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洋报中国远洋FFA合约巨亏案例
中航油事件

中航油事件的回眸
10月11日,纽约商交所WTI轻质原油期货价格继 续“高烧不退”,当天油价报每桶53.64美元 10月20日,油价狂涨至54.92美元/桶。 10月22日和10月26日,国际油价创出每桶55.17 美元新高。
中航油事件的回眸
从10月27日开始,油价一路回落 而在10月26日和28日,中航油因无法补加一些合 同的保证金而遭多头逼仓,蒙受1.32亿美元的实 际亏损。
中航油事件的回眸
简单的回放: 2004年国际油价的“高烧不退” 令投资者至今印象深刻的是: 2004年1月底,国际油价还在每桶35美元上下徘 到了5月,油价已经冲上了每桶42美元 6月底油价下挫至每桶36美元,这让空头投资者 兴高采烈
中航油事件的回眸
但8月19日,国际油价飙上48美元/桶 9月油价轻松突破50美元 10月1日,国际原油价格报每桶50.12美元 10月4日油价曾一度回落至每桶49.91美元 10月8日那个周五,国际油价再度跳高,纽约商 业期货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价格报收53.31 美元。
陈久霖其人
1990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同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成 立合资企业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陈久霖作为外国专家助理全程参与了这个项目 1993年2月放弃德国留学机会,离开北京飞机维 修工程有限公司,转而加入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 马上参与了四个外商谈判项目
陈久霖其人
1997年7月中航油新加坡子公司因经营不善处于 休眠状态,总公司决定采取竞争上岗、遴选第三 任总经理。 陈久霖接受董事会任命
中航油公司经营的成功为其赢来了一连串声誉: 新加坡国立大学将其作为MBA的教学案例 2002年公司被新交所评为“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 司”奖,并且是唯一入选的中资公司。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中国远洋远期运费协议(FFA)

中国远洋存在如下风险:
1,市场风险 (1)市场运费风险 对于航运业来说,市场运费对于集团利润来说有着极为 重要的意义,中国远洋的收入及成本将随运费的增减变动 而发生波动。 其运费主要受制于BDI指数,即反映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 即期运价水平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 干散货运输市场是接近于完全竞争结构的市场。单个船 东或单个货主由于没有能力控制和影响市场运价,只能被 动地接受。这就为干散货经营者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不确 定性。鉴于干散货商品大多是铁矿石、煤炭、农产品等等 ,商品自身价值并不高,这就更加突出了运费的重要性。 通过FFA套期保值,则可以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1中国远洋远期运费协议中国远洋远期运费协议ffa一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介简介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3月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通过下属各子公司为国际和国内客户提供涵盖整个航运价值链的集装箱航运干散货航运物流码头及集装箱租赁业务
中国远洋远期运费协议(FFA)
二,中国远洋FFA案例事件进展与影响
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告 公告日期:2008-12-16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 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自进入第四季度以来,全球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导致国际航运市场受到较大影响。其中,在 干散货运输业务方面,反映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即期运价水平的波罗地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自9 月30日的3217点跌至12月12日的764点,10月1日至今BDI均值为1224点,相比第三季度的均值7123点 大幅度下降。在集装箱运输业务方面,需求放缓,主要航线的基本运费水平出现明显下降。 此外,基于前期的市场趋势以及公司的实际状况,为锁定租入船运力成本,公司所属干散货船 公司前期买入了一定数量的远期运费协议(FFA)。由于近期市场的急剧变化,运价大幅下跌,FFA产 生浮动亏损。公司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所属干散货船公司持有的FFA,年初至9月30日(当日BDI指数 为3217点)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23.1亿元,已交割部分实现收益18.7亿元(第三季度FFA盈亏的详细情 况参见第三季度报告中的重要事项说明)。年初至12月12日(当日BDI指数为764点),所属干散货船 公司持有的FFA,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合计为53.8亿元,较9月30日扩大了30.7亿元;已交割部分实现收 益为14.3亿元。浮亏与实现收益相抵,盈亏合计-39.5亿元。 综上,公司第四季度经营形势严峻,有关全年业绩的具体数据将根据上市规则要求及时进行披 露。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风险。 特此公告。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资产剥离案例

资产剥离案例一、中远集团背景介绍中远集团,全称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COSCO),其前身为成立于1961心业务。
目前公司拥有600余艘船,1700万载重吨,在世界主要的航运企业名列第三。
中远集团的集装箱船队在世界上名列第四,1996年中远的集装箱运输量超过320万TEV。
中远的规模及占国内运输市场的规模较其主要国内竞争对手均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中远在拓展航运业务的同时,将其业务向综合物流、多式联运的方向发展。
在港口和仓储方面,中远在国内上海、宁波、蛇口盐田港码头拥有大量投资,目前正在参与江苏太仓港的开发;在香港,通过控股的中远太平洋(联交所上市公司)和香港国际码头有限公司合资经营8号集装箱码头;在日本神户码头拥有投资,并准备参与美国长江流港的建设。
中远集团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其业务发展也开始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虽然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为海运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但是随着海运市场的对外开放,中远集团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这种竞争自1995年国际主要海运公司将其干线班轮直接停靠上海、盐田等中国港口后体现得更加明显,并导致了中远集团在集装箱运输市场份额的下降和1996年经营效益的滑坡。
为了克服在竞争中遇到的困难,中远集团提出了下海•登陆•上天的新发展战略,将公司从航运企业向综合性物流企业方面过渡,并着重将房地产产业作为集团多元化拓展的重点。
在中远登陆战略步署中,在上海建立桥头堡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建成航运中心,对我国航运界会有重要影响,它不仅会使集装箱的运输量迅速增长,而且还会带动与此相关的仓储的大力发展。
对此,国内外航运企业都反响强烈。
作为航界巨子的中远早就有进军上海的计划,在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日益凸出以及竞争对手纷纷抢滩的情况下,自然不甘落后。
同时,中远在长江中下游的仓储业务的发展也要求中远在上海有一个地区指挥总部。
因此,在中远的战略部署中,决定在上海采取一系列大动作来建造好桥头堡,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建立资本市场支撑点和通道,使之成为以后在上海开展货运、仓储及其他陆上业务的基地。
企业 外汇风险 案例

企业外汇风险案例企业外汇风险是指企业在国际贸易和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外汇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由于国际间的货币汇率是浮动的,企业在进行跨国交易时,汇率波动可能会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或收入减少,从而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造成影响。
以下是10个企业外汇风险的案例。
1. 汇率波动导致进口成本增加:一家中国企业从美国进口原材料,由于人民币贬值,其所需支付的美元成本增加,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2. 汇率波动影响出口收益:一家德国企业向中国出口产品,由于人民币升值,其所获得的欧元收益减少,导致企业的出口业绩下滑。
3. 外汇风险影响投资回报率:一家日本企业在美国设立子公司进行投资,由于日元升值,其从美国子公司所获得的利润转换成日元后减少,降低了投资回报率。
4. 汇率波动导致债务成本增加:一家英国企业发行美元债券,由于英镑贬值,其所需支付的英镑本金和利息增加,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5. 汇率波动影响海外子公司盈利:一家法国企业在巴西设立子公司,由于巴西雷亚尔贬值,其子公司的利润转换成欧元后减少,影响了企业整体盈利能力。
6. 外汇波动导致合同成本增加:一家澳大利亚企业与加拿大企业签订了货物采购合同,由于澳元贬值,其所需支付的加元成本增加,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7. 汇率波动影响国际投资组合价值:一家投资公司持有多个国家的股票和债券,由于汇率波动,其投资组合的价值会发生变化,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8. 外汇风险导致资金流动困难:一家印度企业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由于人民币贬值,其从中国的子公司获得的资金转移回印度变得困难,影响了企业的资金运作。
9. 汇率波动影响国际合作伙伴关系:一家墨西哥企业与美国企业合作进行产品研发,由于墨西哥比索贬值,其所需支付的美元费用增加,可能导致合作伙伴关系破裂。
10. 外汇波动导致财务报表波动:一家韩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由于韩元升值,其财务报表中的销售额和利润会发生波动,影响了企业的财务分析和决策。
国际贸易术语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术语案例分析有关国际贸易术语案例分析FOB贸易术语案例本案例是涉及FOB价格术语下船货衔接的问题。
按照FOB术语成交的合同属于装运合同,这类合同中卖方的一项基本义务是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装运。
然而,由于FOB 条件下是由买方负责安排租船订舱,所以,就存在一个船货衔接问题,处理不当,自然会影响到合同的顺利执行。
根据有关法律和惯例.如果买方未能按时派船,卖方有权拒绝交货,而且由此产生的各种损失均由买方负担,因此,在FOB 术语下成交的合同,对于装运期和装运港要慎重规定,订约之后,有关备货和派船事宜,双方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保证船货衔接。
在此案例中,我方作为卖方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在装运期临近时,卖方电告催促买方派船接货.但买方仍没有及时派船接货。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安方有解除合同之权利,并要求买方赔偿损失。
本案中我方公司据理力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后来从有利于交易的角度出发.我方公司未行使解除合同之权而继续履行合同义务也是适当的。
如果行情发生了变化或其它原因使合同给我方带来损失时,我方当然可断然行使解除合同之权。
案例二:我国某内陆出口公司于2000年2月向日本出口30吨甘草膏,每吨40箱共1200箱,每吨售价1800美元,FOB新港,共54000美元,即期信用证,装运期为2月25日之前,货物必须装集装箱。
该出口公司在天津设有办事处,于是在2月上旬便将货物运到天津,由天津办事处负责订箱装船,不料货物在天津存仓后的第二天,仓库午夜着火,抢救不及,1200箱甘草膏全部被焚。
办事处立即通知内地公司总部并要求尽快补发30吨。
否则无法按期装船。
结果该出口公司因货源不济,只好要求日商将信用证的效期和装运期各延长15天。
分析:我国一些进出口企业长期以来不管采用何种运输方式,对外洽谈业务或报盘仍习惯用FOB、CFR 和CIF三种贸易术语。
但在滚装、滚卸、集装箱运输的情况下,船舷无实际意义时应尽量改用FCA、CPT及CIP三种贸易术语。
中国远洋与FFA远期运费协议

BDI指数自2003年开始的一波上涨行情,恰恰是 受益于中国自1998年开始实施的为期五年的积极 财政政策的预热,随后又紧紧踏上国内固定资产 投资井喷狂潮,从而带动钢材和铁矿石需求。 在BDI近五年的走势图中,2005年的大跌和2008 年下半年的暴跌都引人关注。航运企业人士认 为,2005年时的暴跌,与国家宣布新的钢铁产业 政策相关。当时国家产业政策规定2005年底必须 淘汰100立方米以下高炉,2007年底淘汰200立方 米以下高炉。 2008年下半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急转直 下,钢铁价格自当年8月起连续下跌,粗钢产量同 比大幅下降。钢铁产业急刹车使得对铁矿石等大 宗商品的需求急剧萎缩,加之我国上半年积累的 天量铁矿石库存,加剧了散货航运的困境,短期 现货承租市场的交易几陷停顿。
(1)交易航线,干散货FFA交易的航线为波罗地海 干散货20条航线,包括10条Cape航线(6条程租, 4条期租),4条Panamax期租航线和6条 Supramax期租航线组成的。 (2)交易标的 (3)结算价格 (4)交易方式
举例(FFA套期保值的具体操作):以巴拿马型船2A 航线(大西洋到远东航线)为例 2003年5月份某进口企业以FOB方式签订8月份的 远期贸易进口合同,主要利用巴拿马型船大西洋 至远东航线运营(2A),但担心运费上涨,货主想 在当前市场上锁定利润,当前市场该条航线8月份 日租金为18000美元/天。该货主买入8月份2A航 线合约。 FFA合约主要内容如下: 买方:ABC公司;卖方:BCD公司;航线:2A 航线;合同月份:8月份;合同天数:60天;合 同价:18000美元/天;结算期:合同月份最后7个 BDI指数日;合同类型:FFABA;佣金:根据合 同约定。
Part 1、中国远洋与FFA投资
中远集团()是以航运和物 流为主业的多元化经营的跨国企业集团。在致力 于为全球客户提供航运、物流等优质服务的同 时,还能够为客户提供船代、货代、船舶工业、 码头、贸易、金融、房地产和IT等多个行业的服 务。 拥有和经营着600余艘现代化商船、3500余万载 重吨、年货运量超过3亿吨的综合型跨国企业集 团。
中国国有大型企业衍生品风险管理研究从东方航空油料套保巨亏案例分析PPT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国有大型企业的衍生品投资将何去何从
中国国有大型企业衍生品风险管理研究从东方航空油料套 保巨亏案例分析PPT
已公布国有上市公司衍生品及汇兑损失
国有企业
东方航空
中国国航 中国中铁
交易损失类型
燃油套保交易损失 燃油套保交易损失
损失金额
64.01亿 实际现金交割损失858万
元
74.72亿元 实现现金交割损失4.48亿
元
H股募资澳元结构存款汇兑损失
41.37亿元
中国铁建 H股募资澳元结构存款汇兑损失
8.49亿元
中国远洋
上海航空 中信泰富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远期运费协议(FFA)投资损失
41.21亿元
2年期WTI原油保值交易损失
1.72亿元
澳元外汇期权合中国约国损有大失型企业衍生品风险管理研究1从6东6方.航0空2油亿料套
一国有大型企业衍生品交易损失分析二政府作为出资人的风险管理措施分析三国有大型企业的衍生品投资将何去何从1东方航空衍生品交易合约分析2国际航空业衍生品交易对比分析1责任人惩处法律法规不完善2法规执行落实不到位3对航空公司衍生品风管改进的建议已公布国有上市公司衍生品及汇兑损失国有企业交易损失类型损失金额东方航空燃油套保交易损失6401亿实际现金交割损失858万中国国航燃油套保交易损失7472亿元实现现金交割损失448亿中国中铁h股募资澳元结构存款汇兑损失4137亿元中国铁建h股募资澳元结构存款汇兑损失849亿元中国远洋远期运费协议ffa投资损失4121亿元上海航空2年期wti原油保值交易损失172亿元中信泰富澳元外汇期权合约损失16602亿一国有大型企业衍生品交易损失分析二政府作为出资人的风险管理措施分析三国有大型企业的衍生品投资将何去何从1东方航空衍生品交易合约分析2国际航空业衍生品交易对比分析1责任人惩处法律法规不完善2法规执行落实不到位3对航空公司衍生品风管改进的建议1
海外并购八大失败案例

海外并购八大失败案例•相关推荐海外并购八大失败案例海外并购八大失败案例中投投资黑石和摩根士丹利 2007年5月,中投公司斥资约30亿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价格购买黑石近10%的股票。
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恶化,直至2008年10月,中投公司在黑石集团上的投资浮亏已经达到25亿美元,浮亏为初始投资额的2/3。
2007年底,中投公司又购买了摩根士丹利56亿美元面值的到期强制转股债券,占摩根士丹利当时股本的9.86%。
由于金融危机不断升级,摩根士丹利股价大幅下跌,交易账面浮亏30亿美元左右。
此外,中投还投资雷曼兄弟发行的衍生债券,2008年9月受其拖累被冻结资金高达54亿美元。
中铝收购力拓经过三个多月的拉锯战,中国铝业以195亿美元注资力拓,打算将力拓的股份增加至19%的计划终于以分手告终。
2009年6月5日力拓集团董事会宣布撤销对2月12日宣布的双方合作推荐,力拓并为此而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分手费。
中铝注资力拓的计划一直成为国际财经圈关注的焦点,因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投资,澳洲以及西方国家是否放行,是观察西方社会如何对待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次重要指标。
中铝显然是低估了政治干预的影响力,没有汲取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的失败教训。
平安投资富通2008年11月,中国平安宣布斥资约18.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38.7亿元购买以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4.18%,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
由于前期缺少对富通净资产预判的经验特别是缺少对于金融危机对西方金融机构影响的估计,这笔曾经让人兴奋的海外投资,却让平安遭遇滑铁卢。
就在平安收购富通后不久,富通集团轰然倒塌。
中国平安的投资最少的时候仅剩下不到30%。
TCL收购汤姆逊2004年7月,TCL多媒体(TMT)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双方合资成立TCL汤姆逊公司(TTE)。
同一年,TCL集团还闪电般地并购了法国阿尔卡特的'移动电话业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远洋报中国远洋FFA合约巨亏案例
中国远洋FFA合约巨亏案例
事件经过
中国远洋透过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中远散运)、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青岛远洋)、中远(香港)航运有限公司(香港航运)及深圳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远洋)经营干散货航运业务。
于2008年6月30日,中国远洋经营432艘干散货船,其中204艘属公司拥有,228艘属租入运力。
总运力达33,998,584载重吨,为全球最大的干散货船队。
从2007年开始,中国远洋旗下的干散货子公司就在陆续签订FFA协议,签订的时间和期限都不同。
而在今年三季度以前,中远从事的FFA操作都是盈利的,这从中国远洋2007年年报和2008年中报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2007年,中国远洋所持FFA年度内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3.5亿元,较2006年大幅增加10.5元;当年已交割部分实现收益11.5亿元,较2006年大幅增加9.9亿元。
但是,2008年三季度以来BDI的暴跌使得中国远洋措手不及,在2008年5月份攀上万点高峰后,至今跌幅已逾九成。
仅最近两月,BDI就从9月30日的3217点跌至12月12日的764点。
反映干散货市场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前几个月的暴跌,使全球最大的干散货运输公司中国远洋遭受着双重打击,一方面是运费收入大幅下跌,另一方面,此前从事套期保值的远期运费协议(FFA)也录得巨额浮亏。
12月16日,中国远洋公告称,由于近期市场的急剧变化,运价大幅下跌,FFA产生浮动亏损。
截至12月12日,所属干散货船公司持有的FFA,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合计为53.8亿元人民币(下同),由于已交割部分实现收益为14.3亿元,因此相抵后浮亏39.5亿元。
根据中国远洋公布的三季度报,公司7~9月份净利润人民币55.6亿元,这也意味着当前FFA公允价值变动的损失规模几乎相当于该公司第三季度的收益。
实际操作
中国远洋12月15日公告称,基于前期的市场趋势以及公司的实际状况,为锁定租入船运力成本,公司所属干散货船公司前期买入了一定数量的远期运费协议(FFA)。
由于近期市场的急剧变化,运价大幅下跌,FFA产生浮动亏损。
中远负责签订FFA协议的主要是旗下从事干散货业务的二级子公司,包括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青岛远洋运输公司以及中远(香港)航运有限公司,今年6月,为了整合散货资源,中国远洋在天津成立了散货经营总部,对外统一进行合同业务洽谈,安排合同签署。
中国远洋签订一系列FFA协议,主要是为了在未来运价看涨、运力看紧的预期下锁定部分经营性租船业务租金的成本。
例如,中远与宝钢在3月份签订了一份长期运货合同,要
从9月开始帮助宝钢从澳大利亚运输铁矿石到上海,而中远预期9月份运力会进一步紧张,运价会进一步上涨,市场上租船的价格也会比现在高出很多,于是就买入FFA协议来锁定一个9月份到期交割运价。
“相当于买入一个‘纸船’合同,以平抑9月份时租船的高成本。
”
根据此前公布的资料,中国远洋指定巴拿马型远期运费协议为套期保值工具,认为巴拿马型船舶四个指定航线的预测租金是期货合约合适的计量标准。
中国远洋称,与中远签订FFA协议的对手方有船东,也有货主,而随着海运市场上FFA 交易的不断壮大,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金融机构也参与进来,而且他们参与的力度在不断加大。
中国远洋还指出,交易对象大部分都是在现货市场与其有业务来往的公司,且资信较好。
公司指定业务经验比较丰富的专人专项开展FFA业务,授权程序与现货现船交易程序严格一致,确保决策风险的可控。
中国远洋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明东1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历史上FFA的暴露头寸做得最大时,它与船和货的对比占20%,这是历史的最高峰值,现在是10%左右。
明东向记者强调,相对197亿元的累计净利润,FFA亏损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小的。
失败原因
不同于国航燃油套保仅考虑油价上行的单边风险,中国远洋同时面临着租船成本上升风险和收入下降风险。
在市场上行周期,成本上升成为主要风险,而在下行周期,主要面临着收入下降风险。
为从中国远洋的经营模式看,大规模租入船和FFA买入“纸船”同时进行,从这种行为理解看,实际上是同向做多行为,FFA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套期保值作用,反而放大了风险。
在BDI暴跌时,公司租入船可以通过锁定部分运价起到反周期作用,FFA也可以通过卖出来止损。
但是,从目前了解情况看,中国远洋操作了前一种避险行为,而后一种行为似乎未见进行。
中国远洋在现货市场和FFA市场上都是持有较大的净多头寸,因此,当运费下跌时,两个市场都会出现亏损。
是什么让这家国内大型航运企业不顾现货市场单边下行风险,反而同向买入了同样面临下跌风险的FFA合约?
据了解,中国远洋此前参与FFA交易,正好处于BDI持续上涨的时期,他们作为FFA 买方,很好地锁定了经营成本,并且享受到了衍生品交易带来的额外收益。
但BDI不可能永远上涨,而且掉头下跌的速度和幅度超出了包括中国远洋在内的大多数买入者的预期,这让惯性看涨思维来不及调整风险控制策略。
正确做法
FFA作为风险管理工具,中国远洋这类航运商应该成为FFA的卖出方,才能真正对冲
BDI指数下跌带来的经营损失。
至少应该对自己拥有的204艘属公司拥有的运力货船进行“做空”,以避免BDI的下跌带来的收益减少。
另外,从目前公开信息看,中国远洋持有的FFA“多单”只被动地接受BDI暴跌而并未采取对冲操作。
正确的做法是在BDI大幅下跌时,通过减持或全部对冲FFA“多单”来的减少损失。
附件: FFA市场介绍
FFA是英文Forward Freight Agreement(远期运费协议)的简称,它是买卖双方达成的一种远期运费协议,协议规定了具体的航线、价格、数量等,且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点,收取或支付依据波罗的海航交所的官方运费指数价格与合同约定价格的运费差额。
从本质上说,FFA是一种运费风险管理工具。
在期货期权中的此类规避风险的方法叫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产生的原动力,无论是农产品期货市场、还是金属、能源期货市场,其产生都是源于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现货价格剧烈波动而带来风险时,自发形成的买卖远期合同的交易行为。
而运费套期保值,就是把运费作为一种商品,船东或货主通过FFA 市场为运营环节买了保险,保证其稳定运营的可持续发展。
同样,和所有的期货期权产品相同,FFA是一种套利工具。
FFA与BDI的关系类似于股指期货与股票指数的关系。
FFA是BDI的衍生产品,只是FFA目前是一个远期合约,还没有如同期货合约进入场内由多空资金进行大规模的撮合交易。
但是FFA已经具备了做空机制,具有期货交易的基本特征,BDI作为FFA的现货标的指数,其主要反映的是不同时点国际航运费的变化,从而为FFA提供了价格波动的基础。
目前FFA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以下四类公司:
1.航运商:从事国际大宗散货运输的航运企业及运营商。
比如挪威的KLA VENESS,丹麦的NORDEN、德国的OLDENDORFF、法国的CETRAGPA、意大利的DEIULEMAR、希腊的NA VIOS/OCEANBULK、新加坡的PCL/IMC、韩国的KOREANLINE/STXPANOCEAN 等;
2.贸易商:从事矿石、煤炭、粮食等大宗散货进出口的贸易企业。
比如世界粮食农产品行业的四大“天王”,路易达孚、嘉吉、邦基、ADM等。
他们在CBOT等商品期货交易所长袖善舞,自然成为海运费期货衍生品市场的先驱;
3.生产商:从事矿石冶炼、粮食加工、电力、炼油等大宗原材料消耗的生产企业。
比如世界矿业巨头BHPBILLITON和RIOTINTO,欧洲最大能源公司RWE,英国的KOCHCARBON以及2001年倒闭的美国最大的能源商安然公司等;
4. 金融公司:各种投资银行、对冲基金、期货公司等。
比如高盛、摩根士丹利、法国兴业银行、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美林证券等。
前三者是航运市场的实际参与者,而金融公司更多扮演的是做市商的角色,通过充当前
三者的场外交易对手(目前FFA交易绝大部分是OTC交易),赚取各类利润。
由于目前波罗的海航交所尚未推出可供场内交易的电子撮合系统,大部分FFA交易仍以场外交易的方式签订,这给金融公司的参与发挥了广阔的舞台,它们习惯于向这些现货需求者们提供各类FFA产品。
胡庆庆
E-mail:***************
诚信规范专业精细
追求卓越力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