是体质衰老,积损成疾;病机为多脏收损、阴阳并虚或是多痰、多瘀、多风。

因此它的治疗原则应为一年高体虚,首顾胃气;二体虚邪实,通补共进;三有顾无损,当下则下;四元气大亏,带病延年;五阴阳双亏,温润并行。

薯蓣丸方中的薯蓣、甘草、大枣有益脾气的功用;当归,阿胶、干地黄可补血;人参补元气;桂枝、柴胡、防风有疏风解表之功;桔梗、杏仁、白蔹理气宣肺;黄豆卷、神曲健脾理滞。

诸药相合具有健脾益气,养血滋阴,疏风散邪,宣肺理气之效。

全方不偏阴,不偏阳,不偏气,不偏血,配伍很好,适用于老年人“五劳七伤”者。

宋代官药局方中的牛黄清心丸实际就为薯蓣丸加麝香、冰片、雄黄、朱砂、羚羊角而成;岳美中治疗脑动脉硬化病人也用到薯蓣丸加鹿角胶、黄芩、冬虫夏草而成;而市面上的回天再造丸也是为薯蓣丸加白花蛇、虎骨而成。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七)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七)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七)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原文】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

什么是“劳”,劳症,是因为有痹。

“平人”,就是指正常人。

瘦瘦小小的人,看他的体格那么瘦,摸他的脉怎么会那么大?人好好的看起来都没有病,结果摸他的脉却很数大,这就是劳症。

如脉出现极虚,这也是劳症。

脉大,脉极虚这两种出现在平常人的身上,都是劳症。

脉大,有两种解释,第一个,摸他的寸关尺的脉,手脉,第二个,就是血脉,这是望诊。

当一个病人坐在你的跟前,瘦瘦的,你一看他的手,血管显得很大,我们一般人的血管都是有比例的,但是,他的血管特别的粗大,这也是叫脉大,是劳症。

我们从上面这张图来理解脉大,正常的脉的血容量与脉大的血容量是相等的,但是,脉大是因为血管里面有湿,把血管撑大了,所以,劳症的人,带了两个血液循环系统,他很持重,因为有湿在血管里面,很吃力,只要一动就很累。

脉大代表里面是中空的,所谓劳症的人,稍微劳动一下就感觉很累,所以不能动,一动就累。

稍微做一点事情,必须睡一天,这就是劳症。

劳症的人,平常很正常,胃口也很好,吃了很多食物,然而吃完还是很累,身体还是吃不胖,有劳症的人是不会胖的,这是劳症的人有口福,这是劳症的好处。

现在很流行减肥,都希望自己瘦,如果减肥要成功,就想尽办法把你变成劳症,你就瘦掉了。

脉大就是湿跑到血脉里面去了。

我们前面学过,当湿在皮肤表面的时候,用麻黄加术汤,当湿在肌肉里面的时候,用麻黄薏甘汤,当湿到了血脉的外面的时候,用防已黄芪汤,当湿进入到血脉里面的时候,这是就是我们现在要讲的东西。

治疗劳症,我们就要用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就可以把血脉里面的湿排出来。

在临床上,风湿的病人,吃了桂枝芍药知母汤以后,血管会一直收小。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一、概述血痹:是一种因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血行阻滞引起的以肢体局部麻木不仁,严重者可有轻度疼痛的疾病。

虚劳:非一种病证,是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的总称。

合篇意义:血痹与虚劳两病,一表一里,一轻一重,发病均以阴阳气血不足为主,故合为一篇论述。

二、血痹病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1)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2)病因病机:营卫虚弱,外邪侵入,经脉凝滞不行脉症: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或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

外证身体不仁。

血痹轻症:宜通阳行痹。

以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重症:宜补气行血,温阳行痹。

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即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组成。

临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振奋阳气,温通血脉,调畅营卫的作用,凡证属气虚血滞,营卫不和者,皆可选用。

临床可用于治疗产后身痛、汗证、末梢神经炎、不安腿综合征、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雷诺氏病等病证。

三、虚劳病(一)脉象总纲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3)脉大(浮大无力):阴虚阳浮(芤、革、浮、大等)极虚(浮大无根):精气内损,脉气不充。

(沉、细、小、弱等)陈念祖的《金匮要略浅注》云:“此以大虚二脉提出虚劳之大纲,意在色欲过度,肾精损,则真水不能配火故脉大;饥饿劳役过度,脾气损则谷不能内充,故脉虚”。

(二)虚劳失精证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8)病机:阴阳两虚,心肾不交脉症:脉极虚芤迟——精亏阳虚——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得诸芤动微紧——或阴亏阳浮,或阳虚失固——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治法:调补阴阳,镇潜固涩方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汤——调和阴阳龙骨、牡蛎——收敛固涩临床应用:临床对有梦无梦之遗精、带下、自汗、盗汗、偏汗、遗尿、乳泣等,辨证属阴阳俱虚,不能阳固阴守所致者,皆有较好疗效。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九九)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病机,贫血虚劳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九九)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病机,贫血虚劳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九九)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病机,贫血虚劳(四)津血不足虚劳3 (失血性虚劳)【原文】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

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脉弦而长大,脉体也比较粗,“弦则为减”减就是不足的意思,“大则为芤”“芤”就是那个葱管,说脉大,如按葱管的那种感觉,“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这就是说的阳气不足。

象这种表达,在金匮里面见到好多这样的表达,我们也不用去细究,但是,他首先告诉我们是一个虚,一个是寒,这个我们理解就可以了,至于那个脉弦则为减,到底是不是这样,也不用去深究了。

“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就是虚加上寒这叫相搏,也就是说,这个弦大的脉又叫革脉。

革脉就是弦大中空。

“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如果是女人见了这种弦大中空的革脉,往往是流产了或者是崩漏了,也就是月经出血不止。

如果是男子见了这种弦大中空的脉,往往是失血过多或者是遗精比较厉害。

这条主要就是讲的失血,半产,漏下,亡血,失精。

失血以后,脉出现弦而大。

如果说你没有足够的临床,你可能不觉得失血了怎么会脉还会弦大。

【要点延伸】1、脉弦而大,就是元阳失去温养与固敛而浮越。

如同少阴病中的脉暴出,厥阴病中的除中,均是阳气处于消亡的病危之象。

2、“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脉弦为阴寒伤阳,脉大为内虚中空(芤)。

3、“虚寒相搏此名为革”:革脉=脉弦大中空。

4、妇人则半产漏下;女性多由流产、崩漏不止所引起。

5、男子则亡血失精:男性多由失血、失精所致。

“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的启示:①革脉多见于成年男女;②革脉多由失血导致;③低血细胞高血容量时血液的韧性降低可能是革脉的形成机制,④革脉或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动脉硬化。

薯蓣丸的中医机理

薯蓣丸的中医机理

薯蓣丸在《金匮要略》中“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的最后一方证。

仲景注明“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方药组成: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干地黄神曲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芎穷麦门冬芍药白术杏仁各六分人参七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敛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初学本方,如堕五里迷雾。

方中有桂枝白芍干姜大枣炙草,以为是桂枝汤的变法。

有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大枣,却没有半夏,以为是小柴胡汤的加减法。

有地芍归芎,自然而然的会以四物汤以解之。

从理论中绕来绕去的解释本方。

但很明显这样解方是不对的。

四物乃合世从此方中化裁出。

因此就失了些方原本组方之意。

很有意思的,在《千金方》中找到了此方运用更具体方证。

原方记载如下:薯蓣丸,治头目眩冒,心中烦郁,惊悸狂癫方。

从此书记载中,可以看成是孙氏对此方的具体临床运用,并记录其运用此方的个人的临床具体心得。

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孙氏对此方的进一步理解。

从孙氏的记载中,可以找到方证对应的明显痕迹。

因此兹此做以下具体的分析。

方中炙草生地阿胶(孙氏改为鹿角霜)麦冬桂枝大枣人参干姜(生姜)取炙甘草之意,治疗心悸。

方中少了一味火麻仁,为什么,我们下面会谈到的。

要是此方能一下看出此方的小合方,那么对薯蓣丸的理理解基本上就解决了一半的问题了。

此即张氏所载之虚劳诸不足。

当然包括心悸之病症,而且明确此心悸症候属于虚性,不足之本质。

实性的,有余之心悸非其治也。

接下来就是小柴胡汤的变法了。

即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大枣干姜,无半夏。

用此方治心中烦郁。

即少阳病。

接下来就是杏仁茯苓汤。

此方在张氏《金匮要略》中治“胸痹,胸满”之症侯。

即心中烦郁病症的补充治疗。

可补其小柴胡汤去半夏之变法。

接下来的就是当归白芍川芎白术。

这是张氏“当归芍药散”中四味药,加之杏仁茯苓汤中的茯苓,还差一味泽泻。

我们先不要管为何去掉泽泻。

先设问一下:为何用当归芍药散呢。

倪海厦匮要略笔记(一0一)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大黄蟅虫丸

倪海厦匮要略笔记(一0一)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大黄蟅虫丸

倪海厦匮要略笔记(一0一)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大黄蟅虫丸[原文]五劳极虚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

大黄蟅虫丸方:大黄十分,蒸、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烧令烟尽虻虫一升去翅足,熬、水蛭百枚,熬、蛴螬百枚,熬、蟅虫半升,熬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大黄蟅虫丸里的动物药很多,虻虫,水蛭,加上大黄和桃仁就是抵挡汤,蛴螬,蟅虫。

还有干漆,干漆虽然不是动物,却是很毒的药。

大黄蟅虫丸一共有十二味药加在一起做成丸剂。

大黄蟅虫丸的目的就是五劳极虚,非常的瘦,怎么吃都吃不胖,还有腹满不能吃东西,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什么伤都有了。

内有干血,还有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我们只要凭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这两个,就知道里面有干血。

之所以伤到,有干血停在身体里面,所以,再吃什么东西,吃什么补药,都补不到身体里面去。

因为有瘀血在里面。

中医有一句话,瘀不去,新不生。

经方,常常在活血化瘀,最活血化瘀的就是唐容川。

唐容川写了一本书叫《血证论》,说百病都有瘀。

有肌肤甲错,不是在身上,是在小腿上面,从足三里以下到三阴交这一段的地方。

如果身上全是,一脱下衣服,很多干皮掉下来,那不是,那是干血;两目黯黑,这是眼眶眼袋比较黑暗。

大黄蟅虫丸是缓中补虚的药,真正在临床上很少用到,中医有很多方法,针灸都可以,再配合一些中药就够了。

蛴螬,有人说是蚕还没有破茧出来的时候叫蛴螬,有人说地鞭虫,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怎么用呢?还有干漆,还有虻虫,要找真正的虻虫那是牛虻,牛圈里面的虻。

所以,大黄蟅虫丸在临床上很少用,基本上不用。

用针灸就可以把干血去掉,干血在什么位置?女人都是左腹痛,左边的地方有压痛。

我们以白芍为例,肚脐以下是静脉;肚脐以上是动脉,以桂枝为主。

其他可以加一些川芎,丹皮,红花,牛膝,茜草,这些都是活血化瘀的药。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九六)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病机,表现和治疗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九六)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病机,表现和治疗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九六)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病机,表现和治疗第二节虚劳一、虚劳的临床表现(一)、虚劳的两类脉象【原文】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什么是虚劳?气血阴阳具不足就是虚劳。

引起虚劳的原因很多,其中还有一类的就是气血阴阳都足,但表现出来的是虚的现象,这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血痹。

虚劳的内容是最多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虚劳的临床表现。

我们人标题就知道了,虚劳讲了两类脉象,我们上一节讲的血痹,基本上就是一个微弱的脉。

“夫男子平人”平人,就是平常人,看上去没有病的人。

“脉大为劳”如果摸上去感觉到那个脉洪大,很有力,脉体很大,这是虚劳。

“极虚亦为劳”如果摸上去脉很微弱,这也是虚劳。

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是否感觉有的难理解,脉微弱是虚劳这好理解,脉洪大,这也是虚劳,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实际上,这个人的健康是在一个区间范围内,打个比方,一个人平躺在一张桌上为健康,如果人从头这侧掉下桌子,这是虚,如果人从脚这一侧掉下桌子,也是虚,也就是两个极端,一个累死,一个闲死。

久卧伤气,就是脉弱的这一类。

运动过度的也把气血津液耗竭了,这个脉就有可能是洪大的。

张仲景把这个虚劳的脉象放在这里,就是告诉我们,不要以为脉弱才是虚劳,脉大就没有虚劳,这是两类。

这就是两个极端。

【要点延伸】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的启发: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等正气不得耗伤过度,耗伤过度即为劳病。

阴血耗伤则见脉大,阳气津液耗伤则见脉微弱。

这就是看伤的是阳还是伤的是阴。

我们在临床上,这两类病非常常见。

严重贫血的病人的脉都是大的,还数甚至还紧。

那对于另一类病人来讲,脉就是细弱的,如血容量不足,休克的病人,严重营养不良,纳呆,这类就是阳气虚弱加上津液不足,就是一微弱的脉象。

所以,通过脉大脉细,就可以判断出是阴血耗伤还是阳气津液不足,一个脉就可以把它断定了。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六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六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六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六【血痹】按照现在来说就是肢节神经麻痹,古人不知道什么叫肢节神经啊,可是他会治,所以这个也是妙不可言,底下讲的都是古人的看法。

血痹得病的原因,尊荣之人尽吃好的,养尊处优,所以他外表看着很丰肥,人挺肥的,但内里头却是弱的,不能担任重体力劳动,一般轻体力劳动也不行,所以稍稍有点劳动他就汗出。

而很小的微风,就是睡觉的时候,不时的有个翻身动摇,就是这样一个微风,他受了也得这个病。

血痹证的脉,脉既微又涩。

气虚则微,涩就是血不足,血管里的血液行动不滑利谓之涩,微涩之脉,现于寸口,怎么治疗呢?宜针引阳气(浅刺且刺阳经之合穴以引阳气而除邪气。

风邪去了,血痹这个病也就好了)。

血痹,轻取脉也微,重按脉也微,寸口这个脉啊,是浮沉脉都微,尺中小紧,那么尺以候里了,这个风寒进入里头去了,里头有些小紧。

外证就是身体麻痹不仁。

如风痹状(风痹也有麻痹的,跟这个差不多,只是风痹是要痛的,这个不痛)。

黄耆桂枝五物汤主之,这个方剂和那个针引阳气是一样的。

这个方子,就是桂枝汤去甘草,为什么去甘草呢?它要引领阳气,让气外达,快药不用甘草,甘草药缓,所以咱们泄下药,你像承气汤,用大黄、芒硝配上甘草叫调胃承气汤,它就能够使下的这个猛暴没有那么厉害,你要去了甘草,大黄、芒硝力量大了,加上厚朴、枳实,力量更大,那叫大承气汤。

那么我们让阳气尽快出表所以加黄耆,甘草不要它,里头主要是桂枝汤,还是调理营卫。

这个方子我常用,这个方子确实挺好使的,如果我们看到血更虚,可以加点儿血分药,常和当归芍药散配合到一起,随着证候的出入,用药加减变化,这个方子挺好使的,这个病的变化很少,所以这个也就一条。

但是在临床上呢,随着证候的出入,这个方子可有加减,我刚才说的就是一个例子了。

【虚劳】就说痨病。

古人说的虚劳啊,全是属于虚寒的情况普遍,你像咱们说的这个虚热的情况,比较少,也就是说像肺结核大概就不包括在里面,咱们现在管肺结核叫肺痨啊,我们看看书,完了再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倪海厦匮要略笔记(九九)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薯蓣丸
虚劳诸不足,风起百疾,薯蓣丸主之。

这个薯蓣丸实际上用的不多,其意思就是没事就在伤风感冒,大家都不感冒,就是他在感冒,大家都感冒,他也感冒,反正就是动不动就感冒,像这种人就是吃薯蓣丸。

薯蓣丸方:
薯蓣三十分、人参七分、白术六分、茯苓五分、甘草二十八分、当归十分、干地黄十分、芍药六分、芎藭六分、麦门冬六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大枣百枚为膏、桔梗五分、杏仁六分、桂枝十分、防风六分、神曲十分、豆黄卷十分、柴胡五分、白蔹二分。

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我们看薯蓣丸这个方子,一共有二十一味药,我们经方不会用那么多的药,这可能就是张仲景用得最大的一个方子了。

中医的原则就是感冒吃中药,桂枝汤证就吃桂枝汤,麻黄汤证就吃麻黄汤,葛根汤证就吃葛根汤。

大青龙或者小青龙。

吃一段时间以后,就不会感冒了。

有虚劳的时候,一定要马上调理好,不然的话,就很容易中风,年轻人就是脸部中风,年纪大的人就是半身瘫痪。

这些都是因为虚劳没有治好的时候,才会出现的疾病。

薯蓣就是淮山,也就是山药,薯蓣丸现在很少人制作,有几个药方如射干麻黄汤、乌梅丸、薯蓣丸都是属于方剂内容很多的药。

薯蓣丸制造过程非常的麻烦,像里面的药如薯蓣、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干地黄、芍药、川芎、麦门冬、干姜、阿胶、大枣、桔梗、杏仁、桂枝如此多的放在一方内,再加上神麯、豆黄卷、柴胡、白蔹都是同属于发散少阳三焦油网用的,其他的药大家都知道。

它是桂枝汤、各种建中汤、理中汤通通把它混在一起,是一个复方。

实际上我们不需要去做这个药,因为平常就在吃六味地黄丸,体内虚劳补足以后就可以了,病家有桂枝汤证出现时,我们就用桂枝汤来发表。

出现柴胡汤证时、就用柴胡汤来和解。

时常用一些解表药,一段时间以后,病人就不会有虚劳里不足的症状了。

所以现在用的不
多,这个药方,大家可以放在旁边做参考,现在几乎没有用这个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