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什么是糖尿病的苏木杰现象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
胰岛素抵抗指的是正常量的胰岛素起不到正常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也就是体内对于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产生了抗体,体内组织对于胰岛素的作用不敏感。
体内分泌的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我们吃进的食物经过消化分解变成葡萄糖,当血糖升高的肘候,胰腺就开始分泌胰岛素素进人血液,将血糖很快降低到正常范围。
对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来说,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所以同样的胰岛素却无法产生降血糖的效,因此就形成了高血糖、糖尿病。
对于这种患者,单纯地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有时效果不是很好。
胰岛素抵抗不但是2型糖尿病的根本原因之一,它还与高血压、高血脂、血液黏稠度高、血脂代谢异常有关,是动脉硬化的病理基础。
严重的动脉硬化可以形成局部的狭窄,动脉血管壁上可以有脂质形成的斑块或钙化的斑块。
在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如果斑块破裂,则可以急剧地堵塞血管,这就造威了心脑或下肢等血管的梗死。
血管梗死就是由于血管堵塞造成该血管供血的组织坏死。
这种事件发生在心脏,就是心肌梗死:发生在脑组织就是脑梗死。
严重的要害部位的急性血管梗死可以致命或致残。
蓝精灵13:23:04胰岛素生理作用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
作用机理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机制。
调节糖代谢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胰岛素分泌过多时,血糖下降迅速,脑组织受影响最大,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引起胰岛素休克。
相反,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缺乏常导致血糖升高;若超过肾糖阈,则糖从尿中排出,引起糖尿;同时由于血液成份中改变(含有过量的葡萄糖), 亦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和视网膜血管病等病变。
胰岛素降血糖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1)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等处的靶细胞细胞膜载体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运入细胞。
(2)通过共价修饰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cAMP水平、升高cGMP浓度,从而使糖原合成酶活性增加、磷酸化酶活性降低,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黎明现象有什么症状

黎明现象有什么症状文章目录*一、黎明现象有什么症状1. 黎明现象的症状2. 黎明现象的诊断3. 黎明现象的发生人群4. 为什么会出现黎明现象*二、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1. 苏木杰现象的症状2.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三、如何治疗黎明现象黎明现象有什么症状1、黎明现象的症状“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
这一现象最初是1981年由国外学者Schmidt首先提出。
2、黎明现象的诊断空腹血糖升高(7~8 mmol/I ),同时不存在夜间低血糖(或者说凌晨3时血糖6 mmol/L)。
它应该与“Somogyi反应”鉴别。
Somogyi反应的定义是低血糖后反跳性(交感神经亢进性)高血糖,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7~8 mmol/L)同时存在夜问低血糖(或者说凌晨3时血糖5~7 mmol/L)。
3、黎明现象的发生人群黎明现象(DMDP)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亦可见于健康人群。
应该注意黎明现象(DMDP)与其它原因的清晨高血糖相鉴别,如降糖剂或夜间胰岛素(INS)不足所致夜间基础血糖升高延续至清晨的清晨高血糖、降糖剂过量所致的夜间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Somogyi现象)等。
诊断除了解患者有无乏力、心悸、饥饿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睡前尿糖及降糖剂的使用方法外,夜间每1~2小时监测一次静脉或毛细血管血糖,或用持续血糖监测仪监测夜间血糖,根据夜间血糖绘制夜间血糖曲线而作出正确诊断。
目前多采用微型试纸血糖仪监测夜间手指毛细血管血糖,比静脉血糖微高,相关性良好。
4、为什么会出现黎明现象黎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午夜过后体内生长激素增多(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是有时间节律的),生长激素是促血糖升高激素,血液中生长激素水平升高,需要较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正常人的胰岛B细胞自动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所以血糖保持正常值。
考试题库-糖尿病基础知识

糖尿病基础知识1.糖化血红蛋白A1C达标的前提是_空腹血糖正常化。
2.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指的是: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3.基础胰岛素的分泌量占每天胰岛素分泌总量的 50%4.糖尿病患者由于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过大,从而引发夜间低血糖反应,而机体为了自身保护通过反馈调节机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加,导致早晨空腹血糖出现反应性升高的现象称之为_苏木杰现象5.预混胰岛素的缺点有: 不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6.《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提示: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2013年) 为10.4%,各民族有较大差异。
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未诊断糖尿病比例达63%。
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且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 mmol/L 或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 mmol/L或OGTT 葡萄糖负荷后2 h血浆葡萄糖≥11.1 mmol/L。
8.《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指出推荐对于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并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医院,可以开展用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及诊断标准的探索研究。
WHO(2011年)建议诊断切点HbA1c≥6.5%;国内研究最佳切点为6.2%-6.4以6.3%的证据为多9.《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指出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 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HbA1c控制目标为<7%;血压<130/80mmHg;LDL-C<2.6mmol/L(未合并ASCVD)或<1.8 mmol/L(合并ASCVD);BMI<24kg/m2;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如<6.5%,甚或尽可能接近正常)适合于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前提是无低血糖或其它不良反应。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
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或者是苏木杰现象,它有其共同的特点,也就是晚餐后血糖或者是睡前血糖基本正常,但空腹血糖偏高。
虽然这两种现象它的表现是一样,但是它发生的本质是不一样,黎明现象患者晚餐后或睡前血糖正常,但夜间没有低血糖的发生,其空腹血糖升高主要是因为凌晨升糖激素分泌过多导致。
而苏木杰现象是因为夜间出现了低血糖,然后反跳性的导致空腹血糖升高。
这两种现象处理的措施也是不同,对于黎明现象患者来说,我们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应用其他胰岛素,这时候可以加用长效胰岛素来治疗。
而对于苏木杰现象,我们在应用胰岛素或者是降糖药物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减少晚餐前的胰岛素剂量,或者是降糖药物的剂量来调整血糖。
国外学者Somogyi(苏木吉)于20世纪30年代发现:胰岛素用量过大可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稳定甚至不降反升,此时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反而能使患者血糖下降,于是他把这种低血糖后血糖反跳升高的现象称为“苏木吉反应”(又叫“苏木杰现象”)。
“苏木吉现象”常常表现为夜间低血糖,而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其血糖变化具有“低后高”的特点(与我们前面介绍的“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不同),它主要是由于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使用过量、晚餐进食量不足或晚饭后活动量过大而导致夜间发生低血糖后,机体为了自身保护,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分泌增加,血糖出现反跳性
升高。
广义地讲,一天当中任何时间发生的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都属于“苏木吉现象”,而不仅仅局限于凌晨低血糖后引起早晨反跳性高血糖。
虚虚实实,当心掉进低血糖的陷阱

点 偏高 .就单位 , 后 的几天 , 之 他夜
里睡觉特 别能 出汗. 而且 老是做
后 的患者除 了对我表 示感谢 之外 .
恶梦 。 天 自己又 复查 了一次 , 前 空
说 的 血● 晚 功能正常. . 萎 ■ 餐 “空 ●将 前 我 腹 当皿糖上升
而发生危险。
发现他全 身冷汗 、 呼之不应 赶 嚼
打 1O 他送到 医院。 把 2
色苍 白. 身汗津津 的。站在 一旁 浑
的 患者妻 子告诉 我 ,患 者 3 前 年 查 出有 2型糖尿 病 , 圆口服 降糖 药 效果 不佳 .半年 前开始 换 用胰
听 完病情介 绍. 我 里基本有
素) 用量过大或过度 饥饿而引起短
不
话请我速去会诊 :
萎 麓
腹 血 糖 非 但 没 降 . 而 且 比 上 次 结
果还要 高 ,他 认为 还是胰 岛素 用
量不足 , 于是 昨 晚 叉擅 自增 加 了 2
到 了急诊 宣. 只见 床上躺 着一
位昏迷 不醒 的 中年 男子 ,患者 面
因 多 。 因不 同, 很 原 处理迥异 ,您只
知其一 , 不知其二 像 您这种情况.
药量 不但 不能增加 , 反而应该适 当 减 少” 。
揭开空雎高血糖的秘密
每位 糖尿 病患 者几乎 都有 过 空腹 高血糖 的经历 究其原 因有很
多。在此谈谈最 常见的两种情况 :
即“ 苏木杰现象” “ 和 黎明现 象” 。 苏木 杰现 象 :也叫 苏木 杰反 应, 是指 由于 降糖 药c 尤其是 胰岛
血糖 监测是 多么重 要 , 则 , 否 很容 易被一 些假 象所蒙蔽 , 而导致误诊
误治。
苏木杰效应和黎明现象的鉴别和处理

苏木杰效应和黎明现象的鉴别和处理
清晨空腹血糖在什么水平算偏高呢?60岁以下的患者,空腹血糖的目标宜控制在4.4~7.0mmol/L,超过7.0mmol/L就属于高血糖;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空腹血糖目标值的上限可放宽至8.0~9.0mmol/L,超过9.0mmo/L就属于高血糖。
如何鉴别“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效应”?可从凌晨零点开始,每隔2小时测1次血糖,直至第二天早餐前。
如果患者在黎明前后均出现低血糖(血糖小于或等于 3.9mmol/L),就说明其出现的空腹血糖升高的现象是“苏木杰效应”。
如果患者在夜间没有出现低血糖,而是血糖逐渐升高,其出现的空腹血糖升高就是“黎明现象”。
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效应”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出现低血糖时,身体会启动保护机制,体内的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引起继发性高血糖,这就是“苏木杰效应”。
这种效应可使清晨的空腹血糖随之升高。
出现“苏木杰效应”的患者,有时并无心慌、出冷汗等典型的低血糖症状,且处于睡眠之中,一旦发生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
此时应该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以避免凌晨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相关试题 附答案解析

糖尿病相关试题附答案解析1.糖尿病病人出现眼盲和肾衰竭的原因是微血管病变。
2.长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出院后,护士在健康指导中不妥的是将注射部位固定在三角肌下缘。
3.糖尿病多尿是由于原尿渗透压高。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意识恢复,之后突然感到心悸、饥饿、随即又意识不清,应立即测指尖血糖。
5.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6.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为﹤6%。
7.低血糖发生时立即采取的措施是口服果糖。
8.不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是胰岛素过量。
9.患者女性,56岁,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治疗后意识恢复,短时间突然感到心悸、饥饿、出汗,随即又发生意识障碍,应静推50%葡萄糖。
1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尿糖阳性,呼吸气味是烂苹果味。
11.患者男性,50岁,糖尿病史5年,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现改注射胰岛素治疗,操作中错误的是取20°角进针,无回血后注射。
12.患者女性,49岁,糖尿病史10年,伴有白内障。
皮下注射胰岛素最好选用胰岛素笔。
13.糖尿病病人应严格采取的治疗护理措施是控制饮食。
14.普通胰岛素每支10ml,含有400U,需要注射12U,需要抽取多少毫升?答案为C,即0.3ml。
15.Ⅰ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引起的,而不是老年人肾小球排糖少、吃糖过多短期内无法排出、肝糖原快速释放糖或老年人肾小管重吸收糖多。
16.糖尿病病人出现强烈饥饿感、心悸、手颤、出汗可能是低血糖,而不是胃溃疡、糖尿病加重、高血压或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
17.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是控制饮食,而不是锻炼身体、认真对待、定期查血糖或药物治疗。
1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呼吸的特点是呼吸深大稍快,而不是呼吸频率异常、呼吸节律异常、呼吸音响异常或浮浅性呼吸。
19.某糖尿病病人经常发生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经医院诊治为糖尿病合并肾盂肾炎,其病情反复发作的原因是尿中有糖易于感染,而不是身体衰弱、膀胱结石、前尿道有损伤或会阴部疾病。
出现黎明现象的治疗方法

出现黎明现象的治疗方法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
下面小编带你了解出现黎明现象的治疗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出现黎明现象的治疗方法1、患者需适当地增加餐次病患者在坚持使用一般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可适当地增加餐次,同时,在晚上临睡前的一个小时左右应加餐1次,可少量吃些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物,如一杯牛奶、一小碗稀饭或几片面包等。
这样将有助于提高患者夜间胰岛素的分泌量和敏感性,避免其出现糖尿病“黎明现象”。
2、晚餐前或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尤其是在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效果最好,主要是它的作用高峰时间恰好可位于黎明前后,也就可以充分满足黎明时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
3、应用胰岛素闭环泵治疗胰岛素闭环泵可依据患者的血糖高低自动调节胰岛素输入量。
这也是目前最理想的方法,但费用昂贵,不好普及。
4、睡前服二甲双胍治疗黎明现象黎明现象在临床上很常见,在治疗中可应用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的方法,但其使用不方便,有些患者不接受,且用量不当易发生低血糖,而二甲双胍服用方便,效果明确,安全性好,价格便宜,患者易接受,是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的首选药物。
在应用过程中,首先确定是黎明现象,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理想的剂量,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
目前,二甲双胍是国内外糖尿病指南中一致推荐的2型糖尿病首选药物,睡前加服可有效改善黎明现象。
如无禁忌症,应作为降糖治疗中的基础药物,与其它类降糖药合用,可达到更好的疗效。
黎明现象的发生机制1、机体对INS的廓清和需要量增加有人对INS完全缺乏的IDDM并DP患者夜间持续输注葡萄糖(GS)和INS,发现维持其稳定的夜间血清INS水平于黎明时所需的INS输注速率加大,即机体对血清INS的廓清率增加。
也有人用GS钳夹试验对DMDP患者夜间持续输注GS和INS,结果发现维持其夜间稳定的血糖水平于黎明时分所需要的INS量增加,可能与黎明时患者的INS拮抗激素分泌增加和机体对INS的廓清率增大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普:什么是糖尿病的苏木杰现象
*导读:什么是糖尿病的苏木杰现象?夜间低血糖、早上高血糖的现象叫苏木杰现象。
可能有些糖尿病人发生过,只是不知道他叫什么罢了。
因为这个现象是苏木杰发现的,于是以其命名。
那么,发生苏木杰现象的危害有哪些呢?为什么糖尿病人会出现苏木杰现象?
*一、什么是糖尿病苏木杰现象?
Somogyi(苏木杰)于20世纪30年代发现胰岛素用量过大可导致糖尿病血糖不稳定,当减少胰岛素用量时,反使病人血糖下降,于是他提出有低血糖就有高血糖的格言,从而称这种现象为苏木杰现象,也叫苏木杰反应。
*二、苏木杰现象的病理机制:
苏木杰现象表现为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简单地说,
也就是低后高现象。
它主要是由于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过量而导致夜间低血糖反应后,机体为了自身保护,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分泌增加,血糖出现反跳性升高。
*三、苏木杰现象的危害:
就其本身来说,这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有利的。
若不能发生这个反应,出现低血糖后只能依赖外界输入葡萄糖,这就很危险了。
但在出现反应后,血糖明显升高,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又有其不利的一面。
若病人患病时间较长的话,且发生在夜间,则血糖下降后可无明显不适感觉。
第2天清晨出现血、尿糖升高,易使人错误地判断为胰岛素用量不足,加大夜间或晚餐前的剂量,结果适得其反,苏木杰反应越来越历害。
多次发生低血糖后,血糖波动越来
越大,糖尿病控制不佳,甚至形成脆性糖尿病。
*四、为什么糖尿病人会出现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后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可持续数天至十余天,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多由于胰岛素过量后诱发低血糖,机体自身的负反馈调节,促使体内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均显着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回升,以致出现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出现苏木杰氏反应大多见于胰岛素用量不当,或没有按时加餐,或病情控制较好时体力活动增加。
临床上有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很大,常有低血糖反应,但尿糖很多;有的患者夜间尿糖很少,次日早晨血尿糖显着增加且尿酮体阳性;有的患者夜间发生不自觉的低血糖,而次日早晨尿糖阴性,仅表现为尿酮体阳性;还有的糖尿病患者在家里发生低血糖时,不能立
即到医院查血糖,等到医院检查时血糖总是很高。
*五、糖尿病人发生苏木杰现象的症状:
1、经常晨起感觉头痛、恶心。
2、经常发生夜间低血糖。
3、患者体质消瘦,糖类摄入又过少。
4、尿常规检查,尿糖和尿酮体波动幅度大。
5、胰岛素用量加大后,早餐前高血糖反而得不到控制。
*六、糖尿病人怎么应对苏木杰现象?
当出现苏木杰现象的时候,这时候你应该知道你是因为低血糖引起的高血糖现象,所以暂时不要考虑加大药量或者是胰岛素的注射量,在邻近的几天之内从饮食以及运动方面积极调节,并主动分析引起苏木杰现象的原因,加以克服。
看了以上的介绍,现在你知道了什么是糖尿病的苏木杰现象了吧,很多糖尿病人都会遇到的,所以要学会应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