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的组成(Z导学案)

合集下载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导学案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导学案

滨海县第二中学初三化学导学案编号:____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导学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学习重点和难点:原子、原子核的构成学习过程:一、课前导学(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_____电的___________和核外带_____电的________构成的。

2、原子核由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粒子构成。

质子带______电,中子________电。

(二)、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符号—Ar。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上。

三、原子中的几个数量关系1、核内质子数=核外_______数=_______数2、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数+ ______数二、课堂活动复习旧知识: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学习新知识:(一)、原子的构成1、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2、教师播放动画(几个小粒子绕着一个大粒子作高速运动):根据动画,你能说出原子的构成吗?3、师生总同总结出正确的原子构成。

4、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科学研究表明: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 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粒子构成。

5、请找出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6、7、师生同共总结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的关系。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练习1】以碳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9、由分子的性质推测出原子的性质。

选修3-519.1原子核的组成导学案

选修3-519.1原子核的组成导学案

1原子核的组成课堂合作探究问题导学一、天然放射性=3活动与探究ii•如图所示是工厂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

放射器请简述自动控制的原理。

2•阴极射线和B射线都是电子流,它们的区别是什么?S3迁移与应用i一放射源放射出某种或多种射线,当用一张薄纸放在放射源前面时,射线的强度减为原来的3,而当用1 cm厚的铝板放在放射源前面时,射线的强度减小到几乎为零。

由此可3知,该放射源所放射出的()A .仅是a射线B .仅是B射线C.是a射线和B射线 D .是a射线和丫射线--------------------------------------- 曲名H币体*痛三种射线的比较方法1 . a射线是a、氏丫三种射线中贯穿本领最弱的一种,它穿不过白纸。

2.要知道三种射线的成分、贯穿本领和电离本领。

3.要知道a、氏丫三种射线,a、B是实物粒子,丫射线是电磁波谱中的一员。

二、原子核的组成[来源:]=3活动与探究21.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他又用a粒子作“子弹”轰击氮原子发现了质子,因此他提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那么他是怎么样推测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呢?铀235的原子核2.一个铅原子质量数为207,其核外电子有多少个?中子数又有多少个?=3迁移与应用2一个原子核为283Bi,关于这个原子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核外有83个电子,核内有127个质子[来源学科网"B .核外有83个电子,核内有83个质子C.核内有83个质子,127个中子D .核内有210个核子1 •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存在着定量关系,即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解题时要注意应用。

2•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了核外电子的数目,也决定了电子在核外分布的情况,进而决 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学性质, 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 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这样的原子核 互称同位素。

《原子核的组成》教案

《原子核的组成》教案

《原子核的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掌握原子核的概念。

2. 使学生理解原子核的组成,包括质子和中子。

3. 让学生掌握原子核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 原子核的概念及组成。

2. 原子核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原子核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计算关系。

2. 原子核稳定性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原子核的基本概念、组成及性质。

2. 利用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子核的结构。

3. 运用例题解析,让学生掌握原子核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内容:1. 原子核的基本概念: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中子。

3. 原子核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

4. 原子核的稳定性:原子核的稳定性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质子数越多,中子数越多,原子核越稳定。

5. 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自发地发生变化,释放出粒子或电磁辐射,变为其他元素的原子核。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请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内部结构。

2. 讲解:详细讲解原子核的基本概念、组成及性质,结合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子核的结构。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原子核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巩固所学内容。

4. 例题解析:运用例题解析,让学生掌握原子核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原子核的概念、组成及性质。

七、课堂练习:(1)氢-3(质量数=3,质子数=1)(2)碳-12(质量数=12,质子数=6)(1)氧-16(质子数=8,中子数=8)(2)铁-56(质子数=26,中子数=30)八、拓展知识:1.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核。

原子核组成教案陈功

原子核组成教案陈功

原子核组成教案陈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原子核的组成和结构。

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原子核的构成并准确描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
1.原子核的构成和组成成分。

2.了解原子核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
1.掌握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成分。

2.能够理解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
1.给学生准备讲稿和课件。

2.准备带有原子核模型的实物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
1.热身: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热身,例如:“你们知道原子是由什么
组成的吗?”“你们听说过原子核吗?”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导入:
通过讲解和课件的展示,向学生介绍原子核的概念,指出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也是原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子核的组成》教案1

《原子核的组成》教案1

《原子核的组成》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了)解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了解它的方法和物理过程.(2了)解质子和中子是如何被发现的.(3会)写核反应方程式.(4了)解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核子和同位素的概念.2.掌握利用能量和动量守恒的思想来分析核反应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已知规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发现质子和中子的历史过程,使学生认识通过物理实验研究和探索微观结构的研究方法及体会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严谨性.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和原子核的组成.在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中发现了质子和中子,它是确定原子核组成的实验基础.2.用已经学过的能量和动量守恒以及有关的知识来分析核反应过程,是本节的难点.三、教具i分析卢瑟福做的“a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2讲解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夫妇做的“用来自铍的射线去轰击石蜡的实验”.用投影幻灯、投影片.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什么是天然放射现象?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射出哪几种射线?这些射线的成分是什么?2.写出缪R&0■衰变的衰变方程.3.写出*Cu6衰变的衰变方程.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存在着复杂的内部结构,为了了解原子核的组成,人们开始寻找研究原子核组成的有效方法,那就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二)教学过程设计1.质子的发现.(1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指为了了解原子核的组成,人们有目的的用高速粒子去轰击某些元素的原子核,通过对核反应过程及其产生的新粒子的研究,了解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和粒子的本质及特点.a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1,卢瑟福做了用。

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有了很重要的发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投影幻灯打出装置的示意图)容器中放有放射性物质A从射出的a粒子射到铝箔上,适当选取铝箔的厚度,使a粒子恰好被它完全吸收而不能透过,在后面放一荧光屏,用显微镜观察荧光屏.实验现象:当在荧光屏上恰好观察不到闪光后,通过阀门往容器里通入氮气,此时卢瑟福从荧光屏上又观察到了闪光.实验结论:实验表明,闪光一定是a粒子击中氮核后产生的新粒子透过铝箔引起的.(3质)子的发现.讨论提问:引导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分析怎样知道新粒子的性质.①若想知道新粒子的性质,必须测出粒子的什么有关物理量?归纳得到:测出粒子的电性、电量、质量和速度等.②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新粒子的电性?归纳得到:可将粒子引入电场或磁场中,观察粒子的偏转轨迹.+++……V.J’ExXJ'X XOyJ二二O Y:、v B图?图3如图2所示,在匀强电场中粒子的轨道是抛物线,若粒子向下偏转,说明粒子带正电;若向上偏转,说明粒子带负电.如图3所示,在匀强磁场中粒子的轨道是圆,若粒子向上做圆运动,说明粒子带正电,若粒子向下做圆运动,说明粒子带负电.实验证明:这个新粒子带正电.③用什么方法可测出粒子的速度?归纳得到:使粒子通过一个正交的电磁场,如图所示,调节或的值,使粒子在正交场中,沿入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可知此时粒子所受的电场力与磁场力相等至=qBv,所以可求出粒子的速度芍=I.实验说明:这个新粒子速度很大,有很强的穿透能力.④用什么方法可测出粒子的荷质比,即粒子的电量与质量之比(蓝卜归纳得到:使粒子通过匀强电场,根据粒子的偏转量求出.或使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根据半径求.如图,在匀强电场中,粒子的偏转量为:为两极板间电压,则可测出荷质比为:q2dv2*ym-VI2如图,在匀强磁场中,粒子做圆运动的半经为.则可求出荷质比为:~=mBR结论:通过对新粒子的研究与测定,确定它就是氢原子核,又叫质子,通常用符号出或g表示.(4对)核反应过程的研究.这个质子是a粒子从氮核中直接打出的,还是a粒子打进氮核后形成的复核发生衰变时放出的呢?图7分析:若质子是a粒子从氮核中直接打出来的,如图中甲图,碰撞过程中应有四条径迹;若a粒子打进氮核后形成一个复核,这个复核立即衰变后放出一个质子,碰撞过程中应如图7中乙图所示,有三条径迹.为弄清这个问题,英国物理学家布拉凯特在充满氮的云室里做了。

《原子核的组成》导学案2

《原子核的组成》导学案2

《原子核的组成》导学案【学习目标】1. 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及放射性元素。

2. 知道三种射线的特性,知道原子核的组成,会正确书写原子核符号。

3. 通过核结构模型的研究,经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体会物理研究方法。

重点和难点:1天然放射现象;2•三种射线的特性及本质。

3.原子核的组成。

【自主预习】一、天然放射现象1 •天然放射现象:(1)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 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使被黑纸包裹的照相底版__________ 。

⑵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①放射性:物质_________ 的性质。

②放射性元素:具有_________ 的元素。

③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元素,都是 __________ 元素,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

(3)天然放射性元素:能_________ 发出射线的放射性元素。

2•三种射线:(1) a射线实际上就是_________ ,速度可达光速的 ________ .。

其________ 能力强,________能力较差,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用__________ 就能把它挡住。

(2) B射线是高速______ ,它速度很大,可达光速的99%,它的_________ 能力较弱,穿透能力较强,很容易穿透黑纸,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__。

(3) 丫射线呈电中性,是能量很高的___— _____ ,它的—_____ 作用更小,但穿透能力更强,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________ 和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

二、原子核的组成1. 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质子是用a粒子轰击氮核时发现的一种新的带正电的粒子。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子:原子核内存在着一种与质子非常接近,但是不带—的粒子,这种粒子叫做中子。

中子是由_________ 发现的。

3. 核子:质子和中子除了是否带电的差异以及质量上的微小差别外,其余性质十分相似,而且都是_______ 的组成成分,统称为核子。

《原子的结构》 导学案

《原子的结构》 导学案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知道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电量和质量。

2、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常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原子的构成及各粒子之间的关系。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难点(1)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应用。

三、知识梳理(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并不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3、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二)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关系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质量约等于质子质量与中子质量之和。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原子中的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依次往外还有第二层、第三层……2、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例如: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四)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1、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 8 个(氦为 2 个),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2、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 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3、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 4 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2、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电量和质量分别是怎样的?3、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二)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以氧原子为例,分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观察几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讨论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原子的构成学案

原子的构成学案

课题二《原子的构成》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原子核的构成。

2、知道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知道原子中的一些数量关系。

4、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5、培养善于想像、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复习旧知:(有关分子、原子的知识)1、什么是分子?2、什么是原子?3、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三、自学探究(一)、原子的构成1、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原子的构成表示出来。

2、以碳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带有电荷,成为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后,就带有电荷,成为离子。

带电的原子叫。

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和等。

例如,水的构成粒子是,铁的构成粒子是,氯化钠的构成粒子是和。

3、右图所示某原子的核电数为,核外有个电子,第二层上有个电子,最外层上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电子。

(三)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2、几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四)巩固练习:1.原子的组成中,带正电,带负电,不带电,绕着做高速运动。

占据原子的绝大部分体积,集中原子的主要质量。

2.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原子的类别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决定的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3.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 Kg,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12 gB. 1/12C.12D.1.993×10-26 Kg/124、构成物质的粒子有①元素②原子③离子④质子⑤分子()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②③⑤ D.以上都可以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 B. C. D.6、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A.核外电子数 B.核电荷数C.核外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7、据据中央电视台2001年6月3日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对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的年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核的组成(导学案)
会考标准
原子的构成、原子符号 b
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a
一、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请填写如下原子构成图:
2.原子的核电荷数与质子数(Z )、中子数(N )、电子数、质量数(A)之间存在着某些等量关系,试用文字形式表达出这些等量关系。

质量数=
核电荷数=
阳离子:(Z A X 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__________
阴离子:(Z A X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___________
3.Z A X 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具有相同 的原子统称为元素,如原子数为1的原子都统称为 元素;因此,同一元素的原子之间 一定相同, 不一定相同;
人们又把具有一定 和 的一种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如 。

把 相同 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如 。

5. 性同位素的应用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 。

6. 用符号填空:a 质子数;b 中子数;c 核外电子数;d 最外层电子数。

(1)原子种类由_______________决定,
(2)元素种类由_______________决定,
(3)核电荷数由_______________决定,
(4)相对原子质量由_______________决定,
(5)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_______________决定,
(6)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决定。

电性 电性
电性 电量 原子电量
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
1.
,
A

B 、
91
C
D 、148
2.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
A 、136
B 、50
C 、86
D 、222
3.某微粒用 n+,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B 、所含中子数=A-Z
C 、所含电子数=Z+n
D 、质量数=Z+A
4.与OH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A 、NH 3
B 、HF
C 、NH 2-
D 、F
5.已知A n +离子有m 个电子,它的质量数为A ,则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A 、m+n C 、A-m-n D 、A+m-n
6.有五种微粒 它们属于几种元素() A 、2 C 、4 D 、5
7.某元素B 的核电荷数为z ,已知B n-和A m+的核外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则A 元素
的原子序数用Z 、n 、m 来表示,应为()
A 、Z+n-m
B 、Z-n+m
C 、Z-n-m
D 、Z+m+n
8.比核电荷数为11的元素的原子少1个电子而又多1个质子的微粒是()
A 、Na +
B 、Na
C 、Mg 2+
D 、Mg
9.下列关于质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质子是决定元素种类的基本粒子
B 、在化学反应前后质子数保持不变
C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D 、1个质子的相对质量与1个电子的相对质量相等
10.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 )
A 、Al 3+
B 、Mg 2+
C 、Be 2+
D 、H +
11.X 、Y 、Z 和R 分别代表四种元素,若a X m+、b Y n+、c Z n-、d R m-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
排布相同,且m>n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 –c = m –n
B.b –d = m + n
C.a>b>d>c
D.a>b>c>d
中的质子数是 ,中子数是 ,核外电子数是 。

2.Fe 、Fe 2+、Fe 3+是 元素的三种粒子,它们的 数相同,它
们所带的 数不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