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前期诗歌主要是奉和应制之作

合集下载

论庾信诗歌中的雅颂应世与自我抒发

论庾信诗歌中的雅颂应世与自我抒发

论庾信诗歌中的雅颂应世与自我抒发发布时间:2023-02-22T05:40:47.81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10月19期作者:马越[导读] 庾信作为由南入北的诗人马越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128摘要:庾信作为由南入北的诗人,他文儒传家,仕北后内心无法排解名节玷汙的苦闷。

他在这样的人生经历中的自我抒发,有着一种矛盾之感。

因此,诗歌中应制之作和个人情感抒发的深入分析,对进一步理解庾信诗歌的内涵有深刻意义。

关键词:庾信;个人情感;应制之作引言庾信家居南阳新野,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以文才闻名。

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

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

庾信家族世代业儒,鸿名重誉,“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掌庚承周,经邦佐汉”[ 庾信撰,倪墦注,许逸民校点:《庾子山集注》滕王序,中华书局,1980年,第51页。

]的书香世家传统。

儒家思想对庾信性格思想和文学修养都有很大影响。

同时庾信身上也有着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也不断践行着。

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

后奉命出使西魏,因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居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北周代魏后,更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清县子,世称其为“庾开府”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

最后老死北方,年六十九。

庾信的文学创作生涯,以四十二岁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

庾信前期诗歌大都产生于与萧纲、萧绎等人的宴游酬唱,是庾信参与文学集团集体创作活动的产物。

其取材范围大致不离帝王、贵族生活,属于宫廷诗歌的范畴,创作形式也多是酬唱应和。

二十多年的羁旅生活,使得庾信在注重文章技巧的同时,加入自己的人生感受,使得诗歌思想变得更加深刻,自我抒发也更真实。

0022《中国古代诗歌》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2秋作业参考答案

0022《中国古代诗歌》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2秋作业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1、《》是汉乐府叙事诗的高峰,也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成就。

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F.陌上桑.「艳歌罗敷行,「孔雀东南飞歹.「木兰诗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春江花月夜》于.「《代悲白头翁》.「《长安古意》,「《在狱咏蝉》3、《登幽州台歌》是()的作品.「骆宾王.「陈子昂/.□李白.「杜审言4、“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作者().「周邦彦温庭筠.「杜甫曾说:“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又云“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对其后期创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力, r庾信前期诗文的思想内容轻浅薄弱,多是奉和、应制之作,不出花鸟风月、醇酒美人、歌声舞影、闺房器物的范围,并未超越萧纲及周围诗人。

守38、以下属于“江西诗派”的诗人有().F陈与义守・「贺铸.「黄庭坚H.「陈师道/判断题3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是高适。

,「A N.「B.x V40、“元诗四大家”指虞集、杨载、范椁、揭傻斯四人,作为馆阁文臣,以长于写朝廷典册和碑版而享有盛名。

.「A.V 7.「B.x41、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也是“奇崛险怪”诗风的创立者。

r・J5.X42、“桐城三祖”是指姚鼐,方苞和刘大概。

B.x43、李白曾以“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誉王维的人格。

,A.d.「B.x V44、明中期的文学复古思潮发物于前七子的文学活动。

前七子主要活动于弘治、正德年间, 他们以王世贞为核心,包括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王廷相等人,先后中进士,在京不时聚会,诗酒酬唱,倡导复古,意气风发。

.「A.q.「B.x U45、在晚明文学中,“公安派”是一个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袁宗道(字伯修)、袁宏道(字中郎)、袁中道(字小修)兄弟,时称“三袁”,因是湖北公安人,故名“公安派”。

.R A N2.C B.x46、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是朱彝尊.R A W2.C B.x47、“初唐四杰”中没有杨炯,「A W.「B.x V48、《九章》共有九篇文章。

魏晋文学常识

魏晋文学常识

名词解释(1)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

建安时期,正处于汉魏易代之际,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察琰。

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作高潮。

其作品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作者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特点是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

于是,后人把这种独特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

(2)汉乐府: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3)永明体:齐梁时期,一种新体诗的名称。

源于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学说的发展,周颙总结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即“四声”。

同时,沈约提出了八种必须避免的声病。

确立了以“四声”“八病”为核心的声律说。

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诗体就是“永明体”。

其代表作家有谢眺、沈约、王融等。

(4)宫体诗: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

大都描绘闺情声色,清绮靡丽,伤于轻艳,格调不高。

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被称为“徐庾体”。

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

(5)汉赋: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汉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汉初流行骚体赋,承楚辞余绪,多带“兮”字,抒情性较浓,代表作家是贾谊;汉武帝起盛行散体大赋,篇幅加长,多采用主客问答形式,铺陈夸张,词藻华丽,气势恢宏,“劝百而讽一”,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扬雄等;东汉中叶以后兴起抒情小赋,篇幅短小,针砭时弊,语言整饬,感情浓郁,代表作家是张衡、赵壹等。

论庾信对北魏文化融合的作用

论庾信对北魏文化融合的作用

论庾信对北魏文化融合的作用作者:何莘茹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4年第02期摘要:庾信,由南入北最著名的诗人。

他饱尝战乱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倪璠《注释庾集题辞》)的文学成果。

他的文学成就,彰显着南北文化融合的大好前景。

本文从庾信的生平经历入手,探究他的文学创作及创新,着重考察庾信对北魏文化大融合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庾信文学创作文化融合一、庾信简介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他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又是唐代新诗的奠基人,在中国文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的作用。

庾信生于政权频繁更迭的大时代,他的一生,以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期。

他在南朝度过的前期生活,正逢梁代立国最为安定的阶段,他的《哀江南赋》中描述为“五十年中,江表无事”。

然而他怀着亡国之痛,乡关之思,隐逸之念,在北朝走完了他羞愧、痛苦的半生。

庾信在这样特定的历史环境因素下不自觉地充当了南北朝文化交融的使者。

二、庾信的文学创作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诗歌和辞赋。

庾信的创作以42岁作为分界点分为前后两期。

早期宫体诗成就最高,与徐陵并称为“徐庾体”,其思想内容轻浅单薄,并没有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但庾信在格律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如《乌夜啼》七言八句,声调铿锵,基本符合律诗的平仄,为后世格律诗的产生作铺垫。

明杨慎指出“庾信之诗,为梁之冠冕,启唐之先鞭”(《升庵诗话》卷三)。

(一)庾信诗赋创作成就庾信早期诗歌创作最突出的是宫体诗,有供君王消遣娱乐的性质,思想内容轻浅单薄。

他在梁时的作品,特别是19至36岁在东宫任职期间的诗赋,主要是奉和、应制之作,题材基本上跳不出花鸟风月、醇酒美人、歌声舞影、闺房器物的范围。

比较有名的是《和咏舞》《奉和山池》《七夕》等。

在庾信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其实是其后期的赋作。

前期的赋作不免多了些靡靡之音,而后期的赋作更是多了对人生的思考。

二、 庾信、王褒

二、 庾信、王褒

二、庾信、王褒庾信(513-581),字子山,一生以出使西魏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是宫体诗的代表作家,诗风伤于轻艳,但也有大量奉和应景之作,如《奉和山池》后四句:“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

日落含山气,云归带雨馀。

”借荷上清风,桥上人影,惊动游鱼浴鸟,衬托出山池的安闲幽静。

以摹景生动,造句新巧,声韵谐调,风格清新显示出个人的特色。

庾信42岁奉命出使西魏,因魏军南侵,江陵陷落,遂无家可归。

历仕西魏、北周,先后官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职,故世称“庾开府”。

他念念不忘故国,“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周书》本传)。

由南入北的特殊的生活经历,深切的乡关之思和亡国之恨,雄壮肃杀的战争气氛、迥异于江南的北方景色,加上他高度的艺术修养和成熟于南朝的艺术技巧,使庾信的诗文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度,形成刚健豪放的气骨和苍凉悲壮的意境。

《拟咏怀》二十七首和《哀江南赋》是其中的代表作。

组诗《拟咏怀》明显追步阮籍《咏怀》诗,集中抒发了他的乡关之思和种种复杂的人生感受。

如其七“榆关断音信”,借流落胡地、心念汉朝的女子,反复渲染自己与南方断绝的痛苦,精卫填海、华山断河两个典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南归的渴望和绵绵无尽的长恨。

其十一“摇落秋为气”连用八个典故写梁江陵陷落的历史变故,渲染出兵败城陷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的悲惨气氛,使事极为贴切。

其十八“寻思万户侯”写身为羁臣、功业无望,又不能乐天知命,因而连琴书也无法解忧。

其中“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四句,吸收南朝民歌的句调声情,以岁月的不断更新反衬自己年年如旧的心境,字里行间流露出连绵不绝、无法排遣的烦愁。

庾信另有一些小诗同样以强烈的感情和工致的技巧动人,如《寄王琳》:“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南来雁,秋来南向飞。

”均融和了南朝绝句体的精致蕴藉及北朝文学苍凉开阔的意境,构成深挚动人的艺术境界。

庾信前期赋作探析

庾信前期赋作探析

庾信前期赋作探析庾信,有“文章自比苏轼”之称的南宋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文学创作涉及诗歌、文论、赋等范畴,其中尤以赋作最为突出。

庾信前期赋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作品不仅仅反映出他在宋室朝政中的影响力,也展示了他穿越宋明梁元时期的文学思想。

本文将以庾信前期的赋作为研究着力点,探究其赋作的特点及其影响。

一、庾信前期赋作的特点庾信创作赋作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抒情赋、讽赋、史赋、自传赋、叙事赋等多种形式,其中以比喻思维、文学手法和艺术表现力最为突出。

他的抒情赋作极富感染力,既有清新柔美的抒情赋、婉转动人的斜赋,又有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风貌的文学赋作。

可以说,他就是运用节奏抑扬入耳、言情感染人心的抒情赋作的先驱与代表。

另外,庾信的文学赋作的创作形式也反映出其丰富的诗文思想,他拥有超前的宋代文人文化,能够从多方位展现他的思想和感受。

他承袭了中国传统文学赋作的融合、叙述以及思考式文学技巧,紧密结合历史时代背景,全面表现出他对宋朝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态度,即既反映当下政治名利场,又宣扬自身价值观。

因此,他的赋作具有极强的推崇意味,它们不仅反映出庾信英才的风采,也让我们蓦然回首,思索文学的深刻内涵。

二、庾信前期赋作的影响庾信的赋作不仅仅反映出他对宋朝政治、社会状况的看法,也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发展,给后世文学家和读者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庾信的赋作创新性强,拓展了宋代赋作的内容,使赋作更加抒情流畅,表现出清新洒脱、自然舒展的文学气质。

他勇敢地提出一种新的赋作形式,不仅反映出宋代政治、社会和思想的发展,也开创了后世诗人仿造庾信赋作的方式,促进了宋代赋作发展,使赋作在文学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庾信的赋作不仅反映了宋朝政治文化的深刻可见,而且还体现了他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情感表达。

他既表现出对立的思考、反思和审视,也表达出相信、推崇和抒发情感的态度,用他艺术的笔触描绘了抒情、优雅、真挚的宋代文学主题,使得他受到后世读者的极大欢迎。

古代文学史1简答

古代文学史1简答
④班固最著名的是他的《汉书》。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基本尊重客观事实,在叙事及语言上有自己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 简述汉乐府的艺术成就。
答:汉乐府民歌从劳动人民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及他们的喜怒哀乐,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①生动的故事性。乐府大都是叙事诗,非常注意故事的生动性及情节场面的描写。《孤儿行》中通过叙事写一个被兄嫂虐待,奴隶般受罪的孤儿形象,反映出他前路茫茫,苦海无边。
□ 简述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思想内容。
答:阮籍所生活的时代,政治上的黑暗,造成了他内心的悲愤,在诗中多方面地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他的内心积郁,无由发泄的痛苦与愤懑均通过其诗文表达出来。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是其代表作,真实地反映了诗人一生极度复杂的思想感情。
①抒发当时社会条件下诗人寂寞的处境和抑郁苦闷的情怀。“忧思独伤心”是整个《咏怀诗》的基调。他身处名士少有全者的乱世,抒写自己忧生惧祸的心情。三十三(一日复一日)中的“胸中怀汤火”,“终身履薄冰”深刻地揭示了他无限焦虑与恐惧的心态。
□ 简述司马相如大赋的特点。
答:司马相如是汉朝有名的辞赋家,他的赋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特点。
①结构宏伟,富丽堂皇。司马相如的赋讲求场面开阔,层次分明;由外及里,由上及下,由近及远,有空间的转移和时间的流动;有多种生活、场面和气氛构成了广阔复杂而又极其统一和谐的艺术画面。他的作品正是他自己“赋家之心要包括宇宙”主张的最好体现。
□ 简述《左传》辞令的特点。
答:春秋时期,贵族文化高度发达,社会盛行重礼尚文的风气。在外交场合要公平应对,需要表现出温文尔雅的风度以及贵国的文化修养,要讲究辞令之美。因此,在《左传》中便记载了很多文才斐然的辞令。
①辞令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如襄公二十五年,郑伐陈,郑国的子产向晋献捷,晋人三次责难郑国,都被子产巧妙地顶了回去。子产多次凭借辞令之妙,使大国不敢对郑非礼。优美巧妙而又体现了礼的精神与深厚的文化修养,是《左传》辞令的普遍特点。

庾信辞赋特点_庾信诗歌特点

庾信辞赋特点_庾信诗歌特点

庾信辞赋特点_庾信诗歌特点庾信是南北朝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骈文家和辞赋家。

庾信的辞赋和诗歌特点各有点,这些特点又与他生平经历有关。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庾信辞赋特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庾信辞赋特点庾信是南北朝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骈文家和辞赋家。

庾信辞赋特点是融贯南北文学的精华。

他的作品是南北融合,和南北文化交流的重点之作。

早期作品与晚期作品有所不同,这也与他生平经历有关的。

庾信辞赋特点应该是分两个阶段的,在南方时,他的作品大都是宫廷性的,他早年作品是宫体文学的代表。

而后期的作品大都以骈赋为主,并且他把骈赋推向了最高峰。

虽然庾信辞赋对北方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庾信辞赋特点也被历代评论者所评议,自隋代开始,再到唐代,直至清代,都有许多文人墨客对他的辞赋提出异议。

庾信祖籍南阳新野,他所在的时代动荡不羁。

他亲身经历了梁朝由繁盛至衰弱,而后被灭的全过程。

从宫廷华丽的生活,到动荡的四处奔波,又亲眼所见自己的国家被灭,这样的经历不可能不对一个有着良好文学修养的才子所遗摒弃,为此庾信辞赋特点多变也是理所当然的。

庾信自青年时期凭借着父亲庾肩吾的地位,和自己出彩的文才,加上聪明过人的智慧,可以出入宫禁,并且有着独霸文坛的声誉,可以说他的早期作品是以快乐为题材的。

然而时局动荡,他所亲身经历的亡国之痛无人能知,后羁留北方,被帝王所重用。

自此他的文学辞赋也有所变化,从他的辞赋中可以看出他对故国的深沉怀念,也显示出了他无比的沉痛心情。

庾信诗歌特点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分为两个时期,早期跟晚期作品有所不同。

早期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大都以快乐为题材,而晚期诗歌特点有点悲痛,这也是跟他的个人经历有所关联的。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由于时局动荡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也有所变化。

据史书记载,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

他从小借以父亲的显赫地位,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经常出入宫廷。

后来与徐陵一起担任萧纲的东宫学士,两人都是文采出众的才子,他们所做的作品大都倾向于宫廷,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庾信前期诗歌主要是奉和应制之作,题材多局限于宫廷生活,内容浅薄。

其诗歌总体上显示着绮丽浮艳的风格,但是他的有些诗也有清新之句。

同时在永明新体诗的影响下,他的诗在描摹物象、锤炼字句、声律运用、诗境创造等写作技巧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贡献。

(2)庾信后期由宫廷走向了现实,诗歌主要是抒写故国之思、国破家亡之感与孤独寂寞的羁旅漂泊之情。

因此,其后期诗歌显得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感情深厚而真挚。

《拟咏怀》二十七首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他后期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上:首先,后期诗歌体现着清新刚健、苍凉悲壮的风格。

其次,庾信诗歌的艺术技巧更加精湛成熟。

他的诗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华美与质实、内容与形式得到了较为完美的统一;韵律和谐,属对精工,音乐美和形式美也有出色的显现;用典贴切,巧妙灵活,不着痕迹。

庾信诗歌有哪几点艺术成就()。

A. 音律和谐,声调流畅,具有音乐美感。

B. 庾信特别善于运用典故,达到了巧妙灵活的程度。

C. 庾信诗造句新颖,富于变化,辞藻秀丽,用字精练。

D. 创造出一种既秀美细腻,又富有清刚之气的艺术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