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休闲与工作的关系及其意义
休闲文化资料

休闲文化
休闲文化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以自由自在、轻松愉悦的方式进行活动
与消遣的一种生活方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休闲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
人们在忙碌的工作中渴望找到一个放松心情、减轻压力的方式,休闲文化应运而生。
休闲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多样,既包括户外的运动、活动,也包括室内的休闲
娱乐。
无论是户外野餐、徒步,还是室内看书、听音乐,亦或是参加各类文化活动,都属于休闲文化的范畴。
休闲文化不仅仅是单纯的娱乐消遣,更是一种追求身心平衡、提升生活品质的方式。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休闲文化的认识逐渐深入,意识到休闲文化对身心健康的
重要性。
科学研究表明,经常参与休闲活动可以有效缓解工作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适当的休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增进人际关系,培养兴趣爱好,丰富个人生活。
休闲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社会的重视。
各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纷纷开展各类休
闲活动,为人们提供更多元化的休闲选择。
同时,休闲产业也逐渐兴起,休闲旅游、休闲体育、休闲娱乐等领域成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人们可以通过参与各种休闲活动,感受生活的乐趣,释放压力,提升幸福感。
综上所述,休闲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已经深深融入现代社会,对人
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未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休闲文化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们创造更美好、丰富的生活体验。
愿我们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享受生活的美好,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
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娱乐平衡

充实生活: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娱乐平衡
现代生活节奏快速,工作压力大,人们往往为了事业奔波劳累,却忽略了生活中的娱乐与放松。
然而,充实的生活不仅包括工作,还需要适当的娱乐平衡。
那么,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该如何找到这种平衡呢?
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
首先,要想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娱乐平衡,就需要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
合理的时间安排可以让你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娱乐和放松。
无论是规划每天的工作任务,还是合理安排加班时间,都能帮助你在工作之余有更多的自由时间。
探索多样的休闲方式
除了工作之外,寻找多样的休闲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可以选择户外运动、阅读、旅行、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放松心情,让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得到身心的放松。
培养兴趣爱好
在工作之余,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是很重要的。
可以学习一门新技能,尝试做一些手工艺品,或者参加一些兴趣小组。
这些都能够让你在工作之外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乐趣,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保持家庭和社交关系
最后,不要忘记保持良好的家庭和社交关系。
和家人朋友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可以帮助你释放压力,获得更多的快乐。
结语
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娱乐平衡并不容易,但只有通过合理的时间规划、多样的休闲方式、培养兴趣爱好以及保持家庭和社交关系,我们才能真正享到生活的乐趣。
让我们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也不忘给自己留一些美好的时光,让生活更加充实、更加精彩。
论休闲感——一个弥合工作与休闲的新概念

论休闲感——一个弥合工作与休闲的新概念作者:曹卫平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6期[摘要]工作与休闲经历了一个从统一到分离的过程。
工作常被看作是有压力的,休闲是轻松愉快的,这种割裂、对立的旧的休闲观,不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本文试图从人本管理的角度重新审视休闲与工作的关系,通过对休闲的本质意义的探讨,提出并界定“休闲感”概念,建构一种积极休闲观,为实现工作与休闲从对立走向融合提供理论解释。
[关键词]休闲休闲感融合工作管理作者简介:曹卫平(1969-),男,江西九江人,硕士,九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工作能否如同休闲综观管理思想史,人在管理视野中主体地位的凸显总是伴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的,新的管理理论愈加重视人的主动性和自我发展性,注重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工作或劳动本来就是人类摆脱外在和内在束缚的手段,是人类追求自由解放、完善自身的必由之径。
工作与休闲原本就是统一的,也只有当二者统一或融合的时候,人类才有幸福可言。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只有“当责任同时也是快乐,工作等于消遣时,当履行职责并且讲求实效的人同时也在寻求快乐,而且的确非常愉快时,职责与快乐、工作与消遣也就不再相互对立了。
”可以这样说,在管理中对休闲的重视不是对工作的反动,而是对工作的升华;是对劳动异化的一种克服,是摆脱弗罗姆所说的“自身无意义感、无力感”;是对幸福生活的一种诠释。
而在传统的理解中,工作与休闲常常被割裂、对立起来。
工作常被看作是有压力的,休闲是轻松愉快的。
那么,工作与休闲能否统一呢?也就是说,人们能不能以休闲的心态去彰显自身的主动性和自我发展性,从而免于“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的现象”呢?从管理的角度看,为什么同一件事情,比如踢足球,对于A可能是休闲,对于B可能就是工作呢?同一件工作,甲可能会看作压力和负担,乙可能会觉得是享受和乐趣呢?这之间的差异在哪里呢?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由于二者有不同的感受,因而在工作效绩、创造力等方面定然会处于不同的水平。
论当代人类休闲活动及其价值意义

2 0 1 3年 第 6期
贵 阳学 院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 双 月刊 )
J O URNA L OF GU I Y ANG U NI V ER S I T Y
No . 6. 2 01 3
( 总第 3 6期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B i m o n t h l y )
u a l w e lt a h,t h e w a y o f l i f e h a s a l s o c h a n g e d re g a t l y ,l e i s u r e a c t i v i t y b e c o me s a wa y t o me e t t h e n e e d s o f h u ma n d e v e l o p - me n t.a n d ls a o a n i mp o r t a n t wa y t o i mp l e me n t t h e a l 1 一r o u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h u ma n s o c i e t y . a wa y o f e x i s t e n c e a n d l i f e h a s b e c o me a l e i s u r e a c t i v i t y . Th e h u ma n s o c i e t y i s mo v i n g t o wa r d s a n e w e r a o f l e i s u r e . Ke y wo r d s : L e i s u r e Ac t i v i t i e s ;Ma r x  ̄I d e a s o f ei L s u r e Ac t i v i t i e s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o c i e t y
论古典社会学理论中的休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定性上 , 对当代人仍有许多启示作用 , 具有很强
的现实 意义 。
一
、
古典社 会学理论 中的休 闲思想
在古典社会学理论中“ 休闲” 并未以独立的 概念形式出现在社会学著作中, 它的思想只是散
见于学者们对社会问题的争论 。社会学家站在 自 己的社会背景中谈论闲暇、 消费乃至人性的解
方式乃至政治 、 经济等活动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休闲作 为一种生活方式范畴 。 最初仅被视为使 人在紧张工作之余得到恢复的一个方法 ; 后来 , 休 闲成了人们 寻求快乐与地位的一种手段 ; 现
如果把休闲放在哲学的框架中诠释, 那么,
休闲就是一种超越 自 我的状态。孔德的休 闲思
想 更趋 近于哲 学 性 。在 孑 德 看 来 “ 性 ” 展 L 人 发 是 分析社 会 进 步 的 一 个 重 要 方 面 , 认 为 “ 他 人
他在《 资本论》 中提出:崇物教” “ 或对物的那种 不 可 遏止 的 占有 欲 望 是工 人异 化 的 主要 原 因 ,
人类被他 自己生产的产 品奴役 了, 消费 ( 闲) 休 被物化为一种 占有的精神状态。当商 品交换成
类观念从 虚构、 抽象阶段 向实证阶段过渡 的产 物。实证主义 的特征是经验科学 , 神学 和形而
[ 收稿 日期 ]06— 7—2 20 0 5 [ 作者简介 ] 康 宇(9 8一) 男, 尔滨人 , 17 , 哈 哲学博士 , 师 , 讲 主要从事 中国伦理思想 史研 究。
维普资讯 htt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哈 尔滨学院学报
20 0 7芷
“ 休闲” 具有很强的抽象性 , 它近似于一种思想 或精神 的态 度 , 是人性得到解放 的结果。它不 是空闲时问的结果 , 更不是游手好闲的产物 ; 它 是一种理智 的态度 , 更是一种敏锐的沉思 , 是人
申论忙碌和闲暇作文

申论忙碌和闲暇作文一、申论:忙碌与闲暇的重要性忙碌和闲暇是现代社会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每个人都会在这两种状态中循环。
忙碌意味着工作、学习或其他紧迫的任务,而闲暇则表示放松、娱乐和追求个人兴趣爱好的时光。
两者之间的平衡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忙碌是一种必要的状态,因为只有在付出努力和辛勤工作之后,才能获得成就感和获得回报。
忙碌可以培养人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使个人更接近实现人生目标的愿望。
忙碌还需要人们对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和优先安排,以确保任务的完成和自身的成长。
然而,过度忙碌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可能引发身体不适和心理负担,影响到个人的健康。
此外,忙碌可能导致人们无法与家人和朋友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同时,没有闲暇时间的人可能无法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无法保持身心的平衡,这也会给长期的忙碌带来心理疲劳和失去动力的风险。
闲暇是人们放松身心、追求个人兴趣爱好的重要时段。
在闲暇时,人们可以放松大脑,进行娱乐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闲暇时间也是人们展示和发展自己才艺的机会,比如绘画、音乐、运动等等。
此外,闲暇还可以加深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和友谊,为个人和家庭的幸福增添色彩。
然而,过度闲暇也会导致人们的懒散和消极。
没有合理利用闲暇时间的人可能会变得庸庸碌碌,缺乏目标和动力,无法实现个人发展。
过多的闲暇时间也可能导致人们堕落,沉迷于无益的娱乐活动,影响到个人的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需要在忙碌与闲暇之间找到平衡点。
通过精确的时间管理和合理的任务安排,我们可以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之间达到平衡。
在忙碌之余,合理分配闲暇时间,充实自我,培养兴趣爱好,增加个人的内涵和外在价值。
只有在忙碌与闲暇之间找到平衡,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生活,并实现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
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快乐,是每个人一生追寻的目标。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渴望能够拥有快乐。
快乐工作和快乐生活是相互交织的,它们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快乐。
第一,积极投入工作工作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们投入到工作中时,对工作的态度和期望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工作体验和工作效果。
积极投入工作能够激发我们的热情和动力,使工作变得有趣而有意义。
首先,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热爱和善长的工作。
只有喜欢和擅长的工作,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设定挑战和目标,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
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我们才能感受到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来提升工作的快乐度。
与同事们保持积极的交流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能够有效减轻工作中的压力和紧张感。
共同面对挑战和困难,分享工作中的喜悦和成功,是快乐工作的重要保障。
第二,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工作和生活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平衡它们的关系,才能够同时拥有快乐的工作和生活。
过度沉溺于工作,会导致精神和身体的疲惫,进而影响到家庭和社交生活。
而忽视工作,只追求个人生活的满足,也会失去事业成就和社会认可。
要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首先,我们需要合理规划和安排时间。
科学地分配工作和休闲时间,合理安排每天的工作计划和生活事务,避免过度忙碌和拖延。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拒绝那些不必要的加班和任务,保留私人时间和空间,给自己充电和休息。
其次,我们还需要注重身心健康的保持。
通过适量的运动、良好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我们能够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精力的充沛。
同时,学会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品质。
第三,追求工作和生活的乐趣快乐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对乐趣的追求。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来丰富工作的内容和乐趣。
探索工作中的新技能和知识,挑战自己的极限和能力,不断进步和创新,能够让我们享受到成长和突破的乐趣。
休闲的本质名词解释

休闲的本质名词解释休闲,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为了减轻工作压力,增加生活乐趣,还是为了培养兴趣爱好,休闲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休闲这个概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那么,我们来解释一下休闲的本质。
首先,我们可以从字面上解读休闲的含义。
休闲二字中的“休”字,意味着放松,解脱,摆脱工作或学习的束缚,让自己得到一段时间的自由。
而“闲”字,则表示空闲,意味着脱离了日常的繁忙,没有被时间紧迫的任务所驱使。
因此,休闲的本质可以理解为一种脱离工作、学习上的压力,享受自由时间的状态。
然而,休闲并不仅仅止于放松和解脱的含义。
它还蕴含着追求内心满足和心灵享受的意义。
在休闲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喜欢的活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无论是阅读一本好书,绘画一幅美丽的画作,或者是与朋友聚会闲谈,都能让人彻底地放松下来,感受到内心的快乐与满足。
因此,休闲的本质还体现在对个人兴趣爱好的追求和满足。
除此之外,休闲还可以成为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平台。
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中,人们常常容易忽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了解和发展它们。
而休闲时间,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自己、培养自己的机会。
通过潜心研究某个领域,参加一些与兴趣相关的活动,人们可以逐渐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
因此,休闲的本质也在于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另一方面,休闲也是社会交往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媒介。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与他人沟通交流,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
而休闲时的社交活动,恰恰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的环境和愉悦的氛围,从而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加深。
例如,朋友之间的聚餐、户外运动的参与以及共同参加兴趣班等,都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友谊和互动。
因此,休闲的本质还在于促进社交和人际交往。
最后,休闲还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在压力过大且长时间无法得到释放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出现身心疲惫、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休闲是现代人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工作是社会取得进步、个人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重要保障。
在听了奂平清副教授的课后,本文从不同角度论述工作和休闲不仅是相互对立和矛盾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和统一的辩证关系,并对休闲的意义进行了一定的阐述,论证了其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美学意义。
关键词:休闲工作互斥对立统一意义论休闲与工作的关系及其意义商学院张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度、快节奏的社会,承担着前所未有的任务和责任。
而与此同时,休闲也越来越大众化,从统治阶级的专利品走进平常百姓家,《世界人权宣言》更是明确指出人人享有休息和闲暇的权利。
可见,休闲和工作都是人的基本需求,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它们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历程,是围绕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的一个基本矛盾之一。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们对人自身的需要及发展的认识水平影响着这个矛盾的性质,影响着矛盾双方的发展变化。
一、休闲与工作的概念界定。
柏拉图曾说:“诸神怜悯生来就是劳累的人们,因而赐予他们一系列的节日,并由酒神、诗神、太阳神相伴,由此他们的身心获得滋养,他们变得高大、正直。
”而罗素也曾经说到“运用休闲的能力是检验文明的最终手段。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休闲呢?社会学给休闲下的定义是指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致相对自由的生活,休闲是对生命意义和快乐的调适。
它具有在自由时间内进行、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有活动主体自主选择和决定、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或者精神满足的状态以及实现自我发展的结果等特征。
而杰佛瑞·戈比在《你生命中的休闲》一书中指出工作是“为达成某项目标而进行的有规范而又需要持之以恒的活动。
在其间所做的任何具体的活动,都不过是实现最终目标的辅助性手段。
”或者“工作是一种受外界驱使而非发自内心意愿的活动”。
而在我看来工作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具有一定约束性的活动。
它具有目的性、约束性、成果性、组织性和相对稳定性等主要特征。
二、工作和休闲关系的历史进程。
纵观人类历史,不难发现工作于休闲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相互排斥到相互包容的过程,并越来越难以分离。
(1)工作和休闲的互斥。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社会,休闲和劳动是地位的象征,休闲和不劳动代表着特权,休闲和劳动是两个相互排斥、毫不兼容的概念,其中古希腊就是很好的样板。
进入近代社会,由于社会对劳动和休闲给予道德观念上的肯定与否定,工作和休闲仍被看作是对立的关系。
因为从经济角度讲,劳动是经济的基础,而休闲则是不生产的和受到谴责的;从道德角度讲,劳动被认为是“社会体制的中心价值”,休闲“因为与劳动的严格道德相比,它使人习惯于闲逸、放纵习俗、产生不正常行为”。
(2)工作和休闲的融合。
J.杜马兹埃迪认为:“休闲并非游手好闲,它不取消劳动,而必须以劳动为前提。
”瑞士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也认为,休闲和劳动之间是没有界限的。
事实上,随着产业革命出现、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劳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工人阶级为了缩短工作时间和获得更多的休息权利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使“劳动”和“休闲”的分离程度逐步降低,走向融合。
同时,休闲活动内容的变化,使得劳动和休闲的界限变得模糊了,客观上也促进了二者的融合。
“为什么劳动不能成为休闲呢?”。
维兰斯基把工作和休闲混合在一起时休闲的功能称为“渗透”;当工作和休闲分离很远时,休闲的功能成为“补偿”。
而帕克在“渗透”和“补偿”之间又增加了一个“中立”,它所代表的意思是此时工作和休闲的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二者之间只有一个“大概”的界限。
由此可见,休闲和工作不仅在现实中走向融合,在理论上也逐步走向融合,促进了二者关系的发展。
三、工作和休闲的关系。
工作和休闲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他们构成矛盾的两个方面,共存于人的发展过程这一统一体中。
(1)工作和休闲的对立性。
1)时间上的对立,即对同一个主体而言,工作和休闲分属于不同的时间段。
众所周知,每一个工作主体都要求最大限度的缩短自己的工作时间,因为进步也就意味着技术可以减少人们为了生存所进行的种种苦役。
同时,充裕的休闲时间也促进了人们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进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2)性质上的对立。
首先,从前面对二者含义界定的结果不难看出,工作是受约束的,它的内容、方式、方法都受一定的规范限制,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工作者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创造性、能动性等常常是受到抑制的。
而休闲则是自由的,具有很强的选择性。
其次,工作常常以获取报酬、创造物质财富为主要目的,休闲则以消费、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为目的。
最后,工作常常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在一定的组织下运作,而休闲则通常是自由松散、放荡不羁的。
(2)工作和休闲的统一性。
1)二者相互依存。
首先,工作是休闲的基础。
工作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使得休闲这一行为成为可能。
同时,随着技术进步,人们工作的时间也逐渐减少,休闲时间增多,使人们的体力和智力有了一个恢复的空间,促进了个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休闲刺激新的工作的产生。
休闲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消费行动,休闲活动的渴求和需要是一种创造性和能动性的需要,它的实现还能创造出新的需要来。
休闲活动其对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消费创造和刺激了新的需要,从而导致了新的工作的诞生。
“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是依靠这种手段发展的。
”第三,休闲可以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休闲能够使工作人员的体力和智力得到恢复,缓解压力,同时休闲还可以使个人的全面发展得到保障,这就保障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未提升工作效率奠定了基础。
2)二者相互转化。
首先,工作和休闲相互渗透。
在现代社会中,休闲可能具有工作的某些特征,工作也可能具有休闲的某些性质,二者越来越难加以区分。
比如,工作环境的美化使得工作环境宽松,工作人员精神愉快,使得工作能够在休闲的氛围中进行,而同时人们也会以度假等方式来完成工作。
其次,工作和休闲相互融合。
工作和休闲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工作和休闲不仅可以实现主体一致,而且内容也可以完全吻合。
我国建国初期人民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一切矛盾着的东西都互相联系着,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在我看来,人对自己精神满足和潜能发挥的需要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念觉醒,是工作和休闲这一矛盾的双方共处于社会发展这个统一体中,并互相转化的条件。
因为正是由于这种需要,才使工作和休闲成为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才能是工作和休闲共存于人的发展过程这个统一体中。
同时,也正是这种需求,才使工作和休闲这两个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
可见,休闲与工作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难以区分的。
二者在矛盾的运动过程中不断实现统一与融合,又不断的走向对立,宛如一对处于热恋当中的情侣。
四、休闲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休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种关注,不仅仅是来自经济的方面,而且也涉及到其它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方面。
例如,有人引亚里士多德的话说:休闲“是科学和哲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赋予了休闲极高的地位。
那么休闲的意义在于哪里呢?在我看来,休闲不仅仅能够使人得到放松,还具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美学意义等。
(1)休闲能够缓解压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点无可厚非,也是休闲的最基本的功能及本质所在。
(2)经济意义。
国家越富有,社会越发达,休息时间就越多,而休闲的普及又会变成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不仅刺激消费,还能够创造新的工作岗位。
休闲的时间多了,人们也会更多更频繁的出入各种娱乐场所、休闲场所,这不仅极大地刺激了消费,同时还刺激了新的工作岗位的诞生。
美国休闲科学院在1993年的报告中曾指出,假若4万美元的休闲消费能创造一个就业机会,那么,1万亿美元的休闲消费者将创造2500万个工作岗位,这相当于1990年美国全部就业机会的1/4。
假若仍不满足的话,设想每一个休闲产业的岗位将产生另一个支持产业的工作,这仅仅涉及到接近一半的与休闲有关的就业机会。
可见,随着休闲时间的不断增加和休闲消费的快速发展,休闲也必将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
(3)社会意义。
首先,休闲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与发展和谐关系的社会空间,人们在不受预定结果约束的游戏空间内建立并表达种种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建立和谐的人与人关系需要一个允许并鼓励人们流露、分享感情的环境,而休闲活动及休闲交往的自由性和非功利性就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
社会学的实证研究表明,休闲不仅有利于社区和社团成员之间建立友谊和亲密关系,甚至能够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之间建立相互联系与交流的桥梁。
其次,休闲是社会紧张与冲突的缓解因素。
休闲具有三大功能——放松、消遣和发展。
休闲的这些功能对于增进社会交往、和谐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休闲的放松与消遣功能有助于人们缓解精神疲劳,释放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或化解社会冲突的诱发因子,营造宽松、祥和、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第三,休闲作为一种社会机制承担着社会整合的功能。
休闲作为建立与发展亲密关系的社会空间,对于社会资本的建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高存量的社会资本对于提高社会凝聚力、防止社会分裂、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休闲能够缓解就业压力。
一方面,增加在职员工的休闲时间,均衡分配劳动机会。
在劳动岗位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人均劳动时间,就意味着就业率的增加。
这样既提升了在职职工的生活质量,又为失业者匀出了工作机会。
另一方面,休闲对于扩大就业的意义还在于,通过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休闲产业主要包括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生活服务业,发展休闲产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4)美学意义。
休闲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美学意义上有助于提升人素质和境界,使人超越自然、超越社会、超越自身,从而成为自然界主人,亦即自由人。
其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休闲能够丰富人生。
正是休闲时间,人们才能得以聚会访友、垂钓养花、跳舞打牌、摄影集邮、游览观光等等。
这些消遣娱乐休闲活动以其大众性、娱乐性和补偿性特点,使人恢复储存继续劳作精力和动力,并能提高人审美情趣和生活品质,从而丰富生活内涵。
其次,休闲可以创造艺术和平淡之美。
人生艺术的发展过程,亦即人类自身不断觉解和提升演进过程。
原始情调与现代困惑二律背反告诉人们这样一个文化情结:艺术需要休闲,休闲发展艺术。
做人当能在忙里偷闲,闲中取胜,平淡中孕刚毅,悟出了人生之真谛。
种追求平淡之真审美理想,正是休闲文化所蕴含价值取向。
通过休闲活动体现出生活情韵和生命灵光,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灵与生命升华。
第三,休闲可以实现人生超越。
哥德认为人生根本性特征在于人是生活在理想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