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优秀教案
10.古诗三首《马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马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马诗》三首,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韵味。
(2)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马诗》的背景知识,理解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培养语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学会运用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通过诗歌鉴赏,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马的赞美之情,培养对动物的关爱之心。
(2)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马诗》三首分别描写了不同马的特点,展现了马的威武、忠诚、勤劳等品质。
2. 诗歌内容:分别解析《马诗》三首的诗意,描绘诗中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3. 诗歌鉴赏: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背诵《马诗》三首,理解诗意。
(2)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3)了解诗歌背景,理解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2. 教学难点:(1)诗歌意境的理解与感悟。
(2)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
2. 学具:课本、笔记本、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马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马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诗歌朗读:学生自读《马诗》三首,注意节奏、韵律,体会诗歌的韵味。
3. 诗意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意,描绘诗中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4. 背景介绍:介绍《马诗》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5. 诗歌鉴赏: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分享学习心得。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第1篇】【课前聊天】师:这节课,我们挑个内容来学,读题。
生齐:马诗,唐,李贺。
师:为什么单单挑这首诗呢,随便猜个理由吧。
生1:因为有人来听课。
生2:诶……生3:嗯,就是你安排什么我们就学什么。
(其他人都安静了)师:这可太听话了,我更希望你们能多问几个为什么。
好吧,能在书中找到这首诗吗?(生通过目录找到这首诗。
)师:那我们开始上课。
第一个理由一匹驰骋的战马1.读准,读顺。
一读师:请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生自由读了好几遍,其后反馈。
生1:大漠沙如雪,燕(yàn)山月似(shì)钩。
何当(dàng)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师:(忍住内心的惊讶)谁来帮忙指正?生2:他读错了几个字,这两句的字音要读准确,我来读读:燕(y ān)山月似(sì)钩。
何当(dāng)金络脑。
师:(指生1)请你再来读。
生1:燕(yān)山月似(sì)钩,何当(dāng)金络脑。
师:这好!我们来齐读一遍。
生齐读全诗,读准字音。
二读师:那看看这几个词语能否单独读好,注意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大漠燕山金络脑踏清秋。
)指名读、齐读。
师:谁知道“金络脑”是什么意思?生:就是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课件出示。
)师:这就是“金络脑”,用线编织而成,所以“络”是绞丝旁。
在草稿纸上写三遍,扩写四个词语。
生在草稿本上写字、写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帮助:脉络经络联络网络)生再读这些词语,对不懂的词语进行质疑。
三读师生合作读:师:看看我们是否有默契,我们一起读。
(师)大漠(生)沙如雪,(师)燕山(生)月似钩。
(师)何当(生)金络脑,(师)快走(生)踏清秋。
师:像这样读好停顿、读出节奏,齐!生齐读全诗,读出节奏。
2.读懂诗句的意思。
师:同桌合作,借助注释,读懂诗句。
同桌合作学习。
(7分钟)师:你读懂了哪句,来和我们说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第1篇】《古诗两首《房兵曹胡马》、《马诗》》教学实录1教材分析本篇课文中所选区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马诗》,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马,与本单元的主题“马”联系紧密,但是虽然两首诗都描写了马,却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这方面入手,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4.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重难点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精彩两分钟:介绍有关马的古诗或诗人。
目的:1.调动学生已有的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
2.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知晓有关作者的资料,为理解古诗的意境提供依据。
一、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哪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
通过这一阶段的阅读,马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著名的诗人笔下的马,看看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感受。
(板书课题:古诗二首)二、讲授新课1.交流预习情况。
(1)要注意的读音:大宛(wǎn)锋棱(léng)骁(xiāo)腾堪(kān)(2)易错字:(学生书空练习书写,加深印象。
)钩络(3)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做成投影片,让学生辨析组词)婉()骁()堪()漠()俊()宛()饶()湛()摸()峻()yān()sì()燕似yàn()shì()(4)读课文:《古诗二首》2.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问:我们学习古诗有哪几步?学生: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马诗》优秀教案

《马诗》优秀教案马诗【学习目标】1、学习《马诗》,借助工具书与教师的引导理解诗意。
2、借助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李贺积极进取、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建功的志向和怀才不遇之苦。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匹怎样的骏马?(生诵读《房兵曹胡马》)2、导入新课:如果说杜甫笔下的马是雄健俊美的,那么诗人李贺笔下的马又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下他心目中的骏马。
(板书课题《马诗》)3、简介诗人李贺。
(生介绍,师适当补充)二、预习检测:1、多音字燕似2、词语理解。
月似钩:金络脑:走:三.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学生字词,把诗句流畅地读下来。
四.小组内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句大意,能复述诗歌大体意思。
精读赏析,品悟诗情1、生根据理解,补充句子。
(一望无际)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新月(像金钩),一望无垠的大漠沙石仿佛(雪一样晶莹洁白),我是一匹(珍贵)的骏马,我多么希望(受重用)。
2、赏析句子:(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a、这是一幅(辽阔雄浑)的战场夜色图。
学生诵读诗句,体会苍凉雄奇的疆场夜色。
C、师小结: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a、这匹骏马的愿望是什么?联系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从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表达了诗人期盼能被当成良马,立功疆场的远大抱负。
诉说盼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抱负。
b、交流体会:同房兵曹的胡马一样,是骏马都渴望()。
同年轻时的杜甫一样,诗人李贺也渴望()。
C、师小结:作者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
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引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忧虑?——引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愤慨?——引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五、拓展训练1、试着背诵这首古诗。
10古诗三首《马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马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马诗》,理解诗意,感悟作者情感,并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结合诗人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借物喻志的手法,体会诗人用马来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马诗》三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马诗》诗意,感悟作者情感,背诵全诗。
2.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李贺生平及写作背景,初步感知借物喻志的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马的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马诗》。
2. 朗读全诗学生自由朗读《马诗》,注意节奏、停顿、语气,初步感知诗意。
3. 理解诗意教师逐句解读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等,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整体意境。
4. 感悟作者情感结合诗人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用马来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
5. 朗读体会学生再次朗读全诗,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6.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马诗》的写作手法,如借物喻志、对比等,并举例说明。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马诗》的意境、情感及写作手法。
8.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背诵《马诗》,并搜集其他有关马的诗词,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马诗》2. 诗歌全文3. 诗意解读4. 作者情感5. 写作手法七、作业设计1. 背诵《马诗》2. 搜集其他有关马的诗词,下节课分享3. 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马的短文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结合诗人的生平及写作背景,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借物喻志的手法,感受到了诗人用马来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这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一类生字4个,二类生字2个,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
2.感悟诗歌大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马的形象,感受马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了解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卡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朗读诗文,感悟诗意,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配乐范读,感受诗句。
默读,画出4个一类生字,强调燕、络的读音。
边讲读诗文,边学习生字。
(一)介绍诗题及作者。
(二)讲读第一、第二句。
1.解词: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一说燕山。
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战场上用的武器。
这两句描绘了战场环境。
2.指导朗读。
3.学习燕、钩。
燕:多音字,本课读yān,指地名:燕山。
先查灬再查12画上中下结构yn字义:鸟名;古书里有时用作宴。
组词:燕尾服、燕子、燕窝、燕居、燕好钩gōu先查钅旁再查4画左右结构字义: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形状弯曲,头端尖锐;形状像钩子的;汉字的一种笔形;用钩状物探取;同勾;一种缝纫法,多指缝合衣边。
组词:秤钩、鱼钩、挂钩、钩子(三)讲读第三、第四句。
1.解词: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络脑:马络头。
金络脑: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
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诗意:我何时才能骑上头戴金络头的骏马,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自由地驰骋在疆场上建功立业呢?2.指导朗读。
3.学习络、踏。
络先查纟旁再查6画左右结构lu字义:像网子那样的东西;用网状物兜住,笼罩;缠绕;指马的辔头。
组词:脉络、经络、络绎不绝、橘络、络纱lo字义:用于一些口语词。
踏先查足字旁再查8画左右结构t字义:用脚踩,大步地前进。
组词:踏进、踏平、踏步、踏板、踏勘、踏看tā字义:切实,不浮躁;(情绪)安定,安稳。
组词:踏实。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第【1】篇〗《马诗》教学设计张颖课前: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1.师:今天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上一节语文课,高兴吗?看到大家这么精神,老师决定给大家画一幅画,想知道是什么吗?(师画马)认真看黑板,对了是马。
没等老师画完,就看出来了,好眼力。
喜欢马吗?你们对马有哪些了解?谁来说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2师:马是六畜之首。
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感悟大意1.师:诗人李贺被称作“诗鬼”,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却遭小人迫害,只当过九品小官。
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63页,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标出节奏。
(生自由读)师板书全诗。
2.师: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谁愿意来读一读.3.想听听老师读吗?端好书:范读。
4.谁还愿意读一读?让我们有气势的读一遍吧!三、理解诗句,体会情感(一)前两句诗1.师:我们先来看古诗的第前两句,(幻灯)谁愿意来读一读。
2.出示幻灯,师:知道感悟故事的几种方法吗?(借助注释、插图、查找资料。
反复诵读)3.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大意?(生汇报)4.师:同学们在汇报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能基本弄懂古诗的诗面含义,但还需更深的挖掘课本,理解诗意。
5.幻灯师:(幻灯片)是啊,这默默旷野,沙石像雪一样的晶莹洁白,燕山顶托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6.师画7.:“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边画)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8.出示图师:“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
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找六名学生)指导朗读(二)后两句诗1.师: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
10 古诗三首《马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马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马诗》,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李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鉴赏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马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唐代诗人李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 诗意理解:引导学生理解《马诗》的诗意,体会作者对马的情感。
3. 诗歌鉴赏:分析《马诗》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境等。
4. 诗歌拓展:推荐其他有关马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对马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关于马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马的特点和形象。
2. 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唐代诗人李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3. 朗读诗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理解诗意: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意,体会作者对马的情感。
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境等。
6. 全班交流: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7. 诗歌拓展:推荐其他有关马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作者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马诗》2. 诗歌背景:唐代诗人李贺3. 诗意理解:作者对马的情感4. 诗歌鉴赏:韵律、意境5. 诗歌拓展:其他有关马的诗句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马诗》,背诵相关诗句。
2.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唐代诗人李贺的其他诗作。
3. 创新作业:以《马诗》为题材,创作一首现代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了《马诗》的韵律美和作者对马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诗
【学习目标】
1、学习《马诗》,借助工具书与教师的引导理解诗意。
2、借助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李贺积极进取、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建功的志向和怀才不遇之苦。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匹怎样的骏马?(生诵读《房兵曹胡马》)
2、导入新课:如果说杜甫笔下的马是雄健俊美的,那么诗人李贺笔下的马又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下他心目中的骏马。
(板书课题《马诗》)
3、简介诗人李贺。
(生介绍,师适当补充)
二、预习检测:
1、多音字
燕似
2、词语理解。
月似钩:金络脑:走:
三.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学生字词,把诗句流畅地读下来。
四.小组内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句大意,能复述诗歌大体意思。
精读赏析,品悟诗情
1、生根据理解,补充句子。
(一望无际)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新月(像金钩),一望无垠的大漠沙石仿佛(雪一样晶莹洁白),我是一匹(珍贵)的骏马,我多么希望(受重用)。
2、赏析句子: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a、这是一幅(辽阔雄浑)的战场夜色图。
学生诵读诗句,体会苍凉雄奇的疆场夜色。
C、师小结: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a、这匹骏马的愿望是什么?联系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从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表达了诗人期盼能被当成良马,立功疆场的远大抱负。
诉说盼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抱负。
b、交流体会:
同房兵曹的胡马一样,是骏马都渴望()。
同年轻时的杜甫一样,诗人李贺也渴望()。
C、师小结:
作者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
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引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忧虑?——引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愤慨?——引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五、拓展训练
1、试着背诵这首古诗。
2、品读升华:这首诗与《房兵曹胡马》都写了马,比较一下二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从诗的意境、诗句的内容和诗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
)
3、师小结:
这两首诗歌都描写了马,但诗人笔下的马特点不同,各具特色,而且古诗中的场景不同,人物不同,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借对马的描写,表达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
七、堂清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燕山()金络脑()月似钩()
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的(),诗的前两句把()比作(),()比作()。
全诗抒发了诗人()。
3、这首诗中写景的诗句是(),();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
4、背诵并默写《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