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导学案
山居秋暝课案教案5篇

山居秋暝课案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心得体会、申请书、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读后感、作文大全、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essay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山居秋暝课案教案5篇这份《山居秋暝》课案教案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篇唐代诗人王维的经典作品而设计的。
高中语文必修三山居秋暝学案

《山居秋暝》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及格律。
2、体会每首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3、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了解每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如何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如何明白浅层意思?】1、填充内容: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2、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3、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设身进入这一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3.筛选词语,确定内容联系意境、情感、思想态度等相关主题词,确认诗歌的深层意思。
**鉴赏一读诗调——整体感悟,通过朗读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二读诗情——窥斑见豹,抓住反映诗人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词句三读诗境——披文入情,分析诗歌的意象(物象+描写词语→景物特点→气氛)四读诗意——(1)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生平、思想、时代和写作背景——(2)身临其境,想象五读诗趣——景物描写的角度﹑炼字炼句﹑情景关系﹑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立意构思等。
【相关主题词】意境主题词:宏阔: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婉转、朦胧……热闹:热烈、繁华、淳朴、喧闹、欢快……清冷:凄清、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情感主题词:悲:忧愁、凄苦、悲凉、悲伤、伤感、惆怅、沉痛、消沉、怨愤、寂寞、孤独、烦闷、思念、惜别、依恋、眷恋……喜:欢乐、喜悦、愉悦、恬淡、闲适、悠闲、豪放、赞美、热爱、仰慕……思想(态度)主题词:积极进取、自信豪迈、建功报国、乐观旷达、忧国忧民、批判、讽刺……消极、消沉、颓废、退隐……1、《山居秋暝》二、整体感知:1、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第【1】篇〗设计意图《古诗词三首》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内容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心愿。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范文。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储备,随着年级的增长,古诗词学习的难度也随之加大,本节课着眼于通过精读引领教学为学生创设语言构建的学习情境,重点进行抓关键词,借助画面,读写结合,读中想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单元要素,教者制定了本课阅读教学主要策略:1.重视学习内容的一课一得。
初步感知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结合课外古诗,拓展能力。
2.构建系统性的学习梯度,渗透“抓关键词,借助画面,读写结合,读中想象”等学习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
3.突出语言文字的运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说话、写话,初步掌握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实现“认知——实践——迁移”的整合教学。
学习目标1.运用抓关键词,借助画面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初步体会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拓展阅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古诗中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并尝试背诵《山居秋暝》。
学习重点运用抓关键词,借助画面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初步体会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拓展阅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古诗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紧扣主题,巧妙导入1.点明主题,复习古诗师:同学们,“四时景物皆成趣”,不同的景物都能构成了一首首美妙的诗,你们学过哪些写景的诗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21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请齐读课题。
山居秋暝导学案

山居秋暝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3)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4)一、学习目标要理解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及其所蕴含的诗意美,体会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学习王维独特的诗歌风格,提升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山居秋暝》,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为今后的文学创作和欣赏打下坚实基础。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山居秋暝》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
2. 诗中描写山间雨后傍晚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 “明月松间照”的下一句是“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山居秋暝》中所描绘的景象?()A. 明月照松间B. 渔舟唱晚归C. 桃花映水红D. 春山多胜事2. 诗中表达作者对山居生活向往之情的句子是()A. 空山不见人B. 随意春芳歇C. 王孙自可留D. 莲动下渔舟三、简答题1. 请简述《山居秋暝》一诗中“空山新雨后”的意境。
2.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赏析题1. 赏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诗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2. 诗人在《山居秋暝》中如何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三、全诗译文《山居秋暝》的译文如下: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里传来喧闹声,知是少女洗衣归来,莲叶轻摇知是上游荡下轻舟。
任凭春天的花草消失,眼前的秋景足以让我流连久居。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间的美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宁静与和谐。
同时,诗中也寄寓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本真的境界。
四、中心思想《山居秋暝》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绘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山居秋暝导学案1课时

第二单元第四课《山居秋暝》导学案制作人郑岩审核人高二语文组使用时间 2016年 12月10 日【学习目标】1、品味诗的意境。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3、了解王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4、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1、诗歌意境的把握。
2、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第一课时【预习导航】二、预习导航:1、古代诗歌基本知识介绍诗歌发展的概况:《诗经》《楚辞》——汉魏五、七言古体诗——唐诗——宋词——元曲——明传奇——清(集大成)——现代诗(自由体、律诗)2、识作者: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谁?王维(701—761),①、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②、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第一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721)成进士。
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后官至尚书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别墅,过亦官亦隐的生活。
③、王维其全家人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杀。
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
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其中通达甚深、般若智能、神通广大的维摩诘长者,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
此经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
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又可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
④、禅宗始于北魏,在盛唐以后兴起,安史乱后才开始广泛流行,可能与“寒士”阶层(中小地主、庶族地主)的崛起有关。
禅宗比之与道教是较为悲观的,是美好理想幻灭的产物,比较符合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个人在现实社会中被挤压、难以自我主宰的感觉四十岁开始他过上了长期隐居山林的生活(以前曾在嵩山隐居过),先是在终南山,以后在蓝田辋川,两处的景色都很优美。
他过着“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亦官亦隐的生活,身在朝廷,心存山野。
同时对佛教的信仰日益发展,他在山水田园诗中也就不自觉地渗入了禅的意味。
王维往往以最经济的语言来勾勒自然风景和物象,并将参禅妙悟之所得溶入其中,使人读之如万水回野,千峰合抱,风日无边,应接不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第1篇】一、导语设计自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田园诗派以来,深受一些优秀诗人的称赞。
到了唐代,它开始受到人们的推崇,王维、孟浩然就是这一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二、近体诗简介参书p56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他们的区分源于唐代,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诗体名。
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八句,四韵或五韵。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
简称五律、七律。
亦偶有六律。
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绝句即“绝诗”。
亦称“截句”“断句”。
诗体名。
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固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也有六言绝句。
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
我们学习的《山居秋暝》和《登高》分别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越中览古》是绝句。
三、诵读提示1、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2、末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四、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五、介绍王维及《山居秋暝》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九年(721)进士。
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
”著有《王右丞集》。
《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诗人乐于隐的生活意趣,清新而极富生气的氛围中,表现出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堪称王维诗的代表作。
《山居秋暝》导学案学生版资料

《山居秋暝》导学案主编人:岳春柳协编团队:高一语文备课组重要作家常识积累:王维1、人生经历: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第一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721)成进士。
曾一度奉使出塞,这个时期写过的一些边塞诗,成就也较高。
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后官至尚书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别墅,过亦官亦隐的生活。
2、王维与隐居:四十岁开始他过上了长期隐居山林的生活(以前曾在嵩山隐居过),先是在终南山,以后在蓝田辋川,两处的景色都很优美。
他过着“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亦官亦隐的生活,身在朝廷,心存山野。
王维往往以最经济的语言来勾勒自然风景和物象,并将参禅妙悟之所得溶入其中,使人读之如万水回野,千峰合抱,风日无边,应接不暇。
《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寥寥十字,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其中禅意绵长,难怪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
可悟处世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
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诗人玉屑》中也说:“此诗造意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
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
”3、王维与山水田园诗:他早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以描写山水田园的成就最高,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一道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合称“王孟”。
诗风直承陶渊明,似浅实深,似淡实腴。
4、王维与禅:其全家人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杀。
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
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其中通达甚深、般若智能、神通广大的维摩诘长者,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
此经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
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又可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
随着对佛教的信仰日益发展,他在山水田园诗中也就不自觉地渗入了禅的意味。
5、王维与绘画、音律:他是诗人,还精通音律,善绘画,又兼画师,成为“南派泼墨山水”的宗师。
《山居秋暝》教案(优秀4篇)

《山居秋暝》教案(优秀4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漂亮的小编给大家找到的《山居秋暝》教案【优秀4篇】。
《山居秋暝》篇一教学目的]1.品读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诵读课文。
抓住意象,品味意境。
3.对王维思想的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思考: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谁?(王维)二、走近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九年(721) 进士。
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较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三、诵读: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四、初步感知:1.这是一副以什么为题的画呢?诗题中“山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2.抓住意象空山新雨后,时间、地点、天气(背景)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景物:月、松、泉、石(主体)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人物:浣女归、渔舟下(主体)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诗人愿望(抒情)王孙自可留。
3.发挥想象,联想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
请抓住意象特别特征,通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再现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优美。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范文)山居秋暝雨说停就停了,村庄被冲洗得清清爽爽。
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寺院敲响的晚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里缓缓游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山中学高一年级语文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导学稿(20180223)
课题:《山居秋暝》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李志凌审核人:饶志清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
二、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学习难点: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
三、学习过程:
(呈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巩固拓展——总结评价)
四、学习方法:
五、时间分配:自主学习交流研讨,展示,点拨:
六、学习内容:
1、知识链接:作者介绍
王维:字摩诘,蒲州人。
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15岁起,游学长安,21岁进士及第。
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
安史之乱时,两京沦陷,他被叛军俘获,被迫接受伪职。
两京收复后,以谄贼官论罪。
因曾作《凝碧池诗》思念王室,只受到降官的处分。
后为尚书右丞。
世称王右丞。
晚年隐居蓝田辋川,以禅悟诗,故有“诗佛”之称。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早年奉使出塞,写有边塞诗,如《观猎》、《使至塞上》等,意气慷慨,情思壮大,都是传诵不衰的佳作。
成就最高的是他的山水田园诗,或壮丽雄阔,或清幽恬澹。
其人多才多艺,诗歌而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作诗能将绘画、音乐之理通于其中,善于运用自然而又准确、精炼、富于特征性的语言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苏轼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书蓝田烟雨图》 ) 他的诗各体擅长,其中以五言律绝成就最高。
著有《王右丞集》 28 卷。
2、自主学习
(一)诵读诗歌,给加点字注音:
秋暝.___________ 竹喧._________ 归浣.女____________
(二)解释以下词句
秋暝:
竹喧:
归浣女:
下渔舟:
春芳歇:
(三)用自己的话把诗歌大意写出来:
3、合作探究。
1、简答: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颔联和颈联写景,意境优美,历来为人所称道。
简要分析这两联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3.从全诗来看,诗中描写了明月、清泉,也描写了浣纱女归来时的喧哗和渔舟在莲塘中穿梭的情景,为什么首句却要说是“空山”?“空山”是着重写自己的眼前所见,还是着重于内心的感受?
4.诗歌颔联描写自然景象,颈联则侧重于描写人的活动,诗中的景象给人以美的感受。
有人说,这首诗寄寓了诗人的人格情操,也表现了他的社会理想。
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以上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5、简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
4、堂上检测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清具体说明。
(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
试简要分析。
(4分)七、教、学后记(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