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DNA提取与纯化

实验报告DNA提取与纯化

实验报告DNA提取与纯化实验报告:DNA 提取与纯化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从不同生物样本中提取和纯化 DNA 的方法,并对提取的 DNA 进行质量检测和分析。

通过实验,深入了解DNA 的结构和性质,熟悉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为后续的基因分析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DNA 存在于细胞核内,与蛋白质等成分结合形成染色质。

在提取过程中,需要通过裂解细胞,去除蛋白质、脂质和其他杂质,使 DNA得以释放和分离。

常用的裂解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如研磨、超声破碎)和化学方法(如使用去污剂、蛋白酶 K 等)。

之后,利用乙醇或异丙醇等有机溶剂沉淀 DNA,使其从溶液中析出。

纯化DNA 则通常采用层析柱或磁珠吸附等方法,去除残留的杂质,获得高纯度的 DNA 样品。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一)实验材料1、新鲜的动物肝脏组织2、植物叶片3、细菌培养液(二)实验试剂1、细胞裂解液(含去污剂、蛋白酶 K 等)2、乙醇、异丙醇3、氯化钠溶液4、 TE 缓冲液(TrisEDTA 缓冲液)5、琼脂糖6、溴化乙锭(EB)(三)实验设备1、离心机2、移液器3、恒温水浴锅4、紫外分光光度计5、电泳仪及电泳槽四、实验步骤(一)动物肝脏组织 DNA 的提取1、称取约 05g 新鲜的动物肝脏组织,放入研钵中,加入液氮充分研磨至粉末状。

2、将研磨后的粉末转移至离心管中,加入 5ml 细胞裂解液,轻轻混匀,置于 55℃水浴锅中保温 1 小时,期间每隔 15 分钟轻轻颠倒混匀一次。

3、加入等体积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充分混匀,12000rpm 离心 10分钟,将上清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

4、向上清液中加入 2 倍体积的无水乙醇,轻轻颠倒混匀,可见白色絮状沉淀出现,即为 DNA。

5、用移液器将 DNA 沉淀吸出,放入新的离心管中,用 70%乙醇洗涤 2 次,室温干燥后,加入适量的 TE 缓冲液溶解 DNA,置于-20℃保存备用。

(二)植物叶片 DNA 的提取1、取新鲜的植物叶片约 2g,洗净擦干,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液氮充分研磨至粉末状。

(完整版)质粒DNA的提取、纯化与鉴定

(完整版)质粒DNA的提取、纯化与鉴定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题目:质粒DNA的提取、纯化与鉴定姓名:学号:班级:时间: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凝胶电泳进行DNA的分离纯化的实验原理。

2.学习并掌握凝胶的制备及电泳方法。

3.学习并掌握凝胶中DNA的分离纯化方法。

4.掌握碱变性提取发的原理及各种试剂的作用。

5.掌握碱变性法提取质粒DNA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质粒DNA的提取——碱变性提取法:提取和纯化质粒DNA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有:碱变性提取法、煮沸法、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EB-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和Wizard法等。

其中,碱变性提取法最为经典和常用,适于不同量质粒DNA的提取。

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操作,一般实验室均可进行。

提取质粒DNA纯度高,可直接用于酶切、序列测定及分析。

EB-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主要适合于相对分子质量与染色体DNA相近的质粒,具有纯度高、步骤少、方法稳定,且得到的质粒DNA多为超螺旋构型等优点,但提取成本高,需要超速离心设备。

少量提取质粒DNA还可用沸水浴法、Wizard法等,沸水浴法提取的质粒DNA中常含有RNA,但不影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消化、亚克隆及连接反应等。

碱变性法提取质粒DNA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培养细菌细胞以扩增质粒;收集和裂解细胞;分离和纯化质粒DNA。

在细菌细胞中,染色体DNA以双螺旋结构存在,质粒DNA以共价闭合环状形式存在。

细胞破碎后,染色体DNA和质粒DNA均被释放出来,但两者变性与复性所依赖的溶液pH值不同。

在pH值高达12.0的碱性溶液中,染色体DNA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的大部分氢键断裂,但两条互补链不完全分离。

当用pH值4.6的KAc(或NaAc)高盐溶液调节碱性溶液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可恢复原来的共价闭合环状超螺旋结构而溶解于溶液中;但染色体DNA不能复性,而是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形成缠连的、可见的白色絮状沉淀。

1120分生实验报告质粒DNA的提取、纯化与鉴定

1120分生实验报告质粒DNA的提取、纯化与鉴定

实验四质粒DNA的提取,纯化与鉴定DNA体外重组技术【实验原理】是在分子水平上,根据人们的需要以人工的方法取得感兴趣的目的基因,在体外与载体DNA分子重组,然后将重组分子转入受体细胞,并筛选出能表达重组DNA 的活细胞,加以纯化、扩增,成为克隆。

【实验步骤】1.分离或合成感兴趣的目的基因及载体---分2.构建、改造作为载体的DNA------------切3.目的基因与载体DNA在体外重组--------接4.重组DNA引入受体细胞----------------转5.阳性重组子的筛选、鉴定、扩增-------筛【注意事项】目的基因的获得:1.从染色体DNA中直接分离2.人工合成3.由mRNA逆转录合成cDNA4.从基因组文库中筛选目的基因5.PCR获得载体的选择:1.能在宿主细胞中独立复制,并能携带重组DNA片段一同扩增;2.有合适的限制性酶切位点便于进行克隆;3.有一定的筛选标记,易于识别和筛选;4.载体分子应尽量小,可插入较大的外源DNA而不影响复制;5.表达型载体应配备与宿主细胞相适应的启动子、前导序列、增强子等调控元件;6.生物安全性好。

质粒DNA的提取【实验原理】质粒是细胞质中独立于染色体之外的能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

基因工程中的质粒一般是指细菌质粒,它可以随着细菌的细胞分裂将自己的遗传特性稳定的遗传给后代细胞。

质粒中除了复制、转录等相关的必需序列外,有一些DNA区段对于细菌来说并非必需序列,通过体外操作以目的基因取代这些非必需区段,这种改造的质粒就成为外源基因载体。

按照质粒载体的用途和其外源DNA的遗传信息能否表达可分为中间克隆载体(如pMD18-T)和表达载体(如pET-X、pBI121等)。

克隆载体所连接的的DNA片段一般没有启动子,因而不能转录,主要用于目的片段的大量制备。

表达载体按照宿主的不同有各种各样的原核表达载体(如大肠杆菌)和真核表达载体(如酵母、动物和植物),目的基因在载体上有完整的启动子和终止子调控,可以在宿主细胞中转录并翻译成蛋白。

质粒dna提取实验报告

质粒dna提取实验报告

质粒dna提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细菌质粒DNA,了解细菌质粒的结构、基因组成和使用纯度较高的质粒DNA的重要性,为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打下基础。

实验器材:- 细菌- LB液体培养基- 1.5mL微量离心管- 离心机- 动态温度水浴仪- 恒温振荡器- 超声波清洗器- 洁净平台和无菌技术用品- 始终细切割刀和取样刷- 蒸馏水、2% SDS、醋酸铵、90%乙醇、异丙醇和干燥机实验步骤:1. 制备细菌:在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要提取质粒DNA的细菌,由于质粒DNA在对数生长期达到最高含量,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对数生长期的细菌时进行取样。

2. 细胞打破和溶解质粒:离心细胞,倒去培养基,加入10mL蒸馏水,用振荡器在4℃下以300rpm摇晃3小时。

然后沉淀细胞,在70℃下干燥30分钟。

随后加入150μL1%SDS和其他化学试剂混合物,使用至少15次的起始细切割刀切成绒毛状的颗粒,浸泡在低盐度醋酸铵中2小时以上。

3. 质粒DNA纯化:将浸泡了细菌绒毛颗粒的混合物离心,抽取上清液,将其加入2x体积的异丙醇与等体积的75%,然后用再生明胶抑制蛋白质在异丙醇中凝聚。

离心,除去异丙醇上清液,加入70%乙醇洗涤。

最后用干燥机吸干。

4. 质量分析:分析提取到的质粒DNA的浓度和纯度,使用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光谱分析,以检测质粒DNA的A260/A280比例和A260/A230比例。

通过比较纯度,然后将质粒DNA冻保存至-20℃或-80℃。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提取了细菌的质粒DNA,并进行了纯化和分析。

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是基于一系列物理和化学方法和技术的,实际操作中需要仔细操作,耐心等待,严格注意洁净操作,才能达到最佳的提取和纯化效果。

通过本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中质粒DNA的重要性,它可适用于多种研究项目和应用,例如质粒克隆、基因编辑、基因表达、和质粒蛋白质互作等。

质粒DNA的提取实验报告

质粒DNA的提取实验报告

质粒DNA的提取一、实验方法碱裂解法抽提质粒DNA二、实验原理基于质粒DNA与染色体DNA变性与复性的差异。

三、实验步骤1)质粒提取1. 10,000g,1min离心收集1.5-5ml菌液沉淀于1.5ml离心管中。

2. 加入100μl溶液1,振荡至彻底悬浮。

3. 加入200μl溶液2,立即轻柔颠倒离心管6次,使菌体充分裂解,随后将离心管冰上放置3分钟4. 加入150μl溶液3,立即温和颠倒离心管数次,冰上放置3分钟,10,000g离心10min。

5. 将步骤4的上清转移至新的离心管(尽量去除杂质),加入等体积的苯酚/氯仿/异戊醇混合均匀10,000g离心5min。

6. 将步骤5的上清转移至新的离心管,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室温放置5-10min,沉降DNA7. 10,000g离心10分钟,弃乙醇,保留沉淀,加入1ml 70%的乙醇洗涤沉淀,10,000g离心5分钟8. 倒掉乙醇溶液,用吸水纸吸净管壁上的水珠,室温蒸发痕量乙醇9. 加入适量含RNase的TE或灭菌双蒸水溶解质粒DNA2)质粒鉴定→琼脂糖凝胶电泳灌胶:胶中加入荧光染料(SYBR Green I)加样:质粒+上样缓冲液→混匀电泳结果观察:UV灯下四、实验结果五、实验分析裂解细胞中除含有质粒DNA外,还含有基因组DNA、各种RNA、蛋白质和脂类等物质,因此用碱裂解法除去杂质1、防止DNA裂解:Solution 11)、所含糖增加溶液黏度,维持渗透压,防止DNA受机械剪切作用降解2)、所含EDTA抑制酶活性2、溶解与变性:Solution21)强碱使质粒DNA和染色体DNA变性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可溶解膜蛋白3、沉降与复性:Solution31)质粒DNA复性2)在钾盐中,染色体DNA形成缠连的不溶性网状结构,和不稳定的大分子RNA以及变性的蛋白质和细菌碎片等一起沉淀预期结果为剩余质粒DNA4、琼脂糖凝胶电泳1)荧光染色染料分子可嵌入双链DNA分子配对碱基之间2)琼脂糖可起到电泳和分子筛的作用,因所带电荷、分子量大小和构型不同,泳动速度不同六、误差分析实验失败,本组实验出现4条带,3明1暗,明亮处应为DNA分子数最多的,为质粒DNA,质粒DNA前有较暗的两条带,推测其中一条为未复性质粒DNA,可能Solution2处变性过长,不易复性,或Solution3处时间过短,复性不充分。

质粒dna的制备实验报告

质粒dna的制备实验报告

质粒dna的制备实验报告质粒DNA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分子。

质粒DNA是一种环状的双链DNA分子,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其他一些原核生物中。

质粒DNA具有自主复制的能力,并携带了一些对细菌有益的基因信息。

因此,质粒DNA的制备对于基因工程研究和生物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离心、溶解、酶切及纯化等步骤,制备出高纯度的质粒DNA样品。

实验材料与方法:1. 细菌培养液:含有目标质粒DNA的细菌培养物。

2. 离心管:用于离心沉淀细菌。

3. 离心机:用于离心沉淀细菌和质粒DNA。

4. 细胞裂解缓冲液:含有细胞裂解所需的缓冲盐和酶切酶。

5. 酶切酶:用于切割质粒DNA。

6. 蛋白酶K:用于降解细胞中的蛋白质。

7. 酚/氯仿:用于提取DNA。

8. 异丙醇:用于沉淀DNA。

9. 纯化缓冲液:用于纯化DNA样品。

实验步骤:1. 收获细菌:将培养液离心10分钟,将菌体沉淀收集至离心管中。

2. 细胞裂解:加入适量的细胞裂解缓冲液,使菌体充分裂解,并加入蛋白酶K降解蛋白质。

3. DNA提取: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混合液,轻轻摇动离心管使两相混合,离心分离上下两相。

4. DNA沉淀:将上层水相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轻轻摇动离心管使DNA沉淀。

5. DNA纯化:将DNA沉淀洗涤至纯化缓冲液中,离心沉淀DNA,去除上清液。

6. 测定DNA浓度:使用比色法或荧光法等方法测定DNA的浓度。

结果与讨论:经过上述步骤,我们成功制备出了高纯度的质粒DNA样品。

通过测定DNA浓度,我们可以得到质粒DNA的含量。

实验中使用的细菌培养物中含有目标质粒DNA,经过细胞裂解和酶切等步骤,我们成功地将质粒DNA从其他细胞组分中分离出来。

酚/氯仿提取和异丙醇沉淀的操作使得DNA得以纯化和浓缩。

最后,使用纯化缓冲液洗涤和离心沉淀,去除上清液,进一步提高了DNA的纯度。

质粒dna提取实验报告

质粒dna提取实验报告

质粒dna提取实验报告引言DNA的提取是生物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用于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比如克隆、PCR、基因测序等。

而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从细菌中提取质粒DNA,并对提取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提取效果。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菌液- 细胞裂解液- RNase A- 莱文斯坦缓冲液- 高盐裂解液- 乙酰盐- 氯仿- 异丙醇- TE液- 离心管等实验仪器和耗材。

2. 实验步骤- 调制莱文斯坦缓冲液,用于细胞裂解和质粒DNA的稳定。

- 预处理大肠杆菌菌液,用高盐裂解液处理使其细胞壁破裂,释放出质粒DNA。

- 添加异丙醇与氯仿,用于分离DNA和其他细胞组分。

- 加入乙酸盐处理DNA上的蛋白质,使其沉淀。

- 用异丙醇洗涤DNA沉淀,去除杂质。

- 用TE液溶解提取得到的DNA。

结果与讨论经实验,我们成功地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到了质粒DNA。

通过紫外光照射,我们观察到了明亮的DNA带,证明提取得到的DNA具有较高的纯度。

另外,我们还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提取的DNA进行了分析。

从琼脂糖凝胶电泳的结果中,我们观察到细长而连续的DNA 条带,说明提取得到的质粒DNA具有较好的完整性。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在琼脂糖凝胶中,质粒DNA的迁移速率要快于细菌染色体DNA,这是因为质粒DNA的分子量较小。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些实验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在进行细胞裂解和DNA提取过程中,必须保持材料的无菌状态,以免外源性DNA的污染。

其次,避免在提取过程中显著提高DNA样本的温度,以防止DNA的降解。

最后,注意避免DNA溶液与金属物质接触,因为金属离子可能对DNA具有毒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到了高质量的质粒DNA,并在琼脂糖凝胶上观察到清晰的DNA带。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DNA提取的基本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这对我们今后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本次实验还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细菌质粒提取实验报告(3篇)

细菌质粒提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碱裂解法提取细菌质粒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了解质粒DNA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3. 学习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的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质粒是细菌细胞内的一种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

质粒携带的基因可以赋予细菌额外的生理代谢能力,如抗生素耐药性等。

碱裂解法是提取质粒DNA的常用方法,其原理如下:1. 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DNA发生变性,质粒DNA与染色体DNA分开。

2. 加入盐溶液使pH值恢复至中性,质粒DNA迅速复性,而染色体DNA不易复性,形成网状结构。

3. 通过离心,将质粒DNA与蛋白质、染色体DNA等杂质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仪器:恒温摇床、台式离心机、微量移液器、紫外灯、凝胶成像系统、电泳仪、凝胶制备装置等。

2. 试剂:LB液体培养基、LB固体培养基、NaOH溶液、SDS溶液、KAc溶液、酚/氯仿/异戊醇溶液、无水乙醇、TE缓冲液、琼脂糖、DNA Marker、染色剂等。

3. 菌种:含质粒的大肠杆菌菌株。

四、实验步骤1. 菌液的制备:将含质粒的大肠杆菌菌株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过夜。

2. 收集菌体:取适量培养液,4000r/min离心2min,收集菌体。

3. 菌体裂解:向菌体中加入NaOH和SDS溶液,65℃水浴10min,使蛋白质与DNA变性。

4. 质粒DNA的纯化:向裂解液中加入KAc溶液,混匀后4℃静置10min,使质粒DNA沉淀。

5. 离心:4000r/min离心10min,收集沉淀。

6. 洗涤:向沉淀中加入70%乙醇,混匀后4℃静置10min,再次离心,收集沉淀。

7. 干燥:将沉淀干燥至完全无水。

8. 溶解:向沉淀中加入适量TE缓冲液,溶解质粒DNA。

9.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取适量质粒DNA溶液,加入上样缓冲液,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质粒DNA在凝胶上呈现清晰的单一条带,表明质粒DNA已成功提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实验报告实验一、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DNA的方法。

2、初步了解DNA纯化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1、细菌质粒是一类双链、闭环的DNA,大小范围从1kb至200kb以上不等。

各种质粒都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独立于细胞染色体之外的自主复制的遗传成份,通常情况下可持续稳定地处于染色体外的游离状态,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可逆地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上,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通过细胞分裂传递到后代。

2、质粒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基因克隆的载体分子,重要的条件是可获得大量纯化的质粒DNA分子。

目前已有许多方法可用于质粒DNA的提取,本实验采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3、碱裂解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制备质粒DNA的方法,其基本原理为:当菌体在NaOH和SDS溶液中裂解时,蛋白质与DNA发生变性,当加入中和液后,质粒DNA分子能够迅速复性,呈溶解状态,离心时留在上清中;蛋白质与染色体DNA不变性而呈絮状,离心时可沉淀下来。

4、纯化质粒DNA的方法通常是利用了质粒DNA相对较小及共价闭环两个性质。

例如,氯化铯-溴化乙锭梯度平衡离心、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聚乙二醇分级沉淀等方法,但这些方法相对昂贵或费时。

对于小量制备的质粒DNA,经过苯酚、氯仿抽提,RNA酶消化和乙醇沉淀等简单步骤去除残余蛋白质和RNA,所得纯化的质粒DNA已可满足细菌转化、DNA片段的分离和酶切、常规亚克隆及探针标记等要求,故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常用。

三、实验步骤1、挑取单菌落接种到含Amp的LB液体培养基试管内(3.5ml/管)2、将试管放入恒温震荡培养箱中,37℃,200r/min培养12-16h。

3、将菌落转入1.5ml离心管中(尽量倒满)1200r/min,离心30s(沉淀菌体)4、重复一次第三步的过程5、弃掉上清液并扣干,加入预冷的Solution1 100微升,剧烈震荡打散菌体6、加入新配置的Solution2 200微升,温和颠倒试管6-7次混匀,室温放置5min,使液体由浑浊变为透明粘稠7、加入预冷的Solution3 150微升,温和颠倒离心管2-3次,震荡7-8次,之后在1200r/min离心7min8、小心将含有质粒DNA的上清液转移到另一离心管中(400-500微升)9、加等体积的氯仿,轻微震荡,1200r/min,离心2min,之后将上清液转移至另一离心管10、加入2倍体积冰冷无水乙醇,轻轻颠倒离心管混匀,室温放置2min,1200r/min 下离心10min11、弃上清,加入70%乙醇洗涤沉淀,12000r/min,离心2min,弃上清12、弃上清,液体尽量倒净,并在吸水纸上扣干,室温静置15min干燥13、加入1*TE 40微升溶解质粒,用于定量分析、电泳检测等实验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一、实验目的1、学习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的使用技术2、掌握有关的技术和识读电泳图谱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关于电泳技术:电泳常用于分离和纯化那些分子大小、电荷性状或分个构象有所不同的生物大分子——尤其是蛋白质和核酸。

正因为如此,电泳已成为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其中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最为常用的是琼脂糖凝胶电泳。

琼脂糖是一种海藻多糖,琼脂糖胶分离范围很大,但其分辨率却相对较低。

通过改变琼脂糖凝胶的浓度,应用标准的电泳技术可以分离200到50,000 bp 大小的 DNA 片断。

一般琼脂糖胶浓度在0.5%到4%之间,且琼脂糖凝胶浓度越大,凝胶就越硬。

较高浓度的琼脂糖胶有利于较小的DNA片断分离,而较低浓度的琼脂糖胶则可以分离较大的DNA片断。

2、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的观察:通过观察示踪染料的迁移距离可以判断DNA 的迁移距离。

溴酚蓝染料在琼脂糖凝胶的迁移速率大小与300和4000bp大小的双链DNA片断相同。

当迁移足够距离后,就可以通过Gelview染色来观察DNA 片断。

Gelview是一种荧光染料。

它可以在做胶时混入其中在电泳时进行染色,也可以待电泳完成后将凝胶浸泡在稀释的Gelview 溶液中进行染色。

但必须将凝胶置于紫外透射仪中才可以对凝胶中的DNA或RNA进行观察。

3、DNA分子在琼脂糖凝胶中泳动时有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DNA分子在高于等电点的pH溶液环境中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由于磷酸骨架在结构上的重复性质,相同数量的双链DNA几乎具有等量的净电荷,因此它们能以相同的速度向正极移动。

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DNA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筛效应,即DNA分子本身的构型和大小。

具有不同分子质量或者不同构型的DNA 分子泳动速率不一样,可以进行分离。

未切割的质粒DNA在其泳道上也许会出现几个条带,之所以这样是由于质粒DNA在琼脂糖凝胶中的迁移距离是由其分子构象及其碱基对大小所决定的。

4、质粒DNA以下列三种主要构象中的任何一种形式存在:①超螺旋DNA:尽管质粒通常以开环的形式进行描述,然而在细菌细胞内DNA 链即是盘绕在组蛋白周围形成一种致密的结构。

这就是所谓超螺旋结构,由于其结构致密,它在凝胶中的泳动速度最快。

②线性DNA:当DNA损伤在DNA双链相对应的两条链上同时产生切口时,就会出现线性质粒DNA,这种DNA的泳动速率介于超螺旋与切口质粒DNA之间。

③开环DNA:在质粒DNA复制过程中,拓扑异构酶I会在DNA双螺旋中的一条链中引入一个切口,解开质粒的超螺旋。

在质粒分离过程中由于物理剪切和酶的切割作用同样也会在超螺旋质粒中引入切口从而产生松散的开环结构。

这种形式的质粒迁移速率最慢,其“松散”的分子形式阻碍了它在琼脂糖凝胶中的运动。

三、实验步骤1、取有机玻璃制胶板槽,有透明胶带沿胶槽四周封严,并滴加少量的胶液封好胶带与胶槽之间的缝隙。

2、水平放置胶槽,在一端插好梳子,在槽内缓慢倒入已冷至60℃左右的胶液,使之形成均匀水平的胶面。

3、.待胶凝固后,小心拔起梳子,撕下透明胶带,使加样孔端置阴极段放进电泳槽内。

4、在槽内加入0.5×TBE电泳缓冲液,至液面覆盖过胶面5、把待检测的样品,按以下量在洁净载玻片上小心混匀,用移液枪加至凝胶的加样孔中。

6、接通电泳仪和电泳槽,并接通电源,调节稳压输出,电压最高不超过5V/cm,开始电泳。

点样端放阴极端。

根据经验调节电压使分带清晰。

7、观察溴酚兰的带(蓝色)的移动。

当其移动至距胶板前沿约1cm处,可停止电泳。

8、染色:把胶槽取出,小心滑出胶块,水平放置于一张保鲜膜或其他支持物上,放进EB溶液中进行染色,完全浸泡约30min。

9、在紫外透视仪的样品台上重新铺上一张保鲜膜,赶去气泡平铺,然后把已染色的凝胶放在上面。

关上样品室外门,打开紫外灯(360nm或254nm),通过观察孔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分析一、质粒电泳结果质粒DNA在含有溴化乙锭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中被染成橘黄色。

如图所示,质粒DNA可以观察到3条带电泳速度最慢的条带显色最浅。

质粒DNA有3种构型即共价闭合环状质粒(cccDNA)、开环质粒 (OCDNA)和线状质粒DNA (LDNA)。

在凝胶电泳中的迁移速度不同。

因此电泳后呈3条带超螺旋质粒DNA泳动最快,其次为线状DNA,最慢的为开环质粒DNA。

本次实验的结果中的三条带,也可推测为超螺旋质粒DNA、线状DNA和开环质粒DNA。

只是由于操作原因,线性DNA比较多。

二、实验结果讨论分析1、为获得高纯度的质粒DNA,必须彻底去除杂蛋白、染色体DNA和RNA。

在整个质粒提取过程中出去染色体DNA的关键步骤是加入溶液Ⅱ、溶液Ⅲ的变性和复性环节,应控制好变性和复性的时机。

加入溶液Ⅰ时,可剧烈震荡,使菌体沉淀转变成均匀的菌悬液,此时细胞尚未破裂,染色体不会断裂;加入溶液Ⅱ时,菌液变粘稠、透明,无菌块残留;加入溶液Ⅲ时,会立即出现白色沉淀。

加入溶液Ⅱ和溶液Ⅲ后,应缓慢上下颠倒离心管数次,切忌在旋涡振荡器上剧烈振荡,否则染色体DNA会断裂成小片段,不形成沉淀,而溶解在溶液中,与质粒DNA混合在一起,不利于质粒DNA提纯。

因此,操作时一定要缓慢柔和,采用上下颠倒的方法,既要使试剂与染色体DNA充分作用,又不破坏染色体的结构。

2.、酚具有腐蚀性,能损伤皮肤和衣物,使用时应小心。

皮肤如不小心沾到酚,应立即用碱性溶液、肥皂或大量清水冲洗。

3、为最大限度去除上清,可在倒掉部分上清后,再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稍作离心,使残留在管壁的液体集中到离心管底部,再用移液器移除液体。

4.、注意上样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凝胶或将样品槽底部的凝胶刺穿。

也不要快速按出吸头内的样品,避免挤出的空气将样品冲出样品孔。

5、本次实验中,原应灭菌之前加入培养基内的葡萄糖由于操作疏忽而忘记加入,随后按照老师指示配制100mL 10%的葡萄糖溶液一起灭菌,待灭菌后再将葡萄糖溶液加入培养基中。

6、培养菌体所用的14个锥形瓶有2个锥形瓶中没有菌体生长迹象,另外有 2个锥形瓶内菌体生长较少。

原因可能是接种时操作失误,例如可能是接种环挑取菌种后离酒精灯火焰太近或者挑取菌种前没有充分冷却,也有可能是接种时接入的菌量过少等。

7、在纯化DNA加入冰乙醇的步骤中,2只离心管在加入的DNA样品量相同的情况下,出现了从-20℃环境下取出后2只离心管内液体体积相差较多的情况,分析后发现量较少的1只离心管内加入的各种试剂的量是合适的。

可能的原因:①在用移液器移取冰乙醇时下按力度太大,吸入过多液体;②2只离心管分别由2名组员加液,操作上可能出现个人之间的误差。

8、本次实验得到的质粒DNA较少,最主要原因是选择了菌体生长较少的培养基,仅得到较少的粗提物,导致最终纯化得到的质粒DNA也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