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应用的误区_施晓

合集下载

谈谈中成药应用中的几个误区

谈谈中成药应用中的几个误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北 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二, 招生对 象 _i 。

a 一 * |
湖南长沙学习中心招生办公室
簿 联另 锄 长沙赢 帮 区 . 蓿 亡 席厨 鼯溯


§
廓履编码 鲫 晒 j

摺兰 线 z 馏 蔷 磐 | 藩 材囊 | l
4 4 9 16 i | 13 2 5
10 2 ) 00 9
成药多具有相对独立的理法方药 , 而按照西 医诊 断的“ ” 病 来 选用 中成药 , 多种 中成药不 加 区分地 同用 , 完全抛却 了辨证 施治 的特色 , 必然导 致用 药时脏 腑不 明 , 寒热不 清 , 降悖 升 逆, 补泻杂陈 , 以奏效。 难 误 区三 : 中药“ 用 , 西” 头痛 医头 。 在某学 术会议上 , 曾见
谈谈 中成 药应 用 中的几个误 区
张 厂 金 周 汉 ,
(. 京 中医药 大学 东方 医院 。 1 北 北京 00 82北 京 中医药大 学 , 10 7 ;. 北京
【 关键词】 中成药; 应用 ; 医患双方 ; 区 误 [ 中图分类号] R 8 【 2 6 文献标 识码】 B 【 文章编 号】 17 — 5X(0 9)l 0 8 — 1 6 2 9 1 20 O 一 0 3 0 中成药作为 中医药体系 的组成部分 , 多数 具有 简便验廉 的特点 , 临床 中为医患所喜用 。 笔者 于临床诊治过程 中 , 但 发
3入学 考试 :0 9 6 2 日( 体 时 间 及考 试 科 目安 . 20 年 月 8 具
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 并按规定办理毕业生 的高 等教育 , 学历证书电子注册。 国家承认学历 , 符合条件者可 申请 学

中成药临床应用的两个误区

中成药临床应用的两个误区

中成药临床应用的两个误区对病不对证中成药的组方与其主治病证密切相关。

在临床辨证施治时,必须弄清其主治证候,才能发挥其应有疗效。

但有些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由于忽略了辨证,存在笼统、模糊用药的情况。

如在治感冒时,有的不分寒热虚实,不了解中成药组成,就一概让病人服用感冒清热冲剂或银翘解毒冲剂。

殊不知中医不但讲辨病,而且讲辨证。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

只有明辨证候,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

否则,会适得其反。

感冒,中医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其中外感又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暑湿感冒;内伤感冒又有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

每种感冒都有自己的特殊症候,在治疗上应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祛湿解表、益气解表和滋阴解表几种方法。

譬如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虽然同属外感,但其治疗截然不同,风寒感冒治宜辛凉解表。

感冒清热冲剂和银翘解表冲剂都是治疗外感药,但二者的功能是不同的,前者的作用是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主治风寒感冒;后者的作用是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主治风热感冒。

如果用银翘解毒冲剂来治风寒感冒,用感冒清热冲剂治疗风热感冒,就违背了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不但不能治好疾病,反而会加重病情。

再如肾虚引起的腰痛,又有肾阴虚和肾阳虚之别,在治疗时首先应辨清类型,然后再对症下药。

不能认为肾虚腰痛就适用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适用于肾阴虚证。

如果病人是肾阳虚,则应服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来温补肾阳。

在临床上,情况比较复杂,除了典型的肾虚和肾阳虚外,有的病人往往还兼有其他症状,更应注意辨证施治。

如果是肝肾两亏,可用杞菊地黄丸,肺肾阴虚应用七味都气丸,阴虚火旺则用知柏地黄丸。

总之,医者在应用中成药时,辨证是前提,也是提高中成药疗效的关键。

否则,就会造成中成药应用不当和疗效低下。

中西药物不合理配用或重复使用中西药不合理配伍:有的中成药治疗功能与某些西药不同,甚至恰好相反。

如果将两类药同用,则会使二者的功能相互抵消,减弱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浅谈中药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浅谈中药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龙源期刊网
浅谈中药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作者:桑玉贞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R752.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38-01
现如今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和保健越发的重视了,而有病治病没病强身的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现就一些药物联用是否正确合理的问题与大家探讨如下:
1中药的配伍禁忌
从事医疗行业的人会知道,中医药自古至今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完善的配伍原则和禁忌,且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遵循。

但同时在实践中,往往还是会发现一些中成药不合理并用的现象出现,如治疗各种气虚症的补益剂与止咳化痰的中成药的合用,在治疗肾阳不足症中的肾气丸和阴阳双补的地黄饮子等制剂中,均含有附子,而止咳化痰药物中的半夏露,强力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膏等分别含有半夏,川贝的成份,依据“十八反”配伍原则,附子与半夏,川贝为配伍禁忌、。

2.中药制剂合用的“量增”问题
我们知道在临床中常有功效相似的几种中成药合用在其所用药物中,大多会有一种或者几种药味是相同的。

因此在合用中会增加某一种或几种药味的剂量。

如:可以重镇安神的朱砂安神丸,和滋养安神的天王补心丹合用(两方中均还有朱砂)均可以增加有毒药物的摄取量。

再比如均具有清心开窍之功的牛黄清心丸与安宫牛黄丸合用(两者均含有牛黄)增大了患者中毒或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因此在使用治疗功效相似药物的同时,应想到药物“量增“的因素。

3.注意辩证论治和重视症候禁忌。

中医药保健误区分析

中医药保健误区分析

中医药保健误区分析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医的兴起,一些商家借中医药乱宣传,使部分老百姓走上了养生的误区,在各行业有不同的表现,文章通过对几个行业不合理使用中医药养生的误区进行分析,提醒我们需要理性养生,弃去不合理的养生理念,理性选择养生方式,养生祛病。

【关键词】中医药保健养生【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265-02保健,源于日语“保蕅”意思:保护健康。

亦指为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医疗机构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

养生即保健,指合理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技术和方法[1]。

简而言之,所有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活动都是保健活动。

保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全面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养生经验,明确地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鐾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2]”的养生观点,为中国传统预防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数千年来,历代的中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流传于民间的养生保健经验,并著有大量的养生学专著,促进了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发展。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医渐渐的兴起,一些人在功利色彩的驱使下,使用中医药在养生上大做文章,致使我们部分老百姓走上了保健的误区。

经过作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上的观察积累,现将常见的中医药保健误区在不同行业的表现总结分析如下:一、普通食品行业在普通食品中添加一些补益类的中药材,美其名曰:养生食品,借机提高价格。

常见的有火锅店中的滋补锅、当归乌鸡锅,中秋养生月饼,端午养生粽等。

大家都知道,中医最根本的是整体观和辩证论治,最起码来说,不是所有人都适宜。

商家借此来显示与众不同,宣传具有什么什么功效来提高卖点。

中药使用误区

中药使用误区

中药使用误区
中药使用误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不分病情。

每种中药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必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不能盲目使用。

如果不分病情,乱用中药可能会加重病情或产生不良反应。

2. 不按剂量。

中药剂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其疗效,必须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

如果剂量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影响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3. 不按煎煮方法。

不同的中药需要不同的煎煮方法,必须按照医生或药师的要求进行煎煮。

如果煎煮方法不当,可能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4. 随意联合用药。

中药联合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必须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进行选择。

如果随意联合用药,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

5. 盲目相信偏方验方。

偏方验方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必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

如果盲目相信偏方验方,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或产生不良反应。

6. 不注意药物来源。

中药的质量和来源直接影响其疗效,必须选择正规的药店或医疗机构购买中药。

如果药物来源不明或质量不可靠,可能会影响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7. 忽视身体状况。

身体状况会影响中药的吸收和代谢,必须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中药和剂量。

如果身体状况不佳,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暂停用药。

总之,在使用中药时,需要注意避免以上误区,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

同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并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和指导。

中药应用中不合理的几点思考

中药应用中不合理的几点思考

中药应用中不合理的几点思考1 处方剂量单位不合理中医处方中,剂量单位除克以外,处方中常有哈蚧1对,蜈蚣2条,白花蛇1条等剂量单位,它们没有一个准确的量,大小之差也有几克或十几克,处方中每味药物的剂量都与病情直接相关,若处方中有一味或两味药物不能准确称取重量,会直接影响临床的治疗作用,剂量过小达不到治疗效果,剂量过大又会产生不良反应。

如果统一规范,所有中药都以克为单位,就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充分发挥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2 生品与炮制品混用不合理临床上,常有用生品代替炮制品,这是不合理的用药。

药物经炮制后,其成分和性能都发生了变化。

如柴胡,生用则升散作用强,用于解表退热;醋制后既缓解了升散之性,则用于疏肝止痛。

而现今大多中药房的柴胡均未醋制,用于解表则可,用于疏肝则少有疗效。

又如半夏,生半夏对胃黏膜有强大的刺激作用,故致呕吐;姜半夏没有刺激性,则用镇吐。

又如附子,生品含有毒性成分乌头碱,为对心脏的有毒成分,可致心肌纤维性颤动,经过浸泡、煎煮,而使乌头碱分解破坏,故毒性降低,若用生品代替炮制品就会出现中毒反应,防止中毒反应的发生,正确合理应用中药至关重要。

3 汤剂药物煎熬法部分不合理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一般不宜久煎,久煎会使有效成分损失和药性改变。

有些中药只有在特定的剂型中才能发挥疗效。

如珠砂、麝香等药只能入丸、散剂,而不能入煎剂。

因为朱砂主要含硫化汞,硫化汞不溶于水,遇高温能分解成汞和硫,汞是有毒的物质,故朱砂不应煎服,应研末吞服。

雷丸中所含蛋白分解酶,当加热至70 ℃时便失去活性,因而用雷丸驱虫必须研末冲服,而不能入煎剂,否则没有驱虫效果。

如车前子、旋复花、蒲黄、海金砂等药材,与它药入汤剂共煎,易使药液粘稠,并粘附在其它药物上,不利于其它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也不利于过滤,这类药应装入布袋煎熬,充分发挥它们的药效,使之取得临床最大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要充分认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合理用药不仅关系到疗效的发挥,也关系到病人健康乃至生命安危。

中药认知误区

中药认知误区

关于“中药认知误区”,这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因为中药学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深奥的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区:
1. 中药没有副作用:虽然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草药,但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副作用。

任何药物,包括中药,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或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2. 中药可以随意组合:中药的配伍是一门复杂的学问。

不同的草药组合可能会产生协同作用,也可能会产生拮抗作用或不良反应。

因此,不建议在没有专业知识的情况下随意组合中药。

3. 中药可以长期使用:虽然有些中药被认为是安全的,但长期使用任何药物都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

长期使用某些中药可能会导致肝脏或肾脏损伤。

4. 中药可以治疗所有疾病:虽然中药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确实有效,但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用中药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需要现代医学干预的疾病,如心脏病、癌症等,应该首先寻求现代医学的帮助。

5. 中药可以替代西药:有些患者可能认为中药可以完全替代西药,但这并不总是正确的。

在某些情况下,中药和西药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6. 所有的中药都是安全的:就像所有的药物一样,中药也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

在使用中药之前,应该了解其可能的副作用和风险。

7. 中药的效果总是立即显现:虽然某些中药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效果,但有些草药可能需要长时间才能显示其效果。

因此,不应该期望立即看到效果。

8. 所有中药都是同一种效果: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因此它们的功效和适应症也各不相同。

中药注射液不合理应用的浅析及对策

中药注射液不合理应用的浅析及对策

中药注射液不合理应用的浅析及对策WHO资料表明,全球每年约有近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

由此可见,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药注射液普遍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药注射液在临床的不合理应用日渐凸显,查找其原因并分析对策有利于针对性地提高临床对中药注射液的合理用药水平。

[Abstract] WHO data show that the world each year there are nearly 1/3 of patients die from improper use of medicines,rather than the disease itself.Thus,irrational drug use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to address our problems.Widely used in clinical medicine injection,in recent years due to various factor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ncreasingly prominent unreasonable,find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in favor targeted measures to improve clinical medicine injection of the level of rational drug use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Unreasonable application;Measures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合理用药一般是指用药指征不明确用药、给药剂量不准确用药、疗程长短不适宜用药、给药途径不合适用药、联合用药不科学用药、配伍禁忌用药、同类重复用药、输液速度快用药、过敏体质用药、超适应证用药等不良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痫》中曰“痫证有五,无非痰痫壅塞,迷闷孔窍”。清代 李 用 粹 将 癫 以健脾化痰、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为治法。
痫进行了分类,分为阴痫、阳痫。王清任则对 瘀 血 阻 络 的 病 机 做 了 较 为 详 细 的 阐 述 ,创
中医药在治疗癫痫上以其稳定的疗效 ,较 小 的 毒 副 作 用 等 优 点 越 来 越 受 到 人 们 的
中 药 大 多 数 来 自 天 然 动 植 物 ,经 过 不 同 方 法 的 炮 制 ,加 之 在 中 医 理 论 的 指 导 下 通 应 。 即 使 是 防 风 、白 术 类 中 药 长 期 应 用 也 有 发 生 不 良 反 应 的 报 道 。
过 适 当 的 配 伍 ,一 般 很 少 发 生 毒 副 反 应 。 但 是 因 此 就 认 为 中 药 无 毒 副 反 应 则 是 错 误 4 夏 季 不 宜 服 汤 药
298
药物与人 2014年6月第6期 第27卷 总第318期 Medicine & people June 2014 Volume 27 NO.6
浅谈中药应用的误区
施晓 (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病区药房 浙江 东阳 322100)
摘 要 :探 讨 中 药 安 全 应 用 中 的 误 区 ,为 临 床 用 药 提 供 方 便 。 查 阅 相 关 文 献 并 结 合 多 年 医 院 药 房 工 作 实 践 ,对 目 前 存 在 的 较 为 突 出 的 中 药 安 全 应 用 误 区 进 行 回 顾 性 分 析 , 旨 在 为 中 药 的 安 全 应 用 提 供 参 考 。 中 药 多 来 源 于 天 然 的 植 物 、动 物 和 矿 物 品 种 ,在 我 国 的 应 用 已 达 数 千 年 ,其 治 疗 效 果 已 为 临 床 所 证 实 ,相 关 作 用 机 制 也 不 断 得 到 阐 明 。 由 于 种 种 原 因 ,中 药 相 关 知 识 的 普 及 还 不 够 ,在 临 床 实 践 中 缺 乏 中 医 药 理 论 指 导 的 随 意 用 药 普 遍 存 在 ,临 床 用 药 及 百 姓 自 购 用 药(非 处 方 药)中 存 在 对 中 药 安 全 应 用 的 误 区 ,这 些误区的存在明显增加了中药应用的安全隐患。
若强,起如狂。”直到唐代“癫痫”这一病名 才 被 提 出,并 且 最 早 出 现 《千 金 要 方》中,此 书
2.6 从血瘀论治:裴教授认为癫痫的形 成 主 要 因 于 脑 部 外 伤 肿 瘤 、中 毒、缺 氧 及 其
较全面的归纳了癫痫的临床症候 。到了金元时期,医家越来越重视痰浊这一治 病 因 素 。 他类疾病。其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 、痰湿内阻。气血瘀阻于中枢,痰湿内阻于 脾 胃。 故
用之不当也会发生不良反应。
总 结 出 许 多 适 合 夏 季 使 用 的 名 方 ,如“藿 香 正 气 汤”、“黄 连 解 毒 汤”等 。 当 然 由 于 天 气
2 药效慢不能用于急救
炎 热 ,药 汁 宜 被 细 菌 污 染 ,煎 煮 好 的 汤 药 应 防 止 染 菌 变 质 。 有 条 件 的 家 庭 最 好 把 煎 好
有关于癫痫这一疾病的记载 。《素问·奇病 论》认 为 癫 痫 一 病 是 由 于 妇 女 怀 孕 期 间 “母 神,开痰结之法治疗癫痫之疾 ,收效显著。
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认为癫痫的病因主 要 是“胎 疾”,
2.5 从食积论治:张教授主张由痰致痫 ,当治生痰之因。但小儿 因 痰 致 痫 有 多 种 原
常 毒 治 病 ,十 去 其 七 ;小 毒 治 病 ,十 去 其 八 ;无 毒 治 病 ,十 去 其 九 ;谷 肉 果 菜 ,食 养 尽 之 ,
1 中药无毒副作用
无 使 过 之 ,伤 其 正 也 。”许 多 中 药 ,特 别 是 矿 石 类 中 药 更 容 易 产 生 蓄 积 中 毒 等 不 良 反
关 键 词 :癫 痫 ;各 家 经 验 ;综 述
【中 图 分 类 号 】R4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2-3763(2014)06-0298-01
癫痫[1](epilepsy)是以突然仆倒,昏不识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 体 抽 搐,惊 掣 啼 小儿阴常不足,阳常有余,肾常不足,肝常有余,水不涵木,则肝风内动,发 而 为 癫。 故 以 叫,喉中发出异声,片刻即醒,醒后如常为特征,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的一种 疾 病 。 此 种 熄风安神、祛痰化瘀、醒神开窍为治疗大法 ,自拟消惊汤,收效显著。
源 。 久 而 久 之 ,人 们 便 产 生 了 一 种 误 解 ,认 为 中 药 不 适 用 于 治 疗 急 性 病 。 其 实 中 药 不 [1]曹 恒 炎 ,江 艳 华 .正 确 认 识 中 药 不 良 反 应[J].海 峡 药 学 ,2010,22(06):241-243.
但 可 以 治 疗 急 性 病 ,而 且 可 以 用 于 急 救 。 “独 参 汤 ”、“参 附 汤 ”、“四 逆 汤 ”都 是 古 人 用 [2]何 志 霞 .中 药 不 良 反 应 的 成 因 和 预 防[J].哈 尔 滨 医 药 ,2009,29(05):71.
西 药 ,特 别 是 西 药 注 射 液 由 于 使 用 方 便 、药 效 快 ,所 以 传 入 我 国 后 被 普 遍 认 为 是 的 汤 药 贮 存 在 冰 箱 里 ,服 时 再 温 至 适 当 温 度 就 可 以 。
治 疗 急 性 病 的 良 药 ,人 们 得 各 种 急 性 病 后 首 先 想 到 的 就 是 西 药 ,而 不 是 中 药 资 料 来 参 考 文 献
关 键 词 :中 草 药 ;用 药 安 全 ;误 区
【中 图 分 类 号】R749.053 【文 献 标 识 码】B 【文 章 编 号】1002-3763(2014)06-0298-01
大 部 分 中 药 均 源 于 天 然 的 植 物 、动 物 和 矿 物 品 种 ,经 过 数 千 年 的 临 床 发 展 ,其 治 于 抢 救 危 重 病 人 的 良 方 。 现 在 已 根 据 古 方 制 成 了 疗 效 更 好 、更 迅 速 的 中 药 制 剂 ,其 中 疗 效 果 已 为 临 床 所 证 实 ,相 关 作 用 机 理 也 不 断 得 到 阐 明 ;中 成 药 也 有 着 悠 久 的 历 史 , “参 附 注 射 液”、“清 开 灵 注 射 液”等 已 被 列 为 急 救 室 的 必 备 药 物 。 只 要 用 之 得 当 ,中 药
医各家治疗癫痫的经验进行总结。
致。小儿生理特点为脏腑娇嫩 ,神气未充,“惊 则 肝 胆 气 夺 而 神 不 守 舍。”且 癫 痫 患 病 日
1 历史沿革
久,消耗人体正气,易导致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致使疾病迁延不愈。宋教授亦 认 为 癫 痫
癫痫在中医学中归属“痫病”“痫证”范 畴,俗 称“羊 癫 疯”。 早 在《五 十 二 病 方》中 就 病因多因先天禀赋不足 ,加 以 情 致 原 因 以 致 癫 痫 发 病。 所 以 治 疗 时 采 用 养 心 血,镇 心
口吐涎沫,声类畜叫,食顷乃苏。”较详细的 描 述 了 癫 痫 发 作 的 临 床 表 现 。《诸 病 源 候 论 液,炼液成痰,痰阻清阳而致痫。故张教授在治痫中从养血健脾两方面着手 ,肝 脾 同 治,
·五癫病候》则指出癫痫可以出现精神失 常 的 表 现 ,如 文 中 论 述“发 则 仆 地,吐 沫 无 知, 选以当归补血汤合参苓白术散 。佐以熄风平肝之法,收效显著。
而在《古今医鉴·五痫》中则对此病的临床 表 现 和 病 因 有 了 更 进 一 步 的 认 识 ,文 中 指 出 因,张教授尤重视脾胃积热 而 生 痰 。 随 着 现 代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加 之 父 母 的 溺 爱 ,高 蛋
“夫痫者,有五等而类五畜,以应五脏。发则 猝 然 倒 仆,口 眼 相 引,手 足 搐 搦,背 脊 强 直, 白、高脂肪的饮食习惯致使小儿脾胃功能 受 损 ,食 谷 难 化,停 于 中 焦,积 久 生 热,热 灼 津
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而中 医 药 在 治 疗 此 种 疾 病 时 凭 借 其 悠 久 的 历 史 和 丰 富 的 经 火内盛的证型采用清肝泻火 ,化痰熄风的治法。
验,确切的疗效,较少的毒副作用脱颖而出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 ,故 笔 者 就 中
2.4 从虚论治:在《内经》中认为癫痫 为 “胎 疾”,因 胎 儿 在 母 体 中,母 亲 受 到 惊 吓 导
应 用 广 泛 ,在 防 病 治 病 、保 障 人 民 群 众 健 康 方 面 发 挥 了 重 要 作 用 。 很 多 人 愿 意 服 用 中 是 可 以 治 疗 急 性 病 的 。
成 药 来 调 理 身 体 的 一 些 不 适 ,并 且 认 为 中 成 药 服 用 安 全 ,可 随 意 增 减 剂 量 ,无 碍 大 事 。 3 中 药 可 以 长 期 应 用
的 ,西 药 所 表 现 的 毒 副 作 用 及 不 良 反 应 ,中 药 也 都 有 ,从 较 轻 的 过 敏 反 应 至 较 严 重 的
有 人 认 为 ,中 药 汤 药 煎 煮 热 服 在 夏 季 使 用 不 便 ,从 而 有 夏 季 不 宜 服 汤 药 的 说 法 。
肝 肾 功 能 损 伤 ,乃 至 致 死 ,中 药 都 会 发 生 。 一 些 人 们 认 为 很 安 全 的 药 如 甘 草 、菊 花 等 其 实 无 论 是 从 应 用 方 便 与 否 ,还 是 从 疗 效 上 讲 ,汤 药 在 夏 季 都 是 可 以 应 用 的 。 古 人 已
疾病有悠久的历史,但迄今为止,癫痫的病因尚未完全研究清楚 。据国内流行病 学 调 查 显示[2],我国癫痫的发病率已达到约每年 23/10万左右,估计现已有癫痫 病 人 约 455 万 -630万人。并且癫痫这种疾病 具 有 病 情 复 杂 ,病 程 长,治 愈 率 低 等 特 点,且 长 期 服 用 西药治疗有较大的毒副作用 ,这些给患者及 其 家 属 的 精 神 和 身 体 上 都 带 来 了 极 其 严 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