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主要内涵

合集下载

萧友梅

萧友梅

简析萧友梅中西音乐比较观的功与过萧友梅先生,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新型专业音乐教育、新型专业音乐创作的奠基人及新音乐批评的开拓者之一,他的许多批评观念与批评话语都在当时及其以后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基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某些理论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笔者从萧友梅中西比较观的角度出发,对萧友梅的功与过进行分析。

一、萧友梅简介萧友梅,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音乐理论家、作曲家。

字思鹤,又名雪明,1884年1月7日生于广东香山,1940年12月31日卒于上海。

萧友梅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的创始人之一。

萧友梅这个名字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他被人们称为是中国近现代音乐之父、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保姆、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先驱、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他在继承了学堂乐歌以来的新音乐传统的基础上, 在学习西方近代科学的音乐理论体系方面迈出巨大步伐并取得过较大成就者之一。

他的许多批评理论及其观念已经具有较深的学术水准和专业造诣。

他既是一位中国新型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也是新音乐创作的奠基人之一, 又是新音乐批评的创始人之一。

1二、中西音乐比较观--中国落后说生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一特定的时代环境,造就了萧友梅成为我国新音乐先驱之一,对我国现代专业音乐起到了开天辟地的作用。

他的中西音乐比较观正是形成于这个时期,并贯穿于他的整个音乐教育、创作、研究的实践中,对当时甚至今天的音乐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西音乐观占据了萧友梅思想的核心地位,探讨和研究萧友梅的中西音乐观,对于我们了解萧友梅以及他的思想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萧友梅对中国音乐所做的贡献,以及如何认知和把握有关中国的音乐体系,这对于中国音乐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因为,为准确地认识、评价萧友梅,更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就不能不研究萧友梅的中西音乐观。

曾在日本、德国学习音乐的经验,对于萧友梅的音乐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萧友梅《新学制乐理教科书》研究

萧友梅《新学制乐理教科书》研究

萧友梅《新学制乐理教科书》研究摘要五四运动推进了中国反封建思想的发展进程,提倡西化理论,开创了文学新时代,在此背景之下教育制度也开始发生变革。

1921年10月颁布的《学制系统改革案》(壬戌学制)即新学制,借鉴了美国的“六三三”学制,开创了我国的教育新局面,1923年的《初级中学音乐课程纲要》进一步提出乐理应作为音乐课的必修课,从而提高乐理的地位。

萧友梅作为近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以及“新音乐”的重要倡导者之一,根据美育原则制定音乐课的目标,亲自参与课标的编订,同时身体力行地编写了一系列音乐教材,为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本文以新学制指导下萧友梅所编写的《新学制乐理教科书》(六册)为研究主体,结合当时学校音乐教育与乐理发展的大背景,以求全面细致地把握该教材的内容主体构成以及思想价值。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作为方法论指导,充分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分析归纳法,对《新学制乐理教科书》进行详细的研读,对六册教材的出版时间线、教材编辑大意、目录框架、文字内容、图表谱例、课后习题进行全面分析,尽可能全面深入的研究该教材。

首先梳理编者的音乐人生,分析教材的撰写背景、编辑大意与同时期乐理教材的编写情况,然后整体叙述该教材的由来,最后通过对教材内容主体的研究,归纳其特色:系统性、全面性、专业性、个性等各方面。

本文针对这套近百年的乐理教材,力求通过历史和当代的视角对其作出公允的评价,并将其与吴伯超的《北新乐理》做对比研究,且认为《新学制乐理教科书》是一本兼具专业性、全面性、实用性的教材,有着明确的编辑大意和编写主线,是同时代的上乘佳作,影响力颇深。

它既有时代的烙印也顺应着时代发展,既推动历史的发展也因历史所限,对现今的乐理教材编写可提供参考也可规避一些问题。

关键词:萧友梅;新学制;乐理教材;学校音乐教育XIAO YOUMEI’S“NEW SCHOOL SYSTEM MUSICTHEORY TEXTBOOK”RESEARCHABSTRACTThe May Fourth Movement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nti-feudalism,began to advocate the westernization theory,and started a new era of literature.Under this background,the education system also began to change.The "Reform of the School System"(Renxu School System)issued in October1921, which is called the new school system,borrowed from the"June Three Three"school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reated a new situation in China's education.In1923, the"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Curriculum Outline"further suggested that music theory should be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music lessons,so as to improve the status of music theory.Xiao Youmei,as a pioneer of modern professional music education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advocates of"new music",set goals for music less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aesthetic education,personally participated in the compilation of curriculum standards,and personally compiled a series of music teaching materials,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hool music education.This article takes the"New School System Music Theory Textbooks"(six volumes)written by Xiao Youmei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school system as the research subject,combining the general background of school music education and music theory development at the time,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and carefully grasp the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textbooks and the ideas value.This article uses Marxist materialist dialectics as a methodological guide,fully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and analysis induction method to conduct a detailed study of the"New School System Music Theory Textbooks",mak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ublication timeline,textbook editingideas,directory framework,text content,graphic examples,and after-school exercises of the six volumes of textbooks,so as to study the textbook as comprehensively as possible.First of all,comb the editor's music career,analyze the writing background of the textbook,the editor's intention and the writing situation of the music theory textbook at the same time,and then describe the origin of the textbooks as a whole. Finally,by studying the main body of the textbooks,summarize its characteristics: systematic,comprehensive,professionalism,personality,etc.This article aims at this set of music theory textbooks for nearly a century,and strives to make a fair evaluation of it through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and compares it with Wu Bochao's"BeiXin Music Theory",and considers that"New School System Music Theory Textbooks"are professional,comprehensive and practical textbooks which have a clear editorial intention and main line of writing.They are excellent works of the same era and have a deep influence.It not only has the brand of the times,but also conform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It not on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but also is limited by history.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mpilation of current music theory textbooks writing and help avoid some problems.KEYWORDS:Xiao Youmei;New school system;Music theory textbook; School music educ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V)绪论 (1)(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1)(二)研究综述 (2)1.作者萧友梅相关研究 (2)2.教材产生背景相关研究 (5)3.中国乐理发展与乐理教材研究 (8)(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1)1.研究方法 (11)2.创新点 (11)一、《新学制乐理教科书》的由来 (12)(一)编者音乐人生 (12)(二)教材撰写背景 (17)1.历史文化背景 (18)2.课程标准依据 (19)(三)教材撰写依据 (20)1.思想来源 (20)2.内容来源 (21)(四)同时期乐理教材编写情况 (22)二、《新学制乐理教科书》本体分析 (25)(一)教材编辑大意 (25)(二)编写特点 (26)1.难度由浅入深 (27)2.知识交错编列 (28)(三)内容分析 (30)1.音乐基本知识 (31)2.音乐技法理论 (32)3.谱例与图表示例 (33)4.课后习题 (34)(四)与吴伯超《北新乐理》比较 (36)1.编列编排比较 (37)2.内容比较 (39)三、《新学制乐理教科书》的特色 (41)(一)系统性和全面性 (41)1.内容编排有系统 (41)2.乐理知识涵盖全面 (42)(二)专业性和个性 (43)1.固定唱名法体系 (44)2.专业的术语表述 (44)3.以“调”为主线 (45)(三)兼收并蓄的教育视野 (46)1.理论实践相结合 (46)2.学习西方优秀乐理体系 (47)(四)切合时代特征 (49)1.实践性与创新性兼备 (49)2.世界化与多元化兼备 (50)四、《新学制乐理教科书》的启示意义 (52)(一)历史启示 (52)1.促进“美育”思想发展 (52)2.推动乐理教材编写发展 (53)(二)现代启迪 (55)1.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55)2.重视课后练习,加强师生联系 (56)3.固定调体系的使用 (57)(三)存在缺憾 (58)1.音乐欣赏的局限性 (58)2.历史语境下的“中国化”失败 (59)结语 (61)参考文献 (66)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0)致谢 (71)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 (72)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73)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73)绪论(一)选题缘由与意义19世纪列强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壁垒,社会各界包括教育界涌入了国外先进的理念与技术,教育与音乐教育界继而发生重大变化。

浅谈萧友梅对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浅谈萧友梅对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浅谈萧友梅对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影响作者:王飞鸿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从萧友梅的音乐教育、音乐理论、音乐创作、音乐思想等方面阐述了自满清覆灭,萧友梅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做出的不可灭的贡献,同时对其音乐思想进行浅析并澄清人们对他的曲解,进而简述他对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影响。

关键词:萧友梅;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专业音乐教育;国立音专;音乐思想一、萧友梅的生平及创作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随着西方国家对我国的侵入,和我们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思想对我国传统封建思想发起了冲击,致使我国文化与教育体制的转型。

由于向西方的学习,辛亥革命以来,学校的音乐教育得到了重视,美育的思想得到大家的认可,人们开始以各种方式发展专业音乐教育机构。

随着20世纪初期,一些思想进步的爱国青年的出国学习,产生了我国第一批音乐家与音乐教育家,他们借鉴西方专业的音乐教育,积极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

而萧友梅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他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萧友梅生于1884,1940逝世,字雪明,又字思鹤,广东香山县石歧镇兴宁里人,是一位学识渊博、长期扎根于本土研究的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被称为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之父,同时也是我国近代专业音乐的创作者与新音乐实践的先行者。

小时候在广州的新式学堂时敏学堂学习,接着在日本东京帝国音乐学校求学,到后来远赴德国的莱比锡国立学院继续研究深造,1916年7月,他写了《17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的研究》的研究论文,顺利获得了莱比锡大学的博士学位。

再到1920年学业有成在北京大学任教,后应聘哲学系讲师及音乐研究会导师,主讲基础乐理、和声学、音乐史等课程,其独特的现代音乐教育理念也随着他的实践得以形成。

1927年,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刘哲下令关闭所有的国立学校的音乐系科,萧友梅被迫南下寻求发展,他向将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长的蔡元培提出建议在上海创建国立音乐学院,得到了蔡元培的鼎力相助。

最新-萧友梅对现代音乐教育的贡献 精品

最新-萧友梅对现代音乐教育的贡献 精品

萧友梅对现代音乐教育的贡献萧友梅1884—1940年是我国知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对我国音乐教育,特别是专业音乐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人尊称他为我国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

萧友梅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于音乐教育事业,孜孜不倦、无怨无悔。

文章通过阐述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教学实践成就,以说明萧友梅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贡献。

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内容;核心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西方列强的入侵、五四运动的进行,使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折。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也促使中国音乐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927年11月27日,萧友梅与蔡元培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后改名为国立音专。

在办学教学期间,萧友梅不仅对西方音乐进行传播,还将中国传统音乐整理重建。

从建校开始到萧友梅去世的几十年间,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中国音乐人,他的音乐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我国音乐教育,对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及主要内容一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19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遭受到沉重打击,战火连连,内忧外患,中国的政治局面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影响。

从维新变法运动到五四运动,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传统思想开始动摇,西方列强入侵致使中、西方文化发生了剧烈碰撞。

此时,西方音乐教育思想也不断传入中国,从此中国本土文化也走向了一条改革创新的道路。

这些都对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受欧洲发达国家音乐教育思潮的影响1912年,萧友梅赴德留学,他不仅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教育学,还挤出时间在莱比锡音乐院专修音乐理论。

他在德国学习范围相当之广,除了理论作曲之外,还研修了教育学、音乐学、钢琴演奏、配器法、指挥学等与音乐艺术相关的课程。

而后几年他又前往英国、法国等地研究兼视察其国民学校……并搜集人类学材料。

浅析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浅析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浅析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作者:刘靖华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11期【摘要】为了改善我国的音乐文化教育水平,我国的著名音乐教育家萧友梅提出教育救国的音乐教学理论,同时为了我国的音乐教育能够有所依据,提出了适合我国音乐教学发展的许多措施,并撰写了适用我国音乐教学的多部著作。

发展我国的音乐文化教育,引进西方先进的音乐文化推动我国社会文化发展,同时弥补我国音乐文化的不足等方面。

萧友梅在我国的音乐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就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我国的音乐文化教育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致力于促进我国音乐文化教育不断前进。

【关键词】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中国音乐教育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1-0177-01一、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将音乐文化教育进行音乐艺术方面的细分。

包括内容、节奏、形式、乐器、技术等多个方面。

每一个方面进行专向性的音乐教学发展,并且制定出我国音乐文化教学的详细步骤:(一)让学生了解国学音乐文化的组成,形成整体化的国学思想。

(二)将国乐文化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国乐文化的音乐精神。

(三)让学生进行西方现代音乐的学习,实现国乐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培养新时代国乐文化精神。

(四)对学生进行全面音乐内容的教学,多种乐器与表现形式的全面培养,实现学生音乐文化的全方位发展。

(五)对学生进行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界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从中国传统音乐中进行提炼创新,创作出崭新的国乐文化,顺应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潮流。

通过萧友梅这些音乐教学思维的培养,我国的音乐教学从学校的教学方向、教学措施,学生的学习要求等,都具有了完善的音乐教学方案。

并在国乐的文化教学中融入了现代教学方式,实现了现代中国音乐专业教学的发展传承。

并且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逐渐发展,发展出适用于我国音乐各个阶段的教学方案。

萧友梅: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奠基人

萧友梅: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奠基人

大师剪影22萧友梅: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奠基人■ 李定国学贯中西、治学严谨又办校有方的萧友梅博士,是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早年,他在蔡元培先生主政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京大学所属“音乐传习所”执教,后来又在蔡元培的倡议下,实际一手创办了上海国立音乐学院。

上海国立音专的成立有着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就此,中国开启了系统性音乐教育的新篇章。

中国近现代音乐就此发端、进展、薪火相传。

在中国百年音乐的进程中,迄今为止所涌现的几代著名音乐家,几乎都与上海国立音专有着深厚的渊源。

这其中,除了蔡元培的正确决策,萧友梅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居功至伟。

居提出想学习音乐的愿望,从而也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然而也正是青少年时代每天耳濡目染的音乐熏陶,使萧友梅萌发了学习音乐、走音乐之路的初心。

1900年,16岁的萧友梅只身考入广州最早的西式学校——时敏学堂。

在学校里,曾饱读中国传统史书的萧友梅不仅要学习历史、地理、算术等原本私塾没有的新科目,还要接受图画、唱歌和体操等新式教育。

其中,萧友梅最爱唱歌,虽然这些“学堂乐歌”都是模仿日本的样式,但对当时没有音乐教育的中国而言,还是相当进步的。

因为热爱音乐,萧友梅两年后东渡日本,自费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学习,同时还在东京音乐学校兼学钢琴和声乐。

那时,萧友梅的暂居地没有钢琴,他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能在学校琴房里多练琴,常常错过了学校的就餐时间,从而只能以面包和牛奶充饥。

正因为萧友梅的这种认真执着的学习态度,他的钢琴技艺很快便突飞猛进。

留日期间,萧友梅撰写了他最早的音乐理论文章《音乐概说》,在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杂志《学报》上连载,这篇论文也标志着萧友梅试图系统地理解音乐的开始。

除了学业和音乐上令人刮目相看的长进外,萧友梅还积极参加了当时由孙中山领导的在东京组织的革命政党——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活动。

萧、孙两家是香山同乡,孙中山从檀香山回国到澳门行医时,两家又是邻居,因此彼此交往甚密。

近代音乐先驱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

近代音乐先驱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

Music Education Thoughts of Modern Music
Pioneer Xiao Youmei
作者: 李晗玺[1];邵瑞[1]
作者机构: [1]延安大学,陕西延安716000
出版物刊名: 黑河学院学报
页码: 162-164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0期
主题词: 音乐先驱;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
摘要:萧友梅是我国近代音乐的开拓者,其音乐教育思想为中国近代的音乐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萧友梅培养出很多在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音乐家,如冼星海、贺绿汀、江定仙等。

其教育思想也给我国的音乐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启示,为我国近代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萧友梅把中西方音乐中的特点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

浅谈萧友梅的中西音乐观

浅谈萧友梅的中西音乐观

浅谈萧友梅的中西音乐观作者:李菁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4期【摘要】萧友梅作为我国早期的音乐教育家、理论家、作曲家,在我国音乐发展之路上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国内学者从他的音乐思想、音乐作品、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萧友梅的中西音乐观所持评价褒贬不一,语焉不详,且存在争议。

中西音乐观贯穿于萧友梅的整个音乐教育和创作研究中,因此本文试图对他的中西音乐观进行阐述与辨析。

【关键词】萧友梅;中西音乐观【中图分类号】G529【文献标识码】A一、萧友梅的留学经历萧友梅的音乐思想和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他自幼就接触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且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5岁时移居澳门开始读书,之后又进入新式学堂受到新式教育,毕业后随校长第一次留学日本,并且接触到音乐,这是他音乐之路的初次涉足。

1912年,萧友梅再出国,赴德国的莱比锡音乐学院进行学习,为其之后的音乐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以及上海国立音专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及创作。

留学的经历使他受到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影响,而他的中西方音乐观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经历中逐步形成的。

作为新音乐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音乐思想势必会影响当时音乐界的发展方向,且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对于萧友梅中西音乐观的争议对于萧友梅中西音乐观的理解,有学者认为他持有的是“全盘西化”的主张。

较早提出这一主张的是匪石,他在《中国音乐改良说》一文中有着贬斥中国传统音乐之意,同时表达了对西方音乐的赞誉之意。

该文章于1903年载于《浙江潮》,这一观点持有者在当时大有人在,而匪石可谓一声“春雷”,成为正式发表该主张的“第一人”。

以此观点为基础,匪石将引进西方音乐与教育视为正确之路,并为此奋力疾呼道:“故吾对于音乐改良问题,而不得不出一改弦更张之辞,则曰:西乐哉,西乐哉。

”匪石作为以西方音乐的审美来衡量中国音乐的代表,在当时的知识阶层中非常普遍,并形成了一股思潮。

萧友梅先生也有过此种言论,他认为,我国传统音乐落后于西方音乐,并且提出要全面学习西方音乐的主张,他提倡采用西方先进科学的方法来改进我国的音乐,有学者认为这是萧友梅思想核心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主要内涵摘要:萧友梅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被人们称为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他的许多音乐教育思想在对当代音乐教育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本文共分两个大部分,分别对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以及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启示
萧友梅(1884—1940),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我国近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

他毕生从事中国音乐教育事业,是我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和奠基者。

他的诸多音乐教育思想一直影响至今。

1 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
萧友梅身处社会性质急剧变化、东西文化猛烈碰撞的时代,同时他又长期在国外留学,重点学习西方音乐以及学习哲学、教育学等知识,并选听了不少与音乐有关的人文科学的课程。

因此,其音乐教育思想受到多种教育思想的影响。

1.1 欧美发达国家音乐教育思想的影响
这一时期,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教育开始倡导以后一种全新的教育风尚。

它们注重知、情、意全面发展的教育,并形成了“回归
自然的教育、儿童本位思潮、劳动学校教育理论和艺术教育运动”的音乐教育运动。

从德国来看,德国传统的音乐教育较为注重宗教仪式的培养,但在新的教育思潮影响下,开始侧重人的个性发挥和内在能力培养。

英国的音乐教育音乐课程的实施当做是获得审美愉悦活动的重要途径,开设相应的音乐艺术课程,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并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美国的音乐教育则以欧洲的音乐教育理念为根据,重视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等心理特征,呼吁多一些真正的音乐,多一些音乐艺术的魅力。

欧美发达国家的这些音乐教育思想20世纪在中国广泛传播,为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2 日本的音乐教育思想影响
萧友梅曾于1901年在广州学堂毕业后赴日留学,当时日本学校音乐正处在“唱歌教育时代”。

萧友梅在日本接受了这种新式教育的训练。

其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也受到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

日本“唱歌教育时代”的音乐教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产生了大量儿童教育歌曲并将其编入音乐教材。

其二,提出音乐教材要与儿童的多方面兴趣结合,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行,从而程强化了音乐审美体验的功能。

其三,撰写并引进了许多音乐教材,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提高了日本音乐教育的质量与水
平。

1.3 中国本土的音乐教育思想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本土的音乐教育思潮发生变革,也影响了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

这一时期,中国本土的音乐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维新派的“情感教育”思想和蔡元培的“美育教育”思想。

维新派认为,情感教育是中国自强的根本,而音乐教育则是情感教育与改造国民精神品格的重要手段。

在维新派的大声呼吁下,音乐课进入了中国学校教育的体系,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突破。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是在继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对西方美学研究成果进行吸收和借鉴而形成的。

他首次提出在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标中,美育是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同时给予美育独立的学科地位。

这为美育在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基本上是并称蔡元培所提倡的“美育”方针的。

2 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
2.1 肯定传统音乐价值
在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中是强调要肯定传统音乐的价值的。

他提出应对传统音乐进行整理研究,以作为现代作曲家的参考。

为了达到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目的,萧友梅希望借助西方音乐的优点和技术来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创新。

萧友梅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肯定在他的音乐教育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如他在上海音专任教时,曾开设“国乐概论”这门课,并编写了教材。

又如在课程安排上,他不但安排了中国音乐史,还安排了民族乐器课,并聘请国乐演奏家来校任教。

2.2 学习和借鉴西方音乐教育经验
长期的国外留学生活,使萧友梅对国外的音乐教育的办学方针和措施有着较为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于是他通过撰文向政府及国人宣传介绍,并在自身的办学实践中借鉴了这些经验。

在着手创办的专业音乐院校中,关于专业音乐教育的办学定位,萧友梅借鉴西方的办学经验,将音乐办学机构分为注重“技术”和注重“理论”两类。

他认为专业音乐院校应该是属于注重“技术”类的,因此理论的学习应该为辅。

而注重“理论”的乐科大学则应以理论学习为主,技术为辅。

2.3 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
萧友梅非常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他在《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中说:“我国民气的柔弱不振,自然是因为国民教育没有办好,但是社会上缺乏一种雄壮的歌词和发扬蹈厉的音乐,也有很大的关系。

”于是他提出了“音乐救国”的思想,希望通过音乐对国民灵魂的熏陶来达到振兴民族的目的。

在“音乐救国”的具体途径上,他提出了所谓“国民音乐会”的构想,希望通过“国民音乐会”这种形式来推动社会的音乐教学,促进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由此,他组建了第一个由中国组织、中国人指挥的管弦乐队,并组织各种演出。

2.4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萧友梅主张既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所有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也是推动音乐学科发展的基础。

为了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质量,萧友梅还提出了要特别关注基础教育中的师资问题。

教育活动与艺术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在艺术实践方面,萧友梅为他自己编写的《新学制唱歌教科书》《新学制乐理教科书》等系列教材所编写的钢琴伴奏,为学生进行伴奏实践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3 结语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萧友梅并没能对我国音乐教育体制提出太多的具体措施。

但他提出的诸多对当代音乐教育具有启示意义的音乐教育思想,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实践中,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启蒙阶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颂扬的。

参考文献
[1] 王珀.一代宗师萧友梅的思想与贡献[J].黄河之
声,2010(23):74-76.
[2] 孙继南.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萧友梅音乐文集》读后[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3(3、4):39-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