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蒸腾作用导学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教案设计(1)

蒸腾作用一、背景分析本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绿色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以此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
本节课题内容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蒸腾失水”的探究和“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观察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的蒸腾失水以及与其蒸腾作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本节内容与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水分蒸腾促进植物吸收水分与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与“吸收作用”一节相联系;植物的蒸腾作用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这部分知识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一章知识相联系;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中,气孔的知识和叶的结构知识相联系。
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吸收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
但是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侧重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较为欠缺,尤其作为刚刚进入中学不久的初一学生,更是如此。
因此需要教师组织好演示活动和探究活动。
初中生好奇心强,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重要概念《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题部分,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有: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制造有机物和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保持水土;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
本节课涉及的重要概念为:“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作用叫蒸腾作用。
”本重要概念的建构,涉及四条主要的次位概念以及支撑每条次位概念的事实性知识,具体如下:A.绿色植物可以通过根吸收水分。
B.绿色植物主要通过导管运输水分。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睡的参与。
D.绿色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
D1.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
D2.水分主要以气体形式散失。
D3.蒸腾拉力促使水分从低处向高处移动。
D4.蒸腾作用可以降低物体温度、拉动水和无机盐运输学生在构建“蒸腾作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将吸收、运输、蒸腾等作用联系起来,构建知识网络,整体理解植物生活。
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布置一道思考题,如“请你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课后思考。
2.布置一道实践题,如“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蒸腾现象”,让学生课后实践。
3.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提交时间,确保作业的质量和完整性。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本节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蒸腾现象,如雨后植物的生长、农业生产中灌溉的意义等,引导学生关注蒸腾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作用。
2.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蒸腾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3.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
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5.4蒸腾作用”,这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一部分内容。蒸腾作用是植物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植物的水分吸收、运输和散失等过程,对于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对于蒸腾作用的内在机制和实际意义,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蒸腾作用的原理和意义,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思考能力。
3.学会与同学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4节《蒸腾作用》导学案

第五章第4节《蒸腾作用》导学案学习目的1、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
2、阐述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重点植物的呼吸现象。
难点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学习方法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知识链结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什么?2、根毛数目、形态、结构与其吸收水分的适应特征,以及根毛细胞吸水的原理是什么?引入新课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
哪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自主学习活动1、植物的蒸腾失水讨论: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5、蒸腾作用:叫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发生部位:活动2:探究不同生态环境中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假设: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气孔数目(多或少);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数目(多或少)。
实验结论:活动3:蒸腾作用的意义1、2、。
小结:课堂自测:1.蒸腾作用时,水分是以什么状态散失的( )A.液态 B.气态 C.固态 D.都不是2.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 )A.根、茎、叶 B.叶、叶柄和幼嫩的茎 C.所有器官 D.花、果实、种子3.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 )A.保卫细胞 B.气孔 C.叶片 D.根毛4.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 )A.人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5.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是( )A.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B.增加植物表面的湿度C.促使分解体内的有机物 D.降低植物体内的水分6.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以及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B.蒸腾作用的结果是把植物体内的水全部散失掉C.蒸腾作用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表现D.蒸腾作用晚上要比白天旺盛7.下列哪项与水分的蒸腾作用无关( )A.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B.促进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C.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降低植物体的温度8.号称“世界爷”的巨杉,树高可达142米,影响水分输送到树梢的生理活动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9.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_________以_________形式散失到_________的过程。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3单元 第4节 蒸腾作用学案

蒸腾作用学习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作用,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2.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
3.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导学:1.水分以___________从植物___________,散发到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
2.植物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__________表皮分布的气孔较多。
气孔是植物体________的“门户”,也是植物体___________的“窗口”。
气孔的张开与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当保卫细胞__________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___________,气孔闭合。
3.蒸腾作用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促进植物从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和_________从_______输送到茎、叶等器官,而且还能使植物体___________。
4.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实验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把刀片夹缝中的薄片放在培养皿内的清水中②把新鲜的叶片展平放在载玻片上③取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④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叶片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合作*探究*交流:1.描述P58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该实验结论。
2.解释对三个枝条做不同处理的原因?3.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及主要器官。
4.分组练习徒手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
5.观察并说出叶片的结构。
6.描述保卫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气孔在上、下表皮的分布特点?7.描述叶肉细胞,表皮细胞的形态及排列特点,指出它们存在的结构上的主要区别。
8.说出蒸腾作用的意义及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当堂检测:一、我会选:1. 叶表皮细胞的特点是()A.绿色透明的B.无色透明的C.绿色不透明的D.白色不透明的2 .炎热的夏天,植物体不会由于赤热阳光曝晒而灼伤是由于(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挥发作用D.蒸腾作用3. 农民往往在阴雨天移栽幼苗,而且移栽时要去掉一部分枝叶,原因是( )A.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B.为了降低植物呼吸耗能C.为了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D.以上解释均不正确4. 在制作叶横切临时切片时正确的切片方法是( )A.迅速地切割B.缓缓地切下C.迅速地来回切拉D.缓缓地来回切拉5.将下图装置放在阳光下几个小时,出现的现象是( )A.左端下降B.右端下降 C.仍然平衡 D.不好判断二、识图回答:1.右图是叶片横切面,请据图回答:(1)图中是,是,属于_________组织,构成的主要是细胞,其特点是结合紧密,。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蒸腾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蒸腾作用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蒸腾作用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蒸腾作用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蒸腾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蒸腾作用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蒸腾作用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蒸腾作用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蒸腾作用的特性和重要性。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和组成部分,掌握蒸腾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实证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会使用科学方法来探究和解释蒸腾作用。
3. 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参与蒸腾作用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4. 交流与合作: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有效沟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看到了学生们合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每个小组都给出了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情况,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学生们大胆地站上了讲台,展示了他们的讨论成果。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点评时过于紧张,不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蒸腾作用》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2、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3、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二、学习重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三、合作探究1、水分通过绿色植物什么器官散失出去呢?(1)两个试管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一些植物油呢?(2)为什么要将该装置放在阳光温暖的地方?(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现象。
(4)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2、取一片叶子,浸在有热水的烧杯中,仔细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植物名称天竺葵桂花树女贞上表皮气泡数下表皮气泡数(1)根据上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五、精炼反馈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______以___________形式散失到_______的过程。
2、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_________细胞控制,大多数植物的气孔主要位于_______表皮。
蒸腾作用可以降低_________,促使根从土壤中_________,同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_______的运输。
3、取同一植物的四条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4h记录各个装置的质量变化。
实验结果用右边曲线图表示:(1)曲线Ⅰ代表_________组装置的质量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Ⅱ代表_________组装置的质量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Ⅲ代表_________组装置的质量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水面上放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将装置A放在暗室中,实验结果会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4、深秋季节,无机盐向树干上部运输的速度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燥B、根的呼吸作用减弱C、蒸腾作用减弱D、根吸水能力降低5、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A、根、茎、叶B、叶、叶柄和幼嫩的茎C、所有器官D、花、果实、种子6、移栽植物的时候,适当剪除一些叶片有利于被移栽植物的成活,其主要目的是()A、降低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B、避免蒸腾作用过多失水C、避免大风吹倒新栽的植物D、使移栽操作更加方便7、如下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各放置一个盛水的烧杯,杯内都插着一根树枝,两根树枝上的叶子数目有多有少,开始时天平两边平衡,后将此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或温暖通风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右边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两边树枝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不等B、杯内水分蒸发量不等C、两边树叶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量不等D、两边树枝呼吸作用的强弱不等8、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教学方法多样:本节课采用了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关注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学生主体地位凸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详细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及基本原理。
2.教师结合生活实例,阐述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提供向上的动力、增加降水、带走热量等。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蒸腾作用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4.通过对小组合作过程的监控与评价,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合作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蒸腾作用的奥秘。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如“植物为什么需要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有什么意义?”等,激发学生的思维。
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5.通过对蒸腾作用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导学案 第4节《蒸腾作用》

第4节蒸腾作用一、填空题1.在温暖有阳关照射的条件下。
植物体内的水以是形式散失到体外。
这种生理过程叫。
2、植物体的水分蒸腾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来完成的,叶柄和幼嫩的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
3、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可以降低,能够促进和的吸收。
4、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只有保留在植物体内或被利用,其余部分散失到体外。
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主要方式。
5、气孔不仅是的“门户”,而且也是的“窗口”。
二、选择题1、炎热的夏季,植物不会由于炽热的阳光暴晒而灼伤,这是由于植物有 (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2、蚕豆叶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但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 ( )A、多B、少C、大D、小3、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容易成活,是因为 ( )A、降低光合作用B、增加蒸腾作用C、降低蒸腾作用D、降低呼吸作用4、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A、根B、茎C、叶D、种子5、夏天,植物体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进行光合作用B、进行呼吸作用C、进行蒸腾作用D、保留在植物体内6、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主要与有关。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吸收作用D、燕腾作用7、根吸收水分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是 ( )A、光台作用B、燕腾作用C、呼吸作用D、根压三、判断题1、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这是一种浪费。
()2、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这主要是蒸腾作用拉动的。
()3、植物的气孔很少,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4、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降低了空气的温度()5、阳光下的一棵棵柳树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
()四、看图判断题1、下图所示实验中,试管水面上加植物油的目的是不使试管内的水分蒸发。
()2、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植物的蒸腾速度快,易观察到现象。
()3、在实验中用了两个试管,其目的是验证蒸腾作用的现象。
()4、通过蒸腾作用,植物可进行无机盐的运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四节《蒸腾作用》导学案
学习目的
1、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
2、阐述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重点
植物的呼吸现象。
难点
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学习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知识链结
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什么?
2、根毛数目、形态、结构与其吸收水分的适应特征,以及根毛细胞吸水的原理是什么?
引入新课
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
哪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
自主学习
活动1、植物的蒸腾失水
讨论: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
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5、蒸腾作用:
叫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发生部位:
活动2:探究不同生态环境中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实验假设: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气孔数目
(多或少);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数目(多或少)。
实验结论:
活动3:蒸腾作用的意义
1、
2、。
小结:
课堂自测:
1.蒸腾作用时,水分是以什么状态散失的( )
A.液态 B.气态 C.固态 D.都不是
2.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 )
A.根、茎、叶 B.叶、叶柄和幼嫩的茎 C.所有器官 D.花、果实、种子
3.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 )
A.保卫细胞 B.气孔 C.叶片 D.根毛
4.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 )
A.人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5.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是( )
A.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B.增加植物表面的湿度
C.促使分解体内的有机物 D.降低植物体内的水分
6.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以及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B.蒸腾作用的结果是把植物体内的水全部散失掉
C.蒸腾作用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表现
D.蒸腾作用晚上要比白天旺盛
7.下列哪项与水分的蒸腾作用无关( )
A.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B.促进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C.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8.号称“世界爷”的巨杉,树高可达142米,影响水分输送到树梢的生理活动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9.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_________以_________形式散失到_________的过程。
10.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_________细胞控制,大多数植物的气孔主要位于_________表皮。
11.蒸腾作用可以降低_________,促使根从土壤中_________,同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_________的运输。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