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中考复习导学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1 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天的画面,体验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学,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一、预习成果展示:1.给下列单词标上拼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hōng()托应和()()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吸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字(),是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民主战士。
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答案:1、润宛yùn niàng 嘹烘ha2、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舒活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背单词的任务。
这个问题强化记忆,巩固单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朗读2.自己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明确课文的思想。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春第二部分(第2-7段):_______春宏观勾勒(第2段):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1.再读一遍课文,寻找课文中生动的句子,并在课本上勾画出来。
2.简单说说一句话为什么生动。
提示:欣赏句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和用词入手。
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重复、排比等。
句子中的动词和形容词都可以找到优秀的词。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导学案

县三中八年级语文期中复习导学案(02)主备:张艳平审核:朱海艳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一、复习内容:《人琴俱亡》二、复习目标(1)掌握本课重点实词、虚词(2)能正确翻译文中重点语句(3)了解人物的形象,感受本文深厚的兄弟情谊三、复习重难点:见复习目标四、自学检测(一)字音字形训练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子猷.病笃.索舆.奔.丧好.琴掷.琴恸.绝此已丧.矣不调.亦卒.了.不悲(二)重点词句考查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便.索舆..来奔丧便径.入坐灵床上弦既.不调.掷.地云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语.时了.不悲子敬素.好.琴2.一词多义人琴俱亡此已丧矣(1)琴(2)丧子敬素好琴奔丧3.词类活用语.时了不悲(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的词(1)因.恸绝良久古义:今义:(2)语时了.不悲古义:今义:(3)子猷问左右..古义:今义:5.文言句式(1)何以都不闻消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该是“以何都不闻消息”) (2)便径入坐灵床上。
(省略句,句子前省略了主语)6.重点句子翻译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3、语时了不悲。
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6、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7、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三).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是记载的笔记小说。
作者,人,的文学家。
2、这则故事写了,表现了。
(四)、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1、因恸绝良久2、月余亦卒3、子敬素好琴4、便径入坐灵床上5、便索舆来奔丧6、此已丧矣7、何以都不闻消息8、都不哭(五).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
(2)2、说出几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2)3、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叹句吗?(2)4、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4)5、子猷死亡的原因是什么?(2)6、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3)7、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2)8、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
七年级上复习导学案

七年级上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复习七上的所有生字词,夯实字词的正确书写,落实词语的理解运用。
2、语文知识(语法)、综合性学习、名著的理解、掌握。
3、古诗文的背诵、默写。
4、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
【学习重点】所有目标教学难点激励学生背书、动脑【课时安排】五个课时第一课时任务:七上的生字词【教学过程】一、独学1、见《堂堂清》第1-2面,强记15分钟。
2、做《堂堂清》第2面、第3面“跟踪集训”。
(10分钟)二、对学:对子互批所做“集训”。
(4分钟)三、群学:组内组长主持把各易错字纠出来,听写一遍。
(5分钟)四、展示。
1、抽一组词语(成语接龙)(7分钟)2、各组优秀独学作业展。
(4分钟)第二课时任务:七上文学常识、名著及语文知识(语法)【教学过程】一、独学1、背诵《堂堂清》第3面、第4面。
(强记、巧记15分钟)2、做《堂堂清》第5面“跟踪集训。
(10分钟)3、读《堂堂清知识手册》第115面“词性的辨别技巧“,勾画重点,强记重点。
(5分钟)4、做以下记性的练习。
(10分)词性练习题:(1)、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老虎正要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下。
A. ①动词②方位词③量词B. ①介词②方位词③量词C. ①动词②助词③量词D. ①介词②助词③量词(2)、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性依次列出四种,其中正确的一项是:()①跟着好人学好事跟他是同桌他学唱歌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A.①动②介③连④名B.①介②动③动④名C.①动②介③连④形D.①动②连③介④名(3)、选出与“红花绿叶”中的“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A.春回大地群山绿B.春风又绿江南岸C.一汪绿水慰平生D.红了樱桃绿了笆蕉(4)、选出下列带下划线词词性不同的一项:()A.电灯突然亮起来了。
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地响起来。
(5)、从下面选出词性相同的一项:()A.听战争经验希望拒绝B.各那么鲁迅我们旅客C.更从来单单经常渐渐D.胖伟大激动承担应该(6)、判断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写在句末括号中。
初三语文 第一轮总复习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1-3单元字词、古诗背默、名著、专题

初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导学案(七年级上册1—3单元字词、古诗背默、名著、专题复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憧憬裨益诠释巢穴负载刹那肇祸须臾涟漪熠熠栖息绚丽镌刻壑积攒摒弃怪僻惆怅撷取豁达自诩荟萃跻身沸腾颠簸阕驰骋黝黑遐想撺掇凫水撮合翘首阖家佞臣无辜绮户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物花天宝阴晴园缺天崖海角水声孱孱陈词烂调火烧火缭自明得意不曲不挠奇貌不扬指手划脚恰然自得走头无路小心冀冀摇摇欲堕危言悚听惊慌失错三、填字成词潜移()化千()百态半明半()势不可()你推我()镇定自()相()并论井然有()()()在目记忆犹()烟波浩()()()有味心()神()()雀无声明()秋毫眼花()乱一视同()谈笑风()罪()祸()出谋()策咬文()字鸡毛()皮苦思()想忘()所以赏心()目()老还童人杰地()四、名句默写1、潮平两岸阔,。
2、门前流水尚能西,。
3、,铜雀春深锁二乔。
4、,不知秋思落谁家?5、,,此事古难全。
6、但愿人长久,。
7、,万家忧乐到心头。
8、青山有幸埋忠骨,。
9、多行不义,。
10、,各领风骚数百年。
1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2、,行者常至。
13、东隅已逝,。
14、行远必自尔,。
15、客路青山外,16、青女素娥俱耐冷,。
17、中庭地白树栖鸦,。
18、梅雪争春未肯降,。
19、,自将磨洗认前朝。
20、,萧萧暮雨子规啼。
21、,吹面不寒杨柳风。
22、,梅花香自苦寒来。
二、理解性默写(60分)1.“,”是《十五夜望月》中推己及人的咏月名句。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
词中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
3.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4.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中妙的是“,”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套精品教案及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套导学案及教案导学案1 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重难点: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知识链接:1.作者及其散文: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
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2.复习散文知识(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学法指导:梳理文中字词并多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2.分析该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又有何特征?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赏析。
学习内容一、基础梳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wǎn()转酝酿()()liáo()亮 hōng()托应和()()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1)涨(2)散()()()()(3)晕(4)藏()()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单元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七上)班级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 主备人:审核人:第一课时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然)【学】(请同学们根据提示,独立完成单元要点梳理。
)【单元目标】(1分钟)1.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
2.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
3.揣摩课文语言,提高鉴赏能力,初步体会文学语言的表达手法,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单元内容回顾】(2分钟)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现当代散文和四首古诗词。
三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家名篇。
朱自清的《春》,以生动形象的笔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一个特定时令的景象;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和赞美一个地方在一个季节里的风貌;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则不限于一时一地,而是描写大自然四季里多姿多彩的雨的形象。
四首古代诗词,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诉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很精彩。
总的来说,这些古今名篇描绘了优美的四时之景,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情感,营造了美好而深远的意境,构思精巧,语言精致,值得好好欣赏体会。
【知识链接】(5分钟)《春》1.作者及其散文: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
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2.复习散文知识(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是指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一)贝壳席慕容学习目标:预习流程:鸟瞰:说一说: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解剖:读一读:精彩品赏:品一品: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
1、你怎样理解结尾句?“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简单的心啊!”相关链接:想一想:海边荒石高立群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水光中轮转着石头们含蓄而神秘的色彩,有的莹绿如玉,有的深红似霞,有的暗黄如湿金,有的粉白如冰雪.它们多的数不清,坦坦荡荡气度不凡地占据了海滩,简直像一座散发着灵异之光的宝藏,拦截了我眺望大海的目光.我深深地被诱惑了,赤足涉入清澈的水中,左一块右一块,犹如贪婪的盗墓者,我挑着捡着.手里捧不下了,我就把第一批收获排放在岸边,转身又去掏摸.我决心要带一批石头回去,它们的美勾起了我的占有欲.那些海水中的石头,几乎每一块都要独特的形状和花纹,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俯身其中,令人沉醉.不知过了多久,我捧着又一批宝贝回到岸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我手中的美石劈劈啪啪落下去,险些砸痛自己的脚.那些"首批中选"的石头呢它们怎么都消失了我只迷惑了两秒钟,就发现它们依然不动呆在原处,只是,岸上的石头不再美丽.我看见一些普通的石头别扭地排成整齐的一列,灰头灰脑,怪模怪样.有的带点灰乎乎的红或者绿,有的干脆灰不溜秋或色如沙土.我不敢相信它们就是令我一见倾心的宝贝.呆视之间,我脑中竟跳出那样一个字眼:死亡.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死去的原因,只是来了我——一个倾慕者,对之爱不释手,想把它们带回家去,占为己有.就是这点小小的贪婪,无可厚非的欲望,令它们离开长久熟稔而亲密的海水,孤独地承受夏天的烈日,而奇妙的大自然,早已让它们与大海之间此呼彼应,难舍难分.面对倾心或喜爱的东西,我们多么容易犯傻.我把石头放回海中,在海滩盘桓良久,我竟想到一个时空远隔的人——"昆虫之父"法布尔.这是一个在清贫中与虫交谈的人,在晚年得到一小片废墟."一块偏僻的不毛之地,被太阳烤得滚烫.但却是刺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的好去处."法布尔把它称作"钟情宝地".与那些昆虫学家不同的是,别人剖开虫的肚子,把它们制成标本,他却是活着研究它们,"在蓝天之下,听着蝉鸣音乐从事观察".法布尔把这块宝地命名为"荒石园",听来凄冷,但荒石园的故事却充满了尊重和温暖的感情,每块石头,每只虫子,都有自己的地方,自然自在,荒得其所.比照我们习惯的一些方式,这才是真正令人起敬的爱.生活中很多事物,都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倾听下面的"物语",你一定会受到启发,你也试着写几句"物语"吧!流星——在生命最后时刻,我也要闪闪发光.气球——我的信念是不断追求新的高度.蚂蚁、大雁、蚯蚓、夏荷、小草、萤火虫……一课一得:悟一悟: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二)紫藤萝瀑布宗璞学习目标:2.品读语言,赏析、积累优美的词句.3,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预习流程:鸟瞰:说一说: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解剖:读一读:1、看花语(图片)看到花时感受到的她得生命和心灵……2、读花语走进花的生命和心灵里去……3、怎样的花语?走进心灵,花朵的心事吹弹可破……精彩品赏:品一品: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第一单元导学目标•了解《修身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掌握文章的基本组织结构。
•能够运用分析方法研读简单材料。
第一课《修身行为规范》1. 学习目标•理解文本的主旨和要点。
•掌握文章的基本组织结构。
•学会运用分析方法阅读材料。
2. 学习内容本课主要学习《修身行为规范》,了解其内容和作用。
3. 学习过程•阅读《修身行为规范》全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文章中提到的一些行为规范分别是什么?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的组织结构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什么方法分析?•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写出你对修身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体会。
4. 总结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内容?有哪些自己需要再深入学习的地方?请写出你的总结和反思。
第二单元导学目标•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词句,了解其含义和背后的道理。
•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阅读简短的材料。
•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课《论语选读》1. 学习目标•理解《论语》中的经典词句的含义。
•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能够运用分析方法阅读材料。
•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习内容本课主要学习《论语选读》,了解其中的经典词句和背后的道理。
3. 学习过程•阅读《论语选读》全文,并找出其中的经典词句。
•根据对经典词句的理解,写出你对其中的道理的认识和体会。
•运用分析方法,对你所选的一个经典词句进行分析。
4. 总结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困惑?请写出你的总结和反思。
…(继续编写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的导学案内容)…总结通过本篇文档,我们详细介绍了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导学案内容,包括第一单元的《修身行为规范》,第二单元的《论语选读》,以及其他单元的导学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通过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课程的核心要点,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字词积累
七年级上册复习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2 分)
A .洗濯( zhu ó) 酝酿( ni ànɡ) 踉踉跄跄( li ànɡ) 获益匪浅( f ěi )
B.霎时( sh à) 猝然( cuì) 头晕目眩( xu àn) 忍俊不禁( j ìn)
C.贮满( ch ù) 滑稽( j ī) 春华秋实( huá) 随声附和( hé)
。
( 6)《木兰诗》中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7)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
___________
( 8)
,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 9)我寄愁心与 明月,
面加点字注音。 ( 4 分)
筹.(
)划
深邃.( )
赫.(
)然
彷.徨.( )
6.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磐.(
)石
奠.(
)基
)( 2 分)
鲜.( 迥.(
)为人知 )乎不同
A.喧腾
蹂躏
海枯石滥
慧心未泯
B.喑哑
眩耀
芊芊细草
瘦骨嶙峋
C.奢望
弥漫
心旷神怡
窸窣作响
D.静谧
虐杀
闲情逸至
轻飞曼舞
7. 下列每组词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然后改正在方格中
5.《济南的冬天》 的作者老舍, 现代著名 ________家, __________家。 原名 _________,字 ________,
满族人。
6. 《观沧海》的作者曹操,东汉末年的 ________家及诗人。
《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王湾,其作品收在 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字 _________ ,晚年叫 __________ 居士,著有 ____________。《天净
,
。
名著导读
1. 冰心在《忆读书》中写自己从小就着迷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三部名著中那
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相信你也有同感,不知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呢?
① 我最欣赏《
》中的
。
②一句话写出与这个人物有关的一个故事梗概
沙 秋思》作者马致远是 ______代大都人,著名 _________作家。
背诵默写
( 1)
,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 2)海内存知己,
。
( 3)
,
可以为师矣。
( 4)
,杨花愁杀渡江人。
(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的颈联(第五、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所写《风筝》一课,在于对封建父兄家长摧残儿童天性的批判,也表达了自己
的忏悔与自责。
B.《化石吟》题目用了拟人手法,自述了化石的产生及亿万年前生物世界的状况。
C.《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文章写出了孩子的天真、顽皮,并寄予了深深的母子之
爱。
D.《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
《四世同堂》 ,剧本《茶
馆》《龙须沟》等,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B.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 诗人李商隐在他的《夜雨寄北》一诗中,抒写了深沉的离别情,其中的“巴山夜雨”后来成了离
情的代名词。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D.雏形( ch ú) 磅礴( bó) 玲珑剔透( t ì)
苦心孤诣( zhǐ)
2 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 ( 2 分)
A 、祈祷( qí) 亢奋( kàng) 鲜为人知( xi ān)
B 、花圃( f ǔ) 脑髓( suǐ) 回环曲折( qū)
C 、哺育( bǔ) 遒劲( qi ú) 潜心贯注( qi án)
D 、阴霾( mái )归省( shěng)叱咤风云( chì)
3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
A. 伫( zhù)立 泯( mǐn)灭
枯涸( hé)
更胜一筹 (ch òu)
B. 附和( hè ) 喑 (y īn) 哑
静谧( yì )
忍俊不禁( j ìn)
C. 诱( yòu)惑 狩猎( shòu) 收敛( li ǎn ) 骇( hái )人听闻
《海的女
儿》《丑小鸭》。
4. 孔子,名_______,字 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 _________家、_________
家。《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的书。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 10)
,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 (孟浩然)
( 11)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颈联是:
,
。
( 12)子曰:“岁寒,
。” 《论语》十则
( 13)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颈联是:
,
。
( 14)《观沧海》中最能体现曹操博大胸怀的诗句
是:
,
;
,
。
( 15) 《钱塘湖春行》中表现莺燕争春的诗句是:
( 2 分)
A、逞能
仰慕
相德益彰
石破天惊
(
)
B、无垠
巴望
家喻户晓
迫不急待
(
)
C、怪诞
静穆
永往直前
知足安命
(
)
D、冗杂
惬意
语无轮次
义愤填膺
(
)
8. 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 , 找出并改正。 ( 2 分)
潜心惯注
心会神凝
骇人听闻 姗姗来迟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搏学多识 错别字 改正
一拍既合
D. 玷( di àn)污 荫 (y īn) 蔽
酝酿( ni àng) 花团锦簇( cù)
4、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
A. 蜷屈 贪婪 点惙 玲珑剔透 瘦骨嶙峋 B. 辜负 廖廓 骚扰 心旷神怡 鸦鹊无声
C. 诀别 攲斜 喧腾 宽宏大量 头晕目眩 D. 梦寐 须臾 训诫 险象叠生 整妆待发 5. 给下
息息相通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杂乱无张
文学常识
1、作品、作家、国籍完全正确的是 (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美国 B 、《最后一课》―莫泊桑―法国
C、《观舞记》―林海音―中国
D 、《社戏》―鲁 迅―中国
2、下列选项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