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基础题型练习—《三角函数》

高中数学基础题型练习—《三角函数》
高中数学基础题型练习—《三角函数》

《数学》必会基础题型——《三角函数》

题型1: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 公式:180180

x x x x π

π

=?

=?

o

o

1.把下列角化为弧度制:

(1)210o ,(2)252-o ,(3)155o ,(4)235-o ,(5)315o ,(6)500o 2.把下列角化为角度制:315π(),3(2)8π,53π(3),3(4)10π

-

,(5)1.5,(6) 2.3- 特殊角对应关系:180π=o

圆心角l r α=,弧长l r α=?,1

2

S lr =扇形 【注意:公式中的角必须是弧度制】

3.已知弧度数为2的圆心角所对的弦长也是3,求这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

4.已知一个扇形的圆心角是120o ,半径为8,求它的弦长、周长和面积。

5.已知扇形的周长为8,圆心角为2,求该扇形的半径、弧长和面积。

题型3:三角函数的定义

(,)P x y 是角α的终边上的点,r =sin y r α=,cos x r α=,tan y

x α=

6.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2,4)-,求sin ,cos ,tan ααα。

7.已知角β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4)x ,且3

cos 5

β=-,求cos ,tan ββ。

8.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3,4)-,求sin ,cos ,tan ααα。

9.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4,)x ,且3

sin 5

α=-,求cos ,tan αα。

题型4:判断三角函数的正负 10.(1)已知sin 0cos 0θθ<>且,则θ是第 象限角。 (2)已知sin cos 0θθ>,则θ是第 象限角。

(3)已知cos 0tan 0θθ<>且,则θ是第 象限角。

题型6:同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αα+=,tan cos αα

= 11.已知α是第二象限角,且2

sin 3α=

,求cos ,tan αα。 12.已知α是第四象限角,且3

cos 4α=,求sin ,tan αα。

13.已知α是第三象限角,且4

tan 3

α=,求sin ,cos αα。

14.已知α是第三象限角,且1

sin cos 5

x x -=-,求sin cos x x 和sin cos x x +的值。

15.已知tan 3x =,求sin cos 2sin cos αααα+-①,22

3sin cos 2sin cos αααα

-②,22

sin 2cos x x -③

题型7:诱导公式

sin()sin αα-=-①,cos()cos αα-=,tan()tan αα-=【正角与负角的转化】 sin(2)sin k παα+=②,cos(2)cos k παα+=,tan(2)tan k παα+=【周期转化】 sin()sin παα+=-③,cos()cos παα+=-,tan()tan παα+=

sin()sin παα-=④,cos()cos παα-=-,tan()tan παα-=-【钝角转化成锐角】

sin()cos 2παα-=⑤,cos()sin 2

π

αα-= 【正弦与余弦的转化】

16.化简①sin(300)-o ②cos(300)-o ③tan(300)-o ④sin 570o

⑤cos570o ⑥tan570o ⑦5sin

3π ⑧5cos()3

π

- ⑨8tan 3π ⑽sin 480o ⑾13cos()3π- ⑿7tan

题型8:用基本关系式与诱导公式化简求值

17.化简下列各式:①cos tan αα

②tan ;③222cos 1

12sin αα--;

④tan

题型9:求三角函数的周期 tan()y A x B ωφ=++的周期||

T π

ω=

, sin()y A x B ωφ=++和cos()y A x B ωφ=++的周期2||

T πω=

。 18.求下列函数的周期:①sin(2)3y x π=-+ ②1cos()24

y x π

=-

③13tan(3)3y x π=+ ④1112sin()534

y x π

=---

19.已知sin()3y x πω=+(0ω>)的周期为3

π

,求ω。

20.已知()2sin()f x x ω?=+(0,)2

ω?π

><的周期为4π,

且(0)f =,求ωφ和。

题型10:用“五点作图法”画三角函数的图像

21.画出函数2sin(2)3

y x π

=+在一个周期内的图像。

22.画出下列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图像:

①3sin()3y x π=-;②2cos()4y x π=+;③4sin(2)4y x π=-+;④1cos(2)26

y x π

=-

题型11: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先画出函数的图像,根据图像判断大小)

23.①sin()7π- sin()5π-; ②4cos 7π 5cos 8π

; ③cos 250o cos 260o ;

④15sin 8π 14sin 9π; ⑤sin 5π 12sin 5

π; ⑥sin110o sin 400o

题型12:求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sin x 的增区间为[2,2]()22k k k Z ππππ-+∈,

减区间为3[2,2]()22

k k k Z ππ

ππ++∈。 cos x 的增区间为[2,2]()k k k Z πππ-∈,减区间为[2,2]()k k k Z πππ+∈。

tan y x =增区间为[,]()22

k k k Z π

π

ππ-

+∈,没有减区间。 24.①函数3sin 1y x =-的增区间 ,减区间 ②函数2sin 1y x =-+的增区间 ,减区间 ③函数3sin()y x =-的增区间 ,减区间

④函数3cos 5y x =-的增区间 ,减区间 ⑤函数3cos()1y x =-+的增区间 ,减区间 ⑥函数2sin()3y x π

=+的增区间 ,减区间

⑦函数3cos(2)4

y x π

=-的增区间 ,减区间

题型13:求三角函数的值域(最大值、最小值) 25.求函数3cos 5y x =-和2sin 3y x =-+的值域。 26.求函数2sin y x =(23

3x π

π-

≤≤

)和2cos 1y x =-+(233

x ππ-≤≤)的值域。 27.求函数2sin(2)16y x π=-+(63

x ππ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题型14:判断三角函数的奇偶性

sin y x =是奇函数,cos y x =是偶函数,tan y x =是奇函数。

sin y A x ω=是奇函数,cos y A x ω=是偶函数,tan y A x ω=是奇函数。

sin y A x B ω=+非奇非偶,cos y A x B ω=+是偶函数,tan y A x B ω=+非奇非偶。 【注意:sin()y A x ωφ=+、cos()y A x ωφ=+和tan()y A x ωφ=+可能是奇函数也可能是偶函数,要先用诱导公式化简后再判断。】

28.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①3sin 2y x =- ②3sin()22y x π=+- ③cos()12

y x π

=--+

④33cos()12y x π

=-- ⑤3tan 2y x =+ ⑥3tan(2)2y x π=-+

29.函数sin(2)(0)y x ??π=+≤≤是R 上的偶函数,则?的值是 。 题型15: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

30.把cos y x =的图像向右平移3

π

个单位得到函数 的图像,

再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得到函数 的图像, 再把函数图像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函数 的图像。 31.把cos y x =的图像如何平移得到函数cos(3)23y x π

=-+的图像?

32.将sin y x =的图像如何平移得到函数4sin(2)13

y x π

=--的图像?

33.将cos y x =的图像如何平移得到函数12sin()2234

y x π

=++的图像?

高中数学基础题型练习—《三角函数》

《数学》必会基础题型——《三角函数》 题型1: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 公式:180180 x x x x π π =? =? o o ; 1.把下列角化为弧度制: (1)210o ,(2)252-o ,(3)155o ,(4)235-o ,(5)315o ,(6)500o 2.把下列角化为角度制:315π(),3(2)8π,53π(3),3(4)10π - ,(5)1.5,(6) 2.3- 特殊角对应关系:180π=o 圆心角l r α=,弧长l r α=?,1 2 S lr =扇形 【注意:公式中的角必须是弧度制】 3.已知弧度数为2的圆心角所对的弦长也是3,求这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 4.已知一个扇形的圆心角是120o ,半径为8,求它的弦长、周长和面积。 5.已知扇形的周长为8,圆心角为2,求该扇形的半径、弧长和面积。 题型3:三角函数的定义 (,)P x y 是角α的终边上的点,r =sin y r α=,cos x r α=,tan y x α= 6.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2,4)-,求sin ,cos ,tan ααα。 7.已知角β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4)x ,且3 cos 5 β=-,求cos ,tan ββ。 8.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3,4)-,求sin ,cos ,tan ααα。 9.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4,)x ,且3 sin 5 α=-,求cos ,tan αα。 题型4:判断三角函数的正负 10.(1)已知sin 0cos 0θθ<>且,则θ是第 象限角。 (2)已知sin cos 0θθ>,则θ是第 象限角。 (3)已知cos 0tan 0θθ<>且,则θ是第 象限角。

高中数学函数基础练习

函数基础 令狐采学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 项) 1.如果A=}1|{->x x ,那么 ( ) A .A ?0 B . A ∈}0{ C .A ∈Φ D .A ?}0{ 2.下列图象中不能作为函数图象的是 ( ) 3.下列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f 是映射的是( ) 4.下列给出函数()f x 与()g x 的各组中,是同一个关于x 的函数的是 ( ) A .2()1,()1x f x x g x x =-=- B .()21,()21f x x g x x =-=+ C .326(),()f x x g x x == D .0()1,()f x g x x == 5.如图,U 是全集,M.P.S 是U 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 的集合是 ( ) A.(M S P ??) B.(M S P ??) C.(M ?P )?(CUS ) D.(M ?P )?(CUS ) 6.函数5 ||4--=x x y 的定义域为( ) A .}5|{±≠x x B .}4|{≥x x C .}54|{<<≤x x x 或 7.已知???>+-≤+=) 1(32)1(1)(2x x x x x f ,则=)]2([f f ( )

A .5 B .-1 C .-7 D .2 8.若集合}|{},21|{a x x B x x A ≤=<<=,且Φ≠B A ,则实数a 的集 合( ) A .}2|{a a D .}21|{≤≤a a 9.设偶函数f(x)的定义域为R ,当x [0,)∈+∞时f(x)是增函数,则f(- 2), f(π), f(-3)的大小关系是( ) A. f(π)>f(-3)>f(-2) B. f(π)>f(-2)>f(- 3) C .f(π)+-=a ax x x f ,若)(x f 的定义域和值域均 是[]a ,1,则实数a 的值为( ) A .5 B .-2 C .-5 D .2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1.已知集合{}12|),(-==x y y x A ,}3|),{(+==x y y x B 则A B = 12.已知函数)(x f 满足关系式52)2(+=+x x f ,则=)3(f _________ 13.设奇函数f(x)的定义域为]5,5[-.若当]5,0[∈x 时, f(x)的图象如右图, 则不等式f(x)<0的解集是 14.已知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 )(x f ,在定义域上为减函数,且,0)21()1(>-+-a f a f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

高一数学专项练习题

高一数学专项练习题 高一数学专项练习题 高一数学专项练习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函数唯一的零点在区间内,那么下面命题错误的( ) A 函数在或内有零点 B 函数在内无零点 C 函数在内有零点 D 函数在内不一定有零点 2.若,,则与的关系是 ( ) A B C D 3. 函数零点的个数为 ( ) A B C D 4. 已知函数y=f(x)有反函数,则方程f(x)=0 ( ) A 有且仅有一个根 B 至多有一个根 C 至少有一个根 D 以上结论都不对 5. 某林场计划第一年造林亩,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造林,则第四年造林( ) A 亩 B 亩 C 亩 D 亩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6.用二分法求方程x3-2x-5=0在区间[2,3]内的实根,取区间中点为x0=2.5,那么下一个有根的区间是

7.函数f(x)=lnx-x+2的零点个数为 8. 设函数y=f(x)的图象在[a,b]上连续,若满足,则方程f(x)=0在[a,b]上有实根. 9. 若点(2,1)既在函数的图象上,又在它的反函数的图象上,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1分,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0.(本小题13分) 某商品进货单价为元,若销售价为元,可卖出个,如果销售单价每涨元,销售量就减少个,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则此商品的最佳售价应为多少? 11.(本小题14分) 设与分别是实系数方程和的一个根,且,求证:方程有且仅有一根介于和之间。 12.(本小题14分) 函数在区间上有最大值,求实数的值 B组题(共100分) 四. 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如果二次函数y=x2+mx+(m+3)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 (-2,6) B [-2,6] C {-2,6} D (-,-2)(6,+)

高中数学各大题型详细方法总结

一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题有两种考法,其中10%~20%的概率考解三角形,80%~90%的概率考三角函数本身。 1.解三角形 不管题目是什么,要明白,关于解三角形,只学了三个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 所以,解三角形的题目,求面积的话肯定用面积公式。至于什么时候用正弦,什么时候用余弦,如果你不能迅速判断,都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 2.三角函数 然后求解需要求的。套路一般是给一个比较复杂的式子,然后问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频率、单调性等问题。 解决方法就是,首先利用“和差倍半”对式子进行化简。化简成:

掌握以上公式,足够了。 关于题型,见下图: 二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的相关题目,稍微复杂一些,可能会卡住一些人。 这个题目一般有2~3问,一般会考查某条线的大小或者证明某个线/面与另外一个线/面平行或垂直,以及求二面角。 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两种:空间向量法和传统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向量法: 使用向量法的好处在于:没有任何思维含量,肯定能解出最终答案。缺点就是计算量大,且容易出错。 使用空间向量法,首先应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系结束后,根据已知条件可用向量确定每条直线。其形式为AB=(a,b,c),然后进行后续证明与求解。 箭头指的是利用前面的方法求解。如果有些同学会觉得比较乱,以下为无箭头标注的图。

传统法: 在学立体几何的时候,有很多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但是针对高考立体几何大题而言,解题方法基本是唯一的,除了上图中6和8有两种解题方法以外,其他都是有唯一的方法。 所以,熟练掌握解题模型,拿到题目直接按照标准解法去求解便可。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题型(精编)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题型(精编) 变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若a b >,则ac bc > B .若a b >,则22a b > C .若a c b c +<+,0c <,则a b > D >a b > 3. 若m =(2a -1)(a +2),n =(a +2)(a -3),则m ,n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例2、解下列不等式 (1)2230x x --≥ (2)2280x x -++> (3) 405x x ->- (4)405 x x -≥- (5)112x ≥ (6)已知R a ∈,解关于x 的不等式()()01<--x x a .

变、若不等式02<--b ax x 的解集为{} 32<

例5、 1. 积为定值 (1)函数1y x x =+ (x >0)的最小值是 . (2)设2a >,12 p a a =+-的最大值是 . (3)函数1y x x =+ (x <0)的最小值是 . (4) 变、 (1 )2y = 的最小值是 . (2) . 2. 和为定值 (1) ,y=x(4-x) 的最大值是 . (2), 的最大值是 . 例6、“1”的妙用 1. 2.已知正数,x y 满足21x y +=,则 y x 11+的最小值为______

高中数学函数基础练习题

高中数学函数基础练习 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函数基础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如果A=}1|{->x x ,那么 ( ) A .A ?0 B .A ∈}0{ C .A ∈Φ D .A ?}0{ 2.下列图象中不能作为函数图象的是 ( ) 3.下列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f 是映射的是( ) 4.下列给出函数()f x 与()g x 的各组中,是同一个关于x 的函数的是 ( ) A .2 ()1,()1x f x x g x x =-=- B .()21,()21f x x g x x =-=+ C .326(),()f x x g x x == D .0()1,()f x g x x == 5.如图,U 是全集,M.P.S 是U 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 所表示的集合是 ( ) A.(M S P ??) B.(M S P ??) C.(M ?P )?(C U S ) D.(M ?P )?(C U S )

6.函数5||4--=x x y 的定义域为( ) A .}5|{±≠x x B .}4|{≥x x C .}54|{<<≤x x x 或 7.已知???>+-≤+=) 1(32)1(1)(2x x x x x f ,则=)]2([f f ( ) A .5 B .-1 C .-7 D .2 8.若集合}|{},21|{a x x B x x A ≤=<<=,且Φ≠B A ,则实数a 的集合( ) A .}2|{a a D .}21|{≤≤a a 9.设偶函数f(x)的定义域为R ,当x [0,)∈+∞时f(x)是增函数,则f(-2), f(π), f(-3)的大小关系是( ) A. f(π)>f(-3)>f(-2) B. f(π)>f(-2)>f(-3) C .f(π)+-=a ax x x f ,若)(x f 的定义域和值域均是[]a ,1,则实数a 的值为( ) A .5 B .-2 C .-5 D .2 二. 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1.已知集合{}12|),(-==x y y x A ,}3|),{(+==x y y x B 则A B = 12.已知函数)(x f 满足关系式52)2(+=+x x f ,则=)3(f _________ 13.设奇函数f(x)的定义域为]5,5[-.若当]5,0[∈x 时, f(x)的图象如右图, 则不等式f(x)<0的解集是 14.已知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x f ,在定义域上为减函数,且 ,0)21()1(>-+-a f a f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高中数学基础训练测试及参考答案1-10

高中数学基础训练测试题(1) 集合的概念,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填空题(共12题,每题5分)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 , . 2、集合的表示法: , , . 3、已知集合A ={1,2,3,4},那么A 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 4、设集合I={1,2,3},A ?I,若把集合M ∪A=I 的集合M 叫做集合A 的配集. 则A={1,2}的配集有 个 . 5、设集合P ={m |-1<m ≤0},Q ={m ∈R |mx 2+4mx -4<0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则下列关系中成立的是 . (1).P Q (2).Q P (3).P =Q (4).P ∩Q =Q 6、满足条件?≠?M ≠?{0,1,2}的集合共有 个. 7、 若集合a B A a a a B a a A 则且},1{},43|,2|,12{},1,1,{22-=+--=-+= = . 8、 满足{1,2}{1,2,3,4,5}M ??≠集合M 有_____个. 9、集合{|10}A x ax =-=,{} 2 |320B x x x =-+=,且A B B =,则实数a =______、 10、已知集合{}{} A x x x R B x x a a R =≤∈=-≤∈||||||43,,,,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 11、 若2 {|30}A x x x a =++=,求集合A 中所有元素之和 . 12、任意两正整数m 、n 之间定义某种运算⊕,m ⊕n= ??+异奇偶) 与同奇偶)与n m mn n m n m ((,则集合M={(a,b)|a ⊕b=36,a 、b ∈N +}中元素的个数是___________.

高中数学必修一常见题型归类

常见题型归类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题型1集合与元素 题型2 集合的表示 题型3 空集与0 题型4 子集、真子集 题型5 集合运算 题型5.1 已知集合,求集合运算 题型5.2 已知集合运算,求集合 题型5.3已知集合运算,求参数 题型6 “二维”集合运算 题型6自定义的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题型1 映射概念 题型2 函数概念 题型3 同一函数 题型4 函数的表示 题型5 已知函数解析式求值 题型6 求解析式 题型7定义域 题型7.1 求函数的定义域 题型7.2 已知函数的定义域问题 题型8 值域 题型8.1 图像法求函数的值域 题型8.2 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函数的值域 题型8.3转化为反比例函数,求函数的值域 题型8.4 利用有界性,求函数的值域 题型8.5单调性法求函数的值域 题型8.6 判别式法求函数的值域

题型8.7 几何法求函数值域 题型9 已知函数值域,求系数 1.3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性 题型1 判断函数的单调区间 题型2已知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参数 题型3 已知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 题型4 已知函数的单调性,求范围 1.4函数的基本性质奇偶性 题型1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题型2 已知函数的奇偶性,求解析式 题型3 已知函数的奇偶性,求参数 题型4 已知函数的奇偶性,求值或解集等 1.5函数的图像 题型1 函数图像 题型2 去绝对值作函数图像 题型3 利用图像变换作函数图像 题型4 已知函数解析式判断图像 题型5 研究函数性质作函数图像 题型6 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2.1指数函数 题型1 指数运算7 题型2指数函数概念 题型3指数函数型的定义域、值域 题型4 指数函数型恒过定点 题型5 单调性 题型6 奇偶性 题型7图像 题型8方程、不等式 2.2对数函数

高中数学集合基础知识及题型归纳复习

集合基础知识及题型归纳总结 1、集合概念与特征: 例:1.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A .所有的正数 B .等于2的数 C .接近于0的数 D .不等于0的偶数 例: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 (1)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 (2)集合{}1|2-=x y y 与集合(){} 1|,2-=x y y x 是同一个集合; (3)36 11,,,,0.5242 -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5个元素; (4)集合(){}R y x xy y x ∈≤,,0|,是指第二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2、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 元素集合的关系:∈?或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或 例: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R R ∈+ B .{}Z x x x Z ∈≤?-,0| C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D .{}φφ∈ 3、集合的子集:(必须会写出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 例:若集合}8,7,6{=A ,则满足A B A =?的集合B 的个数是 4、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 例1:已知全集}{5,4,3,2,1,0=U ,集合}{5,3,0=M ,}{5,4,1=N ,则=N C M U I 例2:已知 {}{}=|3217,|2A x x B x x -<-≤=< (1)求A ∩B ; (2)求(C U A )∪B 例3:已知{25}A x x =-≤≤,{121}B x m x m =+≤≤-,B A ?,求m 的取值范围 例4:某班有学生55人,其中体育爱好者43人,音乐爱好者34人,还有4人既不爱好体育也不爱好音乐,则该班既爱好体育又爱好音乐的人数为 人 例5:方程组? ??=-=+9122y x y x 的解集是( ) A .()5,4 B .()4,5- C .(){}4,5- D .(){}4,5-

高中数学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 ①如果,,,1n x a a R x R n =∈∈>,且n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当n 是奇数时,a 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当n 是偶数时,正数a 的正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负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0的n 次方根是0;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 ②式子n a 叫做根式,这里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当n 为奇数时,a 为任意实数;当n 为偶数时,0a ≥. ③根式的性质:()n n a a =;当 n 为奇数时,n n a a =;当n 为偶数时, (0) || (0) n n a a a a a a ≥?==? -∈且1)n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 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11 ()()(0,,,m m m n n n a a m n N a a -+==>∈且1)n >.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 (3)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①(0,,)r s r s a a a a r s R +?=>∈ ②()(0,,)r s rs a a a r s R =>∈ ③()(0,0,)r r r ab a b a b r R =>>∈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4)指数函数 函数名称 指数函数 定义 函数(0x y a a =>且1)a ≠叫做指数函数 图象 1a > 01a << 定义域 R 值域 (0,)+∞ 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0,1),即当0x =时,1y =. x a y =x y (0,1) O 1 y =x a y =x y (0,1) O 1 y =

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2)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这个几何体应是一个( ) A .棱台 B .棱锥 C .棱柱 D .都不对 2.棱长都是1的三棱锥的表面积为( ) A . 3 B . 23 C . 33 D . 43 3.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是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 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 .25π B .50π C .125π D .都不对 4.正方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 ) A .3:1 B .3:2 C .2:3 D .3:3 5.在△ABC 中,0 2, 1.5,120AB BC ABC ==∠=,若使绕直线BC 旋转一周,则所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 ( ) A. 92π B. 72π C. 52π D. 32 π 6.底面是菱形的棱柱其侧棱垂直于底面,且侧棱长为5,它的对角线的长 分别是9和15,则这个棱柱的侧面积是( ) A .130 B .140 C .150 D .160 二、填空题 1.一个棱柱至少有 _____个面,面数最少的一个棱锥有 ________个顶点, 顶点最少的一个棱台有 ________条侧棱。 2.若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是1:2:3,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__。 3.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 中,O 是上底面ABCD 中心,若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三棱锥11O AB D -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 4.如图,,E F 分别为正方体的面11A ADD 、面11B BCC 的中心,则四边形 E BFD 1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射影可能是____________。

高中数学数列复习题型归纳解题方法整理

数列 一、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1.基本量的思想: 常设首项、(公差)比为基本量,借助于消元思想及解方程组思想等。转化为“基本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1)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n a a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d a ,其中a 是常数,d 是{}n a 的公差。 (a>0且a ≠1); 2)若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且0n a >,则数列{}log a n a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log a q ,其中a 是常数且 0,1a a >≠,q 是{}n a 的公比。 3)若{}n a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n a 是非零常数数列。 3.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比较

4、典型例题分析 【题型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例1 (2010陕西文16)已知{}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1=1,且a1,a3,a9成等比数列.(Ⅰ)求数列{}的通项;(Ⅱ)求数列{2}的前n项和. 解:(Ⅰ)由题设知公差d≠0, 由a1=1,a1,a3,a9成等比数列得12 1 d + = 18 12 d d + + , 解得d=1,d=0(舍去),故{}的通项=1+(n-1)×1=n. (Ⅱ)由(Ⅰ)知2m a=2n,由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 2+22+23+…+22(12) 12 n - - 21-2. 小结与拓展:数列{}n a是等差数列,则数列} {n a a是等比数列,公比为d a,其中a是常数,d是{}n a的公差。(a>0且a≠1). 【题型2】与“前n项和与通项”、常用求通项公式的结合 例2 已知数列{}的前三项与数列{}的前三项对应相同,且a1+2a2+22a3+…+2n-1=8n对任意的n∈N*都成立,数列{+1-}是等差数列.求数列{}与{}的通项公式。 解:a1+2a2+22a3+…+2n-1=8n(n∈N*) ① 当n≥2时,a1+2a2+22a3+…+2n-2-1=8(n-1)(n∈N*) ② ①-②得2n-1=8,求得=24-n, 在①中令n=1,可得a1=8=24-1, ∴=24-n(n∈N*).由题意知b1=8,b2=4,b3=2,∴b2-b1=-4,b3-b2=-2, ∴数列{+1-}的公差为-2-(-4)=2,∴+1-=-4+(n-1)×2=2n-6,

高中数学函数的基础知识测试题

高中数学函数的基础知识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 2 3

高中数学椭圆基础训练题

椭圆基础训练题 一、选择题 1.F 1、F 2是定点,|F 1F 2|=6,动点M 满足|MF 1|+|MF 2|=6,则点M 的轨迹是 ( ) A .椭圆 B .直线 C .线段 D .圆 2.设定点F 1(0,-3)、F 2(0,3),动点P 满足条件)0(921>+=+a a a PF PF ,则点P 的轨迹 是 ( ) A .椭圆 B .线段 C .不存在 D .椭圆或线段 3.椭圆116 252 2=+y x 上的一点P,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则P 到另一焦点距离为 ( ) A .2 B .3 C .5 D .7 4.方程222=+ky x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 B .(0,2) C .(1,+∞) D .(0,1) 5.若方程x 2a 2 —y 2a =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0 B 、-1k 具有( ) A .相同的离心率 B .相同的焦点 C .相同的顶点 D .相同的长、短轴 11.椭圆22 1259 x y +=上的点M 到焦点F 1的距离是2,N 是MF 1的中点,则|ON |为 ( ) A. 4 B . 2 C. 8 D . 2 3

高中数学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高考题型全归纳题型部分

2019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高考题型全归纳 一.题型部分 (一)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转化、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转化,极坐标与参数 方程的转化 1.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互化公式: 若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坐标系,点P 的极坐标为(,)ρθ,直角坐标为(,)x y ,则cos x ρθ=, sin y ρθ=, 222x y ρ=+, tan y x θ= 。 2. 参数方程: 直线参数方程:0 0cos () sin x x t t y y t θ θ =+?? =+?为参数 00(,) x y 为直线上的定点, t 为直线上任一点(,)x y 到定点00(,)x y 的数量; 圆锥曲线参数方程: 圆的参数方程:cos ()sin x a r y b r θθθ =+?? =+?为参数(a,b)为圆心,r 为半径; 椭圆2 2221x y a b +=的参数方程是cos ()sin x a y b θ θθ =??=?为参数; 双曲线2222-1x y a b =的参数方程是sec ()tan x a y b φθφ =?? =?为参数; 抛物线22y px =的参数方程是2 2()2x pt t y pt ?=? =?为参数 (二)有关圆的题型 题型一: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圆与直线的交点个数问题)----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比较 相离,无交点;:r d >个交点;相切,1:r d =个交点;相交,2:r d < 用圆心(x 0,y 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2 2 00B A C By Ax d +++= ,算出d ,在与半径

比较。 题型二: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值问题(不求该点坐标,如果求该点坐标请参照距离最值求法) 思路:第一步:利用圆心(x 0,y 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2 2 00B A C By Ax d +++= 第二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三步:相离:代入公式:r d d +=max ,r d d -=min 相切、相交:r d d +=max min 0d = 题型三:直线与圆的弦长问题 弦长公式2 22 d r l -=,d 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延伸:直线与圆锥曲线(包括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弦长问题 (弦长:直线与曲线相交两点,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弦长) 弦长公式21t t l -=,解法参考“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 (三)距离的最值: ---用“参数法” 1.曲线上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值问题 2.点与点的最值问题 “参数法”:设点---套公式--三角辅助角 ①设点: 设点的坐标,点的坐标用该点在所在曲线的的参数方程来设 ②套公式:利用点到线的距离公式 ③辅助角:利用三角函数辅助角公式进行化一 例如: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1 C 的参数方程为()sin x y α αα?=?? =?? 为参数,以坐标原 点为极点,以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2C 的极坐标方程为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练习题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练习 题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一讲集合与逻辑用语 第1节集合及其运算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且仅有两种:属于(用符号“∈”表示)和不属于(用符号“?”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表示 关系 文字语言符号语言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相等集合A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都相同A=B 子集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素A?B 真子集 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素,且B中至少 有一个元素不是A中的元素 A B 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 符号表示A∪B A∩B 若全集为U,则 集 合A的补集为?U A 图形表示 意义 {x|x∈A,或 x∈B}{x|x∈A,且 x∈B} {x|x∈U,且x?A} 并集的性质:A∪?=A;A∪A=A;A∪B=B∪A;A∪B=A?B?A. 交集的性质:A∩?=?;A∩A=A;A∩B=B∩A;A∩B=A?A?B. 补集的性质:A∪(?U A)=U;A∩(?U A)=?;?U(?U A)=A;

?U (A ∪B )=(?U A )∩(?U B );?U (A ∩B )=(?U A )∪(?U B ). ★练习 1.已知集合A ={x |3≤x <7},B ={x |2<x <10},则(?R A )∩B =________. 2.(2015·全国Ⅰ卷)已知集合A ={x |x =3n +2,n ∈N },B ={6,8,10,12,14},则集合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4 3.(2015·全国Ⅱ卷)已知集合A ={x |-1<x <2},B ={x |0<x <3},则A ∪B 等于( ) A.(-1,3) B.(-1,0) C.(0,2) D.(2,3) 4.(2015·浙江卷)已知集合P ={x |x 2-2x ≥3},Q ={x |2<x <4},则P ∩Q 等于( ) A.[3,4) B.(2,3] C.(-1,2) D.(-1,3] 一、选择题 1.(2015·安徽卷)设全集U ={1,2,3,4,5,6},A ={1,2},B ={2,3,4},则A ∩(?U B )等于( ) A.{1,2,5,6} B.{1}C.{2} D.{1,2,3,4} 2. (2015·南昌监测)已知集合A ={(x ,y )|x ,y ∈R ,且x 2+y 2=1},B ={(x ,y )|x ,y ∈R ,且y =x },则A ∩B 的元素个数为( ) B.1 3.(2015·长春监测)已知集合P ={x |x ≥0},Q =??????x ???x +1x -2≥0,则P ∩Q 等于 ( ) A.(-∞,2) B.(-∞,-1] C.[0,+∞) D.(2,+∞) 4.(2015·江西师大附中模拟)设集合A ={x |-1<x ≤2,x ∈N },集合B ={2,3},则A ∪B 等于( ) A.{2} B.{1,2,3} C.{-1,0,1,2,3} D.{0,1,2,3} 5.已知集合M ={0,1,2,3,4},N ={1,3,5},P =M ∩N ,则P 的子集共有( )

高中数学必修系列函数基础知识

高中数学必修系列函数基础知识 初等函数的性质定义判定方法函数的奇偶性 函如果对一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 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 函如果对一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 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 (1)利用定义直接判断; (2)利用等价变形判断: f(x)是奇函数f(-x)+f(x)=0?f(x)是 数f(-x)-f(x)=0 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给定的区间上的函数f(x): (1)如果对于属于这个去件的任意两个自变的值 x1、x2,当x1

二次函数 y=ax2+bx+c(a、 b、c为常数,其中a ≠0) R a>0时,?[- ,+∞) a<0时,?(- ∞,] b=0时为偶函数 b≠0时为非奇非 偶函数 a>0时,?在(-∞,-]上是减函数 在(-,+∞]上是增函数 a<0时, 在(-∞,-]上是增函数 在(-,+∞]上是减函数角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所产生的图形叫做角。旋转开始时的射线叫角的始边,旋转终止时的射线叫 角的终边,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角的单 位制 关系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角度制10=弧度≈0.01745 弧度 l=S 扇形= 弧度制1弧度=≈57018'l=∣α∣·r S 扇形=∣α∣·r 2=lr 角的终 边 位置角的集合 在x轴正半轴上{α∣α=2kπ,k Z} 在x轴负半轴上{α∣α=2kπ+π,kZ} 在x轴上{α∣α=kπ,k Z} 在y轴上{α∣α=kπ+,k Z} 在第一象限内{α∣2kπ<α<2kπ+,kZ} 在第二象限内{α∣2kπ+<α<2kπ+π,k Z} 在第三象限内 {α∣2kπ+π<α<2kπ+,kZ} 在第四象限内 {α∣2kπ+<α<2kπ+2π,kZ} 特殊角 的三角 函数值 函数/角0 π2π sina 0 1 0 -1 0 cosa 10 -10 1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题型归纳总结材料

排列组合 1.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n 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不同的方法. 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1步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n m 3.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区别 分类计数原理方法相互独立,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这件事。 分步计数原理各步相互依存,每步中的方法完成事件的一个阶段,不能完成整个事件. 一.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优先策略 例1、.由0,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五位奇数. 解: 由分步计数原理得113 4 34288C C A = 练习题:7种不同的花种在排成一列的花盆里,若两种葵花不种在中间,也不种在两端的花盆里,问有多少不同的种法? 二.相邻元素捆绑策略 例2、 7人站成一排 ,其中甲乙相邻且丙丁相邻,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解: 522 480A A A = 练习题:某人射击8枪,命中4枪,4枪命中恰好有3枪连在一起的情形的不同种数为 20 三.不相邻问题插空策略 例3.、一个晚会的节目有4个舞蹈,2个相声,3个独唱,舞蹈节目不能连续出场,则节目的出场顺序 有多少种? 解54 56A A 练习题:某班新年联欢会原定的5个节目已排成节目单,开演前又增加了两个新节目.如果将这两

个新节目插入原节目单中,且两个新节目不相邻,那么不同插法的种数为 30 四.定序问题倍缩空位插入策略 例4.、 7人排队,其中甲乙丙3人顺序一定共有多少不同的排法 解:(倍缩法)对于某几个元素顺序一定的排列问题,可先把这几个元素与其他元素一起进行排列,然 后用总排列数除以这几个元素之间的全排列数,则共有不同排法种数是:73 73/A A (空位法)设想有7把椅子让除甲乙丙以外的四人就坐共有4 7A 种方法,其余的三个位置甲乙丙 共有 1种坐法,则共有4 7A 种方法。 思考:可以先让甲乙丙就坐吗? (插入法)先排甲乙丙三个人,共有1种排法,再把其余4四人依次插入共有 方法 练习题: 10人身高各不相等,排成前后排,每排5人,要求从左至右身高逐渐增加,共有多少排法? 5 10 C 五.重排问题求幂策略 例5.、把6名实习生分配到7个车间实习,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练习题: 1. 某班新年联欢会原定的5个节目已排成节目单,开演前又增加了两个新节目.如果将这两个节 目插入原节目单中,那么不同插法的种数为 42 2. 某8层大楼一楼电梯上来8名乘客人,他们到各自的一层下电梯,下电梯的方法87 六.环排问题线排策略 例6.、 8人围桌而坐,共有多少种坐法? 解:围桌而坐与坐成一排的不同点在于,坐成圆形没有首尾之分,所以固定一人44A 并从此位置把 圆形展成直线其余7人共有(8-1)!种排法即7! 允许重复的排列问题的特点是以元素为研究对象,元素不受位置的约束,可以逐一安排各个元素的位置,一般地n 不同的元素没有限制地安排在m 个位置上的排列数为n m 种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题型总结

专题 基本不等式 【一】基础知识 基本不等式:)0,0a b a b +≥>> (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 (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2.几个重要的不等式 (1)()24a b ab +≤(),a b R ∈;(2))+0,0a b a b ≥>>; 【二】例题分析 【模块1】“1”的巧妙替换 【例1】已知0,0x y >>,且34x y +=,则41x y +的最小值为 . 【变式1】已知0,0x y >>,且34x y +=,则4x x y +的最小值为 . 【变式2】(2013年天津)设2,0a b b +=>, 则 1||2||a a b +的最小值为 . 【例2】(2012河西)已知正实数,a b 满足 211a b +=,则2a b +的最小值为 . 【变式】已知正实数,a b 满足 211a b +=,则2a b ab ++的最小值为 .

【例3】已知0,0x y >>,且280x y xy +-=,则x y +的最小值为 . 【例4】已知正数,x y 满足21x y +=,则 8x y xy +的最小值为 . 【例5】已知0,0a b >>,若不等式 212m a b a b +≥+总能成立,则实数m 的最大值为 . 【例6】(2013年天津市第二次六校联考)()1,0by a b +=≠与圆221x y +=相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且△AOB 为直角三角形,则 2212a b +的最小值为 .

【例7】(2012年南开二模)若直线()2200,0ax by a b -+=>>始终平分圆222410x y x y ++-+=的周长,则 11a b +的最小值为 . 【例8】设12,e e 分别为具有公共焦点12,F F 的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P 为两曲线的一个公共点,且满足 120PF PF ?=,则2 2214e e +的最小值为 【例9】已知0,0,lg 2lg 4lg 2x y x y >>+=,则11x y +的最小值是( ) A .6 B .5 C .3+ D . 【例10】已知函数()4141 x x f x -=+,若120,0x x >>,且()()121f x f x +=,则()12f x x +的最小值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