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现象血糖有多高

合集下载

空腹血糖高及餐后血糖高的治疗方法

空腹血糖高及餐后血糖高的治疗方法

空腹血糖高及餐后血糖高的治疗方法作者:王建华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31期临床实例不久前的一天,笔者在病房值夜班。

天刚蒙蒙亮,急症室来电话请速去会诊。

到了急症室,只见病床上躺着一位昏迷不醒的中年男子,患者面色苍白、浑身是汗。

站在一旁的患者家属告诉笔者,患者3年前查出有2型糖尿病,因口服降糖效果不佳,半年前开始换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得还算不错。

前不久,他在家自测空腹血糖有些偏高,就把晚餐前的胰岛素增加了2个单位,之后的几天里,他夜里睡觉特别易出汗,而且总做噩梦。

前天又自行复查了一次,空腹血糖不仅没降,而且比上次结果还要高,他认为还是胰岛素用量不足,于是昨晚又擅自增加了2个单位。

今天凌晨4:00左右,家人发现他全身冷汗、呼之不应。

赶紧打120把他送到医院。

考虑到患者是“低血糖昏迷”。

马上静推葡萄糖,半小时后患者意识逐渐清醒。

经验提示空腹血糖高的原因不同,处理迥异。

像本文病例这种情况,药量不但不能增加,反而应该适当减少。

因此,在处理空腹血糖高时,应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空腹血糖高:切勿盲目增加降糖药揭开空腹高血糖的秘密每个糖尿病患者几乎都有过空腹高血糖的经历,究其原因有很多。

在此谈谈最常见的两种情况:“苏木吉现象”和“黎明现象”。

苏木吉现象也叫“苏木吉反应”,是指由于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用量过大或过度饥饿而引起的短暂低血糖,随后出现血糖反跳性增高的一种反应。

这种反应实际上是人体对血糖平衡的一种自我调节,当人体出现低血糖以后,机体内的升糖激素(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等)分泌增加,促进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帮助机体纠正低血糖。

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反应才使体内血糖不致于过低而发生危险。

黎明现象是指患者夜间不曾发生低血糖,其血糖在每天黎明后(3:00~8:00)逐渐升高的现象。

黎明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午夜过后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如生长激素等)逐渐增多有关。

为了对抗血液中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增多,需要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才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糖尿患者由于胰岛素缺乏,因而无法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从而造成空腹血糖升高。

黎明现象有什么症状

黎明现象有什么症状

黎明现象有什么症状文章目录*一、黎明现象有什么症状1. 黎明现象的症状2. 黎明现象的诊断3. 黎明现象的发生人群4. 为什么会出现黎明现象*二、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1. 苏木杰现象的症状2.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三、如何治疗黎明现象黎明现象有什么症状1、黎明现象的症状“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

这一现象最初是1981年由国外学者Schmidt首先提出。

2、黎明现象的诊断空腹血糖升高(7~8 mmol/I ),同时不存在夜间低血糖(或者说凌晨3时血糖6 mmol/L)。

它应该与“Somogyi反应”鉴别。

Somogyi反应的定义是低血糖后反跳性(交感神经亢进性)高血糖,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7~8 mmol/L)同时存在夜问低血糖(或者说凌晨3时血糖5~7 mmol/L)。

3、黎明现象的发生人群黎明现象(DMDP)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亦可见于健康人群。

应该注意黎明现象(DMDP)与其它原因的清晨高血糖相鉴别,如降糖剂或夜间胰岛素(INS)不足所致夜间基础血糖升高延续至清晨的清晨高血糖、降糖剂过量所致的夜间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Somogyi现象)等。

诊断除了解患者有无乏力、心悸、饥饿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睡前尿糖及降糖剂的使用方法外,夜间每1~2小时监测一次静脉或毛细血管血糖,或用持续血糖监测仪监测夜间血糖,根据夜间血糖绘制夜间血糖曲线而作出正确诊断。

目前多采用微型试纸血糖仪监测夜间手指毛细血管血糖,比静脉血糖微高,相关性良好。

4、为什么会出现黎明现象黎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午夜过后体内生长激素增多(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是有时间节律的),生长激素是促血糖升高激素,血液中生长激素水平升高,需要较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正常人的胰岛B细胞自动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所以血糖保持正常值。

早晨空腹血糖高的原因

早晨空腹血糖高的原因

早晨空腹血糖高的原因关于《早晨空腹血糖高的原因》,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上空腹血糖高这类状况可能是由于大家是糖尿病人或是大家晚间服用过多的食材,造成大家身体的胰岛素分泌不够,因此大家会出現早上空腹血糖高的状况。

针对早晨起床高血糖这类状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要留意多喝一杯牛乳或是二块曲奇饼干,那样针对防止甘精胰岛素减少是有一定协助的。

早晨血糖上升,关键有二种状况:第一种状况:晚间血糖控制得非常好,也无低血糖产生,但在早晨一段時间内血糖值很高(零晨3时至早饭前),称之为黎明现象(饭后高血糖)。

关键原因是机体胰岛素分泌不够,醛固酮、儿童生长激素、肾上腺激素等拮抗胰岛素作用的生长激素代谢增加,在二种综合性要素相互功效下,造成血糖值不可以被灵活运用而出現高血糖,若零晨3时血糖值超过6.1毫摩尔/升,另外早饭前血糖超过8毫摩尔/升,就可判断为黎明现象。

第二种状况:主要表现为夜间低血糖,早饭前高血糖,也就是“低后高”状况,称之为苏木杰现象。

主要是因为口服降糖药或甘精胰岛素应用过多而造成夜间低血糖反映,机体以便本身维护,根据负反馈调节体制,使胰升糖素、儿童生长激素醛固酮等代谢提升,血糖值出現反跳性上升。

病人常常在早上起床觉得头痛、恶心想吐,胰岛素用量增加后,早饭前高血糖反倒无法得到控制。

若零晨3时血糖值低于6.1毫摩尔/升,另外早饭前血糖超过8毫摩尔/升,就可判断为苏木杰现象。

留意:注射前需要加临睡前特色小吃(一杯牛乳和二块曲奇饼干),以防止注射甘精胰岛素后的低血糖产生。

有苏木杰现象者应降低晚饭前的降血糖药或甘精胰岛素使用量,临睡前尿糖呈阴性或血糖值贴近一切正常水准者,可提升临睡前特色小吃,避免上半夜的低血糖产生。

留意:临睡前用餐为晚饭的分餐制,要包含在每天饮食搭配总发热量的测算中。

有关文章内容详细介绍的早上空腹血糖高的状况,病人无需太过度担忧,要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好好地的调整,一般全是能够医治治愈的。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
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或者是苏木杰现象,它有其共同的特点,也就是晚餐后血糖或者是睡前血糖基本正常,但空腹血糖偏高。

虽然这两种现象它的表现是一样,但是它发生的本质是不一样,黎明现象患者晚餐后或睡前血糖正常,但夜间没有低血糖的发生,其空腹血糖升高主要是因为凌晨升糖激素分泌过多导致。

而苏木杰现象是因为夜间出现了低血糖,然后反跳性的导致空腹血糖升高。

这两种现象处理的措施也是不同,对于黎明现象患者来说,我们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应用其他胰岛素,这时候可以加用长效胰岛素来治疗。

而对于苏木杰现象,我们在应用胰岛素或者是降糖药物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减少晚餐前的胰岛素剂量,或者是降糖药物的剂量来调整血糖。

国外学者Somogyi(苏木吉)于20世纪30年代发现:胰岛素用量过大可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稳定甚至不降反升,此时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反而能使患者血糖下降,于是他把这种低血糖后血糖反跳升高的现象称为“苏木吉反应”(又叫“苏木杰现象”)。

“苏木吉现象”常常表现为夜间低血糖,而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其血糖变化具有“低后高”的特点(与我们前面介绍的“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不同),它主要是由于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使用过量、晚餐进食量不足或晚饭后活动量过大而导致夜间发生低血糖后,机体为了自身保护,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分泌增加,血糖出现反跳性
升高。

广义地讲,一天当中任何时间发生的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都属于“苏木吉现象”,而不仅仅局限于凌晨低血糖后引起早晨反跳性高血糖。

糖尿病黎明现象的病机和治疗探讨

糖尿病黎明现象的病机和治疗探讨

内胰 岛素分 泌相对 或 绝对 减 少 , 岛素 受体 或受 体 后 胰 缺 陷 , 晨 时胰 岛素 与拮抗胰 岛素 的激 素不平 衡分 泌 , 致 使晨 时血糖 增高 。 1 1 胰 岛素 (N ) 抗 激 素 水 平 的升 高 。有 人 测 定 . IS 拮 D MD P病人 黎 明时的血 清生 长激 素 ( GH) 皮质 醇 、 、 胰 高血 糖素 及 儿 茶 酚 胺 等 水 平 高 于无 黎 明 现 象 的 D M 病 人 , 用 药 抑 制 上 述 拮 抗 激 素 的 分 泌 可控 制 D 且 M— D 。大 多数研 究表 明 D P病 人 清晨 GH 水 平 升 高 P MD 为其 主要原 因【 。 1 ] 有人 发 现健康 老年 人 GH 分 泌 明显 减 少 , 础 分 基 泌 仅为青 年 人 的 3 , O, 且无 明 显 的 黎 明现 象 , 上 述 9 6 与 观 点相符 。
可采用 长效 制 剂 于 早 餐前 皮下 注 射 ( C 或 中效 胰 岛 S )
胰 岛 素完 全 缺 乏 的 l型 D 并黎 明现 象 ( P 患 者 夜 M D ) 问持 续输 注 葡 萄糖 和 I , NS 发现 维 持其 稳 定 的夜 间血
清I NS水平 于黎 明时所 需 的 I NS输 注 速度 增加 , 即机
素 于晚 l O时睡 前 S 同 时进 宵 夜 ) 亦 可将 次 日早 餐 C( , 前I NS提 前 0 5 h S 以缩 短患 者 高 血 糖 时 间 , . ~l C, 对 减 轻或 消除黎 明现 象均有 一定作 用 。 3 2 2 生长 抑素 近 年 来许 多研 究 证 实 生长 抑 素 能 . . 抑 制夜 间 GH 的分泌 防止 DMDP的发 生 。尤其 是 长 效生长 抑素 , 副作 用小 , 给药 方 便 , 睡前 一 次性 给 药 就 能有 效 的 降 低 D MD P患 者 夜 间 GH 水 平 和 清 晨 高

六种糖尿病人容易发生黎明现象等

六种糖尿病人容易发生黎明现象等

六种糖尿病人容易发生黎明现象李长玉于松明黎明现象指的是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3点左右血糖开始升高持续至上午8~9时,此种清晨高血糖表现称黎明现象。

血糖升高主要原因是胰岛功能低下,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敏感性降低,不能对抗午夜体内分泌的生长激素、皮质醇等的升糖作用所致。

要预防凌晨高血糖的发生,必须要了解哪些病人容易发生黎明高血糖现象,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降糖药用量不足常见原因是晚餐前或睡觉前的降糖药物剂量不足,不能有效地把夜间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早期部分病人胰岛素抵抗严重,胰岛素抵抗指数,即空腹胰岛素(微单位/毫升)×空腹血糖(毫摩尔/升)÷22.5>3.0。

特别是合并有肝脏胰岛素抵抗的病人,肝脏的肝糖原分解与肝糖异生增加。

葡萄糖利用减少,导致血糖升高,致使早6~9时发生血糖增高的黎明现象。

胰岛素注射时间与血糖波动不同步不少病人为了省事,乐意接受一日两次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这种方法常见的缺点是对下午和后半夜的血糖控制不好。

有的病人害怕夜间发生低血糖,有意将晚餐前的胰岛素减少也是造成黎明现象的原因之一。

患病年龄较轻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内分泌功能比较活跃,夜间能分泌较多的生长激素、皮质激素对抗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而容易引起凌晨血糖升高。

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糖尿病人胰岛细胞功能缺损是导致黎明现象的根本原因。

如1型糖尿病或严重的2型糖尿病人很容易发生黎明现象。

皮质醇、生长激素增高的病人如单纯性肥胖、抑郁症、服用激素、肝硬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进食高蛋白食物;反复低血糖反应和应急状态,如急性心梗、脑出血、大手术后,特别是糖尿病白内障手术后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的病人等,容易发生黎明现象。

清晨空腹血糖增高的治疗空腹高血糖不仅见于黎明现象,还可见于用胰岛素过量引起的苏木杰效应的病人。

这种病人多是由于胰岛素应用过量导致低血糖,低血糖会刺激体内的胰升糖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对抗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从而使清晨空腹血糖增高。

苏木杰效应和黎明现象的鉴别和处理

苏木杰效应和黎明现象的鉴别和处理

苏木杰效应和黎明现象的鉴别和处理
清晨空腹血糖在什么水平算偏高呢?60岁以下的患者,空腹血糖的目标宜控制在4.4~7.0mmol/L,超过7.0mmol/L就属于高血糖;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空腹血糖目标值的上限可放宽至8.0~9.0mmol/L,超过9.0mmo/L就属于高血糖。

如何鉴别“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效应”?可从凌晨零点开始,每隔2小时测1次血糖,直至第二天早餐前。

如果患者在黎明前后均出现低血糖(血糖小于或等于 3.9mmol/L),就说明其出现的空腹血糖升高的现象是“苏木杰效应”。

如果患者在夜间没有出现低血糖,而是血糖逐渐升高,其出现的空腹血糖升高就是“黎明现象”。

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效应”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出现低血糖时,身体会启动保护机制,体内的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引起继发性高血糖,这就是“苏木杰效应”。

这种效应可使清晨的空腹血糖随之升高。

出现“苏木杰效应”的患者,有时并无心慌、出冷汗等典型的低血糖症状,且处于睡眠之中,一旦发生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

此时应该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以避免凌晨低血糖的发生。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的治疗效果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的治疗效果

葡萄 糖毒性 来改 善 白天 胰 岛素分 泌 和
胰 岛素敏感 性 _ 2 l 。 本研究 采用 睡前 口服 二 甲双胍治疗 D P , 探讨其对 D P治疗 的 效 果及安 全性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 般 资料 研究对象为 2 0 1 1年
注: 与治疗前 比较 , ¥P<0 . 0 5
医堂 壹
生笙 鲞 箜 塑
1 65
二 甲双 胍 对糖 尿 病 患者 黎 明现 象 的治疗 效果
李芝
黎 明现象 ( D P ) 是糖 尿病 常见 的临 2 结 果
患 者 未 再 出 现 胃肠 道 反 应 ,均 完 成 二
床表 现之 一 ,其 高血糖 毒性 的危害 在
于 白天三 餐后 ,尤其 是 早餐 后血 糖难
人选 患者 5 6例 , 其 中有 4例 患者 甲双胍治疗 。 经治疗后 5 6例 患者 中 4 8 现轻 微 的恶心 , 无呕 吐 , 予小 剂 量二 例 空 腹 血 糖 低 于 7 . 0 mm o l / L.达 标 率
以控 制 。研究 发现 高 血糖是 糖尿 病各 甲双胍 起始 服用 , 3 d后缓 慢加 量 或改 8 5 . 7 %。治疗前后 患者血糖监 测指标进
显 示 其 平稳 的降 糖 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3 d后 。经 医生取 激素及 清晨 皮质 醇增高 , 从而 导致肝 双胍 治 疗后 下 降 . 肝糖 原分 解 、 葡 萄糖 输 出 作用 , 而低 血 糖 发生 的风 险 治疗 后 比 下监测器 .用信号提取 器采集数 据 , 通 糖异 生增加 、 因此 我 们 认 为 二 甲双 胍 是 过专用软件分析显示该患者 3 d内均存 增 多 、葡 萄糖 利用减 少 及可 能存 在 的 较 无 增加 , 和) 肝脏 与 外周 比较 有效 、 安全 的治疗 D P的选 择 。 二 在晚餐 后 2 h血糖 ≤1 0 . 0 mm o l / L 、 空腹 胰 岛素清 除率增加 或 ( 血 糖 ≥7 . 0 mm o l / L ,且排 除夜 间低血糖 组 织对 胰 岛素 的敏感 性 下降有 关 。糖 甲双 胍 主 要 的 副 作 用 主 要 表 现 为 消 经 小 剂 量 起始 服 用 后 可改 后 高血糖 ( S o mo g y i ) 现象 。 其 中男 3 2例 , 尿 病患 者 由于胰 岛素 缺乏 及胰 岛 素抵 化 道 反应 . 不 能对 抗皮质 激素 的作 用 , 善, 该治疗 措 施 适 用 于大 部 分 糖尿 病 女 2 4例 ;年 龄 3 6~6 5( 4 8 . 2 1 ±9 , 6 5 ) 抗 等 原因 , P最为理想 的方 患 者 。 岁, 病程 1~1 8 ( 6 . 7 8±4 . 5 2 ) 年 入 选 导致 血糖升 高。克服 D 法是 使用胰 岛素泵 , 增加 黎明时基 础 另外 在本 项研 究 中使用 实时 动态 患 者 目前 均对 口服 降糖 药 物 有 效 . 且 经 严 格 饮 食 控 制 及 口服 降 糖 药 物 治 胰 岛素 的量来 纠正 ,但 该方 法 因经 济 血糖 监 测 系 统使 其 结 果 更具 可 靠 性 , 既往 关 于 治疗 D P的报道 多使用 多点 疗 ,无糖 尿病 急性 并 发症 及心 脑 肾等 及 技术 等 原 因不 能广 泛 被 患 者接 受 。 此外 睡前 注射 中效 胰 岛素是 临床 上应 测指尖 血糖 分析 治疗 效果 ,其 不 能全 慢性严 重并发症 : 肝肾功能正 常 。 1 . 2 方 法 每例 患者 均予 以睡前 口服 用最 广 、 疗 效 最为 肯定 的一 种 治疗 D P 面地反 映夜 间血 糖波 动 ,多数 不 易察 甚至 S o m o g y i 现象 未被 发 二 甲双胍 5 0 0 m g . 1周 后 如 F B G≥7 的方法 .但 在 基层 医 院以及 对于 门诊 觉 的低血 糖 , 就诊 的患者 来说 , 存在 着使用 不方 便 、 现 , 导致其结果存 在一定 的误 差 。本 项 m m o l / L,则 将 二 甲 双 胍 剂 量 加 大 至 G MS每 5分 钟 记 录 1 次 血糖 7 5 0 m g , 最 大剂量为 睡前 8 5 0 mg 。治疗 胰 岛素 剂量 易过 量造 成 低血 糖 、价格 究 通 过 C 2周 后 , 再 次予 以正规佩带 实时 动态血 偏 贵 及 注 射 胰 岛 素 不 易 被 接 受 等 缺 值 , 能客观 地反 映患 者 的血 糖 变化 , 及 糖 监测 系统 3 d ,经 专用 软 件分 析 , 以 点 : 而 晚上使 用生 长抑 素 、 抗胆 碱 能药 全 面地体现治疗效 果 。因此 , 晚睡前 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黎明现象血糖有多高
文章目录*一、黎明现象血糖有多高*二、为何会发生“黎明现象”*三、“黎明现象”应采取的措施*四、黎明现象可能机理
黎明现象血糖有多高
1、黎明现象血糖可通过每小时检测一次夜间1-3点的血糖进行分辨。

如果血糖值在6.0mmol/l左右,那就是黎明现象。

2、如果把一天连续测得的糖尿病人血糖值,连接画成图,就会发现:糖尿病人的血糖一天有两个高峰。

第一个,从凌晨4点开始,血糖逐渐上升,到早晨7、8点钟升至高峰,这种在黎明发生血糖增高的现象,称为黎明现象(DMDP)。

即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

为何会发生黎明现象
1、生糖激素:我们把能促使人体血糖升高的一些内分泌激素统称为生糖激素,如:血清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皮质醇、胰高糖素等。

生糖激素从0点分泌开始增加,至早晨4~6点到高峰;下午5~7点出现第二个分泌高峰。

与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发生时间大致相一致。

在正常人,基础胰岛素的分泌会随着生糖激素的增加而增加,以保证血糖的正常。

可是,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有效地抵消生糖激素引起的生糖作用。

这种胰岛素分泌与生糖激素的分泌不协调,是产生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的基础。

大多数研究表明DMDP患者清晨血清GH水平升高为DP的主要原因,有人发现健康老年人GH分泌明显减少,其基础分泌仅为青年人的30%,且无明显DP发生。

2、用药因素:前一晚用药剂量不够,或服药时间过早,亦容易产生黎明现象。

3、如果血糖值低于3.9毫摩尔/升,那就属于苏木杰反应,
如血糖一直平稳,黎明后出现血糖升高,血糖值在6.0毫摩尔/升左右,则为黎明现象。

若为前者,应减少晚餐前或睡前胰岛素剂量;若为后者,则适当加大胰岛素剂量,且要使其作用维持到黎明前后。

黎明现象应采取的措施
1、早餐前降糖药提前在6点服,早餐也随之提前在6点半左右。

2、尽量不用长效制剂。

因为长效制剂的作用时间过长,干扰因素多,不易控制,且现在市售国产所谓长效制剂,大多工艺还未完全过关,并不真正定时、恒量释放药物,故易致血糖忽高、忽低地波动,特别是夜间低血糖反应,因人体内分泌的负反馈现象,这可诱发黎明高血糖现象。

3、治疗过程中要定期查血糖,最好自购家用简易血糖仪,既方便、又可靠、且经济,必要时夜间也要监测血糖。

黎明现象可能机理
1、INS拮抗激素水平升高及INS抵抗增加
有人测定DMDP患者黎明时的血清生长激素(GH)、皮质醇、胰高糖素及儿茶酚胺等水平高于无DP的糖尿病(DM)患者,且用药物抑制上述拮抗激素的分泌可控制DMDP。

大多数研究表明DMDP患者清晨血清GH水平升高为DP的主要原因,有人发现健康老年人GH分泌明显减少,其基础分泌仅为青年人的30%,且无明显DP发生。

2、机体对INS的廓清和需要量增加
有人对INS完全缺乏的IDDM并DP患者夜间持续输注葡萄糖(GS)和INS,发现维持其稳定的夜间血清INS水平于黎明时所需的INS输注速率加大,即机体对血清INS的廓清率增加。

也有人用GS钳夹试验对DMDP患者夜间持续输注GS和INS,结果发现维持其夜间稳定的血糖水平于黎明时分所需要的INS量增加,可能与黎明时患者的INS拮抗激素分泌增加和机体对INS的廓清率增大有关。

3、其它
如患者的精神状态、黎明时的觉醒及睡眠深度等均可影响黎明时的血糖水平;另有很多研究证明正常人也存在DP,提示DM患者的DP仅为正常生理过程的扩大并明朗化,且为DM患者对血糖的代偿调节功能不全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