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简介_谭嗣同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谭嗣同——千古罕见的真贵族

谭嗣同——千古罕见的真贵族愿以颈血刷污政方将愚民,变法则民智;方将贫民,变法则民富;方将弱民,变法则民强;方将死民,变法则民生。
——《仁学》谭嗣同,字复士,又号壮飞,又号东海赛冥氏,廖天一阁主,华相众生,通眉生,湖南浏阳人。
性任侠,善文章,甲午战后,力倡西学,捐为江苏知府,戊戌变法时为四品军机章京,与康有为、梁启超等六人称为六君子,清朝戊戌变法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他通过撰写《仁学》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为中国社会挣脱旧传统的束缚吹响了号角。
1897年春,谭嗣同著成《仁学》一书。
以大无畏的精神,阐明微言大义,以期挽世运而救众生,该书共两卷五十篇。
在书中,他思想尖锐,以批判的眼光检讨历史,审视现实,对中国数千年的封建政治和伦理纲常的阴暗和残酷,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大声疾呼,“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力主顺时应人,改革时弊,荡涤污政,实行维新,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机。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发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开始。
两天之后,时任江苏候补知府的谭嗣同被侍读学士徐致靖上疏保荐。
在长沙动身进京前,谭嗣同致函夫人表示,自己“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
到了北京后谭嗣同抱病入觐光绪帝,奏对称旨,被擢为四品钦衔军机章京,与刘光第等人同参新政。
在这期间,他力辅光绪皇帝推行变法,整顿官制,革除弊政。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维新人士处境极为险恶。
谭嗣同怀着以颈血洗刷污政的必死决心,谢绝了友人请他暂往日本避难的劝告,并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22日,谭嗣同被捕入狱。
在狱中,谭嗣同泰然自若,题诗于壁曰:“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8日,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行刑时,他仰天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快哉,快哉!”被清政府杀害时年仅33岁,闻者莫不痛惜落泪。
谭嗣同简介及其思想分析

谭嗣同简介谭嗣同(1865一1898)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
湖南浏阳人。
少时博览群书,并致力于自然科学的探讨,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
后为新疆巡抚刘锦堂幕僚,曾往来于直隶、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数省,察视风土,结交名士,有“风景不殊,山河顿异;城郭犹是,人民复非”的感慨。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异常不满,即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并在家乡组织算学社,集同志讲求钻研,同时在南台书院设立史学、掌故、舆地等新式课程,开湖南全省维新风气之先。
1896年2月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龢等人。
旋奉父命, 入赀为江苏候补知府,供职南京。
曾游历天津、湖南、湖北等地。
同年底重抵南京,闭户养心读书, 成《仁学》2卷。
(①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的原质所构成,其本体是“仁”,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于“仁”的作用,故称其哲学为“仁学”。
“仁”是万物之源,它“以通为第一义”。
②而“以太”则是沟通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的桥梁。
由于“以太”“不生不灭”,所以就肯定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是静止的、停顿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批判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顽固思想,从变易中论证其改革社会制度的政治理想。
③并且认为封建“名教”是维护专制主义的精神支柱,号召人们冲决君主、伦常、利禄、俗学、天命、佛法等封建网罗。
对秦汉以来封建专制制度的抨击尤为猛烈,认为君主专制是一切罪恶的渊薮,提出“彼君之不善,人人得而戮之”。
④在批判专制制度的同时,还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以及变法等主张。
)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等人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筑铁路等新政。
1898 年,创建南学会,主办《湘报》,积极宣传变法,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
同年4月,得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推荐,被征入京,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林旭、杨锐等人参与新政,时号“军机四卿”。
当宫中后党密谋政变,光绪帝传密诏康有为等设法相救时,即“拔刀以救上自任”。
谭嗣同简介资料

谭嗣同简介资料谭嗣同(1864年—1898年),湖南浏阳人,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谭嗣同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谭嗣同简介谭嗣同(1864年—1898年),湖南浏阳人,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
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
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与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并称为“戊戌六君子”。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
谭嗣同生平事迹早年生活著名维新派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
代表著作《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1] 1877年,在浏阳与唐才常订交,他又师涂启先,系统学习中国的典籍,开始接触算学、格致等自然科学。
此后又到兰州,在他父亲的道署中读书。
离家求学1884年,他离家出走,游历直隶(今河北)、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山东、山西等省,观察风土,结交名士。
劳动人民反封建斗争精神的濡染,开阔了他的视野,使他的思想富于斗争性。
1888年,他在著名学者刘人熙的指导下开始认真研究王夫之等人的著作,汲取其中的民主性精华和唯物色彩的思想,同时又广为搜罗和阅读当时介绍西方科学、史地、政治的书籍,丰富自己。
上书创刊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妥协退让,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1895年5月2日,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上书清政府,要求拒和、迁都、变法。
深重的民族灾难,焦灼着谭嗣同的心,他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义愤填膺,坚决反对签订和约,对清政府“竟忍以四万万七千万人民之身家性命一举而弃之”的妥协行径极为愤慨。
在变法思潮的影响下,开始“详考数十年之世变,而切究其事理”,苦思精研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大计。
谭嗣同

谭嗣同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
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
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
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历史评价
千古罕见真贵族
再过数百年,人们也很难想象,我中华居然出过这样的人类骄子。
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1840年、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完败于洋夷,1894年竟然被小日本打得屁滚尿流,“安知蕞尔微三岛,竟敢横行大九州”!内忧外患,国仇家恨,求变之切为5000年所未有;那拉氏乾纲独断,发动政变,仁人志士亡命天涯或喋血街头;天地同悲,万马齐喑;礼仪之邦,原是人间地狱!
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危难时刻,一大批青年才俊挺身锐出,爱国不必忠君,为国家争国格、为同胞争人格,从三纲五常的古代奋起直追民主共和的现代文明,行开天辟地之壮举。
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超前见识羞今人
“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媚大盗。
”——也就是说,二千年来,无非上面是强盗,下。
谭嗣同有什么故事

谭嗣同有什么故事谭嗣同是清朝末期的有名维新派政治家以及思想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人,更是首个为了国家变法流血的英雄。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谭嗣同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1896年的时候,谭嗣同因为耐不住父亲的逼迫,曾经被任命为会候补知府,一直都在南京准备正式上任,但是那个时候的谭嗣同对于清朝政府的统治者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因此他广交好友,结识了梁启超,康有为等有识之士。
之后,谭嗣同在和这些人的交往之中,明白相救国家于危难之时,就必须要用新的思想,他利用自己在南京待命的这段期间博览群书,研究各种变法理论,终于在1898年的时候,谭嗣同回到了湖南,开始召集唐有常等知识分子创办了以维新派思想为主的时务学堂,这是谭嗣同事迹不得不说的一条了。
除此之外,谭嗣同的事迹还有谭嗣同在湖南推行的一系列变法措施之后,让湖南一跃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富有朝气的一个省份,之后谭嗣同又在唐有常等人的帮助下开始了修铁路以及宣称自己变法的行为,变法的最初结果是获得了光绪皇帝的认可,然而这种变法却没能坚持到最后。
在当时以慈禧太后为主的一些顽固派人士的利益冲突下,他们是绝对不会允许谭嗣同的变法成功的,所以当时慈禧太后幽禁了光绪皇帝,废除了戊戌变法,并且下令逮捕处死了以谭嗣同为主的戊戌六君子,至此谭嗣同的一生就结束了。
谭嗣同的精神首先,从他一生的经历和处事态度来看,他的精神无疑是体现在他可以为了国家不顾一切,甚至是失去自己的生命,他的死正是对他这一精神的最好体现。
当时,明明可以逃跑的谭嗣同,却没有选择逃跑,而是毅然站上了断头台,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为变法而流血的人,他的这一爱国精神一直是值得中华儿女学习的。
其次,就是他的敢于变法和批判的精神。
这一精神理所当然的体现在近代时期发生的一重大事件,就是戊戌变法,当时,谭嗣同、梁启超等六人为了挽救当时的中国,毅然而然的发起了这一变法运动,而在这其中,谭嗣同对该运动的支持和影响是最大的,以致于他为了该运动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革命先驱谭嗣同的简介

革命先驱谭嗣同的简介谭嗣同知识广博,好今文经学,曾在康有为带领之下参入了戊戌变法,虽失败惨遭灭亡,可却是一次很好的变法,下面小编搜集整理的革命先驱谭嗣同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革命先驱谭嗣同的简介故居:湖南省浏阳市大夫第出生: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胡同邸第父亲:清末湖北巡抚谭继洵母亲:徐五缘其他: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
北京半截胡同41号的浏阳会馆(莽苍苍斋)是他在朝为官时的故居,也是在这里被清政府逮捕。
著名维新派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
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
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
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
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湖南浏阳人。
少时博览群书,并致力于自然科学的探讨,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
后为新疆巡抚刘锦堂幕僚,曾往来于直隶、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数省,察视风土,结交名士。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异常不满,即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开湖南全省维新风气之先。
1896年2月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龢等人。
1898年,创建南学会,主办《湘报》,积极宣传变法,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
同年4月,得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推荐,被征入京,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林旭、杨锐等人参与新政,时号“军机四卿”。
当宫中后党密谋政变,光绪帝传密诏康有为等设法相救时,即“拔刀以救上自任”。
9月8日夜,赴北京法华寺访袁世凯,请袁发兵相救。
袁佯为应允。
9月20日袁回天津向荣禄告密。
9月21日,政变遂起。
9月25日被捕,9月28日与林旭等5人同时被害。
时年33岁。
临刑绝命词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生平遗著编入《谭嗣同全集》。
留有名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壮志报国的心谭嗣同(1865~1898) 近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
历史人物评价——谭嗣同

历史人物评价——谭嗣同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先驱,是“戊戌六君子”之一。
历史书上把他塑造为一个为了贫苦大众,敢于牺牲自己的人物。
尤其他那首绝命诗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让人觉得可歌可泣。
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清政府的无能腐败越来越显现出来,加上越来越多的进步思想涌入中国,诞生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谭嗣同就是其中一位,大家觉得对于清政府必须改革。
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上书朝廷,史称“公车上书”。
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义愤填膺,反对和帝国主义签订不平等条约,提倡新学,苦心研究拯救中华民族于危亡的办法。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有着一段不光彩的历史,甚至被别人骂作汉奸,民族的败类。
这要从1894年说起,谭嗣同在给自己的老师欧阳先生写信的时候曾经写道:“试为今之时势筹之,已割之地不必论矣。
益当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
以二境方数万里之大,我之力终不能守,徒为我之累赘,而卖之则不止值二万万,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兼请英俄保护中国十年。
”大致意思是这样,当今的而中国,必须用割地来发展自己,求生存,把新疆卖给俄罗斯,把西藏卖给英国,用来偿还欠下的二万万两白银,这两个地方面积数万里,而且属于边疆捶地,中国的力量根本没办法守住,放在手里也是累赘,卖给他们绝对不止二万万两,多余的钱可以拿来变法,还可以请他们保护中国。
听到这里大家可明白了吧,谭嗣同打算把土地割让给外国人,请他们来保护中国,多么愚蠢的想法。
如果谭嗣同成功了,结果又会怎样呢?谭嗣同(1865—1898)近代思想家。
湖南浏阳人,字复生,号壮飞。
早年博览群籍,游历长江、黄河流域和西北各省,考察风土民情。
1896年著《仁学》。
翌年在长沙开办时务学堂,倡议南学会,创刊《湘报》等宣传变法。
1898年入京,参与新政。
戊戌变法失败,被杀害。
临刑作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有《谭嗣同全集》。
谭嗣同简介_谭嗣同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谭嗣同简介_谭嗣同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篇一:谭嗣同简介谭嗣同简介谭嗣同(1865年—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
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
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
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
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他是“千古罕见的真贵族”:再过数百年,人们也很难想象,我中华居然出过这样的人类骄子。
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1840年、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完败于洋夷,1894年竟然被小日本打得屁滚尿流,“安知蕞尔微三岛,竟敢横行大九州”!内忧外患,国仇家恨,求变之切为5000年所未有;那拉氏乾纲独断,发动政变,仁人志士亡命天涯或喋血街头;天地同悲,万马齐喑;礼仪之邦,原是人间地狱!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危难时刻,一大批青年才俊挺身锐出,爱国不必忠君,为国家争国格、为同胞争人格,从三纲五常的古代奋起直追民主共和的现代文明,行开天辟地之壮举。
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他超前的见识羞今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媚大盗。
”——也就是说,二千年来,无非上面是强盗,下面是奴才;上面是霸道,下面是苟且;上面是披着儒家外衣的狼,下面是披着儒家外衣的犬;上面指鹿为马,下面难得糊涂;上面黑,下面厚??,主子使唤奴才,奴才献媚主子。
“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
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
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通义也。
”——也就是说,领袖也好、官员也罢,不过都是为民办事的,税收是老百姓雇佣你们为我办事的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谭嗣同简介_谭嗣同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篇一:谭嗣同简介
谭嗣同简介
谭嗣同(1865年—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
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
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
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
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他是“千古罕见的真贵族”:
再过数百年,人们也很难想象,我中华居然出过这样的人类骄子。
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1840年、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完败于洋夷,1894年竟然被小日本打得屁滚尿流,“安知蕞尔微三岛,竟敢横行大九州”!内忧外患,国仇家恨,求变之切为5000年所未有;那拉氏乾纲独断,发动政变,仁人志士亡命天涯或喋血街头;天地同悲,万马齐喑;礼仪之邦,原是人间地狱!
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危难时刻,一大批青年才俊挺身锐出,爱国不必忠君,为国家争国格、为同胞争人格,从三纲五常的古代奋起直追民主共和的现代文明,行开天辟地之壮举。
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他超前的见识羞今人:
“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媚大盗。
”——也就是说,二千年来,无非上面是强盗,下面是奴才;上面是霸道,下面是苟且;上面是披着儒家外衣的狼,下面是披着儒家外衣的犬;上面指鹿为马,下面难得糊涂;上面黑,下面厚??,主子使唤奴才,奴才献媚主子。
“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
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
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通义也。
”——也就是说,领袖也好、官员也罢,不过都是为民办事的,税收是老百姓雇佣你们为我办事的钱。
“幸而中国之兵不强也,向使海军如英、法,陆军如俄、德,恃以逞其残贼,岂直君主之祸愈不可思议,而彼白人焉,红人焉,黑人焉,棕色人焉,将为准噶尔,欲尚存噍类焉得乎?故东西各国之压制中国,天实使之。
”——也就是说,没有文明而只有坚船利炮者,只会是越强越祸害,此番石破天惊的“卖国”言论,不知能否振醒今日一些“愤青”?
他的勇气人格耀中华:
1897年1月,谭嗣同完成了冲决利禄、君主、伦常等一切网罗之学的《仁学》,宣扬自由平等和人格独立:“生民之初,本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