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合集下载

不同时间点肠内营养支持联合清胰汤对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因子的影响

不同时间点肠内营养支持联合清胰汤对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因子的影响

2020年第33卷第4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临床多发的自限性急腹症之一,其中约20%的患者最终发展为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SAP 的高发病率、严重并发症和治疗费用不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1]。

目前,治疗SAP 的方法主要有抗炎、液体复苏、纠正酸碱失衡、抑酸抑酶治疗等[2-3]。

研究发现,肠内营养联合中医药治疗SAP 效果显著[4],然而肠内营养干预的时间点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时间点肠内营养支持联合清胰汤治疗SAP 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在秦安县人民医院就诊的92例AP 患者,按就诊不同时间点肠内营养支持联合清胰汤对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因子的影响郭守强秦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甘肃秦安741600[关键词]目的:比较不同时间点肠内营养支持联合清胰汤对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因子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将92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A 、B 、C ,每组23例。

观察组A 、B 、C 均给予常规治疗,且观察组A 于入院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同时以清胰汤浓缩后经鼻肠管注入,50mL/次,每日2次;观察组B 及观察组C 分别于入院前2天,第3天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各组均连续用药2周。

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淀粉酶及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和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

结果:观察组A 、B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D4+观察组A 、B 、C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8+、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 ,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观察组A 、B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观察组A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清胰汤和肠内营养序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

清胰汤和肠内营养序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

清胰汤和肠内营养序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许兆龙;龚双庆;田兴梦;杨文坤;龚兵【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38)8【摘要】目的:探讨清胰汤和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肠外营养治疗,治疗组采用清胰汤和肠内营养序贯治疗.观察2组患者腹部症状及体征,记录肠功能恢复时间,观察胰周脓肿/假性囊肿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分别于入院24 h内及治疗后7 d、14 d,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检测,并行上腹部CT检查,评定CT严重度指数.结果:治疗组肠功能恢复时间、血常规WBC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7 d、14 d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评分和CT严重度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胰汤和肠内营养序贯治疗,明显促进病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总页数】3页(P987-989)【作者】许兆龙;龚双庆;田兴梦;杨文坤;龚兵【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23医院,普外科,安徽,蚌埠,233015;解放军第123医院,普外科,安徽,蚌埠,233015;解放军第123医院,普外科,安徽,蚌埠,233015;解放军第123医院,普外科,安徽,蚌埠,233015;解放军第123医院,普外科,安徽,蚌埠,233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6.1【相关文献】1.肠外、肠内营养序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 [J], 周明生;陈洁2.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J], 王如意;昝建宝;何承龙;苗祥3.序贯性肠内营养在重症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黄涵4.序贯性肠内营养在重症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汪海滔;陈伟鹏;邓惠森5.序贯性肠内营养在重症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汪海滔;陈伟鹏;邓惠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效果分析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效果分析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共76例,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8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手段基础上,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方法;观察并记录患者体内血清淀粉酶、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38例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方法后,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两组组患者体内血清C反应蛋白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时,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清胰汤;肠内滴注;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重症胰腺炎作为临床常发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治疗难的特点,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极易引起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临床上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生发生率与死亡率,具有良好的疗效。

本文选取7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方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共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

观察组50例患者包括男性20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为20-68岁,平均年龄为(36.2±8.5)岁,有16例患者有暴饮暴食史,13例存在高血脂症状,9例有嗜酒史;对照组患者包括男性22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为21-70岁,平均年龄为(39.5±8.2)岁,有17例患者有暴饮暴食史,11例患者有高血脂症状,10例患者有嗜酒史。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成功要素与注意事项
成功要素
合理的营养制剂选择、适当的输注方式和速度、密切监测患者反应和调整治疗方 案等。
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不耐受或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输注速度或方式;同 时注意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化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5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 肠内营养治疗的未来 展望
肠内营养的输注方式与技巧
口服给药
对于能够耐受口服进食的患者, 可选择口服给予肠内营养制剂。
管饲给药
对于无法口服进食的患者,可通过 鼻胃管、鼻空肠管或胃造瘘术等方 式进行管饲给药。
输注技巧
在输注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 原则,从低浓度、低剂量开始,逐 渐增加浓度和剂量,并密切观察患 者的反应。
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与护理
特点
发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常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 多器官功能衰竭。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01
02
03
胰酶激活
是SAP发病的起始因素, 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
炎症反应
胰酶激活后,炎症介质大 量释放,引发全身炎症反 应综合征。
肠道屏障功能受损
炎症反应和肠道缺血导致 肠道黏膜受损,细菌和内 毒素易位。
THANK YOU
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新型肠内营养制剂
01
研发更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代谢特点的营养制剂,提高肠
内营养的吸收效果。
肠内营养输注技术的改进
02
探索更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输注方法,如经皮内镜下胃造瘘
术等。
免疫营养物质的添加
03
研究添加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营养物质,如精氨酸、鱼油等,
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临床经验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李静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 titis,AP)是由胰外因素诱发,启动胰腺的自身消化、胰腺腺泡破坏和胰腺细胞坏死的急性化学性炎症。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 ild acu te pancreatiti s,M 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前者约占80%,呈自限性;后者约占20%,需要长时间的治疗,且病死率高达30%~50%[1],是目前急腹症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SAP发生后,患者可迅速出现机体的超高代谢、全身内环境紊乱、免疫功能减退和营养不良。

有效的营养支持关系到脏器功能的恢复和维护,同时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因此营养支持是S A P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对SAP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西平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对32例SAP患者早期实施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entera l nutr i ti on,EN),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共收治S A P患者64例,男46例,女18例,年龄24~67岁,平均46岁。

入院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诊断标准[2],其中暴饮暴食及饮酒者21例,胆源性胰腺炎19例,高脂血症13例,无明显诱因者11例。

入院情况多为上腹部突发持续性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征,腹胀64例,发热7例,恶心63例,呕吐57例,黄疸5例,血尿淀粉酶增高59例,抽出血性腹水46例。

未见两侧胁腹部皮肤改变(G rey Turne r征)及脐周皮肤蓝色改变(Cull en征)。

64例患者APA C HE 评分均 8分,Ba lt haza r CT 2级。

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

2 方法:两组均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措施[3],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肠麻痹解除后早期进行E N。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疗效观察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疗效观察

【中医药研究】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疗效观察唐 悦,徐方方,辛国秋(重庆北碚区中医院,重庆 400700)【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㊂方法:选取9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㊂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㊁血清淀粉酶变化情况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血清淀粉酶未发现明显差异,对比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㊁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治疗重症胰腺炎疗效显著㊁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一定安全性,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推广应用㊂【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清胰汤;急性重症胰腺炎doi: 10.3969/j.issn.1672-0369.2015.09.050中图分类号: R657.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5)09-0092-02 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急性胰腺炎中较为凶险的一种,病因复杂且并发症较多,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㊂据不完全统计,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在14%以上,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㊂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有效的早期SAP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及并发症几率的重要方式[2]㊂本次研究随机选取9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3年5月北碚区中医院接诊的9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㊂观察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1 ~78岁,平均48.2±2.1岁,19例存在暴饮暴食史, 14例具有高血脂症,12例具有嗜酒史㊂对照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22~79岁,平均48.7±2.3岁,21例存在暴饮暴食史,15例具有高血脂症,9例具有嗜酒史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本研究具有可行性㊂研究目的已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㊂1.2 方法1.2.1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疗法,对患者使用抗生素㊁胃肠减压㊁抑酸㊁禁食以及肠外营养等基础治疗㊂1.2.2 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同时进行血管导管X线造影,在透视下进行插管,将鼻孔外部20cm的营养管弯折后固定于鼻尖处,如若在1~2d内营养管可达到空肠上段则证明营养管完全置于空肠内,此时可进行外部固定,以防脱落㊂利用营养管向患者胃部灌入清胰汤,药方:白芍㊁柴胡各15g㊁大黄10g㊁延胡索㊁黄苓㊁胡黄连㊁芒硝㊁木香各9g;2次/d,100ml/次㊂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主要比较并发症发生几率㊁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等;观察并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测指标,主要比较血清淀粉酶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㊂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㊁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㊂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n(%)]组别例数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几率死亡率对照组4519.4±3.412(26.7)9(20.0)观察组4527.7±4.23(6.7)2(4.4)统计值t=10.303x2=6.480x2=5.074P<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指标的对比 两组患29者治疗后对比血清淀粉酶未发现明显差异,对比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㊂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对比[n (%)]组别例数血清淀粉酶血清C 反应蛋白对照组4586.4±13.474.2±5.3观察组4574.7±14.273.4±6.1t 4.1090664P<0.05>0.053 讨论近年来,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㊂导致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全身炎症反应造成急性呼吸窘迫症,患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从而致使患者死亡[3]㊂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较为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全胃肠外营养,但该疗法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肠道多功能衰竭㊂相关研究显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几率,促进肠道蠕动[4]㊂中医认为,急性重症胰腺炎属于脾心痛㊁结胸的范畴,主要是因情志郁怒㊁外感六淫等所致病邪阻滞津管㊂中医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疗效较好,例如清胰汤㊁大承气汤等,中医有 禁食不禁中药”的说法,主要强调 六腑以通降为用”的作用[5]㊂清胰汤具有理气疏肝㊁化瘀止痛的功效,该汤剂可以起到调剂患者肠胃蠕动㊁保护肠道粘膜㊁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从而促进了胰腺功能的早日恢复㊂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了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㊂该种给药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药物对于胃肠粘膜的刺激,降低胃酸及胰液的分泌,从而保证胰腺得到充分的 休息”㊂中药制剂还可起到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提高胃肠免疫功能㊂综上所述,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治疗重症胰腺炎临床疗效显著㊁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不仅具有一定安全性,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㊂参考资料[1] 陈道华.空肠营养联合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评价[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8):63-64.[2] 黄孝金.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评价[J].现代养生,2014,21(7):41-42.[3] 鲍鸿斌,张宪峰,形宏利,等.空肠营养联合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7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4,36(2):242-243.[4] 卢杰夫,黎波,彭卓嵛,等.早期空肠内营养联合中药肠内滴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麻痹的改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12):1257-1262.[5] 路德荣,张帮杰,顾世玉,等.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7):535-536.(收稿日期:2014-11-21)编辑: 赵学征(上接第85页)3 讨论目前最常用诊断AP 的检测指标是S-Amy,AP发病后2~12h 内即可检测到S-Amy 明显升高,U-Amy 也会较明显的升高[3]㊂本研究中,AP 组与非AP 组和对照组患者比较,S-Amy 和U-Amy 均明显升高,两者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较为乐观㊂由于并非只有胰能合成淀粉酶,因此有报道仅通过S-Amy 和U-Amy 水平来诊断AP,是不可靠的[4]㊂另外有研究表明,发生胰腺炎时,腺泡细胞破裂只是其中的LPS 分泌剧烈增加,并进入血液循环,更易检测到LPS 水平变化,与本研究中LPS 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相符㊂CRP 是具有代表性的急性时相蛋白,直接参与炎症过程,作为炎症反应的标志物,正常机体中CRP 的含量很少;当机体发生炎症时,CRP 水平才急剧升高[4]㊂因此,本研究中,AP 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CRP 差异非常明显,但AP 组患者与非AP 组的CRP 水平相当,因此CRP 对早期诊断AP 的作用不大,但可以通过其监测AP 病情程度㊂综上所述,S-Amy㊁U-Amy㊁LPS㊁TAP 以及CRP 的水平检测,有利于临床医生预知AP 病变的严重程度,从而给予相应治疗㊂参考文献[1] 刘柏林,龚杰,方艳秋,等.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生化检测指标评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0):1850-1852.[2] 王燕,郭婧澜,常欧,等.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265-266.[3] 田甜,王金良.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志物的现状与展望[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4,29(1):4-5.[4] 陈旻湖.急性胰腺炎的诊断[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1):730-731.(收稿日期:2014-12-08)编辑:江洪39。

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效果研究

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效果研究

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场内营养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观察组采取早期场内营养,对照组采取延迟肠内营养。

观察对比两组ALB(白蛋白)、TP(血清总蛋白)、CRP(C反应蛋白)等指标变化水平以及住院时间、尿淀粉酶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等。

结果:经治疗,观察组ALB、TP、CRP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显著,且P<0.05;而观察组住院时间、尿淀粉酶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短,且P<0.05。

结论: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且可有效缩短其住院时间,从而促使其更快康复,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场内营养;治疗效果在临床外科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具有病死率高、并发症多、病情急等特征【1】。

相关数据显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高达20%左右【2】。

有研究显示,在临床治疗此类患者的过程中,采用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能调节其肠内菌群平衡,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2】。

而肠内营养治疗的时机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因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即对早期场内营养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23-70岁,平均年龄为(36.23±5.19)岁。

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24-72岁,平均年龄为(35.81±6.03)岁。

两组基础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入院后,两组首先接受综合治疗,即包括常规治疗如纠正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抗休克、抗感染、呼吸支持、胃肠减压、吸氧、禁食等;抑制酶活性,如制酸剂、生长抑素、H+质子泵抑制剂;长期营养支持治疗,通过中心静脉、外周静脉实施。

清胰汤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0例

清胰汤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0例
院费用等 。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清胰汤 ;肠 内营养 ;肠外 营养 中图分 类号 :R 2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 7 — 9 X2 1)4 0 3 0 6 4 4 0 (0 20 — 0 — 2 4
重症 急性 胰腺 炎 ( A S P)是 临床 上 常见 的急 腹 症 ,是指 多 种病 因 引起 的胰 酶异 常激 活 和释 放导 致胰 腺组 织 自身 消化 ,以及 多种促 炎 性 细胞 因子 过度 释放 引起 细胞 因子 连锁 反应 ,同时免 疫 系统 的参与 和凝
质 ,至患者病情好转能进食水后停止T N P 。治疗组早期加用中药清胰汤胃管注入或保 留灌肠。清胰汤组
成 :柴 胡 3g 0 ,金银 花 3 ,枳 实 1 ,黄芩 1 ,连 翘 1 ,蒲公英 1 ,黄连 1 ,木香 1 ,延 胡索 6 0g 2g 5g 2g 2g 2g 0g g ,桃 仁 9g ,厚J, g f6 ,丹 参 1 ,大黄 9g( [ 2g 后下 ),芒硝 9g( )。以上方 为基础 并结 合 中医辨证 和个 冲
血 、纤溶 和 激肽 等 系统 的介入 所 致 的急 性 炎症 反 应…,为探 讨 中药清 胰 汤在 重症 急 性胰 腺 炎 ( A S P)中
的治疗 效果 及 应用 价值 ,将 于2 1年4 至2 1年 4 唐 县人 民医 院收治 的6 例S P 00 月 02 月 0 A 患者 按是 否接 受 清胰
A A HE - 评分 ≥8 P C —I I 。
13 治疗方 法 .
6 例S P 0 A 患者均常规给予禁食水 、胃肠减压 、奥 曲肽 或生长抑素善 宁抑制胰 酶分 泌 、补液抗休 克、调整维持水 电解质酸碱平衡 、预 防感染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全 胃肠外 营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畸形 其 中有产 生左 向右分流 的冠脉一 状静脉 瘘 . 冠
冠脉一 心房 瘘 . 右 冠脉一 右心 室瘘 . 脉一 动脉瘘 和 冠 肺 左冠脉 异常起 源于肺 动脉 .不产生左 至右 分流 的冠
p yi oy a dciia rlvne Cruai ,0 2152 ) 4 9 hs lg, n l cleeac . i l o 2 0 , (0: 4 o n c tn 0 2

4 ・ O
汀 西 医药 2 0 年 1月 第 4 09 4卷 第 1 J n i dcl o r a a 0 9 o. .o1 期 i gx ia J un l n 2 0 , 1 4N . a 7岁 反 既往无 高血
压病 、 尿病 、 糖 冠心病 及血脂 异常等病 史 。为 明确冠
脉情 况行冠 脉造 影检查 穿 刺右 桡动脉 后 , 入 6 置 F
或 动脉瘤 、 发育不 良、 如 、 内冠脉 肌桥) 缺 壁 和分支 异 常等: 4 冠脉 问异常交 通 。冠脉解 剖变异较 为复 () 杂. 对于正 常 、 常变异 和异常冠 脉的定 义 尚没有 统 正

血管鞘 . 肝素化 2 0 u 造 影结果 , 00 。 左冠 粗大 , 支发 旋
达 , 腔无 狭窄 , 管 管壁 光 滑 ,I 3 , 用 右冠 造影 T MI 级 后 导管 反复寻找 右冠均 未成功 . 再用 6 F猪 尾导 管行升
的标准 :一般说 来任何 罕见 的冠脉模 式均可视 为 1 %根 据 冠 脉 畸形 可 能 产 生 的 临 床 后果 . a a a a Y m n k 等将其分 为“ 良性 和有潜 在危 险” 2类 R gt l等1 i ei 2 al 1
性 冠 脉造 影 和 升 主动 脉 根 部 造 影 能 显示 冠 脉 的 起
口. 晰显 示 出右冠 走 形 。 管壁 无 明显 狭窄 . 壁 清 其 管 不规则钙 化 , I 3级 。 TMI 造影 结论 : 右冠开 口异 常( 开
口于 左 冠 窦 )
2 讨论
源. 引流部位 , 分流量 , 有无侧 支形 成 . 是确 诊冠脉 畸
异常进 行分类网
无 明显狭 窄 . 壁 稍僵 硬 ,I 3级 , 管 TMI 后用 右 冠 造 影
导 管反复 寻找右冠 . 能模 糊显示 出右冠 影像 . 但右 冠
造影 导管不 能 到达右冠 开 1处 . : 3 考虑右 冠开 口异 常 .
用 6 F猪尾 导管 行 升 主动脉 根 部造 影 .左 冠显 影 清 晰。 同时见 右冠 显影 , 其 开 1于左 冠 状窦 , 和 左 且 : 3 但 冠 脉不 为同一开 1 再 用左冠 造影导 管寻找 右冠 开 : 3
冠 脉畸形 常没有 明显 的症 状 .有 些患 者在体 检
时胸前 有连续性 杂音被 误诊 为动脉导 管未 闭 、主动
脉窦破 裂等 . 胸痛者 被误诊 为冠心病 . 注意鉴别 有 应 诊断 多普勒二 维超声 心动 图能显示 异常 的冠脉 扩 张 . 红 色血 流 信号 穿 过 其 中。 人 瘘 管 接触 的心 有 进 腔 , 右( ) 对 左 冠脉一 房室瘘 的诊 断有一定 价值 选 择
异 常 . neii A gl 等认 为在 普 通人 群 的发 生率 应 小 于 n
主动 脉根部 造影 .左冠显影 清 晰 .但仍 未见 右冠显
影 。造影结论 : 右冠 缺如 。 病例 2 男 .4岁 。反 复胸 闷气 逼 3个 月加 重 1 , 6 周。 既往有 糖尿病 高血压 病等病 史 。 为明确冠 脉情况 行冠 脉造影 检查 。 穿刺右桡 动脉后 。 置入 6 F血管鞘 , 肝 素化 3 0 u 0 0 造 影结果 , 主干前 降支 回旋 支管 腔 左
则 细分 为 “ 良性 、 有临床 意义 、 高危 和极高危 ” 4个 临
床等级 新近又 有学者 根据冠脉 造影特 征将冠 脉 畸
形 划 分 为 7种 解剖 类型 . 提 出与上 述 临床分 级相 并
结 合 的分 类方法[ 由于冠 脉畸形病 理生理 机制及其 3 1
临床意 义 尚未完全 阐明.临床 分类 或分 级方法 缺 乏 充分依 据 .近 年来 多数 研究倾 向于仅 以冠 脉解剖 学
casf ao . a HerJ 0 3 () 0 lsict n h l a _ 0 , 5: 5 i i t 2 4 3
[] Ri t lGLR g tl . o g ntl oo aya eya o l si te 3 g e i , ia l G C n e i rn r r r mai n h a l ei ac t n e
形 的重 要 手 段
参 考 文 献
【】 gl i , lsoJ ,lm SC rnr n m ls ic e c, a o 1 n en Ve c AFa m .oo a ao ai :ni ne pt — i P a y e d h
冠 脉的异 常起源 和沟通是 少见 的先天性 心血 管
脉一 左心 室瘘或左 心房瘘
按 A gl i 报告 的方法 . n e n 等… i 根据 解剖 学特 征分 为 以下类 型 : 1 冠脉 起源 和 分布 异 常 . () 包括 左 主干 缺如 、 冠脉开 口位置异 常 ( 括起 源于 对侧冠状 窦或 包 无冠窦 、 起源 于主动脉或其他 动脉 ) 单支冠 脉 :( ) 和 2
[] Rgtl LRgt lGC n ei l oo ayatr a o l s:h t 2 ia lG ,i e i .ognt rnr r y nmae w a ei a l ac e i
we k o n a a e t e r r p s l f r a n w ln c l n w a d wh t we h v o l a n A p o o a o e c i i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