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第十二周教案(1)

合集下载

第十二周备课(1)

第十二周备课(1)

周次:第12周(周一)一日活动计划班级:中班主班教师:一、生活活动:目标:1.养成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的习惯,午睡时不将玩具带入午睡室。

2.能独立穿脱衣裤,保持仪表整洁,在提醒下能做到不打扰其他别人午睡。

指导策略:1.培养幼儿按时不带玩具或者小东西进行午睡。

2.指导幼儿自己穿脱衣服,安静入睡。

二、区域活动:(一)探索区:目标:投放各种颜色,供幼儿探索更多颜色的混合规律。

指导策略:1.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混合后颜色的变化。

2.学习如何调配混合各种颜色,找到跟多颜色混合的规律(二)语言区:目标:提供幼儿操作材料第3册第12—13页“静夜思”、古代诗人的帽子、《静夜思》吟唱版和诵读版的音频、录音机等,鼓励幼儿模仿诗人表演、诵读古诗。

指导策略:1.指导幼儿学习静夜思2.引导幼儿模仿诗人进行表演朗诵。

(三)美工区:目标:使用《美工》B⑨“秋天的秘密”,将剪下的图形交替折叠并插入,制作手工“秋天的秘密”。

指导策略:1.指导幼儿学习使用美工B“秋天的秘密”。

三、教育活动:活动名称:《苹果丰收(一)》活动目标1.学习小步跑,并随着音乐节奏做摘果子的动作。

2.欣赏并学跳丰收舞,感受朝鲜舞蹈的优美。

活动准备1.苹果丰收的视频、图片。

2.音乐《苹果丰收》。

活动过程一、苹果丰收真欢乐——教师组织幼儿观看果园里苹果丰收的视频片段。

(播放音乐《苹果丰收》作为背景音乐。

)教师:小朋友,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丰收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大家都来摘苹果——谈谈摘苹果时要做些什么动作。

(发散性讨论。

)——创编去果园的动作。

教师:我们都是喜欢苹果园的小朋友,看到这么多苹果丰收了,你们开心吗?那么,你会怎样走着去苹果园呢?(蹦蹦跳跳地去果园。

)手上会拿着什么东西呢?(提着篮子。

)谁来做做去果园的动作?(创编去果园的动作并集体学做。

)——创编摘苹果的动作。

教师:走到果园后要做些什么?(摘苹果。

)谁来做做摘苹果的动作?(创编摘苹果的动作。

)教师:苹果是长在高高的树梢上还是矮矮的草丛里呢?苹果摘下来后放在哪里?——创编举篮子、庆丰收的动作。

第十二周健康教案

第十二周健康教案

滚球儿活动目标1. 发展滚球知识和技能;2. 促进肘、腕、指关节和前臂与手部肌肉的发育,提高其机能以及提高手眼协调能力;3. 培养滚球击物的兴趣,发展方位、距离、力度和速度知觉。

游戏玩法幼儿排成一列横队人手一球听信号后,用不同的滚球姿势与动作去击放在身前10一5米处的易拉罐或积木块。

每人连续击3次,击中2次为合格。

指导建议1. 滚球的姿势有蹲滚、跪滚、站滚、移动滚;滚球动作有推滚、拨滚、击滚、抛滚,每一种滚都可用双手或单手,闭目或不闭目滚。

要引导幼儿掌握多种多样的滚球姿势和动作,以丰富他们的滚球经验,提高其滚球能力。

2. 球是操作对象,它的大小、轻重、充气程度、光滑度、颜色、图案甚至形状都是可变的。

要创造条件不断变化它们以促进幼儿感知觉和力量素质的发展。

3. 滚球的目标物可以是易拉罐、积木块、圈等静态的物,也可以是流动的球、跑动并能主动躲闪的人。

不同的目标对滚球入的滚击能力要求也不同,因此也要不断变化它们。

4. 要多引导幼儿体验和分辨滚球的肌肉感觉,以提高他们感知觉的敏锐性和准确性。

闭目滚球是发展幼儿感知觉的好方法,可多创编一些这一类的游戏。

课后反思:幼儿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主探索出球的多种玩法,对球的各种玩法更是好奇,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幼儿参与游戏积极性高,体验了游戏的乐趣。

牙牙乐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感知牙齿的重要性。

2.情感目标:学会如何保护我们的牙齿,让牙牙保持健康。

3.能力目标: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刷牙好习惯。

活动准备:1.课件《牙牙历险记》,已学习儿歌《小牙刷》。

2.自制模拟牙齿衣服一件。

(牙齿发黄、上面有小洞洞)3.、小镜子若干、牙刷人手一份、牙膏。

4.歌曲《苹果、蝴蝶》。

活动过程一、情景表演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身穿牙齿衣服,以牙齿的口吻:“哎呦、哎呦,疼死我了。

谁来帮帮我呀!师:宝宝们!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愿意)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牙齿宝宝怎么了?幼:牙齿宝宝不开心、牙齿有些地方变黄了、有些地方出现了黑黑的洞洞。

小班第十二周教学案例1

小班第十二周教学案例1

包饺子——快乐阅读1(语言) 活动目标1.了解制作饺子的过程,感受动手劳动的快乐。

2.感受手指谣儿歌的特别趣味。

3.学习有节奏地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活动准备1.儿歌《包饺子》。

2.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饺子,请幼儿观察并讨论饺子的外形特征。

二、教师念儿歌,请幼儿欣赏。

用手指谣引导幼儿念儿歌《包饺子》,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羊妈妈(双手比自己,一蹲一站)包水饺(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内,外来回扳)中间突起(双手把拳)两边翘(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饰)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宝(两只手半举并左右摇动)三、幼儿表演并创编儿歌。

1.分小组朗诵儿歌,巩固幼儿对儿歌的理解。

2.鼓励幼儿改编儿歌。

待熟悉儿歌后,可以将“羊妈妈”随意换成自己或其他幼儿的名字(若换成幼儿的名字,双手则指向该幼儿)。

活动延伸与建议1.请幼儿用橡皮泥结合儿歌制作“饺子”。

2.家园共育:家长与幼儿一起包饺子,帮助幼儿了解水饺的制作过程。

生活中的难题(社会适应)——快乐阅读2(社会)活动目标1.了解生活中不能做的一些危险的事情,懂得自我保护。

2.知道遇到困难时要向别人求助。

活动准备1.小熊头饰,纱布。

2.家庭场景图片,内容与《快乐阅读2》,第20~21页相同或相似。

3.《快乐阅读2》。

活动过程一、情景表演:“受伤的小熊”,引出课题。

1.老师扮演一只受伤的小熊,引出课题。

教师:今天,我有一个气球被树枝缠住了,我就自己上树去拿,结果气球没拿到,还把我摔伤了。

2.回忆故事《小狗的气球》,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小狗的气球挂在树上,他请谁帮忙了?为什么小兔和小羊都帮不了他,而小猴帮助了他?3.引导幼儿帮小熊想办法。

教师:请小朋友一起告诉小熊他应该怎么办。

(有困难时会向别人求助;不逞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二、看图讲述,了解生活中解决难题的办法。

1.出示场景图,引导幼儿观看。

教师:看一看图片上的小朋友都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想做什么事情,他(她)们应该找谁帮忙?2.引导幼儿组图讲述,并讨论:该怎么办?3.教师总结:小朋友的手摔破了,应该向医生求救;小朋友想拿高处的东西或是想喝热水,应该给家里的大人说,自己最好不要去试着做,有危险。

蒙台梭利 第十二章

蒙台梭利 第十二章

第五周姓名:宋宜思课题:《垫步综合训练组合》教学目的:学会横垫步后重心在两脚之间、行走中舞姿平稳,胯部上提,切忌上颠与摆跨、切分节奏的横垫步、脚下要做出切分节奏。

教学重点:同上教具:影碟机、碟子第一、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二、新拍动作组合准备(4拍)①-②:一组上场,右横垫步向右横移,左手点帽,右手横手位。

③-8:一组原地右脚为重心,左脚在斜前、斜后点地共点八次,双手斜上手位弹拍八次。

同时二组上场、右脚横垫步由蹲渐起向右横移,双手前四拍平摊绕腕至横手位、第五拍绕腕至顶扣手位,第六拍下落至点肩,第七拍双叉腰④-8:一组1-4右横垫步向左转半圈,身体对1方向右前点地位,同时双手摸辫至提裙。

5-8摇身点颤四次二组重复③-8动作。

⑤-8:一组右橫垫步向右横移,双手提裙,下右侧腰,目视2方向。

二组左橫垫步向左横移,右托帽或左手提裙,下左侧腰,目视8方向。

⑥-8:两组的⑤-8的反面动作。

⑦-8:一组体对1方向,右起单步两步。

双手右左交替盖手,第三拍体对2方向。

右手上托或半握拳。

左臂下垂右橫垫步,向1方向行进。

二组左转半圈体对5方向,动作同一组。

⑧-6:一组体对1方向,右起单步两步,双手右左交替盖手。

第三拍体对2方向,右手上托或半握拳。

左肩下垂右橫垫步,向1方向行进,二组左转半圈体对5方向,动作同一组。

7-8:全体跺右脚,右手上托或半握拳,左肩下垂。

⑨-8:右起踮脚向左走一圈回原位,体对1方向。

⑩-8:右前点步位,上身前倾,边摇身点颤边渐起身,左横手位,右手于前下方推腕渐起至上托。

①-8:右切分橫垫步向右横移、右手不动左收回腰手,目视2方向斜下。

第八拍上左脚右转一圈。

三、小结四、下课。

幼儿园十二周学习计划

幼儿园十二周学习计划

幼儿园十二周学习计划第一周:认识新朋友目标:帮助幼儿认识新朋友,建立友谊。

活动安排:1. 制作“自我介绍卡片”,让每个幼儿用照片和名字做一张卡片,然后让他们在自我介绍时使用。

2.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介绍,老师做示范,幼儿则模仿老师的说法和动作,认识新朋友。

3. 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一起玩游戏,进行合作,增进友谊。

第二周:认识身体部位目标: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学习身体部位的名称。

活动安排:1. 通过歌曲、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头、肩膀、膝盖等身体部位。

2. 制作手工,用纸板和颜色油膏制作简单的人形图案,标注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3. 进行舞蹈活动,让幼儿跟着音乐动起来,同时老师引导他们用手指指自己的身体部位。

第三周:学习颜色目标: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颜色。

活动安排:1. 玩“找颜色”的游戏,老师给出颜色,幼儿找到身边相应颜色的物品。

2. 制作色彩认知卡片,用颜色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让幼儿认识颜色。

3. 进行涂鸦活动,让幼儿在纸上涂抹各种颜色,激发其对颜色的兴趣。

第四周:认识数字目标:帮助幼儿认识数字1-10,并且能进行简单的数数。

活动安排:1. 玩数字游戏,例如卡片配对、数数游戏等,让幼儿学会认识数字。

2. 用玩具、水果等实物进行数数活动,让幼儿进行真实情境的数数练习。

3. 通过故事、歌曲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数字,激发其对数字的兴趣。

第五周:学习形状目标: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形状,学会用语言描述形状。

活动安排:1. 制作形状认知卡片,用卡片和图片让幼儿认识各种形状。

2. 进行形状认知游戏,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认识形状。

3. 进行手工制作,让幼儿用各种形状的纸板拼贴成图案,锻炼其对形状的认知能力。

第六周:学习大小目标:帮助幼儿认识大小,并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大小。

活动安排:1. 进行大小排序游戏,让幼儿根据实物大小进行排序练习。

2. 进行大小比较活动,让幼儿比较实物的大小,并进行描述。

3. 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大小,并运用语言进行描述。

蒙氏教案精选教育教学方案

蒙氏教案精选教育教学方案
1.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拓展延伸:
a.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了解蒙氏教育的方法和特点。
b.组织学生参观蒙氏教育特色学校,深入了解蒙氏教育的实践应用。
c.开展课外活动,如户外感官探索、数学游戏等,提高学生对感官教育和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语调亲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强调重点内容时,可以适当提高音量,突出重要性。
二、时间分配
1.导入环节:5分钟,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2.新课内容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感官教具和数学教具的操作方法。
3.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关键步骤。
4.时间安排方面:合理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过程紧凑,提高课堂效率。
5.课堂提问方面:关注提问的艺术,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6.教学反思方面:课后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教具是蒙氏教育的关键,准备充分且适合的教具至关重要。以下为详细说明:
1.感官教具:确保教具的材质、颜色、形状等符合蒙氏教育标准,且数量充足,可供学生自主操作。
2.数学教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教具,如数字棒、邮票游戏等,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三、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1.实践情景引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情境引起学生对感官教育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例题讲解:针对每个感官教具和数学教具,详细讲解操作方法和概念理解,让学生在跟随操作中掌握要领。
3.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操作教具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第12周大班备课教案

幼儿园第12周大班备课教案
(3)算式接龙,将得数接在后面。
第13周月日
逐日计划
备注
有趣的棒棒(体育)
目标:
1.能助跑跳过不小于50厘米的距离,发展幼儿跳跃能力。
2.能调整自己的起跑位置,不合别人发生碰撞。
3.2~3人用小棒玩出不同花样,感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准备:
1.充气小棒人手两根,音乐磁带,录音机。
2.有玩过纸棒的经验。
过程:
第13周月日
逐日计划
备注
美丽的小区(绘画)
目标:
1.学习用远近关系表现不遮挡的和被遮挡的物体。
2.能合理构图、布局。
准备:
1.组织幼儿参观过美丽的小区、并怕有照片或录像。
2.幼儿绘画用品:铅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油画棒。
过程:
1.组织幼儿观看在小区参观时拍摄的照片或录像。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在环境优美的小区参观的心情。
第13周月日
逐日计划
备注
我们周围的环境(综合)
目标:
1.能大胆地到社区中观察周围事物,运用自己的方式记
录观察到的环境状况。
2.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
准备:
1.幼儿自备蜡笔、铅笔、水彩笔等工具。
2.与周围社区联系,支持幼儿的调查活动。
过程:
1.调查前谈话。
(1)请小朋友分组商量调查地点、方法、怎样做记录等。
3.分组讨论环境受到污染的原因,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
讨论,小结。
4.鼓励幼儿从自己做起,提出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方
法。
(1)把幼儿记录贴在指定处相互分享。
第13周月日
逐日计划
备注
宝贵的水(综合)
目标:
1.感知水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水的宝贵

第12周教案(1)

第12周教案(1)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小班第十二周教学计划教师:邓美美张隐婕卢伟班级:小(5)班时间:2015年11月16日——2015年11月20日- 1 -- 2 -第十二周班级区角材料投放表班级:小五班教师:邓美美张隐婕周次:第十二周- 3 -2015年11月16日星期一上午半日活动执教人:邓美美8:00——8:20入园、晨运活动名称:升旗仪式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升旗礼仪,知道升旗的庄严和重要性。

2.知道升旗时行注目礼,安静倾听他人的旗下讲话。

8:20——8:30餐前准备引导幼儿排队上厕所、洗手,餐前检查指甲。

8:30——8:50营养早餐引导幼儿在吃餐时安静用餐,有良好的用餐习惯。

鼓励李瑞琪、刘俊彦吃餐时不东张西望、加快吃餐速度。

8:50——9:20餐后户外散步吃完餐后带领幼儿到户外散步,帮助幼儿进行消化,鼓励幼- 4 -儿餐后不剧烈运动。

9:20——9:50教学活动活动名称:社会《悯农》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听古诗的兴趣,理解大意;2.使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自制课件、开心阅读19页。

活动过程一、谈话爱惜粮食1.提问:小朋友你们每天都吃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米饭和馒头等;2.观察与体验,区分米和面。

(1)提问:香喷喷的米饭和馒头是用什么做的?(2)粮食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3)教师总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每一粒米都应该珍惜,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悯农》。

二、教师将书发给幼儿观察三、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四、边朗读古诗边情景表演9:50——10:00 转换环节- 5 -幼儿入厕、洗手、自主喝牛奶。

10:00——11:00区角游戏重点指导:娃娃家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照顾宝宝进餐,学习正确折叠衣服的方法。

2.大胆尝试与其他幼儿游戏,按照生活中的经验做饭。

指导要点1.按区域规则进行活动,在区角中小声交流,不打扰别人。

2.按照生活中的经验做饭菜,活动中记得用普通话和礼貌用语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周课程
一、教学名称:
形状小火车
二、教学目标:
1、训练宝宝的观察能力,练习用不同方法做“插”的工作
2、培养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增加宝宝的专注力和耐心,培养宝宝对游戏的兴趣。

三、教具构成:
1、形状小火车前两节车厢
2、塑料筐1个
3、教具架摆放教具:
形状小货车6-8份
小猫钓鱼3-4份
塞绿豆2份
形状嵌板、套杯、二指捏、区慕洁积木、智力拼图、摆黑白棋子、插棍、大抓手嵌板、塞硬币各1份
四、教学过程:
1、课前两分钟接待宝宝及家长进入教室。

两位教师同时在门口迎接宝宝及家长,一位教师负责给家长发鞋套,另一位教师引导拖完鞋的宝宝及家长进入教室准备走线。

2、导入――走线
目的:帮助宝宝稳定情绪,更好地进入课程的学习。

训练宝宝良好的身体姿态。

(1)主课老师带领宝宝走线,走线过程中将走线目的讲给家长,请家长协助宝宝安静完成走线活动。

(2)配课老师协助维持课堂秩序,开、关走线音乐,同时接待晚到的宝宝。

(3)音乐渐停后,主课教师请宝宝及家长坐在线上准备看老师操作教具。

3、教师引导展示
(1)、主课教师双手取工作毯,将工作毯铺于宝宝对面的蒙氏线上,边铺边说:“铺工作毯。

”(2)、取教具放于工作毯中间。

(教师取教具时,要表现出对教具非常喜爱)。

(3)、教师双腿跪在工作毯边说出教具名称:“形状小火车。

”把教具取出放于工作毯中间,托盘放于工作毯右下角。

(4)、主课教师:“我们一起来插小火车的车厢吧。

” 左手扶车厢,右手将车厢上的积木取出,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于工作毯上方。

(5)、将积木插回车厢,主课教师:“有一个洞的积木插在一根棍的车厢上,有两个洞的积木插在有两个洞的车厢上。


(6)、整理教具,将形状小火车放回筐中。

(7)、向家长讲述教学目的及家庭延伸方法。

(8)、双手拿托盘送回原来的位置:“玩具不玩了要从哪拿的送回哪去。


(9)、卷工作毯,将工作毯放回工作毯架上。

变化延伸:
可以将剩下的几节车厢拿出让宝宝进行练习
家庭作业:
回家后,家长要多训练宝宝的观察能力。

宝宝自由工作时间;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
(1)、主课教师收好工作毯后,单腿跪在工作毯架旁:“现在请宝宝自己来取工作毯。

”(提示家长注意宝宝安全,不要发生碰撞。


(2)、配课教师协助取完工作毯的宝宝将工作毯整齐的铺在蒙氏线的两边上。

(3)、主课教师在教具架旁协助宝宝拿取教具。

所有宝宝全部选完后,两位教师开始分工做个性化指导。

(4)、听音乐请宝宝将教具收回原处,一位教师:“音乐响了请宝宝把玩具收好从哪拿的送回哪去。

”指导宝宝收玩具,另一位教师协助宝宝收工作毯。

(5)、主课教师:“收好工作毯的宝宝和妈妈一起坐到蒙氏线上和老师一起拍拍手。

”引导宝宝坐回蒙氏线上,准备唱名活动。

(6)、配课教师关掉收玩具音乐,准备好电子琴为唱名活动伴奏。

4、集体互动游戏
(1)、唱名活动
目的:增加宝宝的自信心,增进社会性的发展。

准备:
1、电子琴
唱名音乐:2╱4 │1 2∣ 3 4 ∣5-∣5 4∣3 2∣ 1-‖
x x x x x x x x x x
A、主课教师:“今天先唱谁的名字呀,请XXX先来吧。

”之后请宝宝依次起立,大家一起
为站起来的宝宝唱名字.唱完名后教师要对宝宝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予以鼓励。

例如:“欢迎x x x 来上课,今天唱的真好。

”等
B、配课教师弹琴伴奏。

C、唱完所有宝宝的名字后,主课教师用语言引导宝宝进入下一环节。

(2)、游戏活动
教学名称:
小动物走路
教学目标:
1、培养宝宝跟音乐作简单动作的能力
2、增加宝宝认知能力。

1=C 2/4
1 3 ︱ 5 3 ︱i i i i︱5 0 ︱ 1 6 ︱5 3 ︱
4 4 4 3 ︱
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
2 —︱
3
4 5︱ 3 4
5 ︱
6 6 ︱6 —︱5 1 1 ︱
3 6 5 ︱
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
4 3 ︱ 2 —︱1—︱1 0 ‖
静悄悄。

教具构成:
A、歌曲《小动物走路》
B、手偶: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
C、小动物头饰: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学习新内容
A、主课教师向家长讲解教学目的。

B、主课教师:“宝宝们,看看有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了。

”主课教师出示手偶小兔吸引宝
宝注意力。

C、主课教师:“一会我们来学小动物走路吧,先想想小兔怎么走路呀?”教师边提问边演
示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走路的样子。

D、主课教师听音乐完整做一遍《小动物走路》。

E、配课教师发头饰。

主课教师:“游戏开始了,宝宝们请妈妈帮我们带好头饰。

”配课教师
放音乐。

F、主课教师组织宝宝及家长听音乐做游戏。

配课教师协助组织游戏。

G、游戏结束,主课教师:“快和妈妈坐回蒙氏线上,我们一起休息一下吧。


H、对课程进行简短总结,结束课程。

变化延伸:
可以教宝宝学习各种小动物的样子。

家庭作业:
在家中经常带宝宝复习小兔、小猫、小乌龟、小鸭子走路的游戏
5、欢送宝宝及家长
游戏结束之后,主课教师与宝宝说再见。

课程全部结束,一位老师欢送宝宝及家长并整理教室卫生,另一位老师整理教具并摆放下节课教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