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第2课时

合集下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2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2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怎样组织材料,能总结文章的中心。

2.能够体会到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快乐自由生活的向往。

3.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4.了解散文特点,练习散文阅读并掌握阅读技巧。

[资料链接]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

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散文也称作“美文”。

很大程度上与其诗化的语言有密切关系。

其主要表现:散文语言的绘画美;散文语言的典雅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锤炼动词等;散文语言的音乐美。

学习流程:研读课文.自学指导:1.阅读第第九段以及10段到结尾,概括这两部分内容。

2.体会我对先生的敬重之情并找出相关词语进行分析。

3. 能够体会到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快乐自由生活的向往。

4.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主旨发表自己的见解。

◆平行训练◆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2.作者是否明白被送到书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3.“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4.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阅读文章第二部分;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回答问题。

(1)原文中怎样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答:(2)对先生外貌是怎样描写的?他的品格怎样?答:(3)先生有哪些特点?答:二。

拓展延伸:自学指导:1.小组探讨本文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是什么?2.看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3.体会散文的语言特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第2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第2课时)

编号:002 常山二中七(下)语文姓名组名设计:邱小牛审核:毛美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2课时)【学习目标】3、以雪地捕鸟为例,学习怎样用恰当的动词表现一系列动作的活动。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文章精彩描写的段落,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和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

【自主学习】1、速读1——8段。

思考:围绕“乐园”二字,作者从哪三方面去写?请简要概括。

⑴⑵⑶【合作探究】2、读第1段。

思考: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的意思。

“似乎”与“确凿”是否有矛盾?为什么?3、品读第2段。

指出“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因此,这段的中心句是:这段写景非常精彩,你认为精彩在哪方面,为什么?最后希望你精彩地读好这段,并按要求填空:这段景物描写层次分明,从描写的对象看,先写,后写,再写;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再写,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

描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描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描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描写黄蜂、叫天子,则突出它们的,使我们感到百草园确实是色彩斑斓、生机勃勃。

4、速读4——6段。

思考: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5、速读7——8段。

找出雪地捕鸟的描写。

划出动词,品读体会这些动词在文中的作用。

【拓展运用】1.作者描写景物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2.仿照第七段“雪地捕鸟”的写法,用不少于六个动词写一个游戏或一项活动(如钓鱼、溜冰、骑自行车等),注意用词准确。

1、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百草园中的快乐生活。

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3、给下面的名词选择合适的修饰语: 给下面的名词选择合适的修饰语: 光滑 高大 碧绿 紫红 ________菜畦 ________石井栏 ________石井栏 ________菜畦 ________ ________皂荚树 桑葚 ________皂荚树 4、选择能准确表现动物(昆虫)动作或声音的 选择能准确表现动物(昆虫) 词填入下列词语的空格处。 词填入下列词语的空格处。 长吟 弹琴 低唱 窜 伏 黄蜂________ ________在菜花上 黄蜂________在菜花上 叫天子(云雀)从草间________ ________向云霄里 叫天子(云雀)从草间________向云霄里 鸣蝉________ 蟋蟀________ 蟋蟀________ 鸣蝉________ 油蛉________ 油蛉________
三个“也许” 他在反复揣测, 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 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 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 是多么的留恋。 是多么的留恋。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 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 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
• “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 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
由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这里, 由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这里,“我”学到了 许多知识。这是从“我”从老师和书本中学不 许多知识。这是从“ 到的东西。 到的东西。
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 从动物写到植物
• 句式练习: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练习: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不必说那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 不必说那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也不必说那 冰雪覆盖的天山,单是那一望无际的碧草蓝天, 冰雪覆盖的天山,单是那一望无际的碧草蓝天,就 够我们陶醉了。 够我们陶醉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第二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第二课时

七年级(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学案班级姓名座号【课前作业】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印象中的三味书屋是什么样子的?请用语言描述出来。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寿镜吾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3、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其中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作者印象中的三味书屋相比于百草园来说又给了他怎么样的感受呢?【课后作业】阅读短文《母爱》,回答问题:家里虽然一贫如洗,但母亲情愿节衣缩食,省下钱来请了一位先生。

我到10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

到年底的时候,在母亲的再三督促下,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

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

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

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

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哭着。

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中勉强说着“打得好”。

在现在看来,这样的教育方法真是野蛮之至,但是我不敢怪我的母亲,因为那个时候就只有这样野蛮的教育法。

如今想起这些,仍然感念着我的母亲。

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肿得有半寸高,偷向灯下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丝的蚕的蚕身一样。

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地把被窝盖上,在我额上吻了几吻。

(1)这段文字重点是表现()A、“我”幼年时读书的痛苦。

B、父亲对“我”学习上的严厉管教。

C、母亲在教子读书上深沉的爱。

D、当年教育方法的落后野蛮。

(2)看到“我”背不出书而遭重打,母亲为什么一边饮泣吞声,一边又勉强说“打得好”?对于母亲的这种态度和做法,“我”是怎样认识的?1。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2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教师寄语: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巴尔扎克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

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许温馨,我们共同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1.放声朗读课文,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说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刚才为什么认为百草园是“美丽的”(或其他),三味书屋是“单调的”(或其他),并从文中找出依据来。

3.作者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部分,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这对作者的成长有什么影响?三、研读与赏析“百草园”1.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作用是什么?2.你认为描写的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有什么特点?3.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鸟的情节,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呢?4.如何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和“确凿”?5.百草园中的景物很多,但看起来又井然有序,作者写景有哪些高妙之处?6.百草园是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7.课文为什么要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四、研读与赏析“三味书屋”1.课文两部分内容是怎样衔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3.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在内容上有哪些联系?4.阅读课文第七段,挑选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片段等,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no.1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no.10

七年级(下)语文主备人:沈从国审核:韩先喜准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第二课时【NO.10】日期:____ __ 班级___ __ 姓名:___________ 组名:__ ____【学习目标】1.扣住字词欣赏文章语言之美。

2.注意体会作者对封建教育和对自己先生的不同感情。

【学习重点】欣赏文章字词之美;体会作者对先生的感情。

【知识链接】寿镜吾:教学之余,以读书自娱,除经史子集外,博览稗官、笔记。

晚年常阅报纸,与人议论时政,言及帝国主义侵略、订立不平等条约时,辄气愤扼腕,大骂朝廷卖国贼。

为人正直,尚气节,崇礼义,生活俭朴。

晚年,置一夏布长衫,挂于墙上,与两子换穿。

每逢春节,于学生拜年次日必回拜。

客人来访,必整衣冠相迎。

清贫自守,不愿儿辈科举入仕,次子鹏飞富才学,镜吾将其锁于楼房内,不令出而应试。

鹏飞缘绳而下,赴京得朝考一等第一名,授吉林宏安知县,镜吾斥为不孝,拒收送来之银。

书屋后有丹桂一竿,时徘徊其下,有一亭名“自怡”,又于对面墙上,书“寄傲”两字,以示傲然遗世,自得其乐之意。

鲁迅于光绪十八年(1892)二月入三味书屋受教,历时5年。

其道德文章予鲁迅以深刻影响,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中对当时生活有详细记述。

【自主学习】⒈读到“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我觉得挺奇怪:既然是“确凿只有野草”,可见语气肯定,怎么又说“似乎”?怪哉!对于周先生这个句子,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2.我听说,封建时代私塾先生对学生很严厉,戒尺打手心、罚跪,都是太普通不过的手段了,但是文中的寿先生竟然“不常用”,普通只是“瞪一眼”,又是怪哉!对此,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我的疑惑:【课中交流】▲1.我来选择一段周先生写百草园或三味书屋的句子,从他运用词语或其它角度欣赏他运用文字之妙。

作者原文:我的赏析:七年级语文主备人:沈从国审核:韩先喜准印:★2. 有人说,作者痛恨封建教育,更恨封建教育的卫道者――私塾先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2
回顾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后填空: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因为这里
有( )的景物可以( );
有( )的食物可以( );
有( )的动物可以( );
有( )的故事可以( );
有( )的捕鸟可以( )。
二.【集中问题进行点评】(根据导学案批阅情况,集内讨论交流、解它组疑难、形成展示材料)
大庄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课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使用时间
编号
2
班级
姓名
组别
等级
学习目标
1、重点理解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探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在文中的关系;
3、讨论文章的主题。
学习重点
重点理解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学习难点
探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在文中的关系
学案
导案
一.【依案自学自主探究】(熟读熟记、读书自学、查阅资料、完成练习,标注疑难)
合作交流,感悟探究:(三味书屋的生活)
默读10——24段,思考下列问题:
1.划出有关三味书屋的环境描写和作者感觉的词。
2.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的对比。
3问:为使人物形象生动,文章对这位老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4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呢?作者对他态度如何?
四【学生展示总结归纳】(代表展示解答它组疑难,学生点评或拓展)
1探究主旨
2写作特点:
五【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导入新课:
百草园给鲁迅无限的乐趣,鲁迅也在一天天的长大,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他就告别了百草园,开始了他的三味书屋的生活。这节课我们首先看看他在这里怎样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第( 2 )课时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2)教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分析“三味书屋”的内容;
2.探究文章两部分的联系,了解文章主旨。

教学重难点理解三味书屋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思想内容。

课前
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教法

学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鲁迅在百草园里有趣的生活
经历。

当他一天天地长大,他也不得不告别他的乐园
开始上学去。

他心不甘情不愿地上学去,在学校又是
怎样度过的呢?
一、课件导读
1.第9自然都段连用了三个“也许”和本段第一句哪
些词汇呼应。

2.这时候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
的地方?
3.这时候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生活学习的“我”又
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小组互助
三、解析拓展
1.你认为游戏和学习之间矛盾吗?你是怎样认为的?
2.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与“先生”相比,你更喜欢自己身边的哪一位老师?
四、当堂训练
1.原文怎么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
2.对先生的外貌是怎样描写的?他的品格怎样?
3.品味全文,指出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抓住重要句子)
五、微课助学
板书板图设计
三味书屋入学
教书先生教学的内容
本课时教学评价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村一中七年级语文主题学习导学案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主备人:______ 授课人:______ 备课组长:_________ 领导审核:_______ 七年级____班学生:________ 学习时间: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学习目标】
1、学会观察周围事物,热爱生活;
2、学会有层次地描写事物。

3、学会用拟人手法进行描写。

【学习过程】
1.“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
2.“我”是否留恋百草园的生活?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留恋百草园呢?
3.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入学的礼节是什么样的?
4.教书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并加以概括。

5.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怪哉”的态度?
6.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枯燥无味,可作者却和同窗学友找到了许多“有趣”的事来做,有哪些趣事呢?
7.“讨论:这篇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