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产水稻育种中理想株型研究进展
水稻株型的遗传研究进展

1 5 1 0 m。株 高 在一 定范 围内 与产量 呈 正相 关 。 0 ~2 c 一方 面 ,适 当增加 株 高 ,可 协 调 叶层 的空 间分 布 ,有利 于
C 散 和 中下 部 叶 片 的受 光 。延 长根 系 的功 能 和寿 O扩
1 水 稻 理 想 株 型
所 谓 株 型 。 的 是植 株 的形 态结 构及 其 生 理 、 指 生态 特点 .是 植株 的形 态 结构 及 其 生理 和生 态 独具 的特 殊
命 。 其 生长 增 加 有 利 ; 一 方 面 , 定 的 株 高 与一 定 对 另 一
大小 的穗 形相 关 联 。 适量 增 加株 高 有利 于 大穗 高产 。 因
食作 物 。全 国水 稻 播 种 面积 占粮食 作 物 的 2 . %. 79 0 总 产 占粮食 作物 的 3 .2 全 国有 6 %的人 口以稻 米 为 98 %。 0
模 式 主要 有 以下 几 种 : 黄耀 祥 院士 的 “ 矮 秆丛 生旱 长 半
超 高 产 株 型模 式 ” 袁 隆 平 院 士 的 “ 高 产 杂 交稻 的理 : 超 想株型” 模式 : h s 士 的“ 蘖 、 K uh博 少 大穗 模 式 ” 杨守 仁 ; 的“ 枝立 叶 。 穗 直穗 ” 型模 式 : 短 大 株 周开 达 的 “ 重穗 型” 模 式用 。
粒 品质可 为 大众 所接 受 。这种 株 型水 稻 的收 获指 数 为 06 生 物产 量 为 2 t m , .. 2/ 2产量 潜力 为 1 t m3 h 3/ t h  ̄ 。
抗 倒 性有 关 。 究 表 明 。 倒 能力 与基 部第 1伸长节 间 研 抗 长度 呈极 显 著 负相 关 . 与茎 基 部茎 秆粗 度 、 度呈 极显 厚
高产优质水稻的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

高产优质水稻的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长,粮食安全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
在众多农作物中,水稻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尤其是在亚洲地区,其地位更是不可替代。
因此,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成为了全球农业科研人员共同关注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水稻高产优质的育种与栽培技术,以期为水稻粮食生产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一、高产优质水稻育种技术水稻育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选择不同亲本间的优异搭配,培育出优异的杂交后代,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高产优质水稻育种技术:1.后代选择法后代选择法是指通过选择性地培育后代来获得理想的亲本性状。
这种方法适合于父本和母本均存在高性状基因(例如抗病、耐盐碱)的情况下。
将这些基因进行组合,从而培育出高产优质水稻品种。
2.杂交法杂交法是指将两种不同亲本的优点进行结合,使新种的优点可以被遗传下去,同时避免了亲本的非优点的遗传。
水稻杂交育种所利用的变异程度较大的杂种优势,能够有效地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3.基因转移法基因转移法是指通过人为干预将优质基因或其他抗性基因通过测序技术等手段导入到水稻中来。
相比后代选择法和杂交法,基因转移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改善水稻基因质量,是推进水稻育种技术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高产优质水稻栽培技术除了育种技术外,水稻的栽培技术也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高产优质水稻栽培技术:1.肥料管理科学的施肥管理可以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促进其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肥料配合上,应该以磷、氮和钾元素为主,同时还要注意肥料的时机、用量和配比。
2.土壤管理水稻生长需要有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
在选择土地时,应该注意保证土地肥沃、排水良好、PH值适宜等因素。
在种植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土壤的管理和改良,比如使用有机肥、利用绿肥等措施来提升土壤质量。
3.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卫生防治。
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因病虫害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大穗 相 结 合 、 部 叶 片 直 立 与 稻 穗 直 立 。K uh 上 h s (9 5 提 出 的 少 蘖 大 穗 模 式 , 19 ) 主要 强 调 分 蘖 少 、
穗型 大 ( 0 2 0粒/ ) 2 0~ 5 穗 。黄耀 祥等 ( 9 4 提 出 19 ) “ 半矮 秆丛 生快 长超 高产 株 型模 式 ” 强调 前 期 的 ,
辽宁农业科学
2 1 ( )5 6 0 1 6 :7~ O
Lio i g Ag iu t a c e e a n n rc lurlS inc s
文 章 编 号 :0 2—1 2 ( 0 1 0 0 5 O 10 7 8 2 1 ) 6— 0 7一 4
水 稻 超 高 产 育 种 研究 进 展
闵忠鹏 , 之 旭 , 洪 义 王 孙
( 宁 省 稻作 研 究 所 , 宁 沈 阳 辽 辽 10 0 ) 11 1
摘 要 : 稻 是 最 主要 的粮 食 作 物 , 稻 产 量 的 稳 定 提 高 对 于 确 保 粮 食 安 全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在 耕 地 面 积 不 断 水 水 减 少 的 情 况 下 , 产 的提 高 是 实 现 增 产 的唯 一 途 径 , 高 产 育 种 是 摆 在 农 业 育 种 家 面 前 的 首 要 课 题 。文 中 就 单 超 水 稻 超 高 产 育 种 的 研 究 现 状 、 株 型 创 制 、 种 优 势 利 用 等 水 稻 超 高 产育 种 的 理 论 和方 法 , 述 了部 分 专 家 学 新 杂 综 者 的 观 点 , 结 合 北 方 超 高 产 育 种 实 践 对 未 来 超 高 产 育 种 研 究 提 出 了一 些 粗 浅 的看 法 。 并
超高产水稻育种的研究进展

超高产水稻育种的研究进展冯荣坤(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系,广东湛江524088)摘要:回顾了国内外超高产水稻育种的研究历史,对目前超高产水稻育种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并就水稻超高产育种与米质、抗性、栽培技术和地域性等问题作了讨论,还提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中对杂交后代群体选择的一些注意要点。
关键词:水稻;育种;超高产;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511.032.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06)03-0019-04Progress in Rice Breeding for Super High YieldFENG Rong-Kun(Department of Biotechnology,College of Agronomy,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524088,PRC)Abstract:Evolution of rice breeding in the world was reviewed at the beginning in this paper,followed by an insight into the pre-sent theory and practice of rice breeding for super high yield.Focus on rice quantity,its resistance,cultivation as well as its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in rice breeding for super high yield was discussed.Points in selection of population of filial generation in rice breeding for super high yield were also suggested.Key words:rice;breeding;superhigh yield;progress1超高产水稻育种研究的历史回顾“超高产水稻”也称之为“超级稻”(super-rice)。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作者:刘巧珍孙克增刘金波徐福海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09期摘要水稻经历了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2次大的飞跃后,长期停滞不前。
研究发现,籼粳杂种优势与理想株型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超高产育种,正孕育着水稻单产的第3次飞跃。
同时还应结合当前的生物技术,促使水稻单产发生质的飞跃。
关键词水稻;超高产育种;籼粳杂交;理想株型中图分类号S511;S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163-03据预测,到2050年世界粮食产量需增加50%,才能基本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亚洲则需要增加55%。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30%,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0%,稻米是我国50%以上人口的主食。
发展水稻生产、提高水稻产量对增加粮食总产、保证食物安全、发展国民经济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我国国情出发,由于耕地面积和水资源等的限制,加之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耕地逐渐减少,扩大水稻面积的潜力极为有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增加粮食总产的根本出路,而水稻单产的提高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品种潜力。
因此,提高水稻单产潜力,是当前水稻育种的一大难题。
1水稻育种历史的回顾1.1地方品种的征集与整理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农业部制订了“农作物良种普及五年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对水稻地方品种全面征集、整理、评选,对其中优良品种加以推广应用,使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
1.2矮化育种阶段1956年广东省潮阳县农民育种家在早籼南特16号受台风袭击后的倒伏田中发现了2株抗倒的自然变异株。
从中选育出中国第1个用于大面积生产的矮秆早籼良种——矮脚南特。
以此为亲本材料,使我国南方稻区良种矮秆化,粮食生产跃上新台阶,从而确定了我国籼稻矮化育种的方向,这是中国水稻育种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而位于菲律宾成立于1960年的国际水稻所,在1962年才进行了Peta×低脚乌尖的交配,于1966年才选育出他们称之为“奇迹稻”的IR8号,而这时我国已大面积种植矮秆水稻。
水稻理想株型研究综述

因素 , 际上提 出 了作 物 的株型 问题 。2 实 0世纪 5 0
年代 ,门司和佐 伯把冠 层密度 和 消光 系数 的概念
引进作 物群体 冠层 结构 分析 ,从 而为株 型理 论 的 研 究 奠定 了坚实 的基础 。 0年代 末我 国的矮化育 5
种 是株 型改 良的初 始 阶段 。1 6 角 田重 三郎首 9 0年 先 根据 他对水 稻 、 大豆 和甘薯 的试 验研究 , 出 了 提
Re iw n I e l P a t T p s ac n Rie ve o d a ln y e Re e r h i c
YAN Jn ,R n - u n ig EN Yo g q a
(i nn a n rAk l eL n ti t n ad R sac ntue P ni Lann 20 0 C ia La i Sl e o lan a dU iz i n eerh Istt, aj i ig 14 1 , hn) o g i i la o i n o
Ke r s y wo d :Rie d a ln y e r e ig c ;I e l p a t tp ;B e d n
1 前言
水稻是 我 国的主要 粮食作 物 , 近十来 年 , 随着 经济 的发展 , 耕地 面积 减少 , 定 和提高 水稻 总产 稳
量惟 有依靠 单产 的提高 。而水 稻株 型改 良对 提高
出叶 片的姿 态和数 量是 决定物 质生 产差 异 的重要
由此 发展 为水 稻 理想 株 型育 种 。8 代 , 0年 杨守 仁
等从水 稻生 产实 际 出发和 高产 的要求 ,提 出耐肥 抗倒 、 生长量 大 、 经济 系数适 宜 的综合 性观 点 。后 来 许 多学者 分别 从高 产育种 和栽 培方 面对 水稻 株 型问题 进 行研 究 。 18 9 6年 , 日本提 出超 级 稻育 种 计 划 , “ 7 3计 划 ” 0年代 末 9 代初 , 即 逆 5 。8 0年 杨 守 仁等 提 出并 进一 步完 善 了理 想株 型与 优势 利用
水稻新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

第27卷第5期作 物 学 报V o l.27,N o.5 2001年9月A CTA A GRONOM I CA S I N I CA Sep t.,2001 Creation of New Plan t Type and Breedi n g R ice for Super H igh Y ieldΞCH EN W en2Fu XU Zhen2J in ZHAN G W en2Zhong ZHAN G L ong2Bu YAN G Shou2R en(S heny ang A g ricu ltu ral U niversity,S heny ang110161,Ch ina)Abstract A fter exp eriencing tw o m aj o r b reak th rough s2one,th rough b reeding fo r dw arf2 ness and the o ther,th rough u se of hyb rid hetero sis2rice yield level has stagnated fo r a long ti m e.T he th ird b reak th rough in yield shou ld com e from b reeding fo r sup er h igh yield,to be realized by com b in ing the u se of an ideal p lan t typ e and the u se of grow th vigo r.R esearch findings have show n that increasing the b i o logical yield is the m aterial basis,w hereas op ti2 m izing yield com ponen ts is the p reconditi on fo r attain ing such a goal.T he findings have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effective w ay to develop sup er h igh2yielding varieties is to create a p lan t typ e and harness the m igh ty vigo r th rough cro ssing ind ica w ith jap on ica sub sp ecies,o r cro ssing geograp h ically distan t varieties.T h is tw o advan tages are then con so lidated th rough op ti m izing the com b inati on of desirab le traits via m u lti p le cro ssing o r backcro ssing.B ased on th is theo ry and m ethod,germ p las m s w ith new p lan t typ e and sup er h igh2yielding jap on ica varieties have been develop ed in no rthern Ch ina.A nd grain2yield has registered12213t·ha-1.T he m o st distinctive featu re of the varieties is their erect heavy p an icle and sub stan tial b i om ass p roducti on.Judging from the p ersp ectives of p ho to syn thetic efficiency and b i om ass p roducti on,such an erect p an icle typ e cou ld be ano ther p henom enal change in adju sting the jap on ica rice p lan t typ e to m eet the m ax i m um yield requ irem en t.Key words R ice;N ew p lan t typ e;B reeding fo r sup er h igh yield水稻新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陈温福 徐正进 张文忠 张龙步 杨守仁(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110161)提 要 水稻单产水平在经历了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两次大的飞跃后,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停滞不前。
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新进展

封面专题Cover Report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新进展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新进展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袁隆平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是今后作物育种的发展方向,这也是选育超级杂交稻具有巨大潜力的途径。
目前,中国人口有13亿,人均可耕地仅1.4亩,预计2030年人口将增至16亿,人均可耕地将减少到1亩左右。
面对人口增长压力和耕地减少的严峻形势,为保障粮食安全,为在新世纪让所有中国人吃饱、吃好,在国家“863”计划两系法杂交稻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农业部于1996年启动实施了超级水稻育种计划,其中超级杂交稻的产量指标如下(表1):成绩与进展在国家“863”等科技计划的持续支持下,通过形态改良及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至2000年,已育成几个超级杂交稻组合,实现了第一阶段单季水稻产量指标。
其中,以两优培九(P64S/9311)表现最好,2000年有20多个示范点,每点100亩或1000亩,其平均产量超过700公斤/亩。
该组合近几年推广面积为2000万亩左右,平均每亩达550公斤,而同期全国水稻的平均产量是420公斤/亩,杂交稻为470公斤/亩。
1999年在云南永胜县试验田(720㎡)苗头组合P64S/E32创造了1139公斤/亩的水稻超高产纪录。
从2001年起开展了第二阶段的超级杂交水稻选育,并已取得突破,且提前一年实现了第二期的目标。
根据2001年的研究进展,2002年在多个示范点(每点100~120亩)安排了一些有希望的新组合示范,其中最好的是P88S/0293,2002年在湖南龙山县平均产量达820公斤/亩。
2003年该组合在海南省三亚市和澄迈县2个示范片、湖南省汝城、隆回、中方、湘潭四县共6个百亩示范片,单产每亩超过800公斤。
2004年在湖南、安徽和贵州有2个组合共12个点,亩产在800公斤以上,其中湖南的汝城、隆回、中方三县的百亩片连续两年达标,即提前一年实现了第二期超级杂交稻的产量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 e ed p rHi h Yil
F ENG n — u Ro g k n ( eat n f i eh o g , ol e f goo , un d n ca i r t, hni g54 8 , h a D pr me t o cn l y C lg rnmy G a go gO enUnv sy Z aj n 2 0 8 C i ) oB t o e oA ei a n
维普资讯
河南农 业科 学
超 高 产 水 稻 育 种 中 理 想 株 型 研 究 进 展
冯荣坤
( 东 海 洋 大学 农 学 院生 物 技 术 系 , 东 湛 江 54 8 ) 广 广 2 0 8
摘要 :简要 回顾 了水稻 育种 实践 中株 型研 究 的历 史 , 并从 穗 、 、 、 高等 方面 总 结 了在 超 高产 水 叶 根 株 稻 育种 中理 想株 型研 究所取 得 的主要 进展 。最后 指 出了理 想株 型 与优 势 利 用相 结合 实现 超 高产 育
水稻 栽培 品种 的更 替 经历 了几 个 阶段 : 高秆 农 家 品种 一 高 秆 改 良品 种一 矮秆 改 良品 种一 杂 交 水 稻 。从 高秆农 家 品种 到 高秆改 良品种到 矮秆改 良品 种, 产量大 约 提 高 了 2 % ~3 %, 矮 秆 品 种 到 杂 0 0 从 交水 稻产 量 又 提 高 了 约 2 %。水 稻 单 产 水 平 在 经 0
先 生提 出理 想株 型的概 念应 包括 : 耐肥 抗倒 , 长量 生
大, 谷草 比大 J 。
株 型 问题 的研 究 始于 小 麦 , 已涉 及 到各 种 作 现 物 。2 0世纪 5 0年 代 , 国 的矮 化 育 种 是 株 型 改 良 我 的初 始阶段 , 而有计 划 有 目的的矮 秆育 种始 于 2 O世
种 目标所 应采取 的 策略 与技 术 。
关键 词 :水稻 ; 想株 型 ;超 高产育 种 理
中 图分 类号 : 5 1 ¥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10 —3 6 (0 6 0 —0 1 —0 0 4 2 82 0 )7 0 9 4
A ve o e lPln y e i c e dn o Re iw n I a a tT p n Rie Br e i g f r d
历 了矮化 育种 和杂种 优 势利用 2次 大的 飞跃后 已有
省农 业科学 院) 水稻 育种 家黄继 芳 、 黄耀 祥在全 面 总 结 过去 多年 育种 经 验 的基 础 上 , 出创 造 矮秆 类 型 提 新 品种 。到 了 2 0世纪 6 代 中期 , 国南方 很 多 0年 中
籼 稻地 区水 稻种 植 已经基 本上 实现 了矮秆 化 。1 6 96
Ab ta t sr c :Ev l t n o ln y ei ieb e dn sf sl r sn e hsp p r olwe yar— ou i f a ttp nrc re ig wa i t p ee td i t i a e ,fl o p r y n o d b e
12 理 想株 型 与优 势利 用相 结合 .
2 纪7 0世 O年代 , 稻实现 “ 系” 水 三 配套 , 种 优 杂
势 利用 获得成 功 , 杂交 稻大面 积应 用 于生产 , 实现 了 水稻产 量 的第 2次 飞跃 。然 而近 几 十年 来 , 稻 品 水
1 水稻株 型研 究的历 史 回顾
1 1 矮 化 育 种 .
耐 肥性 ,0年 代 , 6 日本 角 田重 三 郎 首 先 提 出 了水 稻
茎 叶性状 在光 能 利用 上 的重 要性 , 后松 岛省 三 又 而 提 出对 “ 理想 稻” 的形 态 要 求 , 株 型 改 良引进 栽 培 将 实 践 。我 国水稻育 种专 家沈 阳农 业大 学教 授杨 守仁
年 国际水 稻 研 究 所 育 成 矮 秆 奇 迹 稻 (R ) 使 水 稻 I8 , 产 量成倍 提 高 与 小 麦 矮 秆 育 种 一起 被 称 为 “ 2, 绿 色 革命 ” 日本 的水稻 矮秆 育种 , 。 开始 是研究 粳 稻 的
相 当长一段 时 间停滞 不 前 , 3次 产 量 突破 将 产 生 第 于理 想 株 型 与 优 势 利 用 相 结 合 的超 高 产 育 种 J 。 如何 使水 稻理想 株型 与杂种 优 势利用 相结合 以提 高 水稻单 产 , 来越 受 到育种 工作 者 的重 视 。 越