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妮思想概1

合集下载

霍妮的精神分析社会理论 2

霍妮的精神分析社会理论 2

基本焦虑
• 基本焦虑(basic anxiety)
– 基本敌意及其压抑使儿童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和一种说不清 的担忧恐惧感,这种状态就是基本焦虑。 – 基本罪恶→基本敌意及其压抑→基本焦虑:“置身在一个充斥 着虐待、欺骗、攻击、羞辱、背叛、嫉妒的世界里,而经验到 的一种渺小、微不足道、无助、被人遗弃、危机四伏的情感。” – “在一个充满敌意世界里,感受到的一种泛化了的孤独无助的 情感体验。”

对敌意的压抑

父母(基本罪恶)→儿童的不安全感←(基本敌意)儿童
基本敌意和对敌意的压抑
• 对敌意压抑的主要原因
– – – – 无能为力和无助感 恐惧 害怕失去爱 罪恶感
基本敌意和对敌意的压抑
• 对敌意压抑的主要原因
– 无能为力和无助感
• 生物学的依赖→心理、智力、精神生活的内在依赖; • 父母是使子女自立、勇敢、能应对各种环境,还是倾向于保护孩 子,使他顺从、听话、对生活一无所知; • 由于溺爱、由于恐吓、由于始终处在情感的依赖状态,儿童越发 感觉到自我的无能为力和无助感,而不敢表现出任何反抗; • “我必须压抑我的敌意,因为我需要你。” • 恐惧可以直接从威胁、禁止、恐吓和惩罚中产生,也可由突发脾 气或由儿童所见到的暴力情境产生。儿童越感到恐惧,月不敢表 示甚至感受敌意; • “我不得不压抑我的敌视,因为我害怕你。”
– “每一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现实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
一、社会文化与神经症
• 竞争+敌意=神经症 • 竞争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潜在的敌视,遍布一切人类关系中。
– 它妨碍了男人之间或女人之间建立真正可靠的友谊,不管竞争 的焦点是风度、才能、魅力、权力还是别的什么; – 它也妨碍了男女之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伴侣的选择上,而且 也体现在同伴侣争夺优越地位的斗争中; – 它渗透到学校生活中; – 更重要的是它遍布在家庭环境之中,父亲与儿子、母亲与女儿、 以及子女之间,都存在竞争。

简论霍妮对弗洛伊德思想的继承与批判

简论霍妮对弗洛伊德思想的继承与批判
v l i g c i h o x e in e n o r a me ttc n lg e n p y h a ay i fo F e d u y t maia l c i cz s F e d a a un h l o d e p r c s a d s me t t n e h oo is i s c o n l s m r u ,b ts se t l r iie r u in d e e sr c y t
论的强调生物 素对心硼的决定作用
的结论。 通过对女性
的阉割情结 、 女性 的男性气质情结 、 女性 的性冷淡现象 、 女性的
受虐狂倾向等问题所做的精神 分析 , 她认为 , 女性身上的这些 特点实际上并不完全是1于生理上的原ll 1 1 大造成的。 【 生 l f 上的特 点和生理结构尽管构成了女性心 瑚特点的生理基石{ :,但是 , l 女 性如何体验 自身的尘珊特点 , 足深受其义化影响的。这一规点 与弗洛伊德的“ 生坪构造即命运” 的观点是背道 l驰 的。 “ f 这些早 期的论文表现 了年轻的霍姚敢 于挑战权威 的非凡勇气 和她 的 研究 才华。 13 年 ,为了逃避纳粹 对犹太人 的迫害 ,7岁 的I 妮 92 4 禚
【e od 】 o e; r d pyhaa s K y rs H m y F u;sconl i w e ys


霍妮的生平和学术道路
I3 9 5年问 , 霍妮共发表 了 l 篇论 述女性心理学 的论 义 , 9 她用 临床分析 、数据搜集等实 研究来检验 弗洛 德关 于女性心 E 王、 q 女性发展的学说 , { 并用严密的推珊阐述 自己的女性 心砰学
sh o.I h e eo ighsoy o s c o n lsste d o h u h, h o ny ih r si otn d a ie u c n co sn ie , c o1 n ted v lpn itr fp y h a ay i r n fto g t s e n to l n ei mp r tie sl n o siu ml s t a k v

卡伦 霍妮 精神分析理论精要

卡伦 霍妮 精神分析理论精要

霍妮的成熟理论 2009-01-26作者: zm 联系作者从《精神分析新法》一书开始,霍妮将神经症的中心特征,看作是因环境中压抑的力量而产生的对“自然本我”的扭曲。

治疗的目的是帮助病人恢复自我,重获自发性,并找到自己的重心。

霍妮在一篇名为《你能固守立场吗?》(1939)的论文中提出“真实的自我”这一术语,后于《自我分析》(1942)中再次提到,并首次采用“自我实现”的说法。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50)开篇,霍妮即对健康的人格发展与神经质的发展进行比较区分,前者个人能意识到他们的潜能,后者人们则与真实的自我疏离。

该书副标题为“实现自我的奋斗”,她的真实自我概念既是对健康心理也是对神经症认识的基础。

真实的自我并非一成不变的存在,它是整套“内在的潜能”--包括气质、才智、能力、禀性等--这些都是我们基因组合的一部分,而且需要有利的环境来培养发展。

它不是学习的产物,因为没人能被教作自我;但它亦非对外部世界的影响无动于衷,它是在能够提供多种发展途径的外部世界中通过相互作用得到实现的。

人们能够在不同的条件下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自我。

尽管如此,婴幼期的某些特定条件是每个人实现自我必不可少的。

能使儿童表达自己思想与情感的“温暖氛围”,对儿童各种需要的善意满足,以及与周围其他人“愿望和意志的正常摩擦”皆属此类。

当父母由于神经症不能爱孩子,甚至不将他视作“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时,孩子会产生基本焦虑,阻碍他“自发地以真实情感将自己与其他人联系起来,迫使他寻找方法应对”。

霍妮的人格理论

霍妮的人格理论

霍妮的⼈格理论霍妮反对弗洛伊德将⼈格分成本我、⾃我和超我,她认为⼈格是完整的动态的⾃我。

霍妮提出,⾃我有三种基本的存在形态,即真实⾃我、理想⾃我和现实⾃我。

真实⾃我指的是⾃⾝存在的、独特的、⼈格的中枢,是唯⼀能够⽽且希望成长的部分。

健康的过程都是朝向真实的⾃我的。

理想⾃我是个⼈⼼⽬中虚幻的完美的⾃我形象,是早年发展的逻辑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开始。

当⼀个⼈的重⼼转到理想的⾃我时,他就会以⼀种错误的态度来看待真实的⾃我在霍妮看来,⾃我理想化本⾝是⼀种病态的解决⽅法,并且本⾝具有强迫性的特征。

神经症的主要特征之⼀就是将精⼒由发展真我所具有的潜能转移到发展理想化的⾃我的虚假能⼒上。

现实⾃我是个体此时此地⾝⼼存在的总和。

⼈应该实事求是地正确认识⾃⼰,既不⼩看⾃⼰,也不夸⼤⾃⼰,并勇于承担⾃⼰的责任。

霍妮甚⾄认为,⼀切神经症的发展过程中,核⼼问题都是脱离⾃我。

霍妮提出,神经症⼈格的类型主要有三种:顺从型、退缩型、攻击型。

顺从型的⾏为⽅式是接近他⼈,其逻辑是“只要⾃⼰顺从别⼈,就不会受伤害”。

退缩型的⾏为⽅式是回避他⼈,其逻辑是“如果我不与⼈接触,就不会受到伤害”。

攻击型的⾏为⽅式是与⼈对抗,其逻辑是“如果我有权⼒,别⼈就不能伤害我”霍妮疗法的治疗过程包括以下⼏个阶段:提出问题、强调问题、澄清问题、引导患者发问、⿎励患者扩展所提问题、促成进⼀步的交往,最后由治疗者提供⼀定的帮助。

其⽬的是使患者明⽩他所追求的理想⾃我的形象,这个理想⾃我⼜如何使他陷⼊恶性循环,损害他的成长与幸福,最终激发患者强烈的企图改变这种状况的动机。

“患者只有在他愿意并能够了解⾃⼰,从⽽改变⼼态时,他才能康复。

因此,如果患者的良好愿望没有与其有效的努⼒结合起来,那么治愈的希望就不会⼤。

”霍妮强调要从所有的⽅⾯看待来访者,既要看到病态⾏为,也要注意到其健康时的⾏为⽅式。

她认为,社会环境决定了⼀个⼈是否会产⽣⼼理问题及⼼理问题的类型。

在实践中,霍妮继承了弗洛伊德的⼀些传统精神分析治疗技术,如梦的解析与⾃由联想法。

精神分析发展理论——弗洛伊德、霍妮、埃里克森(整理笔记)

精神分析发展理论——弗洛伊德、霍妮、埃里克森(整理笔记)

一、理论背景精神分析学说是一种治疗神经病的方法,也是一种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更是一种心理学的理论。

精神分析学说是莱布尼茨、赫尔巴特的心理哲学和叔本华、尼采的反理性哲学与精神病医学临床实验相结合的产物。

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两个核心概念无意识和本能的来源:(一)无意识的来源1.莱布尼茨。

德国心理学奠基人、哲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客观存在的、能活动(即有意识)的实体,是由单子组成的,单子是一切实体的元素,类似于知觉。

单子不生、不灭、不变,依其本性的规律不加外力而永行不息。

它们间的和谐,预先存在于单子的法则之内,单子的发展是一种明了化的过程,即一些不明了的知觉逐渐向明了的知觉发展,所以实体表现出活动的等差,也就是意识的等差。

低级的为微觉,微觉是无意识的,如一滴水的知觉,是无意识的知觉,知觉继续发展为意识的实现,便成了统觉。

2.赫尔巴特。

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的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认为心理学就是观念的静力学和动力学。

他从联想主义观点以及力学的引力和斥力的原理出发,认为观念不仅相互吸引,而且互相排斥,观点联结的方式是融合和复合。

此外,他在莱布尼兹的微觉统觉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意识阈”与“统觉团”的概念。

认为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意识阈”这道门槛。

而任何观念要想进入意识内部,必须与意识内原有观念的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斥而降入无意识内,意识阈随着意识与无意识的相互转化而变化。

不同的是莱布尼茨关于无意识的观念倾向于纯粹的描述,认为有些观念为人“意识到”,有些观念不被人意识到,即为无意识;而赫尔巴特认为存在着一个叫做无意识的心理区域。

(二)本能的来源如果说,意识和无疑是属于心理形态的问题,那么,本能则属于心理动力的问题。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由一种或多种生理本能所驱动,通过某种行为方式降低生理张力。

最基本的本能是自我本能与性本能。

《自我分析 卡伦 霍妮作品集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自我分析 卡伦 霍妮作品集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2章 自我分析的可能性与可 行性
第3章 神经症的驱动力
第4章 精神分析的认识阶段
第5章 患者在精神分析期间的 作用
第6章 精神分析师在精神分析 期间的作用
第7章 偶尔的自我精神分析
第8章 系统自我精神分析:准 备步骤
第9章 一种病态依赖的系统自 我精神分析
第10章 系统自我精神分析的 态度和规则
04
第4章 精神分析的认 识阶段
05
第5章 患者在精神分 析期间的作用
06 第6章 精神分析师在 精神分析期间的作用
目录
07 第7章 偶尔的自我精 神分析
09 第9章 一种病态依赖 的系统自我精神分析
08
第8章 系统自我精神 分析:准备步骤
010
第10章 系统自我精 神分析的态度和规则
目录
011 第11章 抗力的处理
第11章 抗力的处理
第12章 自我精神分析的限制 力
第13章 注释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最 新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自我分析 卡伦 霍妮作品集 》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限制
世界
第章
可行性
患者
系统
规则
精神分 析
人格
发展
分析
形式
目标
神经症
Hale Waihona Puke 驱动力信心人生观
阶段
心理学
01 第1章 前言
目录
02
第2章 自我分析的可 能性与可行性
03
第3章 神经症的驱动 力
013 第13章 注释

心理咨询师考试不同流派观点汇总

心理咨询师考试不同流派观点汇总

心理学发展学派的纷争(基础心理学):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

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联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也就是企图从意识经验的构造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只问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不问意识内容的来源、意义和作用。

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安吉尔。

背景:达尔文进化论和詹姆士实用主义思想。

机能主义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做一门纯学科,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行为主义:华生。

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所谓的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于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由此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

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因此,此学派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

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因而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组成它的元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或叫格式塔心理学。

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认为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

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将其唤醒。

它不同于觉察不到的通常意义上的无意识,为区别起见,后来经常将其叫做潜意识。

后来,弗洛伊德又提出前意识的概念,认为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是那些此时此刻虽然意识不到,但是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不断搜索的情况下,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霍妮(人物)

霍妮(人物)
霍妮
HHW
目录
01人物简介 02主要著作 03主要观点 04人物评价
一、人物简介
卡伦·霍妮(18851952),医学博士,德裔美 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 ,精神分析学说中新弗洛 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霍妮是社会心理学的最 早的倡导者之一,她相信 用社会心理学说明人格的 发展比弗洛伊德性的概念 更适用,是精神分析学说 的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
这是一种拒绝承认冲突的防御机制,表现为否 认和嘲弄道德标准,在社会生活中摆出一副十足的 痞子相,弄不清楚自己实际相信的是什么。这种犬 儒主义可能是有意识的,实则为阴谋权术也可能是 无意识的,他们用表面顺从流行观念来掩饰对道德 的嘲弄倾向。
三、主要观点
(二)基本焦虑与防御机制
以上各种防御机制都是围绕着基本冲突而建立 起来的。霍妮把这整套防御机制体系称为保护性结 构。多种防卫措施可以综合利用,但其作用的大小 是不等的。保护性结构虽然能给人造成一种平衡感, 但它是十分脆弱的。实质上,这种表面的平衡感是 用极大的代价换来的暂时的宁静,它并没有解决冲 突。
三、主要观点
(二)基本焦虑与防御机制
逆众
就是儿童坦然地承受周围的敌意,并有意识或无意 识地决心抗争,企图成为击败对手的强者。
三、主要观点
(二)基本焦虑与防御机制
离众
就是表现为既不归属于谁,也不想与他人抗争,总 是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如特定的空间、玩具、书籍、梦想等)。
三、主要观点
6、捉摸不定。
与呆板的自以为是相反的是捉摸不定。这种人 永远无法固守己见,他们会对自己的言行矢口否认, 或信誓旦旦地说不是那么回事。让这种人去做确切 的报告是不可能的,他们通常在领导面前虚张声势, 在群众面前装腔作势,讲起话来漫无边际,做起事 来颠三倒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妮思想概述摘要]凯伦_ 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是一位著名的美籍德裔女精神分析学家,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先驱。

她和弗洛伊徳一样,从临床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焦虑理论,并且在此焦虑理论上发展了自己独特的神经症理论。

本文将介绍其神经症理论并对其理论进行简要评述。

[关键词]霍妮;基本焦虑;神经症;人格分型;人性[正文]一、基本焦虑霍妮认为社会文化的矛盾所造成的人际关系困难是神经症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我将环境及其困难置于问题的中心。

但在全部环境因素中,涉及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一个孩子成长于其中的人际关系。

”神经症“最终是由人际关系的障碍决定的”。

这种障碍往往首先存在于神经症病人童年的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亲子关系之间。

儿童必须得到成人的帮助才能满足需要,如果父母不能给予儿童真正的爱,就会造成儿童的不安全感。

霍妮将这类父母行为称为“基本罪恶”。

一个儿童的父母如果经常表现出这类行为,就会使儿童产生敌意,霍妮称这种敌意为基本敌意。

这样,儿童就陷入一种既依赖父母又敌视父母的不幸处境之中。

由于无能无助之感,由于害怕,由于敌意所导致的内疚之感等等,使他不得不压抑这种敌意。

基本敌意很容易泛化到整个世界和一切人,使人感到世间的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潜伏着危险。

基本敌意及其压抑使人陷入焦虑,霍妮称之为基本焦虑。

这是一种在内心不知不觉地积累并到处蔓延渗透的孤独和无能之感,一种自觉渺小、无足轻重、无依无助、被抛弃、受威胁的体验,一种置身于一个充满欺诈、妒嫉、怨恨、背叛和荒诞的世界中的感受。

“这种感受是一块随时有可能滋生神经症的肥沃土壤”。

可见,霍妮的焦虑理论还是在精神分析理论框架里,其将焦虑最终归因于童年的亲子关系中。

二、神经症需要由于处于一种被设想为具有的一种潜在敌意的世界中,孩童感到孤独和无助。

其基本焦虑的限制性压力阻止儿童以其自发的真正情感与他人打交道,而且,更主要的是,敌意和焦虑导致更深的不安全感和更深的痛苦,为了减轻这些基本焦虑,不安全感,儿童就会形成一些防御性策略。

这些策略是一些无意识的驱动力量,霍妮称之为神经质需要。

她在《自我分析》一书中,列举了10种常见的神经质需要:1、对友受和赞许的神经质需要。

2、对主宰其生活的伙伴的神经质需要。

3、将自己的生活限制在狭窄范围内的神经质需要。

4、对权力的神经质需要。

5.对利用他人、剥削他人的神经质需要。

6、对社会认和声望的神经质需要。

7、对个人崇拜的神经质需要。

8、对个人成就和野心的神经质需要。

9、对自足和自立的神经质需要。

10、对完美无缺的神经质需要。

上述需要的内容本身并非神经质的,正常人也需要友爱、赞许、伙伴、回避、节俭、权力、声望、成就、完美等等,但神经症的需要盲目地偏执于一种或少数几种,强迫地、无意识地、不由自主地去追求满足,而不能随着现实条件的变化而主动地选择适当的目标。

三、神经症人格于是,由于神经症需要的出现,她开始疏离真我。

除此之外,她还要发展一些人为的,战略的方法来和他人打交道,这些需求迫使他无视自己真正的情感,愿望和思想,即他的真我。

于是霍妮说“他不再是一个追求者,而是一个被迫者”。

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就可能发展出霍妮所谓的“神经症人格”,主要有以下三种:1.顺从型。

其行为方式是接近人的。

这种人对友爱、赞许、伙伴或者将自己的生活限制在狭窄范围内怀有神经症的需要。

主要特征:甘居从属地位,常有一种“我多渺小可怜”的感觉,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强,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他的安全感建立在这种逻辑上:如果我顺从了,那我就不会受到伤害。

2.敌对型。

其行为方式是对抗人的。

这类人对权力、剥削、声望、个人崇拜、成就野心等怀着神经症的需要。

主要特征:将生活视为一场博斗,适者生存,必须控制别人以掌握主动权;一心想超群出众、事事成功以至功名显赫;千方百计利用他人给自己带来好处;好斗但输不起;努力工作但并不真爱工作;压抑感情,不愿为感情而“浪费时间”;彬彬有礼的外表隐藏着老谋深算的狠毒。

他的安全感建立在这种逻辑上:如果我有权力,那就没有人能伤害我。

3.退缩型。

其行为方式是回避人的。

这类人对自足自立、完美无缺怀着神经症的需要。

主要特征:为逃避与他人的紧张关系而离群索居;;保持与他人的距离,不以任何方式与他人发生感情上的联系,好比在自己周围画了一个魔圈,任何人不得侵人;不介入;自立自强;限制自己的需要;凡事力求完善,以避免他人的帮助或指责。

他的安全感建立在这种逻辑上:如果我离群索居,什么也不能伤害我。

在正常人身上,这三种行为方式可以根据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他既能顺从,又能反抗,也能回避,三者相互补充。

但神经症病人缺乏变通的能力,他仅仅运用其中一种来应付一切生活难题。

结果不仅不能克服焦虑,反而陷人更深的焦虑。

四、理想自我神经症需要的出现,使个体有了大量的需求,然而这些需求却在潜意识中逐渐地变为了个体对外界的要求,他认为“他应该被满足这些需求,他应该拥有他所需求的各种的品质和优点”。

但是我们毕竟生活在现实之间。

被当作要求的需求在现实之间往往无法得到满足。

个体体会到了痛苦。

如何消除痛苦呢?个体通过想象发展出了“理想自我”。

霍妮的理想自我指的是:个体凭空在头脑中设想的形象,是不可能实现的纯粹虚幻的形象。

因此又称为不可能的自我。

在理想自我中,个体是各种完美的集合体,靠着想象,靠着理想自我,个体以最轻的努力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即:无法得到的神经症需求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

但毫无疑问,这也带来了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能量的消耗在理想自我而忽略了真实自我的需要,从而失去真我。

但是当安全感和归属感成为首要时,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愿望,就退而成其次了。

五、基本冲突内心冲突是神经症的基本特征。

霍妮将神经症病人在基本焦虑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心冲突称为基本冲突(basic conflict)。

综观霍妮的理论,基本冲突包括三种情形:一是各种神经症需要之间的冲突。

神经症病人为克服焦虑而强迫性地追求一种或少数几种需要,就压抑了其他的需要。

二是对待他人的三种行为方式之间的冲突。

由于神经症病人强迫性地使用一种方式,需要的追求和行为方式的使用都不是自发的合适的选择,这样,其他的需要或行为方式就可能有自发地发挥作用的倾向,而神经症的需要或人格又与它们互不相容,于是有压抑,压抑则导致冲突。

第三种冲突的情形是理想化自我与真实自我和现实自的冲突,其核心是真实自我的建设性力量与理想化自我的阻碍性力量之间的冲突。

为解决自我的冲突,可能形成三种策略:一是自谦,贬低自己、常有失败感、自恨、自卑。

二是夸张,美化自己、有强烈的优越感、自信、好胜。

三是放弃,放弃努力、逃避冲突、习惯于独处。

这三种解决自我冲突的策略分别对应于三种对待别人的行为方式:接近人、对抗人、回避人。

六、治疗观点霍妮的神经症理论是服务于治疗目的的。

从上述霍妮关于神经症的揭示可以看出她对神经症的实质的独特理解。

她认为神经症是焦虑、由对抗这些焦虑的防御策略、由缓和内心冲突的努力等等所造成的心理紊乱,当这种紊乱偏离了特定文化的共同行为模式,就是所谓神经症。

霍妮认为人生来具有实现自己潜能的建设性力量,神经症治疗就在于使病人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潜能,将其天赋中的建设性力量引向自我实现的轨道。

霍妮虽然也使用弗洛伊德创立的诸如自由联想、梦的分析等技术,但使用这些技术主要不是挖掘与性有关的早期经验。

霍妮重视的是早期的亲子关系。

尽管如此,霍妮还是反对夸大早期经验的作用。

霍妮主张把分析治疗集中于病人的神经质需要和人格结构,以帮助病人克服冲突,实现与他人的和谐关系和与自我的和谐关系。

七、评述(一)、霍妮的人性观是性本善论。

她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建设性力量,它促使人们实现自身的潜力。

但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文化的冲突和人际关系的障碍导致了人的神经症,而神经症病人又凭借自身的神经症倾向的驱动发展过程,最终导致脱离真实自我。

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就是“从内部束缚中解脱病人,从而使他自由发展自己的最大潜能”霍妮认为,真实自我的建设性力量与自负系统的阻碍力或者正常发展与要实际证明理想化自我的完美的驱力之间的冲突构成神经症病人主要的或核心的内心冲突,因此,帮助神经症病人认识其神经症倾向及其对神经症发展的影响,帮助他们寻回真实自我,使其建设性力量朝着实现自我的方面发展,就是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

这样,霍妮就一扫了弗洛伊德给精神分析所蒙上的悲观气息。

霍妮的新精神分析取向,无疑给其后继者以极大的影响。

弗罗姆的著作所体现出的浓厚的人本主义气息,可以捕捉到霍妮思想的痕迹。

(二)、在理论定位上,弗洛伊德的理论是生物学定位,霍妮则代之以社会文化定位。

霍妮批判了弗洛伊德的理论过分强调人类行为中的生物学因素而忽视社会与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的倾向。

霍妮在移民美国后的治疗实践中发现,美国人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性欲问题,而是当时美国经济大萧条的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失业、房子、食品等问题,这些问题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导致了人们的神经症。

应用弗洛伊德的生物本能理论显然解决不了当时的治疗问题,这使她认识到造成人们心理冲突的根源主要不是生物本能,而是社会环境。

因此,霍妮说,“弗洛伊德对文化因素的轻视不仅导致了错误的结论,而且极大地阻碍了对导致我们的态度和行为的那些真正力量的理解”。

正是由于霍妮对弗洛伊德强调人的心理的生物学倾向这一基本前提和基本取向的批判,使她的理论和传统的精神分析发生了偏离,也正是由于她的理论的社会文化定位改变了整个精神分析的方向。

但是霍妮在具体分析个体焦虑产生的时候,却将社会文化因素淡化了。

她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只有通过个体环境这过中介才能对焦虑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她最终将个体环境归结亲子关系,这样一来霍妮便削弱了社会文化对基本焦虑所起的作用,因而霍妮并没完全摆脱生物学倾向,因此,霍妮也始终坚持自己的精神分析立场。

(三)、霍妮的神经质理论,是基于她的基本焦虑理论而发展起来的。

她指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患者所追求的都不是外在的财富、权势或地位,而是一种安全感,以抵消敌意环境造成的无助和孤独。

在笔者看来,她对人性的看法是极其深刻的。

在所有的神经症人格和神经症患者,其人格和症状的发展无不是基于“安全感”为始发点。

个体正是因为为了寻求“安全感”,进而得到“归属感”等更高层次需要,才建立起自己的防御机制,利用种种防御策略以保存自己。

这种人的“自我保存性”,是所有个体发展自己,进而表现出自己独特人格类型的根本动力。

[结束语]作为新精神分析的先驱,霍妮以极大的气魄和胆识对弗洛伊德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了挑战。

她从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微观的个体环境中去寻找的焦虑的根源,把环境的作用提高到首要地位。

她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包括“基本焦虑”,“神经症需要”,“理想自我”等基本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