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2课件:第七单元第2课

合集下载

高中人教版历史选修2课件:第7单元 第2课 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高中人教版历史选修2课件:第7单元 第2课 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结论形成]
比较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异同
不同点
组织基础 领导特点
第一 国际
由各国工 有统一的领导机
人团体组 构,是各国工人

团体的上级组织
第二 国际
由欧美各 国工人政 党和组织 组成
是松散的形式, 不是各国工人政 党的上级组织
相同点 活动范围
仅限于欧 洲
扩大到欧 美国家
都是国际性 的工人组 织,恩格斯 都进行了领 导和指导, 都对工人运 动起到了推 动作用
③通过每年庆祝五一 国际劳动节 的决议。 3.活动 (1)倡导通过合法的 议会 斗争,为工人争取政治和经济 方面的权利。 (2)积极推动工人阶级为改善自己的 经济状况 和劳动 生活条件而进行的斗争。
4.意义 (1)迫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施 社会福利 制度,增 加了劳工立法,使工人境遇得到改善。 (2)有力地推动了近代社会的 民主化 进程。
三、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 1.背景 (1)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但工人的处境仍十分艰难。 (2)欧美许多国家建立的社会主义 政党 要求加强国际联系。 2.成立 (1)时间:1889 年 7 月。 (2)内容: ①讨论了 国际劳工立法 问题。
②提出利用一切手段促使各国政府为劳工立法、实行 八小时工作制 、劳动保护制,保护童工和女工的权利。
5.意义 (1)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 无产阶 级专政 的学说。 (2)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深化认知]
巴黎公社是 19 世纪初期以来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 运动的一个高峰和总结,同时它使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 斗争发展到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阶 段,成为 19 世纪最伟大的革命。

人教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七单元第2课

人教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七单元第2课
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特别提醒:判断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不能
依据改革者及其主观目的,而应从其内容和 积极作用方面来判断。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无论从经济基础还是从上层建筑方面来分 析,俄国1861年改革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它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俄国
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
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革,其主要依据是(
)
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 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展开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俄国得以确立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析:选C。1861年改革使俄国获得了资本主 义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走 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D项要注意,资本 主义政治制度或资产阶级统治并未确立,俄 国仍是沙皇专制统治。
特点 原因 缓慢而谨慎
改革必然会触动封建地主的利益,阻力非常大; 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教训 借助舆论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农奴制改
表现
革机构经历了由秘密到公开的过程;由各地封
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例 (2012· 曲师大附中高二测试)“二一九
的信息;“二一九法令”颁布前后人民自信
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比选项可知应选A。 【答案】 A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思考感悟】
解答此类选择题时注意以下
几点:一是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 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共17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 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共17张PPT)

9、我们称“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的 主要依据是
A、农奴完全获得了人身自由 B、加强村社管理 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D、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10、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 农民遭到的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原 因是
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B、付出高额赎金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余款在49年内对政府逐步还本付息
B、承担各种义务
•还清本息后才合法拥有土地 •付清赎金前,须服劳役,付代役租,
C、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决不定能随意离开赎地
D、由村社负责控制农民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9.6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6、改革后1861~1863年间,全国各地有 两千多起农民暴动,这反映了
A.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 7、赢得“解放者”美誉的亚历山大二世
被炸身亡,主要是因为他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严重损害了农奴主利益 C.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 D.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5时45分54秒上午5时45分05:45:5421.9.6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思考探究2:我们该如何评价 亚历山大二世的“二一九法令”?
三、 “二一九法令”的评价:进步与局限 2.局限性: ①不彻底性: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 (27张)(共27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 (27张)(共27张PPT)

问题探讨
(4)这种地理环境差异是如何影响房屋建筑的?
地穴式房屋有利于防风、保暖适合北方的气候条件;
干栏式房屋既通风又防潮,下层还可以饲养家畜。
课堂小结
原始农业的发展
居住区

半坡
生产工具

居民

生活用具

生 活
房屋、水井
河姆
渡人
农业生产
雕刻艺术
再见
(2)在生活中学会了制作什么? (3)种植什么? (4)饲养什么? (5)使用什么?
问题探讨
(1)居住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问题探讨
(2)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问题探讨
(3)种植作物—粟。 (4)饲养家畜—猪和狗。
(5)生活用具—陶器,彩陶最具特色。
新课讲解
(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③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4)制作的农业工具中最为典型的是什么?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归纳半坡遗址发现的地点、时间,并探讨地理环境与半坡遗址产生的关系? (1)为什么说原始农业的兴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 (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南方湿润的气候适合水稻的生长。 这些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因为河流的中下游地势平坦、宽阔,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便于进行农业生产。 ①处于相同的社会发展时期; 明确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特点的原始农耕典型。 (1)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式样是怎样的? (4)制作的农业工具中最为典型的是什么? (1)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性遗址除了半坡遗址外,还有哪些?这些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5)使用什么? ②都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形态;
2.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 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ppt课件
——《资治通鉴》
精选ppt课件
16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昭陵是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 的一座,陵园周长60多公里,总面积2万余公顷,陪葬墓180余座, 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
昭陵六骏
精选ppt课件
17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杜甫《忆昔》
精选ppt课件
26
精选ppt课件
武则天开创武举,由兵部主持武 举考试,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 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2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 视发展生产。
(2)经济上: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唐初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力役征发, 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对灾区免除租赋,开仓 赈恤。另外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 人民的负担。并通过"互市"换取大批牲畜,用以农耕。
"去奢省费,轻徭薄赋"
精选ppt课件
14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繁荣不廹放癿时代课课从贞观之治到廹元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廹元盛世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第22课课从贞观之治到廹元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廹元盛世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唐朝癿廸立唐朝癿廸立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武则天武则天廹元盛世廹元盛世618618年年李渊李渊长安长安唐太宎即位唐太宎即位626626年年治国方略治国方略革新措施革新措施表现表现武则天称帝武则天称帝统治措施统治措施影响影响改革措施改革措施表现表现11政治上政治上22经济上经济上33军事上军事上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第11课课隋朝癿统一不灭亡隋朝癿统一不灭亡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些治世局面癿出现有何共同原因

2024秋季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

2024秋季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

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在原始农业、手工业、家畜饲养业相继得到一定的发展之后,人类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就日渐丰
富……氏族首领往往就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想方设法化公为私……氏族社会的公有制便遭到破坏,私
有制便产生,进而导致阶级的产生。一旦阶级和阶级矛盾在氏族社会中出现,人类社会的历史,便开始向
考古学家还发现多处 仰韶文化的公共墓地, 其墓葬规模和随葬品 数量看不出显著差别
氏族成员之间地 位平等,没有明 显的贫富分化
山东章丘焦家遗址 出土的大汶口随葬 品——成套陶器
当时同一群体内部 已经出现了贫富分 化,加快了迈向文 明社会的步伐
拓展延伸:阅读材料,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
材料一 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
半坡人生活的黄河流域,冬季较冷,夏季较热,河 流较少,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有利于防寒保暖。
学习任务三
比较河姆渡人与半坡人
河姆渡人
半坡人
生活年代 生活地点 地处流域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长江流域
距今约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不同点
原始 农作物 农业 农具
原始畜牧业
水稻 磨制石器,骨耜 以猪、狗为主
房屋建筑 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生活用具
水稻 骨耜
以猪、狗为主 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 骨哨;象牙雕刻、漆器
学习任务二 房屋建筑——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 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 了重要影响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件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配人教
7
读图学史
1.图片名称: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2.相关信息 (1)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2)上层可以住人,下层可以饲养牲畜。 (3)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配人教
8
1.图片名称: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2.相关信息 (1)陕西西安半坡村出土。 (2)此件陶器人鱼合一,人面呈圆形,两边分别簇拥着两条小鱼。 (3)反映了半坡人的制陶技术和捕鱼生活。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A.黄河流域农耕文明
B.淮河流域农耕文明
C.长江流域农耕文明
D.珠江流域农耕文明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配人教
13
3.【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早期人工栽培水稻的是( A )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配人教
24
(3)材料二中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人已经能够同自然环境协调发 展。 (4)材料三是哪一原始居民制造的陶器?它的名字是什么?如果你是那时期的 人,是过定居生活吗? 半坡原始居民。人面鱼纹彩陶盆。是。 (5)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早期人类居住在洞穴之中,原始农耕时期的人们建造房 屋生活。人类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进步(或生产工具的改进)。

人教统编2024年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

人教统编2024年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
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4)粮食作物:粟、黍
(5)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
(6)家畜饲养: 猪、狗
籽和粟的朽粒
半坡遗址石锛
(7)手工业:会制作陶器(陶彩) 乐器陶埙、 会纺纱、制衣
陕西半坡出土的 人面鱼纹彩陶盆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半坡遗址陶埙
半坡遗址 陶纺轮
半坡遗址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2、半坡遗址
自然地理环境不同 (气候条件不同)
(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雨
(2)时间: 距今约6000年
水充沛;北方气候寒冷 干燥。
(3)建筑: 半地穴式房屋 屋内有灶炕
为什么半坡人 与河姆渡人的 房屋形式不同?
半坡居民 半地穴 式房屋 复原图
农作物 种植
定居 生活
原始社会 生产力水平提高
磨制石器 制作陶器 饲养家畜
为古代文明 社会的形成 奠定了重要
基础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猪纹黑陶钵
贾湖遗址出土的狗骨头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3、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
◐思考: 这些遗址的分布有何特点?
①分布广泛,数量多
②沿河流分布(如长江、黄河)
③呈现出星罗棋布、中原核 心、多元一体的特点
D 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生活方式的转变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3.(2024·重庆·中考真题)下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
B 我国远古时期( )
遗址名称
时间
遗存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浙江浦江桥头遗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Biblioteka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二、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 1.巴黎公社成立
普法战争 (1)背景:1870年__________激化了法国国内阶
级矛盾. (2)建立:1871年3月建立. (3)性质: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 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2.民主制度尝试 人民普选制 (1)实行____________.
(2)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作风.
(3)反对个人专断,禁止公社委员擅自决定和处 理问题.
监督权 (4)实行人民对权力机关及公职人员的_______
和罢免权. (5)加强法制,将民主制度建设渗透到实际生活 中.
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 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增长,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
大.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无
产阶级的民主权利根本没有保障,工人运动再 度高涨.1864年,第一国际的成立加强了国际无
产阶级的联合斗争;巴黎公社开始了建立无
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第二国际的成立使 得国际无产阶级斗争规模更大、组织性进一 步增强.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2.不同点 (1)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而第二国际
主要由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组成.
(2)参加第一国际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 人组织,它还只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团体;而 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 它的活动已经同各国工人的斗争紧密地结合
在一起.
栏目 导引
此,这首歌就越过千山万水,唱遍全世界.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
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
就一定要实现!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 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 ——《国际歌》
制、劳动保护制,保护童工和女工的权利. 五一国际劳动节 ③通过每年庆祝_________________的决议. 2.争取民主权利 (1)倡导通过合法的议会斗争,为工人争取政治
和经济方面的权利.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2)积极推动为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劳动生活 条件而进行的斗争. 3.历史意义 社会福利制度 (1)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施____________, 增加劳工立法,使工人境遇改善. (2)有力地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一、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的民主运动 1.第一国际成立 (1)背景 工业革命 ①经济基础:________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 再度高涨. ③时代背景:工人都要求加强合作.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3)在组织上,第二国际不是各国政党的上级组
织,各国政党是独立自主的,它通过历次代表大
会的决议给各国政党指明方向.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要点二 然性
巴黎公社爆发的偶然性和失败的必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回答第(1)问要注意从《共产党宣
言》的内容及其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去思 考.第(2)问依据材料1概括出斗争目标,据材料1 可知其成立背景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 (3)问依据第二国际的有关基本史实回答即可.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答案】
(1)寓意: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历史使
栏目 导引
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
资本,发展社会生产力.
(2)目标:有组织地进行政治斗争,组织工人阶级 政党夺取政权.原因:马克思主义诞生并与工人
运动相结合,使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到了新阶段.
(3)决议: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争取八小时 工作制等.特点:斗争形式灵活多样,倡导合法的 议会斗争.
栏目 导引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考查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
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 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 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 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 将是整个世界.
社的历史意义去作答.第(2)问结合图片材料美 国芝加哥工人的罢工去分析.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尝试答题】 (1)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
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 工作制的大罢工.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垄断 资产阶级力量加强的情况下,强调了国际工人 阶级团结与斗争的重要性.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2)材料2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 争目标是什么?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
斗争目标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3概括第二国际成立大会通过的决 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国际的斗争手段表 现出什么新的特点?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解析】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2课
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历史回声
《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原本是法国 巴黎公社战士欧仁· 鲍狄埃于1871年巴黎公社失 败时创作的一首长诗,在其去世的第二年,法国工 人作曲家皮埃尔· 狄盖特以满腔激情为其谱曲,从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要点探究•轻巧突破
要点一 1.相同点 (1)它们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 比较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2)它们的建立都处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
潮的阶段. (3)马克思、恩格斯都积极参与了对第一国际 的领导;恩格斯参与了对第二国际早期的指 导.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课程标准 说出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参加民主运动、 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和第 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史实,认识近 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的进步,也是广大人 民群众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材料3: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探究问题】 (1)根据材料1、2回答,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如 何? (2)根据材料3回答,第二国际成立大会的有关决 定中“五一”节的规定源于什么事件?此规定 有何意义?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探究思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第(1)问可从巴黎公
马克思 ④理论基础:_________、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
运动的经验,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2)概况 ①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
成立宣言 ②马克思为第一国际起草的《________》和
《共同章程》为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2.主要活动 (1)在各国建立支部,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 合起来,支持和参加各国工人的罢工斗争. (2)关注各国的民主运动,积极支持各国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轻巧识记:巴士底狱百年际,第二国际新成立.劳
工立法大问题,全为工人争权利.议会合法来争 取,劳工立法和福利;欧美工运更灵活,促进民 主了不起.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归纳整合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共产党宣言》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材料2:所以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义
务.工人们似乎已经了解到这一点,因为运动已
在英、法、意、德等八国都同时活跃起来,并
且同时采取了从政治上改组工人政党的步骤.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提示:(1)巴黎公社。
(2)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
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对国际社会 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三、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 1.第二国际成立
(1)背景
①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 的发展时期,但工人的处境仍十分艰难.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图文探究 巴黎公社和第二国际
材料1: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材料2: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 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 走向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