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PPT教学课件1
马诗ppt课件可复制

contents
目录
• 马诗简介 • 马诗的内容与主题 • 马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 • 马诗的影响与传承 • 马诗的鉴赏与研究
01
马诗简介
马诗的定义
总结词
马诗是一种以马为主题的诗歌形式,通常以描绘马的形态、性格、品质和价值 为核心内容。
详细描述
马诗是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主要通过对马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诗歌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解马诗的主题和深层含义,思考诗人通 过马的形象表达了什么思想或情感。
比较分析
结合背景
将同一诗人或不同诗人的马诗进行比较, 分析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风格,以及他们在 表达上的异同。
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有助于 更好地理解马诗的内涵泛
目前对马诗的研究领域非常广 泛,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
人能够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口耳相传
02
在民间,马诗还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得以传承,人们在日常生
活中吟咏、传唱,使得马诗的精神内涵得以延续。
艺术演绎
03
在舞台上,戏剧、曲艺等艺术形式对马诗进行演绎和诠释,让
更多观众了解和欣赏马诗的魅力。
马诗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文化传承
马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 义,它能够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马诗的语言艺术
语言简练
马诗的语言简练明快,不事雕琢 ,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
和深刻理解。
修辞手法多样
马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 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修辞 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 术表现力,也反映了诗人高超的
语言技巧。
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课件(共27张PPT)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掉 也可编辑修改
新课导入(一)
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古诗的基本知识。首先,要了解古诗的体裁和形式,掌握常见的古诗修辞手法,比如对仗、用典等。其次,要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注意朗读时的语调和语速。最后,要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思想内涵,通过欣赏其中的意象和意境来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译:合作翻译
朗读并翻译全诗,同桌互相交流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思考并组织好语言互相提问并回答。 温馨提示:联系注释理解词语以及诗句意思
词语点拨: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山名。在现在河北省的北部。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金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通过咏马、赞马以及感叹马的命运,来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赏识,但有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为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当堂检测
1、补充古诗 大漠_______,燕山_______。 何当_______,快走_______。 2、《马诗》的作者是__朝诗人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盼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3、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
何当金络脑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什么时候才能戴着黄金笼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三、四句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 “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新课导入(三)
《马诗PPT优秀课件

这两首诗都写了马,看看它们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相同点: 都写了马 • 不同点: • (1)第一首诗前四句描写了马,后四句抒
情赞叹,第二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 马。。 • (2)第一首诗实写马,赞美胡马。第二首 诗虚写马,借马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5
作业布置
• 1.背诵、默写诗歌。 • 2.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
1
诗人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 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李贺他十几岁时已经很出名了。 他出去游玩的时候,总有一个小奴骑驴 相随,背着一个破锦囊。李贺想到了好 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囊中,回家后写 成诗篇。他一生体弱多病,27岁就英年 早逝了。
6
7
2
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 词语点拨: • 燕山:山名。 •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 络脑:指马辔头。 • 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 清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3
诗歌内容
• 一、二句展现了边疆战场的景色:连 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 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 皑皑的霜雪。
• 三、四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 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建立功勋呢?
《马诗》PPT课件

目录
•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 • 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 • 诗歌鉴赏与审美体验 • 诗歌传承与文化价值 • 拓展延伸与思考题
01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唐代文学概述
唐代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都得到了极大 的发展。
唐代诗歌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 一座丰碑。
诗歌情感的共鸣与体验
对自由与力量的向往
通过骏马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由与力量的向往,这种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读 者对自由与力量的追求。
对怀才不遇的同情与理解
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感,这种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同情与理解,使读 者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才选拔机制。
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此诗描绘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赞美了它叱咤风云的 雄姿。
韩愈《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此文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 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佛置身于广袤无垠的自然之中。
02
骏马奔腾的雄壮气势
借助骏马这一形象,诗人抒发了对自由、力量和速度的向往,使读者感
受到骏马奔腾的雄壮气势。
03
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感
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等诗句,诗人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
悲愤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歌意境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歌语言的韵味与美感
寄托个人理想与抱负
古诗二首《马诗》ppt课件

创作背景
第二季度
第一季度
第四季度
第三季度
瑰美与冷峭
借物抒怀
奇特的想象
多样化的表现手法
诗歌风格及特点
李贺诗歌成功的因素之一在于“以心血为炉,熔铸古今”,追求诗歌语言的瑰美与冷峭,形成了独特的“长吉体”。
人生哲理启示
诗中借马喻人,暗示了人在面对困境时应保持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通过骏马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即人生应该有所追求、有所作为。
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启示着后人在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时,应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05
CHAPTER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马文化异同
李贺一生愁苦多病,仕途偃蹇,将个人哀愁与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融为一体,借助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他深广的忧愤。
诗人简介
《马诗》是李贺的组诗作品,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艺术手法
诗歌语言简练、明快,节奏感强,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运用,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韵味和感情色彩的诗歌世界。
语言风格
艺术手法及语言风格差异
04
CHAPTER
诗歌主题思想探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过借马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诗歌中透露出的豪情壮志,激励着后人为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马诗》(完美版)PPT课件

《马诗》(完美版)PPT课件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01课程介绍与背景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才华横溢而著称。
李贺的《马诗》共有二十三首,本课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首进行讲解。
《马诗》是唐朝诗人李贺所作,通过对马的描绘表达了对英勇善战、忠诚不二的马的赞美之情。
《马诗》简介及作者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唐朝时期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马在唐代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交通工具和战争利器,还是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元素。
唐代马文化丰富多彩,包括马术、赛马、马球等运动和马匹选美等活动。
唐代文化背景与马文化课程目标与学习方法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诗》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内容,感受唐代文化的韵味和马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学习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分析、比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结合多媒体手段如PPT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感。
02文本解读与赏析《马诗》原文朗读及注释原文朗读播放《马诗》原文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注释详解对诗歌中的生词、难词进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逐句解读对诗歌的每一句进行详细的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和表达技巧。
意境描绘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再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整体赏析与主题思想探讨整体赏析对诗歌的整体结构、艺术手法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
03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将马比喻为龙、凤等神话生物,突出其神骏非凡的形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古诗《马诗》课件(完整版)

马诗
[唐]李 贺
一(马 )当先 老(马 )识途 万(马 )奔腾
(马 )到成功 千军万( 马) 快( 马 )加鞭
➢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马诗
[唐]李 贺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看注释, 了解古诗大意。 ●2、了解古诗中诗人表达的志向,学习托 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 译文:
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样含有比喻的修辞手法 的诗句还有那些?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欲把西湖比西子如﹙眉﹚。
➢ 齐读古诗。
互动课堂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我会写
luò
络
左右结构
右上是“夂”。
联络 网络 经络
小组合作讨论:读古诗,借助注 释理解诗句意思,思考:诗人描绘 了怎样的景象?
诗意: 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 如皑皑的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此指西 指燕然山。这 古代的一种兵器, 北沙漠地带。 里借指边塞。 形似月牙。
●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比喻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触觉:冰凉
• 环境描写
颜色:白色
展现了一个清冷荒凉,空旷寂寥,肃杀 的边疆战场的画面,暗示了诗人作为有 志之士报国的决心。
自学提示:
1、听朗读,自由朗读古诗, 注意节奏。 2、找出不认识的字,与同桌 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
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课件(共16张PPT)

马诗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诗歌通过 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 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其中第五首选入部编六年级 下册。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 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商。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 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 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 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 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 27岁英年早逝。
)”
表达了作者盼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作业:
1.背诵、默写诗歌。 2.搜集有关马的诗歌。
马诗 【唐】李贺 大 漠 /沙 如 雪, 燕 山 /月 似 钩。 何 当 /金 络 脑, 快 走/ 踏 清 秋。
词语点拨: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山名,燕俨然山。这里借指边 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 马具的华贵。 快走:迅速地跑,爽快地跑。 清秋:金秋。
自读前两句,小组讨论: 1.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是什么描写?写了些什么景物? 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 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句并思考: 1.题目是《马诗》,但诗中不见一个 马字,是否跑题了?为什么? 2.“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什么不是 铁、木、竹呢?由此说明了这是一匹 怎样的马? 3.“何当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抽生背诵。
•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 ,则思 纺织之 辛苦。 )
•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 大限, 取之有 度,用 之有节 ,则常 足;取 之无度 ,用之 无节, 则常不 足。)
•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 护的宣 传口号 和标语 。
•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 交流自 己的读 书收获 和体会 ,体会 联系实 际,深 入思考 ”的读 书方法 。
•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 就应该 走入文 里,披 文入理 ,再走 出文外 ,联系 生活实 际和思 想实际 ,既读 进去, 又想开 去,这 就是文 里文外 的读书 方法。
•
会写字
络锤凿焚
多音字
yān (燕山)(燕国)
供 yàn (燕子)(海燕)
造句:一群小燕(yàn )子飞过了燕 ( yān )山山脉。
词语解释
大漠:沙漠。此指西北沙漠地带。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词语解释
句意:月光下,辽阔的沙漠一望无垠,黄沙万 里,像铺上了一层皑皑的白雪。
大 漠 沙 如 雪
燕山月似钩。
比喻,从明晃晃的月牙 联想到武器的形象,暗示这 里是边疆征战之地,更增添 了浓烈的悲壮气氛。
句意:燕山山脉的上空,高高地悬挂着一弯秋 月,放射着清冷的光辉。
燕 山 月 似 钩
何当金络脑,
承上启下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本指石灰洁白的颜色,喻指高尚的节操。 坚劲:坚定,强劲。 任:任凭。 尔:你。
近义词 反义词
如—— 像 吟--- 诵
清--- 浊 坚劲--- 动摇
等闲--- 平常 焚--- 烧
放松--- 紧张 清白--- 污浊
词语积累
带有千和万的词语: 千磨万击 千锤万凿 千秋万代 千军万马
古诗赏析
《马诗》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诗 人以马自喻,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 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时也表达 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
板书设计
沙→雪 马 月→钩 诗
边疆沙场
何当→金络脑
建功立业
快走→踏清秋
•
学习目标
•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 收获, 联系生 活实际 作进一 步思考 ,从所 读的内 容中想 开去, 加深对 课文的 理解。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 章,说 说自己 的体会 和感悟 ,如何 把握文 章内容 ,联系 实际, 深入思 考去理 解课文 内容。
•
日积月累
•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 节约和 珍惜方 面的名 言警句 ,给我 们启发 很大, 从以前 我们的 学习积 累中, 你积累 了哪些 这方面 的名言 警句?
千门万户 千愁万绪
初读感知
1.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特点? 表面上是在写“马、石灰、竹子”等
事物,实际上是寓意于物,表现自己的志 向和意愿。
课文解读
古诗展示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古诗解释
大漠沙如雪,
用生动形象的 比喻,描绘广阔的 沙漠景象,给人一 种荒凉萧杀的感觉。
•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 资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 有一个 地球》 《大瀑 布的葬 礼》《 这片土 地是神 奇的》 和《青 山不老 》这四 篇课文 从内容 中联想 到生活 中的哪 些事? 该如何 去珍惜 资源, 保护环 境?还 从课文 内容中 获得对 某些环 境问题 的新认 识?
•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 感悟人 类的生 存与自 然资源 、生态 环境的 密切关 系,懂 得人类 应珍惜 资源, 保护环 境,让 我们积 极行动 起来, 为地球 家园美 好的明 天,尽 一份自 己的力 量。在 学习过 程中, 我们要 运用“ 联系实 际,深 入思考 ”的读 书方法 ,去加 深对课 文的理 解。
我们看到春蚕,就会想到老师,就会想 到他们润物细无声的精神;我们看到松树, 就会想到军人,就会想到他们的钢铁意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感受古人的高尚 品德。
10 古诗三首
RJ·6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是唐 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 “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 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 《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 《昌谷集》 。
诗人抒发感情
句意:什么时候才能给马配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形象地暗示了 骏马轻捷矫健。
快走踏清秋。
秋高气 爽的疆场。
句意:让它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驰骋,杀敌 报国,建功立业呢?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法?诗的第三、 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借写“马”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2)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