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京下关桥东地区城市设计
民国南京规划

金陵怀古:亨利·墨菲与吕彦直2009年9月7日10:5 王受之博客民国时期的南京中心区规划布局现在能够看到痕迹的南京,在早期完整的城市规划中有两方面:一个是产生于朱元璋建造首都时的规划;另外一个则是国民政府决定迁都南京之时,请美国建筑、规划家亨利·墨菲领导做的“首都”规划,两者没有矛盾、互相补充。
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一般都是建造城墙:四四方方,一边规矩是三个门,这样东南西北九个城门对着,就是大道,九经九纬,左宗右社,前朝后市。
不过南京这里有山有水,不可能完全这么工整地规划,因此作了些调整。
去过北京和西安的人会发现,同样是明城墙,南京的城墙和那两个城市的城墙差异很大。
西安和北京的城墙方位对称,距离对等,而南京城墙的走位极不规整。
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因为南京起伏不定的特殊地形,使得设计的时候采用了因地制宜、依山傍水的方法而建。
不过,我看到明城墙研究专家杨国庆则认为,明城墙设计思想是道家堪舆之术,其形态为天象“南斗”与“北斗”的聚合。
著名汉学家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认为,南京城市规划的象征主义体现了朱元璋欲借此将自己打扮成“国之中土”的、洞察秋毫的“天神”和“奉天承运”的“真命天子”。
虽然如此,但是看看朱元璋时建造的南京城,事实上还是用地情况的结果。
朱元璋为吴王时,住在南京的王府巷;称帝后,本可以就地强拆民居建皇宫的。
但考虑百姓已久经战乱,再经不起纷扰,便避开当时最为繁华的城南地带,而在城东荒地上,建起了明皇宫。
朱元璋没有去破坏原先的城市风貌建皇宫,而是为南京做了一个全新的规划,将本来荒凉的东郊和北郊包进了城区,使南京城的范围扩大了好几倍。
他的这一工程,不但满足了当时的城市发展需要,还为后人留下了600年的发展空间。
到民国为止,我们看到的南京城是这个朱元璋的规划。
民国期间,因为迁都于此,需要重新在原有的基础上规划。
这样,便是南京第二个规划脉络的出现。
下关区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任务书

下关区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任务书下关区是南京市六个主城区之一,地处城区西北部,濒江依城,地处南京长江岸线的中心区域,素有“金陵北大门”之称。
近年来,高速度建设发展使城市环境不断提升,城市面貌不断改善,城市特色不断凸出。
然而,也面临着城市发展与城区环境保护关系对峙的突出矛盾。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城区传统的建筑色彩逐渐淡化,人文背景中的色彩倾向和自然环境色彩基础常被忽视,趋同的高科技建造手段和现代建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市色彩个性,导致了城市色彩相对混杂局面。
因此,为塑造鲜明的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有必要展开下关区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研究,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内容,丰富城市规划方法,为城市色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系统方法。
同时,以色彩的标志作用来表现城市功能区建筑类型和性质,完善下关城区标识系统。
一、设计范围城市色彩规划范围:下关区全区范围。
东至窑上村十字街,南至定淮门大街与盐仓桥广场,西、北至长江,总面积约2400公顷。
二、设计目标、原则1、设计目标:以城市的历史文明为基点,找寻“色彩文脉”,确立城市色彩的视觉识别符号,摆脱“千城一面”的建设误区,挖掘出城市的个性特色,打造予人深刻印象的“城市名片”。
2、设计原则:以人为本、体现下关区环境特色,以色彩标准为管理工具,杜绝城市噪色现象,展现下关区城市形象、城市风貌,创造和谐的城市视觉环境,并与周边城区环境能够很好的融合。
三、设计要求1.规划应在下关区总体规划及各部门相关规划指导下进行。
2.研究应注意城市色彩构成的和谐,服从城市功能分区,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体现城市特色。
3.研究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对城市的性质、规模和人文环境因素进行考量,了解已经形成的城市色彩景观现状,结合新一轮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确定城市色彩景观发展的总体框架,研究突出城市地方色彩特色的主调方案或不同斑块的分区方案。
4.研究城市的特定自然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地形与地貌、水系等,掌握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色彩景观形成的作用,对特定自然地理面貌对城市总体色彩景观的影响提出设想。
2017南京各区最新规划!99%的人都将受影响!

2017南京各区最新规划!99%的人都将受影响!还有一个月就到2017年啦,经历了一整年的快速发展,南京取得了不少耀眼的成绩!明年我大南京各区会有怎样的规划呢?快来看看你所在的区将会发生哪些改变吧!秦淮| 建设 |秦淮新城规划范围新城范围是明城墙以外区域,北至秦淮、玄武区界,东南至江宁、秦淮区界,西至明城墙沿线、龙蟠南路(包含龙蟠南路以西部分中华门外区域),东至玄武、秦淮区界及江宁、秦淮区界,面积约32平方公里,分为核心区、联动区和影响辐射区。
大校场片区建设大校机场片区在未来将建成中芬低碳生态合作典范区,以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南部新城集中能源中心等低碳生态试点项目。
夜游外秦淮路线外秦淮河画舫游线明年有望增加夜游项目!目前专家对外秦淮河两岸绿化、景观、灯光亮化等进行整体设计,包括城墙夜景亮化、沿途10座桥梁的亮化、两岸景观和亮化及绿化景观打造等| 民生 |南部新城医疗中心南部新城医疗中心明年4月将全面启用。
预计总投资31亿元的该医疗中心,今年底有望实现局部开诊,全面启用后,市中医院将整体搬迁过来。
公共服务设施构建“15分钟社区服务圈”和“5分钟便民生活圈”,实现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全覆盖,建成石杨路中小学、南部新城高中、永乐中学、紫杨佳园中小学幼儿园、金陵中等专业学校牌楼校区、晨光小学等地块教育设施。
微幸福城从明年起秦淮区委区政府将在全区范围内推行“微幸福城”建设项目包括家门口的小型绿地,小区边上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小区里边一两个为民服务点,养老服务的一些助餐点。
鼓楼| 建设 |鼓楼滨江商务区规划位于鼓楼滨江江边路以东、建宁路以北的商业综合体项目规划出炉,该综合体由下关1号地块07—08、07—09两幅分地块组成,用地性质为商办混合用地,总建筑面积16.34万方。
石头城遗址公园这里将汇聚从东吴到清代的各种遗址:东吴石头城、驻马坡,唐代颜真卿的放生池和颜鲁公祠,南唐的石头清凉大道场和保大井(还阳泉),明代的清凉门,明嘉靖年间创设的崇正书院,清代“金陵八家”之首龚贤的半亩园和扫叶楼。
南京市下关区方家营路道路景观设计说明

南京市下关区方家营路道路景观设计说明一、区域概况1、基地概况南京市下关区方家营路位于下关滨江商务区,南京长江大桥以南,长江以东,西起临江路,东至城河北路,全长约为1050米。
规划中方家营路两侧多为二类住宅用地、住宅混合用地和商办混合用地。
2、现状分析(1)方家营路两侧多为下关老城居住区,房屋较为破败,现正进行拆迁整治。
(2)现状行道树多为法桐,长势良好,枝繁叶茂。
建议尽可能保留。
(3)南京市公安消防局下关区大队方家营中队、南京市城建中等专业学校方家营校区、大桥新村、南京市方兴小学、南京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大楼等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居住区位于方家营路的两侧,不在此次拆迁范围。
(4)方家营路与煤炭港交叉口有“煤炭港党小组碑屋”——宝塔旅馆,与煤炭港南部的“煤炭港遇难同胞纪念碑”相呼应,这处红色遗迹将永诫后人,铭念历史,振兴中华。
二、设计依据《南京下关滨江开发改造项目道路工程设计三标段(方家营路)招标文件》《下关滨江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下关滨江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南京市下关区总体规划(2010-2030)公众意见征询》《风景园林景观工程设计编制深度规定》《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三、设计目标——和谐统一:绿化设计与道路设计上统一和谐,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提升城市形象。
——安全舒适:从整条道路的景观效果出发,做到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方便性的统一。
合理选择植物配置,创造最优绿化软质景观。
——生态保护:积极采用生态综合美化,走环境之路,建绿色通道。
四、设计原则——功能原则:满足通行、景观及休闲的要求。
——生态原则:优雅健康的城市道路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人本原则:强调道路景观尺度的亲人性和宜人性。
——地域原则: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
——经济原则:在确保美观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和施工的完美结合降低投入成本。
五、设计主题——“生态、人文、活力”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生态廊道,力求实现“生态、人文、活力”的设计主题,营造层次丰富的道路空间,为行人行车提供方便、舒适的出行环境。
南京市东山副城城市设计

五、‚双线‛互动
激活 金线 地铁线 带动 蓝线 秦淮河
金线的存在为蓝线带来了大量的潜在使用人群
蓝线提供了丰富了文化娱乐性,为地区带来活力,同时 提升整个地区的商业价值
南京江宁凤凰港-小龙湾地区城市设计
双线互动
人流
人气
活力
为市民提供便捷的现代生活 为城市提供丰富的回忆空间
南京江宁凤凰港-小龙湾地区城市设计
重启秦淮河航道
秦淮航道向旅游方向的转型
2005
2011
——
——
第一条外秦淮河水上游线开通
七桥瓮——杨家圩18公里沿河步道竣工
南京江宁凤凰港-小龙湾地区城市设计
三、‚文化‛探究——挖掘
·沿外秦淮河景观形成南中北三簇团结构
功 能 文 化 自 然 城 市 综 合 区位 包括地段 门东片区 北 部 簇 团 中华门城堡内外地区 门西片区 中华门门外片区 七桥瓮地区 七桥瓮地区自然湿 地公园 南京南站中心区 中 部 簇 团 新秦淮河至牛首山河 地区 河定桥商务区 东山府前政务区 凤凰港——杨家圩 地区 方山地区 方山地质公园
A
S U G
商业用地 商业用地 其中 商务用地 交通设施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6.4 5.3 1.1 9.3 1.5 14.2
9.8 8.2 1.6 14.3 2.3 21.9
·府前政务区和河定桥商务区文化功能的缺乏将在本基地中得以弥 补,形成周边商圈的文化中心。
参考‚浦口新城核心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 用地 代码 R 用地名称 居住用地 商业设施用地 商务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文化设施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工业用地 交通设施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面积(ha) 877.55 97.21 145.83 48.49 63.28 92.38 155.89 430.37 62.64 645.36 5.95 16.43 2.39 24.64 7.79 占城市建设用 地比例(%) 33.50 9.28
近代南京下关区地域基础状况

近代南京下关区地域基础状况下关区是清末以来南京主城区西北部的区域(见图一),这一地域濒江依城,素有南京“北大门”之称,是长江黄金水道的南京港口阶段,自古以来都是南京地区主要的发达地区之一1。
下关地区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名胜古迹众多,且又为《南京条约》的签订之处,因此在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中都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
区域总面积达30.91平方公里(2012年统计),其中包括陆地面积24.2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62平方公里,沿江岸线近10公里,于2013年并入鼓楼区。
(图一:下关区示意图2)(一)命名缘由下关地处南京西北部,其命名的含义也与其地理要素有较强的关联,内含两重,一为方位,二为关隘。
关于下关名称的由来,史料传说基于地理位置共有三种说法:一是城关。
明太祖朱元璋扩建南京城时,南面聚宝门(今中华门),北面仪凤门(今兴中门),南面聚宝门(今中华门)。
群众俗称为上南门,下仪凤门。
在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鼓楼大钟改建完毕之后,南京人以大钟亭为中1政协南京市下关区委员会,下关古今文史资料委员会:《下关古今》,1996年第5辑,前言页1。
2政协南京市下关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下关文史》,1992年版,第一辑,前言页5.心,向南到聚宝门为七里路,向北到仪凤门为八里路,俗称“七上八下”,此地也逐渐被称为“下关”。
其二是关卡。
明代以前,南京重要的大型航运码头主要有两处,其一为大胜关,其二为靖安镇。
由于经常有大型货运往来,因此都设有“关津”以查验往来货物,等级过境者姓名、用具、通牒等,便于上报通商大臣和征收关税。
由于大胜关位于靖安镇上游,因此也有以关隘为参照物,命名地域为“上关”、“下关”之说。
其三为水关,明初开上新河、中新河与下新河,将长江水引入市区内的三岔河、靖安河流域。
位于下游的靖安镇则称为下关,特别是在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朝先后在靖安镇设立了龙江关大使、南京工部龙江提举司、税课局、递运所等多个行政机构后,正式确立了“下关”这一地理名称,到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后,正式在应天府郭门图标注出“下关”这一地名,并沿用至今。
南京最新城市规划出炉!将重点打造南部新城和江北两个板块!

南京最新城市规划出炉!将重点打造南部新城和江北两个板块!近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未来,南京将加快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的中心城市。
《意见》明确指出了两点:“将大力开发南部新城”以及“举全市之力把江北新区建设成新南京发展龙头”。
《意见》明确,南京将全面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按照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对南京的特大城市定位,进一步完善“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构建以主城为核心,以江北新区、东山(空港)、仙林(汤山)为重点的南京都市区格局。
未来,南京将高标准建成河西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大力开发南部新城,举全市之力把江北新区建设成为新南京发展龙头,提升东山、仙林、溧水、高淳副城城市功能,城市布局更加优化。
加快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的中心城市。
江北新区有人说,限购来了,影响最大的区域就是江北新区。
去年6月份,整个江北均价也才12262元/㎡!而如今江北均价已全面跑到两万以上。
房价涨的过快,而利好又没有兑现,这分明是有“泡沫”!不过,泡沫总会随时间的流失而越来越少。
如今,江北新区各方面都迎来重重利好,并在不断兑现。
一交通:未来全面开挂南京北站最近有新闻报道,江苏13市都要建中央火车站,其中就包括江北新区的高铁北站!南京北站,将和现在的南京南站、南京站一起,成为南京的三大交通枢纽站,未来将衔接18条铁路、7个方向、3桥1隧8线越江。
铁路北站规划区内共计轨道3号线、4号线、15号线三条地铁线,加上宁滁南线、宁滁北线,共计5条轨道线。
一经开建,又是一个全新的居住板块的崛起!多条过江通道开建已经建成的道路过江通道是长江大桥、长江二桥、长江三桥、长江四桥和纬七路长江隧道。
长江五桥已获批复,还规划了另外6条过江通道,分别是锦文路、汉中西路、建宁西路、和燕路、仙新路、七乡河等。
南京长江五桥上个月长江五桥被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长江五桥经绕城公路直接连接河西地区,可以说是江北、河西间的一条快速通道。
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技术标准

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技术标准(试行)南京市规划局2013年12月一、总则1、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地块城市设计工作,规范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内容、形式、制图标准等要求,特制定本标准并试行。
2、本标准适用于对《南京市出让地块城市设计工作暂行规定》(宁规字〔2013〕431号)明确的需提出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地块。
在规划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地段城市设计)阶段,以及单独编制地块城市设计(已编制的上位规划中尚未明确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时,应遵守本规定。
3、本技术标准作为地块规划条件的组成部分,强调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简明有效、便于操作,并能确保建筑设计的灵活性。
本图则编制的基本原则包括:(1)合理性原则——图则内容应在满足地块规划条件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和该地段城市设计研究的相关要求。
(2)有效实施原则——突出图则对城市空间秩序的有效控制引导,利于规划管理的具体实施和控制。
(3)可操作性原则——图则制定应因地制宜,图则内容和表达应简单、准确和明晰,便于土地出让和规划管控中各环节的操作。
(4)灵活性原则——图则制定以控制城市空间秩序中不利情况的发生为基本目的,同时为用地布局和建筑设计留出空间。
4、位于城市中心区以及其他一般地区的地块应按照本标准执行;位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风景(名胜)区内的地块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二、内容与要求1、地块城市设计及其图则是对各层次上位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落实和表达,是对地块规划条件的补充和完善,其主要内容是在地块层面对“空间形态、交通流线、地下空间、界面类型、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以及其他方面”提出城市设计的控制和引导要求。
具体地块编制本图则应根据该地块所涉及问题的具体情况,在本技术标准所列的地块城市设计内容框架中,选择需要表述的内容提出控制与引导的要求。
特殊情况,也可适当增补表述内容。
2、图则的具体要求在“图则说明”中以文字形式归类表述,包含对各大类问题进行综述的“控制引导意图”和对各分项提出要求的具体“说明”两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南京下关桥东地区城市设计
前言
随着南京沿江开发战略的深化实施,下关区将成为南京外滩核心发展区以及跨江发展中心辐射区,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加快建设的要求。
为了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地对下关滨江地区新一轮的整体设计和开发改造,加快该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塑造滨江城市的形象风貌,南京市规划局和南京市下关区政府联合举行了“南京市下关区桥北地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竞赛”。
说明:
1、本材料是为方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而制作的参考性文件,不作为法律文件使用。
2、本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性文件,不代表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旦有建设行为,应依据规划实施。
3、城市规划是个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管理局存档备查的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规划局将尽量即时在规划局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
4、本材料版权归南京市规划局所有,未取得版权人的书面授权,谢绝改变、分发、发布或使用本材料图文资料。
5、本材料最终解释权属南京市规划局。
南京市规划局
核心问题与价值 城市结构的再创承载着基地历史与人文的脉络延续,更是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期许。
我们在分析基地本身五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都市架构,以期焕发地区发展的新活力,未来生活和工作在其中的人们在此能体验过去,享受现在,品味未来。
规划范围 下关区地处南京主城区西北,濒临长江,处于整个南京都市圈的核心位置,是南京拥江发展,走向滨江时代的重要突破口。
长江大桥南北的这段滨江岸线也是南京主城内唯一一段城市与长江接触的滨江岸线。
基地位于长江大桥以北,幕府山以西,是处于长江与幕府山两大开放空间之中的狭长地带,占有南京城区内具有丰厚历史和人文底蕴的两大重要开放空间资源,是处于生态和历史中的重要区域。
随着原有功能和活动的变化,人们重新意识到水的社会和经济价值,这个区域的改造和复兴将为人们全新的生活和创业带来良好机遇。
城市设计框架 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范围示意图 总平面 道路断面设计 住宅墙 VS 滨水空间 视线廊道 VS 城市形态 旅游活动 VS 连续性
工业地景 VS 城市新场所 传统产业 VS 滨水价值 构建一个连续的滨江链接系统 创造一个与城市的链接系统 塑造一个与山水呼应的城市形态
传承地区记忆的城市公共空间 形成六个特色分区
开放空间系统
连续的开放空间系统是形成城市整体空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搭建从大桥公园、滨水、老虎山、幕燕风景区城市整体的绿脉结构;构建连续、开放的滨水公共带,串联不同的开发区域;创造山水之间开放空间的连接,同时建立立体的连接包括步行栈桥等;建立幕燕风景区、老虎山、大桥公园与城市内部绿地系统的连接;建立若干与滨水垂直的指状开放空间,把城市带到滨水。
交通系统
通过对路网的细分,实现了街区单元的合理化。
高密度、小尺度街道设计与干道系统结合实现了交通的高效。
支路系统实现了城市与江的连接,同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空间风格。
路网构架体现“三横三纵”布局,三横体现滨江连续通道以及与下关滨江地区的连接,主要包括:沿江休闲道路、中央大街东延以及燕江路,三纵体现与江垂直的通道,把城市带到江边,主要包括:中央北路北延线、金燕路北延线和金陵小区道路北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