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衬钛换热器制造方法——【石化行业获奖 QC成果展示】
qc活动成果获奖报道

QC活动成果获奖报道一、活动概述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我公司于XXXX年XX月启动了QC(质量控制)活动。
本次活动以“精益求精,品质至上”为主题,旨在通过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产品质量。
二、成果介绍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组织和实施,我们的QC小组在本次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具体如下:1. 在质量目标达成方面,小组通过实施一系列改进措施,使产品合格率提高了XX%。
2. 在成本降低方面,小组优化了生产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为公司节约了成本XX万元。
3. 在效率提升方面,小组成功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产能XX%,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4. 在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方面,小组成员紧密合作,不断创新和进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三、团队介绍本次QC活动的核心团队由来自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包括生产、技术、品质管理等领域的精英。
他们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推动质量改进的中坚力量。
四、实施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问题分析:小组成员通过现场调查和数据收集,深入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2. 制定对策:针对问题症结所在,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实施计划。
3. 实施改进:按照既定计划逐步推行改进措施,确保落地执行。
4. 效果确认:对改进措施进行跟踪评估,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5. 标准化:将成功经验和方法标准化,形成长效机制。
五、问题解决与创新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跨部门协作:打破部门壁垒,加强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解决问题。
2. 引入新技术:积极引入新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培训与指导:组织专业培训和指导,提升员工技能和素质。
4. 创新思维:鼓励小组成员发挥创造性思维,提出新颖、有效的解决方案。
大庆石化成功制造高通量换热器

大庆石化成功制造高通量换热器
金秋
【期刊名称】《化工装备技术》
【年(卷),期】2011(32)6
【摘要】今年10月10日,经专业部门鉴定,由大庆石化公司机械厂加工制造的高通量换热器符合各项技术要求,并成功运往四川石化公司。
这标志着大庆石化高效换热器制造跨入国内先进行列,成为中国石油首家掌握此设备制造核心技术的生产厂家。
【总页数】1页(P5-5)
【关键词】大庆石化公司;高效换热器;加工制造;高通量;生产厂家;设备制造;中国石油;机械厂
【作者】金秋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221.212
【相关文献】
1.为企业创效4600余万元大庆石化成功回炼催化油浆/抚顺石化污水中『捞金』/辽阳石化俄油加工技术获奖 [J],
2.大庆石化高通量换热器制造成功 [J],
3.高通量换热器研制及在大型石化装置中的节能应用 [J], 黄波涛
4.高通量换热器研制及在大型石化装置中的节能应用 [J], 徐宏;戴玉林;夏翔鸣;刘京雷;徐鹏
5.大庆石化制造成功特种材料高压换热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石化优秀QC成果《大罐三级取样装置》的研制

文化程度
硕士 技校 大学 大学 大学 技校 大学 大学 大学 大学 大学 大学 大学 大学 大学 大学 大学
职务(职称)
高级工程师 工 人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工 人 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技 师 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高级工 助理工程师
组内分工
实现在储罐外 底部位置处, 完成大罐三级 样位置的任意 选择。
埕东、 陈南站
刘 青 周玉军 宋玉江
2
液位控制
研制“多位旋转一通阀”。将三根不同高度导管内 的介质在分别进入多位旋转一通阀后,通过对阀体 内对位调节汇流板的调节,实现各导管介质在阀体 内切换自如,并从出口流出。
2008.3 -4
埕东、 陈南站
取样操作26分钟,环卫处理10分钟,整套取样操作共耗时41分钟。
选 题 理 由
不仅费时、费力,且安全性差,特别是在雨雪天气,上罐取样 者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
工具准备 3分钟 爬大罐 2分钟 取样 26分钟 环卫处理 10分钟
41分钟
因此寻求一种新型的取样方式是我们小组急 需解决的问题。
小组成员召集会议,运用头脑风暴法, 集思广益,提出了下面三个课题供选择
韩 春 勇 2 4
郭 靖 华 3 3 4
董 明 2 2 5
赵 英 军 3 3 5
合 计 27 38 49
选择
方案三
√
5
针对各部位制定方案,并进行评估及优选
二
序号 内 容
液 位 控 制 部 分
优 点 缺 点
方案一
采用钢管,在三级取样位置开孔,分别控 制取样。 采用三根钢管,分别固定在三级取样位置 处,由“多位旋转一通阀”对取样高度进 行自由控制,完成各层位取样。 方 案 评
石油化工企业qc成果报告

石油化工企业qc成果报告1.引言1.1 概述石油化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QC)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对企业的发展和声誉具有重大影响。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石油化工企业在QC方面取得的成果,以期为行业内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为石油化工企业的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连接方式。
此外,还可以提及文章结构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展示qc成果报告,为读者提供清晰的阅读导航,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总结石油化工企业在质量控制领域取得的成果,并分析这些成果对企业的意义。
通过对QC成果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和建议。
同时,通过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可以为石油化工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进步提供指导,促进企业的持续改善和发展。
2.正文2.1 qc成果1石油化工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其中,我们对产品质量进行了全面的管理和监控,通过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措施,取得了以下成果:首先,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我们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监控,确保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原材料的质量把控。
从原料采购到加工使用的整个过程,都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
另外,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和检测,确保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都符合质量标准。
通过以上的努力,我们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产品质量稳定,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企业形象得到了有效提升。
石油企业QC成果-提高常减压加热炉热效率

设备/项目
年份
常压炉热效率
减压炉热效率
常压炉烟气氧含量
减压炉烟气氧含量
常压炉外壁温度
减压炉外壁温度
烟气排烟温度
单位
% % % % ℃ ℃ ℃
编制人:何爱明
2002
总公司标准
83.5
≥86
83
≥86
3.3
1-3
3.42
1-3
71
≤50
73
≤50
255
≤180
编制时间:2003.3
差值
2.5 3 0.3 0.42 21 23 75
烧 管 体 体理
器 炉 漏 隔粗
效 管 风 热放
率 积 。 保、
低灰
温操
。积
效作
盐
果不
结
差到
垢
。位
严
。
重
。
通过QC小组讨论,制定出下列对策表。
序号 影响因素
现状
对策
目标
负责人
1
燃烧器效 率低
燃料燃烧不完全,油嘴易漏油、 结焦、堵塞,火焰刚性和抗风干 扰能力不强,燃烧不稳定。油嘴 燃烧率在95%,气嘴孔易烧结或 烧穿、CO的含量高。
表3-1:加热炉热效率、烟气氧含量、加热炉外壁温度、烟气排烟温度参数统计表
设备/项目
年份 单 位
常压炉热效率
%
1997 82
1998 83
1999 82
2000 83
石油企业QC成果-提高常减压加热炉热效率

目录
• QC小组概况 • 问题分析 • 解决方案与实施 • QC成果评价 • 总结与展望
QC小组概况
01
小组简介
小组名称:提高常减压加热炉热效率QC小组 成立时间:XXXX年
成员构成:来自生产、技术、管理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共计XX人。
小组活动历程
现状调查
当前常减压加热炉热效率较低, 能源消耗大,成本高。
02
加热炉运行过程中存在燃料燃烧 不充分、热量散失严重等问题。
热效率低的原因分析
01
02
03
燃料燃烧不充分
燃料与空气混合不均匀, 燃烧温度低,燃烧时间短。
热量散失严重
加热炉保温材料老化、破 损,炉体散热面积大,热 量散失严重。
操作不当
操作人员对加热炉性能了 解不足,操作不规范,导 致热效率低下。
提高热效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
提高加热炉热效率可以降低能源 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 经济效益。
可行性
通过改进燃料燃烧方式、更换保 温材料、加强操作培训等措施, 可以有效提高加热炉热效率。
解决方案与实施
03
改进方案制定
确定目标
01
明确提高常减压加热炉热效率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
分析现状
02
对常减压加热炉的运行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影响热效率的
关键因素。
制定措施
03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包括优化加热炉结构、
改进操作方式、加强设备维护等。
改进方案实施
组织人员
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实施 改进方案。
培训人员
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掌 握改进方案的具体操作和要求。
油品车间QC小组成果20140410

男
男 男 男 男
本科
高级工 本科 高中 高中
160
100 100 100 100
设备管理
安全管理 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
设备员
安全员 工艺员 段长 段长
表二:小 组 活 动 计 划
•阶 段 •活 动 计 划 •13年2月 •课题选定 •现状调查 •目标设定 •原因分析 •制定对策 •实施对策 •计划 丁杰 张金祥 •13年3月 •时 •13年4月 间 •13年5月 ~7月 •13年7~ 8月 •13年9~ 11月 •负 责 人 •地 点
(二)经济效益
2013年QC小组活动,总结出比较完善的降低原油码头蒸汽耗量的措施,为 今后的节能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这对于岗位员工、管理人员都是一次很 好的学习与提高的机会,增强了车间管理人员与岗位员工之间的凝聚力, 较大提高了员工间的工作协条能力和遇事处臵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加速了蒸汽管网改造,明确了原油码头加温系统蒸汽流量 计的添臵,将码头油船加温、卸油信息及时反馈到船舶调度室,协助物流 部对优质蒸汽胶管进行了精心选用,岗位员工的节能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使原油码头的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由统计数据得出:去年七、八两个月原油上岸87908吨,蒸汽耗用8315吨, 吨原油上岸蒸汽耗用量为8315∕87908=0.095t;今年七、八两个月原油上岸 91213吨,蒸汽耗用7218吨,吨原油上岸蒸汽耗用量为7218∕91213=0.079t。 则 2013年七、八月份原油上岸与2012年同比节约蒸汽(0.095-0.079)×91213 =1459(吨),实现了今年年初制定的原油码头加温系统蒸汽耗量比去年降 低500吨以上的目标(见图四) 。
责任人
王建军 张金祥
创新性说明书

扬子石化年产55万吨对二甲苯项目创新性说明书浙江大学怦然心动团队李盛巧、喻虹羽、王挺、王啸、蓝佳龙1.工艺流程1.1 三联工艺本项目混合芳烃原料中苯含量为16.07%(wt), 甲苯含量为37.13%(wt), 碳八芳烃含量为37.05%(wt), 重芳烃含量为9.75%(wt), 为综合利用原料中甲苯及重芳烃, 以及碳八芳烃中的间二甲苯、乙苯, 采用甲苯歧化及烷基转移-异构化-甲苯甲醇烷基化三联工艺, 如图1.1所示。
混合芳烃经过三苯分离工段得到苯产品、甲苯、碳八芳烃及重芳烃。
重芳烃和37.4%的甲苯进入甲苯歧化及烷基转移工段, 剩余62.6%的甲苯与甲醇进入甲苯甲醇烷基化图1.1 三联工艺流程图工段, 高选择性的生产对二甲苯。
异构化工段中的碳八芳烃中对二甲苯浓度为41.2%(wt), 通过吸附分离得到对二甲苯产品, 并通过精馏分离得到邻二甲苯产品, 乙苯和间二甲苯则通过异构化反应, 增产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
异构化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产物粗对二甲苯中对二甲苯浓度达到98.02%(wt), 采用熔融结晶工艺进行分离得到对二甲苯产品。
以下是本项目生产对二甲苯能耗的详细说明。
表1.1 单位对二甲苯能耗表1.2甲苯甲醇烷基化工艺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以甲苯和甲醇为原料, 转化为1吨对二甲苯所需甲苯质量小于1吨, 而甲苯歧化所需甲苯量则为2.5~2.8吨, 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大大提高了甲苯的利用率。
且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中对二甲苯选择性达98%, 只需通过简单的一级结晶即可获得高纯度的对二甲苯产品。
副产物少, 降低了二甲苯分离、异构化、吸附分离等单元的规模, 节省操作费用。
工艺尾气中富含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 其质量分数超过85%, 可回收至总厂经过乙烯装置回收其中的低碳烯烃。
工艺排除液中甲醇浓度378.1PPM, COD为540mg/L,符合扬子石化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1.3热泵精馏异构化工段邻二甲苯塔(T-401)用于从碳八芳烃中分离对二甲苯, 塔顶塔底温差小, 仅为22.71℃, 且塔顶塔底温度跨传热夹点, 故采用塔顶气相压缩式热泵精馏进行节能设计, 模拟流程图如图1.2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
钛在国防军事、医疗和化工领域等方面应用广泛,利用钛的抗蚀、热导率和强度的性能优势,可制成的钛冷凝器和热交换器已在化工部门广泛应用。
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承接了3台衬钛换热器(如图一),为首次整体制造,其制造要求和难度也是空前,目前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我公司对其结构特点、衬钛管板的加工及整体制造难点作了攻关,解决了制造过程中的加工工艺以及铆工制造上的难题。
图一衬钛换热器制图人:沈照裕制图时间:2014年3月7日
这次我公司制造的是炼油四部II套常减压装置常顶换热器,规格为BEM1200-0.48/2.35-635-6/19-I,其技术特性见下表:
1
二、小组概况
201443
1
表二小组简介制表人:毛昀制表时间:2014年3月11日
三、选题理由
我公司是以检维修为核心、设备制造为主导业务的企业,公司改制后谋求发展就必须立足镇海炼化公司的基础上,加快了向市场化靠拢的步伐。
本次QC针对衬钛换热器制造的创新能扩大公司业务承接的范围,也有利于公司自身制造素质能力的提高。
1
1
图二 选题理由 制图人:毛昀 制图时间:2014年3月20日
确定课题:
承接的炼油四部II 套常减压装置常顶衬钛换热器,材质及结构特殊,目前尚无整台制造的业绩,因此设计制造难度较大。
衬钛换热器在国内的应用仍然较少的主要原因是制造中有几大难点:管孔精度要求高,管孔应严格与轴线垂直,其垂直度允差为60μm ;钛管与钢管贴合率控制难度大。
根据以上情况,QC
小组成员决心通过创新的方法,确立衬钛换热器制造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