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的林黛玉
《红楼梦》中的文学才女林黛玉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的文学才女林黛玉形象分析《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她的形象丰满而复杂,展现了作者曹雪芹对于女性形象的独特刻画。
本文将从七个方面对林黛玉的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林黛玉的外貌与特色林黛玉是一个容貌出众的女子,她有一双眼睛像水晶般明亮,皮肤白皙如玉,发丝黑亮如瀑布,身姿曼妙。
她的外貌特征非常典雅,给人一种文雅高贵的感觉。
然而,她的美丽也掩盖不住她内心的痛苦和哀愁。
林黛玉的性格与个性林黛玉是一个极富感情的女子,她非常敏感,善于触动她心中的琴弦。
她喜欢接触自然,热爱诗词歌赋,对文学有着极高的造诣。
她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也因为太过于敏感,常常陷入情绪的波动中。
她有时候坚毅果敢,有时却脆弱敏感,这使她成为一个复杂而令人难以捉摸的人物。
林黛玉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林黛玉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她是贾府的宝贝儿女,因此从小就受到宠爱。
然而,她的家庭并不幸福,她的母亲早逝,父亲却对她无比冷漠。
由于这种家庭环境,林黛玉的性格渐渐变得孤独和消极。
她没有得到真正的家庭关爱,这使她对世间的痛苦和不公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有着一段深厚的感情。
他们从小长大,是表亲兼玩伴。
林黛玉对贾宝玉有着深深的情感依赖,他们之间有着无法言明的默契和情感交流。
然而,由于众多的外界因素,他们的爱情最终没有得到真正的结合。
这一段无法实现的爱情成为整个故事中最令人惋惜的一部分,也使林黛玉的形象更加复杂和迷人。
林黛玉的悲剧命运在整个故事中,林黛玉的命运可谓是悲剧。
她被迫接受父母的安排,与贾宝玉的结合最终无望。
她曾经是贾府的宠爱,却在贾府衰落之后被迫离开,生活在一些非常艰苦的环境中。
她承受了失去亲人、被人嫉妒和背叛的痛苦,最终在病痛中逝去。
她的悲剧命运使她成为整个小说中最受人同情和瞩目的角色之一。
林黛玉的艺术才华与情感表达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女子,她擅长吟诗作对,喜欢写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林黛玉论文

浅析林黛玉的性格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林黛玉,一个忧伤的代名词,她是世外仙姝,品性高洁、淡泊名利、天资聪慧,却又如一般女子那般多愁善感……下面我将浅析林黛玉的性格,并就她的命运及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作出简要分析。
一.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1.多愁善感、缺乏安全感。
在《红楼梦》的前几回,通过贾雨村之口,让我们对林黛玉的多愁敏感有了第一印象,从小她就懂得在写字时避讳自己母亲的名字,从这一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敏感这一性格是在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后来父母双亡,自己依栖他乡,这对她这个多愁善感的女子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又少了安全感。
人们都说第一印象很重要,的确如此,从林黛玉第五回进贾府的首次登场,留给贾宝玉的第一印象就传达给我们很多信息,有很多美好的,如聪明、漂亮……但也有“两弯似蹴非蹴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黡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的愁与病。
在第二十一回林黛玉“题宝玉续庄子文后”中写道“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虽没明说,但多心的黛玉却敏感地认为宝玉把自己和宝钗相提并论,这怎么能够呢?黛玉对宝玉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这和宝钗对他的“昼掩门”是有区别的,所以她不允许宝玉那样想。
她的心门是半掩着的,只要贾宝玉坚定地轻轻一推就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对宝玉她以试探为主,其实这也反映出她内心缺少安全感,她不敢将自己的心完全向宝玉敞开,她怕他有了“姐姐”就会忘了妹妹,她只能用自己的一片冰心做土,寄全部希望于宝玉这个“玉盆”,用以培育他们之间这颗柔弱的爱情幼芽,当遭遇“狂风骤雨”的摧残时,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在《咏菊》中她写下“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何为“秋心”?秋在心上是为“愁”,可是没人能理解她的多愁她的善感和她的缺乏安全感。
当她刚进贾府宝玉为她摔玉后,她晚上一个人独自唾泪,认为“今儿才来,就惹出你们哥儿的病来,倘若摔坏了那玉,岂不因我之过”,袭人劝她“若为他这种行迹你就多心伤感,恐怕你伤感不了呢?”当然袭人是不会懂黛玉那颗脆弱敏感的心的,黛玉是恐日后落人话柄,她知道那块玉是个稀罕物,她也亲眼见着了贾府上下为那块玉的紧张,倘若宝玉真因她那句“你这块玉是个稀罕物,岂能人人都有”而受刺激将玉摔坏了,那她就成了贾府的罪人,日后就更没立足之地了,所以她愁她怕,却无人理解……,再如第二十六回,晴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给黛玉开门,说“凭你是谁,也不给开门”,依着她的身份和她与宝玉的关心,她大可高声斥责,但她却没有,她回思“虽说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真怄气,也觉没趣”,她在贾府的生活是步步小心,处处留意,怕出错,落人话柄。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解读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解读林黛玉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作品中最为复杂深刻的形象之一。
她是贾宝玉的表妹,出生在贾府,从小与贾宝玉相互依恋,他们的感情被描写得十分纠缠复杂。
林黛玉以其聪明才智、独立坚强以及对命运抗争的精神而备受读者喜爱。
1. 外貌与特点林黛玉被描述为一个美丽、明眸皓齿,头发如乌云般漆黑而富有光泽的女子。
她身穿素雅简约的服装,因此显得清新脱俗。
除了外貌上的美丽特点外,林黛玉还具备着敏感和聪慧等内在特点。
2. 聪明才智尽管林黛玉并非男子身份,但她却拥有超越时代背景下大多数女性角色的异常聪明才智。
她不仅对文学艺术等知识有着深入的理解,还对人心和社会事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她能够以独特的角度看待世界,并表达出自己独立思考的见解。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被塑造成了一个文学家和艺术家,她在作品中承担着创作与审美的角色。
因此,她不仅具备智慧与领悟能力,还有一定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她对于诗词歌赋的创作和欣赏可以感受到她对于文学艺术极高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3. 独立坚强尽管林黛玉身处富贵之家,但她并没有被贾府的环境所束缚。
相反,她保持了自己独立坚强的性格。
无论是面对命运的挑战还是感情上的困扰,林黛玉都展现出了坚毅不屈的品质。
即使受到打击或遭受背叛,她也能够积极应对并寻找自我成长与超越。
4. 对命运抗争林黛玉的一生充满着命运的折磨与起伏。
她早年失去了母亲,后来也逐渐看清了贾府内部污浊与虚伪的一面。
这些经历让她对于现实世界有着深刻而痛苦的认识。
然而,林黛玉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尽管人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和不公平待遇,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人证明她不屈服于命运。
她以自己纯真善良、敏感聪慧和高尚情操赢得了读者们的共鸣与尊重。
5. 反传统观念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时代先进思想的女性形象。
她拒绝被束缚于传统婚姻观念下,并保持了对自由爱情追求的态度。
在《红楼梦》中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在《红楼梦》中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林黛玉是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形象。
她被描绘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和情感丰富的女性角色。
林黛玉是一个聪明才智的女子。
她天生聪颖,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和艺术天赋。
她擅长诗词作曲,喜欢写下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这种才情使她在红楼中成为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黛玉是一个高度敏感和感性的人。
她对自己的情感和他人的情感都非常敏感,常常为别人的悲伤和痛苦而感到心痛。
她对友情和爱情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对待感情非常真诚和执着。
林黛玉也展现出一种矛盾的性格特点。
她既是一个温柔体贴的女子,又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
她对于自己的命运和身份有着深刻的反思和思考,不愿意随波逐流,而是希望能够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林黛玉还具有一种悲剧色彩的命运。
她的早逝和与贾宝玉之间的离合悲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命运也成为了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困境和无奈。
林黛玉是一个多维度的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她的聪明才智、敏感感性以及独立自主的性格特点,使她成为了一个深受读者喜爱和关注的角色。
文学名著赏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解读

文学名著赏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解读1. 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其中塑造了众多丰富而复杂的人物形象。
而林黛玉作为其中一个重要角色之一,她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深入解读。
2. 林黛玉的基本背景林黛玉是贾宝玉亲近的表妹,身份尊贵而家境优渥,同时也是荣府中公主与贵妃之女。
她从小聪明灵动,才智出众,但性格敏感多情,常表现出忧愁和消沉的情绪。
3. 外貌和仪态林黛玉以其独特的外貌和仪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她有着白皙的肌肤、秀美的容颜和如柳叶般修长柔软的身材。
她通常穿着素雅、淡雅而质地轻盈的衣裳,并佩戴着精致的饰品。
她的眼睛清亮如水,常带着一丝忧郁。
4. 内在性格林黛玉的内心充满了敏感和矛盾。
她具有超凡的才情,善于诗词歌赋,并对艺术有很高的造诣。
然而,她也经常表现出消沉、忧愁、哀怨之情,甚至直接导致了她性命匆匆地离去。
她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真挚的情感和理想化的爱情。
5. 林黛玉与其他人物关系林黛玉与其他主要角色之间有复杂而深刻的关系。
她与贾宝玉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感情纠结,两人相互倾慕却又不能得到彼此。
她还与宝玉的妻子薛宝钗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出不同性格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6. 林黛玉形象意义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一个重要角色,不仅仅是一个个体人物形象,更代表了作者对女性群体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表达。
她对于家族的支持、对于爱情的追求以及自我价值的探索,都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意义。
7. 结论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在其所表现出的机智、敏感、独立以及对幸福追求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情感和命运的诗意描绘与思考。
通过深入解读林黛玉这一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并且从中汲取启示。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珍贵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而其中的人物形象更是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对象之一。
在小说中,林黛玉被描绘成一个充满矛盾与复杂性的角色。
通过对林黛玉形象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她在小说中扮演的角色。
1. 林黛玉的外貌与家世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出生于名门望族贾府。
她有着娇美的容貌、脸上总挂着忧郁和哀思,以及敏感而多情的气质。
她自幼失去母亲,父亲不喜欢她,并且家境不如其他官宦人家那么富裕,这使得她内心常常充满了不安和自卑。
2. 林黛玉与情感世界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多愁善感的人物。
她具备艺术天赋,擅长诗词和绘画,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她对美有着独特的敏感度,并且执着于追求理想中的爱情和幸福生活。
但由于种种原因,她面对现实时常常感到失望和沮丧。
3. 林黛玉的与他人的关系林黛玉与贾宝玉有着特殊而复杂的关系。
他们虽然是表亲,但之间存在着既亲密又纠葛不清的爱恨情仇。
林黛玉对贾宝玉抱有深深的爱慕之情,但又因为社会制度和家族压力等原因拒绝了两人之间真正发展成为夫妻关系的可能性。
此外,在贾府中,林黛玉还与众多其他角色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相互依存、既甜蜜又矛盾的关系,如与薛宝钗、秦可卿等。
4. 林黛玉形象所代表意义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被赋予了众多意义和象征。
她代表着矛盾的美,承载了作者对女性幸福生活和现实社会中沉重压迫的思考与反省。
林黛玉也是一个坚守自我、追求自由与爱情的人物,她体现出了个体在传统家族观念下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5. 林黛玉形象对读者的影响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备受关注的角色之一,对读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她的复杂性、多愁善感以及独立追求幸福的态度引发了人们对于女性命运以及追求爱情与自由的思考。
她使得人们对于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提出了质疑,并鼓励人们勇于追寻内心真实与自我价值。
总而言之,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饱受争议却又备受关注的角色,其形象既具有美丽和艺术气息,在细腻而复杂地描写个人情感世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制度对于女性的限制和束缚。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特点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特点一、林黛玉的背景与出场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她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表妹。
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女子,她以其独特的气质和个性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二、林黛玉的外貌与气质林黛玉的美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皮肤白皙,一双水灵的大眼睛透露出忧郁和温柔。
她的眉毛修长,微微上扬,给人一种痴迷的感觉。
她的嘴唇红润而丰满,也充满了诱惑力。
除了外貌,林黛玉的气质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她天性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她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能用最简练的语言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她的语言充满了诗意,读起来仿佛是一首细腻的诗篇。
三、林黛玉的性格特点1.敏感脆弱:林黛玉性格敏感脆弱,对世事抱有一定的怀疑和忧虑。
她常常感觉自己是一个孤独的人,与他人存在着一种隔阂。
她很容易受到伤害,对于别人的话往往会过度解读,产生消极影响。
2.感情丰富:林黛玉对于爱情和友情都有着深刻的感受力。
她对于贾宝玉的爱情是真挚而执着的,她能够为了贾宝玉付出一切,甚至不惜放下自己的尊严和威严。
她对于黛瓦廊的情感也是温暖而真实的,她在那里找到了真正的归属感和温暖。
3.追求真实:林黛玉对世俗的伪装和虚假有着极大的厌恶。
她渴望得到真实的爱情和真实的友情,她追求着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
她不愿意将自己的感受隐藏起来,她希望能够真实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内心。
4.崇尚自由:林黛玉对于束缚和约束感到厌倦,并渴望获得自由。
她对于自己的命运感到无望,并在诗词中表达自己对自由的向往。
四、林黛玉的命运与结局尽管林黛玉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个性,但她的命运却注定是悲剧性的。
她的命运与贾宝玉、王熙凤和黛瓦廊等人的纠葛导致了她的痛苦和离世。
最终,林黛玉在情感上的折磨和现实生活的种种压力下,悲痛欲绝地离开了人世。
她的离世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悲伤和思考。
五、结语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她独特的魅力和独特的境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敏感脆弱,感情丰富,追求真实和自由,但命运却注定是悲剧性的。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浅析《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
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在量的笔墨,倾注了在碍的心血,寄托着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
读小说原著时,你时时会感到它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呼之欲出,跃然纸上.一、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是林黛玉较突出的个性。
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狭窄俯拾皆是。
宝玉无心间说宝钗体丰怯热,黛玉便得意得不得了,幸灾乐祸笑嘻嘻地问宝钗刚才看了什么戏,结果被宝钗一顿抢白,碰了一鼻子灰。
至于她和宝玉,更是常常无风无波,三天两头赌气,宝玉偶到宝钗处一玩,黛玉便冷言相讥,宝玉不过为自己辩解了一两句:”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他那里一趟,就乱说话"。
黛玉便立即以攻为守,赌气回房,不理宝玉,害得宝玉只得”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软言来劝慰"。
难怪宝玉被惹急了只能口口声声地说:"哪一天我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看就明白了”。
如果说以上这些是因为爱情是自私的,从而导致林黛玉在与宝玉相恋与宝钗相竞过程中的患得患失,猜忌排斥心态,尚属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黛玉对贾府上上下下许多人刻薄尖酸实属不该,也许有人说,是孑然一身寄人篱下的身世导致了林黛玉的敏感多虑,处处设防。
从进贾府不久,即像一只浑身长刺的刺猬出现在众人面前,对宝钗、宝玉含酸挑刺自不必说,就是如大大咧咧活泼的史湘云,常常在貌似打趣之言中寓讥讽之意,惹得史湘云也有一回只好回敬"我自然比不上你,但你也不用见一个打趣一个”黛玉在下人面前表现的小姐脾气自然也就更多了.周瑞家的送宫花给各位姑娘,迎春、探春等都忙停下手中活计,欠身道谢,而黛玉在看到周瑞家的送花来,也只瞟了一眼周瑞家的手中的花,话里有话地问了句:”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当听说这是送剩的最后两朵时,顿时翻了脸,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不给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红楼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
它是一部千古不朽的认识人生大戏,《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世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卫道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战斗为情节主线。
以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爱情悲剧为重要内容,通过对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生动描绘,广泛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败。
《红楼梦》中写了一大群青年女性,她们就像住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女儿国里。
在曹雪芹笔下的这几十个青年女子,一个个不仅美丽、聪明,而且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行止见识”不凡的、有独立人格的人。
然而,书中只有一位优秀男性唱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那么热烈的颂歌。
但是,《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
就是这些作者所极力赞颂的优秀女性,却成了“薄命司”册子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作者用她们的悲剧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冽的艺术美酒,这就是书中所说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
在《红楼梦》众多女性当中,我认为曹雪芹塑造得最美好,也是作者极力赞颂的一个人物,就是书中的主角之一林黛玉。
她和贾宝玉构成了《红楼梦》中与众不同的两个人物形象,她们都是古今未有之人,她们的所作所为在世俗人眼里是格格不入的。
就如是“正经主子”的林黛玉,在一般人心中是一个“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人,在贾府很不得人缘。
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一位女子。
记得在书中第二十六回中,“蜂腰桥设言传蜜意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中,因贾宝玉被贾母叫去,怕有事端,等到宝玉回到怡红院便看看他,晴雯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和碧痕正伴了嘴把气撒到宝钗身上。
正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到:“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林黛玉知丫头们的性情,她们彼此玩耍惯了,恐怕院内的丫头没听清是她的声音,只当是别的丫头们来了,所以没有开门,因而又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放人进来呢!”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的家一样,到底还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
”一面想一面又滚下眼泪来。
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林黛玉就是这么容易敏感。
林黛玉也是一个特别细心的姑娘,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然贾母非常疼爱她,她却总有寄人离下之感。
进贾府时她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着。
”在书中很多地方都有体现,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吃晚饭,黛玉婉言谢绝了,她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不去恭,异口再领,未为不可。
望舅母容凉。
”这段话既表达了自己对邢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又表现自己懂礼节、识大体,可以体现出林黛玉做事处处留心在意。
林黛玉淡泊名利。
林黛玉从不主张贾宝玉读圣贤书、考功名,她淡泊名利。
宝玉将北静王给他的珠子给黛玉,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我才不要。
”可见黛玉淡泊名利,轻视官僚。
林黛玉爱多愁善感。
在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言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的黛玉葬花,可知黛玉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子。
总之,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
细心、淡泊名利、真实、易伤感,悟性极强等。
林黛玉是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
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
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
花开花落本来就是自然现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
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的身上。
她深爱这宝玉,但有感到很难如愿。
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是难以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
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宝玉而生病。
林黛玉通常用诗来宣泄自己的离情别绪,她很有才华的,是个才女。
但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
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而林黛玉就是属于抑郁质。
这种气质为她的性格的形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
”林黛玉性格的缺陷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
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觉,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
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
一个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深深铭刻在“我”的心中。
其实,我觉得林黛玉有一点缺点,她太清高了,本不应该存在于那个污浊的世界上。
她对于周围的事物也是完美理想化的,她没有理解这个世界,也没有看清自己所处的地位。
所以,我觉得她和周围总有一层隔阂。
正因如此,她才不能用心地体谅别人,她的思想行为都远远高出她所处的那个时代。
但她的理想与世人不同,又不太按自己的心意行事,太爱保持高洁的品质,不用心与周围的人搞好关系。
所以最后难免落得如此悲惨的结果。
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
当大家说《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一部悲剧时,指的就是在封建专制社会里万千青春少女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
黛玉之悲也是其中之一,真正的悲剧就是将美毁灭给人看。
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动人。
在《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也闺成大礼。
宝玉的新房和黛玉的病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遍悲,一遍喜;一遍哭泣,一遍欢笑;一边热闹,一遍冷清;在这里我读到了悲处悲,读到喜处更悲,给心里以巨大的震撼。
我恨不得自己能去书里跟宝玉说,你要娶得是黛玉不是宝钗。
黛玉死去的时候,正是宝玉娶宝钗的同一个时辰。
只因潇湘馆离新房太远了,听不到潇湘馆这边悲恸的哭声。
这真是个不朽的悲剧啊,我为黛玉和宝玉的悲剧感到悲哀,宝玉最后竟然出家当了和尚。
因为他知道林妹妹是为自己而死的,便在灵柩前放声大哭。
曹雪芹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和诗意,创造了新其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千古红梦,梦一回。
前生,她是世外仙姝;今世,她化作了这个叫作林黛玉的女子。
她那照水姣花、扶风弱柳的娇弱身躯里,蕴藏着超越脂粉的不凡禀赋。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在那世俗小人眼中是那样的不和谐,她只好格格不入。
曹雪芹深爱着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和悲。
正是这种刻苦的爱,把林黛玉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总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的性格具有丰富性、深刻性、多侧面性,她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厉害的尖酸与她对宝玉的温柔体贴、对老婆子的关心都
是客观存在的。
林黛玉对人的尊严的肯定,维护人格尊严的执着是其性格中最闪光的。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无论中外,都是不把人当人看待的。
妇女尤其没有没有社会地位的,不受尊重,封建的眼光把女人看作是“贱人”,是第二等的人,她们连做人的基本权力都被剥夺了,更谈不上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最美丽的女性形象不过是敢于为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而斗争的可爱形象了,从来没有那个女性形象想林黛玉那样把女性的地位看的那么高,也从来没有哪个女性形象像林黛玉那样有如此强烈的自尊心,如此执着地维护人的尊严,尤其是执着地尊重女性。
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是作者真善美的寄托,具有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