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专题练习(有解析答案)
生物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试题

生物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试题1.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答案】C【解析】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不同元素离子所需的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速率不同,A错误。
主动运输过程需要呼吸作用提供的能量;低温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呼吸速率,进而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B错误。
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C正确。
叶肉细胞也需要矿质元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外界吸收,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主动运输的特点,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答案】C【解析】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不同元素离子所需的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速率不同,A错误。
主动运输过程需要呼吸作用提供的能量;低温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呼吸速率,进而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B错误。
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C正确。
叶肉细胞也需要矿质元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外界吸收,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主动运输的特点,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在该实验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答案】B【解析】考查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
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带解析)

1.(2016上海卷.3)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1所示,紫色分部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A.①和细胞膜B.①和细胞膜、液泡膜C.②和细胞膜、液泡膜D.②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答案】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的结构,属于容易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辨别①②所指部分代表的内容。
2.(2016海南卷.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答案】B【解析】膜蛋白镶嵌、贯穿或覆盖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内外分布是不对称的,A项正确;膜蛋白参与协助扩散过程,B项错误;主动运输逆浓度运输离子,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不同,C项正确;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非脂溶性物质不容易通过细胞膜,D项正确。
【考点定位】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名师点睛】生物膜的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的关系(1)区别: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是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2)联系:只有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是运动的,才能运输物质,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3.(2016海南卷.5)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D.丽藻细胞吸收SO42-的过程【答案】D【解析】CO2属于小分子,苯分子属于脂溶性物质,二者均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蔗糖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壁;离子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
【考点定位】主动运输【名师点睛】“三步法”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4.(2016课标1卷.2)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C【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围绕“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这一信息进行发散思维,从中提取出有效信息: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在此基础上结合主动运输的特点逐一分析各选项,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知识+练习+答案)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一、物质跨膜运输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1)自由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直接穿过双层膜进行运输。
不需要能量(ATP释放的化学能),也不需要蛋白质(载体蛋白)的协助。
H2O、O2、CO2等气体分子、甘油、脂肪酸、乙醇、苯等脂溶性物质。
(2)协助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直接穿过双层膜进行运输。
不需要能量(ATP释放的化学能),但需要蛋白质(载体蛋白)的协助,其中分为通道蛋白、门通道蛋白、载体蛋白。
2、主动运输:物质由浓度低向浓度高的进行运输,(也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的),需要能量(ATP释放的化学能),需要载体。
如葡萄糖、氨基酸、各种离子等。
易化扩散是协助扩散,葡萄糖在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而进入其他细胞(除红细胞)的方式就是主动运输。
钠离子如果是通过钠离子通道进出细胞的,其方式就可以看作是协助扩散;而如果不是通过钠离子通道进出细胞的,那其方式就是主动运输。
二、非跨膜运输:分为胞吞(内吞作用)与胞吐(外排作用)。
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通过小泡)。
三、例析计算“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1、离子、小分子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离子、小分子物质以跨膜方式(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协助扩散)通过生物膜。
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是:明确所研究的物质运动的起点和止点→弄清物质通过的方式和经过的结构及其结构特点→注意一个等量关系“生物膜的层数=1/2磷脂分子的层数”。
此外,还要明确细胞结构中,具有双层生物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核膜(有核孔),具有单层生物膜的结构有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
2、大分子物质、病菌、病毒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DNA、RNA等)、病菌、病毒等颗粒性物质不能以跨膜方式通过生物膜,而是以内吞(胞吞)、外排(胞吐)作用通过生物膜。
其原理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形成小泡包围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过生物膜,所以这些物质通过生物膜时没有穿过生物膜。
高三生物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进入细胞质要跨过2层脂双层B.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中要跨过0层生物膜,被同一个细胞利用要跨过4层生物膜C.水稻叶肉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CO2D.乙醇和氨基酸进入细胞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答案】B【解析】m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经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不需要跨过核膜,故A错误;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中,通过囊泡的方式运输,跨过0层生物膜,故B正确;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CO,被同一个细胞利用进入叶绿体,需要跨过2层膜,2故C错误;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
加P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
对此现象不合理的解释是A.As进入水稻细胞,可能会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B.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C.P可能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As含量能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最可能是导致有关酶活性失活,进而影响细胞代谢,故A正确。
As在水稻内富集,其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是由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决定的,故B错误。
细胞加入P后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它们的吸收都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最可能是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故C正确。
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
2.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专题练习(有解析答案)

2.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专题练习(有解析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图所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表示细胞膜外表面有些糖分子与膜蛋白结合为糖蛋白B.②和③大都是运动的C.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与物质进出无关D.细胞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2.一学生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显微镜下只有1个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其他细胞都看到了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这可能是A.正在发育过程中的细胞B.死细胞C.蔗糖溶液浓度太小D.实验操作不正确3.25.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A. 水分子通过细胞壁B. 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C. K+通过原生质层D. 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4.葡萄糖分子的协助扩散跨膜运转的速度比自由扩散增大105倍,这是因为 ( ) A.分子顺浓度梯度运转 B.有载体蛋白协助C.分子通过亲水性通道跨膜运转D.细胞提供能量5.下列据图所作出的说明错误的是A.图1说明该物质跨膜运输时会出现饱和现象B.图2说明此物质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C.图3说明该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图4说明该植物吸收k+不需载体协助6.Timothy综合征是一种由于L型钙离子通道蛋白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多器官异常及心律失常综合征。
研究发现L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抑制突变通道显著增强的Ca2+内流。
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钙离子通过离子通道顺浓度梯度内流不消耗能量B.Timothy综合征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C.Timothy综合征患者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远高于细胞外D.L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能用于治疗Timothy综合征二、综合题(题型注释)7.右图所示是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请据图回答:(1)A代表分子;B代表;D代表。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膜。
高考生物-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专题练习有答案

2017高考生物-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专题练习有答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2017高考生物专题练习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一、选择题1.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C.细胞液中的H 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2D.甲物质和H 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22.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
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
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3.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细胞内液的渗透压,a组的比b组的高实验二:取相同的青菜500 g,并将其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所得数据可绘出如下曲线。
研究表明,植物细胞既可以吸收水也可以吸收可溶性农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实验一中,甲、乙两组对照可以说明青菜的残留农药经纯水冲洗可以去掉一部分B.实验一丁组农药残留量比丙组农药残留量多,最可能的原因是农药分子溶于水后又被植物细胞吸收C.在实验二中,在AB段,细胞对水分子的吸收速率大于对农药分子的吸收速率,在BC 段,细胞对农药分子的吸收速率大于对水分子的吸收速率D.综合上述分析,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可溶性农药应为同一过程7.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细胞中运出B.抑制细胞膜上载体的作用不会阻碍性激素进入细胞C.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两种D.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结果是使该物质在细胞膜内外浓度趋于平衡8.根据:“化学元素→化合物→C→组织→器官→洋葱”,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埃博拉病毒相比,C能独立生活,两者都含有核糖核酸B.蓝藻和C都有核糖体,若两者进行光合作用都有叶绿素参与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也可以用于有丝分裂实验D.洋葱富含钾、锌、硒,与根尖成熟区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9.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A.当细胞原生质层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也有水分子的跨膜运输B.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质壁分离现象可能不会再发生C.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D.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10.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4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清水(对照组)和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中(实验组),尿素溶液、KNO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编号文为1、32、3组。
浙科版高一生物必修1_《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典型例题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典型例题一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这种结构特点是指()A.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细胞膜中磷脂是静止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中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D.细胞膜中蛋白质是静止的,磷脂具有流动性【解析】物质状态具有流动性是该物质的物理特性。
细胞膜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这两种物质成分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流动的,所以这种流动性,属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答案】C。
【评点】本例题的功能是要同学们认识,为什么说细胞膜的流动性不是细胞膜的物理特性而是其结构特性的道理。
典型例题二根据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分析下列问题:(1)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类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这表明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中有。
(2)1925年Gorter Grendel用丙酮提取细胞膜的脂,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组成。
(3)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乌贼神经纤维内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
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加入抑制酶活动的药物,则24Na外流迅速停止。
当向中毒的神经纤维内注射新鲜ATP时,24Na又重新透出,直到ATP用完。
以上实验证明:24Na通过神经纤维膜的方式是____,原因是____,被抑制的酶是催化_____的酶。
【解析】(l)根据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结合题所给信息,可知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脂类物质,并依照所学知识肯定该脂类物质是磷脂。
(2)由于磷脂分子不溶于水且不易挥发,则它一定均匀分布在空气-水界面之间,既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二倍,则可推知磷脂分子在细胞表面一定是双层排布,答案为双层磷脂分子。
(3)答案为:主动运输;此过程消耗了ATP;呼吸作用。
高一生物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试题答案及解析1.(1O分)I、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X物质为____。
在有氧条件下,该物质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该过程在____中进行。
(2)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合成____,多余的葡萄糖还可以转化成____以储存能量。
(3)用标记的葡萄糖研究肝细胞内糖代谢的过程中,发现血浆中的自蛋白亦出现放射性。
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___II、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图示部分细胞结构和多种蛋白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B蛋白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如果运输过程需ATP供能,则运输方式称为____,若运输过程不消耗ATP,则运输方式称为____。
(2)C蛋白只能与特定分子结合,结合后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像“分子开关”一样,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是细胞膜完成____功能的分子基础。
(3)E蛋白具有催化功能,因其只能与____结合,所以E蛋白的功能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4)F蛋白的功能是与DNA分子的某一部位结合,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扳合成RNA分子,F 蛋白的名称是____【答案】Ⅰ.(1)丙酮酸线粒体基质(2)肝糖原脂肪(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Ⅱ.(1)主动运输协助扩散(2)信息交流(细胞通讯、细胞识别)(3)一种或一类底物(4)RNA聚合酶【解析】Ⅰ.(1)据图分析,X为葡萄糖分解生成的丙酮酸;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体基质和水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
(2)血糖浓度升高时,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增加,促使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存储,多余葡萄糖转变为脂肪和非必需氨基酸,降低血糖浓度,脂肪是机体的储能物质。
(3)白蛋白为分泌蛋白,在肝细胞基质内,葡萄糖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氨基酸,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通过细胞膜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故出现放射性的细胞结构依次为:细胞质基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专题练习(有解析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图所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表示细胞膜外表面有些糖分子与膜蛋白结合为糖蛋白B.②和③大都是运动的C.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与物质进出无关D.细胞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2.一学生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显微镜下只有1个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其他细胞都看到了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这可能是A.正在发育过程中的细胞B.死细胞C.蔗糖溶液浓度太小D.实验操作不正确3.25.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A. 水分子通过细胞壁B. 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C. K+通过原生质层D. 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4.葡萄糖分子的协助扩散跨膜运转的速度比自由扩散增大105倍,这是因为 ( ) A.分子顺浓度梯度运转 B.有载体蛋白协助C.分子通过亲水性通道跨膜运转D.细胞提供能量5.下列据图所作出的说明错误的是A.图1说明该物质跨膜运输时会出现饱和现象B.图2说明此物质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C.图3说明该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图4说明该植物吸收k+不需载体协助6.Timothy综合征是一种由于L型钙离子通道蛋白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多器官异常及心律失常综合征。
研究发现L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抑制突变通道显著增强的Ca2+内流。
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钙离子通过离子通道顺浓度梯度内流不消耗能量B.Timothy综合征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C.Timothy综合征患者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远高于细胞外D.L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能用于治疗Timothy综合征二、综合题(题型注释)7.右图所示是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请据图回答:(1)A代表分子;B代表;D代表。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一定的。
(4) a和e物质运输方式为8.(10分)图甲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乙所示为出入方式与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1)A代表分子,B代表,C代表。
(2)细胞膜功能特点是 ,结构特点是。
(3)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它们可用图乙中的①表示的是,可用图乙中②表示的为a~e中的。
(4)甘油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应是图甲中编号;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甲中编号。
10.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图是血液循环模式图,A、B、C代表人体的不同结构.请据图回答:(1)人体的结构是与它功能相适应的.心脏能够强有力的收缩,将血液送到全身,由此推断心脏壁主要是由组织构成的.(2)血液流经A结构后,血液中的(填气体名称)含量增加.(3)图中B结构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4)C结构内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液体,说明C结构有功能.11.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
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
下图为肾小管及相关结构示意图。
回答问题:(1)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______(高于、低于、等于)组织液中的。
(2)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需要________的参与。
(3)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的原理是_______,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A表示________方式,B表示________方式,C表示________方式,D表示________方式。
(2)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B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________。
(3)与A方式相比,B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________,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________上合成的。
(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________方式进行的,该种运输方式也体现出细胞膜____________的特点。
(5)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__________________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6)与C运输方式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构成细胞膜的结构成分及其相应功能。
题图中①为多糖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②代表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子,它们可镶在膜的表层或嵌插、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大多是运动的。
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脂溶性物质容易进入细胞与细胞膜的脂质成分——磷脂分子密切相关。
细胞膜使每个细胞与周围环境隔离开,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保证了细胞内各项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2.B【解析】略3.D【解析】试题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跨半透膜的运输,原生质层相当于一次半透膜;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渗透作用。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识记渗透作用的条件。
4.B【解析】试题分析:协助扩散是指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比如葡萄糖通过红细胞。
B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协助扩散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D【解析】试题分析:图1所示物质的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受载体数目的限制,有饱和现象。
A正确。
细胞外液浓度低于细胞内液浓度,随时间的推移,细胞内液的浓度还在逐步增加,故说明物质可以从低浓度一侧进入高浓度一侧,所以此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B正确。
图3中矿质离子的跨膜运输有两个特点:一是逆浓度梯度,二是消耗ATP,故应为主动运输。
C正确。
氧气浓度影响植物呼吸作用,从而影响ATP的产生,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物质受氧气浓度的影响,因而说明吸收钾离子需要耗能;氧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需要载体协助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6.C【解析】试题分析:钙离子通过离子通道顺浓度梯度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正确;L型钙离子通道蛋白是细胞的结构蛋白,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B正确;协助扩散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所以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低,C错误;Timothy综合征是一种由于L型钙离子通道蛋白基因突变所导致,L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抑制突变通道显著增强的Ca2+内流,可用于治疗Timothy综合征,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7.(1)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糖蛋白(2)选择透过性膜(3)流动性(4)主动运输【解析】试题分析:图示为细胞膜结构模式图,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布其中,有的蛋白质与糖链相连形成糖蛋白即D所指结构。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大多参与物质的转运,这类蛋白质属于载体蛋白--A,它们决定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组成细胞膜的分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即“流动性”。
答案:(1)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糖蛋白(2)选择透过性膜(3)流动性(4)主动运输考点: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点评:识图是解答本类题目的关键,其中的糖链组成的糖被对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糖链所处的位置表示膜外。
8.(1)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多糖(2)选择透过性流动性(3)b、c、d b a(4)b a【解析】试题分析:(1)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表面还有链状的多糖分子,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为糖蛋白,也可和脂类分子结合成糖脂。
A代表蛋白质,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C 代表多糖。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最重要的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a~e五个过程中,b、c、d穿膜无需细胞供能,故是被动运输,它们的运输动力完全依赖膜内外该物质的浓度梯度,但协助扩散还受细胞膜上载体数量的限制,而a~e中的a、e 两种方式需载体且需消耗能量,其运输方式应属主动运输,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
但由于载体的饱和,在达一定程度后,也将不再继续转运。
(4) 甘油为脂溶性物质,穿膜应为自由扩散,所以选b,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所以选a。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结构及物质运输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28、(9分) (1)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多糖[来源:学&科&网](2)选择透过性(3)流动性(4)b、c、d (5)b a(6)c【解析】略10.(1)肌肉;(2)氧气;(3)滤过;(4)消化.【解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图示为血液循环模式图,A、B、C分别是肺、肾小球、小肠.(1)肌肉组织能够收缩和舒张产生动力,因此由“心脏能够强有力的收缩,将血液送到全身”可推断心脏壁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2)A是肺,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便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这样,血液流经肺后,氧的含量就增多了.(3)B是肾小球,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4)C是小肠,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该题考察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尿的形成过程以及小肠的结构特点.11.(1)高于(2)主动运输载体和ATP (3)渗透作用葡萄糖要带走部分水分(高渗透性利尿)【解析】试题分析:(1)由“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可推知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高于组织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