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潘毅

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潘毅
《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 出焉”。 《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 之所舍也”。
生理:“主明则下安”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痫病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心主宰功能失调)
四肢抽搐—肝
口中如作猪羊叫 --肺
二便失禁—肾
口吐涎沫—脾
(2)心主宰人体的(心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藏:藏于体内的内脏。
五脏:心、肝、 脾、肺、肾
六腑:胆、胃、 小肠、大肠、 三焦、膀胱
脏腑
奇恒之腑:脑、 髓、骨、脉、胆、 女子胞
象: 一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二是指以五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 理系统与外在自物环境的事物与现 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古代的解 剖学认识
长期生活 实践的观 察
中医的脏腑不单只是一个解剖学单位,更重要的 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病理学概念。--大大超 越了解剖学的脏腑范围。
一、心系统
概述
【形态位置认识】
《类经图翼·经络》“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 上,……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外有赤黄裹脂, 是为心包络”。
心的现代解解剖图(参考)
【心与内外环境的联系】
脏阴—五脏之气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
脏阳—五脏之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
中医脏象 生理病理结合 具有解剖印记的功能 系统 与外环境密切相关
边界模糊 宏观、外延 动态、灵活
体系性
西医脏器 生理病理独立
解剖系统
边界清楚 微观、深入 定态、确定
单一性
中医藏象的本质
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归纳各种生理病理信息 的功能系统。
第二章 藏 象
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

中医所言“神”,有着广泛的含义,一般而言, 主要有如下三种: 1、神,神秘玄妙,指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属 性,虽不可测度,却决定着自然变化的规律, 《内经》谓之“神机”—— 自然之神 2、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一般称 之为广义之神(如视觉、听觉、感觉、动作等) —— 生理之神
3、指人的精神活动,含意识、思维和情志活 动,一般称之为狭义的神—— 心理之神
※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而脏腑又是 核心之核心。 ※ 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 体观: 人体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配合六 腑——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沟 通形体官窍,形成五大功能系统。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1、基于古代的解剖知识。
2、对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3、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临床验证三方面。
●其华在面 心之气血上荣于面,其精华可以表现于面部。 反之,面部的色泽变化,最能反映心之气血盛衰、 盈亏。 机理:心主血脉,而面部为血脉极丰富之处。
(二)心开窍于舌 开窍——有相互联系的意思
司 味 觉
舌之功能
调节语言
结构上 心之别络系于舌本,经络沟通 心之气血上荣于舌(舌体血管丰富), 心功能正常—舌体红润、柔软灵活、 语言流利、味觉灵敏 心神调控着舌的运动表述语言、司味觉 心之气血不足——舌质淡白 心之阳气不足——舌淡白胖嫩 功能失常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 心血瘀阻——舌质紫暗 心神失常——舌卷、舌强、舌謇或 失语 功能上
肺的生理特点:气之本;娇柔脆弱;清肃下 降;为阳中之阴,通于秋气。
肺之经脉:属手太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
表里。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肺主气 ●含义 指肺有主持人体气的功能,内含两个方面:
呼吸之气——气体交换 肺主气

中医护理学1藏象概述、心

中医护理学1藏象概述、心

心主血脉异常的病理表现
面色 舌色
淡白无华(气血不足) 青紫晦暗或灰黑(血液瘀滞)
面 色 淡 白 无 华
面 唇 青 紫
面唇舌晦暗(灰黑)
心藏神的概念 (一)神的含义 (二)心主藏神的含义
神的含义
(1)广义之神:指人体生命活动及外在表现
(2)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 等活动功能
心藏神的含义
化生和贮藏精气 “满而不能实”
受盛和传化水谷 “实而不能满”
奇恒之腑 中空有腔性脏器 形态似脏
贮藏精气 功能似腑
第一节 脏腑
• 一、五脏 • 二、腑 • 三、奇恒之府 •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中医藏象学
心 肺 肝 脾

五脏 系统
主要功能
主血脉 主神志 (为生之本、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联属功能
1.血汗同源 2.心神与汗液的关系
心阴虚则盗汗
心气虚则自汗
心系统小结
主血脉 主藏神
在体合脉 在液为汗 其华在面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在志为喜 在窍为舌
面色红润
此图为健康人 图,面色红润 滋润有光泽。 提示心气充沛, 血液充盈,脉 道通利,心功 能良好。
心气虚则面色恍白 晦滞
心血虚则面色苍白
心脉瘀阻 面色晦暗
心在窍为舌
含义:舌为心之外候,心有变化,舌能很快地发生反应。
心经的别络、经筋上系于舌,心的气血上通于舌, 生理意义
故见舌质红润,运动自如,味觉正常,语言流利。
心在体合脉
含义:心与脉相互配合,以完成血液的正常运行。
脉为血府——运输血液,约束和促进血液循环。 生理意义
心主血脉——心气为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
心其华在面

藏象的名词解释

藏象的名词解释

藏象的名词解释
藏象,又称“雪象”,是来自西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一种大型哺乳类动物,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与其相近的活体重量最轻的动物则是小象—斑马猴。

藏象是大象科中的一种,有些人将其分类为独立的物种,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

藏象的身长可达6.2米,体重可达10000公斤,是大象的4倍左右,外型巨大,头如古老的佛像,周身披着浓密的梳理过的绒毛,脊背之下可以抗产10多个寒冬,胆子像一只栗子般的小象,可以把一只拱起的熊都迎着自信的目光抓住,藏象雪象长脖子,项圈和曲解特别大,头上有木板棒棒,角上有让人联想到死神镰刀的刺骨山羊角状物,传说天理体装备,拥有无所畏惧的活泼豪爽。

除传统解读藏象外,有一种独特的对其解读,从中国古代仙侠故事中,藏象象征它豪爽勇敢,身承天意,特别有力的“凌波微步”,更像大闹天宫的九头蛇神,被视为武者的精神支柱。

因而,藏象在神话传说中的象征性意义也逐渐深入人心。

作为哺乳类中最大的物种,藏象身上拥有几乎不可思议的生存能力,它被寄予了人们不可抗拒的“无比敬畏”,其中一件事便是它们几乎从不发病,尤其是本质上像大象一样的独特体型,仰人鼻息,让人们佩服不已。

所以,无论在宗教还是文化传说中,藏象总是充满神秘又几乎神话般的存在。

藏象名词解释

藏象名词解释

藏象名词解释藏象,即指古代帝王墓中所藏千秋未明的珍宝、遗物、文物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帝王墓葬是极其庄重严肃的事宜,墓葬中所施的布局、陪葬品等无不寓意丰富。

而墓葬中所藏的珍宝、遗物、文物等被称为“藏象”。

藏象一词来源于古代帝王墓葬的布局设计。

古代帝王墓葬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和筹备,墓室中摆放不同的器物和陪葬品,其中包括各种珍宝、珠宝首饰、玉石器、金银器、陶瓷器、玺印等,这些被称作“象”。

而这些珍宝、遗物、文物等秘密、隐藏在墓室之中,只有在特定时机或特定目的下才会被揭示,因此被称作“藏”。

藏象的具体内容与丰富程度与古代帝王的身份、地位以及时代背景有关。

以秦始皇陵为例,其中藏象之丰富,可谓是前所未有。

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包括大量的兵马俑、金银器、玉石器、陶瓷器、珠宝首饰等,其中兵马俑也是秦始皇陵的最大亮点之一。

在中国古代,帝王墓葬承载着世世代代王朝的荣耀和威严,因此对于墓葬设计和墓室中的藏象安排非常讲究。

墓葬布局中的“藏象”,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物质文化水平与工艺技术发展,也体现了统治者对于自身权势和地位的展示与宣扬。

同时,藏象也起到了警示和保护的作用,对于大规模盗墓和掠夺行为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如今,古代帝王墓中的“藏象”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墓葬中珍宝、遗物、文物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工艺技术的成就以及统治者的权势和地位。

同时,它们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和见证,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和文化传承也具有深远意义。

总之,藏象是指古代帝王墓中所藏千秋未明的珍宝、遗物、文物等。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中华民族历史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经藏象学说

内经藏象学说

一.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
(一)心(君主之官)
一国之君,为生命活动的主宰。
心为生之本,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心主血、主神明的功能决定了心的君主 地位:只有气血供养充足,人体各脏腑 组织才能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只有心 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各脏腑组织器官才 能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生理活动。
(二)肺(相傅之官)
肺通于秋气
生理:肺气清肃,为阳中之少阴 病理:燥易伤肺(如:秋季皮毛干燥,干咳少 痰,鼻腔咽喉干痛等)。
肾通于冬气
生理:肾气伏藏,冬寒万物闭藏,故为阴中之 太阴 病理:肾为寒水之脏,“寒喜中肾”(《三因 方》)。“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冬伤于 寒,春必温病”。
肝通于春气
生理:肝气条达疏泄,春气升发条达,故为阳中 之少阳 病理:“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脾不单独主某一时节,而与四时密切相关,每 季最后18天为脾主时。
六.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一)取决于胆的升发之气 胆为甲木,升发之气大于肝。胆气升发,脾胃 升降有序;胆失升发,脾胃失和,不能充养其 他脏器,故曰。 “胆气不升,则飧泄、肠澼不一而起矣” (二)取决于胆的决断功能 胆主决断,主要依赖于胆气的壮、顺、通利。 胆气壮者,虽遇事不顺,事过则已,不会干扰 内脏的协调关系,故曰“气以胆壮,邪不可 干”。“勇者气行则已,怯者着而为病”。 (三)笔误,有人认为“十一”为“土”字之误。
辅君之臣,具有辅心行血之功,全身之气的治 理调节发出于此。肺有治节的作用,又与心同 居胸中,为近君之臣,故为相傅之官。 肺主治节是对肺脏功能的一种高度概括,它包 涵了肺与心、肝、脾、肾的关系和在气、血、 水液代谢等方面的作用。
1.肺主气,其治节在于气机之升降出入,主要反 映在: 肺肾吸纳相召,金能生水 肺脾升降相因,子助母运 肝肺左升右降,金能制木 2.肺朝百脉,其治节在于营运血液。肺之治理血 液的关系有三: 血液之生,赖肺气之化 血液之运,由气所统帅 血液之用,肺为之敷布 3.肺主宣降,其治节在于通调水道:肺气宣降正 常,则水道畅通,气能化水,水津布散。

上篇+第三章藏象学说

上篇+第三章藏象学说
液,有润泽鼻窍的作用。 ⑷ 肺开窍于鼻:鼻的通气、嗅觉与喉部的发音等
功能,都必须依赖肺气的宣发作用。
(三)脾
位置:脾位于中焦,在左膈之下,形如镰刀。 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主统血。
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 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 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经络通利,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正常有序
病理:
疏泄不及 肝 失 疏 泄 疏泄太过
肝气郁结:闷闷不乐、悲忧欲哭、 胸胁、两乳或少腹胀痛不适或剌痛 或为瘀血、癥积、肿块,或经行不畅 经迟、痛经、经闭,或为水湿痰饮
肝气上逆:头目胀痛、面红目赤、 急躁易怒等。
血随气逆:吐血、咯血,甚则突然 昏倒,不省人事。
②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肌肉、四肢都需要脾所运 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滋润,才能使肌肉发达,丰满 健壮,四肢轻劲有力。
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饮食、口味与脾运化功能 有关;口唇色泽可以反映脾气功能的盛衰,并与气 血充足有关。
④在液为涎:涎由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
(四)肝
位置:位于膈下,腹腔之右上方,右胁之内。 主要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肝主藏血。
脏腑、形体、官窍 精、气、血、津液、神
脏腑:内脏的总称 五脏:化生和贮藏精气,
心、肝、脾、肺、肾 六腑:受盛和传化水谷糟粕,
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形态似腑,功能似脏,
胆、脉、脑、髓、骨、女子胞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
一是研究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运化水谷
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并转输其水谷精微的作用
饮食物→胃(受纳和腐熟)→小肠(泌别清浊)

第二章 藏象

第二章 藏象

第⼆章藏象第⼀节藏象学说概述藏像的基本概念藏象:⼜称“脏象”,指藏于体内及其表现于外的⽣理病理征象与⾃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藏象学说:以研究脏腑⽣理功能和病历变化为中⼼,结合研究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情志之间,脏腑与⾃然之间关系的学说脏腑的分类及其⽣理特点脏:⽣化和贮藏精⽓藏⽽不泻满⽽不实腑:受盛和传化⽔⾕泄⽽不藏实⽽不满奇恒之腑:形态似腑功能似脏第⼆节五脏⼼阴阳五⾏属性:阳中之阳五⾏属⽕表⾥关系:与⼩肠相表⾥(⼀)主要⽣理功能⼼主⾎脉⼼主⾎⼼⾏⾎⼼⽓推动⾎液运⾏,流动全身⼼⽣⾎⼼阳(⽕)将⽔⾕精微化⾚为⾎⼼主脉脉道通利,正常脉象形成与⼼密切相关⼼藏神主宰⽣命活动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体、华、窍、液、志、时的关系⼼在体合脉,其华在⾯⼼在窍为⾆⼼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在时为夏肺阴阳五⾏关系:阳中之阴,五⾏属⾦表⾥关系:与⼤肠相表⾥⽣理特性:肺为华盖,肺居胸中,在脏腑之中位置最⾼(⼀)主要⽣理功能肺主⽓司呼吸主⼀身之⽓肺有司⼀身之⽓的⽣成和调节⽓机的作⽤。

主呼吸之⽓肺是体内外⽓体交换的场所肺主宣发肃降肺⽓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和布散的作⽤肺具有向内向下清肃和通降的作⽤肺主通调⽔道“肺主⾏⽔”,通过肺⽓宣发肃降,对体内⽔液的输布、运⾏和排泄具有疏通和调节作⽤肺朝百脉肺⽓助⼼⾏⾎⽣理功能,全身⾎液都要通过呼吸汇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体交换,然后输布全身。

肺主治节对⽓⾎津液的调节作⽤。

(⼆)肺与体、华、窍、液、志、时的关系肺在体合⽪,其华在⽑肺开窍于脾肺在液为涕肺在志为悲(忧)肺在时为秋脾阴阳五⾏属性:阴中之⾄阴,五⾏属⼟表⾥关系:与胃相表⾥(⼀)主要⽣理功能脾主运化将饮⻝⽔⾕化为精微,并将⽔⾕精微转输⾄全身的⽣理功能运化⾕⻝指脾⽓将⾕⻝化为精微物质,将其吸收、运输⾄全身⭐“脾为后天之本”由于⼈体化⽣⽓⾎的物质,主要来⾃脾胃从饮⻝物中转化吸收的⽔⾕精微。

脾胃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的盛衰。

⭐“脾为⽓⾎⽣化之源”后天,离开⺟体后⽣⻓和⽣活的时期,与先天相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藏象【练习题】一、填空题1.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和反映于外的征象。

2.脏的生理功能是和。

3.腑的生理功能是和。

4.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为中心的整体观。

5. 、、、、合称为五脏;、、、、、合称为六腑;、、、、、合称为奇恒之腑。

6.奇恒之腑多为的脏器,形似“腑”而不同于,其生理功能,类似于脏,故称为奇恒之腑。

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者,之官也,出焉”。

8.宗气是由肺吸入的和脾胃运化的相结合而成。

9.肝主藏血的功能,是指肝具有、、的功能。

10.肺助心行血的功能被称为。

11.脾为天之本,生化之源。

12.脾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的多余的水液,及时转输于肺和肾,通过的宣发和的气化作用,化为和排出体外。

13.脾主统血,是指脾具有统摄和控制血液在中运行,防止溢出外的功能。

14.能行气血,司呼吸的气是;具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行于脉外,具有保卫机体作用之气是。

15.血液运行需要气的和。

16.津液代谢需要肺、脾、肾三脏协调合作,但以的作用最为重要。

17.津与液相比较,清稀者为,稠厚者为。

18.肺为气之,肾为气之。

19.气为血之,血为气之。

20.人体正常体质分为三种类型,即、和。

二、判断题(正确的以“√”表示,错误的以“×”表示)1.《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实而不能满。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满而不能实也”。

()2.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3.涎为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由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唾为口津中较清稀的部分,有滋养肺胃的作用。

()4.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故肾脏又有“水火之脏”之称。

()5.大肠和膀胱的生理功能分别是排大便和排小便。

()6.小肠“泌别清浊”,其中“清”是指津液,“浊”是指尿液。

()7.心主汗液,肺主气,两者在生理上或病理上主要表现为阴和阳的关系。

()8.肺吸入的自然之气和脾化生的血是组成气的主要物质基础。

()9.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10.津液,是机体一切水液的总称,性质较稠厚者称为津,性质较清稀者称为液。

()三、选择题[A型题]1.脏腑按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A.五脏B.六腑C.五脏和六腑D.脏、腑和奇恒之腑E.奇恒之腑2.多为实质性脏器,共同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的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奇经八脉E.肝、脾、肺、肾3.多为中空管腔性脏器,共同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的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奇经八脉E.胃、膀胱、心4.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是()A.经络系统B.五脏C.六腑D.奇恒之腑E.血、脉5.心具有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是指心()的功能A.主神志B.主血脉C.在体合脉D.之华在面E.在窍为舌6.当()衰竭时,则血行停止,心与脉的搏动消失,生命也随之终结B.肾气C.心气D.脾气E.肺气7.若()火过旺,则面赤舌红,尤其舌尖深红起刺,脉数A.肝B.肾C.心D.胆E.肺8.心在五行属火,与()相表里A.小肠B.胃C.胆D.大肠E.舌9.()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A.血液B.泪液C.汗液D.津液E.气10.肺在五行属金,与()相表里A.小肠B.胃C.胆D.大肠E.鼻11.在肾的下述生理功能中,()是其最基本的功能A.主水B.藏精C.纳气D.主生长、发育和生殖E.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12.《血证论》指出:“()为水之上源”A.心B.脾C.肺D.肾13.脾在五行属土,与()相表里A.小肠B.胃C.胆D.大肠E.膀胱14.若脾胃不和或脾虚不摄,则往往导致()液分泌剧增A.汗B.泪C.涎D.唾E.涕15.肝在五行属木,与()相表里。

A.胃B.膀胱C.小肠D.胆E.爪16.下列哪项不属肝的生理功能()A.调畅气机B.通调水道C.助脾运化D.调节生殖功能E.贮藏血液17.“五更泄”常由于()所致A.肾精不足B.肾气不足C.肾阳不足D.肾阴不足E.脾气不足18.肾在五行属水,与()相表里A.膀胱B.胆C.胃D.小肠E.耳19.古代养生家主张咽而不吐,以养肾精的物质是()A.唾B.涎D.泪E.痰20.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A.血的生成B.气机调节C.气的生成D.血的统摄E.气的宣发21.血主要由()气和津液组成A.卫B.营C.原D.宗E.精22.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A.营B.精C.气D.血E.津液[B型题]A.心主血脉B.心主神志C.心之华在面D.心之液为汗E.血脉妄行23.心脏气血的盛衰,可以从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概括而言即()24.心藏神是指()A.心推动并调节血液运行B.心衰则血停C.心藏神D.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E.心在体合脉25.对心主血脉功能描述正确的是()26.对心主神志功能描述正确的是()A.心C.脾D.肝E.肾27.汗为()之液28.涎为()之液A.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B.主宣发和肃降C.主调节水道和血液运行D.主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E.主蒸化水液和传导糟粕29.肺主气的功能是指()30.脾主运化是指()A.主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B.主疏泄和主藏血C.主贮藏胆汗和主决断D.助脾运化和调达情志E.上输水谷精微和维持内脏位置相对恒定31.脾气主升是指()32.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肾阴和肾阳B.水和火C.阴和阳D.营和卫E.气和血33.心与肺是()的关系34.心和肾是()的关系A.贮存、排泄胆汁和主决断B.调畅情志C.运化水谷津液D.主通降和受纳腐熟水谷E.升清到肺、心和头目35.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36.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运化水谷和水液B.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C.主宣发肃降D.主通降和受纳腐熟水谷E.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37.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38.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宰生命、精神及感觉活动B.主神志和血脉C.主月经和孕育胎儿D.主化生“天癸”E.主骨生髓39.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40.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呼吸运动和调节气机B.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C.气的运行和水液代谢D.呼吸运动和水液代谢E.血液运行和水液代谢41.肺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方面42.肺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方面A.消化吸收和血液调控B.走息道以司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C.对气机和水液的调节D.注足阳明而促消化E.通行三焦而且调气机43.肝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方面44.宗气的主要功能是()A.促进脾胃运化,推动血液运行B.营养滋润全身,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C.化生血液,营养全身D.化生精气,滋润全身E.化生津液45.营气的主要功能是()46.血的功能有()[X型题]47.心的生理功能是()A.宣散卫气B.推动血行C.主神志D.开泄汗液E.主全身之气48.胆为奇恒之腑的依据()A.形态中空B.贮藏胆汁C.胆汁助消化D.胆与肝相表里E.胆不直接转化饮食物49.肾的闭藏作用主要体现为()A.主骨生髓B.藏精C.主纳气D.通脑E.主水50.胃失和降可出现:()A.腹胀B.便秘C.纳呆D.口臭E.呃逆5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A.主运化B.主疏泄C.主藏血D.主升E.主统血52.肝藏血的生理功能包括()A.贮藏血液B.调节血量C.防止出血D.生成血液E.推行血液53.肺主肃降的生理作用有()A.通过肺的气化作用,将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B.使肺能充分吸入自然界之清气C.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外达于皮毛D.将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全身,并将代谢产生的水液下输于肾和膀胱,变为尿液排出体外E.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54.肺所吸入之清气,要发挥其生理效应,必须()A.循经运行B.敷布全身C.上通于心D.下达于肾E.三焦通行55.对心的系统连属,描述正确的是()A.心在志为喜B.心在体合脉C.心在窍为舌D.心在液为汗E.与小肠相表里56.肺主治节的作用体现在()A.肺司呼吸B.治理调节C.助心行血D.调节水液代谢E.调节气机57.肺的系统连属包括()A.在志为悲忧B.肺与大肠相表里C.在液为涕D.在体合皮发毛E.在窍为鼻58.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可产生()A.水肿B.湿C.痰D.饮E.便溏59.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A.通调水道B.调畅气机C.助脾运化D.调达情志E.调节生殖功能60.对肝的系统连属,表述正确的是()A.肝在志为喜B.肝在液为泪C.肝合筋而华爪D.肝开窍于目E.肝与胆相表里61.对肾的系统连属,论述正确的是()A.在志为恐B.在液为唾C.主骨生髓而华发D.开窍于耳及二阴E.肾与膀胱相表里62.对脏腑表里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A.心与小肠相表里B.肝与脾相表里C.肾与膀胱相表里D.肺与大肠相表里E.胃与胆相表里63.气的运动形式包括()A.呼吸B.升C.降D.出E.入64.气的分类主要有()A.元气B.宗气C.肾气D.卫气E.营气65.卫气的主要功能有()A.通过三焦输布全身B.护卫肌表以防外邪入侵C.温煦脏腑、肌肉和皮毛D.调节肌腠开合和汗液排泄E.温煦经脉66.津液的功能包括()A.滋润濡养作用B.化生血液C.化生肾精D.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E.排泄代谢产物67.气与血的关系可表现为()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血能生气D.血能载气E.气为血帅,血为气母68.气与津液的关系可表现为()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摄气四、名词解释1.脏腑2.肺主宣发3.肺主肃降4.肺朝百脉5.肾不纳气6.脾主运化7.泌别清浊8.受纳9.腐熟10.奇恒之腑11.气12.元气13.宗气14.营气15.卫气16.津液17.肝肾同源18.孤府19.中精之府20.汗为心之液五、问答题1.五脏与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有何不同?2.简述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3.试述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相互关系。

4.如何理解肺主气的生理功能?5.试述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

6.肾中精气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7.简述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8.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9.小肠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哪些方面?10.简述肺与肾的关系。

11.上焦生理功能特点是什么?12.中焦生理功能特点是什么?13.下焦生理功能特点是什么?14.简述气的生理功能。

15.简述血的生理功能。

16.简述津液的生理功能。

17.简述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

18.脑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哪些方面?19.简述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20.试述“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生理功能活动病理变化2.化生贮藏精气3.受盛传化水谷糟粕4.五脏5.心肺脾肝肾;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脑髓骨脉胆女子胞6.中空有腔六腑藏而不泻7.君主神明8.清气水谷之精气9.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10.肺朝百脉11.后气血12.肺肾汗尿13.脉脉14.宗气营气卫气15.推动作用固摄作用16.肾气化17.津液18.主根19.帅母20.阴阳平和体质偏阳体质偏阴体质二、判断题1.×2.√3.×4.×5.×6.×7.×8.×9.√10.×三、选择题[A型题]1.D2.A3.B4.B5.B6.C7.C8.A9.A10.D11.B12.C13.B14.C15.D16.B17.C18.A19.A20.B21.B22.D[B型题]23.C25.A26.C27.A28.C29.A30.D31.E32.B33.E34.B35.A36.D37.B38.E39.A40.C41.B42.D43.A44.B45.C46.B[X型题]47.BC48.AB49.BC50.ABCDE51.ADE52.ABC53.BDE54.BD55.ABCD56.ACDE57.ACDE58.ABCDE59.BCDE60.BCD61.ABCD62.ACD64.ABDE65.BCD66.ABDE67.ABCDE68.ABCD四、名词解释1.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