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语言赏析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语言赏析精选题含答案

不能删去;“近”即“接近,还不到”, 如果删除就说明新型的5G“多址技术”,已可 以将移动网络接入数量提高百倍,和事实不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⑥其实,我们害怕的“酸性体质”,是被 偷换了概念,酸性体质致病是一种误解。以肿 瘤为例,人在患了肿瘤之后,可能会导致病灶 周围的酸性成分偏多,这是病在前,酸在后, 而不是因为体质偏酸导致了肿瘤产生。
文章第②段中划线的词“左右”能否删去?为 什么?(3分)
不能删去,“左右”表示概数,用在句 中说明时间在两个月范围内不确定,并非是 完全确定的两个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删去后就变成了“两个月”,与实际 情况不符。“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和周密性。
9、⑤目前已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 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树叶等,到8月份仍 可保持2.5米高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 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 存雪20万立方米左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 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 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 献。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
潭的四周绿树环绕,但水面却干干净净,几乎找不 到一片落叶。
不能删去。 “几乎”表示程度,说 明绿翠潭水面干净,但并非没有落叶。 删去后就变成水面没有一片落叶,这与 事实不符,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
3、⑦新型的5G“多址技术”可以将移动网络接入 数量提高近百倍。目前我们的4G仅可以连接手机等 少量设备,而5G网络除了手机以外,还可以连接近 百件设备,大到一辆车,小到一根针。
小学语文部编版5年级重点知识汇总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学生版)

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2、会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做高科技污染。
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
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
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业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做高科技垃圾。
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
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
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
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大空垃圾和核垃圾等。
大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
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
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
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
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
近10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已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10。
说明文句子及赏析

说明⽂句⼦及赏析1. 说明⽂摘抄+赏析⼈⽣如梦。
⽣命从⽆到有,⼜从有⾛向⽆,⽣⽣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
从⼈⽣⽆常这⼀点来说,⼈⽣有如梦幻。
因此,⼀个⼈只有活得有声有⾊、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回。
“浮⽣若梦”, “⼈⽣⼏何”,从⽣命的短暂性来说,⼈⽣的确是⼀场梦。
因此如何提⾼⽣活的质量,怎样活得有意义,便成了⼈们的⼀个永久的话题;“青⼭依旧在,⼏度⼣阳红”,与永恒的⾃然相⽐,⼈⽣不过是⼀场梦。
赏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这⼤⾃然的包容中,在这历史的长河中, “⼈过留迹,雁过留声”,⼈来到这世界上⾛⼀遭,应当留下⼀点⾜迹,⼀点与⼭河同在的精神。
2. 说明⽂语⾔和赏析说明⽂以“说明”为主要表达⽅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
⼀、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度:事物性说明⽂、事理性说明⽂。
2、从说明⽂语⾔特征:平实的说明⽂、⽣动的说明⽂。
⼆、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途、⼀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使⽤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标准化答题格式:本⽂使⽤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三、说明的⽅法1、常见的说明⽅法有:举例⼦、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列数字、列图表、引⽤说明。
2、常见说明⽅法的作⽤:①、举例⼦: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较:把甲事物和⼄事物加以⽐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将甲事物⽐作⼄事物,从⽽形象⽣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说明文语言赏析教案

理解分析说明文的语言包钢十二中刘世华教学目标:1、学生能识记说明文语言的特征。
2、引导学生讨论归纳、练习巩固,使学生熟悉说明文阅读中说明文语言的常考题型,学习常考题型的解题方法。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感悟。
教学重点:学生识记说明文语言特征,借助例题归纳解题对策,学习相关题型的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二、明确本节课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题型示例——对策归纳——“实战演练”1、题型一、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归纳:答:(1)表态(能删还是不能删)。
(2)定性。
“大约、比较、几乎、相当、左右”等词语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等词语表……(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或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2、题型二、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归纳: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后意思有何改变,符合或不符合实际。
3、题型三、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对策归纳:答:(1)加点词的意思(2)句子的意思(3)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
4、题型四、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归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找有精确数据、概数、限制性词语(如:“一般、经常、几乎、可能、目前”等)的句子。
(2)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者事理。
5、题型五、表指代的词句指代的内容。
“这、这些、这种现象、同样道理……”具体指什么对策归纳:一般指前文相关内容。
四、练习《未来,木星会取代太阳吗》小结:回顾题型及对策。
学生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扇子的学问》。
说明文语言的赏析方法

说明文语言的赏析方法说明文语言的赏析方法语言特点就是文本呈现出来的语言个性。
不同的文章,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有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有的语言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相谐、意境深广,有的语言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
不同作家有不同语言风格特点,有的豪放,有的婉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明文语言的赏析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删除比较法【案例一】教学莫怀戚《散步》,删除若干句子中“我的”这个限制性定语,品读“我的”这个限制性定语的表达作用。
王君老师的教学过程:⑴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关键句: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③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④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⑵指导学生朗读删掉“我的”后的句子。
⑶组织学生讨论可不可以删除。
⑷教师点拨:①责任与担当;②适当的重复就是一种表达的“慢”和“稳”!语言形式帮助了作者表达情感。
【品析一】怎样让学生到“我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怎样引导学生琢磨“适当的重复就是一种表达的慢和稳”,感受到语言细节的精妙?如果我们用讲授的方法去强调,或者直接让学生讨论“我的”这个限制性定语有什么表达作用,学生都难以体会到“我的”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趣味。
王君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她选择了文本中非常典型的关键句,将这些关键句中的“我的”删除,然后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学生对“删除前”和“删除后”的句子就有了表达差异上的初步感知,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将这种感知上升到理性的认知,教师适时的点拨和总结,为学生的指引了方向,让学生具体而深刻地理解了语言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趣味。
【案例二】教学《晏子使楚》,删除部分关键词句,通过删除词句,评析楚王和晏子形象。
王君老师的具体做法是:⑴投影展示“原文”和“删节文本”(教师删除的文本包括“酒酣”、“视晏子”、“避席”、“婴闻之”、“所以然者何”、“得无”、“笑”)。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
二、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一〕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1、答题模式讲解:1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2这表达了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解析。
〔试说说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答:"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没有绝迹,这表达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可能是现在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人为的捕杀,这两年来鹭鸟越来越少了。
答:"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鹭鸟数量减少的原因,但不是绝对肯定,这表达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牛刀小试。
试说说"〔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的加点词有何作用?答:【答案】"在当时〞在时间上进展了限定,只说明了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是最长的,但现在不是,这表达了语言的准确性。
〔二〕第二种题型: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答题模式讲解:1不能。
2因为……〔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假设删去,就变成……的意思,不符合实际,"**〞〔加点词〕表达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展示。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答:1不能;2因为"可能〞是估计、推测的意思,"最早〞在时间上加以限制,它们是对旅人桥的最早出现的情况进展推测,但并不是绝对的,假设删去,就肯定旅人桥是第一个出现的,不符合实际,"可能〞和"最早〞,表达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答:1不能;2因为"独立〞说明了不依靠其他拱圈也能自立,说明就算其中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假设删去,就说明如果一道坏了,必然会影响其他各道,不符合实际,"独立〞表达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中考语文说明文语言赏析精选题含答案

“无法替代”的意思是没有办法代 替,用在这里表示木造结构的建筑的作 用和妙处是西方砖石结构的建筑所没有 的,是没有办法代替的,突出了木造结 构的建筑的独特的优点,从而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8、⑥中国传统建筑拥有独特的审美特征,主要包 括五个方面。其一是有着完整的木构架系统……; 其二……
2、④早在1981年,英国流行病学家埃德加·霍 普·辛姆普森就提出,流感的季节性高发病率可 能与太阳辐射有关。只是当时几乎没有其他专业 人员把这个假说当回事。但此后持续不断的证据 显示,维生素D可能在人的免疫系统中扮演重要的 角色。
选文第④段“流感的季节性高发病率可能与 太阳辐射有关”中的“可能”一词是如何体现说 明文语言特点的?请说明。(3分)
5、④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研究智能机器的专 家也要懂得神经科学,以便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构 造来制造仿生智能机器,当然,要制造这样一台仿 生机器人的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人脑是世 界上已知的最复杂,最神奇的“自动化机器”,人 脑拥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而每一个神经细胞都有 数千个突触和其他神经细胞相连,神经细胞通过这 些突触相互交流,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大约有1000万 亿个突触,到了成年大概稳定在100万亿个。
1、③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 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 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 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 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 的86%。
文章第③段中划线词语“超过”能否删 除?为什么?(4分)
不能删除,“超过”表范围,说明美 国的汽车普及率高于50%,去掉,表示确数 ,与原意不符,“超过”一词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3) 说明语言特点赏析

• 这几句话,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拟人的修辞手 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卢沟桥上石狮子的千姿百 态,惟妙惟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随时复习 请君牢记
(这个词表范围、程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之一”表范围,说明北京胜景很多,这 只是其中一个,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
品析下句中划线词语的妙处。
•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 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答题方法: • 这些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形象生 动地写出了 事物的 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生动性。
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三)
说明文语言特点赏析
知识重现
说明文的语言
平实说明
1、风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动说明 准确性 严密性
2、特点
题目形式:
①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②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 语,为什么? ③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 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解题方法归纳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解词或带词解释句子(这个词 表限定、估计、范围、程度… )。 3、如果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 际(太绝对了)。
4、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常用的限制性词语:
表程度限定:最、很、更、比较、 几乎、 相当、充分…… 表范围限定:许多、大部分、极个别、之 一…… 表时间限定:当时、至今、常常…… 表强调:特别、仅、只、一定、至少…… 表猜测估计:大约、可能、左右、估计、 也许……
分析“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一句 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 “几乎”表示程度,是接近的意思,说 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是到处都 有。 去掉后,意思就太绝对了,不够准确。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