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坦镇畜禽业综合整治规划
畜禽养殖场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畜禽养殖场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畜禽养殖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领域,但它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改善畜禽养殖行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实施畜禽养殖场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一、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背景1、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由于畜禽养殖业的飞速发展,一些养殖场的排放标准不符合要求,直接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2、行业正常发展需要环保作为前提。
现代社会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养殖业也需要加强自律,达到环保标准。
二、畜禽养殖场污染问题分析1、粪便污染。
猪、牛、鸡等畜禽的粪便是污染的主要源头,如果粪便不得到适当处理,就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水、土壤三个方面。
2、养殖场药物污染。
现代畜禽养殖中的药物使用频率也逐渐增多,药物的排泄会在环境中带来严重的危害。
3、废水污染。
养殖场的养殖液排出后往往直接排放,造成水体污染,直接威胁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三、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目标1、环境保护目标。
针对养殖业的对大气、水、土壤污染情况,采取有效的整治措施,减少污染排放的量,提高治理效果。
2、规范养殖行为。
通过政策引导,加强行业自律,推动畜禽养殖场规范经营,建立科学环保养殖模式,提高生产效益,使行业健康发展。
3、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引导公众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对公众的危害。
四、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措施1、养殖行业的自我约束。
政府加强引导和监管,推动养殖行业加强自律,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
2、环保设施建设。
建设养殖场合规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环保设施,确保其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
3、污染治理技术推广。
对生态环境安全监测、养殖废弃物处理、养殖场废水净化等治污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和改进,加强治理技术的推广。
4、政策措施。
政府加强承诺,在财政扶持和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采取财政补偿的措施,推动养殖行业转型升级。
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整治方案(三篇)

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整治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速。
然而,规模化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物,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
为了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制定一系列的污染整治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通过整治措施,减少畜禽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2.原则:科学规划、分类施策、综合治理、源头控制。
三、整治方案1.废水污染整治(1)建立废水收集处理设施:规模化养殖场必须建立相应规模的废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确保废水的集中收集和有效处理。
(2)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对于废水处理设施,采用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和转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达到净化废水的效果。
(3)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对规模化养殖场的监管力度,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养殖场加强处罚力度,确保整治效果。
2.废气污染整治(1)建立废气收集系统:对于规模化养殖场的废气进行集中收集,并建立相应处理设施,减少废气的排放。
(2)加强废气处理技术研究:加强对规模化养殖场废气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废气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推广清洁能源替代:鼓励规模化养殖场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废气的排放。
3.废物污染整治(1)完善废物收集和处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废物收集和处理体系,确保废物的集中收集和有效处理,减少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2)推广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废物转化成有价值的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加强废物处置监督:加强对规模化养殖场废物处置的监督力度,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废物处置达到规定要求。
四、操作步骤1.制定规划方案:制定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整治的规划方案,明确整治目标和具体措施。
2.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强对规模化养殖场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3.整建制改造:对于污染严重的规模化养殖场,进行整建制改造,完善废水、废气、废物的收集和处理设施。
2023年畜禽养殖环境整治方案

2023年畜禽养殖环境整治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乡村养殖业的规模也日益扩大。
然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土壤退化、空气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2023年畜禽养殖环境整治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二、整治目标1.减少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污染:通过改善养殖场的设计和管理,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2.改善水体质量:加强养殖场周边水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减少养殖废水对水体的污染;3.降低空气污染: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减少畜禽养殖所引发的空气污染;4.增加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三、整治措施1.加强立法和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畜禽养殖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改进饲料管理:推广优质饲料的使用,减少饲料浪费和过量喂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加强饲料质量检测,禁止使用劣质饲料。
3.优化养殖场布局:合理规划养殖场的位置和规模,避免养殖场过度集中导致环境污染;加强养殖场与周边环境的隔离,减少废气和臭气的扩散。
4.提升废物处理技术:鼓励养殖场采用生物发酵等技术处理畜禽粪便和秸秆等废弃物,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建立畜禽废弃物处理设施,规范废物处理过程。
5.加强水环境保护:设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用于治理养殖场污水、渗滤液等废水的排放;推广合理施肥技术,减少养殖废水对土壤的污染。
6.推广清洁能源使用:鼓励养殖场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和排放量;推广沼气发电技术,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7.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养殖环境整治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增强其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四、实施方案1.设立专项资金:政府设立畜禽养殖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用于养殖场环境整治、技术支持和培训等方面的经费支持。
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整治方案(3篇)

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整治方案为减少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加快推进全乡畜禽粪污的综合治理工作,力争今年___月底前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省级考核验收,根据省、市、县有关会议和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总体目标,坚持畜牧业发展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并重、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大力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种养结合资源化、源头控制减量化、综合治理长效化措施落实,全力推进“生态”建设。
二、基本原则源头控制,一场一策的原则。
对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严格环评审批,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
管住新建的,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治理改造,实现达标排放,管好原有的。
结合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畜禽粪污综合治理方案。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
重点开展121沿线、东小河两侧、薄壳山核桃基地养殖业污染整治,根据畜禽种类、饲养规模、分布地域,分批次、分步骤推进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
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原则。
以种植业为依托,以有机肥、沼气利用为手段,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场(小区)与农户建立紧密结合、互惠互利的生产关系,通过畜禽粪污肥料化和能源化的方式,努力实现区域内种植业和养殖业资源循环利用。
政策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
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的形式,对治理成效显著并实现长效管理的畜禽养殖企业给予资金奖励,调动养殖经营主体自觉自愿治理的积极性。
三、总体目标___年___月___日前,全乡所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完成畜禽粪污治理改造任务,实现达标排放。
___月底前,121沿线范围内所有养殖场全部进行整改,东小河两侧所有养殖场关停并搬迁,实现零排放;其它区域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完成整改,实现达标排放。
建立稳定的农田消纳机制,采取工程化和农牧结合等污染治理模式,发展标准化养殖、生态发酵床养殖,___%实现达标排放。
四、实施步骤(一)___发动阶段(___年___月___日-___年___月___日)乡党委、政府召开全乡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动员会,全面部署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工作,并与村(居、队)签订目标责任状。
村镇畜禽养殖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范文

村镇畜禽养殖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范文为进一步加强我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改变畜禽养殖环境“脏、乱、差”的情况,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保障全镇畜禽养殖向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健康发展,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经研究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畜禽养殖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生产与生态兼顾,采取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以种养结合、循环利用为主要推广模式,通过提升设施建设、推广清洁生产、加快产业升级、加大科技支撑、完善长效机制、强化责任落实,突出抓好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配建和场内外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实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和资源化,促进全镇畜牧业健康发展,二、整治原则坚持属地管理。
镇畜牧业发展中心、镇农业农村发展中心牵头负责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宣传和指导。
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定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具体工作方案,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保障辖区内畜牧业健康发展。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
畜禽养殖场户是污染治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必须承担整治责任,加大整治投入,积极配建粪污处理设施,确保整治效果。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整治。
以杜绝畜禽养殖粪污直排污染地表水为重点,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户全部配建粪污处理设施,散养密集区建立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体系。
对污染严重且拒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直至关停。
三、主要目标指导畜禽养殖场户配建粪污“三防”(防雨、防渗、防溢)储存设施,并正常使用;改善养殖场区环境“脏乱差”局面,杜绝场区内外粪污随意堆放、污水横流、异味扰民现象;坚决关停禁养区内和其它区域粪污处理设施不达标的养殖场户,提升养殖场标准化水平,加快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绿色畜牧业发展。
四、重点任务(一)开展河岸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攻坚月活动。
摸清河流及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岸线外延的5公里区域内的养殖场户的详细信息,对排查出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边查边改,确保7月底前全部整改完成。
2024年畜禽养殖场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范文

2024年畜禽养殖场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范文如下:一、背景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业规模庞大,养殖场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迫切需要加强对畜禽养殖场污染的整治工作。
二、整治目标1. 到2024年底,全国畜禽养殖场无废水直排现象。
2. 到2024年底,全国畜禽养殖场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0%以上。
3. 到2024年底,全国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利用率超过80%。
三、整治工作方案1. 制定畜禽养殖场环境监测方案,建立监测系统,实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畜禽养殖场污染情况。
2. 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整改督导,采取强制措施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3. 完善畜禽养殖场的环保设施,提高废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和处理能力。
4. 推动畜禽养殖场的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5. 强化畜禽养殖场的环保宣传教育,引导畜禽养殖场主增强环保意识,自觉遵守环保法规。
四、保障措施1. 加大财政投入,支持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工作。
2.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监管力度。
3. 组织开展环保技术培训,提升畜禽养殖场从业人员的环保水平。
4. 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畜禽养殖场的整治效果进行评估。
五、落实机制1. 地方政府要积极组织实施整治工作,做好方案的具体落实工作。
2. 畜禽养殖场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管理责任,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落实各项整治措施。
六、总结展望2024年畜禽养殖场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我国畜禽养殖场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升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我们将继续深化整治工作,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不懈努力!。
黄坦镇畜禽养殖禁养区 限养区划分方案

黄坦镇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方案黄坦镇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方案黄坦镇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方案为了合理控制畜禽养殖规模,治理和防范畜禽养殖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珊溪水库的饮用水安全,促进我镇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黄坦镇畜禽养殖禁养、限养区划分方案:我镇将重点突出饮用水源地、环境景观地、居民集中居住区、以及主要交通道路和通景公路的环境保护要求,合理划分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
具体划分如下:一、目的和意义通过科学地划分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及非禁养区,对我镇的畜禽养殖按不同环境功能区域的要求实行分类管理,调整、优化我镇畜禽养殖业的生产布局,开展畜禽养殖业的污染综合防治,推行生态化养殖,以遏制畜禽养殖污染不断加重趋势,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畜禽养殖业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
(一)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业持续发展相协调原则;(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原则;(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相一致原则;(四)突出重点和可操作性原则。
(一)禁养区范围1、全镇范围内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即各集中式饮用水源的集雨区域);2、城镇规划区和中心村集中居住区;3、珊溪水库常年水位线以上纵深200米陆域;4、属于飞云湖景区、双龙景区的区域;5、新56省道两侧视线范围内;云峰至塘垄联网公路两侧100范围内;6、法律、法规需特殊保护的其他区域。
(二)限养区范围1、城镇规划区边缘之外500米范围内,中心村集中居住区边缘之外的200米范围内;2、黄坦坑及主要支流两侧各100米范围内;3、黄盖线、花支线、石驮线公路两侧100米范围内,通行政村公路两侧50米范围内;4、非城镇规划区和中心村集中居住区的其他居住区域边缘之外50米范围内;(三)非禁养区范围除禁养区和限养区以外的本镇其他区域。
四、方案实施要求总体要求:所有的养殖行为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禁将畜禽排泄物任意丢弃、排放,污染环境和影响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
2023年畜禽养殖场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2023年畜禽养殖场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____年畜禽养殖场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畜禽养殖业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发展迅速,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肉类和蛋类产品。
然而,畜禽养殖场的快速扩大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养殖废料的排放和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的卫生和生态安全。
为了实施“美丽乡村”战略,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我们制订了____年的畜禽养殖场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1. 实现畜禽养殖场污染的整体减排,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2. 提高农田水质和土壤质量,减少农田肥料的使用量。
3. 完善畜禽养殖场管理制度和监管措施,推动规范化、集约化养殖。
三、工作重点1. 强化监督执法,严格控制规模化养殖场的养殖规模和数量,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2. 加强科学养殖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养殖效益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3. 推动养殖废料资源化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理成本。
4. 完善养殖废料处理设施,确保废料处理的安全和高效。
5. 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污染事件。
四、工作措施1. 增加资金投入,用于养殖场排污设施的改造和建设,推动污染物的减排。
2. 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养殖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3. 加大对科学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培训力度,提高养殖场员工的技术水平。
4. 建立和完善养殖废料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大力发展废料处理和再生利用技术。
5. 提高环境容量评估和建设用地审批的标准和要求,限制养殖场的规模和数量。
6. 加强与农村环保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整治工作。
五、工作方案的实施步骤1. 制定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工作方案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人。
2.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律法规的遵守程度。
3. 按照各项工作的计划和要求,分阶段推进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整治工作。
4. 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估,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调整工作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前言1.1 规划背景文成县黄坦镇作为珊溪饮用水源地的上游,其畜禽养殖污染已经造成黄坦坑水质的恶化,对珊溪水库水质构成威胁,备受各级政府和群众的关注,污染整治的呼声日益高涨,市委市政府等各级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污染整治问题,温州市人民政府把黄坦镇畜禽养殖作为重点污染整治对象列入温州市“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做好黄坦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保护珊溪饮用水源地,开展本规划的编制。
受文成县人民政府委托,温州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负责《文成县黄坦镇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
1.2 规划编制依据1.2.1法规、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6)《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06);(7)《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01);(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9)《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1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12)《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593-2005);(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2.2地方文件及其他依据(1)《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浙政办发(2005)109号;(2)《文成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文成县人民政府,2007;(3)《关于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浙环发[2002]105号;(4)温政发〔2008〕55号《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1.3 规划编制的步骤和方法(1)收集流域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环境、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环境质量现状资料。
(2)对全流域水环境质量作一次全面的监测。
(3)在收集资料及现状监测的基础上,分析流域当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4)黄坦镇生活、农业、工业、畜禽养殖业污水产生量现状调查。
(5)水环境容量测算及黄坦坑水质预测。
(6)对畜禽养殖业的综合整治规划。
(7)保障措施制订。
1.4 规划范围黄坦镇及黄坦坑流域,按行政区划,涉及文成县黄坦镇镇政府所在地和下辖全部行政村,共包括24个行政村,规划范围参见附图。
1.5 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2009年规划时段:本规划时段按照近期和远期划分,即:近期:2009—2012年中期:2013—2015年远期:2016—2017年2 流域环境概况2.1 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及流域面积黄坦坑流域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西南方向,主要流域范围在黄坦镇区域内,黄坦镇位于文成县县城西南方向,镇驻地后巷村距县城14公里,距珊溪水库库区直线距离约7公里,东经119.59°,北纬27.45°,东接金炉乡,东南临巨屿镇、珊溪镇,西南临云湖乡,西北连富岙乡,北倚百丈漈镇,东北与龙川乡接壤,全镇总面积75.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5.86%。
镇所在地建成区面积0.9平方公里,四面环山,属山间盆地,整个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最高点海拔763米,最低海拔280米。
境内主要溪流有梅溪、济下坑、水磨坑,汇合于黄坦坑,流向珊溪水库。
2.1.2水系水文黄坦坑位于文成县境内,飞云江支流,珊溪水库坝址上游汇流至飞云江。
珊溪水库建坝以前黄坦坑流域面积53.0平方公里,河长13.0公里。
珊溪水库建成后,受水库蓄水影响下游部分成为库区,陆上集雨面积为42.0平方公里,河长9.8公里,平均比降2.6%。
山区坡度多在30°以上,植被覆盖率50%-70%,侵蚀模数大约在每平方公里每年800-1300吨,附近区域经下游峃口站泥沙分析,多年平均输沙模数135.1吨/年•平方公里。
2.1.3地形境域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褶皱系与浙东南褶皱带中,并有温州至临海拗陷、泰顺至温州断线,还有北东向泰顺至黄岩大断裂和北西向的松阳至平阳大断裂通过县境东南和中部。
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西北部地势较高,千米以上山峰众多。
东南部地势显得平坦。
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平原较少,山脉多作西北—东南走向。
溪涧众多,下切形成“V”字形地貌。
于是许多地方山岭高峻、峡谷众多,有些地方还出现悬崖峭壁,形成风格独特的地貌景观。
同时,由于山高谷深,河流湍急,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水资源。
2.1.4地质土壤流域内地质构造复杂,原古代至新生代之间的各个地质年代的地层均有分布。
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形成了该流域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分布着红壤、黄壤、岩性土类,低山丘陵的溪河两岸漫滩,冲积母质发育而成为潮土,还有相当面积经水耕熟化发育而成的水稻土。
土壤主要有:(1)红壤土类是一种地带性土壤,广泛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地势较为平缓的丘陵地,具有土层深厚、质地粘重、颜色红、风化指数值大、交换量少、盐基饱和度低等特性。
适生茶叶、板栗、小水果、马尾松、毛竹、药材、枫树、樟树、映山红、铁芒萁等。
分红壤、黄红壤、粗骨红壤3个亚类,计8个土属、16个土种。
(2)黄壤土类酸性强,因雨雾多,湿度高,各种岩石风化的铁铝氧化物水化度高,呈黄色或淡黄色;有机质积累量大,地表一般有10多厘米腐殖质层,土体中有机质含量也在3%以上。
适生杉木、柳杉、毛竹、黄山松、木荷、石楠、白栎、箬竹、厚朴、银杏等。
分黄壤、粗骨黄壤2个亚类,计4个土属,13个土种。
(3)岩性土类是一种处于幼龄发育阶段的酸性土壤,半风化体较多,风化发育度低,结持性弱,吸热性强,离子吸附性大,盐基饱和度高。
其中酸性紫泥土种(俗称乌砂土),因经长期垦耕熟化,土色呈乌紫色和暗灰紫色,土壤疏松多孔,肥力好,适生油茶、油桐、油茶、花生、生姜和豆类等植物。
紫色土母质层和母岩,又是紫色陶器的优质原料。
计1个亚类,1个土属,1个土种。
(4)水稻土类人为影响为主的酸性土壤。
分3个亚类,12个土属,25个土种。
2.1.5气候黄坦镇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无霜期242-300天,年降雨量1884.7毫米,年蒸发量1284.8毫米,年日照1806.6小时。
降雨以梅雨、台风雨为主,降水多集中在5~9月,形成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有利于农作物、林木、草类的生长,但夏季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历时短,强度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2.1.6自然资源(1)水资源黄坦坑流域陆上集雨面积为42.0平方公里,河长9.8公里,平均比降2.6%。
这次径流计算以蓄水后流域面积为计算单元,推出回流至库区的径流量。
多年平均径流深116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54立方米/秒。
(2)土地资源黄坦镇全镇总面积7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86公顷(旱地227公顷、水田759公顷),占13%;林地4975公顷,占65.63%;镇建成区90公顷,占1.19%;其余1529公顷,占20.17%。
(3)植被资源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改变着植被演替方向。
原始森林业已消失,在山地上的森林植被为次生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且以人工植被为主,人工林已占林地总面积70.9%,在台地、盆地、溪坑边宽谷地和近村平缓山地多为农作物植被及少数草被。
县境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区,森林植被大体上分为7类群落,而且依地势垂直分布,具有分层性,一层森林,二层灌木丛,三层铁芒萁或茅草,四层苔藓、地衣等。
亚热带针叶林主要为人工林和天然飞籽成林。
马尾松林,主要分布海拔700米以上的低山、丘陵;柳杉林,主要分布在海拔600—1100米的低山、中山;杉木林,主要分布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
常绿阔叶林是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
树种以青冈、青栲、甜槠、南岭栲、钩栎、包石栎、红润楠、杜英、木荷、厚皮香等为主。
常绿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600—1100米的低山、中山,多处于同一山体的常绿阔叶林之上,落叶树种比重随海拔高度升高而相应增加。
主要树种有云山青冈、硬斗石栎、槲栎、深山含笑、水青冈、赤杨叶、南酸枣、蓝果树、小果冬青等。
毛竹林有人工林和天然林。
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低山丘陵。
亚热带经济林有油茶、油桐、茶叶、果树、乌柏等,主要为人工林。
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
2.2 区域社会经济环境概况黄坦镇为全县八大镇之一,是黄坦片区三个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人口2.0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06人,设雅梅、王宅、黄垟、稽垟4个办事处共24个行政村。
黄坦镇以农业为主导产业,是浙南闽北地区著名的良种仔猪生产基地。
工业份额不高,主要为来料加工“短平快”项目,目前共有10个来料加工点,年产值5500万元。
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096元,多数养殖户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
各行政村基本情况见表2-1。
表2-1 各行政村基本情况统计表序号行政村户数人口耕地总面积(亩)1.水稻(亩)2.旱地(亩)3.林地(亩)是否归属黄坦坑流域1 后巷村285 971 638.68 591.9 46.8 1172 是2 前巷村286 925 804.5 568 236.5 897.7 是3 新楼村200 767 412 380 32 87.3 是4 严本村314 930 794 682 112 819.8 是5 云峰村664 2114 1412 1219 193 1292 是6 共宅村283 856 480 447 33 384.6 是7 占里村236 689 554 390 164 1673 是8 沙垟村174 543 529 335 194 4502 是9 济下村358 1124 794.2 670 124.2 5597 是10 新龙村108 347 211 170 41 191 是11 周岙村273 837 492 406 86 1068 是12 依仁村431 1374 556 453 103 1339 是13 新峰村346 1024 586.7 375 211.7 1442 是14 稽垟村715 2283 1448.1 1082.9 365.2 12826 是15 底庄村145 488 255 253 2 2022 是16 黄垟村195 597 748.8 500 248.8 4484 是17 林山村129 423 282.5 278 4.5 3377 是18 旺山村102 305 251 201 50 4148 是19 新康村209 697 374 374 0 7636 否20 严垟村148 457 930.8 255 675.8 5272 否21 驮岙村120 410 243 243 0 4279 否22 山后村238 726 610 467 143 981.9 否23 黄西村336 1018 605 525 80 3815 否24 塘底垟村282 925 773 523 250 5314 否总计6577 20830 14785.28 11388.8 3396.5 74620.32.3 生态环境概况黄坦坑流域地处文成县西南部山区,流域所在镇政府抓住“珊溪水利枢纽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的机遇,开展了生态建设工程,多年来,经过流域人民的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