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安然事件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一、简要描述“安然”事件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
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
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
至此,安然大厦完全崩溃。
短短两个月,能源巨擎轰然倒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时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和北联公司(Inter North)合并而成,主要经营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道业务。
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能源市场的管制,导致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加大。
安然公司抓住时机,利用市场上随之出现的希望规避与控制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创造性地将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等概念移植到能源交易中,从提供能源产品的期货、期权等新型交易入手,广泛开拓其它大宗商品(如天气预报、通讯带宽等)的衍生交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
同时依靠所研制的能源衍生证券定价与风险管理系统,加上财力上的优势,占据了新型能源交易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一个类似美林、高盛,但以交易能源衍生产品为主的新型交易公司。
安然公司问题的暴露,是从一些以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而不是靠股票交易本身获得收入的机构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对安然公司的利润产生怀疑开始的。
2001年3月5日《财富》杂志发表文章《安然股价是否高估》,对公司财务提出疑问。
随后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不断披露安然公司关联交易与财务方面的种种不正常作法,认为这些关联交易对安然的负债和股价会产生潜在的致命风险。
安然事件

启示
启示一:加强独立审计在证券监管中的作用
启示二:不要过分崇拜市场的力量,民间自
律不见得是最佳选择 启示三: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启示四:不能只重视制度安排,而忽视全方 位的诚信教育
破产给人的反思
要对公司的资产价值进行正确的判断,不仅要分
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更要关注公司资产的市场价 格及其影响因素。
杰弗里·斯基林
公司前首席执行官(CEO)
毕业于南方卫理公会大 学,并取得哈佛大学 MBA学位。 1986年到麦肯锡咨询公 司工作,被安然当时的 总裁肯尼斯·莱选中。 2006年10月23日,控 告诈骗及同谋诈骗罪成 立,被判24年零4个月 的监禁。
安然事件始末
1997年11月:安然公司购买了其合伙公司
目前在我国,银行进行项目评估及信贷管理时,多数采用的还是 传统的做法,较多地注重会计报表,而对上市公司资产的真实价 值及价值影响因素重视不够;在对公司信用评估时,比较多地认 为上市公司一般信用较好、且能受市场监督,而对于市场的反作 用可能带来的突发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风险认识不够。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B1424班
公司概况
安然公司成立 于1985年,总部 设在得克萨斯州的 休斯敦。主要从事 天然气和电力的购 销、管道、电力设 施和与能源相关的 建设、电信服务的 提供等业务。
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8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元,利润达10亿
美元。 2001年第二季度,公司突然亏损了6.18亿美 元。 2001年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 市值由峰值时的800亿元美元跌至2亿美元。 2002年1月15日,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 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其股票的 相关交易。 2007年5月25日,随着美国休斯顿地区联邦 法院的宣判,安然事件将要画上句号。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安然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丑闻之一,也被视为巴尔的摩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之一。
该事件曝露了一个庞大的财务舞弊网络,揭示了安然公司高层管理层的背信弃义和道德沦丧。
1995年,安然公司由肯尼斯•雷和杰弗里•斯金斯创立,成为一家全球能源和化学品交易、咨询和审计公司。
然而,2001年底,安然公司僵局已定,陷入了信任危机。
该公司向投资者大肆宣传其财务表现和业务成果,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客户。
然而,真相却隐藏在公司高层管理层的伪装背后。
安然和它的高层管理层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手段和会计操作,制造了一个虚假的财务状况。
他们大肆夸大公司的收入和盈利能力,同时掩盖了巨额的负债和亏损。
这种欺骗性的财务报告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提高了股价,并吸引了更多的投资。
安然高层管理层的核心成员之一是首席财务官安德鲁•费斯特,他是这一欺骗性计划的中心人物。
费斯特通过各种手段,包括虚假交易、伪造文件和隐瞒重要信息,成功地制造了一个“成功”的公司形象。
他还积极参与会计师事务所安然检测者的审计工作,通过向审计师们提供伪造的会计凭证和虚假的交易记录,使他们对公司的真实状况一无所知。
安然事件爆发的导火索是股东举报,匿名举报信指控安然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舞弊和内幕交易。
此后,安然公司的内外部调查小组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在2001年10月16日的一次公司董事会会议上公布了调查结果。
报告揭露了安然公司高层管理层制造的财务欺诈和金融不端行为,揭开了整个安然财务舞弊网络的面纱。
安然事件对美国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安然公司的股价迅速暴跌,从2001年高峰时的90美元/股,跌至2002年最低点的0.67美元/股。
安然公司面临巨额的民事诉讼和刑事指控,最终导致了该公司的破产申请和解散。
安然事件的案例分析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这个案例揭示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高层管理层道德伦理的关键作用。
安然公司在财务报告中使用了许多复杂的交易结构和会计方法,这些方法使审计师很难发现财务舞弊行为。
安然事件

2001年12月,居世界500强第7位的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因经营亏损严重和财务丑闻败露而宣布破产,其股票价格由一年前的每股85美元跌至破产时的每股26美分,使该公司的股票持有者损失惨重,但最大的受害者还是安然公司遍布全球的21000名员工,这是因为,安然公司为其员工购买了退休储蓄计划,名为401K养老金计划。
按照公司的建议,员工将他们的401K账户中个人存的钱款大部分投资了安然公司的股票,而安然公司为员工提供的401K计划配套资金也全部以本公司股票的形式支付。
在2001年安然公司股票一路狂跌期间,安然曾阻止员工出售本公司股票,并通过电子邮件放出消息说本公司股票将止跌回升,而该公司的29名高级主管在股价崩盘之前已出售大量股票,获得11亿美元的巨额收益。
公司禁止员工出售大幅贬值的股票,使他们投资于该公司股票的养老储蓄金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安然公司之外也有很多人在401K计划里有安然公司的股票,所以安然一案害人无数。
不仅如此,安然做假账的财务丑闻被揭露后,一批世界著名大公司和会计事务所的财务丑闻也相继爆出,如电信巨头世通公司运用不当的会计手段隐瞒了38亿美元的支出;施乐公司过去5年夸大营业收入64亿美元;电信运营商Quest承认11.6亿美元的收入计算不当;媒体巨头时代华纳美国在线虚报收入2.7亿美元……,从而使美国两年来不断下滑的股价再次受到沉重打击,投资于股票的401K养老金遭受重创,损失极其惨重。
美国第二大养老基金———纽约州养老基金日前表示,该公司在近期的公司丑闻及破产潮中损失巨大。
拥有大量世通股票的纽约州养老基金由于世通公司于2002年6月爆出假账丑闻后,公司股价一路狂泻,从4年前的每股64.5美元跌至不到10美分,为此损失了3亿美元,而此前,该养老基金已经因安然破产而损失超过1亿美元。
其他几家大型养老基金也不例外,拥有900亿美元资金的佛罗里达州养老基金在安然事件中损失了3亿美元,在世通公司上再度损失了约9000万美元。
安然事件的概括

安然事件及其分析一.安然事件概括安然成立于1985年,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在2000年的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
但他的成功是如此的短暂。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第三季度的财务状况,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盯上了安然,于10月31日开始对安然公司进行正式调查。
11月8日,安然向美国证监会递交文件,承认做了假帐:从1997年到2001年间共虚报利润5.86亿美元,并且未将巨额债务入帐。
在安然向美国证监会承认做假以后,又犯下了一次重大决策错误,同时遭受了一次收购失败的重大打击,证券评级公司雪上加霜,大幅调低对安然的评级。
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至此,安然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能源巨人已完全崩塌。
二.美国社会各界对安然事件的反应在安然事件中,不仅安然公司、安达信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投资者、安然的交易对象以及金融财团都受到了重大影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对于这一事件,美国社会各界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一).布什政府的反应安然事件后,美国总统布什立刻在1月29日的国情咨文演讲中要求加强公司的会计管制,实施更加严格的会计准则和公司披露要求。
白宫方面对布什在“麦克姆·鲍德里戈国家质量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进行了整理,并以“布什总统的十点计划”为名在白宫政府网站上公开发表。
主要内容包括:1、投资者有权及时获取公司的定期信息、关键信息以及内部交易信息,公司的CEO以及内部高层管理人员必须确保这些信息的真实和充分;2、SEC应监督并确保公司对提供给投资者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公正性负责,并且这种信息应该用简单语言描述,并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制。
(二). 美国国会的反应在对安然公司和安达信公司进行调查的同时,美国参众两院都提出了对上市公司和会计师职业界采取更严厉的监管措施。
美国安然事件

美国安然事件1. 简介美国安然事件(Enron scandal)是指发生在2001年的一起重大金融丑闻,涉及美国能源公司安然(Enron Corporation)的会计舞弊和公司管理层的腐败行为。
这起事件不仅引发了安然公司破产,也对整个美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
本文将介绍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教训。
2. 背景安然公司是美国一家电力、天然气和通信服务公司,在成立初期一直保持着较为健康的经营状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安然公司管理层逐渐放弃了诚信和透明度,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会计舞弊和虚报利润。
3. 事件过程安然公司的会计舞弊主要是通过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ies,SPEs)进行的。
这些SPEs不仅设置了复杂的财务结构,还与高级管理人员存在利益关联。
通过将债务转移到SPEs并利用会计漏洞,安然公司能够将负债和亏损隐瞒起来,虚增公司利润。
这一系列的操作使得安然公司在外界看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财务状况。
然而,真相最终还是被揭穿了。
2001年,一位名叫Sherron Watkins的员工向高层管理层举报了安然公司的不法行为。
此举引起了公众和监管机构的关注,安然公司的内部问题逐渐曝光。
公司的股价暴跌,投资者纷纷撤资,最终导致安然公司宣布破产。
4. 后果与影响安然事件对美国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投资者的损失,许多人的投资在安然公司破产后变得毫无价值。
其次是员工的失业,安然公司的破产导致数千名员工失去了工作。
此外,这起事件也对美国的监管制度产生了冲击,监管机构被质疑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安然公司的违法行为。
除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外,安然事件还对整个商界产生了重大的警示作用。
它揭示了公司管理层的腐败问题以及会计舞弊的严重性,触发了对公司治理、财务透明度和监管制度的反思。
作为一起极具代表性的丑闻,安然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企业道德和诚信的讨论,并推动了金融市场的改革。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安然公司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
然而,在2001年,安然公司因为严重的会计舞弊丑闻而宣告破产,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
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安然公司的员工和股东,也对整个美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安然事件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
当时,安然公司的高管和会计师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和股价,采取了一系列违法的会计手段,掩盖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
他们利用特殊目的实体(SPE)来隐瞒公司的债务,虚增收入,掩盖亏损,从而使公司的业绩看起来更加出色。
这种会计欺诈行为持续了数年之久,直到2001年年中,一名匿名举报人揭露了安然公司的丑闻。
安然公司的破产不仅导致了成千上万的员工失业,更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安然事件揭露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监管漏洞和道德风险,引发了对于企业治理和会计准则的重新审视和改革。
此外,安然事件还对整个美国的企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企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强调诚信和透明度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
安然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企业应该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坚持公开透明的经营理念,不得以任何手段来夸大企业的业绩和价值。
其次,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于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最后,企业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推动企业文化的改革,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总的来说,安然事件是一起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丑闻案例,它不仅揭露了企业内部的腐败和道德风险,也对整个金融市场和企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从这起事件中吸取教训,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监管力度,推动企业文化的改革,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安然”事件

美国安然公司事件安然有限公司(股票代码:ENRNQ)曾是一家位于美国的克萨斯州休斯敦市的能源类公司。
在2001年宣告破产之前,安然拥有约21000名雇员,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2000年披露的营业额达1010亿美元之巨。
公司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然而真正使安然公司在全世界声名大噪的,却是这个拥有上千亿资产的公司2002年在几周内破产,持续多年精心策划、乃至制度化系统化的财务造假丑闻。
安然欧洲分公司于2001年11月30日申请破产,美国本部于2日后同样申请破产保护。
“安然”已经成为公司欺诈以及堕落的象征。
成长安然公司(台湾译安隆)成立于1930年,最初名为北部天然气公司,是北美电力电灯公司、孤星天然气公司以及联合电灯铁路公司的合资公司。
1941至1947年间,随着公司股票上市,公司的股权渐渐分散,到1979年,InterNorth Inc.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并取代北部天然气公司在纽约证交所挂牌。
1985年,InterNorth收购竞争对手休斯敦天然气公司,并更名“安然”(Enron)。
本来公司欲更名为“安特然”,但很快因字意不雅(Enteron:肠子)而再次缩略。
公司最初从事美国全国的电力、天然气的配送,并在世界范围进行电厂的建设、管道铺设等基建。
1998年公司成立Azurix公司,进军水务业,并于1999年六月在纽约证交所部分上市。
Azurix在主要的经营地布宜诺斯艾利斯未获成功,造成了巨额亏损,2001年4月安然宣布将关闭Azurix 并出售其资产。
通过率先将电力、电信等业务及附属业务转化成可以买卖的金融产品,甚至包括非同寻常的“气候衍生产品”,安然自称公司一直保持着健康成长。
《财富》杂志自1996年到2001年,持续6年将安然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2000年安然更被该杂志评为“全美100最佳雇主”,在华尔街精英中安然装修奢华的办公室也被奉为美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安然事件解析
安然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帐务造பைடு நூலகம்?
精心包装财务黑洞 复杂的财务合伙账户 上下串通转移财产 董事会主席疏忽过失
美国安然事件解析
会计事务所(安信达)在整个造假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安信达明知安然公司存在财务作假的情况而没有予以披露
安信达承接的安然公司的业务存在利益冲突 安然公司财务主管人员与安信达存在利益关系 在对安然公司的调查期间安信达销毁文件,妨碍司法调查
安 然 大 厦 的 倒 塌
美国安然事件解析
公司简介
成立于1930年,总部设在美国休斯敦。 在200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16位,是美国最大的天然气采购 商及出售商,也是领先的能源批发市商。 公司所属7家分公司分别负责运输与储存、国内天然气与电力服务、 国际经营与市场开发、油气勘探与生产和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5个领 域的经营业务 在2001年宣告破产之前,安然拥有约21000名雇员,曾是世界上最大 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2000年披露的营业额达1010亿美 元。
美国安然事件解析
11月28日,标准普尔将安然债务评级调低至“垃 圾债券”级。 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 值时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 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 上最大的破产企业。当天,安然还向法院提出诉讼, 声称迪诺基中止对其合并不合规定,要求赔偿。
美国安然事件解析
安然事件始末
10月16日,安然发表2001年第二季度财报,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 6.18亿美元。 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瞄上安然,要求公司自动提交某 些交易的细节内容。并最终于10月31日开始对安然及其合伙公司进行 正式调查。 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部分资产,获得J.P摩根和所罗门史密 斯巴尼的10亿美元信贷额度担保,但美林和标普公司仍然再次调低了 对安然的评级。 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虚报数字让人瞠目结舌:自 1997年以来,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 11月9日,迪诺基公司宣布准备用80亿美元收购安然,并承担130 亿美元的债务。当天午盘安然股价下挫0.16美元。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