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正当候行时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例子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例子【篇一: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例子】1.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2。
我国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 区别:紧急避险是采取损害一种合法权益的方法保全另一种合法权益。
因此,紧急避险所损害的客体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比如说,歹徒拿刀在背后追你,当歹徒靠近你的时候,你把刀抢过来,然后无意捅了他几刀,因为造成了伤害,不属于运用合法权利去维护自身利益,因此属于正当防卫。
如果同样歹徒拿刀追你,这时候你跑会自己家里把门锁上。
这就属于紧急避险,因为你自己家是合法行为,不让歹徒进你家也是合法行为。
这个时候你就属于紧急避险。
希望蛋卷的回答能够帮助你。
【篇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例子】和紧急避险是排除犯罪的两种情况,虽然它们都对外造成了侵害,但都不是犯罪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这两个知识点可以说是每年的必考考点,而且往往与案例结合,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
我们首先看一个案例:李某,男。
某晚,李某见两男子正侮辱他的女友,即上前制止。
其中一男殴打李某,李某被迫还手。
此时,便衣警察黄某路过,见状抓住李的肩膀,但黄未表明其身份。
李某误以为黄某是对方的帮手,便拔刀刺伤黄某后逃跑。
问:李某行为如何认定?分析:李某的行为应以论处。
李某一开始被迫与攻击他的男子打斗的行为,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
李某打击警察黄某的行为是假想防卫。
所谓假想防卫是指,事实上不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对臆想中的侵害者进行防卫。
对于假想防卫应根据主观上有无过失而予以不同的处理。
本案中,李某误以为黄某是对方的帮手,因而采取了侵害行为。
实际上,这种侵害是不存在的,李某属于假想防卫。
【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以动衬静
[宋]辛弃疾 听到 闻到
看到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喜悦。
➢正当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喜悦中时, 浑然不觉天气起了变化。等他猛抬头,发 生了什么呢?
➢词人此时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行装 作者名片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
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属湖 北)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是唐 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盛 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 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 之一。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各 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有《东 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小 1.在诗中圈画你最喜欢的字(词), 贴 并作相应批注。 士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诗,说说你通
过这句诗仿佛看到了什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比喻
[宋] 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暴雨之
大,雨 白雨跳珠乱入船。
突点出之速急 卷地风来忽吹散, 度之快 望湖楼下水如天。
湖水平静
黑白狂雨云风雨后翻散跳西墨云珠湖图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
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 喜悦
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欢快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眼观世界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练一练
1.“路转溪桥忽见”表达了一种惊喜,陆游 写的哪句诗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
《金匮要略》名词解释

”实脾:即调补脾脏。
此时脾气旺盛,故云四季脾王。
虚虚实实:虚证误用泻法,使正气更虚,谓虚虚;实证误用补法,使病邪更盛,谓实实。
客气邪风:泛指外来的致病因素。
疢难:此指疾病。
养慎:内养正气,外慎邪气。
导引: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
吐纳:是调整呼吸的一种养生却病方法。
膏摩:用药膏熨摩体表一定部位的一种外治方法。
语声寂然:形容病人安静无声。
喑喑然:形容病人语声低微而不清澈。
啾啾然:形容病人语声细小而长。
吸远:指吸气深长而困难。
寸口:指脉法。
金匮脉法有两种,一种是独取寸口法,分寸口、关上、尺中。
另一种是三部诊法,分寸口(手太阴动脉)、跌阳(足阳明冲阳穴)、少阴(足少阴太蹊穴)。
本条寸口,是指两手的寸、关、尺六部脉,未至而至:第一个“至”指时令到,第二个“至”指与时令相应的气候到。
甲子:指冬至后六十日第一个甲子夜半,此时正当雨水节。
厥阳:厥,逆也。
厥阳,即阳气上逆卒厥:突然发生晕厥的病证。
脉脱:指一时性脉象乍伏不见。
多由邪气阻遏正气,脉中气血一时不通所致。
浸淫疮:是皮肤病的一种,能从局部遍及全身。
阳病十八:阳病是指属外表经络的病证。
《金鉴》云:“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病皆在外,故为阳病也。
”阴病十八:阴病是指属内部脏腑的病证。
《金鉴》云:“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病皆在内,故为阴病也。
”六微:言六腑也。
六淫之邪侵入六腑为病,较入五脏为轻,故名为六微。
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
六极: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
妇人三十六病:十二癥、九痛、七害、五伤、三痼。
五邪:风、寒、湿、雾、饮食之邪。
清便自调:清便自调,指大便已恢复正常。
痼疾:难治的慢性久病。
卒病:突然发生的新病。
所得:所合、所依附的意思。
此指病邪相结合,即疾病的癥结所在。
补亏正法

补亏正法心气密旨诀中诀云:补亏者,因人娶妻生育,及酬应一切,无如年过四十后,其精气已耗大半,若不补足,则坐不到正午时,九还正功无从入手也。
其法於入手设一净室,上下置木板(防湿气蒸入),室中明暗适宜(过明伤魂,过暗伤魄),风日不侵(防外感也),窗闼开闭,占验天时(暴雨严寒、烈风迅雷则闭;云开日丽、月白风清则开)。
置坚木榻於室中(因榻不坚,体转闻声则伤神),榻上铺毡毯,加软厚垫褥,务令两腿足骨着榻处,坐久不痛为度。
随时(若饱食后,须缓行二、三百步后方坐)解带宽衣,作金刚正坐,手结大三殊印,坐定。
坐定之后,身心两松,口勿遽闭,使呼吸自然出入三、五分钟,以呼出粗气,转入细静。
次乃闭口,将心松放,至大周法界,微住。
随即徐徐收返散外神明,摄至心窝下面两乳肋人字骨下软陷处之绛宫穴(医书名膻中),令凝定。
俟万缘澄寂,心性溶和,然后合目(半闭亦可),瞩视鼻梁中间,略下即是鼻准,用意将眼光交合一处;或眼光随意行,微微向内返照,凝视两目中之山根,於此收拾念头,身心安和。
次再移入两眉中心上三分之天目(乃聚火之所),所谓返炼五行,逆施造化也。
待凝定不散,杂念不起,复以意上移至头额正顶前七分之乾元宫,微停;又上移至囟门,上接天罡(透顶而上,直冲霄汉,日月星辰,犹在其下),罡光照注,即倒转玉枕(玉枕乃脑后骨也),直注入夹脊、膏肓中(夹脊在背脊骨上十二节之下,下十二节之上,其中间即夹脊。
左右有两穴,左名膏,右名肓)。
到此,即自息心静气,养我浩然,专注於此,勿令念起他散,每日以一、二小时为度。
此为第一步。
如上每日数度行功,大概壮者不过数日,衰者不及十日,必感夹脊中间热如火炽,且加胀痛;既见此候,即以意将夹脊炽火,送入两肾,即觉两肾辘辘,跳动不已,乘时以意由两肾中心送入阴蹻穴,此穴在前后阴之间,上入肉一寸二分之肉茎尽根处。
医书名海地穴,《道藏》名三叉路水口。
此谓建筑玄关基础之地。
行功至此,觉其中掣掣跳动,我祗毫不着意,但觉浑身通泰,心迷如醉,遍体脉络活动融和,如沐浴,如坐春风。
黄帝内经第三十五篇疟论

黄帝内经第三十五篇疟论黄帝内经第三十五篇疟论疟病发作有二种情况:一种是与四时发病规律相应的,所谓夏伤于暑,秋必病疟,这叫做应四时;另一种与此不同,四时皆发,这叫做反四时。
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黄帝内经第三十五篇疟论,更多黄帝内经请关注。
本篇要点:一、本篇对疟病的病因、病理、病状、治法、等作了详细的探讨。
其中包括一日发、间日发、数日发以及寒病多少、但热不寒和日晏、日早等各种情况。
二、疟病的形成,大都由于感受风寒、水气、暑热等病因所致。
受邪先后不同,则寒热情况亦异。
痒疟则是由于肺素有热的关系,所以但热不寒。
三、疟邪在人体内,必和卫气相逢才能发病;病至及期,阴阳气衰,邪气和卫气相离,病才休止。
因邪气所中有浅深,和卫气相逢的时间就有差别,因而有日发、间日发、数日一发以及渐迟、渐早的不同。
四、发作时的寒热交作,是由于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并所致。
五、疟病发作有二种情况:一种是与四时发病规律相应的,所谓夏伤于暑,秋必病疟,这叫做应四时;另一种与此不同,四时皆发,这叫做反四时。
六、疟疾的治疗,攻邪应在未发病之前或已衰之后,正当发作时不年进行针刺恐邪未去而正先受伤。
原文和翻译:黄帝问曰:夫痎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黄帝问道:一般说来疟疾都由于感受了风邪而引起,他的休作有一定时间,这是什麽道理?岐伯对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疼如破,渴欲冷饮。
岐伯回答说:疟疾开始发作的时候,先起于毫毛竖立,继而四体不舒,欲的引伸,呵欠连连,乃至寒冷发抖,下颌鼓动,腰脊疼痛;及至寒冷过去,便是全身内外发热,头痛有如破裂,口渴喜欢冷饮。
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
黄帝道:这是什麽原因引起的?请说明它的道理。
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
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疼;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
《道乡集》邱陵选注

《道乡集》 邱陵选注3《道乡集》编注选自《中国古代气功选注(邱陵)》已文字校正非常推荐编者按:《道乡集》为崂山逸叟史从龙撰,乃其将训迪门人之语集而成帙,于民国初年刻印问世。
此书以寻常平实语言,深入细致地介绍道教传统养生功法,其中不少真知灼见,不似其它丹书诸多设喻,矜奇好怪,难以卒读。
但此书上下多不连厲,杂乱无章,兹撖拾其精华,削去其疵累,保持原文,分门别类重新编排,以便于学者阅读研究。
―、静动循环互用【原文】夫道原无甚么,不过动静二字,其实只一静字。
静时固静,动时亦静也。
如北极坐镇中央,众星环拱,动者固动,静者仍自静耳。
近年来所不能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直不能守此一静,而听其自动。
经云:”静为动之基。
”盖以动自静里生出,不静不动也。
动非常动,有时仍归于静。
动静静动,循环不已,如二气往来天地之间,自成造化。
夫动静知宗袓,无事更寻谁。
此中妙义,颇能识乎?然静乃动之基,不静不能动也。
不静而动,便非真动。
因其水源不漬,不足以结丹,故动亦不用。
必也虛极静笃时忽然一动,方是真动也。
要识动静原是一物,静时为体,动时为用,无有体安有用也。
是以静以待动,正玄关辟发时也。
乘此辟机,凝神于内,动气亦自返回本根,与神合成一体,方为着落也。
不从动中认其宗袓,静时无声无色,何以辨别?动既静中得来,乃知动是宗祖,静亦宗祖也。
何谓宗祖?因此动乃生人生物之本根,故云。
然而动时固知宗祖所在,而静时一片真空,虽欲强动亦不可也。
无事更寻谁,乃对有事而言。
动时凝神于气根,乃有事也。
然而有事几同无事,设惑于有事,妄自搬运,反碍活泼之机,非淸静无为之大道也。
有事若行无事,无事但观其妙,更有何物之可寻哉!此二句包括天机,慎勿轻视。
总而言之,动时可觅宗袓,静时无物可寻,但守其静,以待再动可也。
动则观窍,静则观妙,金丹之全旨备矣!禅乃无可言者,以其无形无色,无声无臭,只空空洞洞一太虚之境界,故不易形诸笔墨。
及静极生动,又曰机矣。
今之佛徒只信习禅,不信有机,是以流入顽空,仍不免生老病死之患。
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作文素材9篇

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作文素材9篇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作文素材(篇1)青春需要奋斗,奋斗就是我们对青春的呐喊,每个人都会有青春,青春的奋斗是一段不可复制的时光,也一段充满着朝气的回忆。
青春里,我们需要奋斗的有太多,我们的梦想也都确立。
奋斗成为了我们青春时期对梦想进发的脚步。
青春正好,奋斗不悔,我们的青春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青春的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激情与精力来为我们的梦想奋斗,青春的我还时常能听到长辈与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青春的奋斗是对自己未来的负责。
奋斗一直就是青春时众人强调的一个词,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当我们还处在学生阶段的时候,学习就是我们为之奋斗最主要的方向。
知识的获取与接收成了我们奋斗的目标,每一学期里,校园里组织的大型考试就那么几场,每一次的考试成绩便成了我们一个阶段奋斗下获得的成绩。
青春奋斗,我们要定位自己,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努力向前。
要知道,我们梦想最基础的都是知识。
当我们每天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时,当我们争分夺秒的突破者我们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的奋斗也将会迎来成功。
奋斗,让我们的青春充实,让我们自己充满着力量。
在奋斗的途中,我们的青春是充满意义的,每一天,我们都有所计划的完成所有规定的事情,争分夺秒的为自己的梦想而进发。
在我们奋斗的青春里,我们做的一切,我们努力学习的知识都会在日后体现出来。
我们奋斗,我们付出的努力从来就不会辜负我们,我们奋斗了多少也就会得到多少。
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在我们最美的年纪里,你若选择了安逸,那么在你日后的人生里,你将要加倍的付出努力才会实现自己的目标,成就自己的梦想。
我们的青春是我们精力最旺盛的一段时期,请让我们用奋斗来度过我们的青春!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作文素材(篇2)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那是最美好、最快乐、最不可多得的时光。
在这段值得珍惜应好好利用的时光,所以我认为青春该有奋斗的模样。
百舸争流的青春,应为自己的家国天下奋斗。
一百多年前陈独秀等进步青年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他认为我们应当做新时代尊重民主和科学的新青年。
文言文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初中)[ 目录]1、行42、端83、奔124、2、杂43、一84、见125、3、复44、从85、会126、4、穷45、意86、清127、5、尽46、好87、伐 128、6、得47、上88、强129、7、舍48、等89、说130、8、属49、日90、省131、9、具50、以91、故132、10、食51、甚92、知133、11、绝52、策93、数134、12、遂53、道94、其135、13、既54、反95、明136、14、向55、乐96、顾137、15、志56、临97、使138、16、及57、至98、于139、17、随58、卒99、虽140、18、寻59、若100、然141、19、名60、盖101、徒142、20、独61、居102、之143、21、自62、胜103、当144、22、通63、观104、指145、23、谓 64、极105、书146、24、鲜 65、空106、所147、25、奇 66、许107、应148、26、尝 67、和108、次149、27、素 68、开109、令150、28、可69、归110、将151、29、为70、宴111、号152、30、亲71、余112、苦153、31、子72、走113、亡154、32、乱73、背114、易155、33、略74、始115、实156、34、或75、负116、比157、35、偕 76、秀117、加158、36、与77、作118、因159、37、欲78、去119、雨160、38、分79、寒120、间161、39、文80、汤121、奉162、40、白81、景122、是163、41、更82、寓123、164、1、行①缘溪行(向前)划行②A.复行数十步走B.行收乒走③大道之行也施行④斗者蛇行蜿蜒前行⑤皆次当行行列⑥乃行卜去2、杂①中无杂树别的②杂乱无章乱3、复①复前行又②不复出焉再③不敢出一言以复回答④死灰复燃又4、穷①欲穷其林尽②蝉则千转不穷停;消失③乐亦无穷也穷尽④一穷二白穷困5、尽①林尽水源尽头②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完③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6、得①便得一山看到②得其船找到了③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⑤A.故不为苟得也取得B.得之则生取得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7、舍①便舍船离开②同舍生宿舍8、属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②属引凄异连接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9、具①具答之详细②百废具兴通“俱”,全;皆10、食①设酒杀鸡作食饭菜②食马者通“饲”③食不饱吃11、绝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②佛印绝类弥勒极③哀转久绝消失④沿溯阻绝断⑤天下独绝绝妙⑥猿则百叫无绝停止⑦往来而不绝也停;断12、遂①遂与外人间隔于是②后遂无问津者于是13、既①既出已经②既来之既然14、向①便扶向路以前的②寻向所志以前15、志①处处志之做标志②寻向所志标志16、及①及郡下到了②及下船等到17、随①随其往跟随②随风转舵顺从③随意任凭④随手顺便18、寻①寻向所志寻找②寻病终随即(不久)19、名①有仙则名著名②则题名其上名字③名之者谁命名20、独①出淤泥而不染惟独②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1、自①自李唐来从②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③自非亭午夜分如果22、通①中通外直通达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③政通人和顺利④北通巫峡通向23、谓①予谓菊认为②是谓大同叫做;是③上谓太子少师承对……说④太守自谓也命名24、鲜①陶后鲜有闻少②芳草鲜美鲜艳③无鲜肥滋味之享新鲜25、奇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特别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丽26、尝①尝贻余核舟一曾经②未尝稍降辞色稍微27、素①可以调素琴不加装饰②则素湍绿潭白色28、可①高可二黍许大约②不可久居可以③A.可爱者甚藩值得 B.可歌可泣值得29、为①为人五雕刻②天下为公是③项为之强因此④或异二者之为心理⑤卷石以为底作为⑥为坻作为⑦A.为火所焚被 B.尽为所吞被30、亲①故人不亲其亲以……为亲②故人不亲其亲亲人31、子①不独子其子以……为子②不独子其子儿子32、乱①无丝竹之乱耳使……扰乱②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③猿鸟乱鸣此起彼伏33、略①略无阙处毫无②人物略不相睹一点儿③略无慕艳意丝毫34、或①A.或王命急宣有时 B.而或长烟一空有时C.或遇其叱咄有时②或异二者之为或许③或牵牛来责蹊有人④或凭或立有的35、偕①宠辱偕忘一起②偕数友出东直门和36、与①选贤与能通“举”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③A.念无与为乐者和 B.尝与人佣耕和④豪杰与皆来会议全;都37、欲①夕日欲颓将要②解衣欲睡准备③A.欲穷其林想 B.广数言欲亡想④从民欲与欲望38、分①分列两岸分别②男有分职业39、文①皆披发文身画着花纹②身无分文钱币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40、白①上下一白白色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41、更①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间计时单位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42、端①东坡右手执卷端一头;一方②其人视端寂容端正43、一①A.上下一白全 B.长烟一空全②惟长堤一痕一(数量词)44、从①从流飘荡顺②从乡之先达向③A.当余之从师也跟从 B.隶而从跟从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④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沿着⑤力不从心听从⑥三从四得服从45、意①任意东西意愿②每有会意书中的主旨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思④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46、好①好鸟相鸣放美丽②A.好读书喜欢B.好吃懒做喜欢C.好逸恶劳喜欢47、上①负势竟上向上②横柯上蔽在上面③辍耕之垄上上面④上使外将兵皇上48、等①A.等不可得一样 B.等死一样②等而下之等级③公等遇雨表示复数49、日①有时见日阳光②计日以还日子③日星隐耀太阳50、以①A.能以径寸之木用 B.不以千里称也用C.醒能述以文者用D.徐喷以烟用E.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F.以十倍之地用G.以亿万计用②卷石底以出而 B.徇蕲以东而③A.无从致书以观来 B.属予作为文以记之来C.以激怒其众来④问以民间疾苦拿⑤A.以此自终凭借 B.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C.以此夸能凭借⑥A.不以疾也认为 B.或以为亡认为C.皆以美于徐公认为D.不以千里称认为⑦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B.以君为长者把C.今诚以吾众把D.以头抢地耳把E.必以分人把F.临崩寄臣以大事把G.醒能述以文者把⑧A.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B.以其境过清因为C.不以物喜因为D.夫不能以游堕事因为E.徒以有先生也因为F.扶苏以数谏故因为⑨策之不以其道按照⑩固以怪之矣已经51、甚①急湍甚箭超过②不求甚解很52、策①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②执策而临之鞭子③策勋十二转记载④束手无策办法53、道①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②益慕圣贤之道学问③A.道不拾遗道路 B.道听途说道路C.伐竹取道道路D.道不通道路④说三道四说⑤伐无道道义54、反①窥谷忘反返回②窥谷忘反返回③仰视莲花反在天上反而55、乐①以乐其志使…快乐②心乐之以……为乐③似与游者相乐逗乐④乐亦无穷也乐趣⑤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以…为乐趣56、临①A.执策而临之面对 B.把酒临风面对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③临溪而行到57、至①自富阳至桐庐到②礼愈至周到58、卒①卒获有所闻终于②性卒死亡59、若①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比得上②烨然若神人像60、盖①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大概②盖一癞蛤蟆原来是61、居①不可久居停留②安居乐业居住③A.居庙堂之高处在 B.居高临下处在62、胜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②弈者胜胜利63、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观看②岳阳楼之大观景观64、极①感极而悲者极点②此乐何极穷极③南极潇湘通向65、空①浊浪排空天空②长烟一空消散③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66、许①一百许里来(约数)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③曳屋许许声拟声词④鱼可百许头左右⑤A.以声许国答应 B.其许寡人答应67、和①政通人和和乐②春和景明和煦③天稍和暖和68、开①连月不开放晴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消散69、归①吾谁与归归依②云归而岩穴暝聚拢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70、宴①太守宴也举行宴会②宴酣之乐宴会71、余①余寒犹厉余下②余之游将自此始我72、走①走送之跑②飞沙走砾使……走73、备①右备容臭挂着②前人之述备矣详尽74、始①于时冰皮始解刚②A.始知郊田之外才B.始悟为山市才75、负①负势竟上凭借②A.负箧曳屣背B.至于负者歌于途背③负心汉辜负76、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滋长77、作①属予作文以记之写作②冻风时作起③作青云白鹤以观将…看作78、去①A.去国怀乡离开 B.游人去而禽鸟乐离开C.记之而去离开D.人去楼空离开E.相委而去离开②抱茅入竹去进入③去伪存真去掉④大势已去失去79、寒①皆生寒树耐寒②凄神寒骨使……寒80、汤①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②A.赴汤蹈火热水B.持汤沃灌热水81、景①春和景明阳光②四时之景不同景色82、寓①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②寓逆旅住83、奔①猛浪若奔飞奔的马②奔走相告跑84、见①A.有时见日看见 B.不见曦月看见②各抒己见意见③才美不外见表现85、会①A.每有会意领会 B.心领神会领会②A.会宾客大宴适逢 B.会天大雨适逢③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86、清①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冷清87、伐①伐竹取道砍②齐师伐我讨伐88、强①项为之强僵硬②身强力壮力量大③富国强兵使强大89、说①不亦说乎愉快②说三道四说话90、省①吾日三省吾身反省②不省人事醒悟③省吃俭用节约91、故①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②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③扶苏以数谏故缘故④广故数言欲亡故意92、知①知之为知之知道②是知也通“智”93、数①A.然数年恒不一见几 B.数日几②层层指数数数③A.扶苏以数谏故屡次B.数有功屡次C. 广故数言欲亡屡次94、其①不可计其层次矣它的②其实过之那③安陵君其许寡人一定95、明①则明渐少亮点②灯火通明明亮③去向不明明白④明枪暗箭公开⑤精明强干眼力好⑥弃暗投明光明⑦双目失明视力⑧深明大义懂得⑨赋诗明志表明⑩明日黄花次于今天96、顾①三顾臣于草庐拜访②几顾之忧烦虑③顾此失彼照顾④顾名思义看⑤顾全大局照料⑥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97、使①A.使人谓安陵君曰派 B.使唐雎使于秦派②使唐雎使于秦出使98、于①A.受地于先王从 B.休祲降于天从②使唐雎使于秦到③请广于君给99、虽①虽然虽然②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100、然①A.虽然这样 B.吴广以为然这样②秦王怫然怒样子③然足下卜之鬼乎可是④然数十年恒不一见但是101、徒①亦免冠徒跣光着②徒以有先生也只102、之①A.辍耕之垄上去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去②怅恨久之无义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④二世杀之他103、当①皆次当行正在…的地方②当此时正当…的时候③A.不当立应当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当C.失期当斩应当104、指①卜者知其指意意图②皆指目陈胜用手指着105、书①乃丹书帛曰写②得鱼腹中书字条106、所①置人所罾鱼腹中…的东西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处所107、应①佣者笑而应曰回答②A.宜多应者响应B.杀之以应陈涉响应108、次①皆次当行编次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临时驻扎109、令①陈守令皆不在县令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派③A.令辱之使 B.借第令毋斩使④A.乃令徒属命令 B.乃令符离人命令C.号令召三老命令110、将①A.上使外将兵率领 B.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率领②A.项燕为楚将将领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将领111、号①号令召三老号令②号为张楚称号112、苦①A.天下苦秦久矣弄得愁苦 B.诸郡县苦秦吏者弄得愁苦②攻铚、酂、苦、柘、谯地名113、亡①A.今亡亦死逃跑 B.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②A.亡羊补牢失去 B.大亡其财丢失③A.国恒亡灭亡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灭亡④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114、易①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B.易地而处交换②移风易俗变换③易如反掌容易④易道良马平坦115、实①比皆良实诚实②各存实之实际116、比①比肩接踵紧靠②比至陈等到117、加①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②弗敢加也虚报③加人一等超过118、因①未若柳絮因风起乘;骑②③④119、雨①天雨墙坏下雨②③④120、间①又何间也参与②时时而间进偶尔③亲密三间空隙121、奉①为妻妾之奉侍奉②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③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养奉122、是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②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③A.挑拨是非对;合理 B.莫衷一是对;合理123、①②③④124、①②③④125、①②③④126、①②③④127、①②③④128、①②③④129、①②③④130、①②③④131、①②③④132、①②③④133、①②③④134、①②③④135、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