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描写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手法

二、链接课本,总结规律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词。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 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 人说?
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 们重阳节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好像遗憾的不 是他,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反 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诗歌鉴赏
虚实结合
学习目标
①掌握诗歌虚实结合手法的分析技巧; ②归纳总结清晰规范的答题思路。
知识回顾
《梦游天姥吟留别》 《念奴娇·赤壁怀古》 《雨霖铃》《扬州慢》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杜甫的《月夜》
1.神仙鬼怪的虚幻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 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诗歌中的“虚”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诗歌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 诗歌中的“虚”: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 的联想。
2.小战热身 找出下列诗词中的虚和实:
神仙鬼怪的虚幻世界
和梦境。诗人往往借
想象的或者未来之境。这类虚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 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 黑暗。
诗歌鉴赏试题之虚实结合手法分析讲课稿

运用虚实结合手法
在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 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如 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将实景与虚景相结合。
分享交流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学习提高
分享创作成果
将创作的小诗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展示个人的创作成果。
互相评价作品
同学们相互评价彼此的作品,从 主题、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分
析和探讨。
学习提高
丰富诗歌内涵
虚写可以赋予诗歌更多的 象征意义和隐喻含义,使 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多 元。
提升诗歌艺术价值
虚实结合是诗歌创作的重 要手法之一,可以提升诗 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
03
典型诗歌案例解读
案例一:《登高》中虚实结合手法运用
实写眼前之景,虚写心中之情
诗人通过对山川、草木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实写登高所见的壮阔景色;同时通 过借景抒情的手法,虚写内心的孤寂和感慨。
时空交错,虚实相生
诗人在描绘景象时,通过时空的交错与跳跃,使得实景与虚景相互映衬,形成 强烈的艺术效果。
案例二:《静夜思》中虚实结合手法体现
实写静夜之景,虚写思乡之情
诗人通过对床前明月光、地上霜等静夜景象的描绘,实写身 处异乡的孤独感受;同时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虚写对故乡 的深深思念。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诗人在描绘静夜景象时,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 得实景与虚情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深邃的艺术境界。
案例三:《春江花月夜》中虚实相生艺术效果
实写春江花月之景,虚写人生哲理
诗人通过对春江、花、月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实写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色;同时 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虚写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虚的描写
虚实结合
实写为虚写提供基础和依据,虚写则 是对实写的升华和超越,两者相互依 存,共同构成诗歌的艺术世界。
古诗词鉴赏--虚实结合

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
判断“虚实”的依据是什么
• 1. 眼前为实,梦中为虚 • 2. 当下为实,回忆为虚 • 3. 现状为实,想象为虚
关键词:梦 关键词:忆 关键词:想、念、欲、应
• 整句想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歌鉴赏中的
• 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清·笪重光
诗在有字句处, 诗之妙在无字句处。
——李渔《中国画论·神韵》
随堂练—感受“虚实结合”的妙处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实写:“我”和“童子”的对话 虚写:我问的内容,隐者超然洒脱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广东卷)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 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 答: 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 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 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 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 深深的无奈之情。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 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 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 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 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
(2024年)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说课稿课件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虚实结 合来表达主题和情感的。
讨论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 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2024/3/26
25
分享各自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理解和感受
分享内容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 法的理解和感受。
15
04
鉴赏诗歌中虚实结合方法 探讨
2024/3/26
16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意图
抓住实写词句,理解诗歌表面意义
通过仔细阅读诗歌,找出其中实写的词句,如具体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理解诗歌的
表面意义。
抓住虚写词句,体会诗歌深层内涵
在理解表面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诗歌中的虚写词句,如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 ,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和作者的真正意图。
2024/3/26
结合虚实词句,全面把握诗歌主旨
将实写和虚写的词句结合起来,相互印证、补充,全面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 图。
17
关注背景信息,深入挖掘内涵
1 2
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为深入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
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挖掘诗歌中所反 映的社会现象、时代精神、民族心理等内容。
2024/3/26
用具体事物象征抽象意义
诗人常常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或情感。
象征与比喻的结合
诗人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常常结合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 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象征手法的多样性
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意象的象征、色彩 的象征、音响的象征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内涵 更加丰富深远。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 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描写手法【虚实结合】含义: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作用:①让读者从虚中想象实,从实中体会虚,激发想象,增强吸引力;②丰富诗歌内容,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增强表现力。
例句赏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前两联写实。
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禁不住“涕泪满衣裳”。
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
后两联写虚。
我们“放歌”、“纵酒”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
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
虚实结合,大大拓展了诗歌外延,表现了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强烈愿望,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动静结合】含义: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同时做动态和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作用:①突出事物特征,将对象表现得活泼有致;②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意境;③凸显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使句子灵活多变,富于诗意;④烘托作者的某种心境和情绪。
例句赏析: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动静结合,相互映衬。
诗中末句对大鱼跃出的“动”态描写,更衬托出前三句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的“静”态美,一静一动,富有诗意。
抒发了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正侧结合】含义:正侧结合是古代诗文中写人、写物常用的一种手法。
“正“指的是正面描写,“侧”指的是侧面描写。
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张 谓《别韦郎中》
• 虚写(想象)、借景抒情。 • • • • • • • • • 星轺①计日赴岷峨, 云树连天阻笑歌。 南入洞庭随雁去, 西过巫峡听猿多。 峥嵘洲上飞黄蝶, 滟灏堆边起白波。 不醉郎中桑落酒②, 教人无奈别离何。 【注】①星轺(yáo):使者 所乘的车。 • ②桑落酒:古代美酒名。 • 颔联、颈联中,作者通过想 象别后途中境遇以及归雁、 啼猿、黄蝶、险波等景象, 传达出作者与朋友分别时的 凄凉与神伤。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运用虚写的手法, 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 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 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 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来 表现“思家”的。自己 思念亲人,却从家人入 笔,更表现出了思乡情 切。
作者想像楼上的思妇,柔 肠寸断,以泪洗面,凭高眺 远,思念旅途中的自己(行 人)。“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行者不 但想像到对方登高怀远,而 且想像到对方的心一直追踪 自己。这种遥想,极写了行 人的离愁。(渲染离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山 东兄弟、家乡亲人,而 是想像着家乡的亲人如 何思念自己。
月 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杜甫
“香雾云鬟湿,清辉 玉臂寒” 通过想像远在鄜州 的妻子思念自己来增强 思乡之情。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欧阳修《踏莎行》
诗歌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例析[高中语文]
![诗歌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例析[高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cfbec969eae009591bec57.png)
③虚实相生,交织成一个幽僻而又充满春意与生机的画面,流露出 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4.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
容具体说明。
答: ①主要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②前两句实写,表达自己远离家人,身居客舍的孤寂凄然之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月。
再现火烧赤壁这一史实,集中笔 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诗
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
业无成的感慨。不是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练习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偶成
(宋)饶节
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①前三句实写:松荫之下柴门锁着一院绿苔,成双成对的蝴蝶不停 地飞舞,还有两腿拖着重重花粉飞来的蜜蜂,这些都是眼前之景。
②最后一句是虚写:前山繁花似锦的世界,这是想象之景。
③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 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描绘出一幅萧条凄凉的秋郊夕照图,是实写。 ②《归园田居·其一》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描绘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是实写。
2、所谓“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
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它是抽象的,主观的。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
感;后两句虚写,想象故乡亲人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我。 ③虚实相生,以虚写实,把深挚的思乡情思抒写的更加婉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关于描写:用形象性的语言,对人物、事物、景物、环境、场面做具体描绘和刻画。
②诗歌中的描写: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所以应当特别关注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诗歌中的描写主要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今天我们只讲虚实结合。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
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画家在绘画时,常常用到虚实结合的技法。同样,我们中国古典的
诗词也经常用到这种手法。(PPT显示课题)
二、心中有考纲
1、出示相关链接1: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本考点属古代诗文阅读中的鉴赏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描写属于表达方式中的一种。
流程安排:指名回答——同学、小组点评——教师点评——组织答案
组织答案: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相关链接3
“表达技巧”类题型的审题及答题步骤:
①确定考什么手法;
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虚实结合,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虚实相生,流露出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四、课外拓展:练一练
(2010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②明确是分析全篇还是局部(句、联、阕);
③分清“一”与“多”:“哪种”一般只答一种,“哪些”要多角度切入(分清主次)。
5、相关链接4
诗歌表达技巧类题通用的答题样式:
指明技巧+结合诗句分析+点明表达效果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技巧;
②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这种技巧,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③点明这种技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以及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6、检阅高考
(2010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组织答案:
附:板书设计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
诗歌里的虚:
1、虚幻世界和梦境。
2、想象和回忆。
3、设想之境(注:从对方的角度写也为虚)。
诗歌里的实:
实象、实事、实境。
三、虚实结合
1、你说我说:请指出下列诗词中的虚和实。
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小结: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①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②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诗歌鉴赏之描写--------虚实结合
四川省营山小桥中学校竭建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古代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
2、能力目标:
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手法。
正确运用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规范答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主动总结规律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运用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规范答题。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共同分析:
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
虚写:遥远的潇湘凄清的猿啼
效果:烘托氛围主旨情感
组织答案:
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听见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愁苦的情景。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③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④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⑤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3、知识锦囊: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①虚幻世界和梦境
②想象和回忆。
③设想之境。
4、高考零距离: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2013天津卷)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